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安石变法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王安石变法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探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历史情境,以角色扮演形式,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运用史料分析,达到使学生全面了解王安石变法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
◇通过王安石变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的探讨,使学生了解改革如果离开了人民的福祉,就失去了应有的社会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难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A积弱积贫局面出现;
B社会危机显现:统治危机、边患危机、财政危机
C庆历新政失败。
【讲授新课】
一、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从小就勤奋好学,博闻强记,读书过目不忘,作文
纵笔如飞。从小就跟随父亲游历大江南北,对当时日益严重的社会
问题有所了解,从小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考中进士后,担任地方官多年,在地方上推行一系列改革,对朝廷得失和民
间疾苦都有了所了解,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为他以后的变
法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调到中央任职后,他把自己的一系列
改革意见写成长达万言的《言事书》,进献给仁宗皇帝,要求变法
改革,但未被仁宗采纳。直到1068年,年轻的宋神宗即位,才起用
高中历史_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3讲北宋王安石变法
【课程标准】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及其历史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北宋初年的社会危机
2、通过史料总结归纳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增强史料解读的能力
3、学会用唯物史观来评价王安石变法
4、通过变法深刻体会王安石的爱国情怀,认识到改革的曲折性。
【课堂设计】
第一部分跨越时空析危机
大事年表
979年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使纷乱的时局逐渐结束。
993-996年李顺、王小波起义
1004年宋辽签定“澶渊之盟”,每年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1040-1042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1043年范仲淹等人的主张整顿吏治,即所谓"庆历新政"
1043年王安石中进士后,历任淮南推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刑狱提典等职,均能体恤民情,为地方除弊兴利。
1044年庆历和议,每年给西夏岁币绢15万匹、7万两银和3万斤茶
1045年范仲淹等人被相继排挤出中央政府,新政宣告夭折
1058年王安石向宋仁宗上万言书,提出了“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但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视。
1067年神宗即位,王安石出任江宁知府,旋被诏为翰林学士
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即开始实施变法
复习回顾: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
宋政府运用大量人力物力供养和增置军队,本该兵强马壮,勇猛无敌,但……宋军步兵站不成列,骑兵上不了马,有的甚至“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伎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惰”
——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完整版)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公开课)
人物:宋仁宗、范仲淹
中心:整顿吏治
改革文官升迁办法
范仲淹
措施: 严格恩荫制度和贡举制 慎选地方官 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结果:改革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二、访医者,识安石其人
中国封建社会惟 一不愿让人抬、 不坐轿的宰相, 拒奢华、拒纳妾 的宰相,也是惟 一死后无任何遗 产的宰相,一个 应该大写的儒者
• 材料二认为该法侵害了富裕人家的利益 • (2)原因是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
贷,导致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 • 说明了新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变质为官府
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
• (3)争论的问题是免役法的效果
• 材料四认为出钱代役能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并增加政府收入。
• 材料五认为免役法宽纵富户而使穷人受困, 这样来豢养浮浪无用的人却使农民失去正 业,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募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1、上供物资用贱去贵、用近舍远(补充) 2、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3、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4、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加收利息 5、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6、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2.强兵之法:省兵、强兵
措施
内容
三、析三方,明变法举措
《北宋王安石变法》(岳麓版历史选修一)
历史选修《北宋王安石变法》导学案
【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自主学习】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原因: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1)财政危机、军队战斗力低下:“三冗””两积”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边疆危机:辽、西夏对北宋的威胁
(3)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导致农民起义不断 问题探究1:北宋中期的“三冗”现象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冗兵 冗官 冗费
原因
根源
2、挽救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
二、富国强兵——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小组合作) 措施
作用 积极: 局限: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青苗法
免役法 或募役法
市易法和均输法
措施
作用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措施
目的 作用
改革科举制度
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为变法培养人才。 改革选官制度
改革学校制度
性质:
三、变法失败的结果(阅读课本最后一个子母回答)
1、失败的标志:
2、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这场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 改革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激烈的反对;
(3)新法的实行过于急进,没有注意实行的策略问题。
(4)宋神宗的动摇及去世,使王安石变法失去支持;
(5)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3、认识王安石变法
进步性:
局限性:
【链接高考】
1、(2010山东文综,3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
教案标题: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
2. 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
3. 分析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
1.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实施措施。
2. 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难点:
1. 分析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准备:
1. 教材:相关历史教科书、参考书籍和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王安石变法有了解吗?你们知道它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吗?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讲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
a. 背景: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负担过重,财政困难等问题。
b. 目的:通过改革政治、经济和教育等方面来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国家治理
效能。
2. 详细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实施措施:
a. 政治改革:推行新法,加强中央集权,建立直接上奏制度等。
b. 经济改革:实行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调整土地和税收制度。
c. 教育改革:推行新学,提倡理学,改革科举制度等。
三、讨论与分析(15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辩论。
四、总结(5分钟)
1. 整理学生的讨论意见,总结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王安石变法在当时是否成功?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优秀设计(3页)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教法】基础知识学生自学,重点知识通过分组讨论,探究,交流,展示,迁移运用。通过了解历史——理解历史——见解历史的过程,层层递进,解读历史。
【学法】学生自学、探究、设置角色体验
【重点】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内容;认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难点】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导入新课】通过王安石的个人简介导入
【教学过程】
首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填空,大致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填完之后用展台展示,大家一起来纠错。
【了解历史】
一、背景
1、宋神宗为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任用王安石为宰相,让他实施变法。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富国之路,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二、内容及措施
具体措施
三、成就及结局
5、成效:王安石变法,使财政收入增加,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的势力,大力兴修农田
水利工程,对农业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变法中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的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6、不足:变法的思想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而且新
法实行显得过于急进。
7、结局:宋神宗去世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相继废除。
【理解历史】1、通过时空穿越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变法对各个阶层的影响,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王安石变法推行过程中,处在社会不同阶级、阶层的人各有何不同反响呢?请你选择一个角色,设想当时的情境进行体验。
1.假如你是个大地主或富商,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有直接利益关系?
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2.假如你是个农民,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有直接利益关系?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三、王安石变法教学案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三、王安石变法教学案
一、背景:
1北宋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冗兵、冗兵、冗费,积贫积弱,财政困难,内忧外患
政治:鉴于唐、五代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使阶级矛盾尖锐
经济积贫:冗兵、冗兵、冗费和岁币导致财政困难
军事积弱:对外战争连连失败(守内虚外政策;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禁军轮流驻守,频繁调动)二、王安石变法
目的: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
指导思想:“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民不加赋国用足”
具体措施
(一)富国
(三)育才
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1、积极作用: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如青苗法、募役法的推行,使财政收入增加;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青苗法取代了上等户的高利贷;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市易法使大商人独占的商业利润中的一部分收归国家;免役法的推行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变法中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2、局限:
①它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③在变法的指导思想上,王安石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如均输法是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以此手段来积累国家财富,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高二历史选修1 王安石变法
高二历史选修1 王安石变法
【课标及教学要求】
【知识结构】
一、背景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原因:土地兼并使农民赋税增加,还要承担徭役,受高利贷的盘剥,连年的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具体表现:农民起义和兵变相继爆发
2.民族对立严重辽和西夏与宋发生多次战争
3.统治阶级矛盾突出要求改革新朝政的势力同守旧势力斗争激烈,出现朋党之争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积弱:原因:(1)集中军权。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的分离,实行“更戍法”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训练不精,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2)在荒荒年招募流民当民,军队素质下降;(3)步兵为主,武器质量差,影响军队战斗力;表现:对辽和西夏战争败多胜少
2.积贫:原因:(1)冗官(集中行政权分割宰相职位,官职增加;科举取士多;“恩荫”法授官多)(2)冗兵(面临西夏和辽的威胁;为安定社会秩序,在荒荒年招募流民当
民)(3)对辽和西夏战争耗费付给出大量金银和布匹
表现: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造成了冗费的局面
(三)庆历新政昙花一现
背景:积弱积弱的局面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阶级矛盾尖锐,北宋统治岌岌可危
主持:范仲淹、富弼
时间: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庆历五年(1045年)初
中心:整顿吏治,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
内容:改革文官升迁制度;.严格恩荫制;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长官;重视农桑,减轻徭役等。
结果:失败。原因1、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2、有人诬蔑
范仲淹、富弼等是“朋党”,宋仁宗对朋党的防范;3、改革过于激进。
王安石变法教案
课题
专题三:王安石变法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时编号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知识与能力
了解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及原因
了解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及原因
了解北宋中期的阶级矛盾与边疆危机了解北宋中期的阶级矛盾与边疆危机 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及结果
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及结果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探究北宋中期的“三冗”问题
探究北宋中期的“三冗”问题
探究北宋的土地兼并问题及其影响
探究北宋的土地兼并问题及其影响 探究庆历新政的特点和失败的原因
探究庆历新政的特点和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负面影响认识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负面影响 认识北宋“和议”政策的两面性作用认识北宋“和议”政策的两面性作用
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的情怀
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的情怀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1)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表现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表现
(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3)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失败的原因
)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失败的原因 2.难点: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表现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表现
教法与学法1.教法: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
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2.学法:阅读归纳法
阅读归纳法 逻辑推理法
逻辑推理法
逻辑推理法
教学过程对前面学过的《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进行回顾,再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名句
导入。
首先,利用《五代十国形势图》和《北宋统一示意图》对北宋的建立和统一南方地区作一个介绍,使学生对北宋初期的状况有一个初步的
了解,特别指出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这一途径上台建立北
教学设计历史王安石变法
教学设计历史王安石变法历史教学设计:王安石变法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及目标;
2. 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影响;
3. 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原因;
4.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a. 北宋政权的困境
b. 王安石上台和变法的动机
2. 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
a. 均输法的实行
b. 青苗法和免役法的推行
c. 祯祥新法的推出
d. 保甲法的实施
e. 新法的效果和问题
3. 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a. 经济方面的影响
b. 社会方面的影响
c. 政治方面的影响
4. 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原因
a. 内因:各方势力的抵制
b. 外因:北方民族压力的增加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发学生兴趣,激活背景知识)
通过展示一幅北宋朝廷贪官污吏的画像,让学生思考北宋政权的困境,并提问:北宋政权为什么陷入困境?
2. 学习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标(历史背景的介绍,学生了解宋朝政权困境的原因)
a. 介绍北宋政权的困境,包括内忧外患和贪官污吏的问题;
b. 介绍王安石上台和变法的动机,包括他对宋朝政治的认识和改革的目标。
3. 学习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学生了解变法的具体内容)
a. 讲解均输法的实行,包括对土地进行均分和对农民的征收政策;
b. 讲解青苗法和免役法的推行,包括对农业生产的促进和农民赋税的减轻;
c. 讲解祯祥新法的推出,包括对官员考功的改革和以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创新;
d. 讲解保甲法的实施,包括对军事管理和社会秩序的调整;
e. 讲解新法的效果和问题,包括推行过程中的善后和问题的积累。
北宋王安石变法(学案)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主干知识:
一.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思考与探究】
材料1:“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王安石《河北民》
这首诗道出了河北民的苦楚,其表现在哪些方面?造成这些苦楚的原因有哪些?带来什么社会影响?
表现:赋税苦、边患苦、饥馑苦、徭役苦、流亡苦。
原因:(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2)连年战事与自然灾害。
影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人难以置信:有的根本不能披甲上马,有的骑马奔跑时挽弓不过五六斗,箭射出十几步就落在地上。
欧阳修在谈到北宋的军队时说,士兵宿营时自己的衣服都要有人扛着;每次领取口粮,也要找人扛送。
冗官——原因:加强专专制集权,增设官僚机构
冗兵——原因:扩充军队
冗费——原因:养兵养官战争赔款
后果:积贫——冗官,冗兵,冗费
积弱——军队战斗力弱,战辽西夏多败
【归纳总结】归纳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2)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3)“庆历新政”的失败(1043),北宋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思考: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货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反救其乏,则青苗行矣。材料二(苏轼说)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北宋王安石变法》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一)》(岳麓版)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
《课程标准》:(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包括“‘三冗’问题与积贫积弱”、“‘拗相公’”、“理财”、“整顿军队与科举”、“新法的局限与变质”。
(1)“‘三冗’与积贫积弱”:介绍“三冗”问题与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实际是介绍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该目内容的把握有助学生理解王安石变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拗相公’”:介绍王安三石其人其事和变法实施过程,学习本目内容有助学生理解改革者的精神和勇气,理解变法的曲折与艰辛。
(3)“理财”:即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讲的是新法为实现“富国”而采取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青苗法和募役法。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评价这两项新法又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难点。
(4)“整顿军队与科举”:本目是介绍王安石变法在军事、科举、选官方面的措施,有助于学生理解王安石变法不是局部而是一次全面的整顿与调整。
(5)“新法的局限与变质”:本目主要是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及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其中,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过程(内容)——结果”,构成了本课内容的基本线索。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学习和理解王安石变法对于学生认识和把握中国古代乃至现代改革有着十分重要
王安石变法教案
作者:丁晓平
《王安石变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表现;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资料及教师提供的材料,利用网络广泛搜集资料,进行探究学习,合作交流,探究说明王安石变法措施取得的效果,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性。学习王安石兼济天下的理想抱负和不去与坚韧的与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
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三、课时——1个课时
课型——新授课
四、教法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王安石的一首诗导入新课。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首诗吗?它的作者又是谁呢?
生:王安石的作品。
师;同学们说对的,这首《梅花》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与王安石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么同学们又对王安石了解多少呢?××同学你来给大家说说你眼中的王安石。
生;王安石是宋代大文学、诗人、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对王安石有一定了解,但不是很全面。下面给大家介绍王安石其人。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北宋丞相新党领袖。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推行了变法,也因此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王安石推行的变法——“王安石变法”(板书)。请同学们看这首诗(幻灯片放映);从这首诗中可以得到些当时社会什么信息?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_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_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
2.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
3.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
二、教学重点
1.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
2.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
三、教学难点
1.王安石变法的实施措施的理解和分析。
2.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的总结和归纳。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北宋时期的经济和政治状况,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做铺垫。
2.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包括北宋时期的经济困境和政治腐败,以及王安石变法的目标是通过改革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来振兴国家。
3.内容讲解(20分钟)
详细讲解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包括推行青苗法、方田均税法、
保甲法等经济和政治改革措施。
4.案例分析(15分钟)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如青苗法的实
施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方田均税法对地主阶级的影响等。
5.影响评价(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然后进行汇报和总结,包括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对历史评价的不同观点。
6.拓展延伸(5分钟)
引导学生思量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启示和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以及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和评价。
六、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总结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影响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
点和见解。
七、板书设计
王安石变法
背景:北宋经济困境、政治腐败
人教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doc
人教版修1《王安石法的主要内容》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
1、知与能力
(1)“一心三施”:王安石法的想与决心;了改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了改弱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措
施;法在人才方面的管理措施;
(2)王安石提出法的社会背景和宋神宗能起用他的原因,理解各措施的具体内容和作
用,以及科制的建立、展、改革与极作用;
(3)探究王安石法期的武将、神弓、花等片、料,明法措施的成效。
(4)隋唐科制与北宋改革科制的内容行比,看生的化。
2、程与方法:
(1)探究王安石的个人他法的影响,通《清明上河》一步理解王安石法的作用;
(2)通多媒体料,再王安石法的内容;
(3)利用表及片料比隋唐科制与北宋科制的异同,以及商鞅法和王安石法的异同,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
3、情感度与价
(1)学王安石博学多才,关心社会,洞察民情,富有革新精神;
(2)王安石十分重中下官的提拔和任用,他才干的机会,今天干部的任用有一定的借作用;
(3)改革是社会步的力;改革充了阻力,程是的,要有定的信念和度,改革才能成功。
【教学重点】
重点:王安石法在、政治、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法每一措施所解决的;如何整封建国家、地主和
民关系。
【教学方法】
情境再、探究法、法、述法
二、教学程:
★新入:
利用教材的引言入:
:“河北民,生近二辛苦。家家养子学耕,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
仍催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者无色。⋯⋯”
是王安石的一首小,你从王安石的首中得到哪些启?
《王安石变法》教案
《王安石变法》教案
《王安石变法》教案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的几个方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
(2)理解三个原因: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实施庆历新政的原因;
(3)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探究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讲述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时,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归纳出社会危机的表现,并从中得出改革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和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4)学生课外查找资料,实事求是地评价王安石变法,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当今中央重视三农问题,费改税对稳定政局的重要作用;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澶渊之盟的历史评价;
(3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庆历新政的夭折。这些背景一方面表明宋朝中期社会危机四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王安石的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由于北宋中期危机四伏的文字与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这一时期社会危机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意义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总观王安石变法,是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从维护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这一前提出发,限制了富商、官僚及大地主的利益,开辟了财源,增强了收入,解决了宋朝的财政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缓和社会危机的目的。
B历代对王安石变法毁誉不一,如宋人邵伯温在《闻见录》中说;“王荆公(安石)为相,寝食不暇,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然。以致今日之祸(按:指北宋灭亡和宋廷南迁)!”。请回答:
二、合作探究: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
(1)相同点: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②变法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③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④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③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答案】(1)北宋中期,大商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兼并中小商贩,阻碍商品交换。(2)设市易务。政府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3)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这些措施最终被废除。
C材料一王安石“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格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监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农民坏于差役,……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场之权。……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勤忧而国不强。”—《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方田
均税法
按土地多少收税
减轻人民负担,增加财政收入
均输法
就近采购,节省货款和转运费等
打破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
增加财政收入
军事
措施
保甲法
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确保了兵源和提高战斗力
积弱局面的改善
保马法
官马由农户保养
减少政府支出
将兵法
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提高军队战斗力
设军器监
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
提高了武器的质量
材料二王安石认为: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司马光认为: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1)结合材料一及学过的知识回答,王安石为改变这些现状采取了哪些措施?
改革科举考试,专考经义和时务策;实行将兵法,提高军队战斗力;实行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
一、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知识结构
2、A阅读本单元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试从“三冗、两积、内忧、外患”等方面概括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两积:积贫积弱
内忧:土地兼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外患:辽和西夏的威胁
B结合A题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猬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2.能力:科学地认识和评价王安石变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
【学习重难点】
通过材料归纳概括王安石变法每项措施出台的目的、具体内容、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学习过程】
——枢密副使富弼的上疏
材料二:就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实际效果,朱熹指出:“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1)材料一反映出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危机?
(2)“兵也收了,财也收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罚刑政,一切收了”具体指的是什么?
(3)为什么会导致“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的局面?
教育措施
改革科举
废诗赋取士旧制,重经义策论考试
使一批新进之士取代反对改革的旧官,选拔了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为变法制造舆论
使许多低级官吏和下层士大夫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
整理太学
重新编纂教科书,设置专门学校
惟才用人
提拔有志于改革的官员
B结合A题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神宗)诏曰:“天下商膺旅物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阅(减价出售)失业。至于行辅稗贩,亦为取利,致多穷窘。宜出内藏库钱帛,官于京师置市易务。”
3、A阅读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完成填空。
措施
内容
作用
富国
措施
青苗法
政府低息贷款
减轻人民负担,增加财政收入
积
贫
局
面
的
改
善
农田
水利法
鼓励兴修水利
抑制豪强兼并,促进生产发展
募役法
以钱代役
减轻人民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市易法
设市易务
稳定市场
打破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
增加财政收入
(1)宋人邵伯温“尽变更祖宗法度”,其具体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2)宋人邵伯温对王安石的评价正确吗?你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答案:(1)针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的负面影响,王安石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理财: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等。军事: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教育:改革考试制度和选官制度(2)不正确。完全否定了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对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克服“三冗”、“两积”现象等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他的三不畏变革精神更应值得肯定。
【答案】(1)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危机:①财政困难。②官吏冗滥。③农民负担沉重,反抗不断。④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2)“兵也收了”指的是宋太祖采取的集中军权的措施;“财也收了”指的是宋太祖采取的集中财权的措施,设盐铁、度支、户部三司负责财政;“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指的是宋太祖采取的集中行政权、司法权等措施。(3)北宋过分集权,造成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浩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由此导致北宋的积贫积弱。
(2)你对王安石、司马光的理财之道的认识,有何看法?
王安石的理财之道旨在削弱大地主、大官僚的特权,企图削弱他们的经济实力来富国。司马光是在不危及地主官僚利益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
4、A阅读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结合以下漫画,试评价王安石变法,并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
失败原因:(1)变法对封建的地主所有制和封建的剥削制度,没有进行任何调整,反面从根本上保护和认可了地主占有的土地。因为变法前诸多危机中,政治危机是根本性的。这一危机是由地主兼并土地,阶级矛盾的尖锐造成的。既然如此,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那么,也就无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当然也就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2)变法不是发生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或王朝的初期,而是中期,此时地主阶级已经失去了封建社会初期的那种改革精神,大地主大官僚的守旧势力比较强大,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不可能作出损害自身利益的彻底改革,故在其反对下,新法被废除。(3)从其变法的本身来看,存在着用人不当等原因。
材料二: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买入者,许致务中投卖,行人牙人与客人平其价。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挡物力少,许令均分赊清,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逆纳价钱;若半年纳,限出息一分;年纳,即出息二分。”
材料三:初,魏继忠上言:“宜假钱别置……不至伤商;贵则少损价出之,不至害民,出入不失其平,因得余息以给公上,则市场不至于腾踊,而开阉散之权不移于富民,商旅以通,黎民以遂,国用足矣。” ——以上三则材料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的什么社会现象?
(2)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北宋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以上材料和你所学的历史知识说明这些措施有什么结果?
【分析】第(1)问回答的关键是读懂原材料;第(2)问回答要结合所学的王安石富国之法的相关内容;第(3)问结果的回答要结合设置市易务的作用和变法的最终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