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考点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二年级下册数学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一个数学教材,它是学生们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这一学期里,学生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数的加减法运算、形状和图形、时间和金钱等内容。
本文将重点归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
一、数的加减法运算数的加减法运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核心。
在这一学期,学生们将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们需要掌握两位数的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们还需学会两位数的数的拆分和组合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形状和图形形状和图形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将学习二维形状的认识和分类,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形状的辨认和描述,以及形状的特点和属性。
此外,学生们还需学习简单的几何变换,如翻折、对称等,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时间和金钱时间和金钱的学习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们将学习日常时间的读法和认识,如钟面的认识、整点和半点的读法等。
此外,学生们还需学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和时间的应用,如时间的前后、时间的长短等。
对于金钱的学习,学生们将学习认识货币的种类和面值,学会货币的认识和计算,以及简单的金钱应用,如购买物品、找零等。
四、图表和数据图表和数据的学习是培养学生们观察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们将学习图表的认识和分析,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同时,学生们还需学习简单的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如数据的分类、数据的比较等。
五、应用题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它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一种方式。
在二年级下册数学中,学生们将学习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如实际问题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计算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运用适当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学习需要学生们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既要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上学期间,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1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
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
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分数乘分数计算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分子不能和分母乘。
做第一步时,就要想一个数的分子和另一个数的分母能不能约分,0除外。
运算法则: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
这就是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自然数知识点1最大自然数9不是最大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
自然数指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件数的数。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自然数由0开始,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集体。
2自然数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1和0。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考重难点带习题全面解析,给孩子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考重难点带习题全面解析,给孩子收藏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考重难点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考点汇总及易错题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考点汇总及易错题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苏教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有余数的除法:学生需要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并会进行除法列竖式计算。
认识万以内的数:学生需要掌握10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读写,以及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
他们会从右边起认识个位、十位和百位,并了解个、十、百是计数单位。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10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认识方向:学生需要了解太阳每天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早晨起床时面向太阳则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以及指南针的指向。
认识图形:学生需要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会数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此外,他们还会了解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三角形有三条边等特性。
以上知识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
以下是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内容的一些主要内容:
1. 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要求掌握三位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2. 三位数的比较大小: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三位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包括使用<、>、=符号进行比较。
3. 三位数的拆分与组合:要求能够将一个三位数按照十位、个位进行拆分,并能够根据拆分的数进行组合。
4. 两位数的整十整百加法和减法:要求能够进行整十整百的两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
5. 百位数的理解:要求理解百位数的意义,即它在一个数中的位置具有的大小。
6. 两位数的比较大小: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两位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包括使用<、>、=符号进行比较。
7. 足够多的加法与减法:要求通过足够多的练习,巩固和提升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操作熟练度。
8. 第一组数的加减法:要求能够通过第一组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观察出规律并推广到其他运算中。
9. 数量的对比: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数量进行大小的判断,并能够进行比较。
10.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要求学习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以上仅是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的教材内容和练习可以根据教材进行学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与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与分析第一单元数据整理与收集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2.会数“正”字,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会列式计算.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需要计算的一定要写出算式.例题: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超过1个“正”字的一定要列式计算)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天数(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按份数分、求每份数——等分除】关系式:总数÷份数=每份数例题: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解答:(2)把一些东西按每份是多少分,求能平均分成这样的几份(即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每份数,就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按每份数分、求份数——包含除】关系式:总数÷每份数=份数例题: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解答:3、除法算式的读法,两种读法:从被除数开始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即“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从除数开始读:“÷”读作“除”,“=”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即“除数除被除数等于商”.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例题:42÷7=6 42是(),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5、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出商.例题:.直接口算:28÷4= 8÷8=25÷5= 72÷9= 49÷7= 35÷7=易错算式:45÷9= 54÷9= 16÷2= 18÷2=被除数相等的几组算式:4÷1= 4÷2= 6÷1= 6÷2= 8÷1= 8÷3= 9÷1= 9÷3= 12÷2= 12÷3= 18÷2= 18÷3= 24÷3= 24÷4= 36÷4= 36÷6=特殊的几个除法算式: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例:0÷2= 0÷9= 0÷100= 0÷9999= 0÷1543= 任何数除以1都得它本身.例:3÷1= 8÷1= 5÷1= 10÷1= 666÷1= 10000÷1=牢记:0不能作除数.因为除数为0没有意义.6、解决问题:等分除和包含除要分清楚.等分除: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等分除——按份数分,求每份数】包含除:求一个数(通常为大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通常为小数)?即求“大数里包含几个小数”.【包含除——按每份数分,求份数】例题,填空:☆☆☆☆☆☆☆☆☆☆☆☆☆☆☆☆☆☆☆☆☆☆☆☆如图,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还表示()里有()个().7、一句口诀可以写出几个算式?乘数相同的9句只能写出一个乘法和一个除法,分别是: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除了这9句,其他的乘法口诀都能写出2个乘法和2个除法.例如: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计算的算式是()试卷中的典型题目:第二轮“填空题”第4题:“五六三十”这一乘法口诀,能写出()道除法算式.第二轮“判断题”第2题:计算3×8与24÷8时,都用同一句乘法口诀.()第二轮“判断题”第5题:每一句乘法口诀都对应唯一的一个除法算式.()第四轮“填空题”第6题:计算“8×9”与“72÷8”时,都用口诀().第五轮“填空题”第9题:被除数是42,除数比商大1,除数是().运用的乘法口诀是().8、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逆运算:商×除数=被除数.9、补充内容:口算时要注意特殊的数字0.(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例:(2)0乘以任何数都得0;例:(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例:(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 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2、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画对称轴时要用虚线.对称轴是竖直方向的,图形左右对称;对称轴是水平方向的,图形上下对称.4、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务必牢记: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牢记:平行四边形、普通三角形、直角梯形、普通梯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5、画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二、平移:1、什么是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2、平移的特点:形状、大小、方向都没有改变.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3、生活中的平移:拉抽屉、拉窗户、电梯、传送带、缆车、伸缩门、拉小提琴、人和交通工具沿直线行驶等.……三、旋转:1、什么是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2、旋转的特点:形状、大小没有改变,但方向发生了变化.3、生活中的旋转:风扇、交通工具的车轮、各种旋转的游乐设施、开门、坐秋千、开锁等.……四、针对性练习:(一)填空:1、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2、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 )现象.4、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 )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二)判断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 )(三)选择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 )现象.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2、下面( )的运动是平移.A、旋转的呼啦圈B、电风扇扇叶C、拨算珠第五单元混合运算1、牢记四则运算儿歌,看到算式先按儿歌中的三种类型分类,再按各自的运算法则计算.别忘了要用尺子画出第一步.儿歌说明:(1)同级运算无括号: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同级运算的类型:包括: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和+,-和-,×和×,÷和÷+和-,-和+,×和÷,÷和×例:脱式计算.23+6+18 97-34-28 2× 3 ×8 81÷9 ÷332+11-8 53-24+38 2× 8÷4 72÷ 8×4(2)两级运算无括号: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也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两级运算的类型: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和+, +和×,×和-,-和×÷和+, +和÷,÷和-,-和÷例:脱式计算.5× 6 +44 54 + 5 ×9 3× 7-16 100-9×345÷9+80 36 + 56÷7 64÷ 8-8 64-40 ÷8(3)算式当中有括号: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有括号的类型:×( + ),( + )÷,×(-),(-)÷ .例:脱式计算.6×(7 + 2)( 14+35 )÷7 (24-18)×9 (82-18 )÷82、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重点、难点,也是易错点).窍门: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中,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这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低级运算(即加法或减法),另一个是高级运算(即乘法或除法),需要先算低级运算(即加法或减法)时,必须加上小括号.例:把下面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6×7=42 42-15=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6÷4=9 12+9=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7×8=56 32+56=8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5+9=24 24÷3=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括号不能忘)100-64=36 36÷6=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括号不能忘)43-36=7 21÷7=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括号不能忘)书上的典型题目:49页第3题、51页第6、9题、52页第14题.务必在书上再写一写、练一练. 试卷中的典型题目:第五轮“填空题第12题”:把下面的每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写在横线上.(1)42÷7=6 21-6=15(2)23+12=35 35÷5=7第三轮“填空题第2题”:在计算15+(78-26)时,先计算()法,再计算()法. 第三轮“判断题第2题”:在计算混合运算时,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第四轮“填空题第5题”:在6×4÷8中,应该先算()法;在16÷(6+2)中,应先算()法.第五轮“填空题第2题”:计算12+15÷3时,应先算()法,再算()法,结果是().家庭卷(一)“判断题第1题”:66-27-18与66-(27+18)的运算顺序不相同,但结果相同.()家庭卷(一)“判断题第5题”:12+18=30,30÷6=5列成综合算式是12+18÷6.()3、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要想好先算出什么,再算什么.)可以列分步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例1:妈妈买回3捆铅笔,每捆8支,送给妹妹12支后,还剩多少支?分步算式:先算____________________ 再算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算式:例2: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它5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数学书上的重点题型,需要好好看看.54页例题和“做一做”、55页—56页练习十三第1、2、3、4、6、7、8题.(需要重点复习,在书上再写一遍解答过程,下周一老师检查.)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2、余数与被除数的关系:余数是被除数里的一部分,即平均分完后剩下的不能再继续分的那一部分.3、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牢记:最大的余数比除数少1,最小的余数是1.例题:( )÷8=6……( ),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首先明确:此题中除数和商都是固定的,余数最大决定被除数最大;余数最小决定被除数最小.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原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练习1:□÷8=6……☆,☆最小是(),这时的被除数是最小的(列式计算求被除数:).☆最大是(),这时的被除数是最大的(列式计算求被除数:).练习2::43÷7=()…( ) ,有三种不同的提问方法,要灵活掌握.余数可能是()余数最大是()余数最小是()竞赛试卷中的典型题目:填空题:第二轮“第一大题第8小题”:在一道被除数是36的除法算式中(限于表内除法),商比除数小,商是().第三轮“第一大题第9小题”: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和上都是7,余数是4,被除数是().第三轮“第三大题第3小题”:□÷7=4……★,这道题的余数最大是().第五轮“第三大题第3小题”:□÷6=7……□,被除数最大是().判断题:(1)在除法算式中,商一定小于被除数.()第二轮“判断题第4题”(2)在除数是5的有余数除法中,余数一定小于4.()第三轮“判断题第3题”(3)在除法算式中,商一定比除数大.()第四轮“判断题第1题”(4)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是6,余数最大是6.()第四轮“判断题第3题”(5)○÷□=7……5,□里最大能填6.()第五轮“判断题第3题”(6)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商小.()家庭卷(一)“判断题第1题”. (7)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一样,除数越大,余数越小.()家庭卷(二)“判断题第2题”.4、笔算除法的过程与方法:(1)先写除号“厂”(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面,除数写在除号的外面左侧.(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差为0.如果有剩余,就表示除不尽,差就是余数.(6)比较余数是否小于除数.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就说明出错了,商小了,需要再增加.只有余数小于除数,才说明是对的.5、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一定要养成计算完比较余数和除数的好习惯.6、牢记除法算式中的数量关系: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逆运算:商×除数=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首先要明确余数是被除数的一部分,即平均分完后剩下的不够再分的那一部分.所以在解决问题中,余数的单位与被除数的单位相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逆运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除数=商7、除法的验算方法: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8、解决问题:(1)至少问题(即“进一法”):商+1例题: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38÷4=9(条)……2(人)分析:余下的2人需要再加1条船,所以用“商+1”9+1=10(条)答:一共要10条船.练习: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2)最多问题(即“去尾法”):例题: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最多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分析: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所以舍去.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练习: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试卷中的典型题目:第五轮“填空题第7题”:二(1)班38名同学一起去阅览室看书,每5人共用一张桌子,至少需要()张桌子.(3)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例题: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57个是6什么颜色?……分三步解答:第一步→先圈出第一组,计算每组个数.根据1红、2黄、3绿可知,求彩灯每组个数,列式为:1+2+3=6(个)第二步→照这样排列下去,算一算89个彩灯里,一共有几组零几个.列式为:57÷6=9(组)……3(个)第三步→分析得出:第57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的9组,还多余3个;这3个就是第10组的,再按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3个就是黄色的.要简要写出分析结果,即:第57个是第10组第3个,是黄色.牢记解题窍门:如果计算完除法没有余数,就是这一组的最后一个;如果有余数,就是下一组的第几个,余数是几,就是第几个.练习1:按照上面的彩灯排列规律,第36个是什么颜色?第47个是什么颜色?练习2:将彩旗按红、黄、蓝、绿的顺序依次悬挂起来,一共21面彩旗.想一想,第12面彩旗是什么颜色?最后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数学书上的重点题型,需要好好看看.67页例题5和“做一做”、69页第1、2题、71页第9、10题,都是属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问题.68页例题6和“做一做”、69页第4题、70页第5、6题都是属于按规律排列的问题.另外,70页第7题、71页第11题,也是易错题型,有难度,需要多加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以上题目都是重点,需要好好复习,要求在书上再写一遍解答过程,下周一老师检查.)试卷中的典型题目:第四轮“选择题第3题”:一串彩灯按照2黄、1白、3红、2黄、1白、3红、2黄……的顺序排列,第42只彩灯是()色. ①黄②白③红家庭卷(二)“选择题第5题”:校园的操场上有65辆自行车,每9辆放到一个车棚里,至少需要()个车棚?①6 ②7 ③8第六单元《有余数除法》竞赛卷中有4个相关题目,如下:填空题第6题:一张桌子坐8人,50个客人可以坐满()张桌子.填空题第7题:23个苹果全部装进箱子里,每个箱子装5个,至少需要()个箱子.填空题第8题:2015年3月10日是星期二,18天后是星期().选择题第4题:三(1)班42名同学乘车去春游,每辆面包车可坐8人,至少能坐满()辆车,至少需要()辆车. ①5 ②6 ③7选择题第5题:按照2颗星、3朵花、1面小旗为一组依次重复下去,第40个图形是()①星②花③小旗解决问题第4题:一共有39只小动物,大房间住8只,小房间住5只.(1)如果都住大房间,至少需要几间房?(2)如果都住小房间,最多可以住满几间?会有剩余的小动物吗?(3)还可以怎样安排住房呢?第五轮“第五题解决问题第4题”:一个星期有7天,七月份有31天.(1)七月至多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2)如果7月8日是星期三,那么7月27日是星期几?家庭卷(二)第七题解决问题第4题:我们50人一起去曲阜游玩.大马车限乘8人,小马车限乘6人.(1)都坐大马车,至少需要几辆车?(2)都坐小马车,至少需要几辆车?第六单元《有余数除法》竞赛卷第七题第5题:同学们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买来的水果数量如下:桃子28个、苹果35个、鸭梨29个.如果一个果篮里要装3个桃、4个苹果和5个梨.这些水果可以装成几个这样的水果篮?第三轮“第七题解决问题第4题”:饼干每箱40块,苹果每箱36个.每人分5块饼干,4个苹果.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第四轮“第七题解决问题第5题”:王阿姨装水果篮,每篮放4个苹果、2个桃和3根香蕉.现在有20个苹果、12个桃子和18根香蕉,最多可以装几篮?8、锯木头问题.牢记次数和段数的关系:次数+1=段数段数-1=次数例题: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4-1)=4(分钟)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5-1)=16(分钟)练习:第四轮试卷中的判断题第5题.把10米长的木料锯成2米长的小段,需要锯5次.()写出理由或列式计算: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明确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计数单位都是大写的.牢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2、牢记数位顺序表里的五个数位:(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五位是()位.(2)明确数位与位数的对应关系:一个两位数,最高位是()位;一个三位数,最高位是()位;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位;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位.3、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读数儿歌:从高位、开始读,末尾0、都不读,中间不管几个0,统一都读一个0.例:牢记读作必须是大写.7438读作() 3604读作()4900读作() 5002读作()1050读作() 10000读作()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 写数儿歌:从高位、开始写,对号入座写清楚,哪位没有0占位.例:牢记写作必须是小写.三千八百六十四写作()一千零七十写作()三千零五()一万()九千()九千九百九十九()八千三百()4、用给出的数字排列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窍门:“最大”遵循“从大到小“的排列原则;“最小”遵循“从小到大”的排列原则.例1:用4、1、9、7四个数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特殊情况——如果有“0”时:“最大”仍遵循“从大到小“的排列原则;最小也是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但0又不能放在最高位,所以应把除0以外的最小的数放在最高位,然后接着排0,后面的数还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例2:用2、8、0、5四个数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试卷中的典型题目:第三轮“判断题第4题”:有两个0的四位数中,只读一个0. ()第四轮“填空题第9题”:用4、2、0、0组成的四位数中,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是(),只读一个零的是().提醒:要按顺序写全所有答案.家庭卷(二)“判断题第5题”:读万以内的数,最多只能读出一个零来.()第五轮“选择题第6题”:从5、8、0、7中选出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其中最小的三位数是(). ①587 ②507 ③750家庭卷(一)“填空题第2题”:一个四位数,个位上是6,最高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读作().5、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例1:2647=()+()+()+()5803=()+()+()9030=()+()例2:下面各数中的7表示什么?易错点:大小写混淆.窍门:几个几→“个”后面是计数单位,应大写;前面是计数单位的个数,应小写.137() 2070() 9758() 7326()试卷中的典型题目:第三轮“填空题第4题”:由3个千和5个百组成的数是(),它比5000少().第四轮“填空题第4题”:3608读作(),3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8在()位上,表示().家庭卷(二)“填空题第3题”:由3个千、2个百组成的数是(),比这个数小1000的数是().家庭卷(二)“填空题第4题”:3407是()位数,最高位是()位,4在()位上,表示(); 7在()位上,表示(). 3在()位上,表示().6、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①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例:940○1899 想:三位数<四位数②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例:1350○2365 想:数位相同,比较千位1<2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依次类推.例:5940○5230 想:位数相同,都是四位数,千位上的数字也相同,就比百位,9>2.比大小儿歌:比大小、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数位相同从左比,数字大的数就大.数字相同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来.试卷中的典型题目:第二轮“填空题第5题”:将下列算式填在合适的()里.先写出得数,再根据得数大小排列算式.18÷2 36÷6 24÷3 56÷8 35÷7()<()<()<()<()第三轮“选择题第2题”:下面的数中,比2500大,比3500小的数是().用“排除法”①3499 ②2500 ③4000家庭卷(一)“选择题第2题”:下列数中,比6000小,比3500大的是().用“排除法”①5098 ②6001 ③30507、明确几个“最大”和“最小”的数:牢记位数必须是大写.位数两者和两者差一位数 1 9 10 8两位数109 89三位数100 999 1099 899四位数1000 9999 10999 8999五位数10000 99999 109999 89999 …………………………试卷中的典型题目:第一轮“填空题第(1)题”:一千里面有()个百.第一轮“填空题第(3)题”: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是()位数.第一轮“填空题第(4)题”: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他们相差().第四轮“填空题第3题”:一个数从右向左数第四位是()位,第三位是()位.家庭卷(一)“填空题第1题”: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二位是()位,第五位是()位.家庭卷(一)“填空题第5题”:100张1元是()元,100张100元是()元.家庭卷(一)“判断题第4题”: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它比最大的四位数多1.()家庭卷(二)“判断题第6题”:最大的两位数比最小的三位数少1.()8、近似数: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条件中都是准确数,问题中出现“大约”“可能”“大概”等词语就是求近似数.(1)能正确地区分近似数和准确数.近似数前面都由修饰的词语.如“大约”“可能”“大概”“左右”等.(2)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找准一个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数位上是0、1、2、3、4的舍去,5、6、7、8、9的进上.(3)四舍五入的数位不同,近似数就不同.四舍五入“个”位→近似数是整十数.如:65≈70 42≈40 237≈230 879≈880四舍五入“十”位→近似数是整百数.如:536≈500 891≈900 1549≈1600四舍五入“百”位→近似数是整千数.如:1174≈1000 6943≈7000 2055≈2000……9、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1)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200+300= 3000+6000= 600-400= 9000-5000=1400-400= 2600-2000=(2)进位、退位加减法:70+50 = 800+900= 140-70= 1100-200= 3500-1900= 5000-2600=10、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试卷中的典型题目:第一轮“填空题第(6)题”:同学们观看展览,一共去了1021人,大约是()人. 1021:个位1舍去≈1020 十位2舍去≈1000 百位0舍去≈1000 这3个答案都对.第一轮“填空题第(7)题”:公园一天卖出门票495张,大约是()张.495:个位5进上≈500 十位9进上≈500第四轮“选择题第4题”:下面最接近3000的数是().①3100 ②2999 ③3010第五轮“填空题第5题”:一台电视机的价格是3908元,一架钢琴的价格5007元,买一台电视机和一架钢琴,大约需要()元.问题中有“大约”,必须四舍五入“估算”.格式要规范,分三步:①用原数列式写“≈”.②在下面写出四舍五入后的数.③最后计算.家庭卷(一)“填空题第3题”:2014年仁川运动会中,中国代表团总人数是1328人,其中运动员897人,约()人;工作人员有401人,约()人.家庭卷(二)“填空题第8题”:一本故事书297页,已经看了203页,大约还剩()页没看.第四轮“第七题解决问题第3题”:下面是一~四年级个年级人数统计情况:一年级285人、二年级352人、三年级290人、四年级320人.(1)哪个年级的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的人数最少?(2)估算一下:哪两个年级同时去看电影能坐下?第五轮“填空题第8题”:由数字3、7、0、8组成的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这两个数大约相差().第三轮“第六题解决问题第3题”:妈妈给明明的卧室换一张床(1999元)和一个柜子(599元),她带了3000元去购物,买了上面的床和柜子,大约花了多少钱?剩下的钱再给明明买一辆自行车(680元),还够吗?第五轮“第五题解决问题第2题”:两个旅游团一起乘游轮观光旅游,一团有六百多人,二团有七百多人,这艘游轮最多可以载1500人,能坐下吗?数学书上用估算解决问题的重点题型,需要好好看看.可以在书上再写一写解题过程.96页例13(可准确计算、也可估算);98页第5、6题;99页第8题. 11、学会用算盘表示数.算盘儿歌:算盘四周叫做框,根根小棒叫做档,一根横梁分上下;梁的上面是上珠,梁的下面是下珠;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第八单元克、千克1、本学期学了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称较轻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克.()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4、克和千克之间的的换算:1千克=1000克 1kg=1000g.相邻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知识延伸:在生活中,人们还习惯用“公斤”、“斤”和“两”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如2斤苹果、2两茶叶等……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1斤=10两、1两=50克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通过换算把单位统一后再比较.一般统一成单位“克”比较方便.3千克○3000克 900克○1千克 6千克○5999克 1000克○1千克。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考点知识点梳理
2020年秋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考点梳理一、概念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
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
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二、综合运用:学习目标:1.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重难点分析:1.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2.从实物中能够抽象出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
3.初步认识直角,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
三、知识点梳理:1.认识角通过例1的学习,从三种实物(剪刀、吸管、水龙头)中抽取出角(锐角、钝角、直角),从熟悉的生活实列中认识角。
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一个顶点,两条边),说明角的特征。
易错点分析:容易把角的顶点和前边线段的端点混淆。
2.判断角给出任意的一个角,能指出哪是顶点,哪是边。
并能清楚的判断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
易错点分析:认为一条边长,另一条边短的角不是角。
3.画角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易错点分析:画完角后,忘记标出角的符号。
4.直角的认识(1)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
(2)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
小学二年级数学34个必考公式以及重难点解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34个必考公式以及重难点解析二年级奥数二年级是开发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学习奥数不仅能够极大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孩子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来说,激发孩子对华数的兴趣是最主要的。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的奥数学习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华数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华数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
所以对于学习下册华数的学生,首先计算关一定要过。
枚举是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
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华数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
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
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比如上面举到的汉堡和汽水的例子就更加形象。
应用题要接触:二年级华数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部分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华数课本中那样大。
34个小学数学必考公式1、和差倍问题: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较小数+差=较大数和-较小数=较大数②(和+差)÷2=较大数较大数-差=较小数和-较大数=较小数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小数+差=大数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的重点内容包括:
1. 认识长度单位:掌握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来描述物体的长度,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2. 100以内加减法: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等。
3. 角的认识:认识角的基本概念,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4. 认识时间: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掌握时间的计量单位和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5. 图形与拼组: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了解这些图形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拼组。
6. 统计与概率: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概率计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教材和教辅资料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知识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知识点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的数学知识点包括:数的认知、加减法的应用、减法的深入学习、时钟的认识、金钱的认知和感性认识的初步建立六个方面。
数的认知数的认知是二年级下学期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认识0-99以内的数字,理解数的大小、数的读法、数的写法、数的比较、数的顺序等。
通过认识数的基本概念,为学习后续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减法的应用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将在加减法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通过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来提高计算水平和应用能力。
此外,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有广泛的应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技能。
减法的深入学习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在减法的基础上深化学习,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方法,为学习高年级的数学奠定基础。
通过掌握减法的基本规则,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演算技巧。
时钟的认识学生将了解钟面刻度的含义,并掌握读取和设置时钟的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学习时钟有助于学生理解时间和日常生活实践中的时间表达。
同时,学生也需要理解秒表和计时器的操作方法。
金钱的认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认识各种纸币和硬币的面值、种类和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货币的实际应用技巧。
学习金钱的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价值、实用性及其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感性认识的初步建立学生将学习基本的几何形状和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掌握不同体积和大小的物品之间的比较方法。
感性认识的建立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形成和活跃,并为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学习以上六个方面的知识,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的数学知识点将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丰富的实践应用和基础理论支持。
在实际操作和思考中,学生将逐步掌握数学思维和应用技巧,为未来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以下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1. 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算术口算和列竖式计算十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 数量的认知:通过观察和数量的比较,理解数的相等、大小和顺序。
3. 数量的运算:进行简单的数的加法和减法,并解决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
4. 数的认识:从0-100内进行数的认识和编号。
5. 表达数的大小:使用比较符号(<、>、=)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6. 数的组成:将数拆分为十位和个位,并理解每位数的含义。
7. 数的顺序:理解顺序数,例如1-20间的顺序。
8. 数的读法:学习正确读写并解答与之相关的问题。
9. 长度、质量、时间和容量的认识:通过比较和实际操作,了解长度、质量、时间和容量的基本概念。
10. 三角形和四边形: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形状和性质。
11. 图形和图形组成的认识:通过观察和操作图形进行图形的认识和分析。
12. 数轴和数的位置:通过数轴的表示和使用,了解数的位置和相对关系。
以上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教材的具体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查看教材或与老师确认。
二年级数学教材内容梳理及教学重点分析
二年级数学教材内容梳理及教学重点分析二年级数学教材内容梳理及教学重点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人类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便利和智能化。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来谈谈二年级数学教材内容梳理及教学重点分析。
二年级数学教材内容梳理2023年的二年级数学教材将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数的认识与数量的比较二年级的学生需要通过计数、分类、量化等基本的数学操作来认识数,并学习比较大小、概念的转化以及数量的认识。
二、数的运算在数的认识之后,二年级学生将开始接触初步的数学运算,例如简单加减法、乘法概念的引入等。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计算分配律和重组律等,这些运算思想能够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几何形状与位置学生需要学会在纸上画出基础的二维图形,比如三角形、矩形、圆等,并能够进行位置的描述和比较。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对称、相似等概念,以便后续学习。
四、时间和货币学生需要学习时间的概念和读取时间的方法,学习日历的使用,同时还要学习货币和价值的认识,如元、角、分等。
教学重点分析二年级教学的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和理解数的概念数的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本前提。
二年级的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直观理解,借助教师的引导和人际交流,从实物或纸上的形式上认识数并逐渐形成数的概念。
在数的运算方面,教师应着重指出加、减的概念,重视加减法的计算性质,让学生基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进行数学运算,边计算边发现讨论计算错误原因,加深学生的运算意识和对运算属性的理解。
二、培养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
同时,培养计算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应当注意逐步提高计算难度,教授简单的多位数加减法等,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体验和理解计算思路和基本的数学规律,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的计算方法和习惯。
三、注重几何和空间思维的发展几何和空间思维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领域。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全册
1.计数和术语:
-掌握0-100之间的数字,并能正确读和写数字。
-学会在连续的数中找出前一个和后一个数。
-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加法:
-熟练掌握0-20的加法表。
-能够用竖式计算加法,并理解加法的交换律。
-掌握简单的进位加法,如10+4=14
3.减法:
-熟练掌握0-20的减法表。
-能够用竖式计算减法,并理解减法的借位原理。
-掌握简单的退位减法,如10-4=6
4.乘法:
-通过反复计数理解乘法的概念。
-初步掌握乘法表中0-10的乘法运算。
5.除法:
-通过分组和反复减法理解除法的概念。
-初步掌握除法表中0-10的除法运算。
6.分数:
-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用图形表示分数。
-初步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简单的分数运算。
7.位数和数位:
-了解十进制的位数概念,如个位、十位、百位等。
-能够根据数位来读和写数字。
8.数量与比较:
-能够用数目词表示小于、等于和大于的关系,如多、少、相等等。
-学会估算和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9.图形和几何:
-识别和描述常见的二维图形,如圆、正方形、长方形等。
-学会分辨和比较简单图形的属性,如边数、角数等。
10.数据统计:
-能够进行简单的图表读取和数据的分析。
-学会制作简单的图表,如柱状图、饼图等。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打好数学基础,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4单元知识重点+考点汇总,复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4单元知识重点+考点汇总,复习必备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二年级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阶段,在数学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数学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还能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全面提升。
因此,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尤为重要。
一、教学重点分析1.认识数形数形是二年级数学上学期中的教学重点之一。
通过数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形象,理解数学概念,“重绘”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有关数字、形状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识。
同时,数形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从而对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数字的认识和应用数字的基本认识是数学学习的首要任务,学生需要掌握数字的表示方法、大小比较和四则运算等基本知识。
在数学学习中,数字也是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对于解答或建立其他数学模型具有重要作用。
3.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加减乘除是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通过练习和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从而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应该重视加减乘除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在计算中灵活应用,理解计算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难点分析1.数形分离和融合数形分离和融合是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的难点之一。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把数字和形状联系起来,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需要进行反复的强化和训练。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到数形的学习中来。
2.加减乘除的理解和应用加减乘除的理解和应用也是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的难点之一。
相对于简单的数学计算,这些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计算过程中要考虑数量关系,运用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和实际的计算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策略教师在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深入浅出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有哪些考点?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有哪些考点?数学是一门需要连续性学习不断积累的学科,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的考点也是十分重要的,由于这是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了解并把握好这些考点可以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中的考点有哪些。
1. 数字排序数字的排序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的考点之一。
在数字排列过程中,孩子需要掌握数字大小的概念,以便将数字以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对于学生来说,这项技能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家庭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帮助孩子进行数字排序,例如比较水果数量、大小等。
2. 算数运算算数运算也是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的考点之一。
对于学生来说,包括加、减、乘、除四种基本算数运算。
虽然二年级的算数运算范围不大,但是能够深入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原理和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故事、游戏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基本算法。
3. 时间和日历时间和日历也是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的考点之一。
在数字带入实际情境的过程中,时间固然是最常见的实践场景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例如分钟、小时、天等等,以及掌握基本的日历情况,掌握时间和日期之间的联系。
4. 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的考点之一,可以通过图形和可重复的图形来进行训练,掌握各类几何图形,并掌握其特征和属性。
学生需要掌握图形的名称、特征和应用,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等。
5.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也是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的考点之一,这需要学生掌握一种推理方法和思维逻辑。
学生需要深入理解一个问题的本质,利用一定的推理方法来得出结论。
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培养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引导思考,逐渐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和方案。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的考点是多方面的,家长和教师应该共同配合,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达到学习数学的目标。
小学2年级数学考试常见题型分析
小学2年级数学考试常见题型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考试常见题型分析
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考试中,学生将面对各种各样的题型,每一种题型都旨在帮助他们建立数学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题型及其特点和解题方法:
1. 加法和减法题:
这些题目经常出现在考试中,要求学生计算简单的加法或减法。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又买了2个。
请问他一共有几个苹果?”或者“5减去2等于多少?”这些题目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增加和减少,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2. 数字排列题:
考题可能涉及数字的顺序排列或大小比较。
例如,“请把下面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4,1,3,2。
”这种题型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和排序方法。
3. 图形辨认和分类题:
考试中会出现让学生辨认和分类不同图形的题目。
例如,“下面哪个不属于同一类?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这种题型帮助学生识别基本的几何图形,并理解它们的特征。
4. 时间和日历题:
学生会遇到关于时间和日期的题目,例如“现在是9点钟,再过两个小时是几点?”或者“今天是星期三,再过两天是星期几?”这种题目培养学生的时间感和日历概念。
5. 简单的逻辑推理题:
考试中也可能出现需要学生进行简单逻辑推理的题目,例如“如果今天是星期五,那么后天是星期几?”这种题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应对这些题目时,老师通常会鼓励学生在解答前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要求,然后有条不紊地进行解答。
通过这些常见的题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日后学习更复杂数学题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数学考试常见问题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考试常见问题分析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考试中,学生们常常面临许多挑战。
作为一位关心孩子学习进展的教育者,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困难。
首先,学生们在数学考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是对题意的理解困难。
在二年级,问题的表述越来越复杂,有时候孩子们未能完全理解题目要求,从而导致答错题目。
举个例子,一道题可能要求学生进行两步计算,但学生只完成了第一步。
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逐步讲解题目,并使用形象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其次,算数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比如,对于加减法的应用题,学生们有时会因为对基本算数不够熟练而感到困惑。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教育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使用具体的物品进行实际操作,或者设计有趣的游戏来巩固计算能力。
另外,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导致考试失误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考试过程中,学生们可能因为焦虑或外界干扰而无法集中精力,这往往会影响他们的表现。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上进行专注力训练,并在考试前提供一些放松和集中注意力的技巧。
此外,时间管理能力的欠缺也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常遇到的问题。
许多学生在考试中常常因为时间分配不当而无法完成所有题目。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考试的方式,帮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逐步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最后,考前准备的不充分也可能是学生遇到问题的原因之一。
如果学生在考试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复习,可能会在考试中遇到意料之外的难题。
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确保他们在考试前能够充分准备。
综上所述,小学二年级数学考试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题意理解困难、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注意力不集中、时间管理不当以及考前准备不足。
通过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指导,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初中二年级数学学的都是基础知识点,但是初二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时刻,所以做好知识点的归纳还是很有必要的。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中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中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基本性质: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角平分线:⑴画法: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5.证明的基本方法: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第十三章轴对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概念: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基本性质:⑴对称的性质: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①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②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3.基本判定: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基本方法: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运算:⑴同底数幂的乘法⑵幂的乘方⑶积的乘方2.计算公式:⑴平方差公式⑵完全平方公式3.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式子因式分解.4.因式分解方法:⑴提公因式法:找出最大公因式.⑵公式法:①平方差公式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数学人教版第三册教材考点解析小学二年级数学人教版第三册教材包括: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经过我的教学实践和对这册教材的认真研究,我觉得小学二年级数学人教版第三册教材的必考知识点是: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长度单位间的换算,会给物体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
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
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它们都可通过填空、选择、判断、解决问题的形式来检测。
另外,线段、角、直角、对称图形都是会以画图题出现。
锻炼学生们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会以习题来测试。
乘法的简单计算还可通过直接写出结果的形式来检测。
观察物体还可通过连线的形式来检测。
100以内加减法的列竖式笔算并估算,笔算加减法、乘加、乘减不但可通过独立的笔算、脱式计算、当小医生来纠错的习题来检测,还可通过解决问题的形式来综合检测。
100以内加减法可通过填空、选择、判断、列式计算的习题形式来检测。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在填空、选择、判断习题中的检测内容主要有:根据图上已知,写出乘法算式。
会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能解答。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在列式计算习题中的检测内容主要有两类:1、已知一个因
数,另一个因数是几,求积是几?2、求几个几相加是几?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口算一位数乘一位数,乘加、乘减,笔算乘法可通过直接写出结果、填空、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的形式来检测。
小学二年级数学人教版第三册教材的可考知识点是: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一位数乘一位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会用乘法解决问题。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通过填空、判断、列式计算及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填表格的习题形式进行检测。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
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按要求画一个角或直角、几厘米长的线段、可以以一个独立的动手操作习题来检测。
给所做的事情填上适当的单位、通过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形式检测。
口算整十、整百的加减、加减法的估算的想法可通过填空、选择、判断的形式检测。
乘法的读法、乘法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口诀可通过填空、选择、判断的形式检测。
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事件发生的结果可通过选一选、连一连、写一写的形式来检测。
以上就是我对小学二年级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材知识考点的粗浅解析,若有不当之处,敬请与我共同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同行们多提宝贵意见。
韩庄学校
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