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验质量控制与临床

合集下载

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临床实验室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进行各种临床试验和检测工作,为医生提供准确的实验室结果,以辅助诊断和治疗。

而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则是保证实验室工作质量的基石,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质量管理体系一个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临床实验室的基础,可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实验室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校准、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素质管理等。

1. 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质量方针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指导原则,需要根据实验室的定位和业务需求而确定。

质量目标则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和操作化,要求明确、可量化,以便能够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监控。

2. 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标准操作规程是保证实验室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重要依据。

实验室需要根据各项实验和检测项目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并进行周期性的检查和修订。

3. 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校准实验室设备是实验室工作的核心工具,其正常运行对于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实验室需要建立设备维护和校准的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校准,确保其在最佳状态下使用。

4. 人员的培训和素质管理实验室人员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直接决定了实验室工作的质量。

实验室应该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他们掌握最新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流程。

二、质量保证和控制质量保证和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目的是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质量保证和控制包括质量评估、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比和质量改进等。

1. 质量评估质量评估是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检查和评估,其目的是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并提出改进措施。

质量评估可以通过内部评审、外部评审和认证认可等方式进行。

2.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内部对实验结果进行监控和评价,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按照规定的方法和周期进行内部质量控制检测和记录。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意义及方式的探讨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意义及方式的探讨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意义及方式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是指对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各项指标进行监控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临床诊断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本文将从质控的意义和方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意义1.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质量控制可监控检验仪器的精度,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准确的检验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正确的诊断依据,从而避免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3.降低检验成本:通过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检验仪器的故障和偏差,避免因误差导致的不必要的检验数据重测,减少了检验的时间和成本。

4.提高实验室工作的效率:质量控制程序的建立和实施,有助于规范实验室的工作流程,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操作,提高样本流转速度,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二、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方式1.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通过控制样品和控制图的建立和使用,监控检验过程中的仪器精度和检验人员的操作水平。

常见的方法包括:(1)日常质量控制:每日检测样品,以监测仪器和试剂的稳定性。

(2)中间质量控制:每周或每月检测样品,以评价仪器的准确性和操作的一致性。

(3)长期质量控制:定期对检验结果进行回顾和评价,以发现检验过程中的漏洞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2.外部质量评估:外部质量评估是通过实验室间的互送样品进行检验结果比对和评价,评估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并发现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常见的方式包括:(1)参加外部质量评价项目:通过参加医学协会或专业机构组织的外部质量评价项目,与其他实验室比对检验结果,评估自身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

(2)与其他实验室开展质量评价交流:与其他实验室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交换样品,比对检验结果,进行技术经验的交流和分享。

总结: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是常见的质量控制方式,通过监控和评估检验过程中的仪器精度、试剂稳定性以及操作人员的水平,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检验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指在进行检验前对仪器、试剂和样本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确保了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和疾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概念、意义、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意义1. 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医学检验结果直接影响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结果。

如果检验结果不准确,可能会导致误诊、错误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通过质量控制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设备、试剂或样本的问题,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提高实验室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实验室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对于医学机构的信誉和声誉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实验室的检验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可信度,从而提高实验室的声誉和权威性。

3. 保障患者的利益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意义还在于保障患者的利益。

通过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可能性,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利益。

1. 仪器的校准在进行医学检验前,需要对实验室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仪器的校准是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并纠正仪器的误差,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试剂的质量检查医学检验中使用的试剂往往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使用试剂前需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一般来说,试剂的质量检查包括检查其保质期、透明度、颜色等指标。

3. 样本的准备和处理样本的准备和处理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应建立规范的样本处理流程,确保样本的收集、保存、运输和处理等步骤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求,避免对检验结果产生干扰。

1. 质量控制标准不统一目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标准存在着不统一的情况。

不同的实验室、医学机构对于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要求有所不同,这容易导致检验结果的差异性,降低了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2. 质量控制措施不完备在一些医学机构,质量控制措施可能存在不完备的情况。

药物临床试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标准操作规程

药物临床试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标准操作规程

药物临床试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标准操作规程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受试者检验结果和报告准确性、可靠性的关键,也是药物临床试验是否成功的关键。

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设施和环境,检验方法、仪器及外部供应品,操作手册,方法的建立和确认,仪器和检测系统的维护和功能检查,校准和校准检验,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纠正措施,质控记录。

由此可见,实验室检测质量的控制是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临床试验过程。

为了保证受试者检验结果和报告的准确性、可靠性,应制定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标准操作规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1.实验室应具备一定数量的、符合资质要求的实验室检测人员。

2.实验室应具备有助于检测活动正确实施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如照明、能源、通风、温湿度、生物消毒等。

3.选用的检验方法、器材、仪器、试剂、质控品和校准品应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4.所有的检验方法都应有符合实际工作情况并为操作人员熟悉和遵守的操作手册,操作手册需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并签字和注明日期,更新时应重新签字。

5.所有的检验方法都应符合相应的方法学评价要求,在检测标本前应对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确认,必要时对报告范围、参考值等进行确认。

6.定期对仪器和检测系统进行维护,建立仪器和检测系统的维护记录,定期接受计量检定机构对天平等计量设备的校验,并保留校验证书。

7.定期对仪器和检测系统进行功能检查,并建立功能检查记录。

8.至少6个月或在出现下述情况时进行一次校准:①改变试剂种类或批号;②对仪器进行了大的预防性维护或更换了重要部件;③质控结果出现异常趋势或偏移。

9.进行室内质量控制以监测方法或检测系统的稳定性,间接评价检验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10.参加国家卫生部或省市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并保留室间质评证书。

11.建立纠正措施的政策,确保实验室出具的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并对纠正措施进行记录。

12.所有质控活动都应有完整记录,并建立质控记录的管理程序。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保证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保证

红细胞/血浆 0.50 0.11 22.70 0.78 0.10 6.70 40.00
180.00 0
1.63 0.55 0.82 0.82
溶血标本/正常标本 1.05 0.81 1.91 -2.64 0.96 2.20 3.59 8.04 14.08 1.94 0.50 0.91 1.14
⑻脂血
❖ 如:肝功能,肾功能,乙肝血清标志物等。
❖ 3.2 为正确、及时诊断而形成的“组合”;
❖ 如: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的组合等。
❖ 3.3 初诊时,为了解患者多方面信息而形成的 “组合”;
❖ 如尿十项检测,生化检测的一些“组合”等。
❖ 3.4 为提高敏感度或特异性而形成的“组合”;
❖ 如几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空腹血糖、随机血
❖ ③输液也可影响检验结果。
❖ 如:输注电解质可使K,Na,Mg↑,输葡萄糖可使血糖↑,输入右旋糖苷可 使凝血酶原时间降低。
❖ 维生素C对部分检验结果的影响
增高 Cre UA Bil ALT AST Glu 尿Cre
降低 CHO TG LDH
常用抗生素及镇静药对部分检验结果的影响
WBC HB
青霉素G钾 ↓
动带来的影响; ❖ 3)减少饮食带来的影响;
❖ 4)易于参考区间作比较:
❖ ①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时间:如尿常规宜采取 晨尿(易发现病例成分间:如AMI患者查 cTnT或cTnI在发病后4-6小时采样较好;病毒 性感染抗体的检测,在急性期及恢复期采取 双份血清检查对诊断意义较大。
❖ 5.努力做好患者的配合工作 ❖ ⑴做好解释工作:检查目的及注意事项 ❖ ⑵避免饮食、药物影响
❖ ⑶由患者自己留取标本时,要告之留取方法、 注意事项等

医疗技术临床实验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实验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实验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实验的管理,提高临床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临床实验的管理机构临床实验的管理机构为医院实验室,负责临床实验的组织、管理、监督和评价工作。

三、临床实验的管理人员1. 临床实验的管理人员包括临床实验主任、实验医生、护士、实验室技术人员等。

2. 临床实验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临床实验的全部工作。

3. 实验医生负责临床实验的具体操作和观察。

4. 护士负责受试者的护理工作。

5. 实验室技术人员负责临床实验的检验和分析工作。

四、临床实验的程序1. 临床实验包括招募、筛选、入组、干预、观察、评价、退出等程序。

2. 招募和筛选阶段,应根据研究目的和纳入标准选择合适的受试者。

3. 入组阶段,应为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行基线调查和检查。

4. 干预阶段,按照研究方案进行干预,并记录干预过程和结果。

5. 观察阶段,对受试者进行定期观察和记录。

6. 评价阶段,对临床实验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

7. 退出阶段,根据研究方案进行受试者的随访和退出工作。

五、临床实验的安全措施1. 临床实验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受试者的安全进行全方位的保障。

2. 临床实验应严格按照研究方案进行操作,并做好记录和反馈。

3. 临床实验应定期进行安全评价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

六、临床实验的质量控制1. 临床实验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

2. 临床实验应加强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质量问题。

3. 临床实验应进行不定期的质量评估,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七、临床实验的数据管理1. 临床实验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对实验数据进行全面记录和保管。

2. 临床实验应加强数据的审核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临床实验应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及时公布研究成果。

八、临床实验的伦理审查1. 临床实验应进行合乎伦理规范的研究设计和实施。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要求及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比对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要求及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比对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要求及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比对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是保障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室内质量控制要求是指在临床检验过程中,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设置和实施的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和要求。

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比对是指对不同实验室进行比对评估,确定不同实验室中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比较。

室内质量控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质量控制品的使用:临床检验仪器和试剂的厂家通常都提供质量控制品,实验室需要根据仪器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量控制品,并按厂家提供的说明书正确使用。

2.质量控制程序的建立:实验室需要制定质量控制的程序和标准,明确每个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质控样品的制备、质控参数的设定、质控结果的判定等。

3.质控样品的制备:质控样品是实验室进行定量测定的参照,为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控样品的制备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如按照国家标准物质提供的浓度值或人工制备的稀释液进行制备。

4.质控参数的设定:根据仪器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等性能要求,以及临床需求和实验室实际情况,设定每个检测项目的质控参数,如目标值、参考范围和允许偏差的范围等。

5.质控结果的判定:根据质控参数设定的标准,对每次质控的结果进行判定,判断结果是否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如果结果超出允许偏差范围,需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确认问题的原因并进行调整。

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比对是保证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评估,可以评估本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比对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选择比对标本:选择一组标本进行质量控制比对,通常是实验室内部的质控样本和外部提供的质控样本。

2.进行测定:将所选质控标本分配给各个实验室进行测定,按各自实验室的常规程序进行质量控制测定。

此步骤要求各个实验室在同一时间内进行测定,以避免时间差对结果的影响。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1.质控目的申办方自我监控项目进展情况以符合GCP规范和地方法规的要求。

检查受试者的安全是否得到保障。

确保临床试验研究项目的质量,控制风险。

评估试验的实施是否严格按照试验方案和申办方的2.3.4.GCP对于项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可归为真实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三大问题。

具体而言,我们可将以上问题分为常规风险点和特殊风险点两类。

A.常规风险点:试验前准备检查的风险点:1>临床批件、伦理批件、药检合格证等临床试验准备文件是否完整;2>项目组成员的情况,包括项目启动培训记录、主要研究者的委托授权书和签名样张等;实验方案检查的风险点:1>检查实验方案是否有申办者、研究者共同签字或盖章;2>检查实验方案的修改是否按SOP的要求进行,是否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各版本是否保存齐全;知情同意书检查的风险点:1>检查知情同意书的内容表述及修改是否符合GCP的要求、是否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2>检查受试者是否在入选前签署,受试者的联系方式;3>研究者是否同期签署、是否有联系方式;4>如果在实验过程中知情同意书发生修改,检查是否及时告知受试者并取得受试者再次同意;注:知情同意书作为保护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据规定必须全部检查。

试验设施与试验记录检查风险点:1>对照实验方案和原始记录,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与实验方案的一致性:包括病历的诊断、纳入与排除,实验室等辅助检查项目,给药剂量、间隔和途径,随访点及其他实施环节,疗效评价与安全数据的转归;2>检查原始记录与病例报告表(CRF),AE和完整记录在2>检查CRF3>。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目标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目标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完善我国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制和体系,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委托制订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的函[卫办医政函(2022) 723号]的精神,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己组织有关专家,根据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AP)的质量探索(Q-Probes)和质量跟踪(Q-Tracks)计划中所制定和监测的质量指标、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院(CLSI)有关文件,以及我国《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卫医发(2022)27号)、《综合医院评价标准》(2022年版)、《患者安全目标》(2022年版)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医发[2022173号)中对临床实验室质量和管理的规定要求,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来制定了如下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所制定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按照分析过程的不同阶段,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指标。

在各个分析阶段中,又着眼于可能对实验室报告结果有影响的关键步骤将指标再细分。

目前提出的质量指标有分析前31项,分析中7项,分析后32项,共70项。

各阶段具体指标如下:一、分析前质量指标(~)检验项目的申请是否适当有效1.医嘱录入错误率2.申清医生的身份不明确率3.申诺科室信息错误率4.申请不易识别率5.申诺单上患者信息错误率(二)患者和标本信息识别1.住院患者腕带识别错误率2.未贴标签的标本率3.标签信息错误率4.标签信息不完整率(三)采集标本的操作符合规范要求1.住院患者釆血申请未受理率2.门诊患者釆血申请未受理率3.压脉带和持针器的污染率4.每100000次釆血中的采血人员被针刺的次数5.重新采集的标本数6.采样时间错误的标本率7.采集量不足的标本率8.采集标本类型错误率9.采集标本的容器错误率10.住院患者釆血成功率11.血培养污染率12.未采集到的标本率13.患者信息录入错误率(四)标本运输与接收的操作符合规范要求1.运输的标本量不足率2.血液检验凝血标本拒收率3.生化检验凝血标本拒收率4.血液检验溶血标本拒收率5.生化检验溶血标本拒收率6.运输途中丢失的标本率7.运输途中损坏的标本容器率8.脂血的标本率9.运输时间不合理的标本率二、分析中质量指标1.不精密度2.系统误差3.总误差4.能力验证结果可接受性5.实验室信息系统是否安全6.是否通过实验室安全审核7.是否通过实验室内部技术审核三、分析后质量指标(一)结果报告的及时性是否符合规范要求1-常规生化的报告周转时间(TAT)2.常规血液及临检的报告周转时间(TAT)3.急诊生化的报告周转时间(TAT)4.急诊血液及临检的报告周转时间(TAT)5.报告运输时间是否符合规定标准(二)结果报告正确有效1.未进行检验的申请标本占总申清标本的百分数2.未申清的已检验标本占总检验标本的百分数3.结果报告是否被正确的医生所获取4.门诊部门领取的报告占总报告的百分数5.报告的错误数6.住院患者结果的可得性7.纸张结果与电子医疗记录的核对验证(三)危(wei)险值报告及时有效1.住院患者危(wei)险值报告的及时性2.门诊患者危(wei)险值报告的及时性3.急诊患者危(wei)险值报告的及时性4.住院患者危(wei)险值报告的有效性5.门诊患者危(wei)险值报告的有效性6.急诊患者危(wei)险值报告的有效性7.危(wei)险值记录应定期回读核对(四)患者与临床医生对实验室服务满意1.患者对采血服务的满意度2.临床对实验室服务的满意度3.检验账单的准确性(五)实验室计算机的性能符合规范要求1-计算机故障次数2.积累故障时间中位数3-数据处理网络相关事件(六)实验室人员的能力满足要求1.技术人员的差错率2.非技术人员的差错率3.是否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七)实验室的成本效益比科学合理1.是否达到既定的合理的利润目标2.增加收费的检验项目业务量3.达到财政预算目标(八)实验室废物处理符合规范要求1.实验室废物处理是否严格邂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附录1.分析前质量指标2 .分析中质量指标3.分析后质量指标7.危(wei )险值记录应定期回读核对(六)实验室人员的能力满足要求注:技术人员专指进行采血和(或者)检 验标本的工作人员。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标题:临床试验质量控制引言概述:临床试验是评估新药物、治疗方法或者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临床试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一、试验设计1.1 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试验的研究目的和问题,确保试验设计符合科学原则。

1.2 制定研究方案:详细规定试验的参预者、随访时间、测量指标等内容,确保试验过程可操作性和一致性。

1.3 随机分组: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避免实验结果的偏倚,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受试者招募与入组标准2.1 明确入组标准:制定明确的入组标准,确保受试者符合试验要求,减少干扰因素。

2.2 严格筛选受试者: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试者进行严格筛选,确保受试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3 合理设置排除标准:设定合理的排除标准,排除与试验结果无关的干扰因素,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试验执行及数据管理3.1 严格遵循试验方案:执行试验时要严格遵循试验方案,确保试验过程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3.2 数据采集与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3 数据监控与质量评估:定期对数据进行监控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试验数据的可靠性。

四、试验结果分析与解读4.1 统计学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2 结果解读与报告: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解读,准确反映试验的效果和安全性。

4.3 结果发布与传播:及时发布试验结果,向公众和学术界传播试验成果,促进医学进步。

五、试验监管与审查5.1 严格遵守法规和伦理规范:试验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伦理规范,确保试验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5.2 定期监督审查:建立试验监管机构,对试验过程进行定期监督审查,确保试验质量的持续改进。

5.3 风险评估与管理:对试验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中,质量控制是确保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探讨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在进行临床检验前,首先要对仪器设备进行质量控制。

这包括日常维护、定期校准和内部质量控制等方面。

1. 日常维护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包括清洁、消毒和润滑等。

定期检查仪器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如有异常需及时修复或更换设备。

2. 定期校准校准仪器设备是保证测试准确性的关键步骤。

根据仪器使用手册的要求,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仪器输出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通过稳定样本的测试结果来评估仪器性能的方法。

通过每日、每批次或每周运行内部质量控制样本,检验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试剂的质量控制试剂是临床检验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对试剂进行质量控制,可以保证试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 试剂储存试剂在使用之前要按照要求储存。

根据试剂的特点,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进行储存,避免试剂的变质和降解。

2. 试剂检验对试剂进行检验,包括外观、pH值和激活能力等方面。

检查试剂是否存在异常,确保试剂的质量符合要求。

3. 质控品的使用使用质控品监控试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与已知浓度的质控品进行比对,评估试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室操作的质量控制实验室操作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测试结果准确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实验室操作的一些质量控制措施。

1. 操作规范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每个步骤的执行一致性。

包括样本采集、标本处理、试剂添加和数据记录等方面,要求操作人员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减少操作误差。

2. 人员培训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方面。

3. 外部质量控制参加外部质量评估活动,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及时发现并纠正实验室操作中的问题。

四、数据分析与质量控制数据分析是临床检验中的关键环节。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质量控制是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旨在保证实验室分析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将对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相关的质控措施。

1. 质量控制的定义与目的质量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行动和措施,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其目的是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的误差,并确保实验室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在可接受范围内,以提供高质量的临床检验结果。

2. 质量控制的内容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 样本质量控制:包括样本采集、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控制,以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2.2 校准与标定:通过标准物质和校准仪器,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3 内部质量控制:使用内部质控品进行定期分析,以监测分析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2.4 外部质量控制:参与外部质量评价,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了解自身相对准确度和精确度;2.5 质量控制记录与分析:建立质控记录,及时分析并处理质控结果,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3. 质量控制的方法与工具为了实施质量控制,临床实验室通常采取以下方法与工具:3.1 内部质控品:内部质控品是一种已知浓度或活性的样品,用于监测仪器、试剂和操作过程的准确性。

通过分析内部质控品,实验室可以了解仪器和试剂是否正常工作,以及操作员的分析技术是否达到要求;3.2 外部质量评价:实验室可以参与由质量保证机构组织的外部质量评价活动,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评估自身实验室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水平;3.3 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质控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偏差、相关系数等指标的计算,探讨质控结果的合理性和趋势变化;3.4 质量管理系统: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文件管理、标准操作规程、风险评估与管理、不合格品处置等措施,确保质量控制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4. 质量控制实施的注意事项在实施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4.1 样本采集:采集样本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外界污染和误差引入;4.2 样本储存与运输:样本在储存与运输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确保样本的稳定性;4.3 内部质控品的选择与使用:选择适合的内部质控品,按照规定频率进行测定,并及时分析和处理质控结果;4.4 外部质量评价的参与:定期参与外部质量评价活动,与其他实验室比对,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改进;4.5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质量控制的全面性和连续性;4.6 分析结果的解释与应用:质控结果的分析需要与临床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确保结果准确性的可靠性。

临床生化检测分析中实验室质量控制

临床生化检测分析中实验室质量控制

临床生化检测分析中实验室质量控制王治国临床实验室要获得可靠的测定结果,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实验室质量控制 (包括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问质量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控制着自吸取样本至获得测定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的整个测定过程,是保证高质量操作的必要措施,向患者提供报告的所有定量测定项目的实验室必须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和参加室间质量评价。

一、评价检测结果准确与否的几个基本概念1.误差(error):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所得的差。

2.随机误差(random error):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对象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

3.系统误差(systematic elror):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对象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4.精密度(precision):表示测量结果中的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

精密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多次测定时,所得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5.不精密度(imprecision):一组重复测定结果的随机离散,其值由统计量定量表示为标准差(s)或变异系数(cv)。

6.准确度(accuracy):是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准确度不能以数字表达,它往往以不准确度来衡量,通常以偏倚(bias)表达。

7.bias:是试验结果偏离可接受参考值的系统偏离(带有正负号)。

8.校准(calibration):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值,与对应的由测量标准所复现的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注:(1)校准结果既可赋予被测量以示值,又可确定示值的修正值。

(2)校准也可确定其他计量特性,如影响量的作用。

(3)校准结果可以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

二、室内质量控制(一)室内质量控制的目的室内质量控制是由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统计学的方法,连续地评价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可靠程度。

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PPT课件

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PPT课件

查计划、检查记录、检查意见
和整改情况记录
二、药物临床试验质控及常见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
未建立有效的质控体系 缺少人员、制度、SOP、反馈及记录 监管力度不够 对申办方把关不严:无申办方资质、无药检报告、未核对试 验药物生产厂家资质 方案及依从性方面:方案设计不合理、未随机入组、不遵循 试验方案 数据溯源问题:数据经不起溯源,CRF中的数据与病历记录 不一致;某些数据有编造嫌疑;受试者住院病历中未记载参 加试验情况(包括门诊病历) CRF填写不规范
二、药物临床试验质控及常见问题
文件管理:管理混乱甚至丢失、无受试者筛选入选表、总结 报告与方案不一致、总结报告数据与统计报告不符 试验药物管理:药品管理混乱、各种记录不完整、药物保管 不符合要求 不符合资质的人员参加试验(研究生、进修生等) 方案修改未报伦理委员会审批或备案 试验外包给无资质的单位 伦理委员会:缺少伦理委员会章程、人员变动无相关文件记 载、批件不规范、会议记录不规范、对报告的SAE无反馈意 见、对试验周期长的项目缺少跟踪审查 知情同意书设计不规范:未写明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在试验组 或是对照组、试验方案及过程介绍不详细、时间的签署不符 合要求、知情同意书未交给受试者、未注明代签署人与受试 者的关系、未注明联系方式、未设计受试者获取知情同意书 的记录
二、药物临床试验质控及常见问题 方案依从性质控的要点
是否制定并执行了保证依从方案的措施
所获得的试验数据是否符合方案的要求 试验各步骤的实施方法及完成时间是否依从了方案的要求
是否有下列受试者
p 不符合入选标准 p 在试验中应排除但未终止 p 使用错误治疗或错误的用药剂量 p 使用方案中不允许使用的伴随用药等
一、研究人员的职责和在质控中的作用 与职责分工有关的常见错误(续1) 医学治疗和判断-由协调员(如未取得医生职业资格的研 究生)完成对受试者的医学指导和不良事件的处理

临床研究质量控制

临床研究质量控制

GIGO(Garbage In Garbage Out in computer science)
差错(Errors) 响应差错(Response errors) CRF设计缺陷,研究者询问或患者回答错误。良 好设计、培训和预测试是解决的方法。 Routing errors: 研究者询问顺序等错误 Consistency errors:逻辑性 Range errors: 数据超出范围
(3)数据分析
执行统计分析计划和SOPs
数据库转出生成统计软件使用的格式 统计计划变动的说明 由统计人员编写分析程序,产生统计图表和清单
(tables, listing and graphs,TLGs) 由另一人员核查:独立编写程序并生成相同TLG,
是否发现矛盾 解决中医辨证为外感风热 证感冒患者。
SOP
1.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咽痛、恶风寒、咳嗽、头身痛 等感冒样症状
2.舌红或舌尖红,苔薄白或苔微黄 3.脉浮或脉浮数 4.不恶寒 5.口渴 6.咳痰黄稠 符合上述1-3要求,且4-6符合2条以上者,诊断为外感风热感冒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简称QC)是质量管理 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对质量控制的一 种定义为:
“为使人们确信某一物项或服务的质量满足规定要 求而必须进行的有计划的系统化的活动。
QC: 测量和控制质量
制订日常计划和一致性检查程序以确保数据 的准确、完整和全面;
6量控制贯穿于试验的整个过程质量控制贯穿于试验的整个过程试验前期的设计和准备试验前期的设计和准备试验过程的实施试验过程的实施试验结束的工作试验结束的工作质控质控试验前试验前试验中试验中试验后试验后质量控制流程质量控制流程课题课题启动启动会会分中心启动分中心启动研究资料研究资料到达分中心到达分中心入组入组课题组课题组监查组监查组访视访视监查监查结束结束监查监查统计总结统计总结监查监查稽查检查视察稽查检查视察试验试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二临床研究质量控制程序和方法1数据质量1数据收集2数据录入3数据分析4总结报告2过程管理1数据质量管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临床试验质量控制是保证临床试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试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试验设计、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标准要求。

一、试验设计1. 研究目的明确:明确试验的研究目的、假设和预期结果,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 样本容量计算:根据试验目的、预期效应大小和统计学要求,进行样本容量计算,确保试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3. 随机分组: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或者对照组,避免选择偏倚。

4. 盲法实施:采用盲法,使得试验参预者、研究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在试验过程中不知道实际处理情况,减少主观偏倚。

二、数据采集1. 数据采集工具:使用可靠的数据采集工具,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生物学检测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采集人员培训:对数据采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数据采集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数据采集的标准操作流程。

3. 数据监控:定期对数据进行监控和审核,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三、数据分析1. 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排除异常值和缺失值,确保数据的质量。

2. 统计分析方法: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根据试验设计和研究目的进行数据分析,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3. 结果解释: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提供合理的结论和判断,并进行统计学上的判断,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临床试验质量控制需要在试验设计、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标准化操作。

通过合理的试验设计、准确的数据采集和可靠的数据分析,可以确保临床试验的质量,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临床试验质量控制是保证临床试验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控制的步骤、质量控制的工具和质量控制的要求。

一、质量控制的目的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便对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准确评估。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提高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为新药的研发和上市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质量控制的步骤1. 设定质量控制指标:根据临床试验的目的和要求,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指标,包括试验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分析等环节的要求。

2. 建立质量控制流程:明确质量控制的具体步骤和流程,包括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试验后的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写等环节。

3. 实施质量控制措施:根据质量控制指标和流程,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人员培训、设备校准、数据监测等,确保试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符合要求。

4. 监督和评估质量控制效果: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对质量控制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质量控制的工具1. SOP(标准操作规程):制定试验过程中的标准操作规程,明确各个环节的操作要求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试验过程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2. 数据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录入和数据分析等功能,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质量控制记录表:建立质量控制记录表,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数据,便于监督和评估质量控制的效果。

4. 数据审核和校对工具:建立数据审核和校对工具,对试验数据进行审核和校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四、质量控制的要求1. 人员要求:试验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临床试验知识和技能,熟悉试验流程和质量控制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

2. 设备要求:试验所使用的设备应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措施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措施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措施1.标准操作规程:建立标准的操作规程,确保检验人员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减少人为操作差异的影响。

规程应涵盖从样本采集、标本处理到结果分析的全过程,并针对不同检测项目制定相应规程。

2.质量管控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价以及内外部质量审核等,通过不同层次的质量控制手段不断监测和评价实验室的质量水平,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样本质量控制:对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等环节加以严格控制,以确保样本的质量。

采用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样本采集操作,避免污染和漏采,并确保样本的保存温度和时间符合要求。

4.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定期验收、维护保养、故障处理等。

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严格执行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定期进行质控测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试剂的质量控制:选择质量可靠的试剂供应商,并建立供应商评价与管理制度。

对试剂进行验收并定期进行质控检测,确保试剂的批次一致性和稳定性。

使用试剂时按照规范操作,避免试剂误差对结果影响。

6.内部质量控制:通过对已知浓度的质控品定期进行测试,检验仪器和试剂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评估实验室的检测水平。

设定合理的质控标准和目标,及时发现并纠正系统性误差,保证连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外部质量评价:参与外部质量评价项目,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评估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结果准确性。

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及时纠正和改进,提升实验室的整体质量水平。

8.继续教育和培训:定期进行员工的持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加强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学习和了解,不断更新和改进实验室的质控措施,适应医学检验的发展。

9.环境质量和安全控制:对实验室的环境条件进行严密监测和控制,确保实验室的温湿度、洁净度符合要求。

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配备合适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保障检验人员的安全。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是指为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指标和标准。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实验室所提供的检测结果符合质量要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1.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包括设备的校准、维护和保养。

常见的控制指标有设备的准确度、精度和重复性等。

2.试剂和材料的质量管理:包括试剂的有效期、贮存条件和标识等。

常见的控制指标有试剂的纯度、稳定性和灵敏度等。

3.检测方法的质量管理:包括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特异性。

常见的控制指标有方法的精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等。

4.样本采集、储存和运输的质量管理:包括样本的标识、保存和运输条件等。

常见的控制指标有样本的完整性、稳定性和代表性等。

5.数据管理与分析的质量管理: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常见的控制指标有数据的正确性、可靠性和保密性等。

6.质量审核和评价的质量管理:包括对实验室工作的周期性审核和评价。

常见的控制指标有审核和评价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

7.人员培训与素质的质量管理:包括对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素质要求。

常见的控制指标有人员培训的效果、素质的提升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以上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只是一部分常见的内容,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制化的指标和标准。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实验室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可以提高实验室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保证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分析前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第一 临床医师的医嘱 医生能否根据受检者的临床表现和 体征,为了明确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从循证医学的角度选择最直接、最合理、 最有效、最经济的一项或多项组合提出 检验申请。这一环节不直接影响检测结 果的准确性,但盲目检查将影响疾病诊 治的有效性,同时也会加重患者负担。
面质量管理,是指从临床医师开单申请实验开 始至实验室完成实验检测,以及登记、审核发 出报告和抱怨处理等全过程中一系列保证实验 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一) 概念: 1.全程质量管理(TQM)
包括 分析前质量管理 分析中质量管理 分析后质量管理
2.分析前质量管理: 从临床医师开出医嘱起始,按 时间顺序的步骤,包括提出检验 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的 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内 传送,至分析检验程序启动,此 期为止。
4 、血栓止血室:凝血类检测。须用 加有 1 : 9 枸橼酸(钠)抗凝剂的试管 (蓝色),准确抽取静脉血1.8ml,上 下摇5—6次即可,(不要用力摇动以免 溶血,影响实验结果)。 5、血流变室:需用肝素抗凝管( 绿色),抽静脉血5—6ml,上下颠倒 5—6次(不得用力)。
6、肝病实验室:乙肝五(六)项、甲、丙、 丁、戊、庚肝抗体、蛋白电泳检测、甲胎蛋白 ( AFP ) 、 癌 胚 抗 原 ( CEA ) 均 用 真 空 干 管 (红色),同时检测需静脉血4ml。乙肝五项检 测需静脉血 3ml ,其他项目单独检测需静脉血 2ml。检测乙肝五(六)项、甲、丙、丁、戊、 庚肝抗体不能与其它实验室共用标本。 7 、 PCR 基因室:乙肝 DNA ,丙肝 RNA ,须 用真空干管(红色),抽静脉血2ml,需单独采 血,不得与其它实验室共用标本。
(二)采血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3.压脉带的影响:压脉带压迫时间 过长可使多种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如 压迫40s,TP增加4%,AST增加16%、 200s时增加 25%。因此,采血时应尽 量缩短压迫时间,最好能在1min内采 完。采血过程中,看见回血,马上解 开压脉带,勿让患者做反复攥拳运动。 当需要重复采血时,建议采用另一只 手臂。
五、标本采集前患者状态的要求
分析前质量控制中,患者的情况和状 态对其生理指标有重大影响,许多非疾病 因素均能影响测定结果,如果患者的状态 和非疾病因素不能有效控制,即使实验中 质量控制做的非常好,最终仍得不到可靠 的结果。因此医护人员包括实验室人员应 了解标本采集前患者的状态要求和影响结 果的非疾病因素,并将相关的要求和注意 事项告知患者,要求患者给予配合。
8 、细菌室:抗 O ( ASO )、类风湿因子 (RF)须用真空干管(红色),抽取静脉 血 2ml ,亦可与其它实验室共用标本。肥 达氏检测须用真空干管(红色),抽取静 脉血2—3ml,不得与其它实验室共用标本。 血培养需到细菌室领取专用血培养瓶,抽 取静脉血5-10ml。 9 、男科实验室:男女不孕不育及病毒 抗体检测,须用真空干管(红色),各抽 取静脉血2—3ml。
实验质量控制与临床
一、现代检验医学和 临床实验室管理
仪器设备先进 检测技术完善
临床实验室 快速发展
科技、经济的 发展
临床实验室人员 的知识层次提高
当前迫切任务: 提高临床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推广临床实验室管理的先进理念
二、全程质量管理的简介
(一) 概念: 1.全程质量管理(TQM)------或称全
(四)药物对酶免疫分析技术的 干扰 尿液中的成分如:雷尼替丁、 氯丙嗪可影响尿苯丙胺 的测定。
七、标本的采集、传送及保存的原 则与方法
(一) 标本采集原则
(一) 标本采集原则 1.最佳采样时间选择的基本原则: ( 1)最具代表性的时间:原则上晨起 空腹时采集标本。 ( 2)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时间:细菌培 养应在抗生素使用前采标本,尿常规应为 晨起第一次尿。 ( 3)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时间:心肌梗 死 4-6 小时采血检测 TNT 、 TNI 、 CK-MB 、 MG。
第二 标本的采集、保存与运送 中的质量控制。 这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 因为不同的检验项目对标本的采集、 运送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有些项目受 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如血气、血氨、 凝血因子等检测,如不能正确采集标 本及时送检,使得分析前就已经掺入 了的申请原则(略)
11 、门诊:血常规:用 EDTA-K2 抗凝管, 抽取静脉血 0.5 ml 。血沉:须用加有 1 : 4 枸 橼酸(钠)抗凝剂的试管(黑色),准确抽 取静脉血 1.6ml ,上下摇 5—6 次即可 , (不要 用力摇动以免溶血,影响实验结果)。 镜前四项:需用速凝管(红色),抽取静 脉血1.5 ml。 12 、输血科:输血 / 术前检查:须用真空干 管(红色),抽取静脉血3—4ml。
(三) 患者准备的控制要点
1.作好解释、以利配合 即向患者说明做该项目的目的和注 意事项,消除患者在抽血,特别是在 抽取脑脊液、胸/腹水及骨髓穿刺时的 恐惧和紧张,使之能较好配合。
2.避免饮食、药物的影响 3.争取患者的协助 特别是由患者自己留取标本时, (如中段尿、痰标本、大便标本中 病理成分的采集等),告知留取方 法、注意事项,以保证采得高质量 的标本。
(一) 标本采集原则
2.采取最具代表性的标本: 如大便应采取脓血部分等。
(一) 标本采集原则
3.采取最合乎要求的标本: 主要控制下列三点: (1)抗凝剂的正确使用 (2)防溶血、防污染 ( 3 )防止过失性采样:边输液边 采血做血糖、K、Na等。
(一) 标本采集原则
4.唯一性标志 5.采血量
(二)采血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10 、 自 身 免 疫 室 : T 细 胞 亚 群 、 HLA-B27 必 须 用 EDTA-K3抗凝管(紫色)抽静脉血1ml,两项在一起做 或分开做都可以。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提前告知实验科室,准备 试管(EDTA-Na2)并告注意事项,确保试验结果的可 靠性。 ANA、 AKA、 CCP、ENA、自免肝、风湿套餐或风 湿五项等在一起做须用真空干管(红色),抽取静脉 血3ml。其他单项或多项在一起(不包括风湿套餐或风 湿五项)抽静脉血1—2ml。 过敏源试验(吸入组+食物组):须用真空干管(红 色),抽静脉血5ml,若做单组抽静脉血不少于3ml。
(二)采血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4. 输液的影响:最常见的干扰 项目是 GLU、电解质。一般输了 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 电解质等至少 1h 后采血,而输了 脂肪及乳溶液则在8h后采血。
(二)采血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5.采血部位的影响 ( 1 )毛细血管采血:常用于血常规、 干式生化。方便快捷 ,但干扰因素较 多,重复性、准确性差,现在要求以 静脉血取代末梢血。 (2)静脉采血:常用采血方式。 (3)动脉采血 :主要用于血气分析、 乳酸测定。
1.饮食 饮食对多种检查指标特 别是生化指标影响较大,这种影 响视食物的种类及参后采样的时 间而定。 2.饥饿 长期饥饿可使血中多种 指 标 发 生 改 变, 如 TP 、 CHO 、 TG 、 APOA/B 、 BUN 等 降 低 。 CRE、UA升高。
3.运动: 运动可导致体内许多指标 发生特别的改变。因此应保证患者静 息状态下采血。如运动后胰岛素可减 低,而血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糖皮质激素等可升高。运动时由于代 谢加速,某些产物如肌酐、尿素、尿 酸血浓度增高。
(二)采血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1.采血时间 (1)采血尽可能在上午8点前进行。 (2)采血前病人应禁食12小时。 (3)采血应安排在其他检查和治 疗前进行。 (4)申请单上因注明采血时间。
(二)采血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体位的影响:从仰卧位到直立 时,因有效滤过压上升,血浓缩,受 影响的指标有RBC、WBC、 HB、HCT、TP、 ALB、AST、 ALP、TG、 APOA/B、 LDL-Cho等。
注意事项: 1.采血前应注意认真核对检验项目,以 准备相应的真空采血管。 2.采血时应缓慢抽取,避免反复推拉注 射器,或抽取过快,以免注射器内进入 气泡,造成溶血。 3.采用真空抗凝管和速凝管,应注意上 下颠倒混匀(不要用力震动),避免产 生气泡,造成溶血。
4.吸烟、饮酒:研究表明,在一定时间 内若连续吸烟达5支时,血液中的脂肪酸 、肾上腺素、甘油三酯等升高。长期吸 烟者血中白细胞、血红蛋白、癌胚抗原 等将升高,而免疫球蛋白则减低。饮酒 可 造 成 肝 脏 损 害 , 导 致 ALT 、 AST 、 GGT升高。
5. 饮茶和咖啡:咖啡因可使血糖、血 管紧张素、儿茶酚胺等升高。 6. 某些诊疗手段的影响:如外科手术 后 CRP 升高、 ALB 降低。输血或输液 可影响检测结果。 原则上不能边输液边采血,一般输了 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电解质 等至少1h后采血,而输了脂肪及乳溶液 则在8h后采血。
(三)干扰血液标本检验结果 的其他因素
(三)干扰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其他因素
1.溶血 :可导致血钾、钠、AST、 ALT 、LDH等升高。溶血可导致 ELISA方法的免疫项目和PCR实验 项目。 2.脂血:血清浑浊可导致许多指标 假性升高。
(三)干扰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其他因素
3.黄疸:可导致血糖和肌酐(CREA )等指标的假性升高。 4.巨酶 :免疫球蛋白和酶的复合物 称为巨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诊断 酶中,这种结合可以提高酶的半衰 期,从而导致酶的活性升高。如 CK-MB与免疫球蛋白结合,导致 CK-MB的活性升高。
(四)抗凝剂及添加剂选择
各种检验项目分析前标本的采取及注 意事项如下,以保证结果的正确、可靠。 以下所有实验项目全部采用真空管采 血,抽血量必须准确,不得少于告知的抽 血量。
1、急诊生化和术前四项:必须用速凝管 (红色),不可使用抗凝管,以免影响检 验结果,造成误诊。
2、血气分析:抽血前须先将注射器吸肝素( 钠)润湿内壁,而后将肝素推出,及时抽动脉 血1ml,拔出注射器立即用肥皂或橡皮瓶盖封闭 针头,避免与外界接触,双手搓注射器 5—6 次 ,使血液抗凝,送生化室检测。 3、生化室:大、小肝功、血脂、肾功、免疫 球蛋白、血尿淀粉酶、胆碱酯酶、心肌酶谱等 均用真空干管(红色),全部在一起共需抽静 脉血 4—5ml ,若分开项目做,需静脉血 2—3ml 。 糖化血红蛋白:须用EDTA-K2抗凝管(血常 规管)抽静脉血1ml,上下颠倒5—6次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