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导论
大众传播学导论提纲
龙《大众传播学导论》绪论1、传播学研究是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
2传播学研究发端于30、40年代美国,至50 年代形成自己体系,我国的研究始于80年代。
3、传播学界的五大先驱(1)拉斯韦尔:五W模式(2)拉扎斯菲尔德:意见领袖、二级传播、固定样本法、有限效果论(3)卢因:守门人(4)霍夫兰:个人差异论、军队(5)施拉姆:开山鼻祖、传播模式4、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1)传播学注重理论研究,而新闻学则注重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原理为重点,而新闻学以“术”为重点。
(2)从研究对象上看,新闻学研究的围相对窄些。
(3)从研究容上看,有差别。
(4)从研究方法上看,单调(新闻学),全面系统(传播学)5、传播学研究的方法(1)容分析法:材料易获取、费用较低(2)社会调查法:民意调查、民意测验(3)实验分析法(控制实验法):多用于传播对象对传播容的反应。
不一定可靠刺激因素的设计与现实不一致。
第一章传播的一般原理概述第一节什么是传播传播的定义:(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劝服说)突出强调传播是有目的的。
(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不同反应。
(交流说)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
第二节传播与语言学、符号学研究信号: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存在与否的信息。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基本要素,不仅表示……,它还使人能够引出指说对象的概念。
区别:(1)信号可以通过生物遗传的方法掌握,而符号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掌握和运用,信号活动一般只能在相当固定的时空场合,并结合特定的客观事物进行。
而符号具有超越时空力量。
人所创造的符号一经约定俗成便可在广阔的空间围和时间围发挥作用。
(2)符号是人类独有的。
(3)符号可以表达信号所无法表达的抽象概念,可以用来表示事物表象掩盖下的性质特征和围。
(指抽象能力)共同性:指说性3、意义理论、语言一般特性、传播互动障碍、语言互动原则(教材缺,参见大纲)第三节传播的基本要素及方式教材中九要求,与大纲八要素比(情境、传播者与受传者、信息与通道、制码与译码、噪音、传播效果、经验围、反馈)增加能力和行动。
大众传播学导论重点
大众传播学导论重点1.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得名于它的诞生地——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二战后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该学派在思想上不具有一致性,但在政治上却始终保持一致。
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有一个普遍的倾向,及都以宣传人道主义异化而著称。
阿多诺和本雅明都突出批判了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负面价值。
畸形的社会格局是由大众传媒协助制造出来的。
尽管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国家文化工业进行了批判,并联系社会思想因素对其加以大量分析,但该学派无意于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秩序。
2.民族志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
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
民族志发展的三个阶段:(1)最早的业余民族志(2)专业民族志(3)经典民族志模式研究方法:(1)观察与参与观察(2)相处共话、访谈(3)系谱法早期研究者发展出系谱记号与象征,来研究亲属、继嗣与婚姻。
系谱是非工业化社会的组织基础,当地人每天都与近亲共同生活及工作。
(4)重要文化报道人(5)生命史(6)主位观点与客位观点民族志研究者往往结合两种研究策略:主位观点﹙emic,当地人取向的观点﹚、客位观点﹙etic,科学家取向的观点﹚。
问题取向的民族志研究(7)长期研究(8)团队研究(9)调查研究越来越多人类学家在大规模社会中从事研究,他们发展了结合民族志研究与调查研究的创新方式。
由于调查研究处理大型复杂群体,其研究结果必须运用统计分析。
是对特定的当代民族文化的系统性描述,通常通过田野调查来完成。
民族志是系统化的和比较的文化研究的结晶。
它体现了这样一种人类学的理论根基:启蒙运动、对非西方的人的探索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
3.内容分析法定义: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播活动进行客观地、系统地和定量地描述的研究方法。
这个定义包括了三层含义,即客观性、系统性和定量性。
大众传播学导论
《大众传播学导论》复习重点1.社会科学的研究规范:P71)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以便为其他提供清晰的观点和验证手段,让其他学者能清楚其中的研究思路;2)必须提供准确的关于理论假设的佐证数据和客观材料;3)在研究出现可重复检验的普遍性情况下,归纳出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定理;2.法兰克福学派:P8得名于它的诞生地——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是由1922年卢卡契和科尔斯首先提出创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克汉姆、阿多诺、本雅明、哈贝马斯等,以宣传人道主义异化理论而著称,批判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负面价值。
马尔库塞就认为物质文明的进步只会增加对人的压抑,使人异化为“单向度的人”。
3.霍尔的编码——解码:1)霸权-主导编码-解码:观众的解码立场和信息制作者立场一致;2)协商性的编码-解码,观众解码的过程包括想:相容立场也包括对抗立场;3)对抗性的编码-解码:观众虽然完全理解信息的意思,但故意以一种相反的方式去解码再现于再现的一种具体形式——刻板印象。
4.民族志:主要来自人类学的一种田野调查方法,要求研究者深入某一社群,并在其中长期生活,从“内部”提供对该文化的意义和行为的论述。
研究者要直接参与该社群的活动,并通过学习该社群的语言和思考方式,来理解它的文化。
5.衣阿华学派:P591)命名:使某物变成客体的唯一要求,用符号来表示,是传递客体信息的一种方式,课题需要通过命名来实现社会化;2)行动计划:一个人对某个客体的全部行为类型。
人可以从行动计划中得到对待金钱、事业和个人成功的积极态度的指导。
态度或表明行动方向的语言陈述将指导行动方案;3)方向性他人:通过与对自己有影响的特别的人的相互作用来看这个世界。
6.“风筝”互向模式: P79在这一模式中,“精英阶层”通常指一个单方面的政治利益集团;“论题”是指各种为公众所议论的事件,围绕该事件会有一系列的信息(图中用一组X来表示);“公众”是一个与论题有关,或受论题影响的共同生活团体;而“媒介”实际上是表示处理公共事务的编辑、记者以及其他新闻从业人员等。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思考题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思考题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思考题:
1、你如何理解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答:大众传播学是一门多学科的学术学科,它以新闻和其他形式的媒体传播为研究对象,探索媒体传播如何影响社会及其各类受众。
在它的理论体系中,有3个基本的概念:媒体内容、媒体使用以及媒体影响。
其中,媒体内容指的是涉及媒体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所提供的信息;媒体使用意味着消费者如何接收、使用和理解他们接收到的信息;媒体影响指的是消费者对所接收信息的反应,以及媒体传播如何影响受众情绪和行为的研究。
2、您如何看待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
答: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涵盖了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比如文化研究、话语分析、定量研究、历史研究、实地研究、叙事研究等等。
在不同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选择,根据自己的研究特点和研究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无论采取何种研究方法,都必须遵循研究方法学的原则,以正确的思维途径来推动研究进程,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大众传播学导论第七章第一节.
4)“说服性传播”的研究—传播与态度变 化研究 霍夫兰二战中在军队的研究,主要采用的 是实验心理的方法案例—《我们为何而战》 研究显示:大众传播在传递信息方面有效, 但是在改变态度方面则没有太大的效果, 即再次证明了单一的大众传播并不能直接 导致人们态度的变化
(四)、传播效果的有关研究课题
1、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信源的可信性和 权威性) 2、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 3、讯息载体与传播效果 4、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一面提示&两面 提示;诉诸理性&诉诸情感等) 5、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传播者的属性)
二、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
1、30-40年代末 想像效果论阶段(30-40年代,传播学 刚起源) 不是科学研究得来的结论,而是借助想像得来的。施 拉姆将这一阶段概括为“魔弹 论”。 2、40-60年代 检验效果论阶段 着眼于研究劝服传 播: 劝服传播:通过传播相关信息使接受者充分接受宣传者的 思想、意 见、建议等。体现在政治宣传、广告等方面。 (带主观性) 3、50-60年代末 论证效果论阶段 关注受众的研究,从受众心理出发来研究传播效果。 4、70-80年代 再论证效果论阶段 学术界对传播媒介的功能重新认识,认为传媒具有很 大的影响力,但并不是万能的。
2)意见领袖: 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 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 的人物。
【基本特征】: 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的关系 他们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的 分布在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 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 型” 意见领袖社交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 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引用格式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引用格式引言大众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研究领域,探讨的是现代社会中广泛传播的信息和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的方式和媒介多种多样,这为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从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入手,探讨其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具体方法,以期为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是指在大众传播学领域内进行研究和分析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论。
其基本概念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研究对象的范畴,即大众传播活动的各种媒介、内容和效果;其次是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包括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实证和理论研究方法等;最后是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即研究结果如何指导实践和促进学科发展。
二、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传播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
传播学理论包括传播效果、传播媒介、传播行为等方面的理论;社会学理论涉及到大众传播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关系;心理学理论则在研究大众传播对个体心理行为和认知过程的影响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三、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具体方法1.定量研究方法:通过对大众传播现象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来揭示大众传播规律和影响因素。
这种方法通常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手段,能够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2.定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访谈、参与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大众传播现象的内在意义和社会文化背景。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大众传播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混合研究方法: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以达到全面、深入地分析大众传播现象。
这种方法能够在定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定性研究得到更为精细的理解和解释。
四、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发展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商业领域中,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广告、营销等领域,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其次是在政策研究和舆情分析中,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帮助政府和组织更好地了解公众意见和传播效果;最后是在学术研究方面,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不断促进学科理论的深化和完善。
大众传播学笔记
⼤众传播学笔记《⼤众传播学导论》——陈龙绪论⼀、内容提要,要点提⽰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的⼀门科学,具体地说,它要研..及规律究⼈类传播的内容、⽅式、⽅法,传播的社会作⽤,传播的效果、控制,传播者与受众的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等,它不仅要研究⼈们怎样使⽤媒介,⽽且要研究传播媒介的种类以及⼈与媒介之间的关系等。
⼴义的传播学以⼈类⼀切传播⾏为为研究对象;狭义的传播学以⼤众传播为研究对象。
2.传播学的历史传播学的产⽣有商业、政治、战争三个⽅⾯的因素,其起始阶段是作为社会学、⼼理学、政治学的⼀个分⽀⽽进⾏研究的,并诞⽣了传播学界“五⼤先驱”: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施拉姆,20C五六⼗年代传播学进⼀步发展为⼀门独⽴..的学科。
3.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经验..学派。
..学派和批判4.传播学的研究范式:发现..范式、批判..范式。
..范式、闸释5.传播学的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控制实验法。
6.传播学与新闻学的⽐较。
第⼀节传播学界说⼀、什么是传播学施拉姆:传播学是研究(⼈类社会信息主流的现象..)的⼀门科学。
..及其规律传播学以⼈类传播的社会作⽤出发,利⽤社会⾏为科学的⽅法,研究⼈类传播的⼀般规律,其⽬的在于提⾼传播效果,更好地发挥传播的作⽤,促进社会发展(⼴义、狭义)⼆、传播学的起源传播学在⼆战以后出现,⼆战前⼣美国进⼊垄断资义阶段,社会⽭盾重重经济危机频发,⼯商业竞争激烈,⼯商业界便利⽤⼤众传播媒介竞争,美国政界也很重视⼤众传播媒介的作⽤。
⼆战刺激了西⽅传播学的研究。
△传播学界五⼤先驱:①(美)拉斯韦尔(政治学家):5W模式,从宣传..⾓度出发研究。
(社会传播三项功能)②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学家、⼼理学家):从社会学...⾓度,意见领袖,⼆级传播,固定样本法,有限效果论。
(抽样调查,量化么分析)③卢因(社会⼼理学家):守门⼈(新闻传播过程内在机制理论)④(美)霍夫兰(实验⼼理学家):个⼈差异论,军队)⼼理实验⽅法引进传播学领域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⑤施拉姆(新闻学家)——传播学理论集⼤成者,开⼭..⿐祖:研究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
大众传播学导论
传播学杨向敏绪论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具体地说,它要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内容、方式、方法,传播的社会作用,传播的效果,传播的控制,传播者与受众的各自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
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狭义的传播学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
2、传播学的历史:传播学的产生有商业、政治、战争三个方面的因素,其起始阶段是作为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的一个分支而进行研究的,并诞生了传播学界五大先驱: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施拉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传播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的主要代表有: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政治经济学派、多伦多学派。
4、传播学的研究范式:发现范式、阐释范式、批判范式。
5、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控制实验法。
传播学研究步骤:①研究论题的选定;②确定与论题相关的问题;③文献探讨;④拟定研究假设与研究问题;⑤调查与实验设计;⑥调查代理机构与外勤服务机构;⑦资料分析和解释;⑧重复实验【方法有四种——逐项重复;操作上的重复;测量工具的重复;建设性的重复】6、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异同①研究风格:传播学注重理论研究,而新闻学则注重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原理”为重点,新闻学则以“术”为重点;②研究对象:新闻学研究的范围相对来说要窄,传播学研究的范围要宽的多。
③研究内容:新闻学侧重研究与新闻有关的各种内容;传播学除了研究与新闻有关的内容外,还把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其他各种信息作为自己的研究内容。
④研究方法:新闻学研究方法十分单调,所接触的面也相对比较狭窄;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则比较多。
综上所述,在研究传播信息这一点上,传播学与新闻学是共性与个性、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的关系。
第一章人类传播的基本原理1、传播的含义: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传播的内涵包括五个方面:①传播史人类最主要的精神活动;②传播是由传播关系组成的。
大众传播学导论(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笔记)
大众传播学导论(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笔记)《大众传播学导论》绪论一、绪论复习提示本章主要阐述了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研究方法,以及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差异这几个大问题。
总体来说,这一章的内容属于传播学理论中最最基本的知识,知识点比较多,较偏重理论。
从历年的考试题目来看,涉及本章中的主要知识点集中在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上。
其中考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概率稍大,论述题的考察可能会偏重学派理论上,同时研究方法这一知识点较容易结合实践题考察。
在复习时,建议考生熟记几个重要的名词解释,如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这些研究学派上,同时其中的代表人物一类的名词也极易出现,还要研究范式等这类直接给出概念的名词。
其次是清楚记忆研究方法步骤,能够在分析实际案例问题时选择正确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再次是宏观的记忆,如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异同,这类问题容易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二、绪论知识框架图总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的历史传播学的研究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国文化研究学派治经济学派伦多学派绪论传播学研究方法论实证研究方法和批判研究方法传播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发现范式释范式和批判范式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实证研究步骤播学研究的步骤方传播学研究方法容分析法地调查法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异同相同点不同点研究风格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三、绪论考点与解析(一)总论★★★★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的说,它要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内容、方式、方法,传播的社会作用,传播的效果,传播的控制,传播者与受众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等,不仅要研究人们怎样使用媒介,而且要研究传播媒介的种类以及人与媒介之间的关系等。
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
狭义的传播学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
2、传播学的历史传播学的产生有商业、政治、战争三个方面的因素,其起始阶段是作为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的一个分支而进行研究的,并诞生了传播学界的五大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卡尔•霍夫兰、威尔•施拉姆。
大众传播学导论第三章
第四节 信息与新闻
三、一致之处:信息量大的事件,通常发生的可能 性比较小,而越是不常发生的事越具有新闻的新鲜 性,所以信息量越大,越具有新闻报道的可能,新 闻传播中所含的信息量越大,消除受传者,不确定 性越多,就越能得到受传者的欢迎。
藏头诗与密码
《水浒传》中梁山为了拉卢俊义入伙,“智多星” 吴用和宋江便生出一段“吴用智取玉麒麟”的故事 来,利用卢俊义正为躲避“血光之灾”的惶恐心理, 口占四句卦歌: “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 此理,反躬难逃可无忧。” 暗藏“卢俊义反”四字,广为传播。结果,成了官 府治罪的证据,终于把卢俊义“逼”上了梁山。
第三章 传播与信息
内容提要 1、信息的含义及其与传播的关系 2、信息的传递 3、信息源与信息量 4、信息与新闻
第一节 信息的内涵
一、信息的含义 维纳定义:信息是我们用于适应外部世界,并且 在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知的过程中,同外部 世界进行交流的内容的名称。 申农定义: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因素 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 较典型观点:信息的含义应包括①消除不确定性 ②事物的有序性、组织性形式③事物的表认为,信息应为广义信息和狭义信息。 广义:所有与信息有关的内容 狭义:研究信息量、信息源的统计结构以及信息 的编码问题(是脱离载体或依附物质的内容)。 二、信息与传播的关系 传播尤其是媒介传播中的信息是狭义信息。 3超创意可口可乐广告.flv
大众传播学导论第六章
第四节 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心理机 制
一、施拉姆的“选择成然率”公式 出自1973出版《男人、女人、信息媒介:人类传播概览》: 选择或然率=预期能获得的报偿/需要付出的努力。 “报偿大小”——受众化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满足程度。 “付出的努力”——媒介易得性的大小。 二、受众的选择心理特点——约•克拉伯(美) (一)选择性注意 (二)选择性理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选择性记忆
第五节 大众传播中的受众与信息反 馈系统
四、大众传播中常见的反馈方式 (一)致编辑的信 (二)ABC ——Audit Bereau of circulations报刊发行审讨署 为了遏制虚报读者数的欺诈行为,1914年,广告商和发行商联 合成立了ABC组织。初衷是制定计算发行量的规则,确保该规 则强制执行,提供发行量的检测报告。ABC审计美国和加拿大 3/4的印刷媒体和ABC引用方法类似的BPA(商业出版物审计) 负责审计商业杂志和出版物。 (三)总体受众数据 总体受众 (1)主要受众(2)次要受众 对读者进行调查研究的主要有两大公司:SMRB(Simmons Market Research Bereau,西募斯市场调研局)和MRI (Mediamark,媒介调查公司)。6秒薪.flv
第二节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构成 特点
一、受众在能量上难以统计。 二、受众构成成分复杂。 三、受众是富有个性的单个人:分散性、无组织性、 不固定性。 四、受众接受活动的“休闲性”和“家庭化”。 五、受众在接受活动中的积极态度。
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受众理论
美国的传播学研究者德福勒将学术界主要观点归纳为四种: 一、个人差异论——霍夫兰(美)1946年提出 核心——媒介信息包含了特定的刺激性,这些刺激性与受传者 的个性特征有特定的相互作用,同样的信息对不同的受众会产 生不同的影响,受众的阅读行为存在“选择注意”和“选择理 解”两大特点,强调“个人”对相同信息的不同反应。 二、社会类别论 同一社会群体的成员对大众传播内容的注意与反应形式,对于 传播工具的选择都是大体一致的,强调不同“群体”对相同信 息的不同反应。
第一章--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行动、事物、现象等,研究者系统地收集 和分析资料,并且在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结 论,并进而发展成为理论。
38
实证研究方法
1、定量quantitative:对事物进行量化的
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假设的研究方法。
2、定性qualitative: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
13
E、报纸和杂志:版面设计研究 实验方法研究读者对不同版面设计如 字体、字号、横排、竖排、栏目宽度 等的评价
F、报纸和杂志:可读性研究 测量影响读者理解印刷材料的难易度
14
(2)电子媒体:受众喜欢什么样的节目? 收视率研究
15
(3)广告:文本测试(copy testing) 一条广告涉及的所有元素都要检验 测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认知方面 效果方面 行动意念
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 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 规律的科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组织通过现代传
播媒介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 活动的科学。
5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方法
研究 :就是一个认真地提出问题,并 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
研究方法:是获得知识的途径,是进 行研究时所用到的工具、策略和手段, 也是架通理论和现实之间的桥梁。
(2)实验法
《网络口碑信息特征对受众再传播意愿影响研 究》
《情色化新闻对性意念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
41
1、定量研究
(3)内容分析法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博客文献的研究》 《我国主流报刊对“住房议题”报道的内容
分析》 《我国媒体对“农民工”报道的内容分析与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及导论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为后续分析 做好准备。
数据分析与解读
描述性统计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样本的基 本情况和数据的分布特征。
结果解读
结合研究问题和假设,对统计结果进行解读 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推论性统计
运用推论性统计方法,如假设检验、方差分 析等,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THANKS
感谢观看
Hale Waihona Puke 文本分析法的优点可以对大量的文本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揭 示文本中的潜在信息和含义。
文本分析法的缺点
对于非结构化的文本数据,分析过程可能较 为复杂和困难;同时,文本分析的结果也受 到分析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04
研究设计与实施
研究问题明确
确定研究主题
01
明确研究兴趣点和目标,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研究
03
受众行为研究的理 论和方法
介绍受众行为研究的经典理论和 方法,如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 分层理论等。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研究
新媒体的特点和影响
探讨新媒体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模式的变革
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模式的变革,如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新型传播模式的出现和发展。
在跨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大众传播学研究可以探索新的研究路径,如计算传播学、数据 驱动的传播研究等,以推动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技术在大众传 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 的发展,这些技术将在大众传播 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自动化数据收集、智能数据 分析等。
结果呈现
将研究结果以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可视化 呈现,提高结果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
大众传播学导论
大众传播学导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大众传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和最普遍的现象之一。
了解大众传播学导论是了解现代传媒和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大众传播学导论,其背景、目的以及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则。
一、背景大众传播学导论是一个独特的学科领域,通常被概括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
传播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传播的各种形式,包括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然而,随着大众传媒的出现,传播学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
大众传播学导论成为了这个学科领域的核心部分,因为它研究了大众传播的各种类型及其影响。
二、目的大众传播学导论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现代大众传媒的作用和意义。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传媒都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商业和社会团体等重要组织机构也需要有效地运用传媒来宣传其活动和产品,影响世界的舆论和思想趋势。
大众传播学导论的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信息和工具,以便他们可以全面了解大众传播的各种类型,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运作方式。
三、重要的概念和原则在大众传播学导论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众传播的本质和影响。
其中包括:1. 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指的是各种能够进行广泛传播和影响的机构,通常包括电视、收音机、报纸、杂志、互联网和手机等。
这些媒介既可以为人们提供信息和娱乐,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商业和政治目的。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主要用于研究人们如何认识和处理信息。
这个理论认为,人们通过与自己已有的认识和知识相联系,来处理他们从大众传媒和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
3. 媒介影响:大众传媒的内容、格式和方式均会对其受众产生影响。
媒介影响理论研究了传媒如何影响受众,以及受众如何在其影响下行动。
四、总结大众传播学导论研究了现代传媒如何运作,以及如何影响大众。
它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领域都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大众传播学导论,是许多学生和专业人士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必修课程。
大众传播学导论第七章
第二节 劝服传播效果研究
(三)“创新-扩散”模式(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必须 重视非媒介通常是个人的资讯来源) 1、注重以传播者立场来推广新事物和新思想、重视 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网络关系 2、认识到异质性对传播的不利因素(努力寻找传受 双方在重要特征方面的“共同点”) 3、传播活动双方的情形、特征过于相同,就等于系 统完全封闭,会使新鲜的信息难以进入
第七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分析
内容提要 1、关于传播效果的几种理论 2、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理论 3、大众传播面对的社会现实问题 4、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
“传播效果”——是受众在接受了传播媒介传递的 信息后,在思想感情、立场态度、行为举止等方面 所发生的变化;是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传 播活动的中心。 认知层面效果 传播效果 心理和态度层面的效果 行为层面上的效果 14个典型的效果研究p214-215
第二节 劝服传播效果研究
(二)“魔弹论”的成效必须满足的前提条件 1、必须有一个强权制度作为传播的后盾 2、受众除了一种信息来源别无其他信息来源 3、“讯息被看作是子弹,如果瞄准和开火使用得当, 将会击中目标,实现其目的”
第二节 劝服传播效果研究
二、有限效果理论与劝服效果研究 两大流派 哥伦比亚学派——应用社会学→衣阿华学者的“创 新、扩张”研究 耶鲁学派——实验心理学:传播与态度变化研究(霍夫 兰) “伊里县调查”(拉扎斯菲尔德等):美国总统大选;选伊里 县作为研究基地的原因;系统抽样的方法;小规模重访法;发 现各种因素起作用△ 有限效果理论:最早出现在20C40年代
第五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理论
二、涵化理论(培养理论、教养理论)-(20C60年 代末) 源于1967年格伯纳等对有关电视内容的研究,还发 展出“暴力指标”概念,电视的“浊化”效果,即 潜移默化的效果。由美“暴力起因与防范委员会” 赞助。重要结论:电视节目中充斥的暴力内容大大 增加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环境危险程度的不安全感的 判断。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导言大众传播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研究人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行为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大众传播学研究的方法导论,以帮助读者了解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大众传播学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人们在信息传播中的行为和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和媒体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以及信息传播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大众传播学的研究结果对于媒体和社会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范围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以及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研究范围涵盖了传播过程中的信息选择、接受、解读和传播的各个环节。
三、研究方法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多样,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
1.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大众传播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通过观察和实证数据分析来验证和解释研究问题。
实证研究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方式收集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模型建立来分析数据。
2. 理论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是大众传播学研究中另一重要方法,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来探讨和解释研究问题。
理论研究方法可以通过梳理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解释,并通过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方式来验证和论证理论观点。
四、研究过程大众传播学研究的过程一般包括问题提出、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阶段。
1.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起点,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问题的背景和目的,确定研究的范围和重点,并提出可行的研究假设。
2.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关键环节,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确定研究对象和样本,设计合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案。
3.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重要环节,研究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方式收集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核心环节,研究者可以使用统计分析和数据模型建立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结论。
大众传播学导论
大众传播学导论10数媒张水生大众传播学导论绪论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广义:人类一切传播行为狭义:大众传播传播学产生的因素:商业、政治、战争传播学研究学派: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传播学的研究范式:发现范式、阐释范式、批判范式。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控制实验法。
第一节传播学界说传播学五大先驱:美国哈罗德-拉斯韦尔美国保罗-拉扎斯菲尔德(意见领袖、二级传播)美国库尔特-卢因美国卡尔-霍夫兰美国威尔伯-施拉姆施拉姆—传播学的集大成者—美国传播学开山鼻祖传播学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播学两大主要研究学派一、经验学派(传统学派、实证学派)其实验室研究重视实际经验的观察和推论,强调研究程序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二、批判学派源头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学派看待传播现象与传播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视角:一种是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沿用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的理解;另一种是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来看待社会中的传播现象和传播过程中方方面面的问题。
批判学派的主要研究对象集中在三大领域:传播制度与社会阶层的关系大众传播功能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受众与传播效果的关系批判学派的主要代表:1、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第一代,霍克海姆、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第二代,本雅明、哈贝马斯等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倾向:都以宣传人道主义异化理论著称。
2、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伯明翰学派)代戈尔丁、表人物:物霍尔、莫利、费斯克等3、政治经济学派代表是李斯特大学大众研究中心的默多克、威斯特嘉特、等人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主要研究两方面的:第一是传播体系所有制结构;第二是传播媒介市场约束力运行的方式。
政治经济学派偏重于剖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垄断化的传播体系及其带来的后果。
4、多伦多学派创始人是著名的媒介研究者麦克卢汉和英尼斯。
批判学派就其历史来说走过了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30年代到二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到60年代。
大众传媒导论
越来越多的年轻受众正在从传统媒介流向网 络。 网上报纸、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的兴起也成 为一种必然 为人类带来新的媒介文化
网络的传播特点
全球化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其著名理论“地球村”中曾经预言, 随着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的广泛运用,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 以在几乎同一瞬间以同一图像被展示出来。生活在地球上的人 们就像生活在一个小村落中一样。 卫星电视的出现使人们在充分享受高质量电视传输的同时,感 受到了传播上真正的无边无界。 超越了传统地域的信息交流中的诸多障碍,减少了不同国家、 民族、种族、人种之间交流上的限制,成为联系人类文化发展 的纽带。
根据全球标准互联网用户调查和分析权威机构Nielsen/ NetRatings发布的互联网趋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大陆有5660 万人可以在家中上网,中国已经成为亚洲家庭互联网人口最多 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仅决于美国,名列第二位。紧随其后的 是日本、德国和英国。尽管中国大陆互联网家庭数量各列世界 但普及率只有5%,远低于美国、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 和地区50%以上的普及率。 按照美国学者的标准,一种媒体使用的人数达到全国人口的20 %以上,才能被称为大众传媒,在美国达到5000万人使用这一 大众传媒的标准,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有线电视 用了10年,互联网只用了5年。 1998年,联合国正式将网络命名为第四媒体。
多元化
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空间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并存的开 放的空间。 在因特网上的规范是:
进入计算机网络是无限制的 网上信息是自由的 网络不受任何权力机构的限制
小众化
大众传播是与福特汽车、麦当劳一样是批量生产出来的 传统媒体数量十分有限,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受众只能在有 限的媒体设定的有限菜单范围内作有限的选择 第四媒体整体传播模式趋向小众化的“微型出版、微型受众、 微型市场。众多网站分流了人群,在整体上形成小众化传播。 网民们更多时间停留在志趣相投但访问者不多的各类个性化网 站上。
大众传播学导论
大众传播学导论一、选择填空题●批判学派的源头,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法兰克福学派】。
●纽曼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三个特性,【一致性、累积性、普遍性】,三者相互作用对舆论产生强有力的影响。
●传播学研究最古老的一种方法是【控制实验法】。
●美国符号学派的创始人是【皮尔斯】。
●美联社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
●【凯茨】最先提到“使用—满足”模式。
●【螺旋模式】是由丹斯提出的传播模式。
●我国第二届全国传播学学术讨论会在【黄山】举办。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传播模式的产生意味着与传统的直线单向传播模式的决裂。
●开创电讯新闻先河的是【有线电报】。
●通过【卫星】收看电视新闻节目,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最了不起的事。
●霍夫兰是劝服效果研究两大流派中【耶鲁学派】的代表人物。
●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为【媒介即信息】、【媒介冷热说】和【人体延伸说】。
●实地调查法也叫【抽样调查法】。
●“大众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的【美国】。
●“新媒介”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媒介信息包含了特定的刺激性,并与受传者的个性有特定的相互作用,属于霍夫兰提出的受众理论的是【个体差异】。
●根据美国学者豪林沃斯的研究,在公众传播过程中最初的一步是【吸引注意】。
●传播文化知识,是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功能,这一功能也就是【教育功能】。
●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人是【雷蒙•威廉斯】。
●有限效果理论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
●媒介社会责任理论首先是由【美国人】提出的。
●实验的控制一般包括【环境的控制】、【刺激变量的控制】和【实验的比较】。
●提取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三层:【判断你所得到的是一份包含什么内容的信息】,【找出解译这份信息的密码】,【信息还原】。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法】、【控制实验法】和【内容分析法】。
●经验学派认为,意义最重要的层面是在【语言】和【经验】之间的关系。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成功地制作了“活动电影机”。
●【席勒】揭开了“媒介帝国主义”研究的序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642 传播学概论苏州大学编(高纲0634号)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传播学概论》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本科段)的必修课,它是本专业应考者在学习了《新闻采编》、《新闻事业史》、《广播电视学概论》等有关基础课后,进行理论升华、提高的一门专业理论课。
其理论的思辨色彩较浓。
学习这门课,可以拓宽新闻思维视野,活跃思路,改变我们旧有的新闻观念,从而获得一种分析新闻传播现象、问题的新角度、新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在掌握《传播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前提下,能够灵活地运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分析一些新闻现象和传播问题,并能从事报刊、广播、电视的受众调查和效果分析。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现代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历史与现状(一)课程内容传播学是“研究人的学问,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研究人怎样报导消息,接受新闻及知识,怎样受教及教人,怎样消遣及娱人。
”(施拉姆)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传播与人和社会关系的学问,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利用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基础,以社会信息交流尤其以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
传播学30—40年代发端于美国,尔后逐步扩展到欧洲、亚洲,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个阶段,后一阶段在“新三论”的影响下,发展较快,出现了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以及施拉姆等著名学者。
产生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流派。
后来逐渐扩展到欧洲、亚洲,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个发展阶段。
传播学理论最早来源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等其他学科,50年代以后开始逐步形成自身的体系。
特别是后一阶段,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三论”的影响下,传播学有了较快的发展。
传播学传统上涉及五个方面内容,即:作为传播主体的传播者、作为传播主题的受众、传播的内容与信息、传播的媒介、传播的效果。
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拉斯维尔的这一5W研究体系被推翻了,人们发现,传播研究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既包含原有拉斯维尔的5W的内容,也包含了传播的控制,传播与社会发展、国际传播等问题,近年来又涉及到全球化等议题。
可以说传播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不断丰富。
我国的传播学研究始于80 年代初,由开始的介绍西方理论到建立本国的理论体系,其历史还不算长,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传播学的研究工作日益重要,一股传播学研究的潮流正在到来。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识记:传播学的基本内涵(2)领会:传播学研究的一些特点2、传播学研究的任务、对象、历史与现状(1)识记:传播学研究对象、任务、历史形成,研究的中外现状;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先驱:拉扎斯菲尔德、拉斯维尔、霍夫兰、卢因、施拉姆。
(2)领会:传播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3、传播学的研究流派(1)识记:传播学的几种流派(2)领会:经验学派的特点;批判学派的特点4、传播学研究方法(1)识记:传播学研究的几种方法(2)领会:传播实证研究的8个主要步骤;内容分析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实地调查法的主要内容、特点;控制实验法的主要内容、特点。
(3)应用:掌握几种方法进行受众调查、效果研究5、传播学与新闻学的比较(1)识记:传播学研究的特点、新闻学研究的特点(2)领会:二者的不同第一章传播的一般原理概述第一节什么是传播(一)课程内容传播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从地球上刚刚出现人类,到目前人类向太空的探索,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传播活动。
传播是物质世界的普遍现象,没有不传播的世界。
传播是人类世界存在的物质基础,传播维持着人们的生活,并活跃人们的生活。
人类离开了传播将一无所成。
正如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所说,传播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工具,是人类有别于其它动物的主要标志。
传播学产生以来,世界各地的学者关于传播的定义有一百二十余种,有所谓“共享说”、“劝服说”、“反映说”、“交流说”、“互动说”等。
第二节传播与语言学、符号学研究(一)课程内容传播中的信号与符号。
信号是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存在与否的信息。
其特点是将复杂现象用简单的方法表示,使要理解的内容较为简单、更为易懂。
内容与信号一一对应,并随时变化,变化的范围也较窄。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基本要素,单独存在于传播关系的参加者之间,表示某种意思。
符号不仅仅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的存在与否,它还使人能够引出指说对象的概念。
符号是一定社会成员所共有的。
但共有的是符号,是能够有共同的指说对象,而不是全部含义。
符号分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种。
符号的外延意义:指符号透过概念与客体的代表性关系。
较具客观性。
符号的内涵意义:指符号与概念之间的评价性关系。
常受感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符号与信号是有区别的。
这种区别甚至可以看作是人和动物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信号活动一般只能在相当固定的时空场合,并结合特定的客观事物进行。
如果离开了此时此地的特定条件,信号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而符号则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
人所创造的符号一经约定俗成便可以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和久远的时间范围内发挥作用。
信号可以通过生物遗传的方法掌握,而符号则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掌握和运用。
符号和信号的另一个区别是符号可以表达信号所无法表示的各种抽象概念,可以用来表示事物表象遮盖下的性质、特征和范围。
符号具有信号无法具备的抽象能力。
意义理论与社会互动1、意义的象征性理论:认为符号象征着客观事物的形状,符号意义的研究都在阐释符号如何在人们的心目中用以描述事物。
2、意义的经验理论:认为意义最重要层面是在于语言和经验之间的关系。
3、语言的使用意义理论:语言的实际使用,提供了其意义是什么的回答。
第三节传播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传播的情境,传播者与受传者,信息与通道,制码与译码,噪音,能力和行动,经验范围,反馈,传播效果。
传播方式:口语传播;文字传播;非语言传播。
第四节传播的主要模式1、亚里斯多德模式2、拉斯韦尔模式3、香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丹斯模式4、格伯纳模式5、ABX模式及其它“平衡”模式、互向模式6、韦斯特利——麦克林的传播模式7、赖利夫妇的社会学模式8、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第五节传播的类型(一)课程内容个体传播(亲身传播):指信息作用下,人的自身神经思维运动所作的各种反应。
人际传播: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狭义人际传播特指面对面传播。
组织传播:一定组织中的成员与成员,组织与组织,组织与环境之间进行的信息、情感交流,如宣传部门的文件传达。
公众传播:个体对群体进行的传播活动,传播者与受传者常常是面对面的单向传播,如剧场。
在公众传播活动中,最具有特色的传播方式就是演讲。
大众传播:只借助媒介来实施的传播行为。
其特点:有专门的传播机构,受众众多而分散,大规模信息传播。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什么是传播(1)识记:传播的基本概念(2)领会:各种不同定义2、传播与语言符号学研究(1)识记:符号的内涵、外延;意义的象征性理论、意义的经验理论、语言的使用意义理论;语言的一般特性(2)领会:信号与符号的本质区别;3、传播的基本要素及传播方式(1)识记:传播的情境,传播者与受众,信息与渠道,制码与译码、噪音、反馈、经验范围、传播效果等要素。
(2)领会:各种传播方式及其异同4、传播的种类(1)识记:传播的种类及其各自的内涵(2)领会:大众传播的特点5、传播的主要模式(1)识记:拉斯韦尔模式,香农——韦弗模式、施拉姆模式、丹斯模式、格伯纳模式。
(2)领会:ABX模式及其它“平衡”模式、互向模式。
6、传播过程与传播技巧(1)识记:传播过程要素;传播过程技巧要求(2)领会:传播技巧及其作用第二章传播者分析(一)课程内容传播者是传播过程中最为重要、最为活跃的一个因素。
它相对于受传者而存在,主要指传播活动中传播人员或机构。
传播者是组织机构中的人,是组织化的个人。
第一节大众传播中传播者的特点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决定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传播者对于讯息有制作上的自主权;二、大众传播的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合作;三、传播活动常常受到来自媒介组织等的控制;四、大众传播者必须有较强的专业素养。
第二节职业传播者的任务和作用卢因最早批传播者比喻成“守门人”(gate keeper)。
传播者的任务: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取舍;加工、制作信息;对传播内容和过程进行控制;收集和处理反馈信息。
第三节职业传播者的素养1、传播者首先要有对传播事业的敬业精神;2、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3、要有渊博的基础知识和很强的业务能力;4、要有信息敏感性。
第四节传播业的职业道德1、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大众传播道德规范包括:首先,要真实、客观、全面、公正地进行新闻报道;其次,要走群众路线,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再次,要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第四,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和保护信息所有者;第五、不利用媒介谋取私利2、怎样培养和教育传播者的道德素养?一是经常对大众传播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善进行具体的评价;二是树立榜样;三是向社会开放大众传播机构,直接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传播者的特点(1)识记:传播的含义(2)领会:传播者构成特点,哪那些可算作传播者2、职业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的任务和作用(1)识记:传播者的任务、传播者的作用(2)领会:传播者在收集、处理信息过程中的具体表现3、职业传播者的素养(1)识记:传播者的基本素养(2)领会:如何培养传播者的素质4、传播业的职业道德(1)识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大众传播道德规范应包括的内容。
(2)领会:怎样培养和教育传播者的道德素养。
第三章传播的内容与信息(一)课程内容传播内容是位于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客观存在物,是传播过程中的第三个重要因素。
传播内容是由信息所包含的意义和承载信息的符号两部分所组成的。
无论是意义还是符号,都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和客观世界的存在状态这两种因素构成的。
第一节信息与传播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的一种反映。
信息是客观的,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关于信息目前学术界有多种定义,香农认为“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
”维纳认为:“信息是我们用于适应外部世界并且在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知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内容的名称。
”还有人给信息下定义,认为信息是物质的一种普遍属性,如有属性、组织性、时空与能量分布的不均匀性、差异性。
事实上,想给信息下一个包罗万象而又具有实用意义的一元化定义,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
但信息有两个层次的原则性定义。
第一个层次是哲学范畴的定义:信息是宇宙间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多样性,它不依赖于是否被谁接受、反映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