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练习课-优质教案.doc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练习二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
课时教案课题: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练习二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课型:练习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批注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2、4、8、11~14题、“动脑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和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
体验知识的归纳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美,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乘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口算比赛,看谁算的既快又对,大家准备好了吗?1.口算:学生抢答:0.24×2=10×0.36=0.8×4=4.3×100=4.2×0.1=0.9×0.4=5.9×0=4×2.5=0.3×0.8=0.42×10=0.5×5=0.18×5=2.笔算:6.52×270.32×1.250.008×0.42510.9×0.38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1)两个因数一共是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
(2)积的末尾出现“0”时,应先点小数点再划掉末尾的“0”。
(3)积的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师总结:小数末尾要对齐,整数相乘算出积数对数位点对点,数位不足要补齐。
3.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的根本区别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你还记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吗?笔算:0.85+1.9425.1-2.094.不计算,判断积的小数位数有几位47×0.05()6.9×0.38()4.2×1.8()4.08×0.08()0.9×0.7()6×0.07()二、巩固练习1.探索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计算下面各题,再比较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规(1)3.5×1.2(2)3.5×0.8(3)3.5×12.4×1.52.4×0.52.4×15.2×2.15.2×0.75.2×1提问: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学生汇报:师总结:在小数乘法中,当第二个因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第一个因数(0除外);当第二个因数小于1时,积就小于第一个因数(0除外);当第二个因数等于1时,积就等于第一个因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2课时 等式的性质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第2课时,内容主要包括等式的定义、等式的性质以及等式的应用。
学生将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环节,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等式的定义,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欲望。
教学难点1. 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对等式性质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式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等式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等式的性质。
2. 新课导入:讲解等式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等式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式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分步骤进行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与等式的性质相关的基础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提高练习:布置与等式的性质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阅读:推荐与等式的性质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难点是否突破。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3.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4. 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人教版数学 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 第2课时 练习课 教案
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2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89~90练习十九第4~11*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能根据底、高、面积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计算第三个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测、验证、比较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的直接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难点:逆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复习回顾: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谁来说说要求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怎样求?教师板书公式。
2.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P89练习十九第4题) 动手操作:画出已知底的高。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其余学生作点评。
教师在以上图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数据,学生口答。
3.只列式不计算:选择合适的底和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
在解答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找准对应的底和高。
二、指导练习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l)学生先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学生先独立列式,然后集体讲评: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10000 =1.95(公顷),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求?将(3)与(2)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哪里相同?哪里不同?讨论归纳后,学生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0)(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思想进行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积后才能进入下一步计算,否则就会出现问题。
人教版数学 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 第2课时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优质) 教案
第3单元小数除法第2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教学内容】:教材P25例2、例3及练习六第5、7、8、12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除法的验算知识迁移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验算,养成及时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难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中的两种特殊情况。
【教学方法】:利用教材情境,结合学生在例l中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归纳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如下题目)竖式计算下列各题:62.7÷3= 29.4÷21=2.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小数除以整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二、互动新授(一)教学例2。
1.情境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热爱运动的学生,王鹏。
看,在他的带动下爷爷也要开始锻炼身体了。
(出示教材第25页例2)王鹏的爷爷计划16天慢跑28km,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2.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列式:28÷16,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当学生计算完成第一步,被除数末尾有余数12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并在小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在12的后面添上O看成120个十分之一再除。
教师提问: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该怎么办?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
它的依据是小数末尾添上O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2课时 植树问题(2)》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2课时植树问题(2)》人教版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通过植树问题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面积计算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理解如何应用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材、教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 1. 复习上节课所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让学生自愿回答上节课的相关问题并给予表扬。
二、新课导入 1. 围绕植树问题展开引导,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植树区域的面积。
2. 解释正方形的特点和面积计算方法,引出正方形面积公式,即边长的平方。
三、讲解新知 1. 介绍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面积=边长×边长。
2.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一个正方形区域的面积。
3. 让学生跟着一起练习,确保他们掌握了计算方法。
四、教学示范 1. 老师在黑板上绘制一个边长已知的正方形区域,指导学生如何计算该区域的面积。
2. 老师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何计算一块正方形土地的面积等。
五、合作学习 1.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植树区域面积计算的问题。
2.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让他们互相交流。
六、课堂练习 1. 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 督促学生完成练习,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了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并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位置 第2课时 人教版
《位置》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0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五第6~8题。
教学目标:1.SWBAT经历把具体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点的过程中,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关系。
2.SWBAT在综合应用位置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点与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
3.SWBAT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在方格图上用数对准确表示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发现同一行、同一列等特殊数对的特征。
教学过程:Opening(5min)温习昨天学过的知识:用数对表示数,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写的时候记得打括号、逗号。
列是从左往右确定的,行是从前往后确定的。
完成练习五第3题T:题中小精灵说“(9,8)这个格已经涂好了”,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这里的“(9,8)”表示什么意思?(2)你能在图中指出第9列吗?能指出第8行吗?3.呈现涂色完成后的结果。
INM(10min)一、T: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场馆,为了便于游客找到各个场馆的位置,绘制了下面的示意图。
在这幅示意图里用一定大小的方格来统一距离,用格点(方格纸上竖线和横线的交点)来表示场馆。
提问:在这幅示意图中,哪些是它的列?它的第1列在哪里?哪些是它的行?它的第1行在哪里?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数对与位置的知识。
(板书:位置)二、教学例2认识“动物园示意图”中的列与行,明确起点。
(1)观察比较:这幅“动物园示意图”和我们上节课认识的涂色方格图有什么不同?(2)引导归纳(着重归纳以下几点)。
①示意图中每条竖线都按顺序标上了数,而涂色方格图中是把每竖条(列)小方格标上数,说明在示意图中是把每条竖线看作列。
②示意图中每条横线也都按顺序标上了数,而涂色方格图中是把每橫行(行)小方格标上数,说明在示意图中是把每条横线看作行。
③示意图中的0既是列的起点,也是行的起点,说明列的顺序还是从左往右,行的顺序还是从前往后。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练习课-课件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10/312021/10/312021/10/312021/10/3110/31/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10月31日星期日2021/10/312021/10/312021/10/31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10月2021/10/312021/10/312021/10/3110/31/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10/312021/10/31October 31,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10/312021/10/312021/10/312021/10/31
五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6 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第 2 课时 练 习 课
一第5题
有一块麦田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它的底是250m,高是 84m,共收小麦14.7吨。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平均每公顷收小 麦多少吨?
250×84 =21000 (m²)=2.1(公顷) 2.1÷14.7≈0.14(吨) 答:这块麦田有2.1公顷,平均每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11、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021/10/312021/10/31October 31, 2021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1年10月2021/10/312021/10/312021/10/3110/31/2021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1/10/312021/10/3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数感。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口算、听算等方式复习导入,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基本练习(10分钟)(1)计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1页第1题,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典型错误进行点评。
(2)对比练习:学生完成教材第81页第2题,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提高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1页第3题,教师点评并强调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4. 应用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1页第4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材第81页第5题,展示解题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教材第81页第6、7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提高练习”环节。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第六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练习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第六单元的知识点,如分数的乘除法、小数的乘除法、百分数的应用等。
2.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第六单元的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回顾第六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练习课的学习。
2. 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遇到问题时,可以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针对练习题中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
4. 解题指导教师针对练习题中的难点,进行解题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点。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
3. 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2课时 等式的性质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者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等式的性质2.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教学重点:1. 等式的性质2.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 等式的性质的理解2.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等式,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教师总结并板书等式的性质。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等式问题。
2.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三、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等式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等式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等式的性质。
2. 学生分享总结,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练习和总结,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总结所学内容。
重点关注的细节: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环节,即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个环节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环节。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探究环节的重要性探究环节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等式性质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些题目将涵盖本节课所学的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点,旨在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学生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我会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对于完成练习题的学生,我会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口头作业:要求学生向家长介绍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以及本节课所学的运算定律,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布置作业时,我会强调以下几点:
1.作业完成要有质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做到书写规范、步骤清晰。
2.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并及时发现问题,与教师保持沟通。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布置以下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基础练习题:完成课本第20页的练习题1、2、3,这些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和运算顺序的掌握。
2.提高练习题:解答课本第21页的思考题,这道题目设计了一些需要运用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方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旨在提高学生的运算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积极思考、探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作业批改后,我会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他们的进步给予表扬,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会结合课本内容,系统地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首先,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并掌握小括号的使用方法。然后,通过讲解运算定律,如交换律、结合律等,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这些定律简化计算。
在此过程中,我会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发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同时,结合课本例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二课时教课方案九小丁林课题三角形的面积单元第六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1、知识与技术使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进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能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有关的实质问题。
学习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猜想与考证的研究活动,经过图形拼摆,浸透数学转变思想,体验割补等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研究活动中获取踊跃的感情体验,进一步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点研究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研究过程。
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1、你还记得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什么?在实质问题中使2、计算下边图形的面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学生认识三角形3、讲话:你是少先队员吗?学生回答问面积计算的必需你知道我们的红领巾代表什么吗?(红旗的一角)题。
性,激发学生学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习的内驱力,为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需要知道什么?(三学生下边踊跃参角形)与到研究过程中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来做好意理上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准备。
讲解新课一、推导三角形的计算公式1、你还记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么推导的学生回答。
吗?(把平行四边形变换成长方形)三角形怎么变换呢?2、三角形有几种?学生回答。
复习三角形的知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识,推导三角形3、小组合作拼一拼。
的面积做准备。
任选一种三角形,准备两个相同的,两人合作,学生着手拼学生着手操作,拼一拼,看看你能拼出什么图形。
接。
培育学生的着手报告展现。
能力,合作意识。
4、依据学生的而报告,教师演示拼接过程。
边拼边提出问题。
学生察看,思培育学生的察看两个锐角三角形拼成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
考,回答下列问题。
能力和总结能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
力。
两个钝角三角形拼成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
练习课(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3.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引导学生思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步骤有哪些?”从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分组,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人,每组成员在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问题时,互相讨论、交流,共同得出答案。
2.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计算方法。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动手练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解答。例如,让学生计算一组异分母分数的和,并解释计算过程。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3.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设计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在导入新课时,以两家餐馆提供的蛋糕为情境,引发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思考。
2.故事情境: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将数学问题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小明和小红分蛋糕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发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练习课-优质课件.ppt
。2020年8月8日星期六2020/8/82020/8/82020/8/8
• •
THE END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0年8月2020/8/82020/8/82020/8/88/8/2020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0/8/82020/8/8August 8, 2020
•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0/8/82020/8/82020/8/82020/8/8
谢谢观看
五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6 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第 2 课时 练 习 课
一、复习回顾
二、回顾指导
课本练习十九第5题
有一块麦田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它的底是250m,高是 84m,共收小麦14.7吨。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平均每公顷收小 麦多少吨?
250×84 =21000 (m²)=2.1(公顷) 2.1÷14.7≈0.14(吨) 答:这块麦田有2.1公顷,平均每
公顷约收小麦0.14吨。
三、巩固练习 1.如图,求出平行四边形在底边12dm上的高。
15×11÷12=13.75(dm)
11dm
12dm
15dm
2.如图,求出平行四边形在高是12m上的底边长。
18×15÷12=22.5(dm)
18dm
15dm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0/8/82020/8/8Saturday, August 08, 2020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0/8/82020/8/82020/8/88/8/2020 4:17:48 PM
【推荐】人教版2019年秋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_练习课
第1单元小数乘法第2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与算法。
2.会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整数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练习体验,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自己回忆,个别提问,其他同学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导入:同学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练习小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二、基础练习1.口算练习。
⑴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6.5×10= 0.56×100= 3.78×100=3.215×100=0.8×10=4.08×100=⑵4.1×9= 1.2×3= 5×5.8=0.28×3= 16.5×4= 0.796×7=教师出示算式卡片,指名口算。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说一说。
4.8+4.8+4.8+4.8用加法的简便算法表示是( )×( ).表示求( )是多少,求积时可看成( )×( ),先得出积( ),再从右起点出( )位小数,得( )。
3.笔算练习。
0.32×47= 1.6×52= 64×0.25= 1.37×21=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课时 练习课教学设计
《练习五》教材解析第1题,让学生在正方形中涂色表示分数并写出相应的小数后,可以要求他们联系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说说每个小数的具体含义,如0.09表示9个0.01, 0.53表示53个0.01。
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适当强调这里平均分的对象不是一个计量单位,也不是一个图形,而是一个数,是整数“1”。
第5题,学生各自完成连线后,可以要求他们有选择地说说自己连线时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小数与相应分数的关系。
第6题,要适当帮助学生掌握把5角9分和4元7角改写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的思考方法。
以4元7角为例,因为4元7角是由4元和7角组成的,7角是0.7元,4元与0.7元合起来就是4.7元。
第7题,重点要指导学生在直线上标出 3.75和4.05的位置。
可以启发他们思考:3.75在哪两个整数之间?又在哪两个一位小数之间?4.05呢?第8题,学生写数后,可以让他们试着说说题中几个小数的实际意义,知道7.8吨要比7吨重一些,比8吨轻一些;8.86米要比8米长一些,比9米短一些。
也可适当介绍有关钓鱼岛的知识,强调我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第9题,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0.1里有()个0.001”这个问题。
可以启发他们先想“0.1里有多少个0.01”,再想“0.01里面有多少0.001”,最后得出0.1里面有100个0.001。
第11题,整数部分是0的三位小数可以是:0.012、0.021、0.102、0.120、0.210、0.201;只读一个“零”的两位小数可以是:10.02、10.20、20.01、20.10;一个“零”都不读的一位小数可以是:100.2、200.10当然,如果只选部分卡片,还可以有更多的答案。
例如,只读一个“零”的两位小数也可以是:1.02、2.01。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可能性(2)-优质教案
可能性(2)学习目标: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使学生能根据可能性大小合理地确定试验的数量的多少,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3、通过多种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课本第45例2和第46页例3。
2、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思考完成合作探究,并总结规律方法。
3、针对自主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合作解答疑惑。
一、自主学习:自学教学例2(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1)我通过观察、知道了课桌上小盒子中色的棋有个,色的棋个。
(2如果请我来摸一个棋,你猜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棋?(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二、合作探究1、我会学习例2(1) 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
(摸课桌盒子里的棋,每组一个人只摸一次)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展示:()组摸到红,()组摸到了蓝色。
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了:。
(2 )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小组合作完成)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棋,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摸到红色()次。
摸到蓝色()次。
( 3)、各小组实验结果展示:2、我能很好的完成P45“做一做”(1)左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黄色区域占份,,指针停在色的可能性大。
(2)右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蓝色占份。
指针停在色的可能性小。
3、合作学习例3(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盒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
(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记录次数黄:红:(2)盒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小组内说一说)总数量有10个球,我估计红球有个,黄球有个。
(3)开盒子验证:三交流总结:比较后,我发现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每个棋摸到的可能性是- 的,但因两种棋不同,所以摸到两种棋可能性的大小不一样。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课2-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课 2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 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购物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步骤,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运算的算理,能够灵活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复习,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分数加减法运算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讲解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步骤和方法,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律。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练习中的问题,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课 22. 板书内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步骤和方法、例题、练习题、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分数加减法题目,巩固基本运算。
2.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3.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分析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分析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练习课-优质教案.doc
第1单元小数乘法第2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与算法。
2.会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整数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练习体验,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自己回忆,个别提问,其他同学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导入:同学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练习小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二、基础练习1.口算练习。
⑴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6.5×10= 0.56×100= 3.78×100=3.215×100= 0.8×10=4.08×100=⑵4.1×9= 1.2×3= 5×5.8=0.28×3= 16.5×4= 0.796×7=教师出示算式卡片,指名口算。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说一说。
4.8+4.8+4.8+4.8用加法的简便算法表示是( )×( ).表示求( )是多少,求积时可看成( )×( ),先得出积( ),再从右起点出( )位小数,得( )。
3.笔算练习。
0.32×47= 1.6×52= 64×0.25= 1.37×21=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小数乘法
第2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与算法。
2.会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整数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练习体验,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自己回忆,个别提问,其他同学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导入:同学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练习小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
二、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
⑴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6.5×10= 0.56×100= 3.78×100=
3.215×100= 0.8×10=
4.08×100=
⑵
4.1×9= 1.2×3= 5×
5.8=
0.28×3= 16.5×4= 0.796×7=
教师出示算式卡片,指名口算。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说一说。
4.8+4.8+4.8+4.8用加法的简便算法表示是( )×( ).表示求( )是多少,求积时可看成( )×( ),先得出积( ),再从右起点出( )位小数,得( )。
3.笔算练习。
0.32×47= 1.6×52= 64×0.25= 1.37×21=
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三、拓展提高
1.大家在逛商店遇见特卖会时是不是都有点心动?小刚也遇见了特卖会,那你
帮他算算他至少要带多少钱才够?
某商店牛奶搞特卖活动,每盒牛奶1.4元,买四赠一。
小刚要买20盒牛奶,至少要带多少钱?
分析:“买四赠一”的意思就是买5盒牛奶付4盒的钱数,求买20盒需要多少钱,就是求实际应付的钱数。
方法一:先求出20盒里有多少个(4+1)盒,再求出买4盒多少钱,最后求出一共需多少钱。
20÷(4+1)=4(个) 1.4×4×4=22.4(元)
方法二:先求出20盒中一共有多少盒是需付钱的,再求出买20盒一共需多少钱。
20÷(4+1)×4=16(盒) 1.4×16=22.4(元)
2.运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巧计算。
根据24×25=600,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240×25=( )
(2)2.4×25=( )
(3)( )×25=0.6
思路导引
(1)24 × 25 = 600 (1)24 × 25 = 600
↓×10 ↓不变↓×10 ↓÷10 ↓不变↓÷10
240 × 25 = (6000) 2.4 × 25 = (60)
(3) 24 × 25 = 600
↓÷1000 ↓不变↓÷1000
(0.024 ) × 25 = 0.6
小结:两个数相乘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那么积也会随着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
3.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4题。
组织学生先独立填一填,再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小组同学共同探索归纳出因数与积之间的规律。
4.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
指名学生朗读题目。
组织学生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列出算式。
组织学生列出竖式,0.33×4= (千米)求出结果。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先观察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再核对计算的结果中小数部分的小数位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课的巩固,同学们对小数乘整数是否有更深的了解?
五、作业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题。
2.用竖式计算。
4.6×6= 8.9×7= 1
5.6×13=
0.18×15= 0.025×14= 3.06×36=
【板书设计】
练习课
“买四赠一”
两个数相乘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那么积
也会随着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
1、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The weather was splendid on that day, which I thought was rare. I still remember some people told me that in Britain there was weather and no climate. During the same day, it might snow in the morning, rain at noon, shine in the afternoon and be windy before the night falls. So I think I was lucky。
20.8.18.1.202014:2014:20:22Aug-2014:20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
二〇二〇年八月一日2020年8月1日星期六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
14:208.1.202014:208.1.202014:2014:20:228.1.202014:208.1.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8.1.20208.1.202014:2014:2014:20:2214:20:22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Saturday, August 1, 2020August 20Saturday, August 1, 20208/1/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2时20分2时20分1-Aug-208.1.2020
7、志气这东西是能传染的,你能感染着笼罩在你的环境中的精神。
那些在你周围不断向上奋发的人的胜利,会鼓励激发你作更艰苦的奋斗,以求达到如象他们所做的样子。
20.8.120.8.120.8.1。
2020年8月1日星期六二〇二〇年八月一日
8、时间是一位可爱的恋人,对你是多么的爱慕倾心,每分每秒都在叮嘱:劳动,创造!别虚度了一生!
14:2014:20:228.1.2020Saturday, August 1,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