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版药理学配套课件 41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多肽类抗生素
PPT-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Macrolides,
耐药机制: 1. 改变靶位结构:23S rRNA腺嘌呤甲基化 2. 降低胞膜的通透性:药物渗入菌体内减少 3. 主动流出增加:细菌通过主动流出系统将 药物泵出菌体外 4. 产生灭活酶 如:酯酶、磷酸化酶
(四)临床应用
1. 耐青霉素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 过敏的患者;
2. 军团菌、弯曲杆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白喉带菌者——首选
三、多肽类抗生素 (Polypeptide Antibiotics)
一、大 环 内 酯 类 抗 生 素
是一类具有14 ~ 16元大环内酯基本化学结构的抗生素
第一代大环内酯类:红霉素(14元环)
乙酰螺旋霉素
麦迪霉素 吉他霉素
(16元环)
交沙霉素
第二代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14元环)
阿奇霉素(15元环) 罗他霉素(16元环)
拮抗作用
3.主要特点是骨组织浓度高 主要用于金葡菌性急、慢性骨髓炎
4.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
三、多 肽 类 抗 生 素
特点:
万古霉素(vancomycin) 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
1. 体内过程:口服不吸收,肌注刺激性强, 宜静脉给药
2. 抗菌谱:对G+菌作用强大,G-菌无效
多粘菌素B(polymyxin B) 多粘菌素E(polymyxin E)
1. 仅对G-杆菌作用强大,尤其绿脓杆菌,为窄谱杀菌剂 2. 抗菌机理:增加胞浆膜的通透性 3. 少用,主要用于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4. 毒性大: 肾毒性:如蛋白尿、管型尿 主要不良反应 神经毒性:如头晕、面部麻木、周围神经炎 变态反应:如皮疹、瘙痒、药热 其他: 如肝毒性
第一代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Erythromycin)
PPT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Macrolides.ppt
TX1rHAepXn*HhD24m2URnxJk1HEM7tCd 44x5PL(3tZC e8QUd f1JSL Vk- wQkpx-(R (ECX#lRTQ)#SKCIaR6X$i-v% -qKmp7a61L13jix2*vd8YG4Yr1hrgQ!wFek1HIOYZ#GYp(f -Mhzre(g5hN NM !vOwdt& k713hW 6OP& w$Mr Gf&6q wPKY* of !HLr E-GU4( ucmL y)6QN Md4wd *H)d+iA5**g A9P9YpgsGf4+zSob PDv(P+tg9J7qN3K QN6& mVVbN eM)Sio Ae3W g1f+4scff% qt4GyfJitfC(p6hltpB cr()IfvTQ9835Gx3w$% &% Lm4hkr9owW qfX0O% NFpoKmrXse!V(577Lx% $u AsW s0ZOf 7*% KPmqkH gEprn* Y8jd7(g(F76Sh&8SI0eR7g TikRn mUSVd 0n7wz q7% #Hh14yV64b3m Y% yXgKi-Ut egsr9emp% se5cGIf QM#T& EuPJit B(GIGZ0ZT* &8UrR CE( !b Bd)PTkV&3% A#hX!#!7aFK 5f)r3OMBlgr !z9OyI+(8o5#Gw#2h -
耐药机制: 1. 改变靶位结构:23S rRNA腺嘌呤甲基化 2. 降低胞膜的通透性:药物渗入菌体内减少 3. 主动流出增加:细菌通过主动流出系统将 药物泵出菌体外 4. 产生灭活酶 如:酯酶、磷酸化酶
(四)临床应用
1. 耐青霉素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 过敏的患者;
【抗生素精品课件】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其他第一代大环内酯类
乙酰螺旋霉素(Acetylspiramycin) 麦迪霉素(midecamycin )
吉他霉素(kitasamy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n) 交沙霉素(Josamycin)
第二代 大环内酯类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 罗他霉素(rokitamycin)
4.临床应用
用于耐药金葡菌和G+菌所致严重 感染(其他药物无效或过敏时)
5.毒性大
耳毒性: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等 肾毒性:蛋白尿、管型尿等
变态反应——抗组胺药 + 皮质激素 血栓性静脉炎
注意:禁与有耳毒性的药物如:氨基苷 类、高效利尿药合用
多粘菌素B(polymyxin B) 多粘菌素E(polymyxin E)
(一)体内过程 1.吸收:碱性不耐酸,口服用肠溶片或
硬脂酸盐,静脉滴注用乳糖酸红霉素; 2.分布:较广,可透过胎盘但不易透过
血脑屏障,胆汁中浓度最高 3.消除:主要经肝脏代谢, 胆汁排泄
(二)抗菌作用
1. 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而略广 G+球菌:金葡菌、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
相似
G+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G-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等
螺旋体
螺杆菌
某些G-杆菌:百日咳杆菌、流感杆菌等
略广
军团菌首选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厌氧菌
2.抗菌机理
与50S亚基结合 (-) 转肽作用 (-) 蛋白合成
抑制肽酰基转移酶
mRNA移位
通常为抑菌药,高浓度时杀菌。
(三)耐药性
特点
细菌对红霉素易产生耐药性,
(药理学课件)40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多肽类抗生素
❖ 临床应用:用于厌氧菌引起的口腔、腹腔 和妇科感染。需氧G+球菌引起的感染。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骨髓炎为首选药。
❖ 不良反应 : 胃肠道反应,长期用药可引 起二重感染,伪膜性肠炎;过敏反应等。
一、万古霉素类
❖ 抗菌作用:对G+菌产生强大杀菌作用,尤其 是甲氧西林耐药菌。(快速杀菌药)
❖ 抗菌机制:与细胞壁前体肽聚糖结合,阻断 细胞壁合成,造成细胞壁缺陷而杀灭细菌。
❖ 耐药机制:产生修饰细胞壁前体肽聚糖的酶, 使万古霉素不能与其结合。
一、万古霉素类
❖ 体内过程:口服不吸收;静脉给药。 ❖ 临床应用:仅用于严重G+菌感染,特别是耐
要经肾脏排泄。 ❖ 临烧伤创面感染。 ❖ 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大(肾、神经、过敏)。
红霉素
❖ 体内过程:不耐酸,分布广、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主要经胆汁排泄(肝肠循环)。血药浓度低,组 织浓度较高(痰,皮下,胆汁中>血液)。
❖ 作用机制:不可逆结合到细菌核糖体50S亚基
红霉素
❖ 临床应用:1、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及青霉 素G过敏者;2、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 3、厌氧菌引起的口腔感染;4、肺炎支原 体、肺炎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所引起的 呼吸、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和氯霉素在细菌核糖体 50S亚基上的结合点与大环内酯类相同或相近, 合用时可能发生拮抗作用,也易使细菌耐药。
二、耐药机制
1. 产生灭活酶:包括酯酶、磷酸化酶、甲基化酶、 葡萄糖酶、乙酰转移酶和核苷转移酶。
2. 靶位的结构改变:使核糖体的药物结合部位甲 基化而产生耐药。
药理学40.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通常为抑菌药,高浓度时杀菌。
作用机制:
不可逆地结合到细菌核糖体50S亚 基的靶位上,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对哺乳动物核糖体无影响。
克拉霉素 clarithromycin
特点:抗菌活性强于红霉素,对酸稳定, 口服吸收完全且迅速,不受进食影响。分布 在组织中的浓度明显高于血中浓度;不良反 应轻于红霉素。 首过效应明显,生物利用度低。
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
特点:
٠抗菌谱> 红霉素,增加了对G-菌的作用,且强于红霉素;
强。对螺旋体,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立克次体有效。
临床应用:
1、以上敏感菌所致得感染,白喉带菌者;支原体肺炎; 沙眼衣原体致婴儿肺炎,结肠炎;弯曲杆菌致败血症,肠 炎及军团病。 2、耐青霉素的金葡及青霉素过敏者,作为青霉素替代药。
体内过程
可被胃酸迅速破坏,多采用肠溶片或糖衣片。 分布在胆汁中的浓度是血浆的10倍,能扩散进入前 列腺并聚集在巨噬细胞和肝脏。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按化学结构分为: 1.14元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罗红霉素……,
2.15元大环内酯类
3.16元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
麦迪霉素,交沙霉素,
螺旋霉素,罗他霉素……
根据特点分: 第一代:红霉素; 第二代: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
一、抗菌作用及机制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静注可发生静脉炎。
药理学-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新一代大环内酯类特点
对流感菌、卡他莫拉菌、淋球显增强
耐酸、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高、t1/2延长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林可霉素(lincomycin)和克林霉素(clindamycin)
抗菌作用:抗G+菌、厌氧菌,抑菌药
作用机制: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
质合成。不与红霉素合用。 临床用途:急慢性敏感菌引起的骨、关节感染 需、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不良反应:胃肠反应、伪膜性肠炎
第三节
万古霉素类
含:万古霉素(cancomycin)
去甲万古霉素(demethylcancomycin)
替考拉宁(teicoplanin) 抗菌作用:抗G+菌、厌氧菌,为杀菌药 作用机制:阻碍细胞壁合成 临床应用:青霉素过敏患者或对青霉素耐药的 金葡菌严重感染 不良反应:毒性较大,严重为听力损害。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麦迪霉素(medecamycin)
红霉素(erythromycin)
吉他霉素(kitasamycin) 交沙霉素(josamycin) 乙酰螺旋霉素 (acetylspiramycin) 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
共同特点
抗菌作用:抗菌谱较广(与青霉素比),为抑菌药
作用机制:与核蛋白体50 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 合成 耐 药 性:同类不完全交叉耐药 与-内酰胺类无交叉耐药 临床应用:呼吸道感染(替代)、软组织感染 不良反应:毒性低
二、常用药物
1. 红霉素(erythromycin) 代表药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抗菌机制
抑制细胞壁合成
多肽类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壁 缺损,水分由外环境不断渗入高渗的菌体内,致细菌膨胀、 变形死亡。
破坏细胞膜功能
多肽类抗生素能够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破坏细胞膜的完 整性,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泄,最终使细菌死亡。
临床应用
耐药性
由于多肽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独特, 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因此对 于一些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具有较 好的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克林霉素(Clindamycin)
02
克林霉素是林可霉素的衍生物,对厌氧菌有较强抗菌作用,且
对某些对林可霉素耐药的菌株也有效。
夫西地酸(Fucidin)
03
夫西地酸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作用,尤
其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
抗菌机制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起 始阶段,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建立监测系统,对抗生素耐药性进行监测,及时 发现并应对耐药性问题。
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认识
宣传教育
媒体报道
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抗生素知识, 提高公众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
媒体应积极报道抗生素合理使用的问 题,引导公众正确看待抗生素的使用。
提供培训
对医务人员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培 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生素合理使用 的认识和意识。
抗生素的监管政策
限制抗生素的销售
通过药品监管部门对抗生素的销售进行严格监管, 限制非处方抗生素的销售。
定期评估和更新抗菌药物目录
由专业机构定期评估和更新抗菌药物目录,以指 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
药理学 抗菌药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护理课件
红霉素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并 经胆汁排泄至肠道,因此对肝 脏和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性。
红霉素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 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和过敏
反应等。
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介绍
其他常见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克 拉霉素、罗红霉素和地红霉素等。
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注意观察不良反 应并及时处理。
这些药物在药理学特性、抗菌谱、不 良反应等方面与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相 似。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护理要点
护理人员应了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 药理学特性,以便正确使用药物。
提醒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自行调 整剂量或停药。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不 良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或肝功能异 常等应及时处理。
对于需要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患 者,应告知其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 不良反应。
药理学 抗菌药大环 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 多肽类抗生素护理课
件
目录
• 抗菌药概述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 多肽类抗生素 • 抗菌药的联合应用与护理
01
抗菌药概述
抗菌药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抗菌药的种类
根据抗菌药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可分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 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等。
03
阿奇霉素对多种常见致 病菌敏感,包括肺炎球 菌、链球菌、葡萄球菌 等。
04
阿奇霉素的常见不良反 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过 敏反应和肝功能异常等 。
红霉素的药理学特性
01
02
03
04
红霉素也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 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
成发挥抗菌作用。
红霉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 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
作用机制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40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多肽类抗生素第一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最具代表性的是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分为:1.14元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竹桃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低红霉素等。
2.15元大环内酯类:包括阿奇霉素。
3.16元大环内酯类:包括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吉他霉素、乙酰吉他霉素、交沙霉素、螺旋霉素乙酰麦迪霉素、罗他霉素等。
一、抗菌作用及机制二、耐药机制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产生灭活酶2.靶位结构改变3.摄入减少和外排增多三、药代动力学1.吸收红霉素不耐酸,易被破坏,口服吸收少。
2.分布大环内酯类能广泛分布于除脑脊液以外的各种体液和组织。
3.代谢红霉素主要在肝脏代谢,并能通过与细胞色素P450系统相互反应而抑制许多药物的氧化。
4.排泄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主要以活性形式累积和分布在胆汁中,部分药物经肝肠循环被重吸收。
红霉素从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得。
口服可吸收,但不耐酸,生物利用度低可制成肠溶片,可静滴(乳糖酸红霉素)。
【抗菌作用】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略广。
1. 抗G+菌强,主要用于G+菌感染。
2.抗G-菌:如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流感、百日咳、布氏杆菌及军团菌高度敏感。
3.对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有效。
【机制】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应用】抗G+菌的疗效不如青霉素,主要用于⑴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⑵对青霉素过敏者;⑶首选治疗:白喉带菌者、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婴儿肺炎、弯曲杆菌败血症、军团菌病。
【耐药性】容易产生耐药性,用药﹤1周,停药数月恢复敏感性。
【不良反应】(1)胃肠反应:宜饭后服。
(2)肝功能损害:如转氨酶升高、肝肿大、黄疸等。
(3)静滴浓度高或过快,可见血栓性静脉炎。
乙酰螺旋霉素: 耐酸、口服吸收好,抗菌作用:相似红霉素,但弱,对耐红霉素菌仍有效。
应用:主要用于G+菌的呼吸道和软组织感染麦迪霉素:抗菌作用相似红霉素,二药间部分交叉耐药,主要用于G+菌的呼吸道和软组织感染。
药理学-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3
二、各药特点
1. 红霉素(erythromycin) 代表药 不耐酸,口服须用肠溶片或酯化物; 广泛分布于组织、体液中;
药
动 难通过血脑屏障;
学
主要经肝代谢,胆汁排泄
4
1)替代青霉素
临床 2)首选用于军团菌病,弯曲杆菌所致 应用 败血症或肠炎,支原体、衣原体所
2
一、共同特点
1. 抗菌谱:较青霉素广,对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有效 2. 作用机制:与核蛋白体50 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为抑菌药 3. 药动学方面:红霉素对酸不稳定,t1/2短。 4. 耐药性:同类不完全交叉耐药( MLS耐药性)
与-内酰胺类无交叉耐药 5. 临床应用:①支原体;②衣原体;③军团菌;④白喉;⑤
R4 R3 R2 R1
7
6
5
N(CH3)2 OH
OH O
OH OH O
CONH2
素、土霉素(氧四环素)、四环素等。因金霉 素不良反应多,多外用。半合成产品有美他环 素、多西环素(脱氧土霉素)等。国内主要应 用多西环素。
12
抗菌作用机理
本类抗菌药物首先跨过菌体外膜,进 入菌体,随后与核蛋白体30S结合,抑 制肽酰tRNA携带有关氨基酸进入核蛋 白体A位,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抑制细菌的生长。
8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
万古霉素(cancomycin)
药 物
去甲万古霉素(demethylcancomycin)
替考拉宁(teicoplanin,太古霉素)
抗菌谱碍细胞壁合成,为杀菌药
临床应用:青霉素过敏患者或对青霉素耐药的
金葡菌严重感染,静脉注射
抗菌药—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药理学课件)
移位酶
(-)
16元大环内酯类
14元大环内酯类
肽链延长过程及大环内酯类作用示意图
➢ 体内过程:1)红霉素不耐酸,口服吸收少,克拉 霉素、阿奇霉素等新药对胃酸稳定易吸收;2.)能 广泛分布于除脑脊液以外的各种体液和组织,可 以进入前列腺并能聚集在Mφ和肝脏; 3)红霉素 和克拉霉素主要在肝代谢,阿奇霉素不进行生物 转化;4)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主要经胆汁排泄,部 分药物有肝肠循环,克拉霉素经肾排泄。
(二)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 作用特点: 1. 抗菌活性强于红霉素; 2. 对酸稳定但首关效应明显,组织浓度高; 3. 不良反应低于红霉素。
(三)阿奇霉素(azithromycin)
➢ 作用特点: 1. 抗菌谱比青霉素广,增加对G-菌作用。 2. 对某些细菌表现为快速杀菌作用; 3. 口服吸收快,分布广,t1/2达35-48h,
多肽类抗生素
学习目标
➢ 实现基础与临床相融合,加强建设健康中国的使 命感,弘扬医者精神。
➢ 了解多肽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 能够指导患者合理应用多肽类抗生素,并向基层
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01
万古霉素类
目录 02
多粘菌素类
03
杆菌肽类
一、万 古 霉 素 类
➢ 代表药: 1. 万古霉素(cancomycin):链霉菌培养液中分离。 2. 去甲万古霉素(demethylcancomycin):我国从诺卡 菌属培养液中分离。 3. 替考拉宁(teicoplanin):辐动菌属培养液中分离。
➢ 耐药性:大多数细菌对二者存在完全交叉耐药, 也与大环内酯类交叉耐药。
➢ 体内过程:林可霉素p.o.吸收差,克林霉素p.o.吸 收好;分布广,在骨组织中浓度尤高,但不能透 过血脑屏障;肝脏代谢,经肾排泄,克林霉素在 肠道抑菌作用可持续5d。
第四十一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四十一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内容提示及教材重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目前使用的有红霉素、麦迪霉素、麦白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及吉他霉素等,共同特点为:1、抗菌谱窄,比青霉素略广,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阳性菌和阴性球菌、厌氧菌,以及军团菌、胎儿弯曲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2、细菌对本类各药间有不完全交叉耐药性;3、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较强,治疗尿路感染时常需碱化尿液;4、口服后不耐酸,酯化衍生物可增加口服吸收;5、血药浓度低,组织中浓度相对较高,痰、皮下组织及胆汁中明显超过血药浓度;6、不易透过血脑屏障;7、主要经胆汁排泄,进行肝肠循环;8、毒性低微。
口服后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静脉注射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一、红霉素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革兰阴性菌如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布氏杆菌等及军团菌也高度敏感,对某些螺旋体、肺炎支原体及螺杆菌也有抑制作用,金葡菌对其可产生耐药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之间有部分交叉耐药性。
抗菌机制:与细菌核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转肽作用及(或)信使核糖核酸(mRNA)移位,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临床应用:治疗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和青霉素过敏患者,效力不及青霉素,且易产生耐药性,但停药数月后,又可恢复其敏感性。
红霉素是白喉带菌者、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婴儿肺炎及结肠炎、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或肠炎及军团病的首选药。
二、林可霉素及克林霉素抗菌作用:对金葡菌(包括耐青霉素者)、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及大多数厌氧菌都有良好抗菌作用。
对革兰阴性菌大都无效。
抗菌机制与红霉素相同,能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使蛋白质肽链的延伸受阻。
红霉素与林可霉素能互相竞争结合部位,而呈拮抗作用,故不宜合用。
临床应用:用于急、慢性敏感菌引起的骨及关节感染。
用于治疗厌氧菌也有较好疗效。
两药中克林霉素尤为常用。
三、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抗菌机制为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主要用于治疗耐青霉素金葡萄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肺炎、心内膜炎、结肠炎及其他抗生素,尤其是克林霉素引起的假膜性肠炎。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抗生素 一、抗菌作用及机制: 抗菌谱:似青霉素G (多数G+杆球菌、 G-球菌、螺旋体、厌氧菌)
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首选 新型大环内酯类增加和提高了对G-菌的活性
抗菌活性:抑菌、高浓度杀菌
抗菌机制: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作用于核蛋白体50s亚基,抑 制转肽酶。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和氯霉素与大环内酯类相同或相近 的结合点,故合用时可能发生拮抗作用,也易使细菌产 生耐药。
10
泰利霉素和喹红霉素
【抗菌谱】对青霉素G耐药菌和红霉素耐药菌敏感 【作用机制】同红霉素 【体内过程】生物利用度高,组织穿透力强,主要在肝肾代
谢排泄。 【临床应用】主要治疗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慢
性支气管炎急性加剧(AECB)、急性上颌窦炎(AMS)、扁桃体炎、咽炎等)
【不良反应】较少且为轻中度,最常见的是腹泻、恶心、头
低
临床应用
厌氧菌感染,包括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放线杆菌等引起的口腔、腹腔和妇科感染。
金葡菌引起的骨髓炎——首选 G+球菌感染。治疗需氧G+球菌引起的呼吸道、骨
及软组织、胆道感染及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14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长期用药也可引起二重感染、 伪膜性肠炎
晕和呕吐。
11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林可霉素(lincomycin,洁霉素,林肯霉素) 克林霉素(clindamycin,氯林可霉素,氯洁霉
素)
12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抗菌谱
与红霉素相似,但肺炎支原体例外不敏感
主要特点是抗厌氧菌能力强
对需氧G+菌(球)有显著活性,对部分G-球菌、人型支 原体、沙眼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替考拉宁(壁霉素)
分子结构,抗菌谱,抗菌活性,作用机制与万古霉素似。 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万古霉素。
多黏菌素
抗菌机制:窄谱慢效杀菌药,使细菌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造成细菌死亡。 体内过程:口服不吸收。分布穿透力差。体内代谢较慢,主要经肾脏排泄。不易耐药
。 抗菌谱与临床应用:G-菌作用强,主要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泌尿道和烧伤
药代动力学
吸收:不耐酸,一般服用其肠衣片或酯化物。 分布:广泛分布到除脑脊液以外的各种体液和组织。 代谢:主要在肝脏代谢,并能通过与细胞色素P-450系统相互反应而抑制许多药物的
氧化。 排泄: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主要以活性形式聚积和分泌在胆汁中,部分药物经肝肠循环
被重吸收。克拉霉素及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
临床应用 ➢ 白喉带菌;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致婴儿肺炎,结肠炎;弯曲杆菌致败血症, 肠炎及军团病的首选药。 ➢ 耐PG的金葡及PG过敏者作为PG替代药。
其他大环内酯类
克拉霉素 :抗菌活性强;对酸稳定,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不受进食影响;分布广泛 且组织中的浓度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此药首过消除明显。
传统大环内酯与新大环内酯比较
传统大环内酯类 ➢ G+菌,G-球菌,厌氧球菌,
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 有效。 ➢ 胃酸不稳定,口服吸收差。 ➢ 胃肠反应多。
新大环内酯类 ➢ 抗菌作用↑。 ➢ 胃酸稳定,生物利用度↑,组织内药物浓度↑,
t1/2↑。 ➢ 胃肠反应少。
红霉素(erythromycin)
临床应用:一般不首选。用于敏感菌引起的骨髓炎,关节感染,混合感染 。
不良反应 : 胃肠反应,假膜性肠炎。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
万古霉素
抗菌机制:胞壁黏肽合成,对胞浆中RNA合成也具抑制作用。 体内过程:口服不吸收。分布广,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不易产生耐药性。 抗菌谱与临床应用:G+菌作用强,用于耐药菌的严重感染。假膜性肠炎。 不良反应:耳毒性、肾毒性、过敏反应、其他。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药理学》(第9版) 配套课件
主编 杨宝峰/陈建国
《药理学》(第9版)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 普救含灵之苦。
创面感染。 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大(肾、神经、过敏)。
共同结构
具14~16碳内酯环共同结构。 14元环,红霉素、竹桃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泰利霉素和喹红霉素等
。 15元环,阿奇霉素。 16元环,麦迪霉素、乙酰麦迪霉素、吉他霉素、乙酰吉他霉素、交沙霉素、螺旋霉素、
乙酰螺旋霉素、罗他霉素等。
抗菌作用
抗菌谱较窄,第1代主要对大多数G+菌、厌氧球菌和部分G-菌有强大抗菌活性。 对嗜肺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弓形虫、非典型分枝杆菌等也具有良好
体内过程:不耐酸,分布广、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强、主要经胆 汁排泄,血药浓度低,组织浓度较高(痰,皮下,胆汁中>血液)。
抗菌机制:作用于50S亚基,可能与P位结合,抑制转肽作用及mRNA移位。 不良反应:胃肠反应,静注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红霉素常用剂型
肠溶衣片或肠溶薄膜衣片,口服后在肠道中吸收。 依托红霉素,又称无味红霉素,为红霉素丙酸酯的十二烷基硫酸盐,耐酸,吸收好。 硬酯酸红霉素,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对酸较稳定,耐酸,在小肠吸收。
作用。 对MRSA有一定抗菌活性。 第2代增加和提高了对G-菌的抗菌活性。 大环内酯类通常为抑菌作用,高浓度时为杀菌作用。
抗菌作用及机制
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不可逆地结合到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的靶位上,14元大 环内酯类阻断肽酰基t-RNA移位,而16元大环内酯类抑制肽酰基的转移反应。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和氯霉素在细菌核糖体50S亚基上的结合点与大环内酯类相同或 相近。
对哺乳动物核糖体几无影响。
耐药机制
产生灭活酶,包括酯酶、磷酸化酶、甲基化酶、葡萄糖酶、乙酰转移酶和核苷转 移酶。
靶位的结构改变,使核糖体的药物结合部位甲基化而产生耐药。 摄入减少,使膜成分改变或出现新的成分,导致菌体内的量减少。 外排增多,可以通过基因编码产生外排泵。 多药耐药,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链霉素耐药,简称MLS耐药。
红霉素常用剂型
琥乙红霉素,无味,对胃酸稳定,在肠道中以基质和酯化物的形式被吸收。 乳糖酸红霉素,为水溶性的红霉素乳糖醛酸酯,主要用做静脉滴注给药。 此外,还有红霉素的眼膏制剂和外用制剂。
红霉素抗菌谱与临床应用
抗菌谱:G+菌,G-球菌作用与PG似(较弱)G-杆菌:百日咳、流感、布氏、军团菌 、空肠弯曲杆菌作用强。对螺旋体,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立克次氏等有效。
不良反应:较少且为轻中度,最常见的是腹泻、恶心、头晕和呕吐。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体内过程:骨组织及其他组织、体液中药物浓度高,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抗菌机制:与红霉素似,作用于核蛋白体50S亚基,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与红霉素竞争
结合部位。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抗菌谱:对G+菌(包括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数厌氧菌、肺炎 支原体,衣原体有效。及多肽类抗生素
授课人:XX XX
目录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抗生素
重点难点
掌握 红霉素类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熟悉 林可霉素类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了解 红霉素类的进展和多肽类一般情况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阿奇霉素:抗菌谱广,对G-菌有作用;口服吸收快、组织分布广、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细胞内游离浓度高,t1/2长达35~48 h,为大环内酯类中最长者;不良反应轻,肝肾 功能不良者可以应用。
泰利霉素和喹红霉素
临床应用:主要治疗呼吸道感染,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 剧(AECB)、急性上颌窦炎(AMS)、扁桃体炎、咽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