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考纲解读本节内容容易创设情境,出题切入点较多,是高考题的热点。
复习时,“种间关系”应多联系实例,同时用对比分析法或曲线形象地理解种间关系,“群落演替”应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去理解群落的演替过程,以生物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思路去看待演替的必然性。
考点梳理考点1、群落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中各种的集合。
2、特征:群落的特征主要包括、和空间结构等。
3、丰富度:群落中数目的多少。
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常用的方法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和两种。
巩固练习1、下列实例中能构成群落的是()A、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孙林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成的大肠杆菌菌落2、(2010年安徽理综T6)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网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 、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 、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 的种群密度大 C 、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 、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考点2、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空间结构 1、种间关系(1)、互利共生:两种生物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其特点 ,实例 (2)寄生:一种生物 与另一种生物的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其特点 ,实例(3)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 和 等,一般 ,种间竞争越来越激烈。
实例 。
(4)捕食:一种生物以 作为食物,在数量上呈现 的为被捕食者,呈现 的为捕食者。
实例 。
2、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 现象。
(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 分布。
巩固练习3、(2010年重庆T31Ⅱ)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题31图2曲线A 所示。
高二生物群落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知识点群落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由多种生物种群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物社会单位。
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二生物学中常见的群落知识点。
1.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和分布关系。
群落中的生物种群可以分为主要种群和次要种群。
主要种群是指在群落中数量较多的种群,对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有重要影响;次要种群则数量较少,对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影响较小。
群落的结构还包括物种多样性,即群落中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2. 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是指群落经历一系列连续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群落的演替可以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原生演替是指从无机物(如裸岩)建立起来的群落,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群落基础上重新建立的群落。
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的组成和数量发生变化,最终会趋向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状态被称为群落的顶极群落。
3. 群落的相互作用群落中的生物种群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包括竞争、共生、捕食和寄生等。
竞争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不同种群之间争夺资源的现象。
共生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利益关系的现象。
捕食是指食物链中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寄生是指寄生虫或寄生植物对宿主的危害或依赖的现象。
这些相互作用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都有重要影响。
4. 群落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角色和功能。
每个物种都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起着不同的作用。
生态位可以细分为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
基础生态位是指物种在无竞争的情况下所能占据的生态位,而实际生态位则受到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生态位的差异是群落中物种共存和物种竞争的基础。
5. 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指的是群落在外界环境变化下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群落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相对稳定性以及环境稳定性等。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课件 (共57张 )

透性、温度、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所以 A、B、C 正确,
D 错误。
[答案]D
[考向预测] 3.(2019 年山东济南模拟)生长于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 冷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此种竹子可成片生长为竹林。 竹笋位于竹林最下层,幼竹位于中层,成年竹子位于最高层。 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长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 方生有较多的其他植物。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角度来看,下列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竹笋、幼竹、成年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成片的竹林中不存在水平结构特征 C.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的冷箭竹构成了一 个群落 D.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
(续表)
阶段
优势生物
特征
苔藓 阶段
苔藓在与地衣争夺 ①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
阳光的竞争中占有 ②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越来越丰
优势
富
①昆虫、小动物开始进入 草本植 较高的草本植物逐
②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透气性 物阶段 渐占有优势
越来越好
(续表) 阶段
优势生物
特征
灌木 阶段
①许多鸟类栖息 灌木逐渐取代了部
2.环境条件变差时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是( ) A.层次不变,层次结构简单化 B.层次减少,层次结构不变 C.层次减少,层次结构简单化 D.层次不变,层次结构不变 答案:C
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间关系会不断调整 C.初生演替缓慢、时间长,次生演替迅速、时间短 D.群落演替的方向会因为群落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答案:A
D.图 3 中实验初期,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 X 的种内
斗争加剧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整理

C.互利共生、寄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答案:D
返回 5.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
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C.图乙中 b 生物对 a 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
(5)、群落的空间结构 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
⒈ 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 象——即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返回
群落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返回 生物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
互利共生:
白蚁与鞭毛虫、
真菌与藻类
种
寄生:
间
关
系
竞争:
菟丝子与豆科植物、 病毒与宿主 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
捕食:
猪笼草、 狼与羊
大豆与根瘤菌
种
种内互助:
护犊行为、
育雏行为
内
关
系 种内斗争:
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的行为
返回
种间互助 种间斗争
识记:正确区分易混淆的概念
返回
(1)寄生与腐生:
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
获得营养物质。
(2)捕食与竞争: 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
的斗争,并不以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的;捕食则是一种生
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
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①一种生物以非生物
为食,如牛饮水;②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
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个 体 数
2
竞争
A
B 时间
B
个 体 数 3
B
共生 时间
个 体 数 4
寄生 时间
A
三、生物群落的结构
垂直结构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
水平结构:
⒈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 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 种特殊形式。
成层性 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以及地被层 ; 草本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 也具有成层性; 根系、根茎等在地下也是按深度分层分布的 群落的成层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与环境相互矛盾统一 的反映。
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成层现象(地上与地下成层)是群落中各种群之间以及种 群与环境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选择的结果。它不仅缓解了植物之间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 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有 ,甚至 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 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
火灾后草原 过量砍伐的森林 弃耕农田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 响
内部因素(根本原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影响群落演 替的因素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课件必修文稿演示

物种 物种 物种 物种 物种 物种 物种 物种 物种 物种
12
3
4
5
6
7
8
9 10
甲 样本1 55 10 0 15 12 0 452
30
0
23 13
0
41
0
22 12
样本3 44 20 0 20 15 0 39 0 20 11
乙 样本1 33 40 12 40 0 10 25 11 15 22
特别提醒
(1)同一物种之间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应是种内斗争。 (2)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 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 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 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3)捕食与寄生的区别:①寄生是一种生物往往终生或一生的 某个阶段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生活。而捕食则是一种生 物只有较短时间暂时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停留;②寄生是一 种生物往往从另一种生物上获取养料、汁液。被寄生后,被 寄生的部位还在。而捕食则是一种生物往往获取另一种生物 的整体或部分器官。捕食后,被捕食的部分就不在了。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 组成群落
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 合作用强度增大
二 群落的种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 另一种生物 作为食物。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 资源 和
空间 等。 3.寄生:一种生物( 寄生者 )寄居于另一种生物 的 体内或体表 ,摄取 寄主 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 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 依存,彼此 有利 。
菟丝子 与大豆; 噬菌体 与被侵 染的细 菌
类型 竞争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2高考生物总复习课件:43《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共33张PPT)

(1)动植物遗体的分解
(2)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替的速度要慢,A项错误;自然演替的结果会使生物的多 样性增加,B项错误;在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相对稳定, 因此其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会过于显著,C项错误;火灾过 后的森林,其土壤条件基本不变,甚至还保留着植物的繁 殖体,因此,再重新形成森林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项 正确。
【答案】 D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即时巩固3】
记录。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3)同样营养土壤,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
4.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 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 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 构也越复杂。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案例3】(2007· 广东理基)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探究原理 (1)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
目测估计法。 2.探究步骤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3.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如实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土壤是无
【解析】
数小动物的家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鼠妇、马陆等,这些 小动物对动பைடு நூலகம்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因为许多土
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力,而且身体微小,所以不适于用样方法或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一、群落的结构和主要类型1.群落(1)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群落的性质是由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的适应性以及这些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
2.群落的垂直结构(1)群落的垂直结构定义群落的垂直结构即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植物的生长型决定的。
生长型是指植物的外貌特征,主要生长型有苔藓、草木、灌木和乔木,它们自下而上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2)三大群落垂直结构①森林群落从上到下可分为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
②草原群落从上到下可分为草本层、地表层和根系层。
③水生群落从上而下可以分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
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3)在群落垂直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所特有的动物种类。
3.陆地生物群落(1)热带森林①热带雨林②热带季相林③热带干旱林(2)温带森林①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林的垂直分层不明显。
②温带阔叶林温带阔叶林通常可分为4层,即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和由草本植物、蕨类和苔藓组成的地面层。
(3)寒带针叶林寒带针叶林又称泰加林,树种主要是各种云杉和松树,也有少量阔叶树。
(4)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①草原最明显的特征是几乎完全由绿色的禾草组成,草长得高大但生长期很短,从春季到秋季便会完成一个生命世代。
②热带稀树草原的垂直结构不发达,但水平结构很明显。
(5)荒漠荒漠共同特征是雨量少,水分蒸发量大。
(6)苔原苔原又称冻原和冻土带,特点是严寒、生长季短、雨量少和没有树木生长。
二、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1.生态位的几个概念(1)生态位是指物种利用群落中各种资源的总和,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2)基本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按其生理上的要求及所需的资源可能占领的全部生态位。
(3)实际生态位是指由于物种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种间竞争,一个物种实际上所占领的生态位。
《群落的演替》ppt课件

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气候、土壤 、地貌等;生物因素,如种群数 量、种间关系等。
群落演替的规律
01
02
03
04
不可逆性
群落的演替是有方向的,具有 不可逆性。
长期变化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长期变化的 过程,需要经过几百年甚至几
千年才能完成。
普遍性
群落的演替是有普遍性的,可 以在各种类型的环境中发生。
阶段性
群落演替具有不可逆性,即一旦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原来的群落很难再恢 复。
群落演替的分类
根据演替的方向,可以将群落演替分为正向演替和逆向演替 。正向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更适应环境的群落代替的过程, 而逆向演替则是指一个群落被不适应环境的群落代替的过程 。
根据演替的速度,可以将群落演替分为快速演替和慢速演替 。快速演替是指演替过程非常迅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而慢速演替则是指演替过程缓慢,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详细描述
亚马逊雨林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覆盖了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亚马逊 雨林的群落演替正在发生。在演替过程中,森林中的植被类型和物种组成不断变化,从最初的草本植物群落演替 为木本植物群落,最终形成茂密的森林。
黄土高原的群落演替
总结词
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土高原的群落演替也在发 生。
资源开发与利用
人类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 森林砍伐、水资源开发等,会
对群落产生影响。
生物因素
物种的进化
物种的进化是影响群落演替的重 要因素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 物种会不断进化,适应新的环境,
从而导致群落的演替。
种群的动态变化
种群的动态变化,如种群的繁殖、 迁徙等,也会对群落产生影响。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课件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 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 地形、 明暗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特别提示 (1)群落中各种群的种间系类型及不同种群的空间分布情况均 是长期自然选择及生物共同进化的结果。 (2)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 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3.种间关系 关系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互利共生
特点 举例 相互依赖, 彼 此有利。如果 彼此分开, 则 双方或者一 地衣, 方不能独立 大豆与 生存。 数量上 根瘤菌 呈现出“同 生共死”的 同步性变化
寄生
—
竞争
对寄主有害 , 对寄生生物 有 蛔 虫 与 利。如果分开, 人,噬菌 则寄生生物 难 体与被侵 以单独生存 , 染的细菌 而寄主会生 活 得更好 生存能力 不 同,如图 a;生 牛与羊, 存能力相同 , 农作物与 则如图 b。 两种 杂草 生物为同一 营 养级
三、群落的演替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代替的过程。 2.类型 (1)初生演替 ①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 ________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 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 裸岩 阶段→ ________→苔藓 阶段→ ________ 阶段→灌木 阶段 →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 ________基本保 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 .人 类活 动使群 落演 替按照 不同于 自然 演替的 ________ 和 ________进行。 思考 2 有人根据生物群落的概念说 “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 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你认为他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群落的结构及演替

( 2012· 全国卷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
解析: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其 中乔木高大,分布在上层,灌木矮小,分布在中层,地面的草 本植物分布在下层;森林群落中的动物因其食物或栖息场所的 不同,也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因此,动物的分层现象与 植物的分层现象有关;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下层光线的强 弱,进而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越来越高稳定性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结构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能量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演替到森林这一最高阶段演替方向关键一点1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的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
(4)火灾过后的草原与火山岩上的演替分别属何类演 替?两类演替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前者属 次生演替 ,后者属 初生演替 。两类演替的最主 要区别在于 初始植被条件不同 。 (5)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物种定居后,原来的物种 是否还能存在?
可以存在,但优势物种可能发生变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
2.群落的物种组成 (1)群落的物种组成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 概念:群落中
物种数目的多少 。
3.种间关系(试写出下列物种的种间关系 ) (1)猞猁与雪兔:
《群落的演替》PPT课件

D. 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下列4种群落类型中,哪些是以一年生植物占
优势的群落类型( B )
A.极地苔原
B.温带草原
C.热带雨林
D.常绿阔叶林
29
练习P82~83 基础题
1.(1)×;(2)√。
2. D。
3.C。
4.水生演替系列实际上是湖沼池塘填平的过程,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1.(1)×;(2)×;(3)√;
(4)√;(5)×。 2.(1)D; (2)D; (3)C。 二、知识迁移
1.(1)从图中可知,鸽的种群密度较小易受鹰 的攻击,种群密度较大则鹰的攻击成功率就较低。 (2)起初出现数量增加,以后可能趋于稳定。
2.这是群落演替的结果。因为柳树较高大,占 据更多的空间和阳光。与草莓相比,它具有生长的 优势,所以柳树能迅速繁殖起来,而草莓得不到生 长所需的阳光,难以成片生长。
2、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原有的
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 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 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 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12
初生演替(原生演替)类型
(1)旱生演替: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 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13
(2)水生演替:
湖底阶段→自由 漂浮植物阶段→ 沉水植物阶段→ 浮叶根生植物阶 段→挺水植物阶 段→湿生草本植 物阶段→木本植 物阶段
湖泊演替为森林
14
次生演替例举
弃耕的
草本植物期
草本植物期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一. 群落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 落代替的过程.
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 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
裸岩上的演替
裸 岩
阶
段
地 衣 阶 段
•
苔 藓 阶 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 木 阶 段
森 林 阶 段
请思考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 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 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 本植物和灌木吗?
通过菌丝提供水、CO2、无机盐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藻类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种间关系
关系类 型 物种 A B
++ +- -- +-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关系一般特征
彼此有利,彼此依赖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彼此抑制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实例
地衣、根瘤 蛔虫和人 水稻和稗草 羊与草 狼与羊
小结: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裸岩上的演替
请思考
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 生在光裸岩石的地区?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 过程是否相同?
农
田
弃
耕
树
林
小结: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林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乔木(树林)
思考:所有弃耕的 农田都能演替成树 林吗?
本节小结
1 组成 结构 物种组成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竞争、捕食 寄生、互利共生
2
4
群落的演替ppt16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 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 一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 先后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 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 沼泽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 动。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 3.58×107 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 垦的。
起点 时间 影响 因素
演替能否一直延续下去?
• 不能 • 当群落演替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等 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演替就不再进 行,达到平衡状态。 • 顶极群落:群落演替的最终平衡状 态阶段,是最复杂也是最பைடு நூலகம்定的群 落阶段。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可以对人类、其他生物和环境之 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 建起新的关系;
第5节 群落的演替
问题探讨:
群落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生命系统。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一些生物的种群消失, 另一些生物的种群兴起
群落结构受到 干扰或破坏
达到一个相对 稳定的阶段
群落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
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
做演替。
一、群落的演替类型
1、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
A)
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A.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B. 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 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 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D)
下列4种群落类型中,哪些是以一年生植物占 优势的群落类型( B ) A.极地苔原 B.温带草原 C.热带雨林 D.常绿阔叶林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

分子、原子(细胞的化学成分)
(二)结构: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 配臵状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 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象——即 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在森林生物群落中,高大 的乔木总是处于群落最高层, 它下面有灌木层、草本层、地 被层,还有地下生物。动物则 鹰、松鼠等处于顶层,麻雀、 雉等处于中层,鼠和兔等在地 面,蚯蚓、蝼蛄等在地下。
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 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 动。
(四)寄生
1、概念: 一种生物(寄生物)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 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体 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
2、寄生的结果:
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菟丝子
寄生与捕食的区别
• 捕食是弱肉强食的现象
荔枝、木棉、榕树等只 能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南方; 马尾松等适应性强的植物南 方北方都可生长;红松等喜 凉怕热植物只能生长于东北 较为寒冷的地方;雪莲等生 长于终年积雪的雪峰之上。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 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 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 造成的。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 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 平结构。(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 水平结构的存在。) 例:P251 判断题3…………………………(错) 因为该林中竹子是同种生物,竹子长势整齐 并不影响林中其他生物有的高有的矮,不同种生 物仍然是分层的。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 捕食 个 体 数 1 时间 A 个 体 数 3 B A
个 体 数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导学案(编号: GZSWRJBXS№16)
班级,小组名:,姓名
①单独的鸽子比在鸽群中的鸽子被鹞鹰抓住的频率更小
)
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是怎样变化的?这表明某地区群落
②从生物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主要特征,你能从物种组成上说
)时所占的百分比与第二代(Z t+1)时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点开始进行生物防治 .一般认为害虫防治主要是控制其种群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 .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因此图中必须进行害虫防治.生物防治利用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而不可能是寄生或竞争关系
.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 ( ) 河喷洒除草剂,但不到半个月,水葫芦又迅速生长起来。
最后是请来了海牛,一条海牛每天能吃掉40多平方米的水葫芦,于是河道畅通了,刚果河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请回答:(8分) 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