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下册学月检测试题
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2023级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六章。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Fe56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陶瓷可用于生产绝缘材料、卫生洁具等B.“天和”核心舱腔体使用的氮化硼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风力发电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热能D.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属于有害垃圾,故采用深挖填埋的方式处理【答案】D【解析】【详解】A .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石英等物质,陶瓷可用于生产绝缘材料、卫生洁具等,A 正确;B .氮化硼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 正确;C .风力发电可减少火力发电的量,从而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风力发电时风吹动叶片,叶片旋转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热能,C 正确;D .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深埋会污染土壤,应集中交给专门的处理部门处理,D 错误;故答案选D 。
2.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步骤,反应方程式为()3224NH 5O 4NO 6H O g Δ++催化剂。
下列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113v NH 0.8mol L min --=⋅⋅B.v(O 2)=1.25mol·L -1·min -1C.()11v NO 0.02mol L s --=⋅⋅D.v(H 2O)=1.2mol·L -1·min -1【答案】C【解析】【详解】比较速率时需要转化为同一物质同一单位进行比较,或者速率除以各自的系数比较大小。
高中化学 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6分)下列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CH4+2O2CO2+2H2OB.+H2CH3CH2OHC.H2+Cl2═2HClD.2CH3CH2OH+O2→2CH3CHO+2H2O2.(6分)有机物:①正丁烷②异丁烷③正戊烷④异戊烷,它们的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3.(6分)2014年5月,科学家确认发现了117号元素,元素符号Uus,未命名.若将元素周期表的“一列”看作“一族”,则对117号元素的相关表述或性质推断错误的是()A.属卤族元素B.属第17族元素C.属非金属元素D.有放射性4.(6分)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对于可逆反应:aA(g)+bB(g)⇌bC(g)+dD(g),如果正反应放热,逆反应一定吸热C.氢气燃烧生成水是一个放热的化学反应,说明1 mol H2的能量高于1 mol H2O 的能量D.只有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才可以设计为原电池5.(6分)下面关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的限度都相同B.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C.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D.反应限度是无法改变的6.(6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可以进行很多科学实验,甚至制作出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装置来,如图就是一个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可用于驱动玩具的电池的示意图.上述电池工作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铝罐将逐渐被腐蚀B.碳粒和炭棒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O2﹣C.炭棒应与玩具电机的负极相连D.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炭棒和炭粒的质量会减轻7.(6分)根据如图所示的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2 mol N原子结合生成N2(g)时需要放出946 kJ能量C.1 mol NO(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放出632 kJ能量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O2═2NO△H=+180 kJ/mol.二、推断题8.(14分)有三种金属单质A、B、C,其中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B、C是常见金属,且C的合金用量最大.三种金属单质A、B、C与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之间发生如下转化关系(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H、乙、C的一种氧化物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反应②.(3)检验溶液G中金属阳离子的常用方法是.三、简答题9.(10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Ⅰ、(1)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则观察到的现象是负极反应式为:.(2)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负极为(填Mg或Al),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Ⅱ、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Ⅲ、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组装出了自呼吸电池及主动式电堆.甲醇(CH3OH)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①该电池工作时,b口通入的物质为,c口通入的物质为.②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四、计算题10.(10分)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分钟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c(A):c (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mol/(L.min).求:(1)此时A的浓度为,反应开始前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2)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3)x=.五、填空题11.(10分)请将符合题意的下列变化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①碘的升华;②氧气溶于水;③氯化钠溶于水;④烧碱熔化;⑤氯化氢溶于水;⑥氯化铵受热分解.(1)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2)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3)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4)既发生离子键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5)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 N≡N、1mol N﹣H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946k J、391k J.则由N2和H2反应生成1mol NH3需要放出的热量.六、综合题12.(14分)A、B、C、D、E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2,C是E的邻族元素;D和E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0,且D的族序数与周期数相等.甲、乙、丙、丁是它们两两形成的化合物,其中甲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物质组成甲乙丙丁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个数比A和C1:1B和A1:4D和E1:3B和E1:4请回答下列问题:(1)C的氢化物与乙相比较,稳定性强弱关系(用相应的化学式表示):>;(2)元素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周期族;(3)请写出两种与乙具有相同电子数的非单核离子的化学式:和;(4)把D的单质放到NaOH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写出甲的电子式:;(6)有200mL MgCl2和丙的混合溶液,其中c(Mg2+)=0.2mol•L﹣1,c(Cl﹣)=1.3mol•L ﹣1,要使Mg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要4mol•L﹣1NaOH 溶液的体积是:.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6分)下列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CH4+2O2CO2+2H2OB.+H2CH3CH2OHC.H2+Cl2═2HClD.2CH3CH2OH+O2→2CH3CHO+2H2O【分析】根据加成反应是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发生断裂,不饱和原子直接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A.甲烷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故A错误;B.乙醛被还原为乙醇,CH3CHO中碳氧双键中一个键断裂,分别结合了氢原子生成CH3CH2OH,属于加成反应,故B正确;C.氢气和氯气化合生成氯化氢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D.乙醇催化氧化制乙醛,属于氧化反应,故D错误;故选B.2.(6分)有机物:①正丁烷②异丁烷③正戊烷④异戊烷,它们的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分析】烷烃都是分子晶体,其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所以烷烃中,碳原子个数越多,其熔沸点越高,如果碳原子个数相等,支链越少,熔沸点越高,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烷烃都是分子晶体,其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所以烷烃中,碳原子个数越多,其熔沸点越高,如果碳原子个数相等,支链越少,熔沸点越高,①②③④中碳原子个数分别是4、4、5、5,①③中不含支链、②④中含有支链,所以熔沸点高低顺序是③>④>①>②,故选B.3.(6分)2014年5月,科学家确认发现了117号元素,元素符号Uus,未命名.若将元素周期表的“一列”看作“一族”,则对117号元素的相关表述或性质推断错误的是()A.属卤族元素B.属第17族元素C.属非金属元素D.有放射性【分析】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知,该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VIIA族,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最外层电子数为7,为第VIIA族卤族元素,故A正确;B.位于周期表第17列,周期表中共18列,故B正确;C.第七周期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所以该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故C错误;D.第七周期元素都有放射性,所以该元素一定是放射性元素,故D正确;故选C.4.(6分)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对于可逆反应:aA(g)+bB(g)⇌bC(g)+dD(g),如果正反应放热,逆反应一定吸热C.氢气燃烧生成水是一个放热的化学反应,说明1 mol H2的能量高于1 mol H2O 的能量D.只有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才可以设计为原电池【分析】A、燃烧就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B、△H=生成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能量和;C、反应热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值;D、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时,化学能才可能转化为电能.【解答】解:A、燃烧就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H=生成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能量和,所以其逆反应的反应热是其相反数,故B正确;C、氢气燃烧放热,说明氢气和氧气的能量和比水高,不变说明氢气比氧气能量高,故C错误;D、反应物比生成物能量高时,才有能量转化为其他能量,故D正确;故选:C.5.(6分)下面关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的限度都相同B.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C.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D.反应限度是无法改变的【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分析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最大限度;任何可逆反应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只是不同可逆反应的限度不同罢了.【解答】解: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经过移动的时间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表面上静止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A、化学反应不同,限度不同,故A错误;B、可以改变外界条件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故B正确;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反应时间无关,故C错误;D、反应条件改变,反应限度亦可以改变,故D错误;故选B.6.(6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可以进行很多科学实验,甚至制作出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装置来,如图就是一个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可用于驱动玩具的电池的示意图.上述电池工作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铝罐将逐渐被腐蚀B.碳粒和炭棒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O2﹣C.炭棒应与玩具电机的负极相连D.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炭棒和炭粒的质量会减轻【分析】碳棒、铝罐和食盐水构成了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铝作负极,导电的非金属碳棒作正极,负极上铝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放电时,正极应与玩具电机的正极相连.【解答】解:A、碳棒、铝罐和食盐水构成了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铝作负极,铝失电子生成铝离子,所以铝罐逐渐被腐蚀,故A正确;B、碳棒、铝罐和食盐水构成了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铝作负极,导电的非金属碳棒作正极,2H2O+O2+4e﹣=4OH﹣,故B错误;C、碳棒作原电池的正极,所以应与玩具电机的正极相连,故C错误.D、在原电池工作时,炭棒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由此可知炭棒和碳粒的质量不会改变,故D错误.故选A.7.(6分)根据如图所示的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2 mol N原子结合生成N2(g)时需要放出946 kJ能量C.1 mol NO(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放出632 kJ能量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O2═2NO△H=+180 kJ/mol.【分析】A、依据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计算分析,焓变为负值是放热反应,焓变是正值是吸热反应;B、原子结合形成分子的过程是化学键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C、依据图示可知形成2molNO放热2×632×J能量,所以1mol NO(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632kJ能量;D、热化学反应方程式需要标明各种物质的状态.【解答】解: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N2(g)+O2(g)=2NO(g)△H=946kJ/mol+498kJ/mol﹣2×632kJ/mol=+180kJ/mol,反应是吸热反应;A、依据计算分析反应是吸热反应,即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故A错误;B、原子结合形成分子的过程是化学键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2mol N原子结合生成N2(g)时需要放出946 kJ能量,故B正确;C、形成2molNO放热2×632×J能量,所以1mol NO(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632kJ能量,故C错误;D、热化学反应方程式需要标明各种物质的状态,正确应为:N2(g)+O2(g)=2NO (g)△H=+180kJ/mol,故D错误;故选B.二、推断题8.(14分)有三种金属单质A、B、C,其中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B、C是常见金属,且C的合金用量最大.三种金属单质A、B、C与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之间发生如下转化关系(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Na、H Fe(OH)3、乙Cl2、C的一种氧化物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Fe3O4;(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Fe+2HCl═FeCl2+H2↑;反应②2Al+2NaOH+2H2O═2NaAlO2+3H2↑.(3)检验溶液G中金属阳离子的常用方法是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含有Fe3+.【分析】金属A焰色反应为黄色,故A为金属Na,与水反应生成NaOH与氢气,则D为NaOH,气体甲为H2;氢氧化钠与金属B反应生成氢气,故金属B为Al.黄绿色气体乙为Cl2,与氢气反应生成丙为HCl,HCl溶于水得物质E为盐酸.氢氧化钠与物质G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H是Fe(OH)3,故物质G中含有Fe3+,由转化关系,可知金属C为Fe,物质F为FeCl2,物质G为FeCl3,结合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解答】解:金属A焰色反应为黄色,故A为金属Na,与水反应生成NaOH与氢气,则D为NaOH,气体甲为H2;氢氧化钠与金属B反应生成氢气,故金属B 为Al.黄绿色气体乙为Cl2,与氢气反应生成丙为HCl,HCl溶于水得物质E为盐酸.氢氧化钠与物质G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H是Fe(OH)3,故物质G中含有Fe3+,由转化关系,可知金属C为Fe,物质F为FeCl2,物质G为FeCl3,(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Na、H为Fe(OH)3、乙为Cl2,C(Fe)的一种氧化物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Fe3O4,故答案为:Na;Fe(OH)3;Cl2;Fe3O4;(2)反应①是Fe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氢气,反应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反应②是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故答案为:Fe+2HCl═FeCl2+H2↑;2Al+2NaOH+2H2O═2NaAlO2+3H2↑;(3)G的反应中含有Fe3+,检验Fe3+离子的常用方法是: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含有Fe3+,故答案为: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含有Fe3+.三、简答题9.(10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Ⅰ、(1)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则观察到的现象是Mg逐渐溶解,Al片上有气泡冒出,指针偏转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2)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负极为Al(填Mg或Al),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Ⅱ、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3﹣+e﹣+2H+=NO2↑+H2OⅢ、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组装出了自呼吸电池及主动式电堆.甲醇(CH3OH)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①该电池工作时,b口通入的物质为CH3OH,c口通入的物质为O2.②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分析】I、(1)镁比铝活泼,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镁为负极,铝为正极;(2)铝和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铝为负极,镁Ⅱ、Al遇浓硝酸发生钝化,Cu与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Cu失电子作负极,Al作正极,据此分析;Ⅲ、①根据氢离子移动方向知,右侧电极为正极,左侧电极为负极,负极上通入燃料;②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化剂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解答】解:I、(1)镁比铝活泼,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形成原电池反应,镁为负极,铝为正极,负极发生Mg﹣2e﹣=Mg2+,可观察到Mg逐渐溶解,Al片上有气泡冒出,指针偏,故答案为:Mg逐渐溶解,Al片上有气泡冒出,指针偏转;Mg﹣2e﹣=Mg2+;(2)铝和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铝为负极,镁为正极,负极生成NaAlO2,正极生成氢气,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故答案为:Al;2Al+2NaOH+2H2O=2NaAlO2+3H2↑;Ⅱ、Al遇浓硝酸发生钝化,Cu与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Cu失电子作负极,Al作正极,正极上硝酸根离子得电子生成二氧化氮,则正极上的电极反应为NO3﹣+e﹣+2H+=NO2↑+H2O;故答案为:NO3﹣+e﹣+2H+=NO2↑+H2O;Ⅲ、①据氢离子移动方向知,右侧电极为正极,c口通氧气,左侧电极为负极,b口为负极上通入燃料甲醇,故答案为:CH3OH;O2;②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负极上甲醇失电子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CH3OH﹣12e ﹣+2H2O=2CO2↑+12H+,故答案为:O2+4H++4e﹣=2H2O.四、计算题10.(10分)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分钟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c(A):c (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mol/(L.min).求:(1)此时A的浓度为0.75mol/L,反应开始前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2)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3)x=2.【分析】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生成的D为2L×0.5mol/L=1mol,则:3A(g)+B(g)⇌xC(g)+2D(g)起始量(mol):n n 0 0变化量(mol):1.5 0.5 0.5x 15min时(mol):n﹣1.5 n﹣0.5 0.5x 1由于5min时c(A):c(B)=3:5,则(n﹣1.5):(n﹣0.5)=3:5,解得n=3,据此解答.【解答】解: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生成的D为2L×0.5mol/L=1mol,则:3A(g)+B(g)⇌xC(g)+2D(g)起始量(mol):n n 0 0变化量(mol):1.5 0.5 0.5x 15min时(mol):n﹣1.5 n﹣0.5 0.5x 1由于5min时c(A):c(B)=3:5,则(n﹣1.5):(n﹣0.5)=3:5,解得n=3,(1)此时A的浓度c(A)==0.75mol/L,反应开始前容器中的B的物质的量n(B)=3mol,故答案为:0.75mol/L;3mol;(2)v(B)==0.05mol/(L•min),故答案为:0.05mol/(L•min);(3)=0.1mol/(L•min),则x=2,故答案为:2.五、填空题11.(10分)请将符合题意的下列变化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①碘的升华;②氧气溶于水;③氯化钠溶于水;④烧碱熔化;⑤氯化氢溶于水;⑥氯化铵受热分解.(1)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①②;(2)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③④;(3)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⑤;(4)既发生离子键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⑥;(5)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 N≡N、1mol N﹣H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946k J、391k J.则由N2和H2反应生成1mol NH3需要放出46kJ的热量.【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离子键,非金属之间形成共价键;化学变化中、电离过程中均发生化学键的断裂,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三态变化、非电解质的溶解中化学键不变,△H=断裂化学键吸收的热量﹣生成化学键释放的热量,以此来解答.【解答】解:①碘的升华属于物理变化,只是状态发生变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没有化学键的破坏;②氧气溶于水,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不变;③氯化钠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钠中的离子键被破坏,所以破坏的是离子键;④烧碱熔化中存在离子键,融化烧碱时,阴阳离子间的化学键被破坏,所以破坏的是离子键;⑤氯化氢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氢中的共价键被破坏,所以破坏的是共价键;⑥氯化铵受热分解,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存在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受热分解时,阴阳离子间的化学键、及铵根离子中的共价键被破坏,所以所以破坏的是离子键、共价键;(1)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①②,故答案为:①②;(2)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③④,故答案为:③④;(3)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⑤,故答案为:⑤;(4)既发生离子键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⑥,故答案为:⑥;(5)拆1molH﹣H键、1molN≡N、1molN﹣H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946kJ、391kJ,在反应N2+3H2⇌2NH3中,断裂3mol H﹣H键,1mol N三N键共吸收的能量为:3×436kJ+946kJ=2254kJ,生成2mol NH3,共形成6molN﹣H键,放出的能量为:6×391kJ=2346kJ,吸收的能量少,放出的能量多,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346kJ﹣2254kJ=92kJ,所以生成1mol NH3放出热量为46kJ;故答案为:46 kJ.六、综合题12.(14分)A、B、C、D、E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2,C是E的邻族元素;D和E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0,且D的族序数与周期数相等.甲、乙、丙、丁是它们两两形成的化合物,其中甲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物质组成甲乙丙丁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个数比A和C1:1B和A1:4D和E1:3B和E1:4请回答下列问题:(1)C的氢化物与乙相比较,稳定性强弱关系(用相应的化学式表示):H2O >CH4;(2)元素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VIIA族;(3)请写出两种与乙具有相同电子数的非单核离子的化学式:NH4+和OH ﹣;(4)把D的单质放到NaOH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6H2O=2Na[Al(OH)4]+3H2↑;(5)写出甲的电子式:;(6)有200mL MgCl2和丙的混合溶液,其中c(Mg2+)=0.2mol•L﹣1,c(Cl﹣)=1.3mol•L ﹣1,要使Mg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要4mol•L﹣1NaOH 溶液的体积是:80mL.【分析】A、B、C、D、E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A氢元素;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2,则B碳元素,D的族序数与周期数相等,且D的原子序数大于B,同D为铝元素,D和E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0,则E为氯元素,C是E的邻族元素,即为第ⅥA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介于B、D之间,则C为氧元素,甲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根据表格中各物质中的原子个数比可知,甲为双氧水,乙为甲烷,丙为氯化铝,丁为四氯化碳,据此答题.【解答】解:A、B、C、D、E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A氢元素;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2,则B碳元素,D的族序数与周期数相等,且D的原子序数大于B,同D为铝元素,D和E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0,则E为氯元素,C是E的邻族元素,即为第ⅥA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介于B、D之间,则C为氧元素,甲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根据表格中各物质中的原子个数比可知,甲为双氧水,乙为甲烷,丙为氯化铝,丁为四氯化碳,(1)因为氧的非金属性强于碳,所以水的稳定性强于甲烷,故答案为:H2O;CH4;(2)E为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第三周期VIIA族,故答案为:三;VIIA;(3)乙有10个电子,则含10个电子的非单核离子的化学式为NH4+和OH﹣,故答案为:NH4+;OH﹣;(4)把铝的单质放到NaOH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6H2O=2Na[Al(OH)4]+3H2↑,故答案为:2Al+2NaOH+6H2O=2Na[Al (OH)4]+3H2↑;(5)甲为双氧水,它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6)有200mL 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其中c(Mg2+)=0.2mol•L﹣1,c(Cl﹣)=1.3mol•L﹣1,则c(Al3+)=0.3mol•L﹣1,要使Mg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此时Al3+要生成AlO2﹣,需要NaOH 物质的量为0.3×0.2×4+0.2×0.2×2mol=0.32mol,所以溶液的体积为=80 mL,故答案为:80 mL.。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一下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中高一下化学月考试卷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考试总分:9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70分 )1.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的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B.C.D.2.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乙烯的比例模型:B.质量数为的原子:C.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的电子式:3. 下列变化中需吸收能量的是( )A. B. C.D. B (l)HBr(aq)AlB (aq)r 2−→−−−O(l)H 2S (g)O 2−→−−△Al 2O 3r 3F (s)Fe(s)F (s)e 3O 4−→−−Al(s)高温−→−−−△O(g)H 2e 2O3Cu(s)CuC (aq)C O(s)−→−−−−FeC (aq)l 3l 2−→−−−−−△葡萄糖(aq)u 2Si (s)Si(s)SiC (l)O 2−→−△C(s)−→−−−△HCl(aq)l 416O O16CO 2H +H →H −HH −Cl →H +ClMg +2HCl ===MgC +↑l 2H 22Na +2O ===2NaOH +↑H 2H 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中含有的氯原子数目为B.时,的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C.足量的与浓盐酸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D.与的混合物中所含质子数为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编号实验现象加热放在坩埚中的小块钠钠先熔化成光亮的小球,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铝箔变软,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在溶液中滴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黑色粉末变为红褐色A.B.C.D. 6.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氯气溶于水:B.钠加入到水中:C.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D.向溶液中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7. 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C.蒸发时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8. 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仅甲在自然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丙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丁制的容器盛放;丁与乙盐的水溶液不反应.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可能是( )22.4LCHCl 33N A25C ∘pH =13 1.0LBa(OH)2OH −0.2N AMnO 240mL10mol/L 0.2N A88.0gCO 2O N 244N AA BCFeCl 2NaOH DABCDC +O===2+C +Cl l 2H 2H +l −O −Na +O===↑+N +O H 2H 2a +H −Cu +2+2N ===C +2NO ↑+O H +O −3u2+H 2NaHCO 32HC +C +2O ===CaC ↓+2O +C O −3a 2+H −O 3H 2O 2−313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丙乙丁甲D.乙丁丙甲9. 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无需加热就可以发生B.断裂键和键要吸收的能量C.根据图示可知生成放出的能量D.三种物质、、中,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10. 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
高一化学(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检测测试卷含答案
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下表选项物质对应正确的是选项M N P QA NH3·H2O Ba(OH)2铜KSCNB Na BaCl2FeO KSCNC NaOH Ba(NO3)2铁粉KSCND Na2O2MgCl2锌粉KSCNA.A B.B C.C D.D【答案】C【分析】硫酸铁与M发生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红褐色沉淀为Fe(OH)3沉淀,M为碱或与水反应能生成碱的物质。
硫酸铁与N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为BaSO4沉淀,N可能含有Ba2+。
P 与硫酸铁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浅绿色微粒为Fe2+,P起到还原剂的作用;硫酸铁与Q作用溶液变为红色,则Q为硫氰化钾。
【详解】A. N不能是氢氧化钡,因为它与硫酸铁反应除了生成硫酸钡,还会生成氢氧化铁,二者的混合物为红褐色,不是白色沉淀,A错误;B. P不能为氧化亚铁,因为FeO不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Fe2+,B错误C. M若为NaOH,与硫酸铁反应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N若为硝酸钡,与硫酸铁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P若为铁粉,还原+3价的Fe3+为+2价的Fe2+,C正确;D. N不能为氯化镁,它不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铁元素的化学反应,注意各种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及常见物质的颜色及溶解性。
2.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与灼热的炭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不能干燥 NH3、 H2S等气体C.SO2和 Cl2均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将溶有 SO2的品红溶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说明 SO2的氧化性没有 Cl2强D.以 FeS和稀硫酸反应制H2S气体为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详解】CO,浓硫酸被还原成SO2,体现了硫酸的强氧化A.浓硫酸与灼热的炭反应,炭被氧化成2性,但是反应产物中没有硫酸盐,因此无法体现硫酸的酸性,A项错误;B.由于浓硫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和还原性气体(如H2S、HI等),B项正确;C.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氯气的漂白原理不一样,二氧化硫漂白的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因此不能根据二氧化硫的漂白是可逆的这一点来判断二者的氧化性强弱,C项错误;D.FeS中硫的化合价为-2价,2H S中硫的化合价也是-2价,则FeS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备H2S,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B。
高一化学下学期月考试卷
高一化学下学期月考试卷高一化学下学期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碱性最弱的是()。
A. 氢氧化钙 B. 氢氧化钠 C. 氢氧化钾 D. 氢氧化镁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羧酸的是()。
A. 乙酸 B. 苯甲酸 C. 石炭酸 D. 硬脂酸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 甲烷 B. 乙炔 C. 碳酸 D. 丁烷二、填空题1、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能量和生成物的能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反应热ΔH=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A. 铝B. 硅胶C. 碳酸钠D. 四氯化碳3、将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褐色,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三、实验题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用电子天平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时,必须在烧杯内进行称量 B. 滴定管不能使用热胀冷缩原理进行校准 C. 移液管取液后,应及时清洗干净 D. 需要95mL0.1000mol/L的NaOH溶液,应选择100mL的容量瓶配制2、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采用了加热饱和硫酸铵溶液的方法,使晶体析出。
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采用小火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
(2)在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是先减小后增大。
请简要解释此趋势________。
四、计算题1、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aA + bB + cC + dD= mE,测得E的质量为xg,混合物中A的质量为yg,混合物中B的质量为zg。
则a:b:c:d和x:y:z分别为()。
A. a:b:c:d=m:(y-x):(z-y):(x-z),x:y=m:(a+b+c+d),z:(y-x)=(b+c):(a+b+c+d) B. a:b:c:d=m:(y-x):(z-y):(x-z),x:y=(a+b+c+d):m,z:(y-x)=(b+c):(a+b+c+d)C. a:b:c:d=(y-x):(z-y):(x-z):m,x:y=m:(a+b+c+d),z:(y-x)=(a+b):(b+c+d) D. a:b:c:d=(y-x):(z-y):(x-z):m,x:y=(a+b+c+d):m,z:(y-x)=(a+b):(b+c+d)2、取一定量氧化铜与0.5L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一根50g的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取出铁棒,干燥称重,铁棒质量增加0.1g。
高中化学 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3分)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存在很少.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下列有关U说法正确的是()A.U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B.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C.U与U互为同位素D.U与U互为同素异形体2.(3分)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根本原因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B.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C.核电荷数逐渐增大D.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3.(3分)元素A和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已知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B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数为(a﹣b),L层电子数为(a+b),则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可能有()A.能与水反应B.能与氢氧化钠反应C.能与硫酸反应D.不能与碳酸钠反应4.(3分)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A.B.C.D.5.(3分)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原子半径都逐渐增大B.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最强C.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的熔沸点逐渐降低D.溴单质与水的反应比氟单质与水的反应更剧烈6.(3分)下列所述变化规律正确的是()A.Na、Mg、Al还原性依次增强B.PH3、H2S、HCl稳定性依次增强C.NaOH、KOH、Ca(OH)2碱性依次减弱D.HCl、HBr、HI的还原性依次减弱7.(3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已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元素c的含氧酸一定是强酸B.元素a、d的原子半径:a>dC.元素b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D.元素b、c的阴离子半径:b>c8.(3分)重庆市铜梁区锶矿资源丰富,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冶金、轻工、医药和光学等领域.下列关于锶(Sr)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锶(Sr)位于周期表中第5周期第IIA族B.金属锶单质呈银白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C.氢氧化锶碱性弱于氢氧化镁的碱性D.硝酸锶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9.(3分)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A.NH3的电子式:B.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CS2的结构式:S=C=SD.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O10.(3分)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B.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C.图I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图II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11.(3分)在用Zn片、Cu片和稀硫酸组成的电池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电流方向是从锌片经过导线流向铜片C.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阴离子向正极移动D.当导线中有0.1mol电子通过时,铜片上产生气体1.12L(标准状况)12.(3分)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插入稀H2SO4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电子由C→导线→D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A>B>C>D B.C>A>B>D C.A>C>D>B D.B>D>C>A13.(3分)反应C(s)+CO2(g)═2CO(g)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可以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①增加少量C(s)②升高温度③体积不变,再通入CO2④缩小体积增大压强⑤体积不变,再通入He ⑥压强不变,再通入He.A.①②③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③④14.(3分)将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内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 ﹣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15.(3分)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现有以下几种说法:①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其中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⑥D.①②④⑤16.(3分)可逆反应N2(g)+3H2(g)⇌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是该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1~t2,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B.t2时刻升高温度,反应物转化率不会改变C.t2时刻增大N2的浓度,可提高H2的转化率D.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6分)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X的转化率是(2)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4)当反应进行到第min,该反应是达到平衡.18.(3分)下列五种物质中①Ne ②HI ③H2O2④KOH ⑤Na2O ⑥Na2O2,只存在极性键的是,既存在非极性键又存在离子键的是,不存在化学键的是;(填写序号)19.(2分)已知断开1molH﹣H键、1molI﹣I键、1mol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298KJ,则有1molH2和1molI2生成HI会(“放出”或“吸收”)KJ的热量.20.(2分)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A.铝与盐酸反应B.用导管向加入Na2O2粉末的棉花中吹气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D.灼热的炭与CO2反应.21.(8分)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OH+HCl=NaCl+H2O b、2FeCl3+Fe=3FeCl2(1)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2)如果不能,说明原因;(3)如果可以,请画出实验装置图,注明选用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名称,标出外电路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用“”、“”表示),写出电极反应式.实验装置图负极反应式:;正极反应式:.22.(12分)实验探究: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1)实验装置:填写所示仪器名称B(2)实验步骤:连接仪器、、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3)问题探究:(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碳酸)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装置E中足量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的作用是;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③依据试管D中的实验现象,能否证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填“能”或“否”),试管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3.(10分)下表列出了A~R 10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1)这十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的电子式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的化学式是;(2)A、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A、D、F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4)H元素跟A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焰色反应呈色;(5)用电子式表示C和G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过程.24.(9分)表给出了六种元素的相关信息,其中A、B、C、D、E为短周期元素.元素相关信息A在常温、常压下,其单质是气体,随着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和要求的提高,它将成为倍受青睐的清洁燃料.B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其某种同素异形体是保护地球地表环境的重要屏障.C植物生长三种必需元素之一,它能形成多种氧化物,其氢化物是中学化学里学习的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室温下其单质呈淡黄色粉末状固体,加热易熔化.该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E它在空气剧烈燃烧,有黄色火焰,生成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可用于潜水艇的供氧剂.F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其单质也是应用最广的金属原材料,常用于制造桥梁、轨道等.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1)A元素符号,F元素的名称;(2)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3)B和D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强的是,熔沸点高的是;(用具体的化学式回答)(4)D的最高价含氧酸稀溶液与F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E单质燃烧生成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3分)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存在很少.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下列有关U说法正确的是()A.U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B.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C.U与U互为同位素D.U与U互为同素异形体【分析】根据92235U中质子数为92,质量数为235,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解答】解:A、92235U的质子数为92,质量数为235,中子数为235﹣92=143,故A错误;B、92235U中质子数为92,质子数=外电子数,其核外电子数为92,故B错误;C、92235U和92238U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则两原子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D、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92235U与92238U是原子,互为同位素,故D错误;故选:C.2.(3分)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根本原因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B.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C.核电荷数逐渐增大D.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分析】根据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结构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来解答.【解答】A、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但不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则不能决定元素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故A错误;B、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则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B正确;C、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原子的核电荷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核电荷数逐渐增大,但不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则不能决定元素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故C错误;D、因元素的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则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D 错误;故选:B.3.(3分)元素A和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已知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B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数为(a﹣b),L层电子数为(a+b),则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可能有()A.能与水反应B.能与氢氧化钠反应C.能与硫酸反应D.不能与碳酸钠反应【分析】元素A和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B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b),L层电子数为(a+b),则a+b=8,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则A元素的次外层为K层,即b=2,有2个电子层,所以a=8﹣2=6,故A为O元素,B为的M层电子数为6﹣2=4,故B为Si元素,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为SiO2,结合物质的性质解答.【解答】解:元素A和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B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 ﹣b),L层电子数为(a+b),则a+b=8,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则A元素的次外层为K层,即b=2,有2个电子层,所以a=8﹣2=6,故A为O元素,B为的M层电子数为6﹣2=4,故B为Si元素,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为SiO2,A.SiO2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故A错误;B.Si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与水,故B正确;C.SiO2性质稳定,不硫酸反应,能与氢氟酸反应,故C错误;D.SiO2能与碳酸钠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酸钠与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B.4.(3分)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A.B.C.D.【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相邻两个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2、8、18、32,以此判断同族中位置关系;注意第三列镧系、锕系,长周期第ⅡA 族、第ⅢA族之间有10个空列为7个副族和1个Ⅷ族,结合同周期元素根据原子序数判断位置关系,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1号和11号中间还有3号元素,且1、2元素之间相差17列,故A错误;B.10号元素在第二周期,11、12号元素在第三周期,且10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18列,故B错误;C.11、12、13号为第二周期相邻元素,5、13、31号元素为同主族相邻元素,二、三主族之间相差10列,故C错误;D.8、16为第ⅥA相邻元素,16、17号元素为同周期相邻元素,2、18号元素为0族元素,位置合理,故D正确;故选D.5.(3分)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原子半径都逐渐增大B.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最强C.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的熔沸点逐渐降低D.溴单质与水的反应比氟单质与水的反应更剧烈【分析】依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减弱解答.【解答】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A正确;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最强,故B正确;C.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减小,金属键减弱,则碱金属的熔沸点逐渐降低,故C正确;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氟排在溴的上边,非金属性强于溴,所以与水反应比溴与水反应剧烈,故D错误;故选:D.6.(3分)下列所述变化规律正确的是()A.Na、Mg、Al还原性依次增强B.PH3、H2S、HCl稳定性依次增强C.NaOH、KOH、Ca(OH)2碱性依次减弱D.HCl、HBr、HI的还原性依次减弱【分析】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强.【解答】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Na、Mg、Al 还原性依次减弱,故A错误;B.非金属性Cl>S>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PH3、H2S、HCl稳定性依次增强,故B正确;C.金属性K>Ca>Na,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KOH、Ca(OH)2、NaOH碱性依次减弱,故C错误;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还原性HCl、HBr、HI逐渐增强,故D错误.故选B.7.(3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已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元素c的含氧酸一定是强酸B.元素a、d的原子半径:a>dC.元素b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D.元素b、c的阴离子半径:b>c【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d位于第二周期,a、b、c位于第三周期,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故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故a为P元素,由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b为S元素,c为Cl元素,d为O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解答.【解答】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物质可知d位于第二周期,a、b、c位于第三周期,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故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故a为P元素,由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b为S元素,c为Cl元素,d为O元素,则:A、c为Cl元素,最高价氧酸为HClO4,是最强的含氧酸,但次氯酸为弱酸,故A 错误;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a>d,故B正确;C、b为S元素,在火上喷发口处存在单质硫,故C正确;D、S2﹣、Cl﹣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S2﹣>Cl ﹣,故D正确;故选A.8.(3分)重庆市铜梁区锶矿资源丰富,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冶金、轻工、医药和光学等领域.下列关于锶(Sr)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锶(Sr)位于周期表中第5周期第IIA族B.金属锶单质呈银白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C.氢氧化锶碱性弱于氢氧化镁的碱性D.硝酸锶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分析】锶(Sr)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IIA族,与Ca、Ba等元素位于同一主族,根据同主族元素的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解答该题.【解答】解:A.Sr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2,且为主族元素,所以位于第五周期第IIA族,故A正确;B.Sr单质呈银白色,属于金属晶体,具有金属通性,所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B正确;C.金属性Sr>Mg,所以氢氧化锶碱性强于氢氧化镁的碱性,故C错误;D.硝酸盐都易溶于水,Sr是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的盐,所以硝酸锶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故D正确;故选C.9.(3分)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A.NH3的电子式:B.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CS2的结构式:S=C=SD.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O【分析】A.N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B.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不是18;C.CS2的电子式类似于CO2,二者都为分子晶体;D.原子符号z A X左下角z代表质子数,左上角A代表质量数,X代表元素符号,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解答】解:A.氨气是共价化合物,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所以其电子式为:,故A错误;B.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总数为18,其正确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C.CS2的电子式类似于CO2,电子式为,结构式为:S=C=S,故C正确;D.氧元素的质子数为8,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中子数为8+10=10,该原子的原子符号为818O,故D正确.故选A.10.(3分)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B.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C.图I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图II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分析】A.化学反应时断键要吸收能量,成键要放出能量;B.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C.图I所示的装置为原电池;D.图II所示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解答】解:A.化学反应时断键要吸收能量,成键要放出能量,所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故A正确;B.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蕴藏量是有限的,故B正确;C.图I所示的装置为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C正确;D.图II所示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11.(3分)在用Zn片、Cu片和稀硫酸组成的电池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电流方向是从锌片经过导线流向铜片C.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阴离子向正极移动D.当导线中有0.1mol电子通过时,铜片上产生气体1.12L(标准状况)【分析】在Zn片、Cu片和稀硫酸组成的电池装置中,Zn活泼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为正极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以此来分析.【解答】解:A、锌片是负极,铜为正极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则铜片上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B、电流方向是从Cu片经导线流向Zn片,故B错误;C、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C错误;D、因铜为正极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当导线中有0.1mol 电子通过时,铜片上产生气体1.12L(标准状况),故D正确;故选D.12.(3分)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插入稀H2SO4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电子由C→导线→D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A>B>C>D B.C>A>B>D C.A>C>D>B D.B>D>C>A【分析】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易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金属的活泼性只取决于失电子的能力,与失电子多少无关.【解答】①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插入稀H2SO4中,A极为负极,则活泼性:A>B;②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电子由C→导线→D,则活泼性:C>D;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C极产生大量气泡,说明C为原电池的正极,脚步活泼,则活泼性:A>C;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应为原电池的负极,则活泼性:D>B,所以有:A>C>D>B,故选C.13.(3分)反应C(s)+CO2(g)═2CO(g)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可以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①增加少量C(s)②升高温度③体积不变,再通入CO2④缩小体积增大压强⑤体积不变,再通入He ⑥压强不变,再通入He.A.①②③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③④【分析】增大压强、浓度、温度等,均可加快反应速率,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引起反应速率的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浓度来实现的,以此来解答.【解答】解:①C为纯固体,增加碳的量,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②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③通入CO2,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④缩小体积,即增大压强,有气体参加反应,则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⑤恒容下充入He,反应体系中各个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⑥恒压下充入He,反应体系的分压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错误;故选D.14.(3分)将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内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 ﹣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及根据反应2A(g)+B (g)⇌2C(g),并利用三段式法计算,据此解答.【解答】解:利用三段式法计算:起始A的浓度为=2mol/L,B的浓度为=1mol/L2A(g)+B(g)⇌2C(g),起始:2mol/L 1mol/L 0变化:0.6mol/L 0.3mol/L 0.6mol/L2s时:1.4mol/L 0.7mol/L 0.6mol/L2s内,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A)==0.3mol•L﹣1•s﹣1;2s内,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B)==0.15mol•L﹣1•s﹣1;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α=×100%=30%;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显然①④正确,故选:B.15.(3分)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现有以下几种说法:①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其中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⑥D.①②④⑤【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解答】解:①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不是不变,故不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等效于消耗2n mol NO2同时生成2n mol NO2,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选;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比为2:2:1的状态,一直符合这个关系,故不选;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说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选;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一直不变,故不选;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选;故选B.16.(3分)可逆反应N2(g)+3H2(g)⇌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是该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高一(下)学期 第二次月考检测化学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检测化学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将43.8g Al、Cu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产生6.72L气体(标准状况)。
另取等质量的该合金溶于过量的稀硝酸中,生成13.44LNO(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A.39.2g B.44.8g C.58.8g D.66.4g【答案】C【详解】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金属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气体氢气6.72L,物质的量为0.3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以知道n(Al)=0.3×23=0.2mol,故金属铝的质量为0.2×27=5.4g ,金属铝提供电子的量是0.6 mol,将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分别生成Al3+ 、Cu2+离子,根据电子守恒,金属共提供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3.44×322.4=1.8 mol 故Cu共提供的电子物质的量为1.8-0.6=1.2 mo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铝离子全部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不会出现沉淀,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铜,由电荷守恒可以知道,反应中金属铜提供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碱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n(OH-)=1.2 mol,所以反应后沉淀的质量等于43.8-5.4+1.2×17=58.8 g ;C正确;故答案选C。
2.图是利用二氧化硅制备硅及其化合物的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反应②③说明SiO2属于两性氧化物B.由反应④说明酸性,H2SiO3>H2CO3C.硅胶吸水后,经干燥可以重复再生D.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C【详解】A.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能和强碱反应,反应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但也能和特殊的酸氢氟酸反应,反应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二氧化硅只是能和特殊酸反应,和其它酸不反应,和酸的反应没有普遍性,所以不能说明其具有两性,A错误;B.高温下SiO2能与Na2CO3固体反应生成Na2SiO3和CO2,不是在常温下进行,且不是在水溶液中进行,不能说明硅酸的酸性强于碳酸,B错误;C .硅胶吸附水后,可通过热脱附方式将水份除去重复使用,C 正确;D .图中二氧化硅与氢氟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的反应,硅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硅酸的分解、硅酸的生成,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D 错误; 答案选C 。
高一第二学期 第一次 月考检测化学试卷及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化学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说明铁在高温下和水反应,故A错误;B.将Na投入到CuSO4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故B错误C.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碱性减弱,红色褪去,与漂白性无关,体现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故正确;D.先加氯化钡溶液,后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中可能存在Ag+,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检验硫酸根离子,先滴加盐酸没有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滴加的顺序不能颠倒。
2.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A.迅速退色B.不退色C.先退色后又恢复红色D.慢慢退色【答案】B【详解】Cl2和SO2同时通入到溶液中,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若Cl2和SO2的物质的量相同,它们在溶液中反应恰好没有剩余,即没有漂白性的物质剩余,故溶液不会褪色,故选B 。
【点睛】Cl 2、SO 2都具有漂白性,同时它们的漂白性都需要在湿润的环境中才能得以体现;若将这两种气体以物质的量比为1:1的方式通入到溶液中,二者优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 2+SO 2+2H 2O=2HCl+H 2SO 4)生成无漂白性的物质;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气体的漂白原理也不相同,Cl 2是因为溶于水后生成了HClO ,该物质具有强化性,漂白作用是不可逆的,而SO 2是因为溶于水后生成了H 2SO 3,该物质可以和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漂白作用是可逆的。
3.一定量的SO 2与NaOH 溶液反应,所得产物中含有Na 2SO 3和NaHSO 3,物质的量之比为2∶3,则参加反应的SO 2与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2 B .3∶5C .5∶7D .8∶11【答案】C 【详解】假设Na 2SO 3和NaHSO 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 ,由原子守恒可知,则SO 2的物质的量为x+y ,NaOH 的物质的量为2x+y ;由于x :y=2:3,则参加反应的SO 2与与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x y x y++=23223x x x x++=5:7,故答案选C 。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 第二次月考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在未知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水溶液中含有A.Cl-,SO B.Cl-,NO C.Cl-,CO D.Cl-,OH-【答案】C【解析】加入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含有Cl-和CO32-,C项正确。
2.一定条件下,氨气和氟气发生反应:4NH3+3F2→NF3 +3NH4F,其中产物NF3分子结构和NH3相似。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NF3分子含有极性共价键B.NF3属于共价化合物C.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 3:1 D.上述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属于共价分子【答案】D【分析】4NH3+3F2=NF3+3NH4F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3价,F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1,NH4F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以此来解答。
【详解】A.NF3分子中含有氮氟化学键,该化学键是极性共价键,故A不选;B.NF3分子结构和NH3相似,都属于共价化合物,故B不选;C.在4NH3+3F2=NF3+3NH4F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3价,F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1,氧化剂是氟气,还原剂是氨气,有方程式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3:1,故C不选;D.NH4F是离子化合物,为离子晶体,故D选;故选:D。
3.下列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择的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序号被提纯的物质加入试剂分离方法A NaBr溶液(NaI)氯水、四氯化碳萃取、分液B NaHCO3溶液(Na2CO3)石灰水过滤C SO2(HCl)饱和食盐水洗气D MgCl2溶液(CaCl2)石灰水过滤、加盐酸溶解A.A B.B C.C D.D【详解】A.NaBr溶液(NaI)中加入氯水,不仅除掉了I-,也除掉了Br-,最后所得溶液为NaCl,A不正确;B.NaHCO3溶液(Na2CO3)中加入石灰水,NaHCO3、Na2CO3都转化为CaCO3沉淀,最后得不到NaHCO3溶液,B不正确;C.SO2(HCl)中加入饱和食盐水,HCl溶解于溶液,SO2也会有大量溶解,C不正确;D.MgCl2溶液(CaCl2)中加入石灰水,虽然MgCl2转化为Mg(OH)2沉淀,但加入盐酸后,又会生成MgCl2,D正确;故选D。
高一(下)学期 第二次 月考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aL CO2气体通过足量Na2O2所得的气体与bL NO相混和时,可得到cL气体(相同状况),以下表达式中错误的是A.若a<b,则c>0.5(a+b) B.若a>b,则c=0.5(a+b)C.若a=b,则c=0.5(a+b) D.若a<b,则c<0.5(a+b)【答案】D【解析】【详解】首先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生成氧气体积为0.5a L,与bL NO混合又发生反应:O2+2NO=2NO2,二者恰好反应时0.5a:b=1:2,解得a=b,则A、若a<b,则NO有剩余,由O2+2NO=2NO2可知气体体积减少0.5a L,故得到气体体积等于NO的体积,则c=b,即c>0.5(a+b),A正确;B、若a>b,则O2有剩余,由O2+2NO=2NO2可知气体体积减少为参加反应氧气的体积,即气体体积减少为0.5b L,故得到气体体积为c=(0.5a L+b L-0.5b L)=0.5(a+b),B正确;C、若a=b,则此时生成NO2体积c=2×0.5a=b=0.5(a+b),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错误。
答案选D。
2.现今手机等电子产品产业蓬勃发展,推动了高纯硅的生产与应用。
工业上用“西门子法”。
以硅石(SiO2) 为原料制备冶金级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SiHCl3室温下为易挥发、易水解的无色液体。
A.“还原”过程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该反应的主要还原产物为SiB.为最大程度节约成本,上述生产工艺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只有H2C.为防止SiHCl3水解而损失、氢气爆炸,“氧化”、“分离”与“热解”的过程均需要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D.“氧化”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3HC1200-300CSiHCl3+H2【答案】B【分析】二氧化硅和金属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硅,加入稀硫酸除去氧化镁,过滤得到硅,通入氯化氢在200~300℃下反应生成SiHCl3,与最后与氢气反应生成Si。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 第二次 月考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aL CO2气体通过足量Na2O2所得的气体与bL NO相混和时,可得到cL气体(相同状况),以下表达式中错误的是A.若a<b,则c>0.5(a+b) B.若a>b,则c=0.5(a+b)C.若a=b,则c=0.5(a+b) D.若a<b,则c<0.5(a+b)【答案】D【解析】【详解】首先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生成氧气体积为0.5a L,与bL NO混合又发生反应:O2+2NO=2NO2,二者恰好反应时0.5a:b=1:2,解得a=b,则A、若a<b,则NO有剩余,由O2+2NO=2NO2可知气体体积减少0.5a L,故得到气体体积等于NO的体积,则c=b,即c>0.5(a+b),A正确;B、若a>b,则O2有剩余,由O2+2NO=2NO2可知气体体积减少为参加反应氧气的体积,即气体体积减少为0.5b L,故得到气体体积为c=(0.5a L+b L-0.5b L)=0.5(a+b),B正确;C、若a=b,则此时生成NO2体积c=2×0.5a=b=0.5(a+b),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错误。
答案选D。
2.下列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择的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NaBr溶液(NaI)中加入氯水,不仅除掉了I-,也除掉了Br-,最后所得溶液为NaCl,A不正确;B.NaHCO3溶液(Na2CO3)中加入石灰水,NaHCO3、Na2CO3都转化为CaCO3沉淀,最后得不到NaHCO3溶液,B不正确;C.SO2(HCl)中加入饱和食盐水,HCl溶解于溶液,SO2也会有大量溶解,C不正确;D.MgCl2溶液(CaCl2)中加入石灰水,虽然MgCl2转化为Mg(OH)2沉淀,但加入盐酸后,又会生成MgCl2,D正确;故选D。
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A 鉴别NaHCO3与Na2CO3取少许两种物质,加入几滴水,插入温度计,温度降低的是Na2CO3B探究Na2O2与水反应将2mL水滴入盛有1g过氧化钠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证明有氧气产生C 检验Fe3+中是否含Fe2+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变红则含Fe2+D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SO24-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含有SO24-A.A B.B C.C D.D【答案】B【详解】A.Na2CO3中滴入水,形成十水合碳酸钠,放热,取少许两种物质,加入几滴水,插入温度计,温度升高的是Na2CO3,故A错误;B.将2mL水滴入盛有1g过氧化钠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有氧气产生,故B正确;C.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变红说明含Fe3+,不能证明含有Fe2+,故C错误;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SO24-时,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可能是AgCl也可能是BaSO4,不能说明含有SO24-,故D错误;答案选B。
【高一化学试题精选】高一化学下册学月质量测试试题
高一化学下册学月质量测试试题
高一化学下册学月质量测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N 14 Na 23 Cl 355 C 12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在N2+3H2 2NH3反应中,自反应开始至2s末,氨的浓度由0变为04mol/L,则以氢气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在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3mol/(L s) B.04 mol/(L s) C.06 mol/(L s) D.08 mol/(L s)
2.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 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C.Ba(OH)2 8H2O与NH4Cl反应 D.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 3.下列关于放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ΔH>0的反应
B.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高的化学反应
C.反应物化学健断裂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的反应
D.反应物健能总和大于生成物键能总和的反应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池的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原电池的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电镀时,镀层金属材料作阳极,待镀金属作阴极
D.用原电池作电进行电解时,电子从原电池负极流向电解池阴极
5.右图为直流电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
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
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试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 第一次月考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可能含Cl−或SO42-等,A错误;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则原溶液中可能含CO32−或SO32−,或HCO3−等,B错误;C.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或Ag+,但二者不能同时存在,C错误;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沉淀为氢氧化铁,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3+,D正确;故答案为:D。
2.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与灼热的炭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不能干燥 NH3、 H2S等气体C.SO2和 Cl2均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将溶有 SO2的品红溶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说明 SO2的氧化性没有 Cl2强D.以 FeS和稀硫酸反应制H2S气体为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详解】CO,浓硫酸被还原成SO2,体现了硫酸的强氧化A.浓硫酸与灼热的炭反应,炭被氧化成2性,但是反应产物中没有硫酸盐,因此无法体现硫酸的酸性,A项错误;B.由于浓硫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和还原性气体(如H2S、HI等),B项正确;C.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氯气的漂白原理不一样,二氧化硫漂白的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因此不能根据二氧化硫的漂白是可逆的这一点来判断二者的氧化性强弱,C 项错误;D.FeS 中硫的化合价为-2价,2H S 中硫的化合价也是-2价,则FeS 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备H 2S ,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 项错误; 答案选B 。
3.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含有24SO -B .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用稀盐酸洗涤后灼烧至火焰为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C .待检液加入NaOH 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4NH +D .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23CO -【答案】A 【详解】A.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可能含有24SO -,还可能含有SO 32-被硝酸氧化成24SO -,所以A 错误;B. 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用稀盐酸洗涤后灼烧至火焰为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如果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故正确;C.加入NaOH 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说明有NH 3产生,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4NH +,故C 正确;D. 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CO 2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23CO -,故D 正确; 答案:A 。
高一化学(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检测测试卷含答案
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水、氨水、漂白粉都是混合物B.C60、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C.HClO、H2SO4(浓)、HNO3都是强氧化性酸D.Na2O2、Cl2、SO2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答案】D【详解】A.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都属于混合物,选项A正确;B.C60、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选项B正确;C.HClO、H2SO4(浓)、HNO3都具有强氧化性,是强氧化性酸,选项C正确;D.Na2O2、Cl2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SO2只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不能褪色,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B.富含硫单质的矿物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SO3D.常温时将Fe片放入浓硫酸,无明显现象是因为Fe和浓硫酸不反应【答案】B【详解】A. 新制氯水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只能说明氯水中某种成分具有漂白性,不能肯定Cl2表现出漂白性,A错误;B. 富含硫单质的矿物,比如硫磺粉,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B正确;C. 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SO2,但不能直接生成SO3,C错误;D. 常温时将Fe片放入浓硫酸,无明显现象是因为Fe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钝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行,D错误。
故选B。
3.下列操作或叙述正确的是( )A.向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进行如图所示操作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NH4+C.将某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没有出现血红色,该固体试样中也可能存在Fe3+D.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答案】C【详解】A、向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该沉淀不一定是BaSO4,也有可能是AgCl,该现象说明该溶液中可能含SO42-,也可能含Cl-;检验SO42-的方法是向无色溶液中先加入HCl,若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无色溶液中含有SO42-,A错误;B、应将用镊子夹住试纸放在试管口,B错误;C、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Fe和Fe2O3,加入盐酸后,Fe可以和Fe3+反应,使得溶液中没有Fe3+,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C正确;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一定是CO2,也可能是SO2;此外,和盐酸反应生成CO2、SO2的离子有CO32-、HCO3-或SO32-、HSO3-,D错误;故选C。
高中化学 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4含答案解析版
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4分)下列物质不是混合物的是()A.水玻璃B.漂白粉C.冰水D.氯水2.(4分)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水的作用与其它三个反应不同的是()A.NO2溶解于水B.Na溶解于水C.Na2O2溶解于水D.Cl2溶解于水3.(4分)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不变色NH4Cl受热不分解B②将铜丝向下移动使其与浓硝酸接触产生红棕色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可以用该装置制备NO2C③光照试管颜色变浅,出现油状滴液,少量白雾甲烷与氯水发生取代反应D打开分液漏斗右侧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酸性:HNO3>H2CO3>H2SiO3 A.A B.B C.C D.D4.(4分)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MgO溶于氢碘酸溶液中:MgO+2H+═Mg2++H2OB.S与NaOH溶液加热时反应与Cl2相似,其离子方程式为:3S+6OH ﹣2S2﹣+SO32﹣+3H2OC.NH4HCO3溶于过量的浓KOH溶液:NH4++HCO3﹣+2OH﹣═CO32﹣+NH3↑+2H2O D.Fe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Ba2++SO42﹣═BaSO4↓5.(4分)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热条件下,1 mol Cl2与足量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B.1 L 1 mol/L的Na2CO3溶液中所含Na+离子数为N AC.标准状况下,11.2 L H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N AD.1 mol CO2和O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2N A6.(4分)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中,若M为金属单质,则X可能是()A.CuCl2B.FeCl2C.SiCl4 D.AlCl37.(4分)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B.少量的金属钠保存在水中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D.少量液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并在液溴上加少量水液封8.(4分)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的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向溶液X中滴加NaOH浓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溶液X中有NH4+B将过量过氧化钠固体投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成红色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C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粉末变红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D常温下,将铜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铜在冷的浓硫酸中钝化A.A B.B C.C D.D9.(4分)下列现象或事实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常温下,铝和铂都不能与浓硝酸发生反应B.氯气和硫酸铁都可以用于处理生活用水C.加热I2和NH4Cl晶体,最后都无固体残留D.SO2气体和Na2SO3溶液都能使溴水褪色10.(4分)下列有关酸的事实和括号中对应表现出的性质均正确的是()A.H2S气体能用浓硫酸进行干燥(浓硫酸的吸水性)B.铜与浓硝酸制备NO2气体(浓硝酸的强氧化性、酸性)C.SO2的水溶液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H2SO3的强氧化性)D.可口可乐瓶盖打开后,有大量气体逸出(H2CO3的挥发性)11.(4分)对于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I:试管中先出现白色胶状物质,后溶解B.实验II: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C.实验III:抽去中间玻璃片,瓶内产生白烟D.实验IV: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颜色无变化12.(4分)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KClO3+6HCl═3Cl2↑+KCl+3H2O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B.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2HNO3+4N2↑+9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5:3C.工业上制备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钾(K2FeO4)的一步反应如下:2FeCl3+10NaOH+3NaClO═2Na2FeO4+9NaCl+5H2O,若有2 mol FeCl3发生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 molD.氮化铝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3CO合成,方程式中AlN中氮的化合价为﹣3 13.(4分)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之为稳定同位素,近20年来,稳定同位素分析法在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如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2H、13C、15N、18O、34S等常用做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16B.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1C.13C18O的摩尔质量为31D.2H+的酸性比1H+的酸性更强14.(4分)为确定下列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不能达到目的是()A.Na2O2固体(稀硫酸)B.FeCl2溶液(KSCN溶液)C.KI固体(淀粉溶液)D.NaOH溶液(盐酸)15.(4分)表为截取的元素周期表前4周期的一部分,且X、Y、Z、R和W均为主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Y Z RWA.Z的氧化物与X单质不可能发生置换反应B.X、Z原子序数可能相差18C.Z可能是氯元素D.五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都大于216.(4分)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选项a中的物质b中的物质c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物质A浓氨水CaO NH3H2OB浓硫酸Na2SO3SO2NaOH溶液C浓硝酸Cu NO2H2OD浓盐酸MnO2Cl2NaOH溶液A.A B.B C.C D.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86分)17.(14分)元素①~⑨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回答有关问题:(1)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表中最不活泼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写出③含有10个中子的核素的化学符号(3)利用④的氢化物的水溶液与⑦的氧化物反应的原理可用来(4)②的氢化物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5)有两种化合物,均含有①③⑤⑧四种元素,其水溶液相互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其离子反应方程式.18.(12分)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已知:①X、Y、Z、W均为氧化物.常温下,X是红棕色气体;Y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②相对分子质量:甲<乙.③将甲的浓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减小浓度降低;将乙的浓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增加浓度降低.请填写下列空白:(1)Z的化学式:(2)将乙的浓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增加浓度降低,反映出乙的浓溶液具有某种性质,利用这种性质可以进行项(填字母)实验操作a.钝化铁片b.检验Ba2+离子c.干燥氨气d.干燥氯气(3)在X和Z的反应中,被氧化的X与被还原的X的物质的量之比是(4)W可用于工业制溴过程中吸收潮湿空气中的Br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写出M与甲的浓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9.(16分)某稀溶液含下列离子中的4种,且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0.01mol 阳离子K+、Ba2+、Fe2+、Al3+、Fe3+阴离子OH﹣、CO32﹣、Cl﹣、NO3﹣、SO42﹣若向原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只有一种气体生成,且在空气中会迅速变为红棕色.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3)2后产生沉淀,过滤,加入HNO3酸化的AgNO3后无白色沉淀生成.(1)溶液中(填“一定”,“一定不”,“可能”)含有CO32﹣,理由是(2)将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看到的现象是(3)写出生成的气体在空气中迅速变为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4)原溶液中阴离子为,阳离子为(5)向原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20.(23分)盐酸是实验室一种常见的试剂,请回答下列有关盐酸的问题:(1)如图为实验室新购入的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①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②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B.溶液的浓度C.溶液中Cl﹣的数目D.溶液的密度(2)氯气的制备需要用到浓盐酸,图中适合作为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填字母)(3)实验室配制500mL 0.16mol/L 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①应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10H2O晶体g②若实验遇下列情况,溶液的浓度是“偏高”、“偏低”还是“不变”?A.加水时越过刻度线B.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4)①取少量Fe2O3粉末加入适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反应后得到黄色的FeCl3溶液.用此溶液做以下实验:②在小烧杯中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加入2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请写出其中涉及的相关原理的化学方程式(5)取(3)配制的Na2CO3溶液若干体积,往其中逐滴滴加1mol/L 的盐酸,测得溶液中Cl﹣、HCO3﹣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面问题:b点的数值为,所取的碳酸钠溶液的体积为mL.21.(21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含有铝、铁、铜的合金制取纯净的氯化铝溶液、绿矾晶体[FeSO4•7H2O]和胆矾晶体,以探索工业废料的再利用.其实验方案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合金与烧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用滤渣F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③相比,途径④明显具有的两个优点是,(3)进行途径②时,该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及试剂,将制得的CO2气体通入滤液A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产生的白色沉淀逐渐减少,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了避免沉淀D减少,应该在装置I和装置II之间增加一个盛有的洗气瓶(4)通过途径④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加硫酸、加热通氧气、过滤、、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其中“加热通氧气”所起的作用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5)白磷有剧毒,不慎沾到皮肤上,可取少量胆矾配制成CuSO4溶液冲洗解毒.白磷可与热的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3P(Cu为+1价),与冷溶液则析出Cu,反应方程式分别(均未配平)为:①P4+CuSO4+H2O Cu3P+H3PO4+H2SO4②P4+CuSO4+H2O→Cu+H3PO4+H2SO4若上述两反应中被氧化的P4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的Cu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将绿矾加热失去结晶水后的产物FeSO4,进行如下转化(无关物质已略去)已知:a、X由两种化合物组成,将X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通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Y是红棕色的化合物.①溶液2中金属阳离子的检验方法是②若经反应I得到16g固体Y,产生的气体X恰好被0.4L 1mol/L NaOH溶液完全吸收,则反应IV中生成FeSO4的离子方程式是.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4分)下列物质不是混合物的是()A.水玻璃B.漂白粉C.冰水D.氯水【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据此进行判断.【解答】解:A.水玻璃为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漂白粉为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冰水都有水分子组成的,为纯净物,故C正确;D.氯水为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C.2.(4分)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水的作用与其它三个反应不同的是()A.NO2溶解于水B.Na溶解于水C.Na2O2溶解于水D.Cl2溶解于水【分析】A、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B、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水:2Na+2H2O=2NaOH+H2↑;C、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2Na2O2+2H2O=4NaOH+O2↑;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Cl+HClO.【解答】解:A、根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的反应:3NO2+H2O=2HNO3+NO,可以看出水在反应中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B、根据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可以看出水在反应中是氧化剂;C、根据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的反应:2Na2O2+2H2O=4NaOH+O2↑,可以看出水在反应中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根据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的反应:Cl2+H2O=HCl+HClO,可以看出水在反应中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选B.3.(4分)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不变色NH4Cl受热不分解B②将铜丝向下移动使其与浓硝酸接触产生红棕色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可以用该装置制备NO2C③光照试管颜色变浅,出现油状滴液,少量白雾甲烷与氯水发生取代反应D打开分液漏斗右侧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酸性:HNO3>H2CO3>H2SiO3 A.A B.B C.C D.D【分析】A.氯化铵分解后,在试管口又化合生成氯化铵;B.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C.光照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HCl易结合水蒸气形成酸雾;D.浓硝酸易挥发,硝酸可与硅酸钠反应.【解答】解:A.氯化铵分解后,在试管口又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只利用氯化铵制备氨气,故A错误;B.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则产生红棕色气体,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气体,故B错误;C.光照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HCl易结合水蒸气形成酸雾,则操作、现象和结论均合理,故C正确;D.浓硝酸易挥发,硝酸可与硅酸钠反应,图中装置不能比较H2CO3、H2SiO3的酸性,故D错误;故选C.4.(4分)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MgO溶于氢碘酸溶液中:MgO+2H+═Mg2++H2OB.S与NaOH溶液加热时反应与Cl2相似,其离子方程式为:3S+6OH﹣2S2﹣+SO32﹣+3H2OC.NH4HCO3溶于过量的浓KOH溶液:NH4++HCO3﹣+2OH﹣═CO32﹣+NH3↑+2H2O D.Fe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Ba2++SO42﹣═BaSO4↓【分析】A.氧化镁与氢碘酸反应生成碘化镁和水;B.类比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可知,硫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钠、亚硫酸钠和水;C.氢氧化钾过量,反应生成碳酸钾、氨气和水;D.漏掉了亚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反应.【解答】解:A.MgO溶于氢碘酸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2H+═Mg2++H2O,故A正确;B.S与NaOH溶液加热时反应与Cl2相似,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6OH﹣2S2﹣+SO32﹣+3H2O,故B正确;C.NH4HCO3溶于过量的浓K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CO3﹣+2OH﹣═CO32﹣+NH3↑+2H2O,故C正确;D.Fe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铁,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a2++Fe2++2OH﹣+SO42﹣═BaSO4↓+Fe(OH)2↓,故D错误;故选D.5.(4分)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热条件下,1 mol Cl2与足量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B.1 L 1 mol/L的Na2CO3溶液中所含Na+离子数为N AC.标准状况下,11.2 L H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N AD.1 mol CO2和O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2N A【分析】A.1mol氯气与铁粉完全反应最多得到2mol电子;B.根据n=cV计算出碳酸钠的物质的量,然后计算出钠离子的物质的量及数目;C.标准状况下,水的状态不是气态;D.二氧化碳和氧气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1mol混合物中含有2mol氧原子.【解答】解:A.加热条件下,1mol氯气与足量铁粉反应最多得到2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故A错误;B.1 L 1 mol/L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碳酸钠中含有2mol钠离子,所含Na+离子数为2N A,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水的状态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得到气体摩尔体积计算11.2 L H2O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D.1 mol CO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2mol氧原子,所含氧原子数为2N A,故D正确;故选D.6.(4分)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中,若M为金属单质,则X可能是()A.CuCl2B.FeCl2C.SiCl4 D.AlCl3【分析】M为金属单质,其中的硅是非金属,氯气是强氧化剂,能将铁氧化成高价铁,而盐酸是弱氧化剂,只能将铁氧化成亚铁,而铜与盐酸不反应,由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铜与盐酸不反应,故A错误;B、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故B错误;C、硅是非金属,不是金属,故C错误;D、铝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铝,铝和盐酸生成氯化铝和氢气,符合如图所示的转化,故D正确;故选D.7.(4分)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B.少量的金属钠保存在水中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D.少量液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并在液溴上加少量水液封【分析】A.浓硝酸不稳定,见光容易分解,需要避光保存;B.钠能够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可以不存在煤油中;C.氢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硅反应,不能使用玻璃塞的试剂瓶;D.液溴有毒,具有挥发性,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应该避光保存,可以用水封.【解答】解:A.浓硝酸见光容易分解,需要避光保存,可以保存在棕色试剂瓶,故A正确;B.钠化学性质活泼,需要隔绝空气密封保存,钠能够与水反应,不能不存在水中,可以保存在煤油中,故B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反应,不能使用玻璃塞的试剂瓶,可以使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故C正确;D.液溴易挥发、密度大于水,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且生成的次溴酸容易分解,所以少量的液溴通常保存在棕色的玻璃瓶中,并采用水封,故D正确;故选B.8.(4分)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的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向溶液X中滴加NaOH浓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溶液X中有NH4+B将过量过氧化钠固体投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成红色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C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粉末变红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D常温下,将铜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铜在冷的浓硫酸中钝化A.A B.B C.C D.D【分析】A.润的红色石蕊试变蓝,说明反应生成的是氨气,则原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B.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C.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D.水蒸气与铁粉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解答】解:A.向溶液X中滴加NaOH浓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生成气体为氨气,则溶液X中含有NH4+,故A 正确;B.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 导致溶液呈碱性,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所以溶液先变蓝色后褪色,故B 错误;C.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粉末不会变红,现象不合理,故C错误;D.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生成的是黑色的四氧化三铁,该实验现象不合理,故D错误;故选A.9.(4分)下列现象或事实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常温下,铝和铂都不能与浓硝酸发生反应B.氯气和硫酸铁都可以用于处理生活用水C.加热I2和NH4Cl晶体,最后都无固体残留D.SO2气体和Na2SO3溶液都能使溴水褪色【分析】A.依据常温下铝与浓硝酸钝化,铂性质稳定解答;B.氯气与水那样生成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杀菌消毒,硫酸铁中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C.加热碘升华,加热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D.二氧化硫、亚硫酸钠都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溴水;【解答】解:A.常温下铝与铂都与浓硝酸不反应,原因分别是铝与浓硝酸钝化,铂性质稳定,原理不同,故A不选;B.氯气能够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硫酸铁用于处理自来水可以吸附水中固体杂质颗粒,二者原理不同,故B不选;C.加热碘升华,加热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二者原理不同,故C不选;D.SO2气体和Na2SO3溶液都能使溴水褪色,二氧化硫、亚硫酸都体现还原性,故D选;故选:D.10.(4分)下列有关酸的事实和括号中对应表现出的性质均正确的是()A.H2S气体能用浓硫酸进行干燥(浓硫酸的吸水性)B.铜与浓硝酸制备NO2气体(浓硝酸的强氧化性、酸性)C.SO2的水溶液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H2SO3的强氧化性)D.可口可乐瓶盖打开后,有大量气体逸出(H2CO3的挥发性)【分析】A、H2S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硝酸与铜反应氮的化合价部分变化;C、SO2的水溶液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D、体现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解答】解:A、H2S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硫化氢,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A错误;B、硝酸与铜反应氮的化合价部分变化,所以体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故B正确;C、SO2的水溶液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而不是H2SO3的强氧化性,故C错误;D、可口可乐瓶盖打开后,有大量气体逸出,体现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减小,而不是H2CO3的挥发性,故D错误;故选B.11.(4分)对于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I:试管中先出现白色胶状物质,后溶解B.实验II: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C.实验III:抽去中间玻璃片,瓶内产生白烟D.实验IV: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颜色无变化【分析】A.铝离子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不易溶于弱碱;B.氢氧化钠能和碘反应;C.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白烟;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生成C,然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解答】解:A.铝离子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但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所以实验I:试管中出现白色胶状物质,故A错误;B.氢氧化钠和碘反应生成无色物质,所以实验II: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褪色,故B错误;C.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相遇立即反应生成白烟氯化铵,所以实验III:抽去中间玻璃片,瓶内产生白烟,故C正确;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生成C,然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最后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溶液褪色,故D错误;故选C.12.(4分)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KClO3+6HCl═3Cl2↑+KCl+3H2O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B.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2HNO3+4N2↑+9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5:3C.工业上制备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钾(K2FeO4)的一步反应如下:2FeCl3+10NaOH+3NaClO═2Na2FeO4+9NaCl+5H2O,若有2 mol FeCl3发生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 molD.氮化铝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3CO合成,方程式中AlN中氮的化合价为﹣3【分析】A.该反应氯酸钾中Cl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0价、参加反应的HCl 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B.该反应中铵根离子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硝酸根离子中有的N 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0价;C.该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6价,NaClO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1价;D.AlN中Al元素化合价为+3价.【解答】解:A.该反应氯酸钾中Cl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0价、参加反应的HCl 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氯酸钾是氧化剂、HCl是还原剂,则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故A错误;B.该反应中铵根离子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硝酸根离子中有的N 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0价,铵根离子被氧化、的硝酸根离子被还原,则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5:3,故B正确;C.该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6价,NaClO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1价,若有2 mol FeCl3发生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2mol×(6﹣3)=6 mol,故C正确;D.AlN中Al元素化合价为+3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知,N 元素化合价为﹣3价,故D正确;故选A.13.(4分)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之为稳定同位素,近20年来,稳定同位素分析法在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如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2H、13C、15N、18O、34S等常用做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16B.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1C.13C18O的摩尔质量为31D.2H+的酸性比1H+的酸性更强【分析】A.利用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来计算;B.C原子的质子数为6,N原子的质子数为7;C.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D.2H+与1H+都是氢离子,化学性质相同.【解答】解:A.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34﹣16=18,故A错误;B.C原子的质子数为6,N原子的质子数为7,则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7﹣6=1,故B正确;C.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3C18O的摩尔质量为31g/mol,故C错误;D.2H+与1H+都是氢离子,化学性质相同,即2H+的酸性与1H+的酸性相同,故D 错误.故选B.14.(4分)为确定下列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不能达到目的是()A.Na2O2固体(稀硫酸)B.FeCl2溶液(KSCN溶液)C.KI固体(淀粉溶液)D.NaOH溶液(盐酸)【分析】A.过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二者都有硫酸反应生成气体;B.FeCl3与KSCN发生颜色反应;C.淀粉遇碘变蓝色;D.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解答】解:A.过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都生成气体,不能鉴别,故A错误;。
2022-2023学年高中高一下化学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中高一下化学月考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6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80分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通过氧化方式灭活新冠病毒B.明矾水解生成的胶体可吸附水中悬浮颗粒物C.纯碱溶液可用于去除餐具表面的油污D.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碳酸盐的沉积都会引起大气中含量上升2. 下列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的结构示意图:B.四氯化碳的电子式:C.的结构式为: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3. 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 )A.由和稀制氢气B.灼热的炭粉与二氧化碳反应C.受热分解D.碳酸钙的分解4. 年月日,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出现了核泄漏事故,引发全世界对核能安全利用的担忧.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NaClO CO 2O 2−HClO H −O −ClZn S H 2O 4N Cl H 42011311A.核能虽然属于清洁能源,但消耗铀等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B.氢能是最干净的一次能源,具有热量值高、资源丰富的优点C.生物质能属可再生资源,生物质能由于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再生,与风能、地热能、氢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同属可再生能源D.车用乙醇汽油有提高燃油品质、减少污染物排放、燃烧充分等优点5. 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过滤、蒸发、结晶、溶解B.溶解、蒸发、过滤、结晶C.溶解、蒸发、结晶、过滤D.溶解、过滤、蒸发、结晶6. 同位素示踪法可用于反应机理的研究,下列反应中同位素示踪表示正确的是( )A.B.C.D. 7. 化合物甲是一种常见无机物,其结构如图所示(图中的“一”可表示单键或双键),其中、、、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和、和分别为同主族元素,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数之和为,甲的水溶液显酸性。
高一化学下月考试卷(有答案)
2021年高一化学下月考试卷〔有答案〕说明:1、本套试题分两局部,总分值100分。
时间100分钟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 )A. CaCO3B. SiC. SiO2D. Na2CO32.以下物质中同时含有氯分子和氯离子的是( )A. 液氯B. 新制氯水C. CaCl2溶液D. 次氯酸3.以下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a+、CO32—、SO42—、H+B. K+、AlO2—、H+、Cl—C. Fe3+、K+、OH—、NO3—D. Al3+、H+、NO3—、SO42—4.以下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响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响制得的是( )A.CuCl2B.FeCl2C.FeCl3D.AlCl35. 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有一种X―(X―为Cl―、Br―、I― )离子,向甲中参加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那么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I―、Cl― B.Br―、Cl―、I― C.I― 、Br―、Cl―D.Cl―、I― 、Br―6.以下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硅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B.硅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响D.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H2、O2等非金属反响7. 以下反响中,能证明SiO2是酸性氧化物的是( )A.SiO2 + 2C ==== Si + 2CO↑B.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C.SiO2 + 4HF == SiF4↑+ 2H2OD.SiO2 + CaCO3 == CaSiO3 + CO2↑8. 以下除杂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选项是( )A.二氧化硅中有少量的氧化铝:加过量的烧碱溶液后过滤B.NH4Cl中有少量的I2:通过加热的方法C.Na2CO3溶液(Na2SO4):参加适量Ba(OH)2溶液,过滤D.CO2气体(HCl):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后枯燥9.如右图,a处通入Cl2,当翻开b阀时,c处的枯燥的红布条没有明显变化,当关闭b阀时,c处的枯燥红布条逐渐褪色,那么d瓶中装的溶液可能是A.NaOH溶液B.浓H2SO4C.Ca(OH)2溶液D.食盐水10.可以证明SO2中含有CO2的方法是A.通入澄清石灰水B.通入品红溶液C.先通入酸性KMnO4溶液,再依次通入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D.先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再依次通入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11. 以下反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Cl2 将NH3 氧化成N2B.NH3和HCl生成NH4Cl固体C.豆科植物将N2转化为NH4+D.空气中的氮氧化物转化成酸雨12.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 、NH3 、H2的几种,将100ml甲气体经过以下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那么甲气体的组成为 ( )A. NH3、NO2、N2B. NH3、NO、CO2C. NH3、NO2、CO2D. NO、CO2、N213. 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枯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展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响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①②B.①②C.①=②D.不能确定14.将足量氯水分别滴加到以下溶液或滤纸上,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描绘合理的一组是( )AgNO3溶液蓝色石蕊试纸 Na2CO3溶液A 产生沉淀变红有气泡B 无明显现象变红产生沉淀C 产生沉淀先变红后褪色有气泡D 产生沉淀先变红后褪色产生沉淀15.将SO2和X气体分别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假设同时通入,有沉淀生成,那么X气体不可能是: ( )A.Br2 (蒸气)B.NH3C.C12D.CO216.将氯气通入一定温度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得到含有次氯酸钾、氯酸钾和氯化钾的溶液.测得该溶液中c(ClO-):c(ClO3-)= 2:1,那么溶液中KCl和K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B. 2:5C. 7:2D. 5:2二、非选择题(此题包括5小题,共52分)17.(6分)在雷电作用下,大气中游离态的氮会少量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并随雨水落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过程。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某未知溶液可能含Cl-、CO32-、Na+、SO42-、Cu2+。
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取少量试液,先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A.一定没有Na+、Cl-B.可能有Cl-、CO32-C.一定没有CO32-、可能有SO42-D.一定有SO42-、Cu2+【答案】D【详解】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则CO32-不存在;因为Cu2+水解呈酸性,所以有Cu2+;取少量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SO42-;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有Cl-,因为前面已滴加了氯化钡,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u2+和SO42-,一定不含CO32-,可能含有Cl-、Na+,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离子的检验,题目难度中等,熟练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2.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与灼热的炭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不能干燥 NH3、 H2S等气体C.SO2和 Cl2均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将溶有 SO2的品红溶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说明 SO2的氧化性没有 Cl2强D.以 FeS和稀硫酸反应制H2S气体为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详解】CO,浓硫酸被还原成SO2,体现了硫酸的强氧化A.浓硫酸与灼热的炭反应,炭被氧化成2性,但是反应产物中没有硫酸盐,因此无法体现硫酸的酸性,A项错误;B.由于浓硫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和还原性气体(如H2S、HI等),B项正确;C.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氯气的漂白原理不一样,二氧化硫漂白的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因此不能根据二氧化硫的漂白是可逆的这一点来判断二者的氧化性强弱,C项错误;D.FeS中硫的化合价为-2价,2H S中硫的化合价也是-2价,则FeS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备H2S,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学期名校班学月检测高一化学试题卷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Mg-23 Al-27 Na-23 Fe-56 Zn-65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919年,科学家第一次实现了人类多年的梦想——人工转变元素。
这个核反应如下:14N + 4 2He → 178O + 1 1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7A.178O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B.1 1H原子核内有1个中子C.O2和O3互为同位素D.通常情况下,He和N2化学性质都很稳定2.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量变引起质变B.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3.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Ba(OH)2·8H2O与NH4Cl反应 B.铝与稀盐酸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甲烷与O2的燃烧反应4.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CO2的电子式:B.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17Cl37C.NH4Cl的电子式:D.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O1885.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判断正确的A.原子半径:丙<丁<戊B.金属性:甲>丙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6.在一个2L的容器中,放入2mol气体A,5分钟后,测得这种气体A还剩余0.5mol,该反应中气体A的化学反应速率是A.1.5mol/(L·min) B.0.15mol/(L·min)C.0.75mol/(L·min) D.0.075mol/(L·min) 7.X、Y、Z是三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族,Y、Z处于同一周期。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
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X<Y<Z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3YO4C.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8.有A、B、C、D四种金属,常温下只有C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气,B与A用导线相连插入稀硫酸形成原电池时,A电极有气泡产生,A能将D从D的硝酸盐溶液中把置换出来,则四种金属失电子能力从强到弱的顺序是A.C>B>A >DB.C>D>A>BC.C>A>B>DD.D>C>B>A9.下列四个数据都表示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其中速率代表同一反应中的是①V(N2)=0.3mol/L·min ②V(NH3)=0.9mol/L·min③V(H2)=0.6mol/L·min ④V(H2)=0.0225mol/L·s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0.两种金属混合粉末15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生成11.2LH2(标况),符合上述情况的金属混合物是A.Mg和Ag B.Mg和Al C.Al和Na D.Fe 和Zn11.已知1~18号元素的简单离子a W3+、b X+、c Y2-、d 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质子数:c>b B.离子的还原性:Y2->Z-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W 12.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A.NH4Cl NH3↑+ HCl↑B.NH3 + CO2 + H2O == NH4HCO3C.2NaOH + Cl2 == NaCl + NaClO + H2O D.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13.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g)B(g)+3C(g),下列在四项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14.下列说法正确是A.由H原子形成1 mol H-H键要吸收热量B.N2性质非常稳定,主要是因为N2分子中含有氮氮叁键,要破坏氮氮叁键需吸收更多的能量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D.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15. 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并把实验情况记录于下面, 其中叙述合理的是①锌为正极, 铜为负极②电解质溶液的pH不变③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④铜极上有气泡产生⑤电子流动方向为Zn Cu 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A. ①②③B. ③④⑤C.③④⑥D. ②③④16.一定温度下,某一密闭且体积不变的容器内有可逆反应:A(g)+3B(g) 2C(g)。
该反应进行到一定限度后达到了化学平衡,该化学平衡的标志是A.C物质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相等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C.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物质A,同时生成3amol物质B D.A、B、C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1:3:217.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B.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中D.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有极性键18. 近来, 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DEFC), 它用磺酸类质子作溶剂, 在200℃左右时供电, 乙醇电池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且更加安全。
电池总反应式为: C2H5OH+3O22CO2+3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C2H5OH在电池的负极上参加反应B. 1 mol乙醇被氧化转移6 mol电子C. 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D. 电池正极得电子的物质是O219.氢气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在反应中,断裂1mol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断裂1molO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 H2O中的共价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2Q1+Q2>Q3B.Q1+Q2>2Q3C.2Q1+Q2<4Q3D.2Q1+Q2<2Q320.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 Y(g) Z(g)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8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1.(8分)在N2与H2生成NH3的反应中:拆开1 mol H—H键,1 molN—H键,1 mol 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 kJ,391 kJ,946 kJ。
则理论上1 mol N2参与反应生成NH3_____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___ ____kJ;1 mol H2参与反应生成NH3_____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kJ;事实上,反应的热量总小于理论值,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某些化合价见下表:分析上表中有关数据,并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涉及上述元素的答案,请用元素符号表示。
(1)E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周期,族;(2)A、H、J对应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写离子符号)(3)A与J所形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是,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
(4)B与H所形成的化合物与J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X的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3、(8分)已知A、B、C、D、E为五种短周期元素构成的离子,A、B、C、D含有10e-,E为双核18e-离子,回答以下问题:(1)A与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甲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A与C结合成的化合物乙难溶于水,乙溶于甲的水溶液得无色透明溶液,则C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任何水溶液中都含有A、D两种离子,D离子的电子式为。
(3)B与E形成的化合物丙,其中离子数之比为2:1,A与D结合成化合物丁,丁与丙反应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写出丁的电子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有一种液态氮氢化合物戊,是“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时使用的高能燃料之一,该化合物与E的电子数相同,结构分析得到该分子中只含有单键,则戊的电子式为。
24.(14分)看右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则观察到的现象是,电流表指针(填偏转或不偏转),两极反应式为:正极;负极。
(2)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负极为(填Mg或Al),总反应方程式为(3)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了一种新型装置,其构造如右下图所示:A、B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的碳块组成。
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4)如果将上述装置中通入的H2改成CH4气体,也可以组成一个原电池装置,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则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25.(14分)将等物质的量的A和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过4min后达到平衡,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c(A):c(B)=3:5,C的反应速率是0.125 mol·L-1·min-1。
求:(1)A在4 min末的浓度是__________,x的值是__________。
(2)反应前后的压强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