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研究性学习 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一、引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研究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研究性研究,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探究,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个适合高中生的生物研究性研究课题。

二、课题选择与背景本次研究课题为“植物生长对光照强度的影响”。

通过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并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验设计1.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实验材料:种子、种植土、水、灯光设备。

3. 实验步骤:a. 准备种植土,将种子种植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盆中。

b. 给每组盆栽提供相同的水分和温度条件。

c. 根据实验组数的需要,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例如强、中、弱)。

d. 在相同时间段内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高度、叶片数量等。

e. 分析实验数据,观察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生长的差异。

四、预期结果预计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照强度较弱的条件下,植物的生长速度会减慢,高度较矮,叶片数量较少。

2. 光照强度较强的条件下,植物的生长速度会加快,高度较高,叶片数量较多。

五、教学目标通过完成这个研究课题,学生将能够:1. 理解植物生长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2. 学会设计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 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结论针对高中生的生物研究性研究课题,通过探究植物生长对光照强度的影响,可以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索与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1] XXX. (20XX). XXX.[2] XXX. (20XX). XXX.。

八年级生物研究性学习教案

八年级生物研究性学习教案

八年级生物研究性学习教案任时光飞逝,我们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生物教学工作,我们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生物研究性学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生物研究性学习教案1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阅读教材P85~86)1.类型[连线]2.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大多数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阅读教材P86~88)1.染色体组(1)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染色体。

(2)写出图中的染色体组:X、Ⅱ、Ⅲ、Ⅳ或Y、Ⅱ、Ⅲ、Ⅳ。

2.二倍体、多倍体项目起点体细胞染色体组数实例二倍体受精卵两个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多倍体受精卵三个或三个以上三倍体香蕉和四倍体马铃薯3.染色体数目变异与育种(1)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形成多倍体植株(2)单倍体育种的方法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人工诱导用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正常纯合子三、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阅读教材P88)重点聚焦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有哪些类型?2.什么是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3.什么是染色体组?利用染色体数目变异的育种方法有哪些?[共研探究]1.仔细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

(2)图2表示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项目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突变本质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或倒位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发生变化的基因的数目1个或多个1个变异水平细胞分子光镜检测可见不可见[总结升华]1.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类型定义实例示意图缺失一条正常染色体断裂后丢失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果蝇缺刻翅、猫叫综合征重复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

高二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教案

高二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教案

高二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教案教案:高二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教学目标:1. 了解专题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在生物领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3. 学会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如问题提出、资料收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

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和报告撰写等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引入(5分钟)教师介绍专题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意义,强调学生在生物领域开展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2.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生物领域的研究主题,并结合个人兴趣进行初步选择,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3.资料收集(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进行资料收集,包括图书馆、互联网、科研机构等途径,要求学生记录所获得的信息和资料来源。

4.实验设计(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设计相关实验,包括实验目的、材料准备、实验步骤和数据收集等,学生可根据需要进行实际操作或者进行虚拟实验。

第二课时1.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保留实验样本(如果需要)。

2.数据分析(20分钟)学生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3.讨论和分享(15分钟)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分享,互相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三课时1.报告撰写(30分钟)学生撰写自己的研究报告,包括选题背景、问题提出、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2.报告展示(1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报告,其他同学进行提问和评价。

3.总结和反思(10分钟)学生对整个专题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包括自己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方法:1.学生完成专题研究报告的撰写和展示。

2.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的表现。

3.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前瞻性。

4.学生对整个专题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

教学材料:1.相关生物学教材和参考书。

2.图书馆和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料。

3.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

教学反思:高二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开放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五章第三节研究性学习

生物高中必修2第五章第三节研究性学习

调查人群中的某种遗传病
一、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二、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
2.每个小组可调查周围熟悉的4-10个家庭(或家系)中遗传病的情况。

绘遗传图谱。

3.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4.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中进行汇总。

5.根据全年级汇总的数据,可按公式计算每一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三、本调查可以参考下面的流程图进行。

在制定调查计划时,教师设置下面的一些问题情境供学生讨论。

(1)你们小组准备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查?
(2)小组内各成员的调查范围是什么?
(3)你打算采用哪些方法获得调查资料?
(4)在调查中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你准备怎样克服?
四、注意事项
由于调查活动需要较多的课外时间、调查的问题又涉及个人的隐私,难度较大。

因此,在调查前,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一些注意事项。

例如,调查了多少人,其中有多少人有某种遗传病,要如实记录;如果调查的是红绿色盲,可以以学生为对象,以本校和附近学校的校医务室的资料为准,切不可在公共场合追问别人是否是红绿色盲患者;如果某家族有典型遗传病病例,一定要取得该家族的同意才能直接进行调查,等等。

1。

高二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教案

高二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教案

高二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目标:
1. 掌握高中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能够运用生物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专题研究性学习?
2. 为什么要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
3. 如何进行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
4. 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场景,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激发他们对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步:讲解什么是专题研究性学习
向学生介绍专题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强调其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知识水平的提升的重要意义。

第三步:探讨专题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何益处,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步:介绍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向学生介绍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包括资料收集、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等步骤,指导学生如何展开自己的研究项目。

第五步:案例分析
通过展示一个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的案例,让学生理解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具体过程和效果,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探究欲。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有了实际操作经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求生物学知识的奥秘,发现生命的美妙,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初中生物教研课题教案(3篇)

初中生物教研课题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掌握光合作用的公式和场所;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光合作用的公式和场所。

2.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光合作用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二)讲授新课1. 光合作用的概念-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 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

2. 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3. 光合作用的公式和场所-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公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 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公式,掌握光合作用的场所。

4. 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包括为植物提供能量、维持生态平衡等。

- 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

5.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包括相互依存、相互对立。

- 学生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1. 实验目的: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

2. 实验材料:绿色植物、烧杯、酒精、澄清石灰水等。

3. 实验步骤:- 将绿色植物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 将烧杯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

- 取出植物,将其放入酒精中浸泡一段时间。

- 将浸泡后的植物放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

4. 实验结果分析: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光合作用产物是否为氧气。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公式、场所、意义和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生物学习探究教案

生物学习探究教案

生物学习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生命现象。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现象、生物分类及生态环境。

2.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生态环境与生物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的分类及生态环境。

三、课堂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生物特征。

2.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生态环境与生物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分类及生态环境的理解。

2.学生分享复习心得,教师点评。

二、课堂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生物分类实验,观察不同生物的特征。

2.学生记录实验结果,讨论生物分类的方法。

三、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学生分享案例分析心得,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分类及生态环境的理解。

2.学生分享复习心得,教师点评。

二、课堂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生物进化实验,观察生物进化的过程。

2.学生记录实验结果,讨论生物进化的原因。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物进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学生分享讨论心得,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分类、生态环境及生物进化的理解。

七年级生物学习探究教案

七年级生物学习探究教案

七年级生物学习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生物学的基本概念2.生物的分类3.生物的基本特征4.生物学研究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生物的分类和生物学研究方法。

2.教学难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自然科学知识,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物学研究什么吗?2.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讲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如生物、生命、生态系统等。

(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3.学习生物的分类(1)讲解生物分类的方法,如形态分类、遗传分类等。

(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生物分类图,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4.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1)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长、繁殖、新陈代谢、适应环境等。

(2)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迁徙等。

5.学习生物学研究方法(1)讲解生物学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2)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生物学实验,如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等。

6.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7.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2)完成教材课后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学研究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探究的能力。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2.课件:生物学基本概念、生物分类、生物基本特征、生物学研究方法3.实验材料:植物、动物等生物样本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习兴趣等。

探究性教学初中生物教案

探究性教学初中生物教案

探究性教学初中生物教案目标:1. 了解植物繁殖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2. 掌握植物的无性繁殖和性繁殖的过程。

3. 能够分析和比较不同植物繁殖方式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1. 无性繁殖与性繁殖的区别和联系。

2. 花的结构和生殖器官的功能。

3. 花粉传播和授粉的过程。

教学难点:1. 理解植物的有性繁殖过程。

2. 分析不同植物繁殖方式的优缺点。

教具准备:1. PPT课件。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玻璃滑片、玫瑰花。

3. 实验填报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显微镜下观察玫瑰花的花蕊和花瓣,带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介绍植物繁殖的两种方式:无性繁殖和性繁殖。

2. 讲解花的结构和生殖器官的功能。

3. 解释花粉传播和授粉的过程。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将花粉涂抹在花蕊上,观察花粉在花蕊上的生长过程。

2.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并填写实验填报表格。

四、概念强化(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来分析植物的性繁殖过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五、知识拓展(10分钟)1. 讨论无性繁殖和性繁殖的优缺点。

2. 举例说明不同植物采取不同的繁殖方式的原因。

六、巩固提高(10分钟)1.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知识。

2. 布置作业:总结植物繁殖的方式及特点,并选择一种植物详细描述其繁殖过程。

七、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植物繁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

初中生物研修实践教案

初中生物研修实践教案

初中生物研修实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基本知识和细胞结构。

2. 学习和讨论:讲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以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的多样性和细胞的多样性。

3. 实验操作:带领学生进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和挑战。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和归纳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和认识。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四、教学手段
1. PPT教学:通过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达知识。

2. 实验器材:提供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逐渐增加,对实验操作和科学方法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精神,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生物学的学习和实践中去。

初中生物教研课题教案

初中生物教研课题教案

初中生物教研课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植物制氧的过程;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2. 植物制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所需材料:水培植物、水、烧杯、灯泡、滴管等;
2. 实验操作流程的设计;
3. 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
1.介绍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重要性;
2. 讲解植物制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观察数据;
4.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光照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5. 总结实验过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五、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的实验数据和观察记录;
2. 对学生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分析结果进行评价;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展开讨论。

六、课堂延伸:
1. 给学生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提出框思考问题,并进行拓展研究;
3. 引导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展开更深入的探究。

七、课后反思:
本次教学中,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设计合理,学生参与度高,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能力提升明显。

但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需加强对实验操作流程的指导和监督。

下次教学将更加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生物研究性学习教案

生物研究性学习教案

生物研究性学习教案教案标题:生物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意义;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3.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意义;2.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3. 生物实验案例分析;4. 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解释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3. 实验案例分析(20分钟)- 选择一个生物实验案例,让学生分析实验的目的、设计、步骤和结果; -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能存在的误差。

4. 学生实践(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包括目的、假设、实验步骤、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 -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

5. 学生展示与总结(15分钟)-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设计和结果;- 全班共同讨论实验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生物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作用。

6.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假设、实验步骤、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 鼓励学生进一步扩展课堂实验,进行更深入的生物研究性学习。

教学辅助工具:1. 生物实验案例材料;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投影仪和电脑。

教学评估:1. 学生对生物研究性学习概念的理解程度;2. 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3. 学生在团队合作和沟通方面的表现;4.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和深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2. 组织学生参观科研机构或实验室,增加他们对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经验;3. 推荐相关的生物研究性学习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5篇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5篇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生物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三《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二节的内容。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习题设计等七个方面来简要谈一下我对这节内容的构思和设计,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课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及研究意义四部分内容,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首先由能量流动的概念引入分析能量流动的方法:由个体→群体→系统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分析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科学规律的能力。

在学生揭示能量流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桑基鱼塘、草原放牧两个实例分析,使学生切身体验生态学规律与现实生活及生产实践的密切联系,自觉树立生态学观点,遵循生态学规律,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努力。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等知识为基础,同时又是学生巩固生态系统结构,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它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是重点和难点。

(二)课程标准内容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三)考纲要求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Ⅱ)(四)教学目标为落实课程标准内容,结合本节教材内容设计及高中二年级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心理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2.在运用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并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高二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教案(通用2篇)

高二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教案(通用2篇)

高二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教案(通用2篇)高二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篇1一、指导思想新课程改革的实质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改革。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旨在改善学习方式,优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旨在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巨大的空间,促进教学效益最大化。

因此,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是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根本特征。

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就是力求实现基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现标准、教科书、教学评价、课堂教学四位一体的教学。

1.通过分解标准和探明学情制定表现性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国家对相关年段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水平的期望,但内容标准并不等同于教学目标,因其在教学上不具有操作性。

因此,科学分解内容标准是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出建议以及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基石。

本节课运用“一对多” 的拆解法分解课程标准。

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学生访谈了解学情,明确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与价值观念。

本将依据行为主义认知理论与格兰伦的“ABCD表述法”,整合三维课程目标,限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获得路径、发展层次、范围、方式及变化效果,最终形成可观察、可测量的教学目标。

这是实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的关键。

2.基于教学目标开展符合逻辑条件的目标导引教学“引起意向-明释内容-调适形式-关注结果”是将课堂教学引向优质高效的关键途径和逻辑条件。

本教学设计将实施“目标导引教学”:基于教学目标统领教学流程,优化教学过程;基于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供学习支架,发展学科思维;基于教学目标设计并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及时调适学习过程,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开展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

高中生物研修教案5篇

高中生物研修教案5篇

高中生物研修教案5篇高中生物研修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2.通过学习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提高有关蛋白质相关计算的能力。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关注蛋白质讨论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难点: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及相关计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提问:之前我们学习过了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如果把氨基酸比方成珍珠的话, 那么这些“珍珠”是如何穿成串儿, 成为“珍珠项链”蛋白质的呢?如果告诉你氨基是具有碱性的, 而羧基是具有酸性的, 那么大胆猜想一下会发生什么?(酸碱中和。

)带着这样的思考, 接下来共同学习一下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二)新课讲授1.蛋白质的结构层次过渡: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 所谓大分子就是相较无机物来说分子量大百倍或千倍以上的分子。

比如牛胰岛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700, 人的血红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4500等。

提问:那么小小的氨基酸是如何组成那么大的蛋白质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 说一说从氨基酸到蛋白质大致有哪些结构层次。

(经历了二肽→三肽→多肽, 通过盘曲、折叠形成了具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过渡:这种氨基酸和氨基酸的连接方式称为脱水缩合。

2.脱水缩合过程组织学生自学课本, 说出脱水缩合的含义: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 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 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此时重点强调肽键的含义及写法。

活动(角色扮演):请4位同学分别扮演一种氨基酸, 如果每位的右手代表氨基, 左手代表羧基, 然后站成一排, 相邻的同学手牵手, 牵手的部分可以称作什么?(肽键。

)问题:怎样才能更高地还原脱水缩合过程?(每人右手拿着NH和H的卡片, 左手拿着CH和OH的卡片, 一个同学和另一个同学左右手相连的时候, 拿掉H和OH的卡片。

)其他同学观察, 4位同学站成一排, 会形成几个肽键?脱去几分子水?(3;3。

初中生物探究性教案

初中生物探究性教案

初中生物探究性教案
目标:
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 探究光照、土壤、水分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
1. 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
2. 光照、土壤、水分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
教学材料:
1. 实验设备:种子、土壤、水壶、光照仪、温度计等
2. 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生长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并带入今天探究的主题。

探究: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植物生长可能需要的条件,并提出假设。

2. 设计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来探究光照、土壤、水分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实施实验:学生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结:通过今天的实验,学生深入了解了光照、土壤、水分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作业:要求学生结合今天的实验结果,写一篇报告,总结植物生长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生物研学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生物研学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生物研学之旅:探索自然奥秘》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提高对生物知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使命感。

三、适用年级初中年级四、课时安排共2课时,其中实地考察1课时,课堂总结1课时。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生物知识资料、研学路线图、研学任务清单、相机、录音笔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望远镜、放大镜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实地考察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本次研学活动的背景和目的。

(2)学生分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

2. 研学任务(1)观察和记录:学生按照研学任务清单,观察和记录沿途的生物现象,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2)采集样本:学生采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样本,如植物叶子、昆虫、土壤等。

3. 实地考察(1)教师带领学生沿着研学路线进行实地考察。

(2)学生在考察过程中,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观察结果。

4. 课堂总结(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生物现象和采集到的样本。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结果,总结本次研学活动的收获。

第二课时:课堂总结1. 导入(1)教师回顾第一课时实地考察的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实地考察中的收获和体会。

2. 生物知识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在实地考察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生物知识讲解。

(2)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所观察到的生物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3. 样本分析(1)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采集到的样本,如植物叶子、昆虫、土壤等。

(2)通过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 研学成果展示(1)学生分组展示研学成果,包括观察记录、采集样本、分析报告等。

(2)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研学活动的收获,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2)学生反思自己在研学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主题:校园水禽越冬的现状及合理化建议
一、研究性学习背景
我校生命馆依托青山湖校区优良的校园生态格局,经过四年多的投入建设,初步形成了一馆三区的基本框架。

目前我们所处的是动植物化石、标本、模拟生态系统展示陈列馆;校园一层,还有观赏鱼类养殖区、四大家鱼养殖及池塘微生态展示区;2017年翻新建设了水禽放养区。

生命馆成为了我校落实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培养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三中人的重要的校本课程基地。

这个冬天,是放养的数十只水禽在三中即将度过的第一个寒冬。

我们能保证它们安全越冬吗?这成为了师生们关心的问题。

我们的探究也从此开始……
二、教学设计意图
我校生态环境优越,生物种类多样。

鸟类尤其丰富。

鸟类以植物种子、果实、植物害虫为食,一些种类具有迁徙行为。

对启发学生学习动物体的稳态、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等高中生物知识具有较好的直观刺激作用。

我校2013级段翀同学就因为对鸟类的研究成果,获得江西省第二十九届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为了启发更多的同学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主动学习生物知识,并形成持续关注生物生存的终生意识,我设计了这一研究性课程。

选题着眼当下学生关心的小事件——校园禽类能否安全越冬,充分利用我校生物馆鸟类实物标本、湿地生态系统实景模拟展示、电子存储、触屏检索等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对鸟类进行自主的研究性学习。

三、研究性学习目的:
1、学生通过对校园水禽现状的调查,初步掌握鸟类观察研究的一般方法及信息化环境下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

2、通过对鄱阳湖冬候鸟的资料研究,理解鸟类对越冬地选择的要件,提出校园水禽安全越冬的合理化建议。

3、培养激励学生关爱生物,热爱自然的积极意识。

四、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的积极思维。

五、学习难点
对鸟类品种的确定,对活禽调查研究的方法。

六、学习对象
以生物社团成员为主的高中学生。

七、计划课时
提前至少一周布置观察任务,课堂组织教学时间20-40分钟。

八、学习过程:
1、导入
师:我们的校园生物种类十分丰富。

尤其是鸟儿们十分活跃。

鸟类和哺乳动物一样,都
是恒温动物。

当我们在寒冬穿上厚厚的棉衣,鸟儿怎么办呢?尤其是求知湖里的水禽们,它们能安全度过这个冬天吗?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开展我们的学习。

2、学生提交《校园水禽现状调查报告》
完全由学生宣讲。

(如果设备允许,通过投影播放视频,学生讲解)
目前水禽有两个种群,鹅(大白鹅6只、乌鬃鹅6只两个品种)、中山麻鸭10只(公鸭头颈部灰绿色,母鸭黄褐麻灰色)均属于常见的养殖品种……
3、老师询问学生调查的方法
如实地观察、手机拍照后百度检索、绘图后利用图鉴检索、直接问询管理员等。

请同学示范手机拍照后百度检索。

4、教师转场至湿地生态系统展示区,以鄱阳湖为假想背景简单介绍候鸟迁徙的原因,
分发探究任务表,让学生分组观察研究鸟类生活近景,并通过电子触摸屏获取相关生物习性、形态等资料。

(学生自主学习记录表)
5、教师收集任务表,汇总后形成报告,提交相关处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