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4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微课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列竖式计算,我以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为主线,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探索计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思考,把学生的想法在全班进行交流,让大家感受列竖式的方便,培养学生爱动脑的好习惯。
在课堂练习过程中,我采取小组评比奖小红花的方法。
每个组轮流派代表进行演板,根据他们的正确、快慢来进行总体打分,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但是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有疑惑和不足的地方,在创设情境引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式时,我用了过长的时间让学生来提问,学生思维活跃,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这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存在,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教育机智,并能够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从而更好地把握时间,我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四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四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读写两位数•能够使用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加、相减的方法计算不进退位的两位数加减法•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基本能力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心、耐心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不进位或不退位的两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加、相减的方法2.教学难点•学生容易混淆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学生可能不理解加减不进位和不退位的概念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出示一些两位数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自由组合这些数字,然后模仿教师的读数,快速读出组合成的数字•让学生把组成的数字排列成加减混合的形式,让其他同学来解题,让学生感受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2.讲授•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理解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并介绍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加、相减的方法•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理解加减不进位和不退位的概念•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举例解释加减不进位和不退位的方法,帮助学生消除困惑3.练习•让学生通过书本上的练习题进行加减不进位和不退位的练习•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互相批改,发现和纠正错误4.巩固•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场景运用所学内容,巩固学习成果•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和使用加减不进位和不退位的方法5.拓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尝试理解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通过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四、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考试•课堂作业•小组合作•观察记录2.评价标准•能够正确读写两位数•能够准确使用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加、相减的方法计算不进退位的两位数加减法•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基本能力•能够认真、细心、耐心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数字卡片、小组合作以及真实场景的运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两位数加减法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教学反思
4.4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1.本节课把“两辆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动手“摆小棒”“拨算珠”“列竖式”等方法,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多次验证,从多种方法中选取学生认为简便的计算方法,这一点我认为很有必要。
因为这样组织学生学习,是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及时捕捉信息,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4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4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
2.理解加法、减法的交换律,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方法。
2.强化学生对进退位的概念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练习题。
3.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出示计算器,当计算器加法减法符号设置为“不进位、不退位”时,用计算器演示两个两位数相加、减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对比两种不同情况计算结果有何区别。
2. 讲解新知1.两个两位数相加、减,若不进位、不退位,则按各位数对应相加、减,不需要考虑进位、退位。
2.对于进位、退位的概念,学生应理解如下:•当某一位的数值大于9时,向前一位进1叫做进位。
•当某一位的数值小于0时,向前一位借1叫做退位。
3.讲解本节课的题目及解法。
3. 课堂练习1.四位数字 3767 和 1229 相加、减,不进位、不退位。
2.课堂练习完成后进行课堂答疑,以巩固所学内容。
4.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
2.思考如何保存自己的书法作品。
五、教学反思此次课程中,我充分运用了计算器的使用为例,既达到了直观易懂的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对于进位、退位概念的讲解,应该通过生动、具体的例子来加以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此外,在讲解中应多加强一些想象练习,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再通过爬梯子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概念。
2. 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 相关练习题的讲解与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不进位、不退位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强调不进位、不退位的处理。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检查,教师巡回指导。
4. 讲解: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2. 板书内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关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签字:请家长检查作业,并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练习和指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课后作业和家长签字的设置,有助于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步骤,包括导入、新课、练习、讲解和总结,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小明有23个苹果,他又买了15个苹果,那么他现在有多少个苹果?”或者“小红有40块糖果,她分给同学20块糖果,她还剩下多少块糖果?”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实际意义。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一、说教材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是苏教版数学一年 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课时内容。本课编排在 教材第57、第58页的内容。例题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教材 教学皆在组织学生总结计算法则。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 不退位减法。 2.使学生学会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算理,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说学情
例题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笔算。摆 小棒和拨算珠都能使学生理解两个加数中的40和30相加、5和1 相加。为了便于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应把竖式中的 两个加数的个位与十位分别对齐。学生体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 加法很方便,就会自觉迁移到两位数减法中去。所以,“试一试”不 要操作学具,直接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 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4-50=
42+7=
94-60=
68-8=
4+7= 29-8= 32+20=
40-20=
37-7= 41+8= 56-4= 40+8=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不退位)教学反思今天教学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这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如果是口算的话有很多种算法数的组成43和31 ,4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是7个十,3个一和1个一合起来是4,7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74。
二是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分成一位数和整十数,再用学过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来计算。
这种方法与书上介绍的计数器的演示是一类的,因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竖式,所以第二种方法只是一带而过,第一种方法与小棒图、计数器与竖式再结合起来指一指、说一说,其间都是渗透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这一相同点。
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在独立列式时问题还是比较大的:1、数位对不齐: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列竖式不成问题,一位数加减两位数错误比较明显,总会个位上的数对到十位上,造成计算错误。
我觉得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还不是很透彻,涵义还是比较模糊,对于表示计算方法的图式和算例还不能融会贯通,因此在教学中要多次强调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
2、横式上的得数不写。
3、有的学生竖式是写对了,但在具体计算时把减法当加法做,个位上用减十位用加,这些情况都有,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因为不进位不退位的竖式相对简单,有的学生口算了以后再把答案写在竖式上。
要不就干脆连竖式也没有,直接一个横式。
还有的学生先在横式上口算答案,再列竖式计算。
对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些小措施来激发他们的计算兴趣,将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罗列出来,请他们来改错。
这个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计算是个常抓不懈的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提升上来的,只有多将数学问题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来,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这样每个学生才有自主发展和创新的机会,我们的教学效率才会有所提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教学内容是我所教授的《一年级下册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学生对于进位、退位的理解,以及如何在计算过程中正确地进行。
重点则是学生能够掌握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计算器、练习本等。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步骤和公式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以便他们能够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
作业题目包括两位数的加、减计算,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
在答案部分,我会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和最终答案,以便学生能够对照和检查。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会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发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规律和技巧,并能够将其应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教学的重点。
这包括他们对进位、退位的处理,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是教学的难点。
这需要他们不仅理解计算方法,还需要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情景引入,例如购物、做菜等,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概念和实际意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数学的概念。
我会讲解并演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进位、退位的处理。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一些生动的例题,让学生通过随堂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我会特别强调进位、退位的处理,因为这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4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4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苏教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口算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口诀和计算方法,能够将计算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问题,正确运用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3.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口算题目、计算题目和练习题目等。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笔、计算器、计算卡等。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
4.2. 教师示范教师通过黑板上的示范,向学生展示两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向学生介绍口算方法。
4.2.1. 两位数加法(不进位)教师以“26+35=61”的例子为教学示范,指导学生用口算的方式完成两位数的加法计算。
口算方法应为:先将个位数相加,再将十位数相加。
4.2.2. 两位数减法(不退位)教师以“46-27=19”的例子为教学示范,指导学生用口算的方式完成两位数的减法计算。
口算方法应为:先将个位数相减,再将十位数相减。
4.3. 学生练习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口算题目和计算题目,让学生自己完成,巩固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4. 教师检查教师在黑板上选择一些学生的计算题目,并分别让孩子上台展示计算的方法过程。
同时,教师对于计算过程中的错误进行指导。
4.5. 学生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自己完成,巩固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6. 教师巩固教师让学生解决一些数学实际问题,巩固两位数加减法的应用。
5.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两位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口算及应用。
同时,学生还能够将计算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更加深入地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6.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目,巩固两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四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四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读写两位数。
2.能够通过相应的口算方法实现两位数相加、相减。
对于不进位、不退位的情况有所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方法。
3.能够熟练掌握两个两位数相加、相减的方法,灵活掌握其应用场景。
4.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好处,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1.两个两位数相加、相减(不进位、不退位),正确运用相关口算方法。
2.灵活运用两个两位数相加、相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能够熟练掌握两个两位数相加、相减(不进位、不退位)的方法。
2.能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学生,让学生了解两位数的大小及读法,例如:•请举例出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大小分别是多少?•请读出下面这些数:23、45、78、90、56。
2. 演示教师简单讲解不进位、不退位两个概念,并示范两个两位数相加、相减的方法,并结合具体例子讲解。
2.1 不进位加减法•加法:两个两位数相加时,个位上的数对应相加,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不进位。
例如:37+25,个位上分别对应相加为2和12,在十位上不进位,最终得到62。
•减法:两个两位数相减时,个位上的数对应相减,十位上的数相减后不退位。
例如:73-35,个位上分别对应相减为8,在十位上不退位,最终得到38。
2.2 案例分析以实际问题为例,演示两个两位数相加、相减的应用场景,例如:•小明有32元钱,他这个月花费了27元,还剩多少钱?•有45个小朋友参加了比赛,其中有23个小朋友获奖,没有获奖的有多少个?3. 练习安排相关口算练习,让学生掌握两个两位数相加、相减(不进位、不退位)的方法。
例如:•27+18=?•46-23=?4. 拓展通过拓展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两个两位数相加、相减(不进位、不退位)的方法。
例如:•26+68=?•73-56=?5. 总结对于两个两位数相加、相减(不进位、不退位)的方法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课后反思-4.10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不进位、不退位)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课后反思-4.10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不进位、不退位)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不进位、不退位的两位数加、减运算。
3. 相关练习题的讲解和解答。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规则。
2.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运算过程,熟练运用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规则。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引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讲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强调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规则。
3. 示例:通过示例演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运算过程,让学生跟随示例进行计算。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5. 讲解练习题: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计算规则。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1. 板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不进位、不退位)2. 板书内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规则,相关练习题。
作业设计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练习题。
2. 相关应用题目的解答。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通过讲解、示例、练习和讲解练习题的教学过程,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计算规则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跟随示例进行计算,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2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2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2.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探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规律,提高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如:现在,小明有 38 元,他又赚了 25 元,他现在有多少元钱呢?请大家一起来计算一下。
让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规律,如:个位数相加得到结果的个位数,十位数相加得到结果的十位数,不需要进位。
2.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同样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过程,如:现在,小明有 38 元,他又花了 25 元,他现在还有多少元钱呢?请大家一起来计算一下。
让学生发现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规律,如:个位数相减得到结果的个位数,十位数相减得到结果的十位数,不需要退位。
3. 实际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如:小明要买一本50元的书,他手里有两张20元的钞票和一张10元的钞票,还差多少钱呢?通过学生独立组织语言,进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再现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和技巧,从而加深记忆和理解。
2.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解决教师出的问题,发挥个人和团体间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 实践探究法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联系实际的认识和思维方式。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位数的概念及其组成;2.通过实际操作加、减两位数,掌握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两位数的概念及其组成;2.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运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数字卡片、计数器等教具;2.学生准备习题册、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两个两位数,例如:68和37,并通过数字卡片、计数器等教具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两位数的概念及其组成。
2. 学习1.不进位的加法运算方法:以68+37为例,先在各位上进行相加,得到5,然后在十位上进行相加,得到10,在计算过程中不进位,因此,最后得到的结果是105。
2.不退位的减法运算方法:以98-47为例,先在各位上进行相减,得到1,然后在十位上进行相减,得到5,在计算过程中不退位,因此,最后得到的结果是51。
3.让学生自主练习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通过大声读出计算过程中的数字和符号,加深其对数字的印象,提高口算能力。
3. 巩固教师出示习题,在黑板上特地标注不进位、不退位的符号,让学生尝试解答。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编制题目,与同桌互相出题,提高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
4. 总结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强调加、减法运算只是数学学习中的一小部分,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课程标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加法运算方法:以68+37为例,各位相加得5,十位相加得10,不进位,结果为105。
减法运算方法:以98-47为例,各位相减得1,十位相减得5,不退位,结果为51。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口算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提高了其数学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但对于部分学生而言,理解和运用不进位、不退位的方法还存在困难,需要结合实际情境再次进行讲解和演示。
苏教版数学1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材解析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材解析由于在这之前所教学的加法和减法都是要求学生口算的,所以让他们自主探索45+31的计算方法时,大部分学生还会习惯于口算。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要通过口算方法的交流,进一步强调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通过摆小棒或在计数器上拨珠来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
介绍竖式的写法时,可以先写出第一个加数,再在它的下面写上“+”和第二个加数,然后提问:31个位上的“1"为什么要和“5”对齐?十位上的“3”为什么要和“4”对齐?接下来告诉学生,在两个加数的下面要画一道横线,这道横线的作用类似横式中的等号。
最后示范计算的步骤:先算5加1得6,把6写在个位上;再算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在十位上写7。
学生列出计算67-34的竖式后可以追问:“4”为什么要和“7”对齐?“3”为什么要和“6"对齐?算出得数后可以进一步追问:7-4得3,这个“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6-3得3,这个“3”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这里所说的注意点有两条:一是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二是要从个位算起。
第1题,学生完成后,可以让他们说说每道题先算的各是什么,再算的各是什么。
要注意了解32+40和76-50这两题的计算情况。
第2题的练习重点在于怎样列出竖式。
教师要注意学生在列竖式时能否做到数位对齐,尤其要注意学生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竖式列得是否正确。
此外,还要注意了解58-28这道题的计算情况。
如果学生漏写了得数末尾的0,则可启发:十位上的5减去2,得到的是多少,3个十是多少?第3题,左起第一题的错误原因是:减数“3”没有与75个位上的“5”对齐。
第四题的错误原因是:第一个加数“6”没有与33个位上的“3”对齐。
第5题,苹果比梨多几个,可以通过在图上一个对一个地画一画得到;梨比苹果少几个,可以由“苹果比梨多4个”推出。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2.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难点1.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器、投影仪、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相关的知识。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阶段:新授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2. 教师通过PPT展示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第三阶段:巩固1. 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
板书设计1.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板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作业设计1. 设计一些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反思这部分内容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与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口算方法,明确了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减的道理,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学生在用竖式计算时只是形式不同,但算理相同,计算难度不会很大。
由于本节课是计算教学,学生容易产生枯燥感。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于是我请上了孩子们所喜爱的动画人物——朵拉,让孩子们主动地跟着朵拉去探险,自主地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及加、减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
他们算理也是完全相同的,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和类推来学习。
在教学时,学生从图上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后,孩子们列式解决43+31时,已经下意识地计算出得数是74。
我趁势予以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有些学生已经能够完整有序地说出计算的过程。
为所有学生都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摆一摆学具,用我们的学具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边摆边要求说一说怎么计算,以达到加深理解和强化的作用。
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不存在问题,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正确书写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竖式和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是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顺序。
我把竖式计算的重难点定为:数位对齐,个位算起。
我觉得在教学竖式计算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很是重要,在边讲边示范板书时,让孩子们徒手跟着写一写。
接下来放手让学生在下发的作业纸上来列竖式计算43-31,收集孩子们的各种作业,引导孩子们来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积累了竖式计算书写时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总结出在列竖式时要注意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如果单单是一个准则或是老师的一个要求,孩子只会一味地去遵守这一规定而已。
一年级数学下册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
位减法教学反思苏教版
本次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我采用了苏教版的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 先通过实物教具、数字卡片等帮助学生理解个位和十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字感知能力。
- 通过简单实用的练题让学生熟悉减法的操作流程。
- 逐步引入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概念,通过拆数法和借位法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问题:
- 一些学生在掌握个位和十位的概念上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加强练。
- 在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时,有些学生还无法准确判断何时需要使用借位法,需要在更多的练中加强。
对于这些问题,我会积极与班级老师和学科组合作,制定更加
有效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具体学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他
们更好地掌握减法知识。
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学生对两位数的减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更加得心应手。
这种更加充分的数字素养
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能够为他们未
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一年级数学下册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退位加法教学反思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退位加法教学反思苏教版介绍这份教学反思主要针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退位加法进行讨论。
在这节课中,我们着重教授学生如何进行两位数相加的不退位加法操作。
教学目标- 能够理解两位数相加不退位加法的概念- 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的不退位加法运算- 能够应用两位数的不退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回顾个位数相加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2. 介绍两位数相加的不退位加法3. 演示两位数的不退位加法运算步骤4. 练学生进行两位数的不退位加法运算5. 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不退位加法解决问题教学方法1. 利用教具或者板书向学生清晰地展示两位数的不退位加法运算步骤2. 分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解答,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及时解答并纠正错误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两位数相加的不退位加法较为陌生,需要进行多次训练和巩固。
在演示步骤时,需要更加清晰地向学生展示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并牢记运算规则。
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使得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和交流,促进了他们的研究。
同时,也要及时关注每个学生的研究情况,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和练。
提供实际问题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加他们对不退位加法运算的实际应用性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强化两位数相加的不退位加法的训练,例如设置更多的练习题和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
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和评估,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并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1.本节课把“两辆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动手“摆小棒”“拨算珠”“列竖式”等方法,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多次验证,从多种方法中选取学生认为简便的计算方法,这一点我认为很有必要。
因为这样组织学生学习,是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及时捕捉信息,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