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小学德育现状与趋势
国外德育发展趋势
国外德育进展趋势一、国外德育的进展趋势1.时代主题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学校德育。
很多与我们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也都实行具体措施,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建设。
美国一些人认为:之所以存在训练问题,是没有把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花在道德训练上;日本认为:轻视德育投资的思想值得反省,只有重视德育投资,才能使日本经济得到高速进展;英国认为:只有不吝啬在品德训练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原联邦德国认为:德育投资并不是非生产性投资,它会很快得到经济补偿。
各发达国家几乎都把德育改革摆在格外突出的位置。
美国高校强调要培育同学“理解和忠诚于自由社会”。
90年月初提出有针对性的10点建议,呼吁全国各界人士通力合作,建立一个有利于学校培育道德成熟公民的社会环境,共同担负起道德训练的义务。
英国老师受命从1994年开头对不守法规的同学实行较强硬的行动。
在此之前,英国政府还曾对一些学校纪律不严发出警告。
日本80年月末将德育作为社会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并在加强道德训练全国大会上提出了改革的原则和措施,强调道德训练的目标在于形成“人”;还提出道德训练不能单靠学校进行,必需使学校、家庭、社会亲密结合起来。
可以说,重视和加强德育之所以成为时代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西方发达国家面对种种尖锐简单的冲突,陷入深刻危机的必定选择。
2.综合化趋势。
公民训练(包括爱国主义和法制训练)和价值观训练是德育的共同课题。
公民训练一般都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设置特定学科进行道德训练,一是通过学校的整个训练过程进行道德训练。
战后,尤其近年来,德育内容和方法都朝着综合化方向进展。
目前国外在德育理论中都留意到多学科基础的综合,力图广泛吸取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新争辩成果,加以借鉴和补充。
在日本高校,德育课被称为“综合课”,全国大体有25类综合课程和500多个这类课程的专题讲座。
文部省规定“学校的道德训练以通过学校的整个训练活动进行为原则”。
它不同于内容单一的“修身课”,开头形成德育内容序列化综合特征。
国外德育发展趋势及我们的立足点
国外德育发展趋势及我们的立足点【摘要】国外的德育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我国在德育发展方面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国外德育发展的趋势并分析我们在这个领域的立足点。
国外德育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加强师德建设、注重学生德育培养和提倡社会和谐共处。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结论部分将探讨我国德育发展的方向、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以及共同推动德育事业的重要性。
通过借鉴国外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完善我国的德育发展体系,共同推动德育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关键词】国外德育发展现状、我国德育发展挑战、本文目的、国外德育发展趋势、我们的立足点、加强师德建设、注重学生德育培养、提倡社会和谐共处、我国德育发展的方向、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共同推动德育事业1. 引言1.1 国外德育发展现状在国外,德育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和政策支持德育的推进,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欧洲国家在教育课程中加入了德育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美国等国家也注重德育在学校文化中的重要性,鼓励学校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信任,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些发达国家还推动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合作,通过社会实践和义工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国等国家则通过学校自治和学生参与管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国外德育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品行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学生个体的成长,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在德育方面也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不断完善德育体系,推动我国德育事业的发展。
1.2 我国德育发展挑战一是教育资源不均衡。
在我国,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教育资源差距,导致了德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一些地区的学校德育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严重影响了学生德育的有效开展。
国内外道德教育比较综述
国内外道德教育比较综述近年来,道德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这个道德多元化的时代,如何让青少年在道德方面正确引导,逐渐成为了国内外教育工作者所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国内外道德教育比较,以期为人们探讨道德教育提供指导。
一、国内道德教育的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道德教育已经逐渐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道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修科目,每年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道德教育课。
此外,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开展道德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让人们更加了解道德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在国内实施道德教育仍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是道德教育的内容单一。
目前,国内大部分学校的道德教育主要强调的是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知识,而忽略了道德心理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其次是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不足。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道德教育仍是以口头灌输的方式进行,缺乏实践性的体验和实践环节。
二、国外道德教育的情况相比之下,国外在道德教育方面的成果显著。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道德教育已成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国家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注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和实践性的教育方式。
例如,在瑞典,学校不仅会安排道德课程,而且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志愿者工作,以此体验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
在美国,学校还会开设一些专门的课程,以情感教育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国内外道德教育的比较通过分析国内外道德教育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国内道德教育和国外道德教育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其目标都是培养学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
我国需要从外界的经验中学习借鉴,吸取国外优秀的道德教育经验,更新教育理念,丰富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推进道德教育的广泛普及。
总体而言,道德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国外中小学德育发展趋势
国外中小学德育发展趋势21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及中等发达国家,国民收入和富裕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青少年学生中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价值取向多元化,追逐名利等各种道德问题层出不穷,一些国家甚至因此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
各国及各界有识之士越来越认识到,儿童及青少年的道德养成和道德问题的防治,只靠学校是不够的,在增强“智力投入” 的同时,要增加“德育投入”。
要“立法”,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与学校、家庭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使中小学学生的道德教育切实得到加强。
美国:多种多样的德育途径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出现了多样化的特征,除了理论灌输之外,还有大量的实践活动和渗透教育,实现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
道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
主张德育与其他学科融合是杜威的教育思想,美国学校长期以来一直遵循这一原则。
将道德教育寓于学校生活和各学科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他们十分注重各学科的德育渗透作用。
人文和社会学科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美国学校虽然少有专设的道德教育课程,但普遍开设了历史、公民学等有关课程。
在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传授中,渗透着美国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教育内容,强调美国对于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和领导作用。
高校的公共基础课普遍开设美国总统制、欧洲政治思想、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道德问题、美国现代文明等课程。
这些课程的政治性和理论性都很强,充满了美国所认可的核心政治观和价值观。
此外,美国学校还十分重视自然学科与道德教育的结合。
其方法是对每一门主修的专业,都要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学习研究。
注重活动式道德教育。
在美国通行的德育模式一般是按照“设置场景——引导角色进入——体验——选择” 进行的,即通过把教育对象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行选择,其中无不贯穿学生的思考活动。
在课堂外,让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体验社会。
国外中小学德育
据统计,在过去10年间,日本的校园暴力事件 上升了5倍,日本媒体甚至将校园比作“战场”。与 此同时,14岁以下的低龄犯罪上升速度更快,到去 年为止已占日本全部青少年犯罪的近一半,30%的 中学生称自己平均每月都会遇到其他学生“突如其 来的狂暴行为”。日本社会心理学家指出,这种令 人忧虑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日本当今的“不良流 行文化”有关,一些漫画、游戏和影视剧中含有的 暴力内容,很可能导致原本心理健康、性格开朗的 青少年竞相模仿,最终走上邪路。
(3)奉行实利主义,缺乏公民责任 中小学生道德危机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日益增多的青少年 缺乏远大理想,对社会和未来抱冷漠态度,信奉“个人生活 至上”、“金钱至上”的准则。在美国,根据1989年的盖洛 普民意测验,18岁到29岁的青年人中,89%的人说他们这一 代人比20年前的同龄人要自私,82%的人说他们更多地追求 物质利益。 日本对中小学生的生活和人生价值观的调查结果表明, 大多数学生都在追求享用高级物品,羡慕“消极的行乐主义 者”、“逃避现实的游手好闲者”。日本教育界曾用“五无 主义”来描述当代日本中小学生的处世态度,“五无”即无 力气(怕苦、怕劳动)、无关心(极端个人主义)、无责任、 无感动(对事实冷漠)、无礼貌。
1989年日本女子高中生水泥被杀埋尸事件,是 指发生在1988年11月至1989年1月,在日本东京都足 立区绫濑的绑票、禁锢、强奸、谋杀和尸体遗弃的 严重罪案的通称,震惊整个日本社会的真实杀人事 件。亦称“绫濑水泥杀人案”。由於案件严重,加 上涉案者当时均未成年,而且犯罪历时长,对当时 的社会造成极大的打击。因为这是(日本)第一次 用水泥弃尸,所以之后渐渐开始有人加以模仿。 被害人埼玉县17岁女高中生古田顺子的遗体, 在东京都江东区若洲内(现若洲海浜公园敷地)被 人发现以水泥密封在圆柱油桶内。凶手是四名16到 18岁的高中辍学学生,将被害人监禁41日,期间施 以强奸、殴打、焚烧等暴行至死。
国外德育研究回顾
国外德育研究回顾摘要:一、引言二、国外德育研究的发展历程1.20世纪以前:道德教育的初步探索2.20世纪:德育研究的快速发展3.21世纪:德育研究的创新与拓展三、国外德育研究的启示1.解放思想,创造宽松氛围2.积极倡导新的德育观3.重视德育实践与理论的结合4.注重德育研究的方法论创新四、我国德育研究的现状与挑战1.传统德育框架的束缚2.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3.德育研究水平的提升与实践的脱节五、国外德育研究对我国德育发展的借鉴意义1.深化德育理论研究2.改革德育教育模式3.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4.加强德育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德育研究在国际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
回顾国外德育研究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其经历了漫长的探索与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国外成功的德育研究给予我们许多启示,为我国德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二、国外德育研究的发展历程1.20世纪以前:道德教育的初步探索在国外,道德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当时的哲学家们开始关注人类的道德素养,提倡通过教育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进入近现代以来,西方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等对道德教育进行了更多的实证研究,为德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0世纪:德育研究的快速发展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化,德育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这一时期,德育研究不仅关注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建设,还重视德育实践的创新。
诸如公民教育、品格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多种德育模式在各国应运而生,为提高道德教育质量做出了贡献。
3.21世纪:德育研究的创新与拓展进入21世纪,德育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创新与拓展的趋势。
一方面,各国积极倡导德育课程的改革,强调德育教育的个性化、人性化;另一方面,研究者们关注新技术条件下德育教育的变革,如网络道德教育、社会情感学习等。
这些探索为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国外德育发展趋势及我们的立足点
国外德育发展趋势及我们的立足点【摘要】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外的德育发展趋势备受瞩目。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外德育发展的趋势,探讨了其特点和优势。
随后,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国外德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的成就。
接着,介绍了我们学校的德育理念,以及我们采取的具体德育措施和目标。
结合国外德育经验,提出了未来我国德育发展的展望。
通过本文的全面分析,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我国的德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关键词】国外德育发展趋势、我们的立足点、国外德育发展趋势分析、国外德育实践案例、我们的德育理念、我们的德育措施、我们的德育目标、国外德育经验借鉴、未来我国德育发展展望1. 引言1.1 国外德育发展趋势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外的德育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 整体性发展:国外德育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术成绩,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智力等方面。
2. 多元化课程:德育课程越来越多样化,包括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 实践性教育:国外注重将道德理念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实践性教育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4. 强调个性发展:德育不再是一刀切的模式,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相应的德育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德育指导。
5. 强化国际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外的学校更加重视国际交流,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学校开展交流活动,引进国外优秀的德育经验和理念,促进本国德育水平的提升。
1.2 我们的立足点我们的立足点是基于我们对学生的深刻理解和关爱,我们坚信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和潜力。
我们致力于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德育教育,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并通过德育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我们的德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国外中小学教育地现状分析报告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发达国家的中小学课程设置英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为12门:英语、数学、科学、设计和技术、信息和交流技术、历史、地理、现代外语、艺术和设计、音乐、体育、公民。
在12门必修课之外,学校还有义务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社会性的养成、健康教育、升学与就业指导等。
此外,社区活动、劳动体验等活动课程也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日本的课程改革突出设立综合学习时间,国家不规定其具体内容,而由各学校创造性地组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例如自然体验、社会参观、制作与生产活动等。
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压缩必修课内容和课时,扩大选修学科,鼓励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教育地方分权国家,各州都有自己的课程标准及相应的课程设置,但各州课程标准都包括4门核心学术科目:英语、数学、科学和社会。
美国中学课程设置相当广泛,主要包括英语语言艺术、公民与政府、数学、科学、音乐与艺术、外国语、实践技能等。
其综合中学一般分为3科:学术科、职业科、普通科,每门课程在教学时都分解成讲座、课堂实践、工场—实验室实践等3个部分。
国外中小学的创造教育一、什么是创造教育这门学科诞生迄今已有61年历史。
创造教育是创造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根据创造学的原理,结合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生理学、未来学、行为科学等有关学科,通过探索与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创造教育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家庭教学、社会教学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和人们树立创造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坚定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性思维,掌握创造性发现、发明、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方法,从而开发人的潜在的创造能力,因此,创造教育也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方法。
1.创造教育的目标创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创造型人才。
李政道讲:“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创造能力”。
尤其是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各国提法不同,但基本目标是相同的。
如美国的“和谐发展的人”日本的“协调发展的人”。
其核心是培养创造能力。
海外中小学德育现状与趋势
海外中小学德育现状与趋势一、世界各国及地区都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把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八十年代以来道德教香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和特点1、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功利主义价值观教育香港学校的价值观教育没有具体课程,而通过渗透的方法进行,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注重向学生宣传与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鼓励学生把升学作为向上流动的手段。
就具体的内容和做法上,主要通过“通识教育”和“价值澄清”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2、隐蔽性强、殖民性明显的民主政治教育在香港存在着一种与其殖民社会相适应的特殊政治教育,主要表现为:(1)以精英统治为导向,以官方语言和教育语言为手段,以阉割教学课程为方法的奴化教育。
(2)以“民主”、“自由”为幌子,宣扬与香港经济形式相一致的、具有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特色的政治思想。
3、突出个人与社会协调注重能力培养的公民教育1985年8月,香港教育署颁发《学校公民教育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出公民教育“是一种既将个人培养成为品德高尚而又能促进个人与政府和社会关系的教育”。
《指引》主张不单独设立科目,而采用渗透方法实施公民教育。
为减少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制定了从幼稚园至高中各个学龄阶段的教育大纲,并规定了相应的教育目标和范畴。
4、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品德教育香港学校的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公民教育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但品德教育却保留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香港学校的品德教育主要通过伦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
如在小学的社会科课程中就通过“认识自己”、“家庭”、“学校”、“我们的社区”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实践证明,这种由及远、循序渐进的品德教育颇有成效。
育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呈现复兴之势,这源于广泛的社会和道德危机。
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危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犯罪率上升。
从1980年起,世界各国犯罪率平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其中以美国为最,每年犯罪3500多万起。
各国德育现状
英国的德育--教育靠感染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称作“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
目的不是让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或者争当舍己为人的英雄,而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应该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如何自律以融人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
其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英国人认为“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
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就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
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供选修。
这门课,被认为是对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良知十分重要的一门课。
不仅如此,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
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
英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英国人对人生的选择往往是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使这事情不合潮流,最要紧的是“心之所喜,性之所趋”;英国人从小教育孩子要学会照顾自己,同时注意不要妨碍他人;英国小学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个人清洁卫生、学习用具收拾整齐等等都在道德教育范围之内;此外,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渗透这样一个思维方式: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就要照这样去对待别人。
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1、借助宗教教育进行道德教育。
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宗教性是极具特色的,也较有典型性。
英国的一些重要教育法均明确规定所有学校开设宗教教育。
宗教课较注重传授一些基本的、各教派共同具有的宗教知识,而不是单独传授某教派的观点;较注重阐棕人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能用传统宗教的观念来理解。
2、直接开设道德课进行道德教育。
德育的现状与趋势
德育的现状与趋势
德育的现状是在当前社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和重建,以及对个体团体责任感和道德品质的重视,逐渐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元化的思维引导:德育不再是简单地灌输传统道德观念,而是鼓励学生拥有多元化的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与行动导向:德育注重实践与行动,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乐于助人和公益意识。
3. 个性化教育:德育教育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身潜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4. 网络德育: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德育成为重要的一部分,重点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保护个人隐私、防止沉迷网络等方面的能力。
5. 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德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关心全球问题,培养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的来说,德育的现状与趋势是朝着更开放、多元化、实践导向、个性化、网络化、国际化和跨文化交流等方向发展。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道德意识,在社会中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和责任感。
国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及启示
国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及启示
国外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几乎在所有国家和地区形成一致的课程体系和活动,这种规范体系既具有一致性,又受到当地实践的指导,而重点又回归到实际及学生的发展上来。
下面简要分析国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其启示:
首先,国外学校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以实践驱动理论。
学校以实践市场主义、新闻言论自由、宗教自由、文化多元、民主精神等为内容,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实用民主,理解社会体系,探索个体实践社会群体民主文明,以此实践及锻炼学生的思想品德。
其次,国外学校注重创新,以能力为导向。
学校要求教师要遵循实践导向,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运用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国外学校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在师生关系上的作用,以品德教育为主线。
学校突出师生关系和师端表现的重要性,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建设和共事受用,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教师的修养礼仪互补,以此促进师生实体关系的建立,营造师生情深互信的氛围,学生才能有利地从老师那里学习礼仪和品德。
总之,国外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其启示表明,以实践驱动理论、关注创新能力及以品德教育为主线,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及师生之间实体关系的建立为出发点,利用实践活动和师生关系,开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旅程,让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起其的重要作用。
当代国外学校德育的趋势与特征
, , 。 ,
,
如
1 978
“
年 在英 国
,
具体 作
建立 了 社会道 德 委员
”
,
:
成立 了 社会道 德教育 中心
。
“
研 究 制定
美 国 原 总 统 布 什 在 他 的 《重 视 优 等 教 育》 一 文 中 明确指 出 学 校不 能仅 仅 发 展 学 生 智 力 智 力 加 品德 才 是 教 育 的 目 的
,
管理 这 已 成为 当今学校德 育工 作 的一 个 国 际性 的发 展 趋 势
。
198 8
年 发 表 的教 改 报 告 中指 出
,
“
能
否 培 养 出在 道德 情操 和 创 造 力方 面 都 足 以 承担 起 2 1 世 纪 的 日本 的 年轻 一 代 将 决 定
, ,
未来的 命运 育
”
。
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校 的德
育 的 国 家之 一
。
五 六 十年代 日本 曾一 度强
, ,
、
调 学校 要 为经 济服 务 注重 技术 教 育 但
。
70
由上 可见 无论 中 小 学教 育 还是 大 学 教 育 国 家重视 和 加 强 对 学 校德 育 的 领 导
, , 、
、
年代 后 特别重 视德 育 近 年 日本临时 教育 审 议会 甚 至 把 教育 当作 日本 兴亡 的关 键 来 看 待 于
。
如 日本 新 加 坡 国 家德育 的 成功 经 验 都 是 通 过 国 家 干 预 强 有 力 的 作用 促 进 学 校 德 育 的 发 展 使 日本 新 加 坡 成 为 世 界 上 较 文 明 礼 貌 繁 荣 昌盛 的 国 家
国内外德育研究现状
国外对德育的研究开始较早,相对比较成熟。
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且得到了较好的运用。
而我国德育研究相对国外来说起步较晚。
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德育研究异常活跃,形形色色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般涌来。
目前,我国德育研究的焦点和兴奋点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既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德育共组回归生活研究、德育观念现代化研究、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研究及从“大德育”向“小德育”等的研究,并且从这些研究内容中也得到了许多令人振奋的结果。
但是仍然也存在许多不足,如过分注重理论的研究、研究方法单一、研究结果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等。
[幼儿小学教育]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发达国家的中小学课程设置英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为12门:英语、数学、科学、设计和技术、信息和交流技术、历史、地理、现代外语、艺术和设计、音乐、体育、公民。
在12门必修课之外,学校还有义务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社会性的养成、健康教育、升学与就业指导等。
此外,社区活动、劳动体验等活动课程也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日本的课程改革突出设立综合学习时间,国家不规定其具体内容,而由各学校创造性地组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例如自然体验、社会参观、制作与生产活动等。
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压缩必修课内容和课时,扩大选修学科,鼓励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教育地方分权国家,各州都有自己的课程标准及相应的课程设置,但各州课程标准都包括4门核心学术科目:英语、数学、科学和社会。
美国中学课程设置相当广泛,主要包括英语语言艺术、公民与政府、数学、科学、音乐与艺术、外国语、实践技能等。
其综合中学一般分为3科:学术科、职业科、普通科,每门课程在教学时都分解成讲座、课堂实践、工场—实验室实践等3个部分。
国外中小学的创造教育一、什么是创造教育这门学科诞生迄今已有61年历史。
创造教育是创造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根据创造学的原理,结合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生理学、未来学、行为科学等有关学科,通过探索与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创造教育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家庭教学、社会教学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和人们树立创造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坚定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性思维,掌握创造性发现、发明、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方法,从而开发人的潜在的创造能力,因此,创造教育也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方法。
1.创造教育的目标创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创造型人才。
李政道讲:“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创造能力”。
尤其是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各国提法不同,但基本目标是相同的。
如美国的“和谐发展的人”日本的“协调发展的人”。
其核心是培养创造能力。
2.创造教育的内容(1)创造哲学教育它是创造性研究关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的一般规律,也是一种世界观。
国外中小学实践教学现状(3篇)
第1篇一、引言实践教学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意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外中小学实践教学的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本文将从国外中小学实践教学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国外中小学实践教学现状1. 实践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在国外,实践教学理念深入人心,许多国家将实践教学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例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教育政策都明确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的要求。
2.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国外中小学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
例如,美国的中小学实践教学课程包括科学实验、社会调查、艺术创作、体育活动等;英国的中小学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实地考察、工艺制作、音乐表演等。
3. 实践教学资源充足国外中小学实践教学资源充足,包括实验室、图书馆、网络资源等。
这些资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4.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国外中小学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完善,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5. 实践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国外中小学实践教学注重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例如,美国的中小学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英国的中小学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国外中小学实践教学特点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国外中小学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强调跨学科融合国外中小学实践教学注重跨学科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到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重视实践过程中的反思与总结国外中小学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反思与总结,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4. 注重团队合作与交流国外中小学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国外德育教育和劳动教育情况介绍
国外德育教育和劳动教育情况介绍国外德育教育和劳动教育情况介绍德育教育和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在国外,德育教育和劳动教育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并已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
首先,德育教育在国外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各个学科的教师都承担着德育教育的责任。
在德育教育中,国外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及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此外,在一些国外学校中,设立了专门的德育课程,通过讲授道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次,劳动教育在国外的教育领域也非常重要。
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项或多项实用技术。
在国外的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通常从小学开始,并持续到中学和大学阶段。
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参与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手工制作、农耕、科学实验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和协作的能力。
此外,一些国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际工作体验来加深对职业的了解,提高职业技能。
除了在学校中开展德育教育和劳动教育,一些国外国家还注重将德育和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例如,德国的“学德服劳”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衣食住行的自理能力,并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同样,在美国的一些学校中,学生会参与到社区服务项目中,例如为社区老人提供帮助,为环保活动出力等。
总的来说,国外德育教育和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得到了培养和锻炼;通过劳动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技能得到了提高。
这些教育模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先进的国外教育经验,加强我国的德育教育和劳动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综上所述,国外的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和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2024年海外教育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一、概述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海外留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内学生的选择。
然而,由于国际形势和经济情况的不确定性,海外教育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二、市场规模和趋势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海外教育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XX亿美元,较去年增长了XX%。
这一增长主要受益于中国家庭对教育的投资意愿的增强和海外教育机构推出的更具吸引力的课程。
同时,不同国家的留学目的也有所改变。
以前主要以读本科和硕士为主,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研修、实习和游学等不同类型的教育项目。
这也带来了海外教育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多元化。
三、热门留学目的地美国一直是海外留学学生最主要的目的地之一、然而,由于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2024年美国的留学生数量可能会出现下降。
相对而言,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家的留学市场可能会进一步增长。
此外,近年来亚洲国家如新加坡、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也成为了留学热门目的地。
四、市场主要参与者海外教育行业的参与者主要有教育机构、留学中介机构和在线教育平台等。
教育机构提供各类课程,包括语言培训、文凭和学位课程等。
留学中介机构则帮助学生申请学校和办理签证等手续。
在线教育平台则通过互联网提供远程教育服务。
五、行业挑战和机遇海外教育行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政策限制、竞争加剧和不确定的国际形势等。
然而,挑战也催生了机遇。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能力和意愿承担海外教育的费用。
同时,国内教育产业的不断提升也为海外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和发展机会。
六、发展趋势未来几年,海外教育行业有几个明显的发展趋势。
首先,个性化教育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学生和家长普遍对于教育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海外教育机构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专属课程。
其次,在线教育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使得在线教育变得更加容易实现和接受。
最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将在海外教育行业中得到更多关注,如绿色出行和环保课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外中小学德育现状与趋势一、世界各国及地区都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把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八十年代以来道德教香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和特点1、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功利主义价值观教育香港学校的价值观教育没有具体课程,而通过渗透的方法进行,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注重向学生宣传与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鼓励学生把升学作为向上流动的手段。
就具体的内容和做法上,主要通过“通识教育”和“价值澄清”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2、隐蔽性强、殖民性明显的民主政治教育在香港存在着一种与其殖民社会相适应的特殊政治教育,主要表现为:(1)以精英统治为导向,以官方语言和教育语言为手段,以阉割教学课程为方法的奴化教育。
(2)以“民主”、“自由”为幌子,宣扬与香港经济形式相一致的、具有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特色的政治思想。
3、突出个人与社会协调注重能力培养的公民教育1985年8月,香港教育署颁发《学校公民教育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出公民教育“是一种既将个人培养成为品德高尚而又能促进个人与政府和社会关系的教育”。
《指引》主张不单独设立科目,而采用渗透方法实施公民教育。
为减少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制定了从幼稚园至高中各个学龄阶段的教育大纲,并规定了相应的教育目标和范畴。
4、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品德教育香港学校的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公民教育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但品德教育却保留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香港学校的品德教育主要通过伦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
如在小学的社会科课程中就通过“认识自己”、“家庭”、“学校”、“我们的社区”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实践证明,这种由及远、循序渐进的品德教育颇有成效。
育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呈现复兴之势,这源于广泛的社会和道德危机。
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危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犯罪率上升。
从1980年起,世界各国犯罪率平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其中以美国为最,每年犯罪3500多万起。
(2)毒品走私猖獗。
全世界毒品交易年获利高达5000亿美元。
以美国和西欧最为严重。
(3)失业率猛增。
(4)腐败现象越来越普遍。
(5)青少年道德日益沦落。
吸毒、暴力、酗酒、性行为混乱严重。
美国每年有100万以上少女怀孕,其中80%是未婚女孩。
解决社会危机的办法是发展生产,扩大就业,缩小贫富差距,而解决道德危机则必须求助于道德教育,特别是学校道德教育。
因而世界各国和地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的要求不仅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并且在很多国家(包括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国家)成为政府行为。
在美国,1990年,33位大学负责人在《致美国第41届总统的建议书》中指出:“重建失落的传统价值和道德行为”,是美国进入下一世纪将面临的挑战之一。
强调“道德教育可谓教育最本质的目的。
”现任克林顿政府认为,新政府的核心政策是教育政策。
“要恢复国际竞争力,必须从培养‘人’开始”。
的确,在美国这样一个实行多元化政治经济制度,崇尚个人权利与自由的国家,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对青少年进行统一的、基本的、高标准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已为此而行动。
在英国,专门建立了“社会道德委员会”和“社会道德教育中心”等机构,进行道德教育的研究工作,并参加研制学校道德教育计划。
教育部则颁发了道德教育《大纲》规定学校必须向学生传授道德价值观。
在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于1988年在其发表的教改报告中指出:“能否培养出在道德情操和创造力方面都足以承担起二十一世纪的日本的年轻一代,将决定未来的命运,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
文部省同年发布的教育白皮书强调:“道德教育在培养心灵丰富的人的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战后,日本教育的培养目标一直是按照“智、德、体”的次序排列的,现在则转为“德、智、体”的次序来实践培养目标。
政府专门拨款用于改善和加强德育工作,呼吁学校里德育应与其它学科有相同的地位。
文部省从1990年起实行法定的“学习指导纲要”,其中加强了有关公民道德的科目和内容。
新加坡长期以来非常注意使东方传统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努力创造所谓“新加坡经验”。
政府明确表示:“要追求现代化,不要西方化”,“要建立新加坡的新文化”。
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围绕加强人们的国家意识,建设和弘扬民族文化,抵制西方价值观,弘扬东方文化,而不断采取相应措施,其一就是在中小学加强伦理道德教育。
在香港,学校德育毫无疑问受到英国的影响,同时也保留相当程度的中国传统议论特色,历来是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
随着97回归的临近,香港的社会和政制正面临巨大的转变,德育受到更加普遍的关注,香港教育属于1985年制定并颁布了新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引》,这是一个开创性的文件,对香港学校的公民教育起了开绿灯的作用。
二、德育目标和内容呈现全球化(一体化、趋同化)与民族化并存、认知化与能力化并重、共性与个性统一的协调发展之势。
在美国,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没有统一的模式。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一般也不对学校德育内容进行统一规定,而且直到现在,仍有不少家长和教师反对学校进行道德教育,认为美国是多元化社会,宪法重视和保护个人权利,主张信仰自由,认为难以建立共同的道德标准。
但是近年来主张学校进行统一的基本的道德价值观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
1984年前总统里根在一次对校长的演讲中说:“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使我们的青年掌握适应职业需要的技能,而且最重要的是向新一代传递作为我们美国社会基础的价值观——爱国主义、忠诚、守信、勇敢和辨别是非的基本道德能力”。
1986年教育部长贝内特联合21位著名教育家和知名人士发表《第一课——美国初等教育改革报告》,认为小学的德育应包括:为每个儿童打下牢固的基础,养成民主的公民品德,顺利进入肩负重任的成人阶段。
全美中等教育改革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认为中学德育目标应包括:了解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承担政治责任,有能力处理生活、健康问题和闲暇时间,了解人类共性以及文化、种族、宗教的多样性。
德育专家小组1988年发表《基础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报告,认为道德教育目标是培养道德上成熟的人,以服务于国家和人民,民主制度的基础就是道德上成熟的公民。
主张学校要向学生传授正义感,利他主义、勤奋和尊重人的尊严等品德,作为对多元化真诚尊重的一部分,学校同样应向学生传授包括宗教在内的道德观缘源方面的知识。
另外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认知水平,要扩展到情感和行为方面;不能只是简单地知道是与非,还必须包括奖励好的并在实际生活中按道德标准行事。
八十年代初,联邦国会通过《联邦初、中等教育法》,其中明确强调公民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地位,并规定各州政府要资助中学开设公民教育课程。
公民教育的目的,总起来说是培养在政治上和品德上合格的公民,因此它的内容包括:(1)向学生传递基本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念,如民主、平等、自由、爱国主义等。
(2)培养学生接受一些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如守法、关心国家大事、助人为乐、热心公共事业等。
(3)使学生掌握美国的政治、国际关系、时事方面的基本知识。
公民教育包括价值观念教育内容,但主要是社会性价值观教育。
公民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政治教育、社会教育。
它重视公民政治观念、社会观念及行为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校在9年级(相当于我国的初三)结束时,应使学生掌握公民所需的基本社会知识,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三)结束时,应使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美国公民教育内容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广泛而具体,如关于政治与选举的内容,达到相当的广度与深度,已经讲到许多技术性细节;二是实用,象政治、选举、经济等内容,多数都是与广大公民切实利益密切相关的知识,有极强的实用性。
在日本,1989年开始的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加强德育成为改革的重点。
文部省颁布的新的教学大纲中,加强道德教育、个性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以及尊重文化传统态度的培养等内容体现了此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方针。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的个性教育既强调尊重个人价值和个性,培养独立自主的现代意识,又含有自律、尽职尽责的传统教育内容,使它有别于西方的个人主义,体现出西方民主思想与日本传统的结合。
这次课程改革考虑到中小学生道德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德育内容组合上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从关于个人自身;关于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于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等四个方面重新组合道德教育内容。
以初中为例,内容如下:1、关于个人自身,包括:(1)良好的生活习惯,(2)坚强的意志,(3)自主性和责任感,(4)探索真理,(5)发展个性;2、关于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包括:(1)礼节与言行举止,(2)体贴别人,(3)相互依赖,(4)健康的异性观,(5)宽容与谦虚;3、关于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1)热爱自然,(2)尊重生命,(3)人类爱;4、关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包括:(1)热爱集体与履行职责,(2)义务与公德,(3)正义,(4)勤劳与奉献,(5)热爱家庭、孝敬父母,(6)尊师爱校,(7)乡土爱,(8)爱国心,(9)世界和平。
新加坡目前的学校德育主要是通过“好公民”课程来进行的公民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国家意识、有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念的良好公民。
1992年小学开始使用新编《好公民》教材,其教学目的是:(1)向学生灌输适合新加坡的东方道德价值观;(2)训练学生道德判断能力;(3)教导学生待人处世、为他人设想的道理;(4)使学生明白身为年轻公民的责任。
在香港,学校德育主要是通过公民教育而进行的。
1985年8月由香港教育署颁布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全面规定了公民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指引》还明确了如下的公民教育宗旨:1、了解政府及其辅助机构的性质与工作,明了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价值;2、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政治技能和明辨是非的能力;3、使学生用机会在课堂及其它学习环境中通过研讨、辩论和判断获取经验和技能;4、通过态度和行为的塑造,认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三、德育途径和方法多样化,呈现传统与现代的整合目前海外国家及地区常用的德育途径有:专门德育课或宗教课、其它各科教学、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劳动活动及日常管理等,在上述各种途径下,具体教育方法的选择和安排则丰富多彩,不一而足。
这里简要介绍一下西方道德教育方法的三大模式:一是传统方法——“理论教育模式”。
即把一些具体的、相对稳定的产生规范和美德灌输给学生,通过训练、榜样、惩罚等方式巩固和强化灌输效果。
这种模式由赫尔巴特开始,经过裴斯泰洛齐、斯宾塞等人的发展而逐步形成。
它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和系统性之特点。
二是现代方法——“自我教育模式”。
此模式主张摒弃灌输,重在发展儿童自主性和道德能力,特别是道德判断能力。
它认为只能以一些人们共同认可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行为规范,按照发展的自然方向,在儿童身心发展许可范围内来对学生施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