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后作业(必修3)(生物 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31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31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限时:40分钟)1.(2018浙江卷)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温度B.氧气的垂直分布C.光的穿透性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D 解析:随着水深的增加,溶氧量逐渐减少,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水温也会略有下降,这些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A、B、C均错误;大气中颗粒物含量,不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所以不会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D正确。

2.(2019内蒙古赤峰宁城月考)热带雨林中,常可见所谓的“绞杀”现象,即某些大型藤本缠绕在高大的乔木之上,依靠乔木支撑爬到雨林高层接受阳光逐渐长大,最终将乔木缠死。

这种藤本与乔木的关系可称之为( )A.共生B.竞争C.寄生D.捕食B 解析:依题意可知,某些大型藤本与高大的乔木相互竞争夺阳光等资源,二者存在竞争关系。

3.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B.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且甲种群逐步被淘汰D.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C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前三年甲种群数量与乙种群数量比值大于1,三年后该比值小于1,且越来越低,说明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前三年两个种群数量都增加,但甲增加的更快,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且甲种群逐步被淘汰,B错误、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降低,不是S型增长,A错误;草原中的兔子和牛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不会出现被淘汰的现象,D错误。

4.(2019陕西宝鸡九校检测)如图为某桑园引入七星瓢虫后,蚜虫和七星瓢虫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引入七星瓢虫后,蚜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桑园中蚜虫的年龄组成C.b点时,七星瓢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七星瓢虫与蚜虫之间为捕食关系B 解析:分析题图可以看出,引入七星瓢虫后,蚜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蚜虫的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因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而应用样方法;从图中可以看出,b点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从图上可以看出,七星瓢虫的数量随着蚜虫的变化而变化,则七星瓢虫与蚜虫之间的关系是捕食。

全国通用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30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跟踪检测含解析

全国通用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30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跟踪检测含解析

第30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A级·基础练‖一、选择题1.(2025届宿州期末)大、小鲈鱼混养,大小两种草履虫混养,冬虫夏草中幼虫和真菌(蝙蝠蛾的幼虫被真菌侵入体内,菌丝渐渐充溢虫体,变为菌核使虫体的组织破坏,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从幼虫的口或头部长出有柄的子座,似直立小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 )A.种内竞争、种内竞争、共生B.种内竞争、捕食、寄生C.捕食、竞争、共生D.种内竞争、竞争、寄生解析:选D 大、小鲈鱼属于同种生物,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种内斗争,大小两种草履虫属于竞争关系,冬虫夏草中幼虫和真菌为寄生关系。

2.(2025届杭州期末)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分。

在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特有的动物栖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存在着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照引起的B.动物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树冠层D.该群落的水平结构呈集群分布或斑块状镶嵌解析:选B 由题意可知,植物存在着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照引起的,A正确;植物的垂直结构也确定了动物存在着垂直分层现象,B错误;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树冠层,因为它影响植物的光照,C正确;由于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分,则体现了群落中的水平结构呈集群分布或斑块状镶嵌,D正确。

3.(2025届博望区期中)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养分级可能不同C.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解析:选C 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由于浮游动物也捕食浮游藻类,因此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依据题干信息“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可知,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养分级可能不同,B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体现了群落对资源的充分利用,D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广西柳州高级中学高三模拟)某研究小组对大亚湾水域6个不同区域中的6种单细胞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的结果如图,有关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D )A.单细胞藻类是生产者B.区域⑥溶解氧可能最少C.a为区域⑥的优势种D.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唯一因素是温度解析:单细胞藻类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A正确;当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⑥区域藻类数量最多,呼吸消耗氧气最多,溶解氧可能最少,B正确;区域⑥中,a的数量最多,为优势种,C正确;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不是温度,D错误。

2.(2020·云南昆明高三摸底调研)为解决某市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解析: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故生活在水库中的全部鲫鱼为一个种群,由于鲫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B错误;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生物分布不同,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动物的垂直分层由植物的分层决定,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D正确。

3.(2020·湖北沙市中学高三模拟)某区域中有a、b、c、d四个生活习性相近的种群,若环境因子由A(以“”表示)逐渐变为B(以“”表示),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A.a、d两个种群间将消除竞争关系B.d种群中的个体数量较以前会有所增加C.a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定向改变D.d种群生物性状更适应B环境解析:据图可知,随着环境因子由A逐渐变为B,a种群中的个体数量逐渐减少,d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有所增加,说明a种群比较适应A环境,而d种群比较适应B环境,但a和d 之间的竞争关系不会消失。

高考生物复习:第9单元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考生物复习:第9单元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基础达标]1.(2020·辽宁锦州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寄生在人体内的各种细菌都属于分解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解析:选C。

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但不一定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寄生在人体内的细菌属于消费者;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水分、空气、无机盐等,细菌是生物,不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2020·山西省实验中学质检)在美国西海岸的一个基岩质海岸的潮间带栖息着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几种动物,这些动物被海星所捕食。

科学家将海星从实验小区中移除一段时间后,调查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15种迅速下降到8种,同时发现藤壶和贻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小区中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动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海星可以位于第三营养级C.海星移除后,小区物种数量下降的原因是被捕食者之间竞争加剧D.实验结果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解析:选A。

生物群落是一定时间内的一定区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A错误;海星以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几种动物为食,可以是第三营养级,B正确;海星移除后,“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15种迅速下降到8种,同时发现藤壶和贻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说明被捕食者之间竞争加剧,而藤壶和贻贝在竞争中获胜,C正确;海星移除后,“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15种迅速下降到8种”,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D正确。

3.(2020·湖南永州一模)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

202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31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新人教版

202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31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新人教版
C.C 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 D.影响 B 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 解析: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应是 环境条件不同;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 温度影响群落分布;C 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在水的不同深度上 光照不同;影响 B 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返回导航
2.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
概念
实例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
_食___物___
狼与兔、鹰与鼠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
竞争 夺__资__源__和__空___间___等
牛与羊、水稻与稗草
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 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
的体内或体表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中
返回导航
1.种间关系的特征分析
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图
互利 共生
返回导航
能量关系图
特点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 增加,同时减少,呈现 出“同生共死”的同 步性变化
寄生
返回导航
对寄主有害,对 寄生生物有利。 如果分开,则寄 生生物难以单 独生存,而寄主 会生活得更好
竞争
返回导航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 互争夺,争夺的对象不一 定是食物,还可以是空间 等。竞争有两种结果:一 种是表现为相互抑制(如 草原上的牛和羊),如图 甲,这也是常见的结局; 二是表现为一方占优势, 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 亡,如图乙
返回导航
【清错破疑】 (1)正确区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种群的空间特征。 群落存在空间结构,而种群具有空间特征但不具有空间结构。如竹林中 竹子只是一个种群,不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020版高考生物人教版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2020版高考生物人教版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池塘编号
1 2 3 4
捕食者 数量/只
0 2 4 8
蝌蚪存活率



87
7
40
58
30
25
42
32
11
20
37
10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D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解析: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存活率逐渐增加,甲、丙降低,捕食者主要捕食 甲和丙,蝌蚪间的竞争受捕食者影响;无捕食者时,乙存活率极低,种间竞争可 能导致乙消失;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存活率增加,获得的资源包括食物或生 存空间可能会增加。
提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
思考探究
培养科学思维
1.群落演替至森林阶段,其中还能找到苔藓植物、草本植物及灌木吗? 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能。群落演替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一些种群被另一种更占优势的种群 取代,而不是完全消亡,即群落演替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2.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1所示,图2表示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 样性的变化曲线。
(1)山坡a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是不是一个群落中的垂直结构?请说明理由。
提示:不是。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 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 这种状况与地球南(北)半球随纬度升高植被分布的原理相同,属于植物的地带 性分布,不是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
Ⅰ.表现: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 分层 现象。
植物: 阳光
、温度等
Ⅱ.分层决定因素 动物: 栖息环境和食物

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9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解析

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9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解析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20·浙江省绍兴市高三高考模拟)下列关于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D)A.草原生态系统不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B.群落的层次性越明显,动物的数量越多C.在群落垂直结构的各层次上栖息的动物都不同D.光的穿透性对湖泊中植物的分层分布有重要影响[解析]草原生态系统和其他生态系统一样,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群落的层次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就越多,B错误;有些动物在群落中栖息在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多个层次,C错误;水生群落的层次性,即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等决定,D正确。

故选D。

2.(2019·湖北高三开学考试)某池塘中A、B两种具有捕食关系的鱼类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甲为捕食者,乙为被捕食者B.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仅对捕食者有利C.两种鱼之间只有捕食关系,没有竞争关系D.甲乙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解析]甲的波峰在前为被捕食者,A错误;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错误;两种鱼为争夺O2等资源会发生竞争关系,C错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影响,当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种群数量由于食物增加而增加,当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又使捕食者种群数量因食物缺乏而减少,D 正确。

故选D。

3.(2019·河南高三开学考试)在某生态系统中,动物X是初级消费者。

现将动物Y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动物X和动物Y 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动物X和动物Y最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表现为相互抑制B.动物X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受动物Y引入的影响C.该生态系统中动物Y种群的K值是250D.在第5年时,动物X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属于稳定型[解析]由表中的信息可知,动物Y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后稍微减少至稳定,伴随着动物X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至稳定,结合两者数量的差异,初步推断两者最可能为捕食关系,A项错误;引入动物Y后,动物X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项错误;由表格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中动物Y种群的K值大约是175,C 项错误;第5年后,动物X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故第五年时动物X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属于稳定型,D项正确。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精练【3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附答案详析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精练【3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附答案详析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精练3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下列所举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 )A.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C.田间的玉米有高有矮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解析:选C 田间的玉米有高有矮体现的是种群的特征。

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火灾后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类型相同B.从光裸的岩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营养结构逐渐趋于复杂C.任何区域内的群落经过演替最终都会形成森林生态系统D.人类活动一定会使群落演替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解析:选B 森林火灾后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从光裸的岩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是初生演替,该过程中营养结构逐渐趋于复杂;群落演替最终是否形成森林生态系统要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人类活动有可能会使群落演替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3.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蝉吸取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寄生关系B.两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C.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竞争关系D.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解析:选B 蝉吸取树的汁液属于寄生关系,蝗虫啃食植物叶片属于捕食关系;研究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在食物上不存在竞争关系,但二者在生存空间上会存在竞争关系;互利共生属于种间关系,发生在不同种生物的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

4.如果进行菜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土壤小动物的采集与调查B.可能用到解剖针、放大镜或实体显微镜等实验用具C.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光、趋热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D.可用记名计算法来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解析:选C 土壤小动物常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等特性,故设计诱虫器时应注意根据这些特点设计。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演替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演替 新人教版必修3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答案 (1)-c-Ⅲ (2)-b-Ⅳ (3)-d-Ⅰ (4)-a-Ⅱ
3.群落的空间结构
(1)A图为群落的 垂直 结构 ①表现: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 分层 现象。 ②分层决定因素:
阳光 栖息环境和食物
③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 阳光 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B图为群落的 水平 结构 ①表现:水平方向上常呈 镶嵌 分布。 ②决定因素
解析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正确; 从“弃耕的农田→草原→灌木”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逐渐 增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因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增强,B正确;森林火灾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而森林被 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正确;在环境条 件适宜的情况下,演替才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提高 的方向进行,D错误。 答案 D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裸岩阶段 ―→ 地衣阶段 ―→ 苔藓阶段 ―→ 草本植物阶段 ―→ 灌木阶段 ―→ 森林阶段
3.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
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 在过植被、但被
土壤 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
(1)寄生与腐生的区别: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 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 (2)在竞争的营养关系图中,双方争夺的对象可以是生物,也可 以是非生物。双方竞争可存在如下两种结果:
①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不同,竞争的结果如图一所示。 ②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相同,竞争的结果如图二所示。 ③二者在空间、食性、活动时间上发生变化,出现差异,逐渐 减少竞争。
“二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义含解析必修3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义含解析必修3

第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纲明细] .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群落的演替(Ⅰ) .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正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称为捕食,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图-)(√).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正文)(√).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正文)(√).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探究)(×).诱虫器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探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正文)(√).在沙丘、火山岩、火灾过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正文)(×).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正文)(√)真题重组判断正误()(·全国卷Ⅱ)天敌与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 ()(·全国卷Ⅲ)若鹰迁入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则会导致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增加。

(×)()(·全国卷Ⅲ)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全国卷Ⅰ)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 ()(·全国卷Ⅱ)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全国卷Ⅰ)光裸岩石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后的地方开始的为次生演替。

(√) ()(·全国卷Ⅰ)次生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所需时间短,因为形成森林需要一定土壤条件。

(√)知识自主梳理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生物种群.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全部的集合。

强调该区域中生物,微生物包括全部植物、动物、。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创新版课后作业:必修3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含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创新版课后作业:必修3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含解析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8·黑龙江哈三中一模)从种群和群落的水平看,有关生命系统具有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高大乔木在森林中均匀分布属种群的空间特征C.环境容纳量就是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D.草地的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随机分布答案 A解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森林中有很多种乔木,不属于同一个种群,B错误;环境容纳量指的是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容纳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又称K值,C错误;草原的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这种结构特征被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

2.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壤中的小动物D.对于个体较小的动物,可借助放大镜观察记数答案 B解析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错误。

3.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水平结构与种群分布、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一般是向物种多样化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造林、退耕还湖等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答案 B解析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常呈镶嵌分布,A正确;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等,B错误;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物种越多种间关系越复杂,C正确;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30讲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含解析)浙科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30讲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含解析)浙科版

第30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基础巩固1.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D.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关键是速度的快慢2.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群落演替越慢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C.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群落演替D.原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3.2012·金华月考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演替至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可能找到苔藓、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原生演替C.草本阶段多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4.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

图K30­1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图K30­1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形曲线持续增长能力提升5.2012·南昌调研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二者数量变化如图K30­2所示。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图K30­2A.拟谷盗种群增长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B.拟谷盗种群似“S”形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6.2012·安庆质检在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中,不同物种的取代顺序是可以预测的,如弃耕地上可预测的演替序列为: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早期演替树木→晚期演替树木→顶极群落。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学案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学案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学案[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征:(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Ⅰ);(2)群落的物种组成(Ⅰ);(3)种群关系(Ⅱ);(4)群落的空间结构(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一、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1. 群落(1)概念要点:①同一时间;②一定区域;③各种生物种群。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 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①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判一判]1. 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 )提示 群落包括该环境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不只是全部鱼,还包括其他动物。

2. 物种丰富度从两极到赤道逐渐增大,而山上则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 √ ) 二、种间关系 [连一连][解惑] (1)大鱼吃小鱼⎩⎪⎨⎪⎧⎭⎪⎬⎪⎫同种鱼——种内斗争不同种鱼——捕食均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2)寄生和共生都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主要区别是看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寄生)还是对双方都有利(共生)。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现象分层现象镶嵌分布决定因素植物分层:光照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地形变化、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辨析] 山上植被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温度;东西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水分。

四、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过程(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2.演替的类型(连一连)[判一判]1.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 提示森林形成必须有适宜的气候条件。

2020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时作业(含解析)

2020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时作业(含解析)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一、选择题1.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该种鱼的幼体可以捕食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也可以捕食浮游植物,所以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幼体可捕食动物和藻类,但成体仅捕食动物,可见该种鱼幼体和成体所处的营养级有所区别,B正确;水体中不同物种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而该种鱼的成体和幼体属于同一种群,其分层现象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D错误.答案:D2.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故A正确;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的树林中也有灌木和草本植物,也有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故B错误;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高的方向演替,随着物种数目的增加,种间关系也越来越复杂,故C正确;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故D正确。

答案:B3.关于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现象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主要的不同是演替进行的初始条件解析: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错误;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次生演替,C正确;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可知,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初始条件不同,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2018·黑龙江哈三中一模)从种群和群落的水平看,有关生命系统具有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高大乔木在森林中均匀分布属种群的空间特征C.环境容纳量就是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D.草地的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随机分布答案 A解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森林中有很多种乔木,不属于同一个种群,B错误;环境容纳量指的是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容纳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又称K值,C错误;草原的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这种结构特征被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

2.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壤中的小动物D.对于个体较小的动物,可借助放大镜观察记数答案 B解析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错误。

3.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水平结构与种群分布、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一般是向物种多样化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造林、退耕还湖等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答案 B解析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常呈镶嵌分布,A正确;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等,B错误;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物种越多种间关系越复杂,C正确;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

4.热带雨林中,常可见所谓的“绞杀”现象,即某些大型藤本缠绕在高大的乔木之上,依靠乔木支撑爬到雨林高层接受阳光逐渐长大,最终将乔木缠死。

这种藤本与乔木的关系可称之为() A.共生B.竞争C.寄生D.捕食答案 B解析依题意可知,某些大型藤本与高大的乔木相互竞争阳光等资源,二者存在竞争关系。

5.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B.猎物和捕食者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C.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N3和P3D.图中猎物和捕食者的关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双方种群的繁衍都有利答案 C解析该模型是用坐标曲线构建的,应属于数学模型,A正确;从该曲线可以看出,捕食者种群数量随着猎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即猎物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猎物种群数量减少—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猎物种群数量增加,依次循环,可见猎物和捕食者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B正确;因为当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生物的数量围绕K值上下波动,故猎物的K值应为N2,捕食者的K值应为P2,C错误;猎物和捕食者的关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双方种群的繁衍都有利,D正确。

6.某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采用封山育林措施若干年后,现已成为植被茂盛,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地区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B.该地区封山育林后会经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演替阶段C.该地区恢复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人类活动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答案 A解析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等差异,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形成差异,这种差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封山后山坡上很快会长满杂草,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后,先是形成灌木林,再经一段时间,乔木开始出现,高大的乔木占据更多的空间,最终蔚然成林,B正确;由于该生态系统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该地区恢复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 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

7.(2018·江西毕业班质检)某植物群落最初由针茅、早熟禾等多年生草本构成。

放牧和烧荒后,变为由野燕麦、毛雀麦等一年生草本构成,之后由于鼠尾草、高等灌木分泌的樟脑等物质聚集在土壤中,抑制雨季时发芽的一年生草本,最终在这些灌木的周围形成1~2 m草本不能生长的裸地。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灌木群落中各种植物之间主要存在竞争与共生关系B.灌木群落和一年生草本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C.放牧烧荒和樟脑都会影响该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D.灌木群落中动物的出现使该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答案 C解析依题意可知:灌木群落中各种植物之间主要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灌木群落和一年生草本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错误;樟脑可抑制雨季时发芽的一年生草本,因此樟脑会影响该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而放牧烧荒是人为地对该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产生影响,C正确;灌木群落中动物的出现,加速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错误。

8.如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唯一生态因素B.甲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丙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D.影响乙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答案 C解析温度是造成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和水域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的影响,A错误;甲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为不同地点的植物分布,不属于同一个生物群落,B错误;丙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为水域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的影响,C正确;乙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为森林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的影响,D错误。

9.森林被砍伐殆尽,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B.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C.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植物属于较低等的生物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答案 D解析森林被砍伐殆尽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草本植物,A错误;群落中物种增多可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错误;演替过程中,灌木比草本植物高大,可接受到更多的光照,因而会取代草本植物,C错误;人类活动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

10.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不能用图甲表示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C.图甲、图乙分别表示的是捕食、竞争关系D.图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答案 B解析由图可知,图甲、图乙分别表示的是捕食、竞争关系,C正确;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不能用图甲曲线表示,A正确;噬菌体与细菌为寄生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B错误;图乙中实验初期,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较少,故种内互助和竞争并存,随着种群X个体数量的增加,其种内斗争加剧,D正确。

11.(2018·河北保定市一模)某农村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导致很多农田弃耕。

如图表示某弃耕农田中,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其中A点农田弃耕,C点出现灌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时要注意随机取样B.D点之后可能会出现乔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不断增加C.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D.地表生满杂草、灌木等植被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 B解析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A正确;D点之后可能会出现乔木,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可能稳定或减少,B错误;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加、生活资源减少导致种内斗争加剧等,C正确;植被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12.(2018·北京东城区一模)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

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发生了较显著变化。

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B.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C.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答案 A解析通过统计样方内物种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A错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方法是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过程,即以现有群落组成及结构为基础,通过同时研究当前植被空间上的组合,揭示植物群落先后变化的时间过程,故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C正确;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D正确。

二、非选择题13.如图是研究人员对某果园生态系统中动物甲和动物乙近五年种群数量变化的监测数据曲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连续五年的监测数据可知:2015年动物甲的种群数量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动物乙的种群数量;甲、乙两动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该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________这种渠道进行的。

(3)果园害虫防治时,生物防治的方法之一是利用信息素诱杀害虫雄性个体使种群密度明显减小,原因是该方法最终导致了____________。

(4)若该果园在砍伐后被废弃,则该地区随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于捕食(2)营养结构(3)出生率下降(4)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解析(1)由连续五年的监测数据可知:2015年动物甲的种群数量为1.5×104个,动物乙的种群数量为5×103个,即甲的种群数量大于乙;根据曲线图分析,甲种群数量先增加先减少,乙种群数量后增加后减少,属于捕食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