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06_jy0601第 六 章 传播的控制研究
简述传播的控制研究中控制的含义
简述传播的控制研究中控制的含义
在传播的控制研究中,控制一词的指涉非常广泛,通常被理解为在特定情境下,通过某种手段或策略对传播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供给、指挥或影响的活动。
这
些要素可能包括传播的内容、形式、方式、路径、速度、频率、效果等。
如此一来,控制旨在通过特定的干预手段或策略,使得传播过程更趋于有序、高效和稳定,从而达到预期的传播目标。
这种控制既可能是明显的,如通过法律法规限制某种不合适的广播内容;也可能是隐蔽的,如通过影响舆论导向 subtly 地控制信息的传播。
控制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法律法规的约束、社会舆论的引导、伦理道德的规范等。
这些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具体取决于需要控制的对象和目标。
在控制的实践过程中,除了研究和使用各种控制手段,还需要深入理解传播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将控制行为自然地融入传播的局部和整体过程,使其达到预期效果。
另一方面,传播的控制并非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文化、技术等多元因素的变化,控制的目标、手段和效果也会相应变化。
例如,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信息的传播路径,形式和速度发生了很大改变,传播的控制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方式,需要创新和拓展新的控制手段和策略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因此,从广义上说,传播的控制研究包括对控制目标的确定、控制手段的选择、控制效果的评估等多个环节的探讨和实践。
而从狭义上说,它主要关注如何通过专门的控制手段,调控和引导传播过程,使其符合既定的目标和原则。
《传播学概论》学习辅导(二)5
《传播学概论》辅导材料(二)第四章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学习建议:本章的内容是关于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专门论述,论述了传播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具体介绍了四种传播学研究的方法: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
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握起来难度不大。
关键仍然是找出知识内容的内在规律。
传播学研究的特点传播学研究的方法理论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观点传播学研究的程序本章知识脉络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具体介绍四种研究方法内容调查法控制实验法第一节传播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重点问题1,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先导:系统的理论框架(1)科学性;过程:可靠的控制机制研究:严格的分析手段结论:良好的复制功能描述:对研究对象做符合实际的描述,回答“是甚么”“怎么样”的问题(2)操作性解释:对研究对象的活动及特点作出解释。
上升到理性层次。
预测与控制:预测在采取措施和创设一定条件后可能发生的变化,或者根据现有的测量指标预测一段时间侯对象的发展,并提出对策性建议。
综合化:在传播学研究中尽可能采用多重设计和研究手段(3)综合化与定量化:定量化:传播学研究中对传播活动,现象采用数量化研究设计和分析手段2,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观点。
传播学研究要以该时代人们传播活动的全部现实条件为出发点。
(1)历史观点要把传播现象放到历史的全部变化中进行研究。
用传播现象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说明传播现象的复杂性(2)几率观点实质:在于分析传播现象发生过程中的随机因素的作用。
要求把特定的对象系统的各个要素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组成部分来看待,部分是整体的成分(3)系统观点系统方法要求考察对象的系统结构和功能。
3,传播学理论的四种建构类型。
(1)归纳式理论:以数据为基础,把数据反映的实际关系组织为理论原则;(2)演绎式理论:从理论解释出发,寻求数据以检验理论的预测。
(3)机能式理论:综合了归纳与演绎两种成分,强调数据,也重视演绎。
(4)模型:针对较为复杂,难细分的客观对象,设计出一种模型,加以描述。
传播的控制论模式
传播的控制论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传播的控制论模式成为了新媒体时代传播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传播的控制论模式。
一、什么是传播的控制论模式?传播的控制论模式是指传媒机构、政府、企业等对信息传播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实现对信息的再生产、修正和选择的过程。
这种控制主要是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如编辑、审查、筛选、引导等。
二、传播的控制论模式的特点传播的控制论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信息的筛选,即对披露事实的信息进行选择,选择一些可以增强某种价值的信息进行传播;2.信息的扭曲,即故意夸大或缩小某个事实,达到某种目的;3.信息的引导,即通过引导信息的表达方式、引导受众的情绪,来达到某种目的;4.信息的重组,即对信息进行再造,形成新的信息产品,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三、传播的控制论模式的作用传播的控制论模式在信息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对信息的编辑和筛选过程,来确保传播的信息符合某种目的和意图。
这种控制方式可以帮助传媒机构、政府、企业等在信息传播中保持一定的“话语权”。
同时,传播的控制论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它可能会影响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特别是在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影响下,传播的控制可能会导致信息的失实和片面性,影响受众对信息的理解和信任。
四、传播的控制论模式与自由流通的信息在信息自由流通的时代,变革最大的是信息的自由性和传播的多样性。
传播的控制论模式必须与这一时代分开看待,而不能将其简单地看成信息传播中的控制工具。
在这个时代下,传播的控制论模式需要进一步升级,更多地考虑受众的需求和喜好,通过信息的推荐和引导来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五、结论总的来说,传播的控制论模式在信息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传媒机构、政府、企业等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信息自由流通的时代的到来,传播的控制论模式需要不断升级,更注重受众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第六章 传播的控制研究
8.被传播学控制研究领域誉为“一项最杰出 的研究成果”的是 B A.《报刊的四种理论》 B.《新闻编辑部的社 会控制:功能分析》 C.《论出版自由》 D.《独立宣言》 B 9.最根本的控制形态是 A.政治控制 B.经济控制 C.受众控制 D.自我控制 10.明确提出新闻传播中的把关模式的是 D A.卢因 B.麦克内怀 C.韦斯 D.怀特
社会责任论强调:
一定的民主,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责任。没有不负责任的民主, 也没有不受限制的自由。新闻事业享有新闻自由的权利,同时也应该 担负起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承担起对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和公民身心 健康的责任和社会义务。 国家通过立法和行业自律保障和监督传播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1947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的同名研究报告《自由而负责的新闻事 业》,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责任理论的最早论述,对传播业提出新的 要求:要求对事件给予及时、真实的报道,要注意传播良性社会价值。
麦克内利的研究
1959年,麦克内利在研究了国际新闻传播后 指出,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守 门人,如记者、编辑、总编等,并且最初的 接收者也经常为其他人充当守门人。守门行 为也远不止是简单的选择或拒绝,因为中间 人经常改变那些在运转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信 息的形式和内容(如删节、修改、与其他信 息合并等)。
1、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1、规定媒介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美、英、法、日、德的比较) 2、对媒介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 理 3、限制或禁止某些内容的传播 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 划或实行国家援助(信息高速公路、 电讯法)
2、利益群体或经济势力的控制
利益群体的控制
(党派、利益团体) 经济势力的控制 1)大型媒介集团的控制 2)通过党派集团的控制 3)广告商的控制
6.传播控制研究
窦唯烧车事件
窦唯烧车事件中《新京报》 窦唯烧车事件中《新《新京报》报道了在上海一次演出中窦唯突然 2006年 新京报》 破口大骂高原,原因被分析为两人离婚后, 破口大骂高原,原因被分析为两人离婚后,高原向窦唯索要高 额赡养费。事后,窦唯称他实际上想骂的是唐朝主唱丁武。 额赡养费。事后,窦唯称他实际上想骂的是唐朝主唱丁武。 • 4月5日,该报报道了丁武通过妻子回应窦唯,表示怀疑窦唯有 该报报道了丁武通过妻子回应窦唯, 精神问题,希望他早点去看心理医生。 精神问题,希望他早点去看心理医生。报道并指出窦唯经济拮 无正当收入来源。 据,无正当收入来源。 • 4月11日的报道中,丁武发表声明,称窦唯可能已经有些崩溃, 11日的报道中 丁武发表声明,称窦唯可能已经有些崩溃, 日的报道中, 愿他早日飞越疯人院。 愿他早日飞越疯人院。
拉斯韦尔的“ 拉斯韦尔的“五W”
谁
说了 什么
通过 什么 渠道
对谁
有什么 效果
第六讲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一节 对媒介施控的三大主体
经济控制
国家 政府控制
媒体
受众控制
自我控制
主体一: 主体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1. 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世界上几种主要的所有制:国有国营、国有公营、公有公营、私有私营等。 世界上几种主要的所有制:国有国营、国有公营、公有公营、私有私营等。 2. 对传播媒介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美国FCC 英国的BBC 中国的国家广电总局、宣传部等等; FCC、 BBC、 美国FCC、英国的BBC、中国的国家广电总局、宣传部等等;法规管理 3. 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战争期间,真相是如此宝贵,以至于必须用谎言来加以保护” 战争期间, 战争期间 真相是如此宝贵,以至于必须用谎言来加以保护” ——邱吉尔 邱吉尔 4. 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传播学控制论
传播学控制论
传播学控制论是传播学与控制论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控制机制和规律。
它借鉴了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将信息传播视为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通过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揭示信息传播的内在规律和动态变化。
在传播学控制论中,研究者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如何理解和描述信息传播的过程?如何分析和预测信息传播的效果?如何设计和优化信息传播的策略?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借助于控制论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手段,如系统建模、反馈控制、稳定性分析等。
传播学控制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信息传播过程的理解,也为信息传播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例如,通过对新闻传播的控制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新闻的生产、传播和影响过程,从而更有效地管理和引导新闻舆论;通过对网络传播的控制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信息的流动和扩散机制,从而更有效地防范和应对网络安全风险。
传播学第6讲传播者与传播控制
第6讲传播者与传播控制传播者☐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
传播者研究也被称为“控制分析”。
☐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专业化的传播组织及其从业者,包括各种媒介组织,如报社、电台、出版社、电影公司等,也包括各种岗位的从业者,如记者、编辑、主持人、导演、技术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等。
☐大众传播媒介既包括传递信息的手段、方式或载体(广播、电视、报纸报刊等),也包括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
基于此,大众传播媒介是指能够向社会大众大规模传播信息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和信息载体。
☐作为社会组织,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两方面的内容:✓大众传播者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主体。
•传播者的角色固定。
记者、节目主持人和编辑的角色;•具有组织成员性质,以组织行为方式进行传播活动;•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控制者和使用者;•信息生产过程中具有“把关人”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一定的经营目标。
•大众传播媒介是为一定社会集团服务的精神生产机构;•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营利目标和宣传目标都应不损害公共性和公益性。
☐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将人类的传播活动推向公共阶段。
大众传播媒介产生后,大规模协作开展的公共传播活动成为人类传播的主要形式。
被视为“社会公器”,是为全社会所有成员服务的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性的集体财富;使得从事信息传播的活动成为广大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的行为。
✓人类的传播活动进入系统化和网络化时代。
大众传播的范围越广,对传播活动的系统化和网络化要求越高。
组织内部具有自身的传播活动系统和传播网络,各国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形成本国内部分工合作的传播系统。
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传播网络也已基本形成。
各个传播机构的传播活动都在这种大规模的传播网络中进行竞争,共同寻求发展。
✓人类传播活动更加技术化和专业化。
流媒体传输、移动直播、无人机采集、全景拍摄、虚拟现实、3D、H5、机器人写作、全息投影、增强现实、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等。
第六章 传播的控制研究
第六章传播的控制研究第一节控制研究的含义及内容控制研究就是专门考察传播者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所处时代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是传播学理论讨论中的一个主要领域,具体说来包括三项内容:1分析传播者的施控行为,如把关研究及理论。
2分析传播者的受控情状,如批判学派的研究。
3指出各种不同的控制形态,如政治控制、经济控制、受众控制、自我控制等第二节把关与把关人卢因提出把关的实际含义是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转播者都不可避免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与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凡是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卢因在研究群体传播过程时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传播渠道流通的,每个门区都是把关人所处的位置,在那里把关人将就信息可否进入传播渠道,或者可否继续在传播渠道中流通做出决断怀特的把关研究是通过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的对比,考察在一个具体的把关环节上,信息是怎样被过滤筛选的,用公式来表示就是:输入信息—输出信息=把关过滤信息输入信息经过门区是输出信息,缺陷是将所有把关人当作一个孤立的因素来考察,过分强调把关人独立的权限,而忽略同把关人相联系的社会因素对把关活动的制约麦克内利得把关模式纠正了怀特把关模式的单一缺陷,揭示了在整个信息流通过程中存在着一条由许多关口组成的把关链,但问题是它把每个把关人及其作用都等同起来,不分主次麦克内利把关模式的特点:1)描述了各种各样传播者2)把关人对信息进行改造3)各把关人发出的信息是不同4)纠正了怀特把关模式单一化缺陷5)每个把关人的作用是相同的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最关键的把关人是传播媒介指把传播媒介的把关活动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两个步骤,就是所说的双重行动,其中的第一阶段是新闻采集,把关人主要是记者,第二个把关阶段是新闻加工,这里的把关人主要以编辑为代表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决定信息中转或中止的把关人;把关人的行为包括对信息的抑制和疏导两个方面;从整个社会系统上看,传播媒介起着关键的把关作用,是信息流通渠道上的主要把关人试论述把关研究发展的历史. 答:传播学中的把关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1947年,传播学的五大先驱之一卢因第一次提出“把关”一词,把关的实质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卢因的把关概念的提出,启发了许多传播研究,使许多传播研究沿着他引领的方向走向纵深,发现许多颇有见地的问题,得出了许多颇具启发性的结论.比较出名的是怀特的把关研究,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怀特的把关研究一向被奉为传播学的经典研究之一,不足之处在于他将把关人当做一个孤立的因素来考察,过分强调把关人独立的权限,而忽略同把关人相联系的社会因素对把关活动的制约.麦克内利的研究约补了怀特的研究结果单一化的缺陷,缺点在于他把每个把关人及其作用都等同起来,每个关口都平起平坐,不分主次.巴期的“双重行动模式”约补了这种不足,指出最关键的把关人是传播媒介.他把传播媒介的把关活动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两个步骤,这就是他所说的“双重行动”.把关学说的提出,宣告了西方新闻传播界的客观原则论的终结第三节深层的控制潜网:布里德所说的编辑部里的社会控制,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担负的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社会控制的职能,也即编辑部中的社会控制.布里德将它形象地称为“潜网”,他发现在报社内部始终存在一张十分微妙而又强劲的控制网络,它一方面确保媒介组织的传播意向顺利地贯彻下去,另一方面又防止不懂规矩的新来者对媒介组织既定行规的袭扰,它指出任何社会问题的主要问题都在于维持秩序和加强凝聚力,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保持价值体系的一致与完整,因为一时形态的混乱势必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土崩瓦解。
8.传播控制分析
比如: 写作者
比如: 编辑 改稿人员 翻译
记者
当地编辑
对巴斯模式的认识:
1、信息流程中的把关人的作用各不相同,其 中关键环节是传播媒介。 2、与传播媒介相比,其他把关环节处于次要 地位。 3、在信息大循环中,传播媒介的把关起着决 定性的主导作用。
对巴斯模式的解释:
第一阶段:新闻采集。 把关人主要是记者。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总要根据一定 的标准来对各类信息进行取舍和加工。 第二阶段:新闻加工。 把关人以编辑为代表。传播媒介输出的所有信息,不论 是新闻还是其他信息内容取舍,无论是版面设计还是 标题制作,都要经过编辑的把关。 显而易见,第二阶段的活动比第一阶段的活动更具有 决定性作用。
5、代表作: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
三、 社会责任论(自我约束式)
1、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 提出。 2、其理论核心:大众传播必须对社会公众承 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不能一味追求自身的利 益而置正义与品味于不顾。 3、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
4、该理论的要点:一定的民主,总是伴 随着一定的责任,自由是有限制的。新闻 事业享有新闻自由的权利,同时也应该担 负起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承担起对社会安 定、国家安全和公民身心健康的法律、道 德责任和社会义务。
代表作:《自由与负责的报纸》
四、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国家统管式)
1、由施拉姆提出。 2、它针对的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 义国家的新闻传播体系。 3、理论要点:社会主义制度下,传播业 及生产资料归人民所有,社会主义传播业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喉舌,政府的喉舌,也 是人民的喉舌。
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
3、“潜网”:指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 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它往往 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 4、所谓媒介组织内的潜网实际上乃是更大范 围内的社会控制体系的折射,所以,青年记者 所感到的束缚与其说是来自媒介组织,不如说 是来自社会系统。
第六讲 传播控制研
2、影响把关的因素
• 政治法律因素:传播中的政治因素与政治控制 政治法律因素 历来为人们关注。在我国的新闻制度下,把关 人受到的最大的外在制约就是政治标准。 经济因素:来自市场方面的经济力量,或明或 经济因素 暗地对传播者的把关进行着某种控制。 社会文化因素:把关人在把关时,会考虑到社 社会文化因素 会所认可和推崇的价值体系标准。把关人在过 滤、加工新现象、新事物时,与社会文化的开 放程度有关。
• 它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背景: • (1)信息化发展加快,信息及其传播直接 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作用加深。 • (2)垄断性加强,民众自主使用媒介意识 提高,但现实缺乏可利用传播资源。
2、主要观点
• (1)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有知晓权、 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使用权、接受服务的权力。 • (2)媒介应主要为受众存在,而不是为媒介组织、 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 • (3)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当有自己的媒 介。 • (4)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的媒介 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互动的媒介更加合乎 社会理想(核心价值)。
• D 美国《1996年电信法》“放松管制”:解 除分割市场的各种规章与政策,鼓励通信 传媒产业的自由竞争。 • 产生影响:传媒业的大兼并;全球传播 • 新自由主义是《1996年电信法》的立法基 础。
(三)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
1、出现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竞争日益 加剧,黄色新闻泛滥,传媒业商业化、集 中化、单一化也愈加严重,传播业滥用新 闻出版自由,侵犯公民权利,引起社会不 满。
• •
3、把关的实质
• 大众传媒的新闻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具有纯 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传媒的—定市场、 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 和加工活动; • 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 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 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 优先得到传播; • 传媒的“把关”是—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 “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 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传播学概论辅导(每章的归纳和总结)
第一章导论学习指导:本章是《传播学概论》全书的引论,重点在于了解传播学的关键概念、学科概况及学科背景。
第一节根植于人类生活的传播现象一、概念: 1.1964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二、问答: 1.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答: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一、概念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答:第一,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可分为五个研究层次,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二,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可分为三个研究层次:理论,模式,研究方法(定量、定性)。
第三,按不同领域划分纵向或横向的研究层次和研究重点。
纵向研究主要有:古代传播思想的整理与分析,近现代传播事业的演变等。
横向研究有:信息系统——研究与信息处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性问题等。
第四,传播学研究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个层次。
3.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4.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传播学概论(最新精简版)
案例:美国大选中的政治传播策略
经济传播
定义:经济传播是指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将经济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促 进经济发展和交流的过程。 传播手段:包括广告、公关、新闻、社交媒体等多种形式。
目标受众:包括消费者、投资者、企业、政府等各个经济主体。
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社会进步。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的联系
研究方法:注 重对传播现象 进行深入的哲 学思考和理论
探讨
代表作品: 《公共领域的 结构转型》、 《交往行动理
论》等
符号学派
代表人物:索绪尔、 皮尔士
理论观点:强调符 号在传播中的重要 性,认为符号是传 播的基础
研究方法:注重语 言、文字等符号的 研究
对传播学的影响: 推动了传播学对符 号的研究,为后来 的传播学发展奠定 了基础
功能:传达意义、情感体验、文化传承
媒介
定义:媒介是传播信息、知识、情感等的载体和工具 分类:传统媒介和新媒体 作用:传递信息、影响受众、塑造文化等 发展趋势:数字化、智能化、社交化等
受众
定义:受众指的是传播信息的接受者
特点:受众是信息传播的终端,具有多样性、匿名性、流动性等特点
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受众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照年龄、性别、 职业、地域等 作用:受众是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传播内容的选择、传播渠 道的确定以及传播效果的评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
传播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新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在传播中的应用 传播学与心理学的交叉:传播心理学、广告心理学等研究消费者心理的领域 传播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品牌传播、市场营销、广告策略等商业领域 传播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媒体社会学、传播社会学等研究媒体与社会关系的领域
传播学概论第六章传播的控制研究
媒介渠道控制
媒介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媒介的所有者和管理者通过对媒介渠道的控制, 影响信息的传播内容和方式。
媒介的议程设置
媒介通过选择报道的议题和角度,设置公众议 程,引导公众的注意力和思考方向。
媒介的技术手段
媒介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和传播,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范围。
受众反馈控制
受众的选择性接触
负面效果
当传播控制失当或过度控制时, 可能导致信息失真、舆论失控、 社会动荡等负面效果。
辩证看待
在评估传播控制的效果时,需要辩证 看待其正面和负面效果,既要看到其 积极作用,也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负 面影响。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 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Part
05
传播控制的挑战与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控制挑战
受众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接触特定的媒介和信息。
受众的反馈机制
受众通过反馈机制向传播者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影响传播者 的决策和行为。
受众的群体压力
受众所处的社会群体对其信息选择和接受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影响。
Part
04
传播控制的效果与评估
传播效果的定义与分类
传播效果的定义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对受众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和,包括认知、态度、行为等各个层面。
Part
03
传播控制的过程与机制
传播者控制
01
传播者的自我审查
传播者在发布信息前,会根据自 身的价值观、立场和认知对信息 进行筛选和过滤。
02
传播者的社会责任
03
传播者的,避免发布虚假、误导性的信 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传播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 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
《传播学概论》课程笔记
《传播学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 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的概念: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递和交流过程的社会科学学科。
- 传播的本质:传播是信息的流动,是人类社会互动的基础。
2.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信息:信息的概念、特性、分类及其在传播中的作用。
- 符号:符号的定义、功能、类型及其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 传播过程:传播的模型、要素(如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及其相互作用。
- 传播环境:社会、文化、技术等环境因素对传播活动的影响。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1. 创立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奠基人:哈罗德·拉斯韦尔、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等。
- 里程碑事件: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5W传播模式。
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理论发展:两级传播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等。
- 研究方法:调查法、实验法、内容分析法等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3.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学科交叉:传播学与文化研究、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融合。
- 技术影响: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传播学理论的影响。
三、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 定量研究方法- 调查法:问卷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与分析。
-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田野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 内容分析法:编码、分类、量化内容特征。
2. 定性研究方法- 深度访谈法:访谈技巧、数据整理与分析。
- 观察法: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的应用。
- 案例分析法:案例选择、数据收集与分析。
3. 混合研究方法- 方法论: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原则。
- 实践应用:如何在实际研究中运用混合方法。
四、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 发展现状- 学科建设:传播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 研究成果:我国传播学者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探索。
- 行业应用:传播学理论在新闻、广告、公关等领域的应用。
传播学概论第六章 传播的控制研究
(三) 控制的两层意思 1. 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和影响、左右和操纵。(施 控) 2. 传播者受其时代与社会的制约,不得不屈从于外界施加在自 己身上的诸多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压力,从而成为 某种传声筒、吹鼓手。(受控)
(四) 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分析传播者的施控行为; 2. 分析传播者的受控情状; 3. 指出各种卢因的把关概念 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凡有这种传播行 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 把关与信息流通的关系 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传播渠道流通的。每个门区都是 把关人所处的位置, 在那里把关人将就信息可否进入传播渠道,或者可否继续在传播 渠道中流通做出决断。
第六章 传播的控制研究
第一节 控制研究的含义及内容
第二节 把关与把关人
第三节 深层的控制
第四节 控制的形态
第一节 控制研究的含义及内容
(一) 控制研究的含义 针对传播主题“谁”这一要素的研究,称为控制分析,一般也称为控 制研究。 个人-记者编辑 组织机构-电视台报社 (二) 控制研究与传播5W模式的关系 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五大环节(即5W模式): 1. 谁(WHO); 2. 说什么(SAY WHAT); 3. 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4. 对谁说(TO WHOM); 5. 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同时把5W规定为传播学的五大研究领域,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 媒介分析、受者分析、效果分析。前者指向传播实际,后者指向 传播理论。
传播学概论-第六章传播的控制研究
第六章传播的社会控制学习说明:本章开始进入到传播过程5W的研究,社会控制属于对传播者的研究。
本章在5W的研究中属于相对次要的部分,主要内容也比较简单。
重点掌握"把关人"概念的发展和报刊的四种理论中关于传播社会控制的论述。
第一节控制研究的含义及内容问答:媒介的双重角色及控制研究的三方面主要内容媒介的双重角色:控制研究包括三项内容:①分析传播者的施控行为,如把关研究及理论;②分析传播者的受近控情状,如批判学派的研究;③指出各种不同的控制形态,如政治控制、经济控制、受众控制、自我控制等。
第二节把关与把关人概念:1. 把关人(守门人):卢因说的把关含义是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
传播者都不可避免地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与视角上,对住处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
2. 双重行动模式:巴斯指出,传播媒介的把关活动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两个步骤,这就是他所说的“双重行动”。
其中的第一阶段是新闻采集采集,这里的把关人主要有记者。
第二个阶段是新闻加工,这里的把关人主要以编辑为代表。
问答:把关人概念及理论的演变及各个理论的不足之处一、把关概念卢因说的把关含义是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
传播者都不可避免地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与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即守门),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
一、怀特的把关研究它是通过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的对比,考察在一个具体的把关环节上,信息是怎样被过滤被筛选的,公式是:输入信息-输出信息=把关过滤信息输入信息→门区→输出信息他将把关人当作一个孤立的因素来考察,过分强调把关人独立的权限,而忽略同把关人相联系的社会因素对把关活动的制约。
第06章_大众传播的控制分析
自由主义理论渊源于英美资产阶级革命 家约翰· 弥尔顿、约翰· 洛克、托马斯· 杰斐 逊、约翰· 密尔等。
《报刊的四种理论》自由主义理论
约翰· 弥尔顿认为:
– 人们运用理性,就可以辨别正确与错误,分辨好坏, 而要运用这种才能,人们就必须不受限制地去了解 别人的观点和思想。 – 真理是肯定的,是可以表达出来的,只要让真理参 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它就有战胜其他意见的力量。
• 首先,如果压制某种意见,就我们所能看到的结果来说,等于压 制真理。 • 其次,错误的意见可能包含着发展整个真理所必须的那一点点真 理。 • 第三,即使大家接受的意见是全部真理,但是他们往往习惯于作 为一种先入之见而不是在理性的基础上掌握的,除非他们被迫来 维护这种真理。 • 最后,如果大家接受的意见,不是常常和别的意见发生争执,就 会失去活力,对于行为和性格不起作用。
《世界新闻多棱镜》五种不同的新闻理念
资本主义的媒介控制理论报刊的四种理论世界新闻多棱镜权力的媒介报刊与民主的衰落实践中的大众传播控制政治势力的控制经济集团的控制文化的控制大众传播从业人员的控制我国的传播控制理论通过立法控制党委政治领导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依法管理传媒组织自我控制和从业人员自律集团调控大众传播活动不是孤立自在进行的它是一种社会行为在影响社会的同时也受到信息源政治经济等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
大众传播论
大众传播具有和人际传播不同的特点:
– 它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传递信息,这些媒介的特性不相 同,统称为大众传播工具。 – 大众传播所传递的信息是公开的、面向社会的;受众则是大 量的、匿名的、各不相干的。 – 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单向流动,受众是不知其名的,来 自受众的主动反馈也是有限的、滞后的。 – 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众传播的信 息传递更为快捷与广泛。 – 大众传播的内容多半是由组织(传播机构)和职业传播者所 发布的,而不是由个人发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传播的控制研究
学习建议:
本章属于《传播学概论》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围绕拉斯韦尔的五个W展开。
本章是第一个“W”,即“谁”,“谁控制”的问题。
学习这一章要把握本章的思路:传播者如何“施控”,也就是传播者对别人控制;传播者如何“受控”,也就是传播者也要受到别人的控制。
第一节控制研究的含义及内容
一、基本概念
1.控制
一般含义“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
”
在传播学中,控制有两层含义:
(1)施控,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影响;
(2)受控,传播者也会受到所处时代、社会的制约。
2.控制研究
专门考察传播者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时代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控制研究包括三项内容:
(1)探讨传播者施控行为及规律;
(2)探讨传播者受到时代、社会的控制;
(3)分析各种控制形态。
二、重点识记
1.拉斯韦尔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是传播学研究的纲领性文献。
传播学的这一扛鼎之作,是同著名的五W模式连在一起的。
拉斯韦尔指出,任何一个传播过程都可分解成五大要素或五大环节,即:
(1)谁(2)说什么(3)通过什么渠道(4)对谁说(5)产生什么效果。
2.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
(1)以美国为首的经验学派。
在以美国为大本营的经验学派的研究中,控制研究一向不大受重视。
究其根源,以往的传统研究实际上大都站在“谁”的立场上看待传播,无形之中都把“谁”视为不必深究的已知数,至少也把它当成无关紧要的未知数,由
造价工程师| 监理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会计证| 建筑师| 安全工程师| 会计职称
此出发去探求取得最佳传播效果的途径。
(2)欧洲的批判学派。
近20年来,随着欧洲的批判学派异军突起,控制研究这块一向被冷落的地盘日渐热闹起来,控制研究日渐得到国际传播学界的重视。
因为,批判学派同传统的经验学派在研究取向上正好相反:它根本不问如何能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这类实际问题,而是集中火力猛攻控制领域,以期弄清传播者究竟都在为谁传播,为什么传播等大是大非的问题。
第二节把关与把关人
一、把关与把关人理论
造价工程师| 监理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会计证| 建筑师| 安全工程师| 会计职称
二、卢因的把关理论有什么意义?
在卢因之前,西方新闻界已经倡导“客观原则论”。
记者只能是现实的记录者。
卢因认为绝对的客观与公正是不可能的。
批驳了“客观原则论”。
第三节深层的控制
一、潜网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些初出茅庐、刚刚踏入新闻界的年轻记者即是如此。
他们充满理想,朝气蓬勃,无所顾忌,敢做敢当,然而时隔不久,他们就会感到自己的手脚似乎被一张无形而有力的潜网所束缚。
久而久之,屡屡碰壁,他们的热情便日渐冷却,锐气也日渐消磨,最终就变得同老记者一样循规蹈矩,安分守己,将自己逐渐地融入那张潜网。
这张潜网便是布里德所说的编辑部中的社会控制。
美国布里德提出的。
在报社内部始终存在十分微妙,又十分强劲的网络。
一方面确保媒介组织的传播意图得以顺利贯彻;另一方面又防止新来的从业人员对既定的行规的干扰。
媒介组织内的潜网,是更大范围的社会控制的折射。
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责,而这种控制是潜移默化的,被称为“潜网”。
二、四种控制观念与控制体系
传播活动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与历史背景,这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与历史背景会对传播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与制约。
而这种广阔的影响与深层的制约也属于控制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方面最著名的研究成果,就是由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参与撰写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
这部书提出的四种理论既是历史性的描述,又是现实性的概括。
造价工程师| 监理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会计证| 建筑师| 安全工程师| 会计职称
所谓报刊的四种理论,实际上说的是有史以来的四种大众传播的控制观念,以及与之相应的四种控制模式。
四种理论所涉及的传播观念及体制,基本上包括了大众传播兴起以来的主要控制模式,即君主独裁式、自由放任式、自我约束式与国家统管式。
三、阿特休尔与《权力的媒介》
阿特休尔的理论属于批判学派。
在传播学研究中出现两个学派,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经验学派关注传播过程受众一方及传播效果问题;批判学派关注传播者一方及对传播的控制问题。
阿特休尔研究的是传播者及其如何控制传媒,所以是批判学派。
美国传播学者阿特休尔所著。
基本观点:一切媒介都不是独立的、自为的。
媒介历来都是受到某种权势控制的工具。
都是为某种权势卖力的“吹鼓手”。
这些摆布传媒的权势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可能体现为政治上的党派集团,也可能是经济上的利润指标。
不管形式如何千差万别,媒介总归都是某种权势的媒介。
阿特休尔写道:“此书的主要论点之一是,新闻媒介历来没有发挥过独立的作用,也从来没有摆脱权力的操纵。
”“新闻媒介好比吹笛手,而给吹笛手乐曲定调的是那些付钱给吹笛手的人”。
控制者与被控制者的关系有四种:官方形式;商业形式;利益关系形式;非正式形式。
(P139)
在官方形式里,报刊、电视、广播的内容是由规定、条例和法令决定的。
有些新闻媒介可能本身就是国营企业,有些可能受政府规定支配,还有些可能被一整套限制措施所操纵。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摆脱官方控制。
所不同的则是来自于准许范围内的自治程度的差异。
在商业形式中,新闻媒介内容反映广告商及其商业伙伴的思想观点,这些人常常本身就是新闻媒介的所有者和出版商。
在利益关系形式里,新闻媒介的内容反映金融企业、或政党、或宗教团体、或追求特殊目标的其他各类组织的利益。
在非正式形式中,新闻媒介的内容则以反映亲朋好友的利益为目的,他们或者直接提供资金,或者运用他们影响来确保人们能聆听到吹笛手演奏的乐曲。
造价工程师| 监理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会计证| 建筑师| 安全工程师| 会计职称
第四节控制的四种形态
一、控制的四种形态
二、文化控制与其它控制之间的关系。
所有控制形态都包容在文化控制之中,一切控制现象都在特定的文化大背景下。
也就是说,文化控制包含所有控制形态。
造价工程师| 监理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会计证| 建筑师| 安全工程师| 会计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