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场所中有童年期躯体情感虐待史羁押人员的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
监管场所中有童年期躯体情感虐待史羁押人员的
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custody personnel with childhood emotional and physical abuse
杨亚明1,郑爱明2,张慧颖3,杨浩1,徐波4,包青松
4
YANG Ya-ming ,ZHENG Ai-ming ,ZHANG Hui-ying ,YANG Hao ,XU Bo ,BAO Qing-song
1.江苏省宜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4200;2.南京医科大学;3.哈尔滨医科大学;4.宜兴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摘要:目的改善监管场所羁押人员中有童年期躯体情感虐待史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对心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评估。
方法经过虐待史调查和心理评估,建立羁押人员心理团体咨询小组,同时建立19个配对对照组,由注册心理咨询师进行8次团体辅导心理,比较干预前后及干预组与对照组心理测量结果的差异。
主要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及因子分得分差值进行评估。
结果干预组经心理干预后,前后自身对照各因子得分差值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前后大多数因子分
差值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干预组与配对对照组比较,干预前后2次SCL-90评估中大多数因子分差值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监管场所中有童年期躯体情感虐待史的羁押人员进行一定的系统的心理干预是需要的,能有效地改善其心理健
康水平。
关键词:监管场所;羁押人员;躯体情感虐待;童年期;心理干预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257(2013)02-0132-03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custody personnel with childhood emotional and physical abuse
YANG Ya-ming *,ZHENG Ai-ming ,ZHANG Hui-ying ,YANG Hao ,XU Bo ,BAO Qing-song
*
Yix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iangsu ,214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custody personnel with childhood emotional and physical abuse in prisons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childhood abuse and their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
19persons of custody personnel with childhood emotional and physical abuse were selected a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group and 19persons as control group ,they received 8times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by 10registered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teachers.The difference of the data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as compared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assessment was performed with SCL-90and factor score difference.[Results ]I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every factor of SCL-90scale in intervention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s ,while in
control group on most factors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Comparing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s on most factors were significant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s.[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s needed for custody personnel with childhood emotional and physical abuse in prisons ,it can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 levels.
Key words :Prisons and organs in charge of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Custody personnel ;Emotional and physical abuse ;Child-hoo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基金项目:无锡市卫生局立项(项目编号:2009-
XM0908)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儿童期受虐待产生的社
会危害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1-2],有学者发现,受虐待的儿童成年后暴力犯罪率是没有受虐待儿童的
2倍[3]。
另有研究发现,父母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忽视而导致的人格缺陷等心理问题也使其反社会行为的发生概率增高。
由此,如何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已成为目前研究的新领域
[4]。
我们通过调查监
管场所羁押人员目前的心理症状以及童年期躯体情感虐待史,有针对性地进行团体心理干预后,探讨其干预效果,从而为监管场所开展羁押人员心理矫治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研究对象的总体来自某监管场所2010年3月10日—6月10日新入所的全部羁押人员,全部为男性,共计172人。
1.1.2调查问卷本研究采用童年期虐待问卷[4]和
症状自评量表(SCL-90)[5],童年期虐待问卷由哈尔滨
医科大学张慧颖等设计,
4种虐待经历,每种经历有10道题目左右,有1道答为“经常”的,即认定为此种经历
为
“经常”(得分为1),以此类推,有一道答为“有时”的,即认定为此种经历为
“有时”(得分为2);只有全部答为“从来没有”的,认定为无(得分为3)。
SCL-90是
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
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即“从无”“轻度”“中度”“偏重”和“严重”。
1.1.3对象入选标准及干预评价指标根据童年期虐待问卷及心理现况初步调查后,选择有童年期虐待且SCL-90总评超过160分[7]的人群作为干预研究的对象。
SCL-90,根据中国常模,判断标准为总分超过160分考虑筛选阳性。
SCL-90各因子得分也是干预效果评价的指标,包括10个方面。
1.2方法及过程[8-9]
1.2.1团体干预前的准备包括心理干预团队的建立、活动频率及周期、干预主线的设计、干预场所的选址。
①心理干预团队的建立:根据本次团体干预的目标(发展为目标),确定团队规模一般不应超过20人。
在自愿的原则下,根据童年期虐待问卷及SCL-90心理测量结果,筛选19人进行心理咨询的对象作为干预组,按照年龄、文化程度相近进行1ʒ1配对,配对组作为参照组,共计组成19对。
也就是说进行了以下条件的匹配:性别、年龄、学历、虐待史、监管场所等几个条件。
②活动频率及周期:团体干预活动频率周期一般为10次左右。
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为8次。
每周1次或2周1次,每次时间为2h,总干预期为3个月。
③干预的主线:据本次SCL-90心理测量各因子得分,旨在针对性地改善劳教人员的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抑郁的程度,帮助劳教人员学会如何去信任自己和他人、促进自我认识和自我接纳、自尊自信、找到处理问题与处理冲突的可行方法,在自我心理成长的同时,带动周围劳教人员共同进步和发展。
④干预场所的选址:根据团体活动场所的一般要求,选择一间宽敞、清洁,环境舒适、容易使人情绪稳定、放松的该监管场所的心理咨询中心。
1.2.2团体干预过程根据团体辅导设计的要求,每次团体干预,从10余名心理师中确定1名领导者,其余心理师为其助手。
每次团体干预确定1个主题,采用绘画、讨论、角色扮演、观看视频短片等方式开展,活动结束前,领导者对该次团体进行总结,并指定家庭作业,最后祝福和道别。
1.2.3日常心理教育根据监管场所的规定,所有被羁押人员都要接受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定期的评估,干预组和对照组也不例外。
1.3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接受团体干预的羁押人员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自愿的基础上接受系列心理咨询。
1.4统计分析调查数据经EpiDdata3.2双人双击录入,进行质量控制,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统2结果
2.1一般情况在调查的172人中,根据判定标准,有过“经常”童年期虐待经历的为79人,占45.93%;心理测量总分阳性的为71人,占41.28%;有童年期虐待且心理测量总分阳性的,合计有42人,占24.42%。
2.2干预组及对照组42人全部为男性,根据年龄、学历等分布情况,进行匹配,共配成19对,条件是学历相同,在同一年龄段中。
年龄<20岁、20 29岁、30 39岁,每组各2、9、8人;学历:小学和初中,每组各7和12人。
2.3干预前SCL-90的测量结果分析调查对象在首次团体辅导干预前,经配对t检验,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偏执、其他领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等剩余领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4干预后配对组调查调查对象经团体辅导干预后,经配对t检验,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及其他等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人际关系敏感及偏执领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5干预组干预前后各因子分干预组经干预后,各因子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6对照组在前后2次调查中的得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忧郁2个因子外,干预前后其他因子分和总分,都没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7配对组在前后2次调查中的得分差值的比较除敌对和恐怖2个因子分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因子分和总分差异都有统计意义外。
见表2。
3讨论
3.1一般调查在调查的172人中,根据判定标准,有过“经常”童年期虐待经历的占45.93%,心理测量总分阳性的占41.28%,有童年期虐待且心理测量总分阳性的,占24.42%。
此结果以及与常人比较后,可以看出,在特殊监管场所羁押人员童年期精神心理虐待发生率较高[10-13],自我症状出现异常的发生率较高[14-15]。
3.2干预效果分析本项目根据团体干预的原理,进行了设计和实施。
结果证明对有童年期躯体情感虐待史的羁押人员进行一定的干预是需要的,也是有效的。
从干预前后SCL-90结果比较可以看出,干预组总分及所有因子得分有显著性改善,而对照组相关指标改善并不明显,证明对童年期躯体情感虐待史的羁押人员
表1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得分情况(n=19)
因子
躯体化
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
强迫症状
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
人际关系敏感
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
忧郁
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
干预组2.36ʃ0.761.35ʃ0.56-4.22<0.012.53ʃ0.611.40ʃ0.44-7.81<0.012.63ʃ0.711.49ʃ0.60-6.61<0.012.65ʃ0.691.36ʃ0.63-5.66<0.01对照组2.58ʃ1.002.09ʃ0.94-1.56>0.052.85ʃ0.742.13ʃ0.84-1.75>0.052.94ʃ0.881.91ʃ0.81-3.75<0.012.84ʃ0.852.03ʃ0.73-3.15<0.05 t值0.85-3.25-1.90-3.74-1.68-1.95-1.18-2.95
P值0.40630.00440.07410.00150.10960.06670.25290.0086
因子
焦虑
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
敌对
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
恐怖
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
偏执
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
干预组2.30ʃ0.821.30ʃ0.49-5.54<0.012.57ʃ0.911.46ʃ0.64-5.03<0.011.88ʃ0.511.20ʃ0.46-3.84<0.012.40ʃ0.841.39ʃ0.61-6.07<0.01对照组2.58ʃ0.931.92ʃ0.87-2.26<0.052.87ʃ0.971.96ʃ0.81-3.14<0.052.09ʃ0.941.69ʃ1.07-1.22>0.052.82ʃ0.831.76ʃ0.66-4.36<0.01 t值-1.08-2.78-1.15-2.25-0.85-2.12-2.28-1.84
P值0.29390.01230.26590.03740.42500.04840.03490.0821
因子
精神病性
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
其他
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
总分
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
干预前2.15ʃ0.651.32ʃ0.34-4.95<0.012.46ʃ0.551.41ʃ0.53-6.57<0.01214.74ʃ53.66121.63ʃ43.57-6.06<0.01对照组2.44ʃ0.951.91ʃ0.81-1.85>0.052.78ʃ0.682.25ʃ1.07-1.82>0.05240.53ʃ72.71177.92ʃ73.03-2.65<0.05 t值-1.27-3.10-2.21-3.08-1.56-3.03
P值0.21950.00620.04070.00650.13610.0072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组间、组内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
表2配对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与得分差值比较(n=19)
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总分
干预前0.23ʃ1.160.40ʃ0.920.43ʃ1.080.29ʃ1.080.35ʃ1.420.35ʃ1.340.23ʃ1.170.57ʃ1.100.37ʃ1.260.35ʃ0.7031.89ʃ89.09干预后-0.74ʃ0.99-0.73ʃ0.85-0.42ʃ0.93-0.67ʃ0.99-0.62ʃ0.97-0.50ʃ0.96-0.49ʃ1.02-0.37ʃ0.87-0.58ʃ0.82-0.84ʃ1.19-56.29ʃ80.89 t值-2.44-3.96-2.63-2.57-2.44-2.07-2.01-2.78-2.60-3.38-2.96
P值0.02530.00170.01720.01910.02540.05270.05980.01250.01810.00330.0084
由于羁押人员的羁押时间有长有短,是否可以考察干预的持久效果,尚待下一步研究。
同时,对该干预团体在未来的再罪率是否有降低或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3.3干预方法的应用前景分析对有过童年期虐待经历,现在又有人格或心理状态变化的,应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目前国内进行理论探讨的有,而实施干预的具体报道极少,仅有极少数在学生中的报道[11-12]。
而在特殊监管场所,团体心理干预研究尚未见到公开报道。
本次研究,为开展类似领域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尽管当前监管场所提供了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对那些有心理问题并有所表现的,或有特殊受心理伤害经历的人员,可能是远远不够的,对他们实施较为深入的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是需要的。
同时对社会心理工作者参与特殊监管场所开展特殊人群的心理辅导具有较高的参考作用。
当然,本次研究人群样本量较少,今后还有待开展较大的群体研究。
参考文献
[1]杨玉凤.儿童的虐待与忽视及其干预对策[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4):328-330.
[2]王声湧,林汉生.暴力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年期被虐待经历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5):481-483.
[4]章恩友,姜祖桢,矫治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6-50.
[5]Kass F.Disordance between the SCL-90and therapists psychopathology rating.Arch Gen Psychiatry,1983,40:389.
[6]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11(2):69.[7]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3.
[8]陈丽云,樊富珉,梁佩如,等.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中国文化与团体心理辅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60-74.
[9]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55-306.
[10]杨亚明,赵幸福,李胜忠,等.监管场所羁押人员童年期躯体情感虐待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1,27(14):1580-1583.
[11]赵丹,李丽萍.某医科院校485名大学生儿童期虐待经历的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2):154-156.
[12]陈晶琦.391名大学生儿童期躯体情感虐待经历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校医,2005,19(4):341-344.
[13]赵幸福,张亚林,李龙飞.435名儿童的儿童期虐待问卷调查.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4):177-179.
[14]王年生,霍效祯,赵万利,等.劳改犯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8(10):88-89.
[15]王家华,张风刚,宋林琳.中国男性士兵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8(10):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