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ⅲ湘教版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教材分析和导入设计)
地理必修3湘教版1.1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教学过程一)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我们了解哪些区域。
【学生回答】国家、省、市、县等,还有气候区。
【教师提问】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区域的划分大致有几种情况?
【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答
【多媒体显示结论】
A.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
B.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
量区等。
C.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如人口密度区、汉族区与少数民族区、
吴语区与闽台语区等。
D.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例如:经济
区、贸易区等。
E.区域内部有着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从地域范围(空间尺度)来说,区域的划分可根据需要,或很大、或很小。大到大洲和大洋,
小到一个具体的地方。
例如:在中国,大尺度的区域,可包括几个甚至几十个省区,如长江沿岸经济带、东部沿海经
济带、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等;中等尺度的区域,可包括一两个省区及相邻
的部分省区,如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可以是一个省的部分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珠江
三角洲地区等;小尺度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城市内部的一个区域,如上海的浦东开发区、塔山风景
区、莱美工业区等。
好吧,让我们用一句话概括区域的概念。
板书一、区域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概念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忆地球分为几个热量带?怎样划分?
【学生回答】
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区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有或明确或模糊的边界。例如,一个县的区域,一个国家,一个大洲的区域。一个工业区的区域等等,这就是区域的有界性。
湘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二课件:1.2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区域的发展阶段
2.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1)特点 ①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工业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 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②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2)人地关系:出现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地 关系明显不协调。 (3)区域发展状态:中心城市呈现率先发展的势头, 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增强。
1.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布法罗, 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
位于五大湖工业区,水陆交通便利,煤 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地形广阔平坦,农 业发达,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市场广大。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兹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出了芝加哥、 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也趋于复杂化, 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当局不仅在当地大规 模开采铁矿和煤炭,还从外地输入了大量资源。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 当地环境,五大湖区的生态也遭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据此,查阅资料,完成相 关任务。
十八洞村的发展说明区域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是可以通过发展改 善环境,提高区域发展水平的。
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含义: 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核心的一系
地理教案(湘教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一章课时60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课时60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一、区域联系
1.区域与区域之间必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等形式的联系。
2.区域自然地理系统的联系方式:大气环流、水循环、地质循环等。
3.区域间的经济、社会、文化的联系形式:人口流动与迁移,商品、劳务和技术专利贸易,投资、金融期货产品交易,信息、通信、文化与学术交流等。
4.区域联系的突出表现
突出表现含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或地区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
经济全球化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活动,包括生产资料、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配置与重组
特别提醒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
第二,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
第三,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
第四,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优势,拓展海外市场。
二、区域协调发展
1.意义: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合作效果表现
对口帮扶成效明显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
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同时,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
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1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探求本区域的新的增长点。
3.通过分析图,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重点] 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
[教学难点] 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式] 谈话法, 探究归纳法,案例分析法,联系实际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
(时事点击)
思考为何美国匹兹堡工业正在复苏时?
(学生)因为它在在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后走向了衰落。
(教师小结)好,说明一个区域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板书)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2、认识区域发展阶段的发展特征。
(重难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
【环节一知识铺垫】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重难点
第一章课文目录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知识疏理】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
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二、区域空间结构
1.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
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三、区域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2.产业结构的差异
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反之,可根据产业比重判断区域状况:
•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2.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城市和工业区迅速扩展,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加工制造业和 服务业趋于集聚;人地关系表现为明显的不协调。 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工业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也造成了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第三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转 移。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建设加快,区域 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植被 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草
然
甸草原分布
条
土壤 棕壤、钙质土、黑土
件
水文 水量小,有结冰期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红壤、砖红壤 水量大,无结冰期
自然 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 水热资源丰富,生物资源、水能资
资源 资源丰富
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等丰富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以水田农业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
材料二 图甲中M、N两地为东非高原著名的野生动物园,图乙为肯尼亚 及毗邻国家略图。
甲
乙
材料三 2016年10—12月的雨季期间,肯尼亚境内降雨量远不及往年同期平
均水平。截至2017年3月,旱情仍在恶化。肯尼亚政府宣布此次旱灾为“国家
灾难”,旱情不仅严重影响数百万民众的生产生活,也危及野生动物的生存。
社 农业 以旱作农业为主,东北地区 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全国重要的
会 生产 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农业生产基地,南部沿海地区、海南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认识区域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一章认识区域
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 - 1 - 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 11 - 第三节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22 - 章末总结 ....................................................................................................................... - 32 -
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掌握区域的划分指标。(区域认知)
3.结合当地实际,掌握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区域类型。(地理实践力)
一、区域的特征
1.含义:是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
2.基本特性
(1)区域整体性。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的一个整体,所占据的空间就是该区域的范围。
(2)区域差异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性,它既来自区域内各要素,也来自区域整体。
地理ⅲ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过程二)
地理ⅲ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教学过程二)
新课导入
[让学生看福建永定土楼(东部)和陕北窑洞(西部)比较两地的自然,社会环境,使学生有一个地区差异性的认识,]然后引出这节课的内容。
学生:看P13我国的三大经济地带图,熟悉各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位置。
然后检查落实:叫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来指认,另一个学生报省份名称。如此叫(三对左右)。
教师:提问:东部有哪些省级行政区,中部有哪些省级行政区,西部有哪些省级行政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东部:辽宁、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中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
西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陕西。
组织学生完成以下2个活动
活动1:展现空白五个省级行政区,请你说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并说出位于东、中、西部的哪个部分?(选取:西藏、湖北、广东、吉林、新疆)。
活动2:任选其中之一,说出经济进展有哪些优势与限制性因素?关于那个省区经济进展,你有什么建议?
一、东、中、西部进展差异
教师:展现图片,提问:东,中,西部经济进展有何差距(经济进展水平,经济进展的速度)是什么缘故造成的?
学生:东部>中部>西部自然、社会和经济基础、历史等多方面。
1.产业结构差异
教师:展现图片,产业结构东,中,西部有哪些共同点和哪些不同点?
学生: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东部地区第二、第三产业远远大于第一产业。
2.工业化差异
教师:展现图片,提问:东,中,西部工业化存在哪些差异?
湘教版地理教案
湘教版地理教案
教案主题:湘教版地理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湘教版地理教材内容;
2. 掌握湘教版地理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 设计符合教材要求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
4. 提供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内容:
根据湘教版地理教材的不同年级和教学要求,教案内容将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个教案示例,适用于初中一年级的湘教版地理教材。
教案步骤:
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湖南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激发
学生对地理教学的兴趣;
2. 课堂讲解: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点,介绍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地
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基本概念;
3. 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地图和相关资料,让学生利用
地图和资料寻找湖南省的主要河流和山脉,探索其地理特点;
4. 讨论和总结: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引导学生
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对湖南省地理特点的理解;
5.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与湖南省相关的纪录片或读取相关文章,了解湖南省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
6. 知识检测:通过小测验或问答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
及时纠正错误和补充知识;
7. 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表现、小组活动和问答情况,给予适当的
评价和反馈;
8. 教学资源:准备适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地图、图片、视频资
料和教学辅助工具。
教案特点:
1. 紧密结合湘教版地理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符合教材要求;
2. 引入活动和小组研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探究和合作精神;
3. 使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小组活动评价和个人知识检测。
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12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12区域发展阶
段教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发展阶段、发展总趋势。
2.理解并掌握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中国发展现状的认识和改革开放前后的比较,理解区域发展的总趋势。
2.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不断地探求本区域的新的增长点。并将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与我国XXX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图1—1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正确的人地关系观,激发学生关心国计民生、国家发展和区域发展的热情。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节已经研究了区域的含义、区域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工业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变的大体过程,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有一定的熟悉。这为本节课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根蒂根基。但本节内容比力笼统,需要通过对实例的阐发加以引导。
重点难点
重点: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难点:再生阶段的了解
4教学过程
导入】《Hi,I'm China》
播放短片《Hi,I’m China》
师问】在视频短片《Hi,I’m China》中,一开篇就展示了污染的河流与一池碧水、雾霾与蓝天、繁荣的大城市与凋敝的小城市和乡村、留守儿童与富二代、乡间公路、绿皮火车与高铁等备受争议的正反两方面的中国现状,视频的最后则关注了因医疗进步而形成的变化,死亡率的降低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
地理教案(湘教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三章课时68“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
课时68“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
一、“一带一路”由来
1.概况:“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有5个走向。
“一带”从我国出发有三个走向:①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
②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
③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一路”重点方向是两条:①从我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②从我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2.提出背景
当今世界,争端频发,风险增多,增长乏力,动荡持续,“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局面正摆在全人类面前。为应对这种局面,我国率先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发展。
3.历史使命和现实意义
表现具体做法
和平之路与相关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增进互信,扩大合作
繁荣之路聚焦发展,大力推动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
开放之路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强商务合作
创新之路抓住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机遇,加强创新能力合作
文明之路建立多层次的人文合作机制,推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合作
二、“一带一路”倡导国家之间协作发展
1.合作重点
内容作用具体做法
政策沟通重要保障加强政府间合作,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
设施联通优先领域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
贸易畅通重点内容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相关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
资金融通重要支撑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开展多边金融合作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学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学教案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 了解时区的划分,知道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等概念,学会
简单的区时换算。
3.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
1. 读图分析法:通过观察亚洲和欧洲的地图,让学生了解两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时区划分。
2. 对比分析法:比较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 亚洲和欧洲的地图。
2. 时区划分表格。
3. 与亚洲和欧洲相关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5分钟)
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哪个吗?
学生回答:亚洲。
2. 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二、亚洲地理位置及特点(10分钟)
1. 让学生阅读亚洲地图,观察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 讲解亚洲的时区划分,介绍北京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3. 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如气候、地形、人口、经济发展等。
三、欧洲地理位置及特点(10分钟)
1. 展示欧洲地图,让学生观察欧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讲解欧洲的时区划分,介绍区时和时区换算。
3. 分析欧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如气候、地形、人口、经济发展等。
四、亚洲与欧洲的比较(10分钟)
1. 让学生对比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特点,找出两洲的异同。
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张老师)
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张老
师)
第一篇: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张老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熟练掌握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地理特征及其国土整冶与可持续发展。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图读图熟悉北方地区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提高空间定位的能力。结合各种图示资料,提取信息分析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提高分析区域特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辩证法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区域问题,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2学情分析
本节课为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学生区域地理基础比较差,学习中国南北方差异时,对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要进行详细复习。
3重点难点
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地理特征
难点: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对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中国北方地区
[情景导入]课件展示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感性地认识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主学习]
1、学生课前完成学案“落实考基”,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2、小组合作,完善填空部分的答案。
3、小组代表质疑,其他小组答疑,完善知识体系。
4、课件展示本节知识体系,教师板书。
[课堂检测]学生完成“巩固提升”选择题1~7题。学生代表上
台展示答案,并分析质疑。[合作探究]
探究1: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呈现黄土高原景观图,各小组开展讨论,小组代表分析并展示答案。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2、教师点评,总结答题模式,展示答案。(1)形成原因:自然原因:
2012届湘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模块3必修3第1章第1课_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解析】本题突出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结 合图例,阶段一主要开发煤炭资源;阶段二 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相关的工业迅速发 展,城市化发展较快。对照阶段二和阶段三 可分析整治表现。
(2010·天津)天津滨海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 业区域。结合图文材料,回答7~8题。
7.图5所示工业部门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共同利用了天津滨海地区的( B ) A.原料 B.基础设施 C.燃料 D.消费市场
8.图6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 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C )
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 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 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
题眼 天津滨海地区 共同利用 均反映
【解题思路】第7题,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工业的 区位因素。图中工业部门众多,类型各不相同, 区位因素有别。天津滨海地区最大的优势是技 术、人才、港口、交通运输,所以属于基础设 施。
3.区域的两个难点 (1)区域范围有大有小,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按 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 映。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是绝对的。 (2)区域的类型有均质区和功能区。前者是指那些 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其又可划分为 自然区域和人文区域。后者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 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由区域的 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
内部相对一致,区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地理教案(湘教版)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一章第2讲课时85美国巴西
课时85美国巴西
考点1美国
1.经纬网:在上图中标注经纬线的度数。
答案
2.填写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阿巴拉契亚山脉B.密西西比河
C.太平洋D.墨西哥湾
E.大西洋F.密歇根湖
G.阿拉斯加州H.夏威夷州
(2)工业中心和主要城市分析
①纽约,②华盛顿,③芝加哥,④休斯敦,⑤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⑥洛杉矶。
1.美国区域特征
要素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类型多样
地形
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高;中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东部以山地为主,海拔相对低矮
水文
河湖众多;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纵贯中部平原,航运便利);
世界最大淡水湖群:五大湖
人文地理特征人口移民国家;目前人口净流入较多;世界第三人口大国
城市城镇化水平高,东北部世界级城市群
产业
工业:技术先进、门类齐全、资源丰富、生产实力雄厚、劳动生
产率高
农业:机械化、专业化、商品化的世界农业大国
第三产业:高科技产业发达,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
交通
航空发达、沿海航运发达、铁路以东西向为主;密西西比河纵贯
南北,航运价值大;公路网发达
2.美国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对西部气候影响大:
迎风坡西风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两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
背风坡地处背风坡的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景象
(2)东部山地的西北坡面为冬季西北风迎风坡,常有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但因东部山地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来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山地,进入内陆。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优质课件(共68张PPT)
区别和 联系 范围 产业 活动 联系
乡村地域 大 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城镇地域 小 以非农业生产 活动为主
基础和依托 ,城镇地 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 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 作用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地理[XJ· 必修Ⅲ]
2.乡村地域的范围比城镇地域的范围大得多,其重要性也 就更大吗?
返回菜单
地理[XJ· 必修Ⅲ]
4.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 (1)原因: 资源配置 的变化和 人均收入 的差异,
劳动力 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2)结果:城市化水平不断 提升 。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地理[XJ· 必修Ⅲ]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地理[XJ· 必修Ⅲ]
1.区域的主要特征。 (重点) 2.区域空间结构。 (难点) 3.区域产业结构。 (重难点)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地理[XJ· 必修Ⅲ]
区域的主要特征
1.概念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地理[XJ· 必修Ⅲ]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 界线 。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 相似性 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 具有显著的 差异性 。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 功能 。 (4)区域之间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ⅲ湘教版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教材分析和导入
设计)
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节区域发展阶段
本节教材分析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三门沿海工业城”这个案例,说明在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三门沿海工业城”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探求本区域的新的增长点。
3、对“三门沿海工业城”规划图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三门沿海工业城”案例分析,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观,增强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教学重点
区域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教学难点
区域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4〕教学建议
“区域发展阶段”是湘教版必修Ⅲ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课程标准是要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这条内容标准是要使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认识区域的发展规律,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节课遵循这一指导思想,以小组探究、讨论的学习方法进行一次实验性的学习。
新课导入设计
思考:以上资料是三门县沿赤乡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请同学们根据表中的信息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哪个阶段工业相对发达?哪个阶段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你的判断理由是什么?
导入二〔投影材料导入〕
[投影展示]材料:2006年11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闭幕。在会议上中国宣布免除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所有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截止2005年底到期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方减免了31个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109亿元人民币债务,对非洲30个最不发达国家190项对华出口商品给予零关税待遇。非洲集中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不发达国家。
思考: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与不发达的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