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

合集下载

16 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

16 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
限制:洪涝灾害、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地形破碎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注重生态保护
优势:森林、煤、石油、铁 资源丰富
北方 限制:水资源不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改革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
课堂演练:
总复习(知识条目)P81 ——例1 :
(一)南水北调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东线工程
(四)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于区域地理环境来 说,都会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然而, 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工 程或技术等手段加以克服。
产业转移
沿海企业 向内陆迁移
我国产 业转移 的方式
台湾产业向 大陆 迁移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返回
西线工程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 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 上游筑坝建库,开凿 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 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 水隧洞,调长江水入 黄河上游。
返回
方案 优点
东线方案
中线方案 可自流供水
西线方案
有京杭运河 可以利用, 工程量较小 黄河以南地 区地势北高 南低,需抽 水北送
青藏高原地势高 于西北、华北, 可自流供水
调整产业结构任务紧迫 产业结构较合理
交通 运输
主要以公路、铁路 运输为主
水路、公路、铁路 交通便利,尤其是 水运很发达
对外开放相对较早, 开放程度较高,外向 型经济成就突出
开放程度较低,需进 对外 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开放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优势:热量、水分充足 有色金属、生物、 水力资源丰富 南方
水田为主, 生产规模小 水稻、油菜等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旱地为主, 生产规模大 小麦、大豆等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4专题四 区域认知——区域差异与联系

4专题四 区域认知——区域差异与联系

第二编 专题分类突破
典型区域
香港特 别行 政区
位置和范围 地形 气候
地处南海之滨,
珠江口东侧,北 与深圳相连。
亚热
由香港岛、九
多低山 带季 丘陵 风气
龙和“新界”及

其附近小岛组

人口与城市 经济
其他
旅游资源丰富:亚洲最大
的海洋公园、“宋城”、
地狭人稠
青铜坐佛、香港迪士尼 与祖国
乐园。 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金 融业、房地产业、加工
一些小岛 气候
以山地、 丘陵为主
短小急促、对外贸易在日 水能资源 本国民经济中
处于板块 交界地带, 多火山、
丰富
占重要地位 地震
亚洲南部,大 部分地区处 印度 在热带和亚 — 热带
北部喜马
热带季 风气候, 水旱灾
拉雅山脉, 中部恒河 恒河
害频繁
平原,南部 德干高原
农业自给有余; 世界第二 服务外包产业 人口大国 发展较快
是我国人口密 主要经济支柱 大三巴牌坊
亚热带季 度最大的省级 有博彩、旅游、是澳门的重
风气候 行政区域
第二编 专题分类突破
1.主要大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比较
大洲 位置
气候
地形
河流
经济
其他
地跨寒、温、热
水系结构呈
亚洲
三带,是世界上跨 纬度最广的大洲; 北临北冰洋,东临 太平洋,南临印度
气候复杂 多样;季风 气候显著; 气候的大
以高原、山地 为主,平均海 拔高;地面起 伏大,高低悬
辐射状,从 中部流向周 围海洋;内 流区面积广
大多数是发展 中国家,一些国 家经济发展迅
亚洲是世 界上面积 最大、人 口最多、

区域差异与区域合作

区域差异与区域合作

区域差异与区域合作引言: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域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现象。

区域合作是指不同地域之间为了共同发展、促进互利互惠而进行的合作。

本文将探讨区域差异对区域合作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区域差异的原因1. 经济条件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存在差异,导致经济条件各异。

2. 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一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不利,发展受限。

3. 政策差异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在不同地区实施的差异,也会导致区域差异的产生。

二、区域差异对区域合作的影响1. 竞争与合作区域差异使得不同地区之间的竞争加剧,但同时也催生了区域合作的需求。

通过合作,地区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2. 资源互补区域差异使得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3. 技术创新与转移区域差异也导致了技术创新与转移的需求,发达地区的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合作向落后地区转移,实现共同发展。

4. 市场拓展区域差异意味着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也存在差异,通过合作可以扩大市场规模,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加强区域合作的建议1. 完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的区域合作制度和机制,明确各方责任、权益和利益分配,为合作提供法律与保障。

2. 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建立区域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沟通交流,提高各方对于区域差异的认识,促进合作的深入开展。

3. 推动资源要素流动通过政策支持,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推动资源的跨区域配置,实现共同繁荣。

4. 创新合作模式探索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如联合开展研究、共建产业园区等,推动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5. 建立共同发展目标明确共同发展目标,制定可行的合作计划,通过合作项目的实施,逐步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共同繁荣与发展。

结论:区域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但也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机遇。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高中地理课件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高中地理课件

—— 第一章 第二节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0 2区域整体性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03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浙江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区域整体性.(以浙江青田县为例)自然要素:大气、地貌、土壤、河流、生物人文要素:人口、稻田、建筑表现:区域要素可以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

思考1: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

浙江省青田县山峦起伏,林木茂密:当地农户引山泉水自上而下自流灌溉稻田,春季插秧时将鱼苗放入田间,使田鱼与水稻共同生长,形成稻鱼共生系统。

结合图文材料,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包括哪些区域要素?稻鱼共生系统是一种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鱼为水稻除草、除虫,鱼粪又可肥田;水稻为鱼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稻花)等。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合理地利用水田土地资源、水面资源等,增加农民收入。

结合图文资料,绘制出“稻田”“水稻”和“田鱼”三者之间关联图。

思考2:提供生长空间提供有机质提供生长空间鱼粪肥田鱼食昆虫杂草提供氧气、 有机质田鱼水稻 结论: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

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浙江省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中,水稻为鱼类提供有机食物,稻谷为鱼类遮阳,并提供氧气和有机物质,鱼则发挥松土增肥、吞食害虫等功能,鱼粪为水稻提供肥料。

Ø那么延续1200多年这种生态系统模式,会不会遇到发展瓶颈?阿曼位于亚洲的西部,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200毫米,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

专题二 区域差异与区际联系—区域认知

专题二 区域差异与区际联系—区域认知
专题二 区域差异与区际联系——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指人们从空间—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 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人们将其划分成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区域认知的培 育,有助于建立地理空间观念,认识不同的区域既各有特色,又相互联系,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国家 认同感,增进对世界的理解,逐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图示地区自然环境多样,体现在( D)
①人口分布不均,东西差异大 ②地表起伏大,植被类型不同 ③纬度跨度大,热量差异大 ④东西跨度大,降水差
异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华北平原发展水田种植业,盛产水稻
B.内蒙古高原发展以细毛羊为主的畜牧业
名师点睛 要根据图中的周围邻国、临海、经纬线、图例、河流流向等,判断一个地区的海陆位 置、半球位置、人口的分布特点、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地形地势特点,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地形以及 年等降水量线的特点,推测当地的农业类型,进一步探究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4.对比法
[典题6](2022云南)印度和巴西都是发展中的大国。读两国示意图,回答(1)~(2)题:
2.认知区域特征
[典题2] 北纬40度被称为“地球的金项链”,这里环境多样、物产丰富。下图为40°N沿线部分地区地形剖面图
及主要农产品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地区地形特征是( C )
A.以山地为主,东高西低
B.以平原为主,西高东低
C.以高原为主,中部高东西低
D.以盆地为主,中部低东西高
(2)蒙古国人口分布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气候干,旱该国铜矿的分布特点是
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区域的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

区域的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
区域发展差异的存在会对经济联系产生制约作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影响 到商品、资本、劳动力和信息的流动,从而影响经济联系的效率和范围。
实证研究
1 2 3
实证研究方法
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空间分析方法等实证研究 方法,对区域发展差异与经济联系的关系进行定 量分析和空间分析。
实证研究结论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联系对区域发展差异具 有重要影响,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可以有效缩小 区域发展差异。
03
探讨区域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影响及如何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通过对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 的研究,为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 供科学依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 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研究意义
有助于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增强国家综合 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THANKS
感谢观看
理论分析
区域发展差异是经济联系的反映
区域发展差异的形成与经济联系密切相关,经济联系的强弱和方向决定了区域发展差异 的大小和特征。
经济联系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
经济联系对区域发展差异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商品、资本、劳动力和信息的流动,促进 区域间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缩小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对经济联系的制约
实证研究不足
实证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如数据获取和处理难 度较大,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可能存在主观性等。
政策建议
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
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通过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促进商品、 资本、劳动力和信息的流动,从而缩 小区域发展差异。
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加强政 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促进区域间经济 联系和一体化发展。

2020版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十章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

2020版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十章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

深度剖析考点 探 究
(4)南北方差异
区域 项目
位置
地貌
1月均温
无霜期
气候
≥10℃积温 温度带
年降水量
干湿地区
南方
北方
约32°N~34°N以南
约32°N~34°N以北
以丘陵和低山为主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0℃以上
0℃以下
8~12个月
3~8个月
4 500℃~8 000℃
1 600℃~4 500℃
热带、亚热带
地区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产业 结构
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 以重化工业为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
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主导
较大比重
工业 结构
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主 重型工业为主 过渡性 “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重型工业为 主
深度剖析考点 探 究
(3)工业化,城市化和对外开放差异
进程
东部、东北地区快,中、西部相对滞后
深度剖析考点 探 究
读我国常年10月30日初霜冻南界线分布图,完成4~5题。
4.影响常年10月30日初霜冻南界线在甲、乙两地段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因素
分别是( D )
A.大气环流 地形
B.地形 洋流
C.海陆位置 纬度因素 D.海陆位置 地形
5.关于丙处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
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B )
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
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
2.关于甲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对市场的依赖性强 B.高度的机械化

区域和区域差异

区域和区域差异

区域一体化是推动区域 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 打破行政壁垒,加强跨 地区合作与协调。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区 域一体化的重要基础, 需要加强交通、能源、 通信等领域的建设。
产业协作与创新协同是 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 ,需要推动产业链上下 游合作,加强创新体系 建设。
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是区 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需要建立跨地区的生态 环境保护机制。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转移升级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 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 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园 区集约化、专业化、特色化水平,形 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支持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 转移,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 提升。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加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 合。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
05
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与启示
国内成功案例介绍及经验借鉴
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社会 保障体系完善,居民生活水平较高, 社会稳定性相对较高。
03
欠发达地区社会稳定 性相对较低
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社会 保障体系不健全,居民生活水平较低 ,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04
缩小区域差异政策措施与建议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引导
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 略
的污染物也多,使得资源环境压力较大。

区域的含义和类型+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区域的含义和类型+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根据区域内部关联特点划分
分级管理、经济协同发展——整合地区,发挥优势
区域划分的目的: 认识地球表面的复杂
性,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区域的划分
区域划分的目的
认识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
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区域的含义和类型
1.了解区域的含义,举例说明其主要特征。(综合思维) 2.实例分析,掌握不同类型区域的划分标准与方法。(区域认知) 3.结合实例,正确认识不同区域空间尺度的区域特点。(区域认知 )
01 区域的含义
【知识拓展】区域的内涵
1、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是地表的一部分,占有一定空间,如广东省占有一定空间。
中国三大自然区区域示意图
Monsoon region in eastern China
朝鲜族民族舞蹈
素材来源:星球研究所
福建初溪土楼
3、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特征是不同的。同一区域内部地理特征
通常只是相对一致,其内部也存在一定差异。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4、开放性:区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物质交换、
02 区域的划分
区域的划分
自然特征
季风区 青藏地区
亚热带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人文特征
主体功能区
黄土高原区
综合特征 管理目标
国家扶贫地区
汉语北方方言区
经济特区
低硒地区 内流区
西北地区 历史文化保护区
客观存在
中国野生稻分布区
1.这些区域的划分依 据相同吗?你能找出 区域的划分标准有哪 哪些划分依据? 些? 2.你能否将这些区域 按照划分依据归类?

2025版高考必刷题系列-地理讲解册课件专题16 区域与区域发展

2025版高考必刷题系列-地理讲解册课件专题16 区域与区域发展

考点38 区域与区域整体性、关联性
3.区域人文特征分析
(1)农业特征分析:包括区位条件及评价、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地域结 构类型、农业经营方式、机械化水平、单位面积产量高低、商业化水平、农业生产部门、当地 农业特征。
(2)工业特征分析:主要包括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地、工厂、 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工业投入要素特征(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劳 动力成本投入比重最大)等。
考点38 区域与区域整体性、关联性
· 真题例1
[海南2021·8]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马蹄形山弯中的小山村,村前是开阔而肥沃的土地,村后 是群山峻岭。平山有“北方的鱼米之乡”之称。据县志记载,平山“北岳控其东,太行踞其西……, 右襟冶水,左带滹沱,万山峨峨,百川浩浩”。下图为西柏坡区位图。据此完成下题。
【答案】黑龙江省复种指数低,单位面积土地的水稻总产量较江苏省更小;灌溉用水、提高土壤肥 力等农业生产成本较江苏省更高;黑龙江省土壤肥沃,生长期长,水稻品质较江苏省更好;黑龙江 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与江苏省相比,远离主要消费市场,运输成本较高。(任答三点得6分)
➩ 本考点对应练习见《考点精练》P313
专题16 区域与区域 发展
演讲人:
目录
01 考点38 区域与区域整体性、关联性
01
考点38 区域与区域整体性、关联性
考点38 区域与区域整体性、关联性
1.区域整体性
(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区域的文化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再 间接影响自然界。 (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甘肃重难题型三 区域差异与联系

甘肃重难题型三 区域差异与联系

)
√A.玲玲说看到山峰耸立,山顶白雪皑皑
B.玲玲说汽车行驶中她突然看到袋鼠跃上公路
C.贝贝说看到大片咖啡园和蔗田
D.贝贝说傍晚看到公园里很多小孩踢足球
5.①②两河相比较,正确的是( A.①河流程长、水量大 C.①河流域面积广
)
B.②河水量大、结冰期长
√D.②河河口更加宽广
类型4 中国的区域
一、四大地理分区(详见本书P122~P126)
二、两个局部区域
东北地区
黄土高原
位置与 范围
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 省
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 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 界),南抵秦岭
地形
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山环水 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形成
绕,沃野千里”
塬、墚、峁、川等黄土地貌景观
气候
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冷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
重工业发达,轻工 业薄弱,形成了四 大工业区
二、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
名称
美国
巴西
地理位 置
①西半球、北半 球;②北温带;③ 中纬度地区
①西半球、南半球; ②热带;③主要位于 低纬度地区
以平原和山地为
地形地 势
主,山地分布在东 部和西部,中部为
平原,东西高,中
部低
以高原、平原为主, 高原分布在南部,平 原分布在北部,南高 北低
语言 语,中西部为法 语,东部、西部 为英语
以英语为主
以葡萄牙语和西班牙 语为主
针对训练
读“亚洲范围图”,完成1~2题。
1.亚洲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北、东、南
三面分别环绕着(
)
A.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
√B.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同发展使用教程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同发展使用教程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同发展使用教程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并且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不同地区之间的协同合作。

本文将对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同发展的概念进行解析,并提供一些方法和实践指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一、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指的是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体现在国内不同省份或城市之间,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

区域差异主要由地理环境、资源禀赋、政府政策、人口分布等因素所决定。

1.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

一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如沿海地区或交通枢纽,具有更便利的交通和更广阔的市场,因此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与此相反,一些内陆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如地形陡峭或交通闭塞,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2. 资源禀赋:资源禀赋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均,有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或煤炭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而一些资源贫乏地区则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资源的不足,如发展人力资本或技术创新。

3. 政府政策:政府政策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和缩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实施特别的政策和措施,吸引外来投资,提升本地区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而另一些地方政府可能由于行政能力不足或其他原因,未能有效地制定和推行政策,导致经济发展滞后。

二、协同发展的概念协同发展是指不同地区之间通过合作与互动,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协同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方式。

1. 跨地区合作:不同地区的企业、政府、学术机构等各方可以通过开展跨地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例如,一些发达地区可以向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提供技术、资金和市场支持,帮助其推动经济发展。

高考地理复习——区域与区域差异教学课件

高考地理复习——区域与区域差异教学课件
高 考 地 理 复 习—— 区域与 区域差 异课件
区域与区域差异
高 考 地 理 复 习—— 区域与 区域差 异课件
一、区域概况
有范围、有位置、可度量的地理空间 1、什么是区域?
单一2、区域的组成要素有哪含些义?划分指标呢整?体性
或 3、区自域然有哪些组特成性要?素 综合 社会
区域
特性
差异性 开放性
沿边贸易;
优 势
便利;
城市化、科技 文化水平高;
有色金属等重工业 发达;
能源、矿产、 旅游资源前
对俄罗斯和蒙古的 景可观;
经济国际化程 边贸有优势;
西南水力资
度高
交通以铁路和内河 源充足
航运为主
高 考 地 理 复 习—— 区域与 区域差 异课件
高 考 地 理 复 习—— 区域与 区域差 异课件
东部地带
5.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
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B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 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6.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A )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回答3~4题。
图甲
图乙
3.图中区域气温年较差最小值可能出现于图幅的( A)
A.东南部 B.西北部 C.东北部 D.中东部
4.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影响图甲等温线走向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
B.影响图乙等温线走向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
C.一般情况下图甲所示月份b地农作物受寒潮影响最严重
1、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地理总复习课件专题十区域差异和联系

地理总复习课件专题十区域差异和联系

区域合作与交流
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共同发展经济,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 区域间的科技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推动区域科技进步 区域间的政策协调:制定统一的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03
区域联系
交通联系
公路:连接不同地区的主要交通方式,如 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

添加标题
艺术:不同地区 的人们有着不同 的艺术形式和表 现手法,但某些 艺术形式可能在 多个地区都有流

添加标题
饮食:不同地区 的人们有着不同 的饮食习惯和特 色美食,但某些 食物可能在多个
地区都有食用
添加标题
04
区域发展与合作
区域发展策略
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明 确发展目标和重点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 高区域交通便利性和连
资源分布:不同区域的资 源分布也存在差异,如东 部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 而中西部地区水资源相对 匮乏。
基础设施建设:不同区域 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差 异,如东部沿海地区的交 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较完 善,而中西部地区的基础 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人口分布:不同区域 的人口分布也存在差 异,如东部沿海地区 的人口密度较高,而 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密 度相对较低。
铁路:长距离、大容量的运输方式,如高 速铁路、普通铁路等
航空:快速、便捷的运输方式,如国际机 场、国内航线等
水运:低成本、大容量的运输方式,如海 运、河运等
管道运输:专门用于运输石油、天然气等 特殊物资的运输方式
信息通信:通过互联网、电话、无线电等 手段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信息联系
互联网:促进了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社交媒体: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通信技术: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 教育交流:促进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传播和教育合作

区域和区域差异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各 地的自然地理差异也很明显。大致以秦岭— 淮河为界,可以再分为“南方”和“北方” 两部分。
秦岭—淮河线是重要 的地理分界线,走势大致 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和 800mm年等降水量线相吻 合。成为北方和南方、暖 温带与亚热带、旱地与水 田等地理事物的重要分界。
2、南北的自然环境差异
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二、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地 区经济发展实力或竞争力大小最基本的 总量指标,反映了该地区在一定时期内 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人均GDP则可以 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地形
气候 河湖有无
结冰期 矿产
北方
平原、高原为主
南方
低山、丘陵为主
温带季风 有
热带和亚热带季风 无
煤、石油、天然气
有色金属
了解东部季风区内部 亚区的各自地理特征
3、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
作物
南方
稻谷,柑橘、香蕉、 荔枝、龙眼、菠萝…
北方
小麦、杂粮、棉花、 苹果、梨…
其中东不大部 地
分在500米以下。
青藏高寒区
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部分 地区终年积雪。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气候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 区
青藏高寒区
季风气候显著。 气候干燥, 降 海拔高、空气稀
降水集中在5~9 水量在100~400 薄、气温低,冻
月,降水量大于 毫米,气温日较、土广,太阳辐射
交通 运输 状况
交通线路较少,运输 条件较差
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

22版:第27讲 考点二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步步高)

22版:第27讲 考点二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步步高)

考点二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一、区域整体性1.区域要素:可以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1)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人文要素:人口、文化、经济等。

2.体现(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

(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1.区域差异(1)特点:普遍存在。

(2)表现: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

2.区域关联(1)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2)影响: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3.关系: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区域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并不是说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异。

例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西北干旱区也存在绿洲。

所谓整体性只是求大同存小异,一般而言,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就越小。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

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分析如下:1.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区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要素地理纬度30°N~33°N附近大致位于44°N~48°N位置海陆位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雨热同期,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耕地条件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以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形成的水稻土为主,生产力较高黑土分布广泛,肥力更高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2.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区域经济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类型水田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作物经济作物油菜、棉花等大豆、甜菜等粮食作物水稻玉米、春小麦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工业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发展变化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逐渐由全国的粮食净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地理环境差异并非只影响产业活动地理环境的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产生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带、亚热 带季风气候 >0°C
>800mm
<0°C <800mm
3. 河流水文特征差异(补充)
南方 大 小 小 北方 小 大 大
河流径流量 季节变化 含沙量
结冰期

有,自南向 北逐渐增长
4. 农业生产的区别差异
南 方
北 方
读图对比南方和北方农业生产的区别
4. 农业生产的区别差异 南 土地 利用类型 主要 农作物 种植制度 方 北 方
南方与北方
请在图中指出南方和北方的位置和范围
1、地形差异
东北 平原
黄土 高原
看图,说出南方和 北方地形的差异及 主要地形区。
华北 平原
北方以高原、平 原为主。 南方山地、丘陵、 平原、盆地、高 原均有分布。
四川 盆地 云贵 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2. 气候差异 南 气候类型 1月均温 年降水量 方 北 方 温带季风 气候
秦岭——淮河 地理意义
• 我国的南北分界线;
• 800mm等降水量线;
•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 旱田与水田分界线即小麦与水稻主产区分界线; •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
• 一月份零摄氏度等温线分界线;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咯落叶林带分界线;

返回
西线工程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 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 上游筑坝建库,开凿 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 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 水隧洞,调长江水入 黄河上游。
返回
方案 优点
东线方案
中线方案 可自流供水
西线方案
有京杭运河 可以利用, 工程量较小 黄河以南地 区地势北高 南低,需抽 水北送
青藏高原地势高 于西北、华北, 可自流供水
我国三大自然区:
范围、地理界线 三大自然区 自然地理环 境特点 自然环境特征
地形、气候、 水文、植被、 土壤
我国东、中、西区域发展差异: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扩大市场需求,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任务紧迫 产业结构较合理
交通 运输
主要以公路、铁路 运输为主
水路、公路、铁路 交通便利,尤其是 水运很发达
对外开放相对较早, 开放程度较高,外向 型经济成就突出
开放程度较低,需进 对外 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开放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优势:热量、水分充足 有色金属、生物、 水力资源丰富 南方
从长江下游扬州引 水,利用京杭大运河提 水北送,并连接洪泽湖、 骆马湖、南四湖、东平 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 输水:一路向北,经隧 洞穿越黄河至天津;一 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 输水干线经济南到烟台、 威海。
返回
中线工程 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 水库引水,沿唐白河流域 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 域的分水岭后,经黄淮海 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 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 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自 流到北京、天津。
限制:洪涝灾害、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地形破碎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注重生态保护
优势:森林、煤、石油、铁 资源丰富
北方 限制:水资源不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改革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
课堂演练:
总复习(知识条目)P81 ——例1 :
(一)南水北调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东线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对东部地区: ①改善能源结构,缓解铁路运输压力 ②改善大气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③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 对西部地区: ①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刺激相关产业发展
③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三)西电东送
西电东送工程的重大意义 ①对东部:缓解了东部缺电的局面,平抑了东部部分省区过高的电 价,有利于减轻东部发达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②对西部:西电东送还可以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 源,获得西部开发所需的启动资金,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项 东西部“双赢”的战略。
因环境污染减 少,环境质量 提高
国民经济收入提 高(增幅高于产 业移入地区)
课堂演练:
总复习(知识条目)P82 ——例3 :
课下作业:
总复习(过关训练): 第17讲、第2讲
(四)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于区域地理环境来 说,都会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然而, 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工 程或技术等手段加以克服。
产业转移
沿海企业 向内陆迁移
我国产 业转移 的方式
台湾产业向 大陆 迁移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 分布
产 业 移 入 地
产 业 移 出 地 发展 中国 家或 地区
对经济影响
促进产业结构 升级,从而加 快工业化进程
对自然环境的 对人文环境的 影响 影响
环境污染加重; 经济对自然资 源大量消耗 增加就业,提 高经济收入
原主导产业向国外 转移,促生国内新 发达 的主导产业,促进 国家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长江上游水量有 限,只能为黄河 中上游的西北地 区和华北部分地 区供水,渠道穿 越高山,工程艰 巨
评 价
缺点
需挖掘渠道 的工程量很 大
课堂演练:
总复习(知识条目)P81 ——例2 :
(二)西气东输
【温馨提示】 (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 2010 年 2 月 21 日,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段(中亚至北京)已正式投入运营。 该工程外连源自土库曼斯坦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 南至广州、深圳、香港,东至上海,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北京等 14 个省区市,一条主干线和 8 条支线,全长共 7 000 千米。
水田为主, 生产规模小 水稻、油菜等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旱地为主, 生产规模大 小麦、大豆等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5. 矿产资源与工业类型的差异
北方:煤矿、铁矿、石油丰富
发展重工业 南方:有色金属储藏丰富,能源缺乏 发展冶金工业和轻工业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产业 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 第一产业比重较小, 结构 三产业比重有待提高, 第三产业比重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