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江雪说课稿 西师大版
西师大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江雪》教案
江雪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有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意,体会意境。
课前准备:本课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2、出示雪景图: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
3、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意思。
结合看图,读懂“江雪”就是江上的雪景。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词1. 认读生字: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圈出生字娃娃,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开火车。
强调“踪”“蓑”“翁”“径”等字音。
3.指明读古诗,生评价。
4.齐读。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听配乐朗读: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哪些景象,结合古诗,说说你都看到些什么。
①生:山师:有几座山?是一千座山吗?生:鸟师:你的画面里有鸟吗?(没有,鸟儿都飞走了。
)②生:径(山中的小路)师:径是小路。
那万径就是一万条吗?(不是,这和千山一样,也是夸张的说法,是很多的小路的意思。
)师:这个“踪”是什么意思?(踪:踪迹,指人或动物的脚印,在本句诗中指的是人的踪迹)师:这句中的“绝”和“灭”是不是一个意思,这样的画面大家觉得奇不奇怪?我们在看,后面还看到些什么。
③生:舟(舟就是小船。
)师:有几条船?一条小船。
孤:单独④生:翁(老人)师:描述一下这个老人(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人)出示蓑衣、斗笠图片他在干什么?(一个人在寒江上钓鱼)2、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为什么会出现第一二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画面?(雪天,非常的冷)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荒寒孤寂)四、书写生字1、出示生字把生字娃娃从课文里请出来。
2、翁:上下结构,“羽”字底;孤:左右结构,三笔“提”,右边是“瓜”不是“爪”;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3、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江雪说课稿
五.说教学流程
大纲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 力。为了变课堂上教师教为学生自主的学习,让教师 和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双主体,我的课堂以学生自主学 习为主。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二)初读感知,想象画面。 (三)勾勒画面,感受氛围。 (四)意境探寻,体会孤傲。 (五)总结升华,配乐背诵。 (六)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古 诗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并背诵古诗。
• 过程与方法: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想象 诗中画面。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诗文,感受 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 情感。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我们传统的古诗教学都十分注重讲究学法:解题— —读诗——释意——悟情——吟诗,但是如果我们过 于强调这些学法,则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对于事物新鲜 感的需求。因此,我们的古诗教学也应为学生创设一 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尽量淡化教学痕迹,做到教育的 “无痕”。因此在课堂开始,我跟孩子们提到了他们 喜欢的休闲方式钓鱼,这样激发了他们的课堂兴趣。
小学西师版二年级语文《江雪》原文及教案
小学西师版二年级语文《江雪》原文及教案小学西师版二年级语文《江雪》原文及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西师版二年级语文《江雪》原文及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又快给咱们送礼物来了。
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白花,会使绿油油的麦苗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礼物是什么呢?(生答)咱们是中原的孩子,见惯了平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江上雪景的古诗--《江雪》。
(板书)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1.学生轻声自由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全诗。
2.出示投影片(1)。
(辨析字形:蓑笠钓鱼孤独)让学生举例加点字与何字相似。
(衰钩狐)三、学生析题,教师简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这首诗该写什么内容?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这是他被贬官之后所写的一封来信。
他对江上雪景的描绘是不是和我们谈的一致呢?下面我们就学习这首诗。
四、精读,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卡片(千、张)边贴边读。
(领读——自由读)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学生齐读此句,逐句理解,试译全句,可自学可讨论。
(2)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订正补充。
千山是什么意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鸟飞绝的意思是什么?指名意译此句的前半句。
径是什么意思?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万字是否就是一万呢?人踪什么意思?灭什么意思?查字典选义项(消灭、熄灭、消失)。
我教《江雪》(西师版二年级上册)
我教《江雪》(西师版二年级上册)3、鼓励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由于古诗的体裁受限,时代背景与学生现实相差甚远、用词考究且极具想象力,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我就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言,只要想象合乎情理,我不会予以否定。
因为,我觉得我们不能把我们大人的理解方式强加给孩子们,孩子们的阅历是有限的,我想,等到孩子们长大后再来理解这首诗时,肯定又与现在不同了。
4、利用音乐和绘画来帮助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怎样才能使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其境呢?我是这样尝试的:首先我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反复吟诵,因为诵读是进入古诗词意境的入口,是打开体味诗词情感大门的钥匙。
只有反复吟诵,那文句,那意境,才会萦于心头,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
其次,我为学生配上了音乐。
〈〈江雪〉〉这首古诗的意境是凄凉、空灵的,所以,我特地找了一曲节奏较为缓慢的古筝曲,来衬托那凄凉的意境。
文字是理智的,音乐是情感的,用音韵之美诱导学生身临其境,把诗词意境与音乐意境融为一体,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情感体验。
再次,我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自古以来,诗画本为一家,许多优秀诗词其实就是一幅幅秀美的图画,古代许多诗人又是画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体会诗歌的意韵,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热情,又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不是一举两得吗?当然,这种方式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学生,那些绘画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不要强加于他了,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以上这些是我对《江雪》这堂课的一些想法,不足之处请给予指正、批评。
总之,古诗是孩子们较感兴趣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教学中还有不少独特的方法等待我们去尝试,去挖掘。
二年级古诗说课稿 《江雪》说课稿
二年级古诗说课稿《江雪》说课稿
《江雪》说课稿
一、说教材:
《江雪》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首诗,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的一首诗。
本诗描绘了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
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
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乡雪景。
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
她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
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
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过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二、教学目标: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有: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多元解读渔翁,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习《江雪》,指导学习多元地解读渔翁形象,本课的难点是教会学生多元地解读渔翁形象,因此在授课时我紧紧抓住这两点来教学。
四、说教法: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还穿插许多小游戏。
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
在比赛时,变单。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24课《江雪》原文及教案
【原文】江雪【作者】柳宗元【朝代】唐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千路萬徑不見行人的足跡。
一葉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獨自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教案】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詩文,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理解重點詞句,理解全詩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背誦古詩。
5、繼續練習把詩句補充完整。
教學重點: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理解古詩意思。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一、觀看電腦畫面,初步感受畫面的意境。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感受)揭示課題:教師板書課題《》二、學習1、教師伴著音樂範讀古詩,請學生進行評價。
2、學生自學用投影列出學習的步驟:(1)借助中文拼音讀古詩。
(2)借助工具書,查一查不認識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
(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3、相互交流學習情況(1)讓學生出示生字卡片:絕徑蹤孤舟翁釣(2)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准確的地方及時提醒(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
(教師板書)舟:第一筆是撇,第三筆是橫折鉤。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筆是橫折鉤。
孤: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右邊是“瓜”不是“爪”。
徑:注意與“經”字的區分。
釣:注意與“鉤”字的區分。
動手書空寫一寫。
(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4)學生結合課外資料介紹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後世稱他為“柳河東”,他是中唐時期進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的文學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用投影羅列出來)絕:盡。
徑:小路。
蹤:腳印,蹤跡。
孤:孤獨,孤單。
舟:小船。
翁:指老頭。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頭戴斗笠。
(6)結合注釋和投影中的解釋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千山鳥飛絕,千山萬嶺鳥兒已經飛絕,萬徑人蹤滅。
西师大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江雪》教案
江雪教学目标1 认识、会写本课生字。
2 了解诗意并展开想象,感受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3 背诵古诗,感悟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意并展开想象,感悟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 教师启发谈话:说说自己见过的雪景。
2 课件或挂图展示雪景图,板书课题,学生读题,结合看图,读懂“江雪”就是江上的雪景。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教师配乐范读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尽可能在脑海中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 学生借助拼音小声地拼读诗歌,圈出生字娃娃,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 学生自主识字。
(可以采用抢读、轮读、合作读等方式交流认字方法,注意读准“踪”“蓑”“翁”“径”等字,中间穿插组词、说话练习)4 通过识字游戏“拔萝卜”检查字音的落实情况。
5 课件出示“径”、“孤”、“独”、“翁”、“寒”等字,学生自由观察,自由说记字方法及要写好这些字的关键点。
6 指导书写,着重指导书写好“寒”字。
7 学生书空,描红,书写,相互评改。
三、读通古诗,读准字音1 自由大声地练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2 抽读,生评生读。
3 学生齐读古诗。
四、朗读全诗,了解诗意1 听录音朗读,感知古诗韵律,回忆五言绝句的读法、学法。
2 学生练读,教师指导读好重音和停顿及节奏、韵脚,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3 进入情景,学生自主学习古诗。
(1)出示自主学习提示:对于这首古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2)学生交流,集体评议、补充。
说①抽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一片。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
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这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二年级语文上册 江雪说课稿 西师大版
《江雪》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课古诗《江雪》。
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本课我设计了两课时,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本次说课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首先我来说说教材。
《江雪》是语文苏教版第七册第七单元25课的一首古诗。
此诗为唐代诗人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的作品。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郁闷苦恼。
这是一首诗,又像是一幅画,仅20字描绘出了一幅“寒江垂钓”的画面。
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
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江上雪景。
它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老翁,正是诗人不屈不挠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
二.说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江雪》古诗的单元训练重点是“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学过一些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理解古诗的大意。
但由于学生与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语言环境不同,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
综上所述,我把《江雪》一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1.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感知古诗内容,想象诗句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掌握自学、互学、质疑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小组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借景寓情的孤独情感和顽强不屈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说重、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24课《江雪》原文及教案.doc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24课《江雪》原文及教案【原文】江雪【作者】柳宗元【朝代】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
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二、学习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的文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二年级上语文教案江雪3_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语文教案江雪3_西师大版【设计理念】扩大阅读量,打造人文课堂。
【设计特色】在关键处提问,触动学生情感的需要。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明白得古诗。
2. 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坚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意境的体会。
教学过程:一、课前铺垫,导入课题。
1. 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2. 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 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2. 把课文读正确(那个地点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多读,大面积的检查。
)3. 猜猜课文大致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内心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专门多“后顾之忧”。
)三、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1. 认真观看,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2. 板书“注释”。
利用注释关心明白得古诗是一种专门好的学习方法。
今天就请大伙儿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明白古诗。
(五年级的课文中第一次对古诗作出注释,让学生依照注释学习古诗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
)3. 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四、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一)明白得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 “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2. 那个地点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续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
“千”和“万”在数学上差不多上专门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关心学生明白得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存。
)(二)明白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 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
你感受到了什么?4. 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
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
师板书:千万孤独。
(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 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什么缘故诗人要在如此冰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2. 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伙儿之一柳宗元。
二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24江雪_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24江雪_西师大版二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24江雪西师大版2019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5翁,独钓寒江雪。
【字词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创作背景】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
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
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
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
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
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
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
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
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
认识继承发扬——《江雪》说课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上册)
认识继承发扬——《江雪》说课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上册)
三、扩大容量,注重积累。
《标准》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课前,我让学生说描绘冬天的词语;课中引导学生说“千()万()”的成语;教完教材中的古诗,再补充《标准》要求背诵的诗文。
这样的课堂容量学生完全能够接受,而且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自如。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一辍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两者之间总有着很大的差距。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正因为有缺憾,才更凸显追求的价值。
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多鼓励也多建议。
让我们在教育的蓝天下携手共进!。
二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24江雪_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24江雪西师大版2019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5翁,独钓寒江雪。
【字词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创作背景】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
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
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
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作品赏析】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二年级语文上册江雪说课稿西师大版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课古诗《江雪》。
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本课我设计了两课时,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本次说课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首先我来说说教材。
《江雪》是语文苏教版第七册第七单元25课的一首古诗。
此诗为唐代诗人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的作品。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郁闷苦恼。
这是一首诗,又像是一幅画,仅20字描绘出了一幅“寒江垂钓”的画面。
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
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江上雪景。
它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老翁,正是诗人不屈不挠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
二.说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江雪》古诗的单元训练重点是“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学过一些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理解古诗的大意。
但由于学生与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语言环境不同,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
综上所述,我把《江雪》一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1.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感知古诗内容,想象诗句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掌握自学、互学、质疑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小组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借景寓情的孤独情感和顽强不屈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说重、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难点:体会诗境,感悟诗情。
其中“正确朗读、背诵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体会诗境,感悟诗情”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学法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参与,采用“情境教学法”给学生营造浓浓的诗境;“品读感悟教学法”让学生自主阅读,个性体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品味成功等。
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学,自悟,自得。
在课堂上,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习知识,还应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本课时,我指导学生自学、互学、评议。
并结合朗读、想象、品悟、质疑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使之真正达到课堂有效,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并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及理念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抓住古诗的寓情于景的特点,主要把握一个“情”字,贯穿一个“读”字,实现一个“学”字,具体流程如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有关于“情境”的论述,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人对外在一定情境中,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事物往往体验深刻。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据此,课伊始我给学生展示配有情境描绘的白雪皑皑的雪景图片,在学生感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寂静之时顺势导入新课,学生入情入境,心里达到了最好的准备状态。
(二)初读诗文,读出韵味。
古人对“读”,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读”是诗歌的灵魂。
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
在此环节,我通过让学生自读自学、教师范读感知、学生朗读想像等读的形式,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诗的节奏、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引导学生读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读准读通古诗。
2、读准节奏,读出诗味。
这样有层次的朗读,使学生读准了节奏,读出了轻重缓急,读出了感情,读出了诗味。
(三)品读诗文,感悟诗境诗歌的载体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而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
寓情于景,这是古诗的一大特点,也是学生学习古诗的难点。
此环节,我通过让学生想象、品读、质疑、小组交流讨论、汇报评议等方式来突破难点。
具体实施分三步流程:第一步:想象画面,理解诗意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
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诗歌洁、净、寒凉的画面。
我首先播放配乐朗诵,清冷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一种特殊的氛围之中。
然后让学生边听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再而,出示画面,让学生结合诗句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描绘的内容。
在交流点拨中,启迪了学生的想象给他们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之如临其境,方通其情,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第二步:品词品句,感悟诗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词必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者自成高格。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生命。
“诗贵言境,以境表情”,入境,是品读诗歌的根本,只有注重对意境的透析,把握作者作品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真正进入诗人内心,学会用诗人的眼光去捕捉诗篇中属于这首诗的独特形象,与诗人的心灵相通,在作品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中让生命诗意的栖居。
此环节,我先先设疑引思提问:《江雪》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再让学生自读解疑,在问题情境中,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探究,进行个性化的体验。
在学生充分地读和思考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动,多元化地解读文本。
能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绝、灭”感受到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灭的寒冷凄凉。
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孤、独、寒”感受广阔寂寥的背景空间只有一个渔翁在江雪中垂钓的孤独。
第三步:有效链接,升华诗情有人认为诗学就是情学,认为诗是心灵的燃烧,情是诗的灵魂。
为了把握古诗之魂。
在升华诗情环节,我先让学生汇报交流采集本上搜集的柳宗元资料。
.接着让学生结合诗的背景自主质疑,了解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接连遭贬及与之斗争的事情,知道他写诗的目的是借诗抒情。
在学生之心与诗人之心产生共鸣时,让学生想象说话,谈谈您想对柳宗元说些什么?最后在凄婉的音乐中让学生或读、或吟、或背《江雪》一诗,表达自己的内心之感,掀起本课的高潮。
(四)拓展阅读、总结升华。
在语文教学中,以文本为载体,进行适当的有效的升华和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展了拓展阅读,为这一节课画上了点睛之笔。
具体阅读材料为:1、阅读《渔翁》,再一次地感受诗人之心。
2、阅读清朝王士缜写的《题秋江独钓图》,读读议议两首诗的异同。
3、 回现四步教学流程 。
“一诗一话一故事,一文一事一人生",其实我们看一幅画,听一首诗,都是在听背后的故事……”本节课教学从创设情境——初读诗文——品读诗文——到最后的拓展阅读。
遵循以生为主体、读为主线;以读为本、学为主旨;采用自学、互学、质疑,搜集资料等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幽静凄凉的雪景,与诗人孤独之心和顽强之神共鸣、共颤。
六、说板书设计本课板书,我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具体设计如下:江 雪唐 柳宗元 (顽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要凸显出它的追求价值,达到预设目标,还恳请在座的各位老师多指导给我提建议,让我们一起在教育的蓝天下携手共进!附送:2019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一练(无答案) 鲁教版一、看拼音,写词语。
b ù ji ǔ z ài hu w ān y āo ji ǎn q ǐ sh ā l ì sh ēng s ǐ( ) ( ) ( ) ( ) ( ) ( ) 二、照样子写出下面的字是由哪两个偏旁组成的。
三、多音字组词。
四、想一想,说一说。
你说:一只小鸟受伤,落在窗台上。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说:一只野兔受了伤,躺在大树旁。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照样子连线,再读一读。
六、照样子写一写。
七、如果你看到小动物受伤了,你会怎样做?八、日积月累。
lù màn màn qí xiū yuǎn xī wú jiāng shàng xiàér qiú su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格言大意:尽管道路漫长而遥远,我还是要为追求理想、真理上天入地去探求。
这两句诗表达对真理和事业不懈探索和追求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