《学案》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3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9.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教学案 新人教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9.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教学案 新人教版

第3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一、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1. 群落(1)概念要点:①同一时间;②一定区域;③各种生物种群。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 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①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判一判]1. 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 )提示 群落包括该环境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不只是全部鱼,还包括其他动物。

2. 物种丰富度从两极到赤道逐渐增大,而山上则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 √ ) 二、种间关系 [连一连][解惑] (1)大鱼吃小鱼⎩⎪⎨⎪⎧⎭⎪⎬⎪⎫同种鱼——种内斗争不同种鱼——捕食均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2)寄生和共生都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主要区别是看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寄生)还是对双方都有利(共生)。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辨析] 山上植被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温度;东西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水分。

四、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过程(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草本植物阶段2.演替的类型(连一连)[判一判]1.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 提示森林形成必须有适宜的气候条件。

2.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 提示光影响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3.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最终能演替成森林( ×) 4.冰川泥上和弃耕农田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 ×) 提示冰川泥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5.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考点一明析生物之间的关系易错警示几种难辨别的种间关系(1)要正确区别竞争和捕食的关系:①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

第29讲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课标要求1.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

2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3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核心知识1.群落的概念:2.物种丰富度:3.画出群落的种间关系相应示意图及相应概念(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写出其空间类型及影响因素(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形成原因:在长期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的充分利用。

【考点诊断并修正】(1)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2)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3)下图中甲、乙两种藻为竞争关系,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4)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5)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6)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7)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8)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9)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016·全国卷Ⅲ,T31节选]()(10)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2015·全国卷Ⅰ,T4B]()(11)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重点难点突破1.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技巧(1)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如图1中A为被捕食者。

(2)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后到达波峰的为。

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2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33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33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解析 单细胞藻类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属于生产者,A正确。 当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区域⑥藻类数量最多,呼吸消 耗氧气最多,溶解氧可能最少,B正确。 区域⑥中,a的数量最多,为优势种,C正确。 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因素有温度、光照等,D错误。 答案 D
归纳提升
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成因分析 (1)影响地上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群落中植物的分 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 是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地面上,也表现在地 下,但地下分层现象主要与水分和矿质元素有关。水域中, 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影响因素主要有阳光、温度、 食物、含氧量等。
3.群落的空间结构 观察下列图示,完成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相关问题
(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A图:垂直结构 ;B图: 水平结构 。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A图:①植物分层:光照;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 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 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提示: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总植物叶面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群落的叶面积指数与其垂直结构有关,与水平结构无关 B.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有关 C.群落的总呼吸量比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少, 说明群落含有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D.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顺序是灌草丛→针阔混交林→常绿阔 叶林→针叶林
(2)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包括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 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 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 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常呈镶嵌分布。 而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 成的。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1)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1)

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要点①同一时间;②一定区域;③各种生物种群。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不同。

3.种间关系深化拓展图示解读四种种间关系项目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数量坐标图常见形式:营养关系图4.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类型(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有关群落特征与种间关系的判断(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2)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4)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5)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6)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7)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2.有关群落结构的判断(1)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2)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3)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4)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生物群落结构有差异(√)(5)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6)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及演替教案.doc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及演替教案.doc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及演替教案.doc《群落的结构及演替》考纲展示考频考纲解读群落的结构特征(Ⅰ)☆识别群落,举例说出种间关系的类型,说明群落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及意义群落的演替(Ⅰ)☆☆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区别两种类型的群落演替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Ⅰ)☆学会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考点一:群落的结构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集合。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群落的丰富度越高,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

如从热带到两极,物种多样性减小;随海拔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小;随水深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小。

二、种间关系类型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捕食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变化羊和草;狼和兔等竞争一般来说,生态位越相近的生物,竞争程度越激烈。

牛和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互利共生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豆与根瘤菌寄生A寄生者;B寄主对寄生者有利,对寄主有害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例: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三、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特点:分层现象原因: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的分层与食物、栖息场所等有关。

高山植物的分层与温度有关,水生植物的分层与光照有关。

1、水平结构特点:镶嵌分布(即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原因:受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例: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B、高山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C、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D、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考点二: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4.3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精品复习学案 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4.3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精品复习学案 必修3

第3、4节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高考目标定位】1、群落的结构特征2、群落的演替3、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考纲知识梳理】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1)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其中互利共生体现了种间互助,其余三者为种间斗争。

二、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指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

2、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①原因:阳光的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

②意义: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植物分层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

三、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要点名师精解】一、种间关系的比较【例1】下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

请据图回答:(1)判断A~D 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A. ;B. ;C. ;D. 。

(2)造成②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

(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种间关系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情况。

根据图形分析,一般来说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捕食是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竞争是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寄生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3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广东专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3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广东专版)

基础巩固1.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

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

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 B C D2.柑橘潜叶蛾的幼虫能潜入柑橘植株嫩叶和嫩梢的表皮下取食。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潜叶蛾与柑橘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B.杀虫剂能诱导潜叶蛾向抗药性强的方向变异C.潜叶蛾大量繁殖会影响柑橘的光合作用D.用农药杀灭柑橘潜叶蛾的方法属于机械防治3.非洲犀牛背上常有犀牛鸟停落,犀牛鸟停落后啄食犀牛背上的昆虫,昆虫与犀牛、犀牛鸟与昆虫、犀牛鸟与犀牛之间的关系依次属于( )A.捕食、捕食、共生B.寄生、捕食、共生C.寄生、捕食、种间互助D.寄生、竞争、竞争能力提升4.如图K33­1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K33­1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长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5.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对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生态特征发展期成熟期A 营养结构简单复杂B 有机物总量较少较多C 自动调节能力强弱D 动物类群丰富度较低较高12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图K33­2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因竞争而被排除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7.图K33­3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K33­3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8.2011·江苏生物卷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1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1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课时作业31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呈“S”型增长B.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呈负相关C.群落内的种间竞争比种内斗争剧烈D.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有的种群可能减少甚至消亡,不属于“S”型增长;群落内的种内斗争可能比种间竞争激烈;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

2.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

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温度和水分。

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解析:年龄组成只是种群数量的一个影响因素,种群数量与迁入率、迁出率、死亡率和出生率直接相关,譬如种群遇到严重病害,可能大量个体死亡,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杂草有很多种,而种群必须是同种生物的集合;人类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演替的重要影响因素,不但影响演替速度,还能影响演替方向,如人类对自然的恶性掠夺,导致生态系统的环境恶化,物种减少。

相反如果人类合理获取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则会增强。

4.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C.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较低等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解析:该题考查群落演替,属于识记水平,试题较简单。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导学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导学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导学案【学习目标】1、进行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2、了解群落中的分层现象及影响因素3、明确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4、进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探究【前置学习】一、群落的结构1、概念: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2、物种组成(1)丰富度:(2)作用:3、种间关系(1)捕食:。

(2)竞争:①概念:。

②结果:。

(3)寄生:。

(4)互利共生:。

想一想雌螳螂在交配后将雄螳螂吃掉,是捕食吗?4、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

二、群落的演替1、概念:。

2、类型(1)初生演替①概念:。

②过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2)次生演替①概念:。

②过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想一想弃耕农田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能形成树林吗?特别提醒:对群落演替的分析(1)演替的原因: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②群落内部环境变化;③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④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⑤人类的活动。

(2)演替的特征①方向:有一定的方向性。

②能量:总生产量增加,净生产量逐渐降低,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

③结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稳定性增加。

④生活史:生物个体增大,生活周期变长,生态位变窄。

⑤物质循环:由开放转为封闭,交换速度变慢。

三、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实验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预习检测】1、下图①~④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经典通用课件材料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经典通用课件材料

课时作业(三十二)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如图为某种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淡水浮游动物在池塘中的分布随工夫的变化图示,多边形的宽度为不同深度处的绝对个体数。

以下相关叙说中正确的是( )A.该浮游动物在池塘中的分布表现了群落的程度结构B.该浮游动物在日出前后集中于池塘较深的部位C.池塘中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构成群落D.影响该浮游动物昼夜挪动的要素可能有温度和溶氧量答案:D 解析:该浮游动物在池塘的不同深度分布不同,不能表现群落的程度结构,A错误;该浮游动物在日出前后集中于池塘较浅的部位,B错误;群落由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C错误;在半夜黑暗环境中,浮游动物次要分布在池塘较浅的部位,中午光照强、温度高时,浮游动物分布在池塘较深的部位,由此揣测浮游动物的挪动可能与温度和溶氧量有关,D正确。

2.[2018·河南郑州一检]以下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说,正确的是( )A.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换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丰富度是种群的重要特点C.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垂直分层D.如果野兔在被捕捉一次后更难被捕捉,统计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践值低答案:A 解析:丰富度是群落的重要特点,B错误;竹子的高矮是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属于群落的结构特点,C错误;如果野兔在被捕捉一次后更难被捕捉,则统计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践值高,D错误。

3.[2018·福建龙岩一模]以下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说,不正确的是( )A.初生演替绝对次生演替进程缓慢、工夫长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C.在演替过程中,植物品种发生变化,动物品种也会随之改变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程度结构未改变答案:D 解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程度结构都将发生变化,D 错误。

4.以下各项中不是在群落程度上研讨成绩的是( )A.考察某森林生态零碎中的优势种群B.某海洋水下多少米没有生物种群分布C.某树林中鹰捕食山雀、兔子等生物D.自然保护区中大熊猫数量呈“S”型增长答案:D 解析:优势种、边界、种间关系属于群落程度的研讨;种群数量属于种群程度的研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学案33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学案33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基础回 顾 (2)丰富度。
物种数目 ①概念:群落中 ________的多少。 ②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 ________法。 目测估计 3.种间关系。(连线)
栏 目 链 接
答案:①—b
②—d
③—a
④—c
基础回 顾
同种鱼——种内斗争 均有利于种群的 解惑:(1)大鱼吃小鱼 不同种鱼——捕食
生存和繁衍。 (2)寄生和互利共生都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主要区别是看对 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寄生)还是对双方都有利(互利共生)。
栏 目 链 接
基础回 顾
4.群落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 现 群落的分层 _________ 象 _现象 决 定 因 素 植物分层 光照 : ______ 动物分层 :栖息空 自身生长 间和 ________
正确的
考点1 群落的种间关系
1.群落与种群的比较。
种群
区 别 概 念 内 涵 概 念 外 延
群落 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 种群的总和
种间关系的研究范围,由 不同种群构成,群落中各 物种间因存在“生殖隔离 ”而无法进行基因交流 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 优势种、群落结构(垂直结 构和水平结构)、演替(初 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高考总复习生物
成才之路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高中新课程 · · 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北师大版 ·生物 ·数学 ·必修 ·必修 2 1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第十单元 种群和群落
学案33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四章 章末归纳整合 第一章 §1
栏 目 链 接
基础回 顾
一、群落的结构
1.群落。 (1) 概念要点:①同一时间;② __________________ ; 栏 一定区域 目 ③______________。 链 各种生物种群 接 (2) 特征:物种的丰富度、 ____________ 、空间结构、 种间关系 ______________等。 群落的演替 2.群落的物种组成。 (1)群落的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物种组成

【金版方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

【金版方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

考点2
群落的演替
*考点精讲* 1.群落演替类型的比较
内容
类型
初生演替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虽 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 灭了的环境 经历的时间长 缓慢 自然因素 裸岩上的演替
次生演替
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 植被,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 留 经历的时间短 较快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起点 时间 速度 影响因素 实例
考点1
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结构
*考点精讲* 1.种间关系的比较
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互利 共生
寄生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 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 地衣与苔藓,大 生存。数量上同种生 豆与根瘤菌 物同时增加,同时减 少,呈现出“同生共 死”的同步性变化 对宿主有害,对寄生 蛔虫与人,菟丝 生物有利。如果分开, 子与大豆,噬菌 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
*对应训练* 1.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之间的关系如图所 示,表格中内容与图示相符合的选项是 ( )
B
选项
1 竞争
2 种内斗争




种间斗争 种内斗争 生存斗争 种间斗争 竞争 种间斗争
生存斗争
种间斗争
竞争
生存斗争
C D
竞争 种内斗争
种内斗争 生存斗争
解析:生存斗争包括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种间斗争又包括竞争、捕食、 寄生等。
2.群落演替的原因 (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 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的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改变。 (5)人类活动的干扰。 3.群落演替的结果 (1)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 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 的,一般都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这一最高级阶段。 (2)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3)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4)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 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越来越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第30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最新考纲]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5年12考)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群落①概念关键点:a.同一时间;b.一定区域;c.各种生物种群。

②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①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丰富度a.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b.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连线群落的种间关系『答案』(1)-c-Ⅲ(2)-b-Ⅳ(3)-d-Ⅰ(4)-a-Ⅱ3.群落的空间结构(1)A 图为群落的垂直结构①表现: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②分层决定因素:⎩⎪⎨⎪⎧植物:阳光、温度等动物:栖息环境和食物植物分层――→决定动物分层③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B 图为群落的水平结构①表现:水平方向上常呈镶嵌分布。

②决定因素⎩⎨⎧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以及光照 强度的不同生物因素: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1)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2014·江苏卷,T5D)(√)(2)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水平结构[2013·海南卷,T29(4)](√)(3)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2012·广东卷,T4A)(×)(4)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2012·全国卷,T4D)(×)(5)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2012·海南卷,T17B)(×)以上内容主要源自教材必修3 P71~75,考查角度侧重群落的结构,准确界定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及群落水平结构与成因是解题关键。

高考生物起点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学案

高考生物起点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学案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学案42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纲要求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群落的演替(Ⅰ)。

3.土壤中的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复习要求:1.进行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2.了解群落中的分层现象及影响因素3.明确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4.进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探究基础自查一.群落的结构1.概念:2.物种组成丰富度:(2)特点:(3)探究实验:。

3.种间关系(1)捕食:。

(2)竞争①概念:。

②结果:。

(3)寄生:。

(4)互利共生:。

想一想雌螳螂在交配后将雄螳螂吃掉,是捕食吗?4.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

二、群落的演替1.概念:。

2.类型(1)初生演替①概念:。

②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 阶段(2)次生演替①概念: 。

②过程: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想一想 弃耕农田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能形成树林吗?课堂深化探究一.群落及其种间关系辨析1.(1)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

(2)上述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

(3)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2.方法技巧 对种间关系的相关曲线确定(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变化(同生共死)。

(2)捕食曲线——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4)两种生物甲和乙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如09全国理综: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例09年江苏卷中人吃玉米籽粒,而牛吃秸秆。

二.群落的结构及演替1.群落的空间结构类型(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了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

高考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新人教版必修)

高考生物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新人教版必修)

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识点一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2.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①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知识点二连线群落的种间关系知识点三群落的空间结构(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垂直结构。

B图:水平结构。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图:①植物分层:阳光。

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知识点四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过程(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祼岩上的演替为例):2.连线群落演替的类型一、理解运用能力1.判断有关群落及其种间关系叙述的正误。

(1)一块农田中的田鼠和杂草属于竞争关系(2012·全国卷T3A)(×)(2)“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2010·广东卷T2A)(√)(3)群落中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2012·全国卷T4B)(√)(4)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生物群落结构有差异(2012·广东卷T4C)(√)(5)随机扫取表层土壤,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2012·广东卷T4D)(×) 2.判断有关群落演替叙述的正误。

(1)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2012·海南卷T24D)(×)(2)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2011·海南卷T24B)(√)(3)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012·海南卷T17A)(√)(4)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2011·海南卷T24C)(√)二、读图析图能力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单独培养时,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属于哪类?答案:“S”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学案33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单项选择题1.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表中的信息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关C.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解析:不同深度的土层,土壤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有较大差异,体现了在垂直方向上群落的分层现象,虽然这不是所学的典型分层现象,A正确。

土壤小动物趋湿、避光和避热,不能认为土层下照不到光而推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光,这正是光照对其影响的一种体现,B错误。

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有很多的土壤小动物如蚯蚓属于分解者,C错误。

物种丰富度主要看物种的种类数,与单个物种体数量没有关系。

虽然表中数据看出一定条件下,土壤小动物个体总数和物种数有一定的正比关系,但“该地”的物种丰富度对应于全部生物的物种数目,D错误。

答案:A2.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及生态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缓解种间竞争C.影响群落空间结构不同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水分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析:群落的结构特征与环境密切相关,属于自然选择的结果,A 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B正确;影响群落空间结构不同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土壤的盐碱度、温度和水分等,C错误;人类活动会根据自身需要改变原有物种的分布和数量,会影响群落的正常演替,D正确。

答案:C3.下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解析: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由于地形的起伏引起不同高度的山坡上温度不同,又由于A处的阔叶林和针叶林生长在不同的地段,因此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而是水平结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但是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

答案:C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C.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D.在调查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时,以多个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部分标记个体标记物脱落,根据公式计算数值会偏大。

没有打开装置上电灯,许多小动物仍存留在土壤中,导致测得的丰富度偏小,B正确。

样方法对于样方边线上个体计数原则计算其中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则偏大。

调查发病率时,要调查人群中的所有个体中患者数量及比率,以多个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则偏大。

答案:B5.下列哪一项属于次生演替()A.冲积平原的形成C.裸岩的风化C.天然湖泊的淤积D.荒化的农地解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是原来存在过植物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冲积平原的形成、裸岩的风化、天然湖泊的淤积,属于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荒化的农地属于次生演替。

D正确。

答案:D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使用抽样调查法可获知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B.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种群密度:每一种群单位空间的个体数(或作为其指标的生物量)。

物种丰富度:指某群落中物种的数量。

调查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A正确;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

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是群落中的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而不是种群中的个体,C错误,D正确。

答案:C7.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对其进行了治理,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坡地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的演替过程,其对应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决定典型物种①②③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可采用样方法对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C.物种①②③之间具有捕食关系,其形成的食物链是①→②→③D.图中b~c段能说明物种②对灌木丛导致的弱光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A正确。

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坡地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的演替过程,可知,典型物种①、②、③是植物,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可采用样方法,B正确。

物种①、②、③之间不具捕食关系,是竞争关系,C错误。

图中b~c段物种①灭绝,物种②下降后处于相对稳定,说明物种②对灌木丛导致的弱光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D正确。

答案:C8.在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解析:采集小动物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避光性;灯罩的功能是聚光;金属筛网可阻止泥土滑落,但小动物可向下移动,便于收集;广口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便于保存小动物。

答案:D9.下图所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适宜的空间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和数量的过度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上升解析:从图示可以看出,群落中的生命不是从零开始,故为次生演替,A 正确;珊瑚礁为鱼类的生存提供了空间,当珊瑚礁体积增加时,更有利于鱼类生存,B正确;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的数目,从图示可以看出,鱼的种类先增加,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C正确;珊瑚礁体积增大导致鱼的种类和数量增加,而不能反过来,D错误。

答案:D10.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更容易形成森林B.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C.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D.沙丘、火山岩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农田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解析:能不能形成森林主要取决于当地降水,在一些缺水的地方一般不能形成森林,而与是次生演替还是初生演替无关,A错误;初生演替生命从零开始,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次生演替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甚至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故所需时间相对较短,B错误、D正确;不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都存在竞争,C错误。

答案:D11.下列各项研究实例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对应不正确的是()解析:家庭中每个成员是个体,A正确;苍鹭的数量变动是种群的数量变化,B正确;能量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C错误;一个池塘中3种鱼的空间分布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答案:C二、非选择题12.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

(1)图中原始真核生物与被吞噬的蓝藻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始真核生物吞噬某些生物具有选择性是与其细胞膜上的________(物质)有关。

(2)据题干信息可知叶绿体中可能存在的细胞器是________;叶绿体中DNA的形态为________(环状/线状)。

(3)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为原始真核生物的线粒体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

若调查水体中蓝藻的数量,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古生物学家认为线粒体也是由真核生物吞噬某种细菌逐渐形成,试推测该种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解析:(1)第一空要认真审题,依据题干内容“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以及第一小题中的“被吞噬的蓝藻”找出两者间关系,回归课本关于种间关系的概念描述,得出是互利共生和捕食。

而解决第二空的关键要看图,从图中可判断,这是胞吞作用,题目中指出是“细胞膜上的什么物质”,细胞膜主要是蛋白质和磷脂,因此,联系到课本中细胞膜的功能中“信息交流”或“细胞识别”等知识,可以得出是蛋白质、受体蛋白或糖蛋白。

(2)第一空作答的依据是“蓝藻逐渐进化为叶绿体。

”所以,本小题的问题就转化为蓝藻细胞中存在的细胞器是什么,因此得出核糖体。

而第二空则联系教材中的内容,蓝藻内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

(必修1P10页)(3)依据题干信息,蓝藻逐渐进化为叶绿体,而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因此,问题可转化为,呼吸作用的底物是什么?进一步思考,可以得出是氧气和有机物。

调查水体中蓝藻的数量,常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4)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细菌可逐渐进化为线粒体,因此,可以推出该细菌存在有氧呼吸酶系统,所以该种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是有氧呼吸。

答案:(1)捕食和互利共生蛋白质(糖蛋白/受体蛋白)(2)核糖体环状(3)氧气和有机物抽样检测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4)有氧呼吸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内分解有机物需要消耗氧气)13.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下面是有关铜绿微囊藻的研究,请回答问题:(1)利用配制的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8 d,每天定时测定其细胞数量,发现铜绿微囊藻数量呈指数增长,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个体,这是因为铜绿微囊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性。

(2)某同学用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时,加入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结果铜绿微囊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重要的原因是这两种生物在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资源时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