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 精品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 精品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一、三、四、六单元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本册共安排8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减法》、《认数》、《加法和减法(一)》、《认识人民币》、《加法和减法(二)》。

空间与图形领域:《认识图形》。

“统计与概率”领域:《统计》分类整理数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假日小队”。

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知识体系】本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四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教学十几减9,第二段教学十几减8、7,第三段教学十几减6、5、4、3、2。

每段后面各安排一个练习,第四段安排了单元复习。

这是在学生已经认识2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加、减法以及20以内进位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必要知识铺垫。

教学重点:体验十几减几的计算过程与习得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算法的抽象与优化。

【思想方法与教学建议】1.教学十几减9,让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

学生经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不但掌握了这些加法的计算方法,而且积累了通过实物操作探索算法的经验,这就为主动学习退位减法创造了条件。

教材把十几减9的教学设计成四个层次。

(1) 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操作进行计算,教学的重点不是算出得数,而是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例题教学13-9,学生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列出减法算式后,由于首次接触退位减法,很自然地会进行从13个桃里减去9个的操作,而且减去9个桃的过程与方法不尽相同。

因此,学生的多样算法是客观存在的。

教材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思考进行操作并交流方法。

教学时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操作的步骤。

如,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减;破十法,先在盒子里减去9个,再把剩下的1个与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又如,平十法,从13根小棒里先减去3根,再减去6根,当然还有“算减想加”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93、94页《统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93、94页《统计》

亲历统计过程建立统计模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93、94页《统计》教学背景: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

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理解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册初步接触了简单统计图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正式学习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

新课标把体会、经历和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作为统计教学的首要目标,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统计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走进真实、有趣的生活情境,亲自经历调查、统计过程,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课堂写真:片段1:创设情景,有效导入师: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

为了庆祝儿童节的到来,学校准备举办庆“六一”联欢会。

我们班也要准备一个节目。

大家说,准备什么节目好呢?生1:唱歌。

生2:跳舞。

……师:喜欢什么节目的人数比较多呢?有什么方法能够知道吗?生1:举手表决。

生2:喜欢一种节目的同学站在一起。

……师:大家的方法都不错。

有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叫“统计”。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点评:选择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参与班级节目的设计,引出统计的需要,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提升学生应用统计方法的自觉性。

片段2:收集整理,经历过程师:请同学们拿出第一张题卡,你选哪个节目,就在哪个节目的下面做记号后,分小组交给老师。

师:现在同学们的意见都汇集到老师这了。

大家一定想马上知道喜欢哪个节目的人多些吧吗?生:想!师:下面,老师念一个节目的名称,你们就在自己喜欢的节目名称下面做个记号。

好吗?学生拿出题卡,做好了记录的准备。

师:你准备用什么符号来记呢?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1:我准备用对号。

生2:我用五角星。

生3:我用三角形。

一年级数学认识统计

一年级数学认识统计

一年级数学认识统计统计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和整理数据,了解事物的特征和规律。

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认识统计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开始,介绍一年级数学中的统计概念和相关知识。

一、收集数据统计的第一步是收集数据。

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周围的事物。

比如,在班级里收集同学们喜欢的水果,可以用一个表格来记录。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观察和收集数据。

二、整理数据收集到数据后,就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

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可以使用简单的方式来整理数据。

比如,将收集到的数据放在一张表格中,每一栏表示不同的数据项,每一行表示不同的观察对象。

学生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呈现数据。

三、图表的应用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常用的图表包括柱状图和折线图。

学生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展示数据。

比如,用柱状图来展示同学们喜欢的水果,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种水果的数量,并进行比较。

折线图则适合表示一段时间内某个现象的变化趋势。

通过图表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

四、数据的分析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来提升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比如,在对同学们喜欢的水果进行统计后,学生可以回答一些问题,如哪种水果最受欢迎,哪种水果最不受欢迎等。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可以培养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五、实际应用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可以帮助孩子理解统计的应用。

比如,在学生家长会上,可以通过统计家长们的职业和工作地点,制作一个地图,展示不同职业和工作地点的分布情况。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认识统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观察、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学生可以培养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统计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统计教案

统计教案教学内容:课本第92~93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2题。

教材简析:本课教材编排依据低班级同学的年龄特点,选取了动物运动会这一场景作为主题图,贴近同学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的爱好。

图中的动物运发动有狗、兔、猴三类,依据参与运动工程的不同,又可以分成跳高和长跑两类。

可教材并没有把“同一类事物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告知同学,而是在吵闹的场景中,通过卡通人物的提问,来启发同学自己从不同角度去观看,引出不同的分类,从而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

通过以上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使同学充分经受了数据信息处理的全过程,突出了统计活动的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1、让同学经受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让同学在自己宠爱的情境中进行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3、能正确地填写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及方法,培育同学乐观思考和合作沟通的意识,增加同学对数学学习的信念。

4、结合教学争辩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对同学的倾听、表达、合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并用当节课所学的统计学问对以上三个方面统计,发觉问题,提出可行方案。

教学重点:体验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难点: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自我介绍及本节课教学内容简洁说明。

2、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又开头了。

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都赶来参与这难得的盛会。

小伴侣们,你们想不想也去参与呢那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正在干什么!〔引导同学看主题图〕二、收集信息、感受不同。

1、观看与沟通。

2、解答。

工程合计跳高长跑只数动物种类合计狗兔猴3、比拟、感受统计。

三、应用实践、体验不同。

1、做课本第93页的第2题。

〔1〕读题;〔2〕解答;〔3〕订正;〔4〕说一说。

2、做课本第93页的第1题。

〔1〕理解“最〞字;〔2〕建议调查方式;〔3〕同学调查;〔4〕你发觉了什么调查一个小组,组中每个同学最宠爱的一种电视节目和最宠爱的球类活动,再在全班沟通,把结果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精品教案)《统计》讲课稿范文(通用5篇)

(精品教案)《统计》讲课稿范文(通用5篇)

(精品教案)《统计》讲课稿范文(通用5篇)《统计》讲课稿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讲课稿,借助讲课稿能够有效提升自个儿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讲课稿都具备一些啥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统计》讲课稿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翼可以帮助到大伙儿。

【教材分析】《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下册第9单元的内容。

原教材上是一幅教师带领学生举行实地观看、统计的插图。

关于没有条件、别能实地统计的学校,这部分内容又该如何上呢?我将教材中的盆花变成纸花,一排一排钉在黑板上,便于学生数数、统计。

巩固练习中,原教材是让学生统计全班每人的生日。

但关于农村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来讲,大多数学生全然记别得自个儿的生日。

所以,我设计了几份统计表供学生举行练习。

【学生分析】全班54名学生。

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一定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教师所要做的算是设计、组织学生举行有价值的统计活动。

【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办法收集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依照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咨询题。

3、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流程】一、激趣、引入、感知。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竞赛一下,看哪组同学表现得最好,老师将送给他们红五星。

你们看,(出示各XXX花)有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都别错,得到了那么多的花!这些花美丽吗?这些花有几种颜群?讲讲有哪些颜XXX?怎么样才干懂各种颜群的花有几朵?(让学生自个儿想方法。

)师生共同数出红花的朵数。

师:我们刚刚数数的过程算是对数据举行统计。

(板书:统计)师:大伙儿想把各群的花有几朵统计下来吗?老师给大伙儿请来一具好帮手,看例1。

【创设与学生日子实际相同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继续引入课题,朴实自然,也渗透了思想教育。

】二、教学例1。

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并讲明:图中的四根条形柱分不表示下面所列花的朵数。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5 正方形、7个三角形、4 个圆装在一个盒子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中拿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装的是什么?那么你们知道盒子里有多少个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怎样才能知道?今天我们将来学习统计的知识,来帮助小朋友整理这个盒子。

(板书:统计)二、讲授新课1.教学例题。

(1)用什么办法能知道盒子里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如果学生说先把三种图形分开,再一种一种数出个数。

可以请几名同学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演示这种方法)。

(2)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指挥学生看书,仔细看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统计三种图形个数的,其中一名学生做什么事,其他学生做什么事,你也能像图中的学生那样统计吗?4人一组分组活动,一人报名称,其他三个人记录。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展示和交流学生记录单,说说各种记法的特点,比一比谁记得清楚又方便?(画“√”)老师讲解画“√”表示1个图形,有几个“√”就是几个图形,你会用画“√”的方法记一记吗?(学生再用画"√"的方法记录一遍,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4)你能把整理的结果填在下面的表面的表面国吗?统计表里的“一共”这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集体交流时提问:(1)从统计表里能知道点什么?(2)除了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圆和一共的个数以外,你还能想到些什么?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在统计之前,同学们要想好用什么方法统计,如果是小组统计,要分派好每个同学的任务,一般选用画“√”的记法记录统计结果比较方便,最后完成统计表,从统计中我们不仅可知道统计的结果,还能想到许多问题。

统计复习(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统计复习(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统计复习(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2.学会用图形和数字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2.掌握用图形和数字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3.发展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板书笔、教具。

四、教学过程1.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境教学和问题导入的方式展开,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 教学流程(1)导入与激活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2)学习性活动设计•活动一:数据的观察与分类教师将1~9的数字卡片放在桌面上,让学生观察,将相同数字的卡片放在一起,同学们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分类,出示分类结果。

对于分类错误的学生,要通过反思和讨论来纠正。

•活动二:制作小气球教师向学生介绍制作小气球的过程,并要求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出示分组结果,然后根据所给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制作小气球。

•活动三:统计图表的制作教师通过让学生上台展示统计图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对于展示出错的学生,要进行纠正和解释。

3. 教学总结本课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了情境教学和问题导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评价本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教育方式,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指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知识掌握不够熟练的学生要及时补充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一年级数学教案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一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组织比赛教学目标: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并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统计表、学生每人一支水彩笔、空白纸。

教学过程:一、从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统计1、六一儿童节的那天,我们五龙小学的小朋友开展了有趣的游园活动,你们想知道都有那些活动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都有哪些活动?(生答师板书)你们喜欢这些活动吗?那我们也来组织一次比赛,好吗?板书课题:组织比赛2、(指黑板)可是这么多运动项目,我们只能选其中一项活动进行比赛,我们该组织什么比赛呢?(生自由发表意见)3、小朋友们意见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意见,师适时导入)4、小朋友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啊!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来学习统计。

[从生活情境引入,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什么比赛,意见不一致,找寻有效的办法--统计。

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实用性,必要性]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体验统计过程1、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全班小朋友的意见呢?(生自由答)现在我们就先在小组里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只能选择一项自己最喜欢的活动,由小组长做好记录。

(用师发的空白纸)看哪组最快?准备好了吗?开始!2、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师巡视指导。

[提出学习要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统计。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统计的概念,知道统计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据观念。

3.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能够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概念及意义2. 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3. 描述数据的方式4. 简单的统计方法5. 图表的绘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够通过图表展示数据。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统计的概念,以及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了解统计的过程和方法。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体验统计的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统计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数据收集工具(如计数器、小卡片等)3. 统计图表模板4. 练习题或实践活动材料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统计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引出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统计的定义、收集数据的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等。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统计教室里不同颜色书籍的数量,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

4. 展示与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分享统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有关统计的练习题,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锻炼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统计相关的游戏,如“统计接力赛”,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课后调查家庭成员或朋友的兴趣爱好,用统计的方法进行整理和描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填写学习反馈表,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

统计说课稿(通用5篇)

统计说课稿(通用5篇)

统计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统计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统计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小学的邵英娇。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课时——《统计》。

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七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说教材《统计》这一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包括认识并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认识1格代表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在编排上,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参加喜欢的课外活动小组活动、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班级的图书角、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等。

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既经历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又从中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时间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统计知识作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特别强调让学生体会统计的过程,和对统计结果的简单分析,让学生早些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既有利于提高应用所学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又能使学生从部分数据出发,经过分析从中找出规律,逐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统计,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和统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统计。

2.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

三、教学难点
1.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2.板书:统计的定义、统计的方法。

3.教具:玩具、图表。

4.学生:做好心理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些玩具,并要求学生分类或比较这些玩具,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重要性。

2. 学习新知识
1.讲解统计的概念:通过例子和图片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统计,统计的用
途。

2.讲解简单统计方法:比较个数大小,使用图表等方式。

3. 练习
1.让学生自己统计班级里同学的身高或年龄,然后展示出来。

2.让学生分组,比较不同组的数据大小。

4. 拓展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可以用统计方法解决的问题,激发他们对统计的兴趣。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统计,学会了简单的统计方法,相信大家对统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七、课后作业
1.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搜集一些数据,尝试用统计方法分析。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老师提问。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3.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

教学重点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

教学难点1.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统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板书、笔、教具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课前导学)师生互动,引入统计学的概念,并让学生回答“什么是统计学”。

2.(课堂导入)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统计例子,引起学生兴趣。

第二部分:讲解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讲解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

–简单介绍统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如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等。

–指导学生如何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如制作数据表等。

3.简单的统计方法:–讲解简单的统计方法,如频数、频数分布等。

–指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统计方法的应用。

第三部分:练习1.给学生布置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统计学的理解。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

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开展统计调查,并根据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2.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设计自己的统计问题,并解决。

课堂作业1.简单的统计学习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阅读1.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相关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同时也对简单的统计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数据分析和统计能力。

一年级数学《统计》集体备课总结

一年级数学《统计》集体备课总结

一年级数学《统计》集体备课总结引言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讲解“统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我们一年级的数学老师进行了集体备课。

在此,我们将总结备课时的一些收获和经验,并将其分享给大家。

备课的目标在备课过程中,我们确定了数学教学的目标。

我们希望:1.帮助学生认识到统计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2.让学生能够收集和组织数据,并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3.让学生理解概率和预测的一些基本概念。

备课的内容第一部分:概率和预测在这一部分中,我们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概率的基本概念。

我们解释了概率事件的定义,并且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向学生展示了如何使用概率进行预测。

第二部分:数据收集和组织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向学生介绍了如何收集数据并将其组织起来。

学生通过使用调查问卷和表格来进行数据收集,并且学会了如何生成各种类型的图表(如条形图和饼图),以便更好地呈现数据。

第三部分:统计方法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具体介绍了几个基本的统计方法,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我们展示了如何使用这些方法来分析数据,并且让学生自己进行实践试验。

备课的方法第一步:确定目标在备课过程中,我们首先确定了我们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对目标的明确,我们可以更好地确定备课的方向和内容。

第二步:制定计划在确定了备课目标后,我们制定了备课计划。

在制定计划时,我们考虑到了教学的时间安排和学生的学习进度,使得备课的内容更加系统和有序。

第三步:分工合作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分工合作的方式。

人手分配到不同的内容的教学前提是教师有相应的教学经验或教学特长。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可以确保每个人的任务得到更好的完成。

备课的效果经过精心的备课和教学,我们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理解了统计的基本概念,并且能够独立收集和组织数据。

他们也学会了如何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并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结论。

此外,我们还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发现学生对于统计的掌握情况非常好。

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时,教后我做了以下反思: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及必要性。

本节课我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儿童年龄特点,创设了“组织比赛”、“最喜欢的水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通过情境问题“究竟组织什么比赛好呢?”,引发学生争议,使学生在争议与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索调查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分析统计结果。

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这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

在教学中,我设计必要的活动,化“静”的知识接受为“动”的过程,我为学生创造条件,“假如你来当小调查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调查”,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调查统计方法的多样性。

在调查统计的过程中,我采取分组合作,再汇总全班意见,有意扩大了学生的参与范围,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身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

我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开启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选择、加工信息,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
维和发散思维,并使学生对统计的实际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3背醪脚嘌学生的合作意识。

组织探索活动时,我要求学生能与小组中的小伙伴分工合作,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在组内、班级中汇报自己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这节课教学氛围融洽,师生配合默契,学生都能容入到课堂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统计》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

《统计》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

[《统计》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教学内容:教科书94、95页上的内容教材分析: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统计》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

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和上一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每一格代表2个单位或者多个单位。

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的: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情景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具、学具准备:操行统计表、水彩笔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做个调查,调查你们在学校的艺术节中擅长的特长表演有那些?生:唱歌、跳舞、绘画、走时装步。

师:其中你们最擅长的特长表演是那一种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生:数出擅长每种特长表演的人数来比较……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二、探究新知(随时注意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1、收集数据的过程。

一年级教材分析和解读

一年级教材分析和解读

一年级教材分析和解读各位老师下午好:下面我们一年级和大家分享一下一年级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整体分析教材。

一、教材布局有三部分,分别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二、教材特色特色1、情境+问题串,为学与教导航,比如:《玩具》一颗,从新教材和旧教材的对比中,新教材更注重孩子学习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小兔请客》一课从一个情境引发了对多个问题的探讨。

《巧巧板》一课采用了多个情境,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特色2、规范、同构这就便于我们的教和孩子的学。

相近内容问题串形式一致。

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一组问题,比如《玩具》和《文具》,和《一上10以内的减法》《一下20以内的减法》。

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生发展过程——在仍然关注学生思考空间的基础上,改善了对学习过程的指导。

实现启学引思、导学引教。

特色3、课时、页码2页1课时:1页正文,1页练习,3页2课时(试一试)1.5页正文,1.5页练习试一试:需要1课时不是简单练习,包含了与前页内容密切相关的新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课上探索和交流是学生应该掌握的。

特色4、课堂练习三个层次: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拓展:“不以计算速度论英雄”,在保证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前提下努力控制计算练习的数量和复杂性,引导师生更加注重对数学核心概念理解和运用、从事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经验积累。

排序:——问题串一致——先关注理解,再关注技能巩固特色五:单元练习四个维度:知识和技能、数学理解、解决问题、联系拓展(不作为考试要求)。

特别注意了习题层次设计,尤其增加了一定数量的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习题。

比如:教材的体例特色6:特色栏目《数学好玩》每学期一次,以问题为载体,从头到尾都在思考问题。

在一册教材大约中间的位置(相当于学期期中时段)安排了“整理与复习”,在学期末安排了“总复习”。

教材的体例特色7:数学文化课中的渗透课后的阅读比如《古人计数》一课中,在正课情境中渗透了古人怎样计数的,在课后练习中还然孩子了解古人的不同计数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统计》
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出的统计的方法远远超过课本上出现的统计方法,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参加数学活动,感受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其实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学会”的基础上形成的。

“学会”是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索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

以前,我也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但那些思考,是老师给定的具有一定方向性的问题中进行思考,禁锢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此次的教改我充分重视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实践。

这样的教与学的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9《统计》教案1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9《统计》教案1
课题
统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6.展示、评价。
a.××,给大家说一说,你选了哪几样?为什么这样选?
b.还有谁愿给大家说一说?
c.这么多同学想说,这样吧,说给同位听一听。
7.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8.同学们帮助了聪聪,聪聪可高兴了。
9.电脑继续放动画片。(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欢迎大家明天到我家做客,再见!
六、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b.他涂得对吗?
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
d.他们涂的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
4.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
五、练习应用
1.聪聪明天要过生日了,现在它在干什么?我们去看看。
2.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请看!
3.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4.提问:这个同学统计的对吗?你们统计对了吗?
5.你能不能把这些数量填到表中?
6.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
7.展示学生填的统计表,集体订正。
四、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三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学习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3、能进行有序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一张本班小朋友生活照片)瞧!这是谁?我了解到今天是他的生日,我们为他在班上过生日,你们说好吗?老师祝他学习进步,健康快乐地成长!同学们,把你们祝福的话语送给他,好吗?(问过生日的小朋友)你想对大家说什么?2、(出示生日蛋糕图片)多漂亮的生日蛋糕,让我们为他唱支生日歌(请小乐队上来伴奏)。

[评析:将教材中为大象过生日的情境改成为本班的小朋友过生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1、小朋友,刚才的乐器伴奏很好听,我想清楚的知道每种乐器有多少,你们有什么办法吗?(让小朋友亲身体会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评析:在过生日的过程中,通过乐队的伴奏活动,再现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掌握的分类方法,为学生经历统计过程,掌握初步的统计方法奠定基础。

]2、(出示小动物图片)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小动物了,今天我特地请了许多小动物来。

你们看看他们是谁?瞧,小动物们带着鲜花一起来祝贺某某小朋友生日快乐。

你们高兴吗?3、看见这么多小动物,你们想知道什么?4、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些问题呢?5、小朋友说的很好,我们可以把他们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

老师在每组都放了一张纸,想请大家小组合作来完成.这么多小动物,怎样才能整理的又好又快呢? 先在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老师引导分工)请每组分工合作,把图上的小动物整理出来,贴在纸上。

6、(每小组的图展示在黑板上)我们来看一看,你觉得哪组理的最好?为什么?(表扬分工合作好的小组)[评析: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教学了最初步的分类整理信息的方法。

本单元继续教学统计,重点放在收集信息和整理数据上,教材有以下特点。

1 在随机事件中收集信息。

例题创设的情境是四名学生围坐在一张方桌的四周,桌上混杂放着正方形、长方形和圆三种图形,且个数都不相同。

为了知道三种图形各有多少个,由一名学生逐个地报各图形的名称,其他学生把图形记下来。

一年级(上册)统计已经发生的事件里的信息。

如大象家来了许多客人,统计客人中各种动物的数量。

又如全班学生每人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统计苹果、梨、桃、香蕉、草莓等几种水果各有几人喜欢。

在这些事件里,统计的对象——“信息”已经呈现,只是数据尚未知道。

只要采用“分类——计数”的方法(即分一分、数一数)就能得到数据。

本单元教材里的事件或是尚未发生、数量没有确定,或是事件里的信息没有固定的呈现规律。

如抛圆片,落下时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把圆片抛20次,哪面朝上既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律,也没有确定的次数。

因此,必须到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随时收集信息,经过整理才能获得需要的数据。

例题没有让学生把桌上的图形直接分类计数,而是通过一名学生逐个地报图形的名称,目的是把其他学生带进随机事件的情境中。

2 突出记录方法的教学。

随机事件里的信息往往是陆续出现、稍纵即逝的,随时记录、保存出现的信息才能保障数据正确。

例题由一个人报图形名称,其他人作记录,教学收集信息最基本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录,记录方法必定会多样。

例题的第二幅情境图是学生独立记录的场景,呈现了三种最常见的记录方法:有人边听边画,听到一个图形的名称就把这个图形画出来,于是画出了一串图形;有人把三种图形分开记录,最上面一行画正方形、中间一行画三角形、下面一行画圆;还有人设计了一张简单表格,把三种图形分类记录,而且使用简单的符号(如画“√”)记录。

教材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记录方法,评价他人的方法,借鉴比较好的方法。

上面的第一种记录,每种图形的个数还得分类数一数才能知道;第二种记录,三种图形的个数已能清楚地看出来了,但边听边画图形还不是最方便的方法;在第三种记录里不仅容易看出各种图形的个数,而且画符号比画图形方便,是较好的记录方法。

教材引导学生在“清楚”和“方便”两个方面比较、评价各种记录,对分类用符号记录的方法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和使用这种记录方法。

记录信息使用的符号,可以画“√”,也可以画“”或“丨”等。

只要学生喜欢并且容易画,都可以。

在本单元,一个符号代表一个信息。

3 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里获得数据,开展统计活动。

“想想做做”的三道题在有趣的游戏或简单的调查中开展统计活动,要使用分类画符号记录信息的方法。

第1题统计圆片落下时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教材为学生设计了两张表格。

左边一张表格是信息记录表,用画“√”的方法记录圆片各次落下哪一面朝上的情况。

右边一张是统计表,填写圆片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数。

第2题了解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第3题统计自己班同学的家庭人口数,都要先进行调查,收集需要的信息,再经过整理加工,获得数据才能填写统计表。

调查中收集和记录信息是这两道题的练习重点,体验和初步学会用符号记录信息是练习的主要任务。

要让学生独立进行调查、记录等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