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案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多变的句式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以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导入:华夏创新篇三十五年前君视名利如粪土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师问:谁读过这首诗?你知道是歌颂、悼念谁的吗?(邓稼先) 二、检查预习(6分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邓稼先(jià)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â) 鞠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 殷红(yā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 .....2、根据你所掌握的文学常识填空。

《邓稼先》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其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新人教版

《邓稼先》一、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句;积累文中的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

2.思维发展与提升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上分散与主题集中的特点,抽取出传记文本传主材料选择和行文结构展开的“结构化”知识:交代时运背景——讲述关系人物——叙写关键事件——简介价值影响,从而真正地揭秘传记文学的“个性”。

3.文化传承与理解将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作为德育的核心,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感知邓稼先的人格魅力与伟大贡献,品味作者杨振宁与邓稼先之间50年的深厚情谊。

感受伟人信仰与其精神境界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范例(一)教学建议这篇文章热情讴歌了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邓稼先,表现了他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从阅读上讲,本文属于传记文学,篇幅较长,但内容不难,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时应注重速读与精读的合理指导,设计主问题抓人物的性格特征,明白人物传记必须以人物性格特征为着眼点。

从写作上讲,这篇人物传记从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的角度来构思,这是有别于传统传记用典型事例细节事件来书写的文章,它是从广度上架构的写法,教学时利用群文方式引导学生抽取出这类传记文本写作时传主材料选择和行文结构展开的“结构化”知识:交代时运背景——讲述关系人物——叙写关键事件——简介价值影响。

在教学中我们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澄清出关于“传记”文本这样的“结构化知识”,那“传记”文本就会展现出生鲜活泼的“个性”。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精读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句;积累文中的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

(2)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分析传记文学是如何抓住人物的特征来统领全文。

(3)合作探究出“传记”文本材料的密码。

(4)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感知邓稼先的人格魅力与伟大贡献,品味作者杨振宁与邓稼先之间50年的深厚情谊,感受伟人信仰与其精神境界的密切联系。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案语文《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多变的句式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以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导入:华夏创新篇三十五年前君视名利如粪土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师问:谁读过这首诗?你知道是歌颂、悼念谁的吗?(邓稼先) 二、检查预习(6分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邓稼先(jià)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â) 鞠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 殷红(yā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 ù) .....2、根据你所掌握的文学常识填空。

《邓稼先》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其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及其在“两弹一星”事业中的贡献,认识其历史地位和伟大精神。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卓越、隐姓埋名、鞠躬尽瘁”等,并能正确运用。
-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对比、排比等,体会其在表达人物形象和情感中的作用。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及其描写手法掌握得还不错。但在讲解难点时,如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困难。这可能是因为我讲解得不够细致,或者缺乏足够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今后,我打算增加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这些修辞手法。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总体良好。但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成员之间的互动不够充分,有的学生发言不够积极。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监督,鼓励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试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邓稼先精神。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于如何将邓稼先精神融入到生活中还不够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邓稼先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举例解释:
-在讲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时,重点强调其在我国核武器研制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体现出的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对于生字词的学习,重点讲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通过例句加深学生理解。
-在分析描写手法时,以课文中的具体句子为例,如“他隐姓埋名,甘当无名英雄”,讲解对比手法在突出邓稼先品质中的作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邓稼先的伟大事迹,学习其高尚品质和人生价值观。

2.培养学生敬业爱国、乐观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抒情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单元《邓稼先》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科学家相关的内容,如《发明伟人》、《天才少年》等,来引入本节内容。

2. 阅读课文先让学生自行阅读本单元课文《邓稼先》。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读课文,边读边理解。

让学生感受邓稼先的伟大事迹,理解其高尚品质和人生价值观。

3. 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邓稼先的理解和感悟,分享心得和体会。

同时,教师也要在讨论中适时地指导和引导,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课文解释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课文,《邓稼先》。

教师要对一些生词和课文中的难句进行解释。

同时让学生记下来,以便复习和课后巩固。

5. 课文背诵教师要求学生背诵全文,以便加深对邓稼先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课时1. 讲解生词教师分别讲解文中的生词,并让学生听、说、读、写,以便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2. 朗读课文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注意情感的表达,尤其是要理解和表达邓稼先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感情。

3. 音乐欣赏利用本单元的鸟兽画作品,配以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美妙的音乐时,感受美术作品所表现的生动和富于情感的生命力。

4. 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各自完成课本上的小组活动,例如角色扮演、课文改编等。

第三课时1. 感悟写作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写一篇题为《我的人生梦想》的小作文,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的意义,并对邓稼先的伟大事迹和高尚品质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2. 课堂分享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分享给全班同学,以便学生更好地交流和互相理解。

3. 评课教师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程进行评价,检查和总结本节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语文下册1邓稼先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1邓稼先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1 邓稼先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下册1 邓稼先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下册1 邓稼先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邓稼先》《邓稼先》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也不是一般的写人记叙文,它记述了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要在通览全篇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段落,字斟句酌,品味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在学习中要注意结合人物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知识与能力目标】1.主动积累文中的重要成语和词语;2.主动搜集资料,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1.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2.速读课文,搜集信息,合作交流,感受邓稼先的伟大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了解作者、邓稼先的生平和所处时代,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3。

领会作者将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描写的用意,理解课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表达作用;4.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将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描写的用意,理解课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表达效果。

预习课文,阅览有关邓稼先的人物生平介绍。

第一课时一、课程导入介绍杨振宁:美籍物理学家, 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先生就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新人教版

第1课邓稼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法,体会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和布局谋篇的手法。

3.学习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情境导入】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明孕育出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仁人志士。

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智慧和青春,甚至生命,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

这其中,有一位最杰出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写的人物传记《邓稼先》,随作者一道去感受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和品格。

【新课解读】一、初读感知——理清思路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熟悉内容,体会感情。

2.学生自由交流阅读感受。

3.教师:同学们,本文的写作形式不同于以往我们学过的文章,请大家速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中以下基本信息:(1)课文按小标题可分为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2)理解文中的小标题含义。

(举例即可)学生速读课文,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展示,教师引导、明确:(1)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中国自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为研制“两弹”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通过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凸显了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历,表达了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

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了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安危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以书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对邓稼先一生的功绩进行了高度赞扬,表达了友人对邓稼先的赞颂与悼念。

这六个部分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着“记录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歌颂他默默无闻,献身国防科研,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一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1.阅读理解与文学鉴赏:通过分析《邓稼先》一文的语境、结构及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2.语言建构与应用: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运用到日常交流与写作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思考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品格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文本解读和修辞手法,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邓稼先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模拟邓稼先在科研过程中的决策和挑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邓稼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敬佩的英雄人物?”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邓稼先这位科学家背后的故事和精神。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本文讲述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突显其爱国精神与科研贡献。这是我们对我国现代科学史的重要了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关于邓稼先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具体事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邓稼先如何克服困难,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学习生字词:诸如“卓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3.分析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了解其在“两弹一星”事业中的贡献。
4.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邓稼先的描写,展现其崇高的品格和伟大的爱国精神。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邓稼先》(第1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邓稼先》(第1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第1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邓稼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

2、品味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

教学过程:1、文学常识库。

走进作者: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2、相关资料(1)关于“两弹一星”(2)关于邓稼先二、基础知识园1)书写和注音元勋.xūn 选聘.pìn 殷.红yān 孕.育yùn 鲜.为人知xiǎn 妇孺.皆知rú难堪.kān 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无垠.yín(2)词语解释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

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三、朗读训练营1、听录音,正音。

2、自由读,读熟。

3、展示读,读精。

四、课文探究站合作学习问题组:(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答: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答::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七年级语文下《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邓稼先》教案

《邓稼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学习本文变换视角、引用、比较等
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品味本文语言,体
会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的爱国品质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邓稼先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品质,学习他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2.难点:品味本文语言,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回顾历史名人事迹,引导学生了解邓稼先的杰出贡献和崇高品质。

2.课文朗读:通过集体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自主探究: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

教师提出探究性问
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4.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答案。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
解课文内容。

5.深入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学生
通过小组讨论、比较阅读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邓稼先的贡献和品质。

布置作业,要求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和拓展阅读。

四、教学评价:
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找出自己的不
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小组互评: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学习成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鼓励
学生继续努力。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初一语文《邓稼先》教案大全篇一【课标与教材分析】新课标指出:“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邓稼先》这篇课文比较长,以小标题为标志,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这篇课文以平实的语言、连缀结构的小标题、变化的句式,表现了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名利、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激励。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三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在对比中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侧面表现邓稼先的杰出贡献,是对前两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内容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

文章自始至终以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为主旋律,将其事迹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历史与民族的大背景上展示其形象,使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记叙邓稼先身负重任领导其他科学家努力工作时,作者将邓稼先忠厚朴实、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与悠久的中国文化和民族传统联系起来,尤其是将其性格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性格进行对比描写,这就将人物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使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内涵更丰富,更有高度。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的:初中学生已具有初步阅读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优质课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优质课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邓稼先【教材分析】《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

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包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学习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3.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一、导入新课点击播放视频(PPT呈现内容)明确: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

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二、教学新课(一)走进人物走近作者——杨振宁【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等。

1949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

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7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关介绍——邓稼先【邓稼先】(1924—198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二)写作背景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

《邓稼先》七年级语文教案

《邓稼先》七年级语文教案

《邓稼先》七年级语文教案《邓稼先》七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感知、了解本文运用具体典型的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向课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邓稼先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阅读这个不寻常的故事,了解故事背后那个可敬的人,读懂故事中表现的人物的精神。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观看一段我国第一颗_和氢弹爆炸成功的视频录像。

导语:刚才给大家展示的是我国在1964年至1975年在国防科技事业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其中最令人瞩目,也最令人奋的是_与氢弹的爆炸成功。

_与氢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与核遏制,意味着我国国防科技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更意味着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二、简介邓稼先、作者以及文体知识。

1、介绍邓稼先、介绍作者2、介绍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三、检查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多媒体投影)2.根据意思写成语(多媒体投影)四、初步感知全文1.概括文章内容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_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_、氢弹的一段经历。

2.找出最能概述邓稼先一生的句子——这就是邓稼先!一个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人。

五、合作探究1、课文写了哪些事情,表现了邓稼先什么精神?2.为了表现人物的这些高贵品质,作者采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并想一想,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好在哪里?3、放声朗读,加深体会六、小结归纳: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5篇

【导语】《邓稼先》是杨振宁写的⼀篇记⼈传记型⽂章,以中华⼏千年来的⽂化为背景,以近⼀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年朋友深情为基调,⽤饱含感情的语⾔介绍了⼀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下⾯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七年级下册语⽂邓稼先教案 【教学⽬标】 1.了解邓稼先的⽣平事迹,领悟其崇⾼的品质。

2.学习⼈物传记及⼩标题式写作的基本⽅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引⼊课⽂ ⼆、速读课⽂,把握内容 ⼩标题是本⽂结构的特⾊。

请结合⽂章内容,以第六个⼩标题为形式,给课⽂重拟⼀组⼩标题。

1.提出要求: ⼩标题拟题原则 ①要提⽰内容,体现⽂章脉络 ②要围绕中⼼,体现独特个性 ③要格式相仿,体现整齐优美 2.学⽣⼩组合作交流展⽰邓稼先 (⼀)从任⼈宰割到站起来了崛起的中国 (⼆)“两弹”元勋英雄的⼀⽣ (三)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纯朴的为⼈ (四)民族感情?友情?民族的⾃豪 (五)“我不能⾛”⽆我的奉献 (六)永恒的骄傲永恒的骄傲 三、精读⽂段,领悟崇⾼ 1.快速找出并朗读对邓稼先评价性语⾔,感受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例:我朗读的是第⼀个⼩标题中的语句“这是千千万万⼈努⼒的结果……对这⼀转变做出了巨⼤的贡献的,有⼀位长期以来鲜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我从中读到⼀个有巨⼤贡献却鲜为⼈知的邓稼先。

(设计缘由:⼈物传记⼀⼤特⾊就是评价性语⾔,通过对评价性语⾔的寻找与朗读,进⼀步感受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但对于朗读的设计并未提出具体的要求。

) 2.⼈物传记——通过对典型⼈物的⽣平、⽣活、精神等领域进⾏系统描述、介绍的⼀种⽂学作品形式。

⼈物传记:多件事迹(真实典型) 多处评价(真挚⾃然) 为何本⽂并未过多提及邓稼先的⼯作与⽣活场景(事迹) 四、聚焦细节,⾛进内⼼ 镜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情呢?谈谈理由。

(第⼀组) 镜头⼆:“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个问题。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案上签字的时候,⼿有没有颤抖?”你觉得邓稼先的⼿会不会颤抖?为什么?(第⼆组) 镜头三:“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次井下突然有⼀个信号测不到了,⼤家⼗分焦虑,⼈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句话:‘我不能⾛。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一课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一课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一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的教案如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作者杨振宁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速读,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的杰出品质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

2. 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邓稼先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回顾中国的历史,引入课文主题。

2. 速读课文,了解文意:通过速读,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3.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4. 探究写作手法:学习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作者杨振宁的写作特点。

5. 拓展延伸: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全文: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邓稼先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
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3. 评价标准:准确掌握本课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教学反思
1. 总结本课的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

2. 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 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1课邓稼先》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1课邓稼先》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1课邓稼先》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掌握生字词,如“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等;学习作者通过对邓稼先的描述,展现了一位杰出科学家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邓稼先》,掌握邓稼先的生平事迹、贡献以及科学家精神。
-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等;以及作者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人物形象分析:通过对课文的具体描述,分析邓稼先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绘来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对于文章结构,教师可以采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将复杂的结构直观化,帮助学生把握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课程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及其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2.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习和掌握,如“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等。
-文章结构分析:对于文章结构的分析,尤其是如何理解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作用,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举例解释:
-对于难点词汇,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辅助、语境解释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或思维导图等活动,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归纳邓稼先的品质。
-针对修辞手法,教师可以提供多个示例,让学生对比分析,并通过写作练习来巩固学习效果。
2.教学难点
-难点词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专业词汇和成语,如“两弹一星”、“鞠躬尽瘁”,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难以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
年级七科目语文任课教师授间
课题《邓稼先》授课类型新课
课标依据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
法。

过程与
方法
通过默读、精读的方式,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并学习他将个人
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重点
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文章内
容。

教学
难点
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
类型
教学作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

媒体来源
介绍知识目标图片 A G 拓展知识2分钟自制
讲解过程与方

图片H E 建立表象5分钟
观看过程与方

图片 A E 帮助理解5分钟
理解情感态度
价值观
图片 A I 升华感情2分钟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设计一、了解作者笔下的邓稼先。

1、简介邓稼先的生平。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
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

1950
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
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1986年7月29日因病去世。

(学生阅读相关章节,进行勾划回答)
2、邓稼先最杰出的贡献是什么?
成功地领导设计、研制并爆炸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3、找一找,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评价邓稼先的?
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
儿忠诚纯正朴实没有私心与人为

甘于奉献治学严谨实事求是身先士卒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学生自主寻找回答)
二、合作探究
1、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
2、默读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
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
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
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采用同桌讨论的方式回答)
三、探究写作借鉴
1.结构独特,角度新颖。

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小标题,通过“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与杰出贡献和国家的兴衰、民族
的强弱联系起来,不仅刻画人物性格,赞美人物精神,而且还
去探寻其缘由,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
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

1、此环节重在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情况。

2、合作探究环节意在训练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

2.选材精确,突出主题。

邓稼先的故事很多,但作者选择最能表现其精神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如,作者用“文革”时邓稼先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和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不
要围攻这两件事充分表现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正是他的无私、真诚感染了所有的人。

(老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
同学自己总结
五、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任选其中一位科学家,由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

附:“两弹一星”人物名单
王淦昌赵九章郭永怀钱学森钱三强
王大珩彭桓武任新民陈芳允黄纬禄
屠守锷吴自良钱骥程开甲杨嘉墀
王希季姚桐斌陈能宽邓稼先朱光亚
于敏孙家栋周光召3、写作借鉴环节让学生总结写作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