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学案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学案

《〈论语〉十二章》学案

《<论语>十二章》学案

【学习引导】

《<论语>十二章》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选择了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论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而这篇节选自《论语》的课文,焦点就在于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浅出,要言不烦,精辟隽永。

学习这篇文章时,要在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也要再研习中,注意把握这些经典篇章在论述道理方面的巧妙之处。

【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

3.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学习重难点】

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讨课文的深刻内涵。

【学习过程】

一、文化常识

1.了解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孔子轶事

圣人也会犯错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

《论语》十二章学案

《论语》十二章学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学案

一、识记文学常识:

1、《论语》由编写而成,主要记述

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是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并成为“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识记重点实词

1. 学而时习之

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

4.吾日三省吾身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6.传不习乎

7.三十而立

8.四十不惑

9.不逾矩

10.温故而知新

11.学而不思则罔

12.思而不学则殆

13.可以为师矣

14.人不堪其忧

15.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6.饭疏食饮水

17. 曲肱而枕之

18.择其善者而从之()

19.子在川上曰()

20.逝者如斯夫()()

21.不舍昼夜()

22.三军可夺帅也()

23.博学而笃志()

24.切问而近思()

三、掌握虚词“且”的意义及用法

1、连词,表示并列,相当于“又”“与”“及”等

①盖余之勤且艰若此;②不义而富且贵

2、连词,表示递进,相当于“况且”“而且”“尚且”等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且焉置土石

3、副词,表示将要发生,相当于“快要”“将要”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四、识记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2.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温故而知新()

3.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六、按要求默写

七、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20分)

10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

10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

10、《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第一课时)

10、《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寄语:学海无涯,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做博击知识长空的雄鹰,经历风雨,享受成功!

10课《论语》十二章答案

1、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本章谈学习方法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测试学案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学案及答案

《〈论语〉十二则》测试学案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记述的书,是家的经典著作。

2.孔子,名字,时期著名家家家,家的创始人。

3. 《》和《》《》《》合称“四书”。

4.古代年龄称谓:三十岁称之年,四十岁叫之年,五十岁叫,六十岁叫,七十岁叫之年。

二理解型默写

1.点明学与思辩证关系,说明学是思的基础前提,思是学的深化提高,两者相结合的句子:

2. 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来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

3.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表现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备的美德是:

4. 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含义相同的,提示我们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要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缺点;表明对“我师”的态度,与成语“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 表现孔子欲与远方友人相见时心情的句子,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西部大开发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地嘉宾,真是……)

6.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话“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孔子说: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用文中的话就是:

7.孔子既是大教育家,又是思想家,《论语》中表明他的教育成就的一个成语,说明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体会和理解。

8.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论语》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

9.当代哲学家胡绳说:“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由此可联想到《论语》中的句子(说明学与思应当兼顾,不可偏废):。

《论语十二章》学案+答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论语十二章》学案+答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和作家作品

2、理解各则语录的含义以及古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为人处世的方法。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编撰而成,以()体为主,记录了()的言行。《论语》与《》、《》、《》并称四书。共()篇,五经是指《》、《》、《》、《》、《》。简称为:、、、、。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国人,著名的()家、()家、()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被后世尊称为“”,孔子与战国时期的孟子并称为“”

二、字音、字形、字义:

1、给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

曲肱()一箪食()不逾矩()好之者()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笃志()

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吾日三省吾身()()(5)为人谋而不忠乎()

(6)与朋友交而不信()(7)传不习乎()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9)三十而立()

(10)四十而不惑()(11)不逾矩()

(12)温故而知新()( ) (13)可/以为师矣()()()

(14)一箪食()(15)学而不思则罔()

(16)思而不学则殆()(17)人不堪其忧()

(1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饭疏食饮水()()()()

(20)曲肱而枕之()(21)于我如浮云()()(22)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第十二章颜渊学案及答案

《论语》第十二章颜渊学案及答案

12 高一《论语·颜渊》学案

一、依据原文填空

1.颜渊问仁,子曰:“____________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______焉。为仁由______,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______?”子曰:“非礼勿______,非礼勿______,非礼勿______,非礼勿______。”颜渊曰:“回虽不______,请事斯语矣。”

2.司马牛问______,子曰:“仁者,其言也______。”曰:“其言也讱,斯谓之______已乎?”子曰:“为之______,言之得无讱乎?”

3.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______不______。”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______不______,夫何忧何惧?”

4.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______,____________在天。君子______而无失,与人______而有礼,______之内皆______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5.子贡问政,子曰:“足______,足______,民______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______。”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______。自古皆有死,民无______不______。”

6.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______,行之以______。”

7.子曰:“博学于______,约之以______,亦可以弗______矣夫。”

8.子曰:“君子成人之______,不成人之______;____________反是。”

《论语》十二章导学稿(学生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导学稿(学生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导学稿(学生版)

一、课题:《论语》十二章

二、课时:2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其中的深刻哲理。

预习案

一、知人论世

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春秋末期,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

2、《〈论语〉十二章》主要阐述了孔子关于贫富、义利、自我要求等方面的观点,以及孔子重视《诗》的教育作用,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二、文言知识

1、通假字

知者不惑(知,同“”;翻译:)

2、古今异义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古义:野,;史,。今义:野,;史,)

一日克己复礼(古义:日,。今义:日,)

请事斯语矣(古义:事,。今义:事,)

小子何莫学夫《诗》(古义:小子,。今义:小子,)

3、词类活用

就有道而正焉(正,)见贤思齐焉(贤,)

4、特殊句式

①敏于事而慎于言()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如礼何()④小子何莫学夫《诗》()

探究案

一、分别概括十二章主题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二、文本探究

1、孔子认为君子“好学”的标准是什么”?

2、在《雍也》篇中,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

学案2: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学案2: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 理解课文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 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4、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难点:1.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导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记住知识要点。

孔子:

《论语》: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1)注音

说愠省逾罔殆

2)解释重点词语。

时习:愠:信:传:立:天命:耳顺:罔:殆:逾:

导入新课:

导语: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

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

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

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二则》。

知识链接: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5.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前测试(限时5分钟)

高分 = 目标 + 积累

课堂教学(35分钟)

【思考7】研读第十章

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

②一日:一旦

③归:称赞,赞许

④目:条目,细则

⑤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⑥事:实践,从事,做。《答司马谏议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活动二:问题探究

1.孔子认为实现“仁”的关键是什么?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思考8】研读第四章

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喻: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

君子喻于义:状语后置,“君子于义喻”

释义: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活动二:问题探究

1.孔子阐明了君子和小人怎样的义利观?

2. 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思考9】研读第六章

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质:质朴、朴实

②文:华美、文采

③野:粗野、鄙俗

④史:虚饰,浮夸

⑤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翻译

活动二:问题探究

分析“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三、深入思考

君子的理想人格:文质彬彬?

学案答案

【思考5】研读第二章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本章中孔子是如何看待“仁”和“礼”的关系的?

礼乐制度的角度出发,点明“仁”的核心价值地位。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强调必须有仁的根本,才能够叫行礼乐。孔子认为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

2. 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以回环往复的叠句造势,突出“仁”在礼乐中的重要性。

【思考6】研读第七章

12 《论语》十二章 学案课件 2024-2025-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12  《论语》十二章 学案课件 2024-2025-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甲】《论语》十二章(原文略) 【乙】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①孔子三十岁。颜渊②问仁,孔子曰: “克己复礼③,天下归.仁焉。”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④死。孔子哭之 恸⑤,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 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⑥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⑦。”
第二人称代词,你的 ⁠ 连词,于是,就

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蚁 冬 居 山 之 阳/夏 居 山 之 阴/蚁 壤 一 寸 而 仞 有 水
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 凭借管仲的圣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他们碰到不知道的事情,也不 耻于向老马和蚂蚁学习。
【解析】A项,归向,归附/返回;B项,年龄,岁数/岁,载;C项,
全,全部/完,没有了;D项,喜爱,喜好。故选D。
16. 对上文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B.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C.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D.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丙】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 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 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 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③于老马与蚁,今人 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论语十二则学案

论语十二则学案

《十二则》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闻言基础知识。

2.通过分析人物对话,理解文章表达的“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观点以及它们的现实意义。

3.背诵文本。

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

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后世尊称其为“大成至圣先师”,并沿用至现代。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

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

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

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

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

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二、题目解说

1.“章”

诗文、歌曲的段落。《十二章》即从《论语》中选出来的十二段能够表达相对完

整意思的文字。

2.语录体

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

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

先秦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

《〈论语〉十二章》 学案

《〈论语〉十二章》  学案

第十课《〈论语〉十二章》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教材助读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初中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

初中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







学源自文库


三、大声读文章:
1、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出有误的地方并改正。
2、根据学案,自由诵读。(在书上标出断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老师范读,学生评价。
提示:从停顿、重音、语调、语速、感情等方面着眼。
4、学生展示读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章进行展示。
2.十二则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态度?哪些语句是讲个人修养?
(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学案

《论语十二章》学案

《论语十二章》学案

宝鸡市列电中学符凌云七年级上册语文

【学习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学习重点】

1、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2、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预习交流】

1、(a).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代表思想着重有“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启发诱导”、“温故知新”等等。

(b)。《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

2、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形、义。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瓢饮,在陋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博学而笃志()

【自学合作】

1、教师范读课文,然后学生自主朗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1论语十二则学案选择性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1论语十二则学案选择性

《论语》十二则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实践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难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其中的深刻哲理。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论语>十二章》主要阐述了孔子关于贫富、义利、自我要求等方面的观点,以及孔子重视《诗》的教育作用,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写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面对这样的乱世,知识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流派。

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还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此出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

(二)作者简介: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贡,他们忧虑师道失传,首先商量起草以纪念老师。然后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

(三)文言知识

1、字音

篑(kuì)譬(pì)

2、通假字

知.者不惑(知,同“智”,明智,聪明)

3、古今异义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古义: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今义:野,野外;史,历史)

文质彬彬,然后

..君子(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一日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论语》十二章学案

一、《论语》

《论语》是记载的语录,一共二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和《》,并称“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五经”)

二、理解重要字词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情境默写

1、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表达做事要勤勉,做人接近有道德的人的句子:,。

2、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3、在《论语·里仁》篇里孔子用“,”鼓励人们就算死也应该追求真理和道义。

4、表现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5、在《论语·里仁》篇里孔子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

6、《论语·里仁》篇关于贤与不贤的名言“,”,与《论语·述尔》篇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句式与取意类同的句子。

7、《论语·雍也篇》中孔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

四、《论语》名句积累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高一《论语》十二章情境默写答案

三、情境默写

2、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

追求真理和道义。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

说明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

坚强,因为身负重任而路途遥远。

9、士要把实行和弘扬仁作为自己的人生的使命,并为此要奋斗终生,死而后已是是:

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个品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一、《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二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并称“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五经”)

二、理解重要字词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