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艺术生地理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合集下载

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我国天山等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较为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块 丰富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形成众多的绿洲,呈斑块状 状分布 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
▲ 水平自然带规律记忆(2) ——表格对比记忆法 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 自然带的更 自然带的延 形成因素 替方向 伸方向 热量
南北更替 东西延伸 水 (纬度地带性)(纬度方向) 平 分 从沿海到内陆 东西更替 异 南北延伸 (经度更替) (经度地带性)
地带性自然带 分布的改变 南美安第斯山南段的两侧,同处于温带。东侧的巴塔 哥尼亚高原,因受地形影响,处于西风的背风处,因 而形成荒漠带,而西侧却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分布,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 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 布范围受到约束 自然带割断,这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 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
☆也可以与水平地带性对比记忆:
▲ 右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 B 1、图中表示同一种自然带的字母是 E C C、H ,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 H 40° 温带季风 气候,位于大陆西岸 F D G 30° 的是 温带海洋性 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自然带的 气候类型相同,这两个字母是 E、F, 0° 气候类型是 温带大陆性气候 。 3、自然带D的名称是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自然带G的气候 类型是 亚热带季风气候 。
但并不完全一致。
(2)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 “少一多一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海拔升高, 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 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4)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

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时刻在演化(气候变化、地貌变化)2、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1、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陆地自然带 ①成因
②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_带__状___分布的陆地自然 带。
(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①形成原因:__太__阳__辐__射____的纬度差异。 ②分异基础:__热__量__。 ③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也可以说成纬度变化方向或 经线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2.自然带垂直分布特点 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 础。如下图所示:
①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 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②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③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 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④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 海拔降低。 ⑤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
典型地区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分异规律(纬度地带 性)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 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纬线方向
经线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地域分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
异规律 规律(纬度地带性)
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 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 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 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B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专题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归纳】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基础主要从地球圈层之间的关系方面去理解。

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是地理环境整体发展演化的基础,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如下图所示:阅读上图应注意:(1)生物在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自然地理环境有机整体的形成过程中所参与的物质循环主要有生物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等表现形式。

2.全面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功能体现及警示意义(1)整体性的具体表现——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例证如下。

(2)整体性的功能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3)整体性特征的警示意义: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比较2、主要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成因影响非地带性现象的因素主要有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等,受这些因素影响,形成的非地带性现象部分如下:【考点例析】【例题1】(2011·广东卷)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 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答案】C【例题2】(2012·山东卷)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回答(1)~(2)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风力 D.光照【答案】B A【解析】第(1)题,从图中纵坐标可以看出R地位于温带,从图中横坐标可以看出R地位于草原带,所以R地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温带草原带。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点击: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回顾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读图忆知陆地自然环境要素关联示意图“牵一发动全身”——理解和应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1)在自然环境要素中,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而发生变化的是甲______和水文。

(2)“一发”牵动“全身”答案:(1)生物(2)下降侵蚀干旱增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名师点拨要点)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对点演练(2016·淮南模拟)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 B.⑦ C.⑥ D.⑤解析:1.A 2.D 第1题,①表示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2020高考地理艺考生冲刺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2020高考地理艺考生冲刺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知识梳理
易错辨析
典例变式
课课 堂堂 小小 练练
能力提升
古代诗歌或名言中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地理知识。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种规律?( A ) A.整体性规律 B.地域分异规律 C.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A ) A.物质循环关系 B.能量流动关系 C.生态金字塔关系 D.食物链关系
知识梳理
易错辨析
典例变式
课堂小练
能能 力力 提提 升升
(2018·梅州一模)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为阔叶 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草原、苔原、荒漠。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代号中表示海南岛典型植被类型的是( D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可显示的信息,错误的是( C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规律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不明显
知识梳理
易错辨析
典例变式
课堂小练
能力提升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 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 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知识梳理
易错辨析
典例变式
课堂小练
知识梳理
易错辨析
典例变式
课课 堂堂 小小 练练
能力提升
4.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有( A )
①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②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
境的差异性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
答案 4.A 5.B
微素养 • 大提升
见学生用书P088
迁移综合得高分(二)——自然带与区域地理环境、人类生产活动等知 识的综合应用 命题者说
自然带是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重要表现,不同自然带内人文地理环 境也不尽相同,纵观近几年高考题,有直接考查自然带知识的(如2016年全 国卷Ⅰ),也有以此为载体考查其他地理问题的,如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生 产活动差异等问题,这也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分析解答此类问 题应从命题特点入手,认真分析试题涉及的地理知识,掌握命题规律和答 题方法,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问题关键,迅速锁定答案。
功能。
(2)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 环境的性质保持⑥ 稳定的能力 。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变化过程
(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1)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 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海拔较高的低纬度山 地
微探究2 如何理解地域分异规律更替的方向?
答案 东西方向=纬线延伸方向=经度变化方向,大致相当于从沿海 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方向=经线延伸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大致 相当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微考点 • 大讲堂
见学生用书P086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 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 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
平衡功能
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 的能力
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 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 保持稳定的能力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湘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湘教版

02
导 航 03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4
知 识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5
1.地域差异的形成
_纬__度__位置 _海__陆__位置
——→
水热状况 及其组合

代表性的植 被、土壤等
―分带―布状→
自 然 带

地 域 差 异
答案
6
2.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3.主要陆地自然带
7
草原自 半___湿__润__、__半__干__旱_ 以草本植 热带草原自然带、_温__带__草__原___
然带 的内陆地区
物为主 自然带
荒漠自 然带
干旱地区
旱生 _热__带__荒__漠___自然带和温带荒漠 植物 自然带
答案
8
4.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由赤 地域分异规律
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34
考法 1 依据垂直带谱示意图,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 该山地海拔 2 500~3 400 m 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 平均降水量为 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 28%,下渗占 2%,不产生地 表径流。据此回答 1~2 题。
11
考法 1 分析区域景观图,考查自然带类型的判断 (2017·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 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 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 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 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 1~3 题。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原理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原理

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原理(含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知识体系构建](对应学生用书第43页)■典型图示——填一填·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1)写出字母代表的五大要素:A气候、B地貌、C水文、D生物、E土壤(内容可互换)(2)五大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是气候,最活跃要素是生物。

2.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带名称:①热带雨林带,②热带草原带,③热带荒漠带,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⑤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⑧温带草原带,⑨温带荒漠带,⑩亚寒带针叶林带。

(2)自然带①—②—③的变化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⑤—⑧—⑨的变化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方法规律——记一记·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通过不断进行着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第二,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第三,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

2.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主导因素分布特点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低纬、高纬明显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海陆分布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中纬度明显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海拔从山麓到山顶更替■易错易混——判一判·1.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频发与中上游的植被破坏密切相关。

(√) 2.我国北方城市的绿化可以引种南方的常绿树种。

(×) 3.西北防治荒漠化应该大力植树造林。

(×) 4.全球气候变暖能够使我国的农业增产。

(×) 5.我国江南地区与地中海沿岸地区所处的自然带类型相同。

(×) 6.塔里木河流域生长着大片的胡杨林,说明该地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7.我国南方许多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北方地区相同。

【人教版】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人教版】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感性认知——试一试] [理性归纳——记一记] 自然地 理 环 境 的 整 体 性 阅读下图,完成下列内容。

(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生物。

(3)图中A 、B 、C 、D 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__C_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__A__,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__B__,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__D__。

1.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组成要素水文、生物、气候、土壤、地貌。

2.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3.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因素,植被是最具代表性的因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4.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2)平衡功能。

5.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协调一致。

(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图表”为抓手——图文印证·深刻直观][图解考点]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借助上图,可做如下理解。

1.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2.地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水文河流运动塑造地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大气大气运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成地形雨土壤坡度陡,易水土流失;坡度缓,土壤沉积,土壤肥沃生物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3.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气候的干、湿、冷、暖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的反映生物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水文、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地形岩石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以农业发展为例,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灌溉水源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或鱼类生存造成影响。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8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8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8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选修Ⅰ-1)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3.意义: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4.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2.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四、自然带的形成和特点1.成因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

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

如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五、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类型表现典型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与经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中纬度地区(1)成因: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条件发生变化而形成。

(2)变化规律: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

3.非地带性现象成因: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微点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可用两个词来理解记忆,即“关联性”和“制约性”。

关联性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统一的演化过程;制约性指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完整版高三艺体生一轮复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

完整版高三艺体生一轮复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

高三体生一复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地理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制作:李雄核:高三地理一、自然地理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境的成因素:地貌、天气、水文、生物、土壤等。

2.地理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境物运互相影响形成地理境――→各成因素互相作用――→的整体性能量交表一:各因素其实不是孤立存在和展的,而是作整体的一部分展化着。

表二:某一因素的化会致其余因素甚至整个境状的改。

3. 考点(3)地境的地示地理境的构成因素及其互相关系【例解析】域分异律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过分砍伐、开垦、放牧等河流含沙量增大,下游淤积严重植被水土流失破坏土壤困穷生态恶化沟壑纵横【当堂落】1中 A 省湖区某种生境.相关家提出了“治湖必治江.治江必治山”的治理思路。

生境是什么?合地理境的基本律(地理境的整体性原理).你一思路的理解。

答:二、水平川域分异律与非地性象1.地域分异律(1) 看法:自然地理境整体及其成因素常常在某个确立方向上( 如西方向上或南北方向上) 保持特点的相一致性,而在另一确立方向上 ( 如南北方向上或西方向上 ) 表出差异性,种有律更替的象即地域分异律。

(2)基根源因:太阳射的度量差异和因海地点不同样致的水分差异。

2.自然(1)看法:自然景地域差异使地表各种自然因素多呈状分布,形成自然。

有必定的量和水分合,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型(2)表据有必定的度,在地球上呈条状分布【当堂落】2某教授参加了新疆山科学观察,他在日中写到“:路旁出了雪,已能看到冰川的,此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7 ~18 。

17. 此教授正站在阿泰山的()A. 山地叶林B. 顶峰草甸C. 顶峰苔原D. 冰川18. 阿泰山南坡()A. 丛林大多落叶叶林B. 草分布在山麓地C. 此季冬天D. 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傲西洋2.) 有文件表述 : “地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特点惹起地球上太阳射分布不均而生有律的分异”。

按此理解, 以下景化属于地性的是()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的丛林—草原—沙漠景B.阿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的丛林—草甸—寒漠景C.内蒙古自治区从向西出的丛林—草原—沙漠景D.新疆吾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的沙漠—洲景3.世界地主要的非地性地域分异象及成因。

2020版高三一轮教师用书: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版,含答案)(34页)

2020版高三一轮教师用书: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版,含答案)(34页)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特点: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并且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能力。

(2)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变暖,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3)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名师注解]【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可用两个词来理解记忆,即“关联性”和“制约性”。

关联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统一的演化过程;制约性就是指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注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要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点】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具体作用(1)改变大气成分,改造大气圈。

(2)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水分状况。

(3)改善岩石圈,促进土壤形成。

(4)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用书P30]最新考纲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核心素养 1.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考察、搜集植被图片,认识植被的特点及其生存环境的特点。

2.综合思维:结合森林、草原植被景观图,综合分析其植被景观特点及其成因。

[学生用书P30]考点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干精讲]——理主干 抓关键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

(2)“一果多因”的推理。

“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推断“因”。

例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大陆西海岸地区沙漠的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作用。

(3)“一因多果”的推理。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

例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的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

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四大应用(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区域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区域联系的原理分析某一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造成的影响。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典题探究]——析典题 学技法(2019·高考全国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思路导引][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水文特征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第(1)题,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影响变化进行分析。

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

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

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第(2)题,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主要从补给与蒸发角度分析。

由于位于末次冰期的晚期,此时气温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由于气温总体较低,蒸发量小,所以补给量大于蒸发量,因此盐度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第(3)题,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主要结合补给类型变化进行分析。

由材料可知,“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也就是说,里海的补给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河流补给为主,而河流为内流河,盐分只进不出,逐渐积累,加之地形隆起,气候更加干旱,蒸发加剧,使得含盐量升高,演变为咸水湖。

第(4)题,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要参考里海的形成,结合板块构造进行分析。

里海成为湖泊就是由于地处板块消亡边界,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北移形成的,如果继续北移,黑海和地中海也会演化为湖泊。

[答案] (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对点演练]——练类题 提能力(2020·江西吉安一模)某干旱地区通过引水灌溉扩大耕地面积,下图示意农田灌溉初期该地区环境要素的关联。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甲乙丙丁,表示蒸发增大和云量增多的依次为( )A.甲丙 B.甲丁C.乙丙D.乙丁解析:A [由日照强度减弱可知其与云量增多有关,由此可推断空气中水汽增多,蒸发增大。

]2.长期来看,图示地区空气湿度变化表现为( )A.一直减小B.一直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解析:D [干旱地区通过引水灌溉扩大耕地面积种植作物,在早期能一定程度增加植物蒸腾和地面蒸发,能增加空气湿度,但后期会因引水造成地表水减少,因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植被减少,下垫面趋于干燥,空气的湿度下降。

]3.下列举措,有利于促进退耕还草的是( )A.实现河流梯级开发B.实现土地生态恢复C.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D.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解析:D [通过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可提高粮食单产,进而可减少对耕地面积的依赖,有利于促进退耕还草。

](2020·广东佛山质检二)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

下图为我国某林地12月晴天平均最高气温(日最高气温总和/天数)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布图。

据此完成4~6题。

4.该地森林类型主要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热带雨林、季雨林C.亚寒带针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解析:B [由图示12月晴天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值,可判断该地12月晴天日均温在20℃以上,说明为热带气候,则森林类型主要是热带雨林、季雨林。

] 5.林窗的形成促进了林窗区内草本和灌木类植物的生长,直接原因是( )A.光照增加B.降水增多C.气温升高D.温差加大解析:A [由林窗是指“林中空地”,可判断林窗内因无高大森林阻挡而光照增加,从而利于较低矮的草本与灌木类植物生长。

]6.与林窗西侧相比,12月林窗东侧的晴天平均最高气温较高,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太阳从东南升,林窗东侧比西侧的日照时间长B.上午多雾,日照多在下午,林窗东侧日照较多C.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高大,导致东侧通风性好D.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茂密,导致东侧湿度较大解析:B [森林因具有涵养水源、蒸腾作用等而使林中水汽含量大,则森林地区一般上午(气温低于下午)多雾而光照要弱于下午;下午太阳西晒,林窗东侧因无森林阻挡太阳光而气温较高,西侧因有森林阻挡太阳光而气温较低。

]考点二 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主干精讲]——理主干 抓关键1.陆地自然带(1)形成(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

2.世界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3.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文字图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热量太阳辐射沿纬线延伸、纬度变化的方向更替,低、高纬度地区明显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干湿度地带性)水分变化海陆位置沿经线延伸、经度变化的方向更替,中纬度地区明显4.非地带性(地方性)的判断思路(1)非地带性的判断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规律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

(2)非地带性成因分析首先,清楚影响自然带形成的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水分等;其次,分析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最后,分析非地带性自然带的形成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典题探究]——析典题 学技法(2019·高考浙江省4月选考)“理想大陆”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的假想大陆。

图1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2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1)~(2)题。

(1) 北回归线沿线自然带的分布,图2与图1明显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远近 B.沿岸洋流C.海陆分布D.海拔高度(2) 图2中甲自然带为图1中( )A.①B.②C.③D.④[思路导引](1)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理想大陆”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的假想大陆。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理想大陆”各自然带的分布,非洲大陆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第(1)题,北回归线上,按照理想大陆自然带(图1)分布来看,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应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非洲(图2)形成热带沙漠,主要是由于非洲东部地区海域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明显,故而没有形成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少,主要因素为海陆分布,故选C。

第(2)题,读图可知,图2中,甲位于非洲最南端,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图1中的②,故选B。

[答案] (1)C (2)B[对点演练]——练类题 提能力(2019·贵州省适应性考试)下图示意自然带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带为苔原带、荒漠带、阔叶林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据此完成1~2题。

1.①代表的自然带类型是( )A.热带雨林带B.荒漠带C.针叶林带D.苔原带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远离海洋,大陆性较强B.③受下沉气流控制时间长C.④在南美大陆东西两岸均有分布D.③—④—⑤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解析:1.D 2.C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旨在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五个自然带中,①自然带气温低,降水少,该自然带应为苔原带,故D选项正确。

②自然带气温高,降水少,是热带荒漠带,③自然带气温低,降水多,为针叶林带,④自然带气温较高,降水较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⑤自然带气温高,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