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课文知识解读

《辛亥革命》课文知识解读

一、读课本中的任意一句话有疑问的,查阅相关资料。

二、对图片、资料卡片的功能进行思考三、推理性问题:如18星旗为什么变成了后来的五色旗,寓意是什么?四、找出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一、1、什么是资产阶级?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出现,原因是意大利同欧洲的两个商业世界联系密切。

意大利不仅从地中海贸易中得到好处,而且是西欧,北欧同东方各国贸易的中间商,从中得到了利益。

在商品和贸易活动的哺育下,意大利的一些城镇商品经济繁荣起来,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条件。

在接下来的世纪里,资产阶级这个名词则较适合用来指称最初的银行家,以及那些从事新兴活动如贸和金融的人。

19世纪之前,这个词大部分情况下指的就是低于贵族、高于农奴和无产阶级的广大人群。

在马克思主义里,资产阶级被定义为在生产商品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拥有生产工具的阶级,和“资本家”实际上是相同的意思。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赚取薪资者)与资产阶级在本质上是互相敌对的,比如说,劳工自然都希望薪资能够越高越好,然而资本家却希望薪资(即成本)能够越低越好。

换句话说,资本家会剥削劳工。

2、为什么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8世纪中期,为了扭转对话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国掠走达两白银。

1840年,中英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2年8月,中英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次年英国再度强迫中国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中国的领土完整、关税自主、法治等主权受到严重侵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对华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被破坏。

中国成为列强掠夺原材料的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暴发。

1885年,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战争的惨败不仅增加了一项新的便利了列强对华大规模的资本输出的不平等条约;而且彻底暴露了清王朝的腐朽无能。

《辛亥革命》ppt课件(20张PPT)

《辛亥革命》ppt课件(20张PPT)

辛 亥 革
义、黄花岗起义 主力:湖北新军 武昌起义: 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

发展: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影响: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学史明志
刘道一
黄兴
林觉民
徐锡麟
秋瑾
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爱国主义
无私奉献
百折不挠
前赴后继

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

三、小说和戏剧

学生概括古典小说的成就,并通过这些古典小说概括明清文化的时代特征。

年代 著作 作者 题材 价值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1911年是农历辛亥 年,历史上称这次 革命为“辛亥革命”
汉口 汉阳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辛亥革命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政治大变革… 以极小牺牲换来了一个帝制时代的终结,这是 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功。
——马勇《辛亥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思考:这场革命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 灭;……
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初中八年级历史课件:《辛亥革命》

初中八年级历史课件:《辛亥革命》

【导语】课件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的教学风格、学⽣的理解和接受能⼒⽽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化为准。

好的课件像磁⽯,能把学⽣分散的思维⼀下⼦聚拢起来;好的课件⼜是思想的电光⽯⽕,能给学⽣以启迪,提⾼整个智⼒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下⾯就由为⼤家带来初中⼋年级历史课件:《⾟亥⾰命》,欢迎各位参考借鉴!初中⼋年级历史课件篇⼀:《⾟亥⾰命》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学习内容特征分析: 《⾟亥⾰命》是⼈教版⼋年级历册第⼆单元第8课的内容。

《⾟亥⾰命》作为中国近代进步⾰命⼈⼠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命之前的社会变⾰的爆发⼒。

由经济技术变⾰到政治改良,再到政治⾰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讨论⾟亥⾰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学情分析 1、⽣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年级学⽣经历过⼩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知识上具备⼀定的认知基础,但是⽔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

不能从历史时间的⼤环境下看问题。

2、⼼理学习能⼒探讨:⾰命史本⾝就带有丰富的激情⾊彩。

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的中国,⾟亥⾰命的历史运动⼜显得极其振奋⼈⼼。

本节知识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件,⼜有⾏⾊⽣动的⾰命运动背景。

将⼆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

(三)教学设计重点 在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运⽤学习理论,帮助学⽣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学习。

由⽣动的《⾟亥⾰命》电影精彩⽚段引⼊课堂教学,以简便易⾏及形象的多媒体影⾳将历史事件变得⽣动化。

注重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强有⼒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的眼到、⼼到、⼿到效应。

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岳麓版必修一)

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岳麓版必修一)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前提)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2)思想准备——①宣传革命理论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内容(方式: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
政体:要不要共和政体)
影响(思想解放) 实质: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革命派:共和制;改良派:君主立宪制
(3)军事准备——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1)组织准备——建立革命团体和政党
名称 时间 地 点 性 质 其 他
中国第一个 标志着资产阶 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资产阶级革 级民主革命运 命团体 动的兴起 同盟会 1905 东京 第一个全国 总理: 性的资产阶 纲领: 级革命政党 机关刊物:
(2)思想准备——①宣传革命理论
平创恢驱同 均立复除盟 地民中鞑会 权国华虏纲 。,;,领 :
辛 亥 革 命 的 背 景 资 料 :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 从 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 , 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 1万元 以上的 工矿企业有 50余家 ,即平均每年新设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 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 的壮大 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 由背景1、2、分析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 1895—1913 年 , 资 本 在 10 万 元 以 首要反封建,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政府; 上 的 新 建 工 矿 企 业 全 国 有 549 家 。 核心是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实现政治民主化。 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 速度为15%
辛亥革命失败了 1、表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成; 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原因: 主观: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3、认识(教训):

第15课《辛亥革命》

第15课《辛亥革命》

(2)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革命果实被袁世凯这个封建势力的代表所夺取
3、辛亥革命的失败
1)表现: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2)原因:
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资产阶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第16课
第15课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考点分解 主要过程应该包括同盟会成 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 立、《临时约法》颁布、清 帝退位、袁世凯篡权等基本 史实。 (重点) 在这个基础上,分析共和制 代替君主制在中国近代化进 程中的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诸方面的作用。(难点)
简述辛亥革 命的主要过 程,认识推 翻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 中华民国的 历史意义。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条
件、武器、中心、代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剪辫子
中山装
旧时妇女
时髦女性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915年,袁世凯称帝,遭到全 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 下台,去世。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废帝 溥仪复辟帝制,在全国人民的 怒斥声中,12天后就草草收 场。 —— 《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 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 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 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 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 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 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 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 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认识临时政府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的能力3.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给出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何评价的操作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2.通过视频和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和思辨历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

2.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

二、教材分析1、本节知识点较多,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应明确重点,突出难点。

教学重点: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教学难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2、本课是它上承《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作为反侵略求民主的重大事件它具有典型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虽然经过初中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总体历史知识还是比较薄弱,尤其对抽象的事物较难理解,所以讲课时我比较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方法上建议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同时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了解20 世纪的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让学生明确辛亥革命在20世纪三次巨变中所处的地位,增强学生宏观的历史感。

导入:通过欣赏大屏幕,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讲课)

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讲课)

8、-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 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 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 消息
9、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 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 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推翻了封建帝制 C.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D.实现了民族独立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前提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推翻清政府统治 (民族革命)
民族主义
创立民国
不敢放手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核心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不是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平均地权
保障 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社会革命)
局限性: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10、2011年海峡两岸共庆辛亥革 命100周年。以下对于辛亥革命历史 作用的评价,正确的是 A.弘扬民主意识 B.实现民族独立 C.结束专制独裁 D.确立民主宪政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 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提示:分析一场革命的性质,应该从领导 阶级、革命纲领、现实意义去分析。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学 习 目 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辛亥革 命有关的基本史实和主要过程; 2.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及 历史意义; 3.通过合作学习,正确理解《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 4.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辛亥革 命的局限性及结论。

关于《辛亥革命》观后感5篇

关于《辛亥革命》观后感5篇

关于《⾟亥⾰命》观后感5篇 该⽚讲述了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

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为⾸的⾰命派,决⼼以⾰命推翻清政府,建⽴共和体制的故事。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关于《⾟亥⾰命》观后感,仅供参考。

《⾟亥⾰命》观后感1 在清朝末年,中国⼈民为了不再眼睁睁地看着⾃⼰的国家受到外国侵略者的践踏与分割,想要发动⾰命,却受到了腐败⽆能的清政府的百般阻扰。

孙⽂先⽣为了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经过了不懈的努⼒和奋⽃,带领群众与清政府展开激烈的对峙,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这就是⼀部⼗分了不起的电影《⾟亥⾰命》的内容。

清政府是多么的可恶呀!为了阻⽌孙⽂先⽣的爱国⾏动,竟然为此下了如此的狠⼿。

难道中华民族因此灭亡了吗!不,中华民族不可能灭亡!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并没有向敌⼈低头,⽽是带领群众,经过不懈的努⼒与奋⽃,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中华⼈民终于站了起来! 中华民族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民的⽣活刚刚平稳了⼏年,万恶的⽇本侵略者的狼⼦野⼼就开始蠢蠢欲动,在中国⼈⾃⼰的领⼟上放肆杀⼈,攻占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地,就在中华民族即将灭亡时,赵⼀曼、⾬来等许许多多的爱国⼈⼠不顾⾃⾝安危,勇敢的站了起来,在敌⼈的枪林弹⾬中前进、前进、前进进…… 中华民族终于站了起来,沉睡已久的东⽅雄狮终于苏醒了过来。

在中华⼈民的浴⾎奋战下,可恶的⽇本侵略者终于被赶出了我们⾃⼰的⼟地,中国古⽼的⽂明之花终于在世界的东⽅重新绽放! 《⾟亥⾰命》观后感2 看了《⾟亥⾰命》这部纪念⾟亥⾰命⼀百周年的电影后,我⼼中久久不能平静…… 时间定格在⼀九零七年…… 影⽚⼀开始便把我引⼊⼀位妇⼥⾝上,她⾝戴枷锁⼀步⼀步顺着被围观群众开辟的道路中⾛着。

她的步伐铿锵有⼒,头发凌乱却⽬光坚定……她就是⾰命同盟会中的⼀位妇⼥代表秋瑾。

她边⾛边望着周围的群众,尤其是妇⼥们和刚出⽣的婴⼉们,她的眼神是同情的,也是愤怒的,但她唯有望着这些⽆知愚昧的所谓的“⼤清⼦民”⼀声不吭地⾛着。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创建精品教学课件.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创建精品教学课件.

几个省宣布独立
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1)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个革命团体的政治纲领?
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是湖南与陕西。10月22 日,长沙新军发动起义,攻占巡抚衙门后,立即成立 了湖南军政府。
一声枪响震九州 政治条件:关注同情革命党的活动,并最终倒向革命一边。
狭义的辛亥革命是指武昌起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个革命团体的政治纲领? 十八颗黄星代表十八省,表示皆黄帝子孙,红底表示铁血主义。 所以孙先生1905年在东京又创立了革命政党。
(1)历次武装暴动皆失败, “首义” 第一层含意是 首次举义成功。
(2)第二层含意是,经武昌新军暴动的沉重打击,沿 袭268年的清王朝及两千余年的专制帝制之倾覆成为定局。
(3)第三层含意是,这是一次大规模的近代城市起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政权方有建立的基础,并能以共和 宪政号召天下,各省纷纷响应,正所谓——武汉义旗天下 应,推翻专制共和兴。此诚为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 首义”。
材料分析
孙中山自述说,当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举 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 之声,不绝于耳”。而五年之后的惠州起义失败后, “则鲜闻一般人之恶语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 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
——孙中山《建国方略》
人们对起义评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清政府统治日益腐朽,尤其是《辛丑条约》的签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革命运动。

它发生在清朝晚期,标志着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首先,辛亥革命的政治内容主要表现在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在清朝晚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外国列强的侵略更是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因此,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开始了反清复明的活动。

辛亥革命爆发后,武昌起义迅速席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其次,辛亥革命的经济内容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的倡导。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废除科举制度、变法强国、兴办实业等,力图改变中国的封建落后面貌。

同时,中华民国政府还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吸引外资,促进经济的发展。

这些举措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辛亥革命的社会内容主要表现在社会制度的变革。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包括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平等法制、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等。

这些措施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运动,它不仅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还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它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辛亥革命的影响深远,至今仍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9课《辛亥革命》知识点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9课《辛亥革命》知识点

部编历史八上第9课《辛亥革命》知识点革命志士的奋斗1萍浏醴起义时间:1906年冬。

组织者: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

地点: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

结果:失败。

地位:萍浏醴起义时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时间:1907年夏。

组织者:光复会会员徐锡麟。

地点:安庆。

结果: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在绍兴准备策应,因告密而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时间:1907年。

组织者:孙中山、黄兴。

地点:广西镇南关。

结果:失败。

4黄花岗起义背景:1910年,孙中山、黄兴、赵声等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临时决定举事。

领导者:黄兴。

结果:失败,很多革命党人牺牲。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起义失败后收敛到的72具烈士遗骸,合葬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意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是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武昌起义1组织团体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2起义力量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3起义爆发原因10月9日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

4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5起义经过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占领。

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11月下旬,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辛亥革命的由来1911年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备课时间:9月5日教案序号:8课题:第8课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第1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是20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推翻了统泊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

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看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做是它最终结出的硕果。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2、学情:学生对于辛亥革命了解比较少,但对孙中山通过影视剧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以此为切入点,以孙中山的早期活动为主线,介绍辛亥革命的过程及意义,加深学生的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创意:①制作大事年表,了解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

②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归纳列表法课后记: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5分钟)复习:①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哪一事件?领导者是谁?(“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②谁在宣传维新运动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他的译著是?(严复;《天演论》)③宣布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光绪帝)④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因为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而当时的整个国家大权正是掌握在他们手中。

《辛亥革命》PPT优秀课件

《辛亥革命》PPT优秀课件

“将这棵大树砍断了”说明 ,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
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黄
么。
花岗起义等革命志士的武装斗争,感悟革命党人为
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自主预习·认新知 【问题导学】 1.革命志士奋斗的事件有哪些?简述这些事件的经过、结果。 2.我们应该学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哪些高贵的品质? 3.分析武昌起义前同盟会组织领导的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及作用。 4.叙述武昌起义的时间、经过、结果。 5.简述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点) 6.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思考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7.理解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关系。(难点)
C.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3)历史称量“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有什么“真正意义和重量”? 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 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4)辛亥革命波澜壮阔,影响深远。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其现实意义主要有哪些? 答:现实意义:能团结海内外的中华儿女;开创两岸和平发展新局面;推进祖国和平 统一大业;追求民主;关注民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任答一点)
【家国情怀——万古流芳垂青史】
(2)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品质、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答:忧国忧民、百折不挠、追求真理、视死如归、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唯物史观——武昌起义换新天】 辛亥革命……为2 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
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八年级资料)第9课 《辛亥革命》

(八年级资料)第9课 《辛亥革命》

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识记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主力、过程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学会全面认识、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革命党人为救国救民、勇于牺牲的爱国精神,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进取意识。

【教学重点】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面对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从来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当“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惨败,“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遇挫,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孙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否取得了成功?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近第9课《辛亥革命》。

二、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第42-43页《革命志士的奋斗》一节,完成以下表格:义的时间、地点、主力、过程和影响。

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晚;地点: 武昌;主力:新军革命党人;过程:夺取楚望台军械库-翻开城门迎接炮兵--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汉阳、汉口响应--成立 军政府。

三、读图讲解〔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 交界的、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

结果失败。

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同盟会声望由此大振。

萍浏醴起义1906 刘道一、蔡绍南 失 败 同盟会声望大振 起义1907 徐锡麟、秋瑾 打击了清政府统治 起义1907 孙、黄兴 打击了清政府统治 黄花岗起义 1911 黄兴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2.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发动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1907年,孙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镇南关起义,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3.1911年,黄兴领导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感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4.插入林觉民《与妻书》朗读视频片段,感受革命党人为救国救民不怕牺牲的英勇精神。

2024年《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

2024年《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

2024年《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书《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内容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有:1. 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末政治腐败,民族危机加深,民众疾苦。

2. 辛亥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中华民国成立。

3. 辛亥革命的结果:清朝灭亡,民主思想传播,社会变革。

4.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结束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新纪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

2. 掌握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穿插讲解重要人物、事件和影响。

(1)背景:清末政治腐败,民族危机加深,民众疾苦。

(2)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中华民国成立。

(3)结果:清朝灭亡,民主思想传播,社会变革。

(4)历史意义:结束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新纪元。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拟参与辛亥革命,体会革命精神。

4.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辛亥革命的选择题、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辛亥革命2. 内容:(1)背景:清末政治腐败,民族危机加深,民众疾苦。

(2)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中华民国成立。

(3)结果:清朝灭亡,民主思想传播,社会变革。

(4)历史意义:结束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新纪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辛亥革命的背景。

(2)列举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

(3)谈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答案:(1)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末政治腐败,民族危机加深,民众疾苦。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9课辛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9课辛亥》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辛亥的发生、经过和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数据,生动地展示了辛亥的历史进程,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辛亥的背景:清朝的衰落、民族危机的加剧、民众反抗运动的兴起。

2.辛亥的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3.辛亥的影响: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开启共和时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辛亥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停留在表面的了解,对于辛亥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的发生、经过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辛亥的理解和评价,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的发生、经过和影响。

2.教学难点:辛亥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合作探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生动展示辛亥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辛亥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辛亥的发生、经过和影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辛亥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意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5.史料分析:让学生分析辛亥的相关史料,培养他们的史料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孙文创立同盟会, 三民主义是旗帜, 推翻清朝建共和, 资产阶级革命起 。 武昌起义得胜利, 各省响应纷独立, 1 9 1 2 1 月 1, 中华民国宣成立。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由孙中山签发的委任状
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孙中山为了用法律形式把民主共和制度确立起来和防止袁世凯集权专制,于1912年 3月11日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结局:
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字慰亭,亦作慰廷,尉亭,号 容庵。出生于河南项城县张营一个官宦大家 族。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 民国第二届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为大总统后,下令解散国会,废 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接受日本提出的 《二十一条》,实行帝制,改元鸿宪。 民国五年(1916年)二月十九日,袁世
蔡元培
1904年,一些留日学生在上海组织革命团体光复会,蔡 元培任会长。
创立同盟会
时间: 1905年 地点: 日本东京 总理: 孙中山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 均地权 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 旗帜: 三民主义 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三民主义:
兴中会秘密宣誓的地方
兴中会成员合影
从革命团体纷纷建立到同盟会成立
华 兴 会 部 分 成 员
前排左起第一人黄兴,第三人胡瑛、第四人宋教仁,第五人 柳阳谷。后排左一章士钊,左四刘揆一。
1904年2月15日,中国留日学生黄兴等人在长沙秘密组织革命 团体——华兴会。
光复会领导人及在日本的 部分会员(1904年)
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仍称大总统。五月初
六,袁世凯因肾结石转为尿毒症,在举国上 下一片责骂声中,忧病而死。
辛亥革命的性质与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 1、性质: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意义:
清朝的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溃,中国两 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颁布《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民 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 湖北军政府
中华民国的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年--1911 地点:南京(国都) 年=民国××年 ××××年=民国 总统:孙中山 ××年+1911年
国旗:五色旗 公 历,民国纪年 纪元: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措施: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 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
《京师公报》印发的号外
1912年2月13日,《京师公报》 印发的刊登清帝宣布退位,以及 优待皇室各条件的号外。
爱新觉罗· 溥仪 溥仪宣布退位诏书(原件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清宣统帝溥仪于1912年2月宣布“退位”。从此,二 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政体宣告结束。
1906.2.7~1967.10.17 宣统帝 清朝末代皇帝
局限性: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未能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1.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 多年的封建帝制。 2.直接结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 却让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
小结:
兴起:孙中山创建兴中会 发展:创建同盟பைடு நூலகம்、开展武装起义 高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推翻清政府统治, 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政体, 建立民主共和国 改革土地制度
武昌起义
1.背景:孙中山领导革命 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 义,虽然失败,但推动了 革命的高潮。 萍浏醴起义 浙皖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2.时间:
1911年10月10 日晚 3.发动者:熊秉坤 占领武昌城,首义胜利,成立了湖北 4.结果: 军政府。 各省纷纷响应,全国有15个省宣布 5.影响: 独立,清政府统治从此土崩瓦解,为 中华民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1966--1925), 名文,号逸仙,广东香山人。因曾 用过中山樵的名字,此后以孙中山 著称于世。少年时很向往太平天国 革命,曾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 地读书,受过西方资本主义教育, 在香港西医书院以第一名毕业后, 开业行医。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 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 “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了医生 的职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 变法自强的主张,遭到拒绝。孙中 山开始认识到,只有用革命手段, 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才能够拯救中
辛亥革命的概念
广义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 命派为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狭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 义。因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又称 为辛亥革命。
创办兴中会
时间:1894年11月 地点:檀香山 口号:振兴中华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 产阶级革命团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