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达标检测(33)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新教材2025版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达标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2章达标检测卷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群落的结构广义上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等。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B.依据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应进行合理密植C.某风景区不同地段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有关【答案】B 【解析】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等,A正确;一块地中的玉米属于种群,无垂直结构,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是为了充分利用光照,B错误;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某风景区不同地段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森林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有关,D正确。
2.如图反映了N1与N2两种生物种群密度变更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1与N2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自然界中竞争关系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B.在图甲环境条件下,N2因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灭亡,不利于群落的稳定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D.图甲中,N1与N2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同时N1的种内竞争渐渐增加【答案】C 【解析】通过题图可知,N1与N2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自然界中竞争关系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A正确;在图甲环境条件下,N2因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灭亡,不利于群落的稳定,B正确;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说明该处发生竞争解除现象的概率较小,而若这些水体中环境因素较为稳定,则从图甲中可知,易发生竞争解除现象,C错误;图甲中,N1与N2为竞争关系,N1与N2的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同时N1的种内竞争渐渐增加,使N1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高三生物高考复习专题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一、选择题1.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并形成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顶极群落。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演替之初相比,顶极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b.形成哪种顶极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c.顶极群落一旦形成,将永远保持原状d.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自动调节能力更高[知能定位]此题考查的是群落的演替,属于综合运用层次。
[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住演替的过程。
[答案解析]c 顶级群落形成后,也会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
顶级群落与演替之初相比,其的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群咯的形成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由于热带雨林营养结构较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也较高。
[易错点击]易错选a,不能正确理解顶级群落。
2.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知能定位]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空间分布。
[答案解析]d 种群和群落都有空间分布,a项错误;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生物数量增多,土壤中的有机物增多,b项错误;种群密度反应某一区域种群数量的多少,不能反应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项错误;不同的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同,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种群的重要特征,d项正确。
[易错点击]易错选c,对种群密度理解不深。
3.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弃耕的农田不能演替形成树林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植物低等d.任何情况下,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均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知能定位] 本题考查的是群落的有关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群落演替的过程及其原因。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测试题(附解析)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测试题(附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所举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 )A.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C.田间的玉米有高有矮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解析:选C 田间的玉米有高有矮体现的是种群的特征。
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火灾后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类型相同B.从光裸的岩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营养结构逐渐趋于复杂C.任何区域内的群落经过演替最终都会形成森林生态系统D.人类活动一定会使群落演替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解析:选B 森林火灾后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从光裸的岩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是初生演替,该过程中营养结构逐渐趋于复杂;群落演替最终是否形成森林生态系统要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人类活动有可能会使群落演替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3.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蝉吸取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寄生关系B.两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C.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竞争关系D.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解析:选B 蝉吸取树的汁液属于寄生关系,蝗虫啃食植物叶片属于捕食关系;研究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在食物上不存在竞争关系,但二者在生存空间上会存在竞争关系;互利共生属于种间关系,发生在不同种生物的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
4.如果进行菜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土壤小动物的采集与调查B.可能用到解剖针、放大镜或实体显微镜等实验用具C.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光、趋热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D.可用记名计算法来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解析:选C 土壤小动物常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等特性,故设计诱虫器时应注意根据这些特点设计。
人教版高三生物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31群落结构与演替
课时标准练31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2021 湖南株洲质检)某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
鳙鱼生存在中层 ,以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为食;浮游动物A以水表层浮游植物B为食。
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鳙鱼的食品泉源差异,鳙鱼所处的营养级不同B.鳙鱼和浮游植物B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捕捞小型野杂鱼和得当地施肥,可以提高鳙鱼的产量D.当池塘枯槁后,有新的群落定居于此,该过程为初生演替2.(2021 云南昆明摸底)为解决某市市民饮用水水源问题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固的生态系统,以下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固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1D.不同水层漫衍的动物差异,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分砍伐而遭到粉碎。
制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渐渐得以规复。
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范例及其植物构成,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演替植物种类数/种群落类型阶段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该地常绿阔叶林规复历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征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C.该地能恢复到第4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存有关4.(2021 山东德州期末)研究人员调查了A、B、C三个群落的植物物种富厚度,效果如以下列图所示。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2三个群落具有相同的物种组成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C.统计三个群落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方法是记名计算法D.三个群落的植物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5.以下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富厚度 ,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 ,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运动本领,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6.(2021 四川成都月考)红圆蚧是一种柑橘害虫,甲小蜂能寄生于红圆蚧而克制其爆发。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第1节群落的结构[基础巩固](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蘑菇等大型真菌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解析: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A、B两项都没有包含所有生物,C项没有包含细菌等生物,D项包含了全部生物。
答案:D2.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座山的山顶生草甸、山腰长松林、山脚种作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同一座山的山顶生草甸、山腰长松林、山脚种作物,这种分布主要是不同海拔温度不同造成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项错误。
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B项正确。
不同种类的淡水鱼由于食性不同,占据不同的水层,捕食不同的食物,C项正确。
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而常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 项正确。
答案:A3.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解析: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强度有关,A项正确;群落中动物的分布受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动物的水平分布不一定是均匀的,B项错误;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C项正确;群落中植物的水平分布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D项正确。
答案:B4.下列图中物种Ⅰ表示捕食者,物种Ⅱ表示被捕食者的是( )A B C D解析: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呈现“此消彼长”的不同步性连续变化特点,因此只有A、D 两项符合这一特点。
捕食者以被捕食者为食,因此被捕食者个体数先增加先减少,捕食者个体数后增加后减少。
由此可知,A项中Ⅰ表示捕食者,Ⅱ表示被捕食者,D项中Ⅱ表示捕食者,Ⅰ表示被捕食者,故A项符合题意。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作业含解析必修3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2024·江西毕业班质检)某植物群落最初由针茅、早熟禾等多年生草本构成。
放牧和烧荒后,变为由野燕麦、毛雀麦等一年生草本构成,之后由于鼠尾草、蒿等灌木分泌的樟脑等物质聚集在土壤中,抑制雨季时发芽的一年生草本,最终在这些灌木的四周形成1~2 m 草本不能生长的裸地。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灌木群落中各种植物之间主要存在竞争与共生关系B.灌木群落和一年生草本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C.放牧烧荒和樟脑都会影响该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D.灌木群落中动物的出现使该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答案 C解析依题意可知:灌木群落中各种植物之间主要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灌木群落和一年生草本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错误;樟脑可抑制雨季时发芽的一年生草本,因此樟脑会影响该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而放牧烧荒是人为地对该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产生影响,C正确;灌木群落中动物的出现,加速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错误。
2.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水平结构与种群分布、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一般是向物种多样化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困难D.沙丘造林、退耕还湖等人类活动可变更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答案 B解析由于地形的变更、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群落水平上呈镶嵌分布,A正确;在人工马尾松群落中也存在着多种植物,而不是只有马尾松一种植物,不同植物之间一般会形成上下不同的垂直分层,即形成垂直结构,B错误;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物种越多种间关系越困难,C 正确;人类活动可变更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
3.某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峻,采纳封山育林措施若干年后,现已成为植被茂密,风景美丽的旅游胜地。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B.该地区封山育林后会经验草本、灌木、乔木三个演替阶段C.该地区复原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人类活动可能使群落演替依据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答案 A解析由于地形变更、土壤湿度等差异,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形成的差异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的体现,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镶嵌分布,A错误;封山后山坡上很快会长满杂草,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后,先是形成灌木林,再经一段时间,乔木起先出现,高大的乔木占据更多的空间,最终蔚然成林,B正确;由于该生态系统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该地区复原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依据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答案
①“同升同降”―→互利共生,如图甲②说明:在竞争力不同的两种生物中,一方因竞争力弱灭绝,而寄生关系中,一般不会淘汰物种。
③2.正确认识群落空间结构(1)高山地区不同海拔处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该现象是温度影响所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2)海洋中随水深不同分布着不同的藻类,该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3.对生态位的理解(1)生态位不只是具体的栖息地,它除了说明栖息地以外,还说明这一物种在群落中处于什么地位和起什么作用。
(2)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物种要通过竞争相互夺取生态位。
①生态位越近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选择压力越强。
②举例:如图为3个共存物种对资源利用曲线。
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
图A中3个物种的生态位狭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大,种间竞争激烈。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分布的变化,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比较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时间漫长经历时间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4.群落演替的趋势自然条件下,群落沿着一定的方向演替: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总生产量越来越高,稳定性越来越强。
5.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如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高中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含答案)
第32讲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基础巩固1.2013·皖北模拟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生命系统。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种群密度能够准备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C.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D.自然状态下的群落演替是有方向的,最终形成稳定性高的森林群落2.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小,群落演替越慢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C.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群落演替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3.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吸出培养液计数且没有振荡试管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4.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
图K32-1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图K32-1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能力提升5.2012·南昌调研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二者数量变化如图K32-2所示。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图K32-2A.拟谷盗种群增长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B.拟谷盗种群似“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6.在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中,不同物种的取代顺序是可以预测的,如弃耕地上可预测的演替序列为: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早期演替树木→晚期演替树木→顶极群落。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30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
考点规范练30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B.植物的垂直结构主要与对光的利用有关C.某山竹林里的成年竹、幼年竹和竹笋构成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D.在水平方向上,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会有差别2.某区域中有a、b、c、d四个生活习性相近的种群,若环境因子由A(以“”表示)逐渐变为B(以“”表示),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d两个种群间将消除竞争关系B.d种群中的个体数量较以前会有所增加C.a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定向改变D.d种群生物性状更适应B环境3.(2021广西桂林三模)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阳光是决定海洋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B.受灾的水稻呈斑状的稀疏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森林中动物的分层分布与植物的垂直结构有密切的关系D.人类的活动可使群落演替的方向与自然演替的方向一致4.下图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情况下,a曲线的DE段和b曲线的趋势,说明群落演替往往从营养结构简单到复杂B.a曲线波折变化,说明a群落演替过程比b群落演替艰难而漫长C.a和b群落演替过程一般需经历生物入侵→成功定居→竞争平衡D.E点可代表群落已达顶极群落阶段,此时所处阶段可能为灌木阶段5.如果进行菜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土壤小动物的采集与调查B.可能用到解剖针、放大镜或实体显微镜等实验用具C.可依据土壤小动物的趋光、趋热等习性来设计诱虫器D.可用记名计算法来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6.(2020山东模拟)某山区的一些退耕地,随着退耕年限的增长,优势物种由喜阳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逐渐向耐阴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转变,有的地段可出现灌木林,甚至森林。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退耕地逐渐转变为森林的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B.喜阳植物形成的遮阴环境有利于耐阴植物生长C.该山区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森林形成后水土流失减少,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7.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甲中,B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示该地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8.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九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含解析新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2024·济南模拟)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捕食和竞争不利于群落内生物种类的稳定B.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种群一般也越多C.没有人为干扰,弃耕农田总能演替成为森林D.土壤中的小动物分布无垂直结构【解析】选B。
群落中捕食和竞争关系均有利于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A项错误;由于植物为动物供应食物和栖息空间,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一般也越多,B项正确;弃耕农田能否演替成为森林还须要看环境条件,C项错误;土壤中的小动物分布有垂直结构,D项错误。
2.硅藻是单细胞的藻类,硅酸盐是硅藻生活必需的养分物质,将两种硅藻——星杆藻、针杆藻混合一起培育时,种群数量及硅酸盐含量的变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星杆藻和针杆藻之间是捕食的关系B.硅酸盐浓度高时针杆藻生存实力强C.针杆藻对硅酸盐的汲取实力弱于星杆藻D.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估算硅藻的数量【解析】选D。
星杆藻和针杆藻生活在一起,一方种群数量稳定,一方种群数量趋于消逝,属于竞争关系,A项错误;随着时间的增加,硅酸盐的含量渐渐降低,在此过程中针杆藻种群数量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硅酸盐浓度低时针杆藻生存实力强,B项错误;针杆藻在硅酸盐浓度高时能快速增加种群数量,在硅酸盐浓度低时能保证其种群数量, 所以针杆藻对硅酸盐的汲取实力强于星杆藻,C项错误;可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估算硅藻的数量,D项正确。
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演替至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可能找到苔藓、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初生演替C.草本阶段多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更的调整实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缘由在于群落的内部变更,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解析】选A。
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则森林中还能找到苔藓和灌木,A项正确。
2022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含答案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1·江西南昌模拟)如图为北美某湿地草原中物种A的种群数量与物种B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DDT(一种农药)处理时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是捕食关系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C.1964年到1969年间物种A的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D.DDT的喷洒对物种B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对物种A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2.(2021·山东聊城模拟)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B.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C.兔子的K值接近C点和D点对应的数值D.第3年狼的数量会因缺乏食物而下降3.(2021·黑龙江哈尔滨联考)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竹林中箭竹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4.(2021·河北邢台模拟)荒漠土壤中的生物土壤结皮是促进演替进程中重要的生物基础,土壤结皮依次经过了土壤酶、土壤微生物、藻结皮、地衣结皮以及苔藓结皮阶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土壤中的生物土壤结皮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在苔藓结皮阶段,原有的地衣将会消亡C.若气候适宜,这将大大缩短生物土壤结皮所需的时间D.地衣结皮阶段能为苔藓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5.(2021·山东统考)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
某地用该方法治理正在沙化的土地并取得良好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B.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结构C.该过程改变了演替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方向D.该方法可增加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6.(2021·江淮十校联考)如图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条件下,a曲线的DE段和b曲线的变化趋势说明群落演替表现为营养结构从简单到复杂B.a曲线曲折变化说明其对应的群落演替过程比b曲线对应的艰难而漫长C.a和b曲线一般需经历生物入侵→成功定居→竞争平衡D.E点可代表群落已达顶极阶段,此时群落所处阶段可能是灌木阶段7.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调查实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森林植被的丰富度可用样方法,需对各个样方取平均值C.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鼠妇时,应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其丰富度D.对于土壤小动物而言,用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群落丰富度和某个种群的密度8.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鼠妇、跳虫、甲螨和线虫等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2022人教版新高考生物一轮课时检测33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解析)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B.甲池塘鲫鱼数量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鲫鱼丰富度较高C.经过群落演替,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达到相同水平D.森林中物种数目多于河流,则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河流解析:选D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采用的是取样器取样法;丰富度描述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而不是种群中个体数目的多少;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所以经过群落演替,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一定均达到相同水平。
2.(2020·海南高考)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B.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C.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D.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解析:选C 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在演替过程中,一年生草本逐渐被多年生草本取代,A正确;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B正确;多年生亚灌木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的弱,C错误;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D正确。
3.(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湖北卷)生态位是指某种生物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
在非洲草原上有斑马、野牛、牛羚和瞪羚等食草动物,它们迁徙时按一定次序陆续穿过草原,不同种类的动物取食草被的部位不同,并为下一个到来的物种留有食料。
关于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现象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上述现象导致种间竞争减弱C.上述食草动物间存在着生态位分化D.若去除斑马种群,对其他种群不会产生影响解析:选D 由题意可知,各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这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
高中生物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学习目标】1、通过调查活动,说明群落的概念;明确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说明研究的视角不同,探究的问题也不同。
2、通过分析种间关系的模式图,培养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结构与功能及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
4、通过“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掌握科学研究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能力。
5、用动态发展观分析群落的演替,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及生命系统发展与稳态的观点。
6、分析群落演替的特征,培养归纳与总结的思维习惯。
7、总结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认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必要性。
【学习过程】情境1:大熊猫国家公园涉及多个自然保护区,主要有卧龙、王朗、千佛山保护区等。
卧龙保护区分布有100多只大熊猫,还有金丝猴、羚牛等50多种其他珍稀濒危动物。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分析,像这样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的集合称为什么?群落:相同时间聚集在中种群的。
【例】下列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个湖泊中所有的水生植物 B.一片沼泽中所有的水生生物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成分 D.一座高山上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E.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F.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一、群落的结构任务1、阅读教材P,思考下列问题:71-751、群落水平上要研究哪些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2、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什么?丰富度是指什么?我国从北方到南方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怎样变化的?3、群落中的不同物种之间有什么关系?各种间关系的概念、特点、实例、随着时间改变各种间关系对应的数量变化曲线图、营养关系图是怎样的?4、群落的空间结构形成原因是什么?包括哪些类型?分别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迁移应用】1.请判断下列有关下图所示的三种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对一方有利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D.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2.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山顶生草甸、山腰长松林、山脚种作物,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任务2、阅读教材P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完成下列问题:75—761.土壤小动物的种类及功能?2.为什么不适于用样方法?用什么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调查内容有哪些?4.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哪些?适用范围分别是?5.实验步骤?采集小动物的方法有哪些?诱虫器的装置是怎样的?其采集小动物利用了土壤小动物的哪些特性?酒精的浓度及作用?6.吸虫器中纱布的作用?【迁移应用】3.如果要采集大量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吸虫器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采集大量甲螨作为标本来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下达标检测(三十三)群落的结构和演替A级基础题一、选择题1.下列所举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A.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C.田间的玉米有高有矮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解析:选C田间的玉米有高有矮体现的是种群的特征。
2.(2019·城厢区月考)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演替。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群落组建后,它的物种丰富度也会变化B.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往往不相同C.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经足够长的时间演替后能形成森林D.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初始条件不同解析:选C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人工群落组建后,它的物种丰富度也会变化,A正确;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沿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B正确;由于受西北干旱地区水分的限制,该地区的典型草原不可能演替为森林,C错误;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的起点是没有任何植被,而次生演替的起点是有土壤条件甚至有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D正确。
3.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蝉吸取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寄生关系B.两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C.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竞争关系D.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解析:选B蝉吸取树的汁液属于寄生关系,蝗虫啃食植物叶片属于捕食关系;研究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在食物上不存在竞争关系,但二者在生存空间上可能会存在竞争关系;互利共生属于种间关系,发生在不同种生物的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
4.(2019·博望区期中)某池塘中,某种鱼常年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C.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解析:选C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由于浮游动物也捕食浮游藻类,因此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B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体现了群落对资源的充分利用,D正确。
5.某弃耕农田40年间植物种类数的变化情况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上述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C.灌木和乔木的出现,可能为更多的阴生草本植物提供生存环境D.第25~40年,草本植物种类数不再增加,说明该群落已演替到成熟阶段解析:选D表格中都是关于植物种类数的数据,调查植物物种丰富度常用样方法,A 正确。
该群落演替的起点是弃耕农田,有土壤条件和繁殖体等,说明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正确。
灌木和乔木的出现,可以为阴生植物遮挡阳光,因此,可能为更多的阴生草本植物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C正确。
第25~40年,草本植物种类数不再增加,但灌木和乔木的种类数仍然在增加,该群落的物种总数仍有可能继续增加,因此,不能说明该群落已演替到成熟阶段,D错误。
6.(2019·苏州二模)如图为宁夏南部草原区在不同退耕年限草地植物群落部分特征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退耕后的草地上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B.该地区群落演替最终一定能形成树林C.丰富度指数、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与退耕年限大致成正相关D.退耕还草后,该草原区的抵抗力稳定性呈上升趋势解析:选B发生在退耕的草地上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A正确;宁夏地区气候干旱少雨,故该地区群落演替不一定能形成树林,B错误;据图分析可知,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丰富度指数和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加,大致呈正相关,C正确;退耕还草后,该草原区的丰富度指数增加,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增加,故抵抗力稳定性呈上升趋势,D正确。
7.如图表示的是不同群落中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可以表示草原上狮子和猎豹之间的关系B.图乙可以表示白蚁和其肠道内的鞭毛虫的关系C.图丙的三个种群一定能形成一条食物链D.甲、乙两图都表示生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解析:选D据图分析可知,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竞争、竞争和捕食关系。
草原上狮子和猎豹具有实力相当的竞争关系,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故图甲不能表示草原上狮子和猎豹之间的关系。
白蚁以木材为食,但是它本身不能消化纤维素,必须要依靠其肠道内鞭毛虫分泌的消化纤维素的酶才能将纤维素分解,分解后的产物供双方利用,故白蚁和其肠道内的鞭毛虫是互利共生关系。
图丙的三个种群可能是三个动物种群,而食物链中必须有生产者。
8.如图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B.在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变化C.在演替过程中,松林比硬木林的群落结构复杂D.在演替过程中,各种群的数量变化都呈“S”型增长解析:选B由图示可以看出,该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A错误;群落的演替是优势种的替代,且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变化,B正确;在演替过程中,松林演替为硬木林,因此硬木林的群落结构复杂,C错误;在演替过程中,不一定每一个种群的数量都呈“S”型增长,有的种群也可能灭亡,D错误。
二、非选择题9.如图所示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A~C 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__。
(3)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或b的变化曲线是在________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________水平上的研究。
(填“种群”或“群落”)(5)狐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能够依据狐的气味躲避狐,可见生态系统中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1)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属于共生关系,对应③;农作物与杂草属于竞争关系,对应②;狐与兔的种间关系属于捕食关系,对应①。
(2)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②,这是由于a和b属于竞争关系,b死亡后,不再和a竞争资源等。
(3)狐和兔之间为捕食关系,若狐死亡,则兔因缺少天敌会大量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由于食物和生存空间的缺乏,数量会减少直至达到稳定状态。
(4)a或b的变化曲线是在种群水平上的研究;a和b 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5)狐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能够依据狐的气味躲避狐,可见生态系统中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1)③②①(2)②(3)先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稳定(4)种群群落(5)调节种间关系10.(2019·凉山模拟)从“退耕还林”的实施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的提出,都充分说明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
为研究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研究者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调查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结果如图。
请据图回答:(1)如图是采用________法调查三类植物的物种数而构建的________模型,该模型说明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
(2)该地群落演替过程中,乔木的丰富度逐渐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主要原因是它在与灌木、草本的______(填种间关系)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
(3)经过了一年退耕还林的类似山区再经过________年左右,其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大,该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演替。
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________(填“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
解析:(1)调查植物的数量可采用样方法,对调查结果用坐标曲线的形式呈现,属数学模型,该模型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2)由退耕的土地演替到森林的过程中,乔木的丰富度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它在与灌木、草本的竞争过程中,具有更强地获得阳光的能力。
(3)分析曲线图,经过了一年退耕还林的类似山区再经过6年左右,其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大,该过程发生的是次生演替。
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因为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提前。
答案:(1)样方数学垂直(2)增加竞争(3)6次生提前B级提升题一、选择题1.森林群落中由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
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据此不能推断出()A.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C.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D.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解析:选B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由此可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类数各不相同,且无法比较种群密度的大小,B错误;由图可知,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C正确;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 正确。
2.(2019·雨花区一模)如图为某种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淡水浮游动物在池塘中的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多边形的宽度为不同深处的相对个体数。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浮游动物在池塘中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该浮游动物在日出前后集中于池塘较深的部位C.池塘中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构成群落D.该浮游动物昼夜移动可能与温度、溶氧量和浮游植物的分布有关解析:选D群落的垂直结构是不同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该生物是同一种群,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由题图可知,该动物在日出前后,集中分布在池塘较浅的部位,B错误;群落包括所有生物,除了动物、植物外,还有细菌、真菌等,C错误;由分析可知,该浮游动物昼夜移动可能与温度、溶氧量和浮游植物的分布有关,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