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新功能主义)【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西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西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第四章西美尔的社会学理论一、填空题1.齐美尔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并不是具体的个人互动,而是互动的抽象形式,故他的社会学被称为______。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答:形式社会学2.齐美尔最重要的著作之一《______》,详尽地研究了交换关系、特别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关系所产生的社会后果,揭示互动形式对社会关系本质的影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研)答:货币哲学二、名词解释1.齐美尔(G.Simmel)答: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又译西美尔)是经典社会学时期德国社会学家。

在社会学领域,西美尔的主要学术贡献包括:通过提出并回答“社会是如何成为可能的”这一问题,确立了将社会交往形式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基本思想,从而为社会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且基于这种观念,对社会互动的形式和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尝试将量化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群体规模大小对群体互动性质的影响;通过对主观文化、客观文化和社会分化问题,尤其是货币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深刻揭示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的内在“文化悲剧”。

西美尔主要的社会学著作,包括《论社会分化》、《历史哲学问题》、《货币哲学》、《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等。

2.社会唯名论答:社会唯名论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哲学的非正统派,是一种关于社会学思想性质的理论观点。

唯名论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特殊、殊相)才是真实存在的,而一般事物(概念、共相)不过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的东西的名称;个别才是科学的对象,一般则是逻辑的对象。

以唯名论的哲学思想看待社会,就形成了社会唯名论。

3.社会唯实论答:社会唯实论,又称社会实在论,是与社会唯名论相反的一个观点。

它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派哲学的正统派。

与唯名论相反,早期唯实论依据柏拉图的理念论,主张一般脱离个别、先于个别而存在。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现象学社会学)【圣才出品】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现象学社会学)【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现象学社会学1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思想背景★★现象学社会学的共同思想背景是现象学,特别是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思想。

胡塞尔,德裔犹太哲学家,现象学宗师。

他自诩现象学将挑起为一切学术建立绝对基础的大梁,使哲学成为严格之科学体系,以拯救欧洲于学术危机。

表11-1 现象学社会学的思想背景考点二: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理论★★★★1.社会行动理论舒茨的社会行动理论是建立在对韦伯行动理论的深挖和批判的基础之上的。

行动理论既是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理论建构的起点,同时也是现象学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舒茨对于韦伯“社会行动”理论的批判①韦伯将“行动”界定为“有意义的行为”,此概念相当含糊。

②以“主观有意义”和“主观无意义”来区分行动和行为是毫无作用的。

③人们在常识事件中谈论“行动”与“行为”的区别时,认为前者是有意识的,后者的特征是“反应性”的,并以此把这两者区别开来,这种区分是肤浅的。

韦伯对于“行动”和“行为”的区别是不够的。

(2)赋予行动以意义的过程①在舒茨看来,韦伯将行动定义为“赋予意义的过程”是有问题的。

舒茨认为,行动是一个时间过程,行动者在行动时,无法对意识流内的经验赋予意义。

②在舒茨看来,必须检视意义的经验过程和结构。

“赋予意义”一词只是个比喻。

意义是个体注意自身经验中一点的某种方式,是指自我对自身绵延流的一种特殊的态度。

③对于意识流内经验的构成,舒茨认为当行动者处于行动的状态时,他就沉浸在绵延的时间流里。

一旦他意识到这一绵延,就使他脱离了这种时间流,借助时间的回溯,通过反思的态度,关注其体验,并区辨、挑选、勾画经验,从而使持续的意识流转化为冻结的、空间化的完成状态,将行动构成行事,从中构成行动的意义。

(3)行动的意义和动机与舒茨的行动理论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意义问题。

舒茨进一步区分了行动的“意义”和“动机”。

他认为,意义和动机都可以分成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具体内容见表11-2。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学古典时期的理解问题)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学古典时期的理解问题)

第三章社会学古典时期的理解问题一、名词解释1.神学释义学答:神学释义学是一种通过语言上的注释将《圣经》等圣典中所蕴涵的上帝的意图揭示出来的方法。

后来这种方法应用于文学作品和法律文献并逐渐演化成文献释义学。

文献释义学的目的是通过对词汇、语法等语言表现形式的正确解释,达到对其原始含义的正确领悟。

2.维科答:维科(Gi.vannibattistaVico,1668-1744)是意大利伟大的思想家,他在《新科学》这本书里谈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解问题。

在反对笛卡儿的科学主义的时候,维科特别强调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理解问题。

笛卡儿认为,数学推理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唯一可靠的方法。

维科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只有创造者才能对他的创造物有最真切的认识。

人类可以充分认识的只是数学工具本身,而不是自然规律。

他明确指出,社会科学是一种关于“人类理念的历史”,它只能从人类的“题材开始那里开始”。

维科在这里为社会科学采用理解方法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维科还指出,历史理解的可靠手段是理解语言,因为语言及其相关资料(如绘画、舞蹈等)可以充分显示人们的心理过程和思想认识,是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3.狄尔泰的“内省”答:在狄尔泰那里,“内省”并不是纯心理学式的。

心理学的“内省”是纯粹的自我认识,而狄尔泰的“内省”是既要认识自我的内心世界,也要认识他人的内心世界。

它是在认识自我的同时去认识他人,通过认识自身的内部世界达到认识社会世界。

狄尔泰将这种从个人自身内部世界出发去观察社会“最后现实”的方法称作“理解”。

狄尔泰把由“内省”得到的经验称作“高级经验”,称作“个体世界和社会世界知识的综合”。

他认为,内省经验的获得是认识者的内部意识和外部经验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它以外部感性经验为前提。

4.李凯尔特答:李凯尔特(H.Rickert,l863-1939)是德国新康德主义弗赖堡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扬了弗赖堡学派创始人文德尔班的思想,使新康德主义的历史社会理论达到完成的形态。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圣才出品】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一、选择题“场域”是各种客观位置的关系网络,该关系存在于个人意识和意志之外,它并非人们之间互动或主体间的纽带。

场域涉及的是关系性的而不是结构性的问题,这一概念是由下面的哪个人所提出来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研)A.福柯B.布迪厄C.卢曼D.科林斯E.舒茨【答案】B二、填空题1.“场域”是各种客观位置的关系网络,它更多涉及的是关系性的而不是结构性的问题,这一概念是由______提出来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案】布迪厄2.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问题是对的重新说明,它试图解释的是______,在各类行动者有目的的行动之下,社会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答案】社会秩序三、名词解释1.布迪厄(中央财经大学2007年研)答:布迪厄是法国社会学家。

布迪厄认为社会本质不是想当然的,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帮助人们纠正认识错误,发现生活的隐秘。

场域和习性是布迪厄理论中的最基本概念,他将场域看做由客观限定的位置间客观关系的网络或形构,场域中存在着资本,多个相互联系的场域构成了社会空间,随着社会的分化,场域也呈相对自主化,不同的场域有着不同的自主性的度。

习性是通过客观结构和人的历史的结合而创造的形式化了的一组意向,它在潜意识的层面上发挥作用,习性是个体在实践中形成的,又作用于人的实践过程。

对于场域和习性二者的关系,布迪厄认为,一方面场域构造了习性,另一方面习性又赋予场域以主观的意义和价值,由此消解主客观二元对立问题。

此外,他在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宏观社会结构,并对社会结构的再生产做了重新阐释。

2.惯习答:布迪厄用“惯习”来表述人类实践深层的社会结构与认知结构。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行为往往有一种非常直观的理解和把握,并且这种理解和把握既是当前实践的基础,同时也来自于在此前的实践过程中经久形成的持久而又潜在的行为倾向系统,这种持久潜在的行为倾向系统就是惯习。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圣才出品】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一、选择题1.吉登斯完成其全球化分析后,总结出全球化的几种维度,包括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世界军事秩序、()。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A.世界政治体系B.国际NGO组织体系C.世界经济共同体D.民族国家体系E.国际劳动分工【答案】DE【解析】吉登斯总结了两种关于全球化的观点,一种是关于国际关系研究的文献,一种是沃伦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

前者将注意力集中于民族—国家体系的发展之上,分析它在欧洲的起源及在世界的扩散。

吉登斯将沃伦斯坦的世界体系论总结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的扩张。

基于以上的分析,吉登斯总结出了全球化的四种维度: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民族国家体系、世界军事秩序和国际劳动分工,它们与现代性的维度相对应。

2.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一个行动发生的可能性是行动者期望从多种可能的行动结果中获得的功利函数,行动者的这种行动追求的是()价值或利益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A.最小化B.中立化C.最大化D.多元化E.利他化【答案】C二、填空题1.吉登斯思想中的结构指的是______。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答案】规则和资源2.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是指17世纪以来出现于欧洲,并且其影响随之向世界各地蔓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______方式。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案】社会生产三、名词解释1.吉登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研、南开大学2006年研)答:吉登斯是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是结构化理论的建立者。

主要著作有:《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等。

吉登斯的社会理论涉及面非常广泛,他对很多学科都有所涉猎。

吉登斯认为,社会科学家既是社会现象的研究者,也是社会世界中的行动者,因此社会科学家既要批判性地研究社会世界,又要反思自身。

吉登斯社会学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主要是:试图以结构化理论和“双重解释学”解决能动与结构、微观与宏观的二元对立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现代性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以他的结构化理论作为分析武器,全面清理经典社会学和当代社会学关于现代性及后现代主义关于现代性的各种思潮的研究,形成了他自己关于现代性问题的一整套研究路径。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关注的新问题)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关注的新问题)

第二十章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关注的新问题一、填空题罗纳德·博特在他的社会网络分析中,认为社会网络中存在无直接联系或关系间断的现象,从网络整体来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因而称作“______”。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答案】结构洞【解析】罗纳德·博特1992年提出的“结构洞”理论,分析了组织内权力的运作以及升迁过程。

“结构洞”理论认为,社会网络中的某个或某些个体与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其他个体不发生直接联系,无直接联系或关系间断的现象,从网络整体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空洞。

存在结构洞时,连接两者的第三者拥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为了保持这种优势,第三者会尽力保持结构洞的存在,从而使另外两者高度依赖于自己的活动,所以,网络可以帮助人控制局势,提高讨价还价的地位。

二、名词解释1.网络分析答:社会网络分析是新兴起的一套分析社会结构的理论和方法,其基本观点是将个人或组织之间的社会联系所构成的系统视为一个“网络”,并认为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网络所构成的大系统。

社会网络分析包括两个层面:①它是一种理论,是从社会网络关系或人际关系的网络结构出发来解释社会现象;②它也指一套分析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网络分析的指标和测量方法。

2.社会网络(南开大学2005年研)答: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社会网络关注的是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社会互动会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

社会网络的三个层次分别是:社会单元(可以是人、群体或者位置)、社会单元之间的互动、社会单元互动形成的模式。

三、简答题1.简述女性主义社会学理论的观点。

答:(1)传统社会学对女性的研究的忽视,主要表现在:①社会学家的传统研究课题忽视了对妇女经验的研究;②社会学倾向于把社会作为一个单一性别(男性)构成的整体;③社会学家很少把社会性别作为重要的因素加以研究;④社会学家解释权力与地位现象倾向于维护现状;⑤某些方法论和研究情景会系统地阻碍某些信息的获取,而这些信息对于解释现象是不可或缺的。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1.理想类型2.模式变量(帕森斯)3.生活世界(舒茨)4.常人方法学5.社会资本(科尔曼)6.社会网络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5小题共60分)1.简述涂尔干关于“社会分工”的思想。

2.简述《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主要观点。

3.试述帕森斯的模式变项,他使用模式变项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分析?4.如何理解哈贝马斯关于“生活世界殖民化”的观点。

5.简述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两小题共60分)1.如何理解社会互动形式与社会互动矛盾、社会互动规模的关系?2.叙述社会冲突理论的发展,并运用该理论的某一观点或某位学者的观点对当今中国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1.理想类型答:理想类型是指一套精确而严谨的概念体系,它只是为了理解和说明世界而建构起来的一个精确而有效的概念体系,理想类型是韦伯提出来的。

理想类型使社会科学像自然科学那样建构一套精确而严谨的概念体系来增强客观性,减少主观随意性。

这一概念体系作为衡量现实的标准,审视现实与概念之间的差距,并对这种差距作出因果解释。

其特点是:①理想类型是一个主观思维构建,它不是基于对所有事实进行经验上的概括,也不是作为社会的理想提出来的;②理想类型虽是一种主观思维的构建,是社会学中理论构建的一种方法,但它的建立有逻辑上的一致性,不违反经验的因果关系;③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解释,理想类型也许不止一个,但解释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对具体社会现象的成功理解和准确归因。

2.模式变量(帕森斯)答:模式变量是帕森斯学派对社会系统进行分析的重要概念,是指行动者在确立情境意义之前,和在他能够根据情境采取行动之前所作的选择,是一定情境下人们的角色选择的类型。

这些类型包括五对:①情感中立性—情感性;②自我取向—集体取向;③普遍主义—特殊主义;④成就性—先赋性;⑤专一性—分散性。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 (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理论
教材
典型
重难点
复习

社会学
第版
名校
理论 真题

教程
题 笔记 理论
社会
考研
详解
内容摘要
本书是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教材的配套电子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 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 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2)分章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巩固重难点知识。为了强 化读者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每章均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以及相关的典型题,并提 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所选考研真题和典型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 热点。
0 5
第十一章舒 茨的现象学 社会学
7.1复习笔记 7.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8.1复习笔记 8.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9.1复习笔记 9.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0.1复习笔记 10.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1.1复习笔记 1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目录分析
0.1复证主义社会 学的创始人
第二章涂尔干的社会 学理论
第三章社会学古典时 期的理解问题
第四章西美尔的社会 学理论
第五章韦伯 的理解社会

第六章曼海 姆与知识社 会学

西方社会福利理论侯钧生2(新)

西方社会福利理论侯钧生2(新)

现代社会学应知应会基本常识1、结构功能主义1937年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的结构》开创了美国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现代化阶段,标志着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向美国,形成在40~5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功能主义。

帕森斯是第一次尝试综合的探索者,他从韦伯的“社会行动”入手,用模式变量来分析滕尼斯“社区与社会”不同生活形态的抉择问题,借用帕累托的“系统均衡”论,在涂尔干“分化导致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形成了“分化——适应能力上升——包容——价值普遍化”的进化模式。

帕森斯认为,行动者在与其他行动者的互动过程中,必然面临五个方面抉择的问题,这些范畴就是“模式变量”:先赋性与自获性;广泛性与专一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情感性与中立性;私利性与公益性。

重视社会秩序和社会整合是其理论的倾向。

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ing Merton,1910—2003),主要的代表著作有《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1949)、《科学社会学》(1973)。

默顿与帕森斯一样,把社会设想成一个互相关联的部分组成的体系,然后根据文化结构与其他结构的整合的优劣来分析这一体系。

但默顿认为传统功能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有问题,他修改了这些假设,提出了新的分析概念,制定了一个更适合于经验研究和进行中层研究的理论范式,并对“越轨行为”进行了分析。

提出的科学的精神气质及其制度规范,推动了科学社会学的发展。

2、社会社会冲突论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Wright.C.Mills,1916一1962) 现代社会冲突论的先驱,最早对帕森斯功能主义进行批评的人。

米尔斯关心的中心问题是社会结构中的阶级及其各种统治形式和社会动态情况。

达伦多夫(Ralf Gustav Dahrendorf,1929~ ),德国社会学家,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有《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冲突》(1957)。

达伦多夫认为冲突的根源是特定的社会结构——阶级结构。

刘易斯·A.科塞(Lewis Alfred Coser,1913-2003 ),主要代表作有《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7-9章)】【圣才出品】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7-9章)】【圣才出品】

第六章曼海姆与知识社会学一、名词解释1.《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研)答:《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是社会学家曼海姆的经典代表作,奠定了曼海姆在意识形态问题研究领域不可忽视的地位。

在该书中,他概括了一门能对社会生活做出新的和更深刻理解的新学科,即知识社会学,并系统地阐述了知识社会学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新见解。

2.知识社会学答:知识社会学(the sociologyof knowledge)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一般说来,它是以人类认识活动同社会存在的关系为对象展开的,涉及认识过程、认识结果和认识方式亦即思维方式等方面同社会行动、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的关系。

二、简答题1.怎样理解曼海姆关于意识形态本质的论述?答:曼海姆承认马克思把意识形态归结为一定阶级对社会存在的思想反映这个基本观点,他指出:“意识形态概念反映了产生于政治冲突中的一种发现,即统治集团在思想中受到利益的强烈限制,致使他们无法看到某些将会破坏他们统治的事实。

在‘意识形态’这个名词中包含了这种洞见,在某些情境中,一些群体的集体无意识既对自己又对他人掩盖了社会的真实状况。

”(1)意识形态这个名词在曼海姆这里首先是一个评价性概念,特指那些同社会实际状况不一致的思想观点,是有偏见和局限性的意识形式。

(2)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的特征,原因在于:①意识形态就其本质而言是特定阶级思想意识的普遍化,这从根本上规定了它不可能不具有虚假性。

统治阶级或代表统治阶级的政党,为了达到对全社会的统治,总是把本阶级或本党派的特殊思想意识说成是普遍的,是超越条件限制的绝对性。

这是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根本要害。

②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还可以从时间上来考察。

意识形态作为各种思想观念,不可能正好反映当下正在发生着的事物,或者滞后或者超前。

因此,一些意识形态落后于事物的实际发展便难以避免。

至于那些超前的意识形态,曼海姆称之为乌托邦,其超越现实状况的原因在于价值要求的理想性。

(3)虚假性的表现形式①不自觉的意识形态精神。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

第十八章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一、填空题柯林斯通过提出所谓“______”理论,试图将微观社会学和宏观社会学统一起来。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答案】互动仪式链【解析】柯林斯认为,宏观水平现象最终是在个人之间,由微观的相遇来创造并维持的。

从本质上来说,宏观的和长期的社会结构是由他所称的“互动仪式”而建立起来的。

这种“互动仪式”经由时间延伸以复杂的形式而组合起来,宛如一条“链”,这就是他所提出的“互动仪式链”。

柯林斯试图运用其理论解释一切社会现象,通过对已有社会学理论的综合批判,建立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二、名词解释互动仪式链(四川大学2011年研)答:互动仪式链是柯林斯提出的,是指宏观过程来自于互动网络关系的发展,来自于局部机遇所形成的链条关系。

柯林斯认为,宏观社会现象都可以看作是由垂直的一层层微观情景构成的,微观情景的相互关联形成了宏观模式。

从本质上来说,宏观的和长期的社会结构是由“互动仪式”而建立起来的。

这种“互动仪式”经由时间延伸以复杂的形式而组合起来,宛如一条“链”,这就是“互动仪式链”。

三、简答题1.简述科林斯对社会组织的分析。

答:柯林斯认为组织分析对冲突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组织和分层是日常生活中互动的基础。

柯林斯将组织看成人际影响的网络和利益冲突的场所,是体现人们在际遇中运用资源并形成关系结构的重要社会系统。

从微观过程出发,论述了宏观的组织控制、组织管理和组织结构问题。

(1)组织控制过程方面①对社会组织模式的控制程度与个体间的强制资源、物质资源及符号资源集中的程度成正比。

②社会组织模式中的控制形式是资源类型的函数,这些资源集中于想控制他人的个人手中。

③越是通过运用强制资源来谋求控制,受这些资源操纵的对象就越趋向:a.逃避;b.如果不能逃脱则反击;c.如果上述不可能,以及存在物质刺激,则服从;d.如不存在物质刺激,则消极服从。

④越是通过运用物质资源来谋求控制,受物质刺激操纵的对象就越容易:a.产生渴望获得的倾向;b.采取谋求私利的策略。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圣才出品】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圣才出品】

第三章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1.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卡尔·马克思,思想家、哲学家、社会科学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与涂尔干、韦伯并称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

其与恩格斯最主要的社会学著作包括:《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表3-1 马克思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的概念2.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1)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唯物辩证法是其核心内容。

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辩证法意味着没有最终的或绝对的、神圣的事物。

正是基于这种批判的革命的精神,在批判中需自觉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

(3)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的很大部分是对他所处客观社会现实即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①马克思认为,认为资本主义自产生就处于矛盾和对抗之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存在,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②当社会矛盾激化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释放时,社会主义作为新制度替代之。

③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不仅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以及产生的根源,还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新社会的因素,并据此做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考点二:社会结构理论★★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矛盾,人们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中去掌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表3-2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考点三:阶级和阶级斗争★★1.阶级的本质(1)阶级斗争的理论基本上为马克思的社会学所独有。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认为,在社会的整个活动中,相互处于同样关系的个体和团体,亦即属于同一经济活动的范畴,都构成了一个阶级。

决定阶级的不是财产的多寡、收入的多少,或是职业的种类,而是经济活动的方式和由它决定的社会成员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总结全(侯钧生)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总结全(侯钧生)

第一编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 第一节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1.孔德,法国人,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社会学之父”2.孔德看来,“实证”一词的社会学含义包括: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3.孔德看来,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念、主要概念以及每一个知识部门,都乡侯经历三种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虚幻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利己主义情感 敬慕人性结构 活动 利他主义 崇敬才智 仁爱4.社会学注:孔德认为人性结构的“情感”决定社会的起源与性质5.孔德的学说是“唯心主义”思想● 第二节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体论:蕴含明显的接收功能主义的系统论思想 社会进化论:建立在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上2.斯宾塞从结构-功能变化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的进化第二章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第一节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1.涂认为,要实现社会学科学化的目标,应先确立: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相应的研究方法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类社会的变迁与进步历史首先,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其次,社会事实对于个人具有约束能力 最后,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属于行为方式的生理学事实,如集体意识 属于集体存在方式的形而上学(解剖学)事实对某一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的探求应从其他社会事实中去寻找通过对社会内部环境的分析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 运用共变法验证因果关系的存在 5.涂认为,社会学的目的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客观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为社会改良提供理论依据6.涂尔干认为,在各种比较法中,只有共变法是最具证明力的7.涂尔干强调,比较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中最合适、最重要的方法8.实证社会学在涂尔干这里开花结果,将社会学最为一门学科进入大学讲堂,他为实证主义社会学规定了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 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1.涂尔干一生的学术兴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方面、社会秩序和社会团结问题4.寻找社会事实的原因、分析其功能的方法2.涂认为,要彻底说明人类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的理解社会团结的本质特征,必须进行社会类型的划分3.涂根据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结合方式和紧密程度,将社会类型划分为:机械团结的社会和邮寄团结的社会4.涂认为,法律是社会团结的“表征”,社会团结的转变反映在法律中的主要变化5.涂认为,道德意识和社会规范化是社会团结的基础基础:建立在个人相似性和社会同质性基础上精神基础:集体意识法律特征:压制性制裁基础: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 物质基础:社会分工法律特征:恢复性8. 涂认为,分工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9.涂认为,现代社会秩序之所以可能的原因是常态分工常态分工:社会团结的正面功能10.社会分工 失范分工:角色与规范不同步根本 原因 强制分工:一种不平等的分工 人口增加 不协调分工:原因是不适当的分工组织的出现, 导致社会成员行动不和谐、劳动积极性缺乏11.涂认为,社会分工要想产生有机团结光靠人们遵守社会规则、各行其则还不够,他们之间的责任还必须相互适应和平均分配12.涂认为,只有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消除不平等并达到公正合理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有机团结第三节 自杀论1.实证研究的典范:《自杀论》2.涂认为,自杀倾向取决于社会因素原因:绝望的生无可恋分析方法:从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两方面着手“过多的限制”所造成(压力过大)4. 涂概括自杀的一般社会原因:自杀主要为社会整合、道德秩序等社会事实多决定,与社会的集体性倾向相呼应,而与自然环境和个人的心理生理联系较少。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0-14章)】【圣才出品】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0-14章)】【圣才出品】

第十章符号互动论一、选择题人们在“舞台”上“表演”的过程中,会努力去呈现观众期望的一系列行动,也努力去反对一些观众非期望的行动,戈夫曼将此称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A.印象管理B.戏剧表演C.角色扮演D.舞台移情E.符号互动【答案】A二、填空题戈夫曼的戏剧互动理论的实质是“______”。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答:印象管理三、名词解释1.“镜中之我”(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研)答:“镜中之我”是社会学家库利在研究个人的自我概念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主要是指每个人都是通过观察其他人对自己行动的反应,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获得对自我的认识。

库利将这种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成为“反射的自我”或“镜中之我”。

2.自我(中南财大2010年研)答: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在心理学中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在我们的经验中,觉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这就是自我。

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②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③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3.印象管理理论(戈夫曼)(中央财经大学2012年研)、印象管理(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印象管理是指如何在他人心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印象的过程。

或者说当人们观察他们时,他们应如何表现自己。

在人际互动中,“不管个人在头脑中所具有的具体目标是什么,也不管他达到这个目标的动机是什么,他的兴趣始终是控制他人的行为,特别是控制他人对他的反应。

这种控制将主要通过影响他人而逐渐形成的限定而实现的,而且他能通过给他人某种印象的方式借以表现自己达到影响这种限定的目的,他给人的这种印象将引导他人自愿地根据他的意图而行动。

”戈夫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的:理想化表演、神秘化表演、补救表演。

4.情境定义(南开大学2004年研)答:托马斯认为,社会学的任务在于分析人们的行为,分析在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相互调适的过程中出现的那些行为。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福柯的后现代社会理论)【圣才出品】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福柯的后现代社会理论)【圣才出品】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福柯的后现代社会理论)【圣才出品】第十八章福柯的后现代社会理论1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后现代主义与社会学★★(1)后现代主义原仅指一种以背离和批判现代和古典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被移用于指称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中具有类似倾向的思潮。

后结构主义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典型形式。

(2)后现代主义重要的共同之处是,反对、否定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二元论、本质主义、理性主义、个人主义、人类中心论、父权制、机械主义、经济主义、消费主义、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等共同的理论倾向。

(3)理解后现代主义有以下三个向度(见表18-1、18-2、18-3):①激进的后现代主义;②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③庸俗的后现代主义。

表18-1 激进的后现代主义表18-2 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表18-3 庸俗的后现代主义考点二: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见表18-4)★★★★表18-4 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考点三:后现代主义社会学★★★1.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的含义后现代主义社会学可以概括为两种倾向,即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研究社会问题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后现代主义。

(1)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研究社会问题,是用后现代的前提、概念、范式和方法,来讨论、研究社会问题,并对现代社会学理论提出质疑和反思,建立一种辩证性的、非还原的多向度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

(2)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后现代主义,是指把后现代性的问题和后现代主义纳入社会学的议事日程,作为社会学的一个科目,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2.后现代主义社会学主要研究领域(见表18-5)表18-5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主要研究领域3.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的方法特征(1)后现代主义社会学反对整体化的倾向,放弃了在解释社会现象时寻找模式化的关系和宏观的历史规律的做法,认为研究者的学识是有限的,人生经历是短暂的,所能建立的理论范式是局限的,因而只能发现微观的小故事,即研究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段历史时期。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功能主义理论)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功能主义理论)

第七章功能主义理论一、填空题1.帕森斯认为每一个“单元行动”包括下列要素:行动者、目的、______和规范限定。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答案】情景2.帕森斯将行动系统按层次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它们分别是行为有机体系统、______、社会系统和______。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案】人格系统;文化系统3.帕森斯划分的四类系统对应着四种功能:行为有机体系统具有功能、人格系统具有功能、社会系统具有整合功能、文化系统具有模式维持功能。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答案】适应;目标获取【解析】帕森斯把行动系统分为四个子系统:社会系统、人格系统、文化系统和行为有机体系统。

这些子系统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子子系统。

例如,他把社会子系统分为经济、政治、社会化和社区等四个子子系统。

这些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它们各自执行不同的功能,以共同维持整个系统的运行。

四类系统对应着四种功能:行为有机体系统具有适应功能、人格系统具有目标获取功能、社会系统具有整合功能、文化系统具有模式维持功能。

这就是系统的功能问题,称作四个功能分析范式。

4.根据默顿的社会失范理论,越轨行为是和制度化手段之间矛盾的产物。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案】社会规定的目标一、名词解释1.功能主义视角(中央财经大学2007年研)答:功能主义主张社会是由相互依存的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各部分对整体发挥功能、满足整体的需要。

社会某一部分的运转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体系的稳定与和谐。

基于功能主义的上述理论取向,在它的研究中就必然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为了实现社会体系的稳定与和谐,究竟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芝加哥学派(南开大学2005年研)答:美国芝加哥学派是以芝加哥的一些大学社会学学者为主的,以重视调查研究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城市生活问题的城市社会学派,是城市社会学领域内生态学派的先驱。

该学派于20世纪初形成,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帕森斯功能学派的兴起而逐渐衰落。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冲突论)【圣才出品】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冲突论)【圣才出品】

第八章社会冲突论一、选择题对现代冲突论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是马克思、韦伯和()三位大师的社会冲突思想。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A.迪尔凯姆B.斯宾塞C.西美尔D.米尔斯E.科塞【答案】C【解析】现代冲突论产生之前,历史上的许多社会学家的理论中都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冲突思想。

但是,对现代冲突论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是马克思、韦伯和西美尔三位大师的社会冲突思想。

一、名词解释1.社会冲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答:科塞认为社会体系内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

这种相互关联里一定会存在紧张、失调和冲突等现象。

冲突的起因主要是由于社会报酬的不均衡分配以及人们对社会合法性的怀疑和否定。

社会冲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社会结构和人们心理因素的交互作用。

冲突具有一系列积极的社会功能。

其中包括:冲突可以促进群体的形成、可以促进团体界限的确立、可以促进团体的团结。

冲突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冲突产生于其中的结构类型等许多因素。

为了论证在什么条件下冲突对社会结构的维持产生积极功能,科塞还区分了群体内和群体外的冲突、核心价值冲突和表面性冲突、产生结构性变迁的冲突和从安全阀制度中释放出来的冲突、松散关系中的冲突和紧张关系中的冲突、现实性的冲突和非现实性的冲突等。

2.社会学想象力答:社会学的想象力是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像力》一书中提出的。

它是一种心智品质,可以帮助人们运用所了解到的情况来发展理性,以便清醒地总结世界上正在进行的事,总结在他们之中还有什么事可能发生;它是一种视角转换即换位思考的能力,帮助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能够从自己的视角切换到他人的视角;它还是一种发散思维能力,能帮助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从现在到历史,从此物想到彼物。

3.权力精英答:米尔斯对冲突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他提出了“权力精英”理论。

他指出,社会中那些经济、军事和政治机构中占据高位的财阀、军阀和政客组成了或多或少结合在一起的、或统一起来的权力精英,他们的重要决策决定了社会的基本结构和趋向,左右着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符号互动论)【圣才出品】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符号互动论)【圣才出品】

第十章符号互动论一、选择题人们在“舞台”上“表演”的过程中,会努力去呈现观众期望的一系列行动,也努力去反对一些观众非期望的行动,戈夫曼将此称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A.印象管理B.戏剧表演C.角色扮演D.舞台移情E.符号互动【答案】A二、填空题戈夫曼的戏剧互动理论的实质是“______”。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答:印象管理三、名词解释1.“镜中之我”(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研)答:“镜中之我”是社会学家库利在研究个人的自我概念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主要是指每个人都是通过观察其他人对自己行动的反应,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获得对自我的认识。

库利将这种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成为“反射的自我”或“镜中之我”。

2.自我(中南财大2010年研)答: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在心理学中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在我们的经验中,觉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这就是自我。

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②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③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3.印象管理理论(戈夫曼)(中央财经大学2012年研)、印象管理(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印象管理是指如何在他人心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印象的过程。

或者说当人们观察他们时,他们应如何表现自己。

在人际互动中,“不管个人在头脑中所具有的具体目标是什么,也不管他达到这个目标的动机是什么,他的兴趣始终是控制他人的行为,特别是控制他人对他的反应。

这种控制将主要通过影响他人而逐渐形成的限定而实现的,而且他能通过给他人某种印象的方式借以表现自己达到影响这种限定的目的,他给人的这种印象将引导他人自愿地根据他的意图而行动。

”戈夫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的:理想化表演、神秘化表演、补救表演。

4.情境定义(南开大学2004年研)答:托马斯认为,社会学的任务在于分析人们的行为,分析在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相互调适的过程中出现的那些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新功能主义一、选择题与传统功能主义以实证主义为方法论基础相比,新功能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是:()。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A.经验主义B.结构主义C.个人主义D.后实证主义E.建构主义【答案】D二、填空题亚历山大从新功能主义角度实施研究纲领的重要方面是对文化的研究,他的这一研究关注到了两个当代的突出问题:第一是问题,第二是运用话语分析考察了市民社会的文化问题。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答案】现代性【解析】亚历山大从新功能主义角度实施研究纲领的重要方面是对文化的研究。

他的这一研究关注到了两个当代的突出问题:(1)现代性问题。

亚历山大提出,分化理论以一种更加笼统的和现实的方式为描述现代性提供了一次机会。

即认为现代性意味着生活世界的多元化、而非文化殖民化,这种多元化创造了现代生活的各种机会与各种问题。

(2)运用话语分析考察了市民社会的文化问题。

亚历山大所关注的是市民社会的语言符号特征。

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文化讨论都忽视了符号系统中的二元对立或“辩证”的品质。

三、名词解释1.单面社会答:马尔库塞对工业社会进行剖析,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

社会在政治、文化、思想方面变得单一化、一体化。

主要表现:①机械化的盛行使花费在生产劳动中的体力的数量和强度日益减少。

②工人的职业分层发生了变化,蓝领工人变少和白领工人增多。

③劳动的特点和改变的生产工具,同时改变着劳动者的意识。

④新技术的兴起和应用使工人的否定性地位被进一步削弱,工人自己已经意识不到自身与已确立的社会相矛盾。

2.新功能主义答:新功能主义理论以杰弗里·C.亚历山大为代表,亚历山大是新功能主义观点的最有力倡导者,他首先使用了“新功能主义”一词,并在此方面提出了富有创建性的理论观点。

他用这一新的观点对功能主义及社会学理论传统作了诠释与重建。

一方面努力发掘和发展帕森斯的理论中的合理内核,另一方面又指出其不足,通过借鉴和引入其他理论的合理要素对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在一般理论层次和经验层次上进行重构。

四、简答题1.简述新功能主义的主要特征。

答:(1)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老一辈社会学家的隐退、新一代社会学家的崛起,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了崭新的景象。

新功能主义的兴起就是一个重要表现。

亚历山大是新功能主义观点的最有力倡导者,他首先使用了“新功能主义”一词,并在此方面提出了富有创建性的理论观点。

他用这一新的观点对功能主义及社会学理论传统作了诠释与重建。

(2)亚历山大新功能主义的特点①对帕森斯理论传统持批判继承态度。

既强调与帕森斯的承续关系,又强调从内部批判帕森斯理论的必要性。

其中,亚历山大批判了帕森斯理论的实证主义认识论基础,主张在“后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基础上重建多维度的理论框架。

新功能主义者还重新解释了帕森斯理论,以此矫正反功能主义的偏颇。

②对1970年代的各种反帕森斯理论的流派保持开放态度,力图在功能主义理论传统基础上整合上述理论。

针对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民俗学方法论等理论的微观分析,新功能主义力图通过重建帕森斯的行动理论来综合其理论洞见,并探索微观个体行动和宏观社会结构及制度的连结环节。

对宏观社会学领域的冲突理论,新功能主义主张在保持帕森斯“规范秩序”的前提下,强调对权力、战争、强制、冲突等问题的分析,并把社会变迁分析纳入帕森斯的“分化”理论中。

③新功能主义重视非经验因素对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

亚历山大从后实证主义观点指出,非经验因素对理论知识的发展同样是重要的。

尤其是对社会科学来说。

④以后实证主义为方法论基础:新功能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是后实证主义,而传统的功能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

亚历山大从后实证主义观点出发,对“经典”的中心地位做了新的说明。

他认为,传统的经验主义者观点是基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统一性,并过分强调了知识发展的经验积累性。

⑤新功能主义尚未具备统一的理论形态。

新功能理论倡导者除了具有共同的理论传统外,在许多问题上持有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

新功能主义只能说是以超越战后社会学发展之第一阶段和建立新的综合理论为目标的尝试。

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观点,在话语分析上是全新的,决非是对帕森斯观点的简单复苏。

他发挥得多而继承得少,且融合了以往的不同学派的观点。

2.简述卢曼的系统功能理论。

(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研)答:(1)卢曼的系统功能理论主要强调系统自身的功能方面,而不是结构对维护系统的功能。

社会系统是指各种社会行为的制度化模式,从整体社会到具体特定的行为模式,如角色。

社会系统产生于人们之间的行动关系。

①形成的基本机制是借助于符号规则所进行的沟通。

②重要特征是自我指涉,是指系统按照自身的规律对其环境中的复杂性和偶发事件加以记录和加工处理的性质。

或者说系统具有相对的自主性,社会系统是一种自我再生性系统。

③基础是沟通,每一个系统都是由不同要素及其关系构成的,而这些要素和关系是靠沟通维系的。

(2)卢曼关注的是由社会系统所造成的行动的结果,系统与环境密切相关,一切社会系统都存在于多维的环境之中,环境导致了系统必须应付的无穷无尽的复杂性。

系统环境的三个维向:①时间维向,②物质维向,③符号维向。

时间形成了系统的高度复杂性。

物质环境指的是行动发生的可能的物质因素。

符号是人类行动和沟通的重要媒介。

社会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去降低由环境所导致的复杂性,以维持系统与环境关系的有序运作。

(3)在社会系统与环境的互动中,环境复杂性是根据系统的标准加以记录和处理的;为了系统的需要而加以利用和降低环境的复杂性。

因此,在高度的环境复杂性与降低系统复杂性之间所维持的这种差异,便成为系统与环境关系的主要特征。

(4)社会系统分为互动系统、组织系统和社会整体系统。

①互动系统是最简单的社会系统,它是在个体间共同在场并相互感知时所形成的。

但为了适应更广的社会生活,互动系统要依赖于组织系统。

②组织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协调个体的动机和偏好与集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根据具体条件协调个体之间的行动,组织系统可从三个方面降低环境的复杂性:从时间维向说,它形成了组织的吐故纳新规则,并规范了当前和未来的活动;从空间维向说,它形成了由权威协调的劳动分工;从符号维向说,它明确了指导行动的各种规则。

③社会整体系统是在互动系统和组织系统基础上形成的。

它是一个包含所有相互关系的沟通行动的综合性系统。

它包括了一切形式的沟通,而且构成了进一步沟通的意义性基准。

社会系统利用高度普遍化的沟通符号规则,如货币和权力,去降低环境复杂性。

④三类系统的分化包括:功能领域的分化(如政治、经济、法律、科学、教育等不同专门领域);进出规则的分化;对不同的沟通媒介(如货币、权力、爱等)依赖性的分化。

⑤三个系统之间的分化虽然组成了社会的不整合,甚至冲突。

但卢曼指出,社会整合与社会分化是相互消长的。

在社会系统分化的同时,不同层次的系统通过在对方内部“筑巢”或渗透,从而也加强了社会整合过程。

这一方面可为行动的选择提供时间、物质和社会的保证,另一方面可构成子系统周遭环境的秩序或结构。

3.简述卢曼的社会分化理论。

答:(1)分化是功能主义理论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传统的功能主义者虽然对分化问题有所论述,但人们通常都对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理论家的分化论持有批评态度。

因为他们的分化论与其整个功能主义观点一样,是一种保守的、抽象的理论。

(2)卢曼在其系统论的基础上,对社会分化问题作了独到的论述。

①卢曼认为社会分化,主要是指系统的分化(系统内部及系统间的分化),包括部门分化、等级分化和功能分化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卢曼尤其侧重于对功能分化的分析。

②卢曼指出了传统的社会分化论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a.从马克思和涂尔干到帕森斯都认为系统的分化是有限度的,故他们都提出分化过程有终结;b.传统理论过分强调了价值共识在对不同的系统整合中的重要性;c.这些理论把许多过程,如犯罪、冲突、价值分歧及非人格性,视为越轨行为或病态行为,然而,它们总存在于不同系统之中;d.以前的理论难以解释社会分层的持久存在,并把它视为罪恶的根源或不断产生冲突的根源。

③卢曼并不赞同哈贝马斯所提出的现代社会导致了“公共人的失落”、“公共领域的缩小”及“合法性危机”的观点。

他认为分化,尤其是现代的国家与社会的分离,使得传统上的关于社会的概念在描述上已不再适用了。

④通过对社会分化的分析,卢曼得出了两点结论:a.功能分化的世界系统似乎逐渐削弱了其功能必要性;b.计划不能取代进化,相反,它使我们更加依赖于非计划性的进化发展。

(3)卢曼进而参照生物进化论,论述了社会的进化。

他提出进化是系统在与其环境的联系中不断分化的过程。

具体说,有七个方面的含义:①进化是互动系统、组织系统和整体社会系统之间的不断分化。

②进化包括互动系统、组织系统和整体社会系统这三类系统内部的分化。

③进化包括整体社会系统不断分化出各类功能领域,如经济、政治、法律、宗教、家庭、科学和教育。

④功能分化伴随着不同沟通媒介应用而增加。

⑤进化过程中伴随着个人、角色、节目和价值之间的明显的分化。

⑥进化包括三种不同形式的分化:a.部门化;b.分层;c.功能分化。

⑦进化性分化提高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它与环境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