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 1 水的组成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1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1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水的组成》化学教案《水的组成》化学教案1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才能。

如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堂中学生上台展示预习的内容,在课中实验活动探究中,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学生来展示自己当堂所学,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分成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另外,让学生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训练,并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本质性教学活动。

3、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来攻破教学难点。

水的组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本节课对课本的实验[3-1]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实验室中水电解器上的电极有问题不能做实验),这样全体学生都能看到,防止了演示实验时有一局部同学看不到的敝处,而且现象比拟明显,还节省了时间,当然不能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实验。

这个探究过程中贯穿以“提出问题—作出猜测—设计实验—进展实验—表达与交流—得出结论—知识应用”的科学探究环节,学生对这个探究实验很感兴趣,参与度较高,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才能、合作才能、表达才能、动手才能和应用才能,进步了科学素养。

4、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进步学生的科学素养。

展示我们的地球,同时展示没有水的火星,在强烈的比照下,让同学们体会到水对我们地球上一切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命的一种情感。

此外,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仍存在需要改良的地方,尤其是在学生进展了探究活动后,应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展学习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有待进步的方面,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

例如,在课堂达标检测中,有的学生的正确率不高,未能当堂及时给与指正和评价,这些存在的问题假设能及时向学生指出,那么更有利于他们下一阶段的开展。

二、教学施行过程中的反思整节课的教学过程顺畅,教学节奏还行,语言的感染力有点欠缺,需要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进步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以下两个方面也有待改良:《水的组成》化学教案2 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教案 第三章 课题1 水的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教案 第三章 课题1  水的组成

第三章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

3、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模型。

重点难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元素教学【展示】一杯水【问题】你认识水吗?请大家谈谈对水的认识。

【过渡】水可不可以继续分解呢?让我们从科学实验中寻找答案!【演示】实验3-1水的电解实验(教师边实验边说明实验方法)组织小组交流,观察并记录小组讨论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组间交流。

【讨论问题】水可不可以分解,为什么?大家观察的真细致!化学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不过,正如大家所想的,判断水是否分解还得找出实验中生成的气体到底是什么气体?【展示史实】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发现水可以分解,产物为氢气和氧气。

【板书】水→氢气+氧气大家能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两支玻璃管中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吗?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

【知识链接】氢气的性质。

组织交流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介绍史实】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发现,生成的氢气、氧气都不可以再分了,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提问】那么,水的组成呢?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水(H2O )、氢气(H2)、氧气(O2)虽然都是纯净物,但它们的组成却各不相同。

你能说说区别吗?【讲授新知】我们可以把这种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而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提问】想想看,你还知道哪些单质,哪些化合物呢?将你找的物质的化学符号,填在方框呢?比比看,哪个小组在一分钟内找的又多又准!教师组织学生组间交流。

教师指出学生书写的一些物质:CO2、P2O5、Fe3O4、MnO2、CO、SO2……,大家发现这些物质的组成有什么特点?好,我们还可以把这些物质归为一类,叫做氧化物。

物质家族丰富多彩,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些物质。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目标:了解水的组成及其性质。

教学重点:水的组成、氢氧化合物、水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分子结构。

教学准备:实验室玻璃器皿、草稿纸、笔、PPT。

教学步骤:
1.引入话题:通过图片展示、实验视频等形式引入水的组成这一话题。

2.水的组成:讲解水的分子式H2O,解释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3.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水的性质,如水的流动性、透明性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的性质是如何由其组成决定的。

5.理论总结:通过PPT展示水的分子结构,让学生了解水分子的建立。

并让学生总结出水的性质与其组成的关系。

6.实验操作:让学生自行进行水的电解实验,观察氢气和氧气的产生。

7.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课堂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示出对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理解。

扩展活动:组织学生外出探访周边水源,观察水的来源及利用。

教学反馈: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做到针对性讲解。

《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3篇

《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3篇

《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3篇《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3篇引导语: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采访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过滤和蒸馏等操作技巧。

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法仪器药品学生实验:漏斗、滤纸、铁架台、玻璃棒、烧杯、肥皂水、纯净水、浑浊河水、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点评)第一板块:游戏引入(一)游戏进入1、请三位同学头戴一顶标有“浑浊的河水”、实验室中的“自来水”和“娃哈哈纯净水”的帽子,手各拿所代表的水样品,走到讲台上来,教师让同学给“不同水”定出合适的价格。

2、请“物价管理员”解释其中原因。

注:游戏材料自来水取当地价、纯净水取零售价(附表一)。

(二)分析农村和城镇饮用水的来源及认识水净化的常识问题1、我们班上有的同学是家住农村,请问你们家庭饮用水是什么水?追问1:这些水比我们原来直接用的河水、堰水比,有哪些优点?追问2:你们知道清洁、干净的原因是什么?问题2:有的同学家住集镇,请问这些同学家庭饮用的是什么水?追问:这些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吗?教师评价: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自来水厂的净水原理和家住农村同学们家用水的过滤原理差不多,但自来水厂净水的工艺规范得多,也复杂得多。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自来水厂的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请看网址小结:请同学们看教材p52—53的相关内容,回顾我们刚才共同分析和讨论的问题和方法,概括“干净、清洁的水是怎样得到的?”1、学生上台表演,由于定价“不公”而引发三位同学的不满,都要“讨回公道”。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2. 知道水的组成。

3. 掌握制备水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水的组成。

2. 制备水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量筒、烧杯、导电计、电极。

2. 实验药品:NaCl、HCl、MgSO4。

四、教学过程
1. 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引导学生探究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当学生了解到水的分子式是H2O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水分子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并且把水的组成部分列在黑板上。

2. 水的组成
介绍水的组成,包括元素和结构,其中结构可适当用图示进行讲解。

教师还可以介绍水的各种性质、用途和种类。

3. 制备水的方法
实验制备水,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制备过程。

实验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NaCl、HCl或MgSO4,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搅拌。

2) 将导电计的电极浸入烧杯中,调整电极间距,启动导电计。

3) 在导电计上观察电极的振荡和颜色变化,当振荡停止和反应结束时,用量筒测定制得的水的体积。

4) 当实验结束时,用药材清洗试管和实验台。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还深入
了解了水的组成,掌握了制备水的方法。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
思考水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教案水的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教案水的组成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一水的组成【目标要求】【知识与能力】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1. 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2.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难点:1.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课题分析】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实验准备】:小试管、酒精灯、火柴、木条、电解用水、水电解器、直流电源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参考课件3.1/3.1a)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开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

水是我们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

水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呢?水的组成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讲授新课:一、水的组成下面我们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

1.现象:(负氢——父亲)(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组成成分;2.掌握水分子的化学式和结构;3.能够描述水的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水的组成成分2.水分子的化学式和结构3.水的性质和特点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杯水,向学生引导提问:水是由什么组成的?2.让学生观察水的状态、颜色、气味等,并进行描述。

步骤二:水的组成成分1.教师介绍水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氢和氧元素。

2.引导学生回忆原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氢和氧是两种不同的元素,它们分别是H和O的化学符号。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氢和氧的化学符号,推断出水的化学式为H2O。

4.教师解释H2O的意义是,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步骤三:水分子的化学式和结构1.教师出示水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向学生讲解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

2.教师解释共价键的意义是,氧原子和氢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使得水分子稳定存在。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水分子的结构,了解水的分子量为18克/摩尔。

步骤四:水的性质和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的性质和特点,比如: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水的密度较大、水在0℃时可以凝固成冰等。

2.教师解释这些性质和特点与水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有关。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冰点等。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水的性质和特点。

步骤五:拓展1.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一些与水有关的实际应用,如:水的净化方法、水的运输和储存等。

2.引导学生思考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教学总结1.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强调水的组成成分、水分子的化学式和结构以及水的性质和特点。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如:水的电解现象、水的导电性等。

2.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科普书籍或文章,拓宽对水的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成分、分子结构,以及水的性质和特点。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重庆市奉节县竹园中学教师:田宗德化学教案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水的物理性质;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②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能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2、技能目标: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②学会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室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观察、联系、实验演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先给同学展示几幅关于水形成的优美图片,学生观看,老师提问:这些图片都少不了一个主题(即水)2.提问:所知道的关于水的成语和诗句?(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展示,同时介绍水可以形成如此美丽的世界,很重要,那么在初中化学中也给我一个机会,来讨论水的世界,同时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一)水的认识(教师出示幻灯片内容,学生自读)1.古人认识水的过程2.水的物理性质(观察,展示结论)①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②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③4 ℃密度最大为1g/ml(二)水的组成的探究实验1.水电解器的介绍(老师介绍)2.水电解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3.实验现象的展示: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②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③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4. 氢气的验纯和检验(先学生自己看书,然后教师结合书本讲解)5. 电解水的结论归纳:(先学生思考,后教师逐步得出)(三)、物质的分类1. 回忆前面物质分哪两类?(学生回答)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教师先举例,学生思考,然后归纳得出概念)三、课堂巩固练习1.教师展示练习内容2.学生分组思考讨论,老师并抽同学回答。

四、课堂小结教师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可以作为板书。

五、布置作业课后习题及其练习册。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篇一: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重点﹑难点】3.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

从太空中观察。

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种蔚蓝色物质是什么呢?对,是水。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4,所以我们也把地球称为“水球”。

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

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那么,你对水的组成又有多少了解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3.水的组成二、推进新课教师:古人认为:大自然是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

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呢?教师: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关于我们前面所学习到的一些关于水的知识,我们来看一下水的物理性质有哪一些:首先: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在101.3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ml。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

这些是我们对水在物理性质这一方面的了解,那么,从化学的角度来研究,水又拥有什么样的性质呢?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一个问题:水由什么微粒构成?学生回答:由水分子构成教师:现在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水的电解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的试管内发生的现象)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2.可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现象]1.通电后,正负极上都有气泡产生,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2.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提问: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学生猜想:可能是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教师:下面我们就来检验这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观看实验动画: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燃试管2的气体[提问]试管1和试管2中的气体分别是什么?[现象]试管1中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2中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学生讨论回答]1、试管1里面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教师:试管2中产生的这种无色气体叫做氢气,也就是拉瓦锡所谓的“易燃空气”[结论]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3、水可以电解生产氧气和氢气教师: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产生了新的物质,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教师:对,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变化表示出来。

第3单元 自然界水 课题1 水组成论文

第3单元  自然界水 课题1  水组成论文

第3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包含两个部分——水的电解实验及分析、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第一部分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简史引入,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现象的分析,确认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第二部分结合电解实验结论,引导对物质组成进行分析,从而确立化合物、单质、氧化物的概念。

(二)学生分析:本课题是学生结合实验及现象分析、尝试抽象思维,确立新概念,并理解新概念一个开端。

因此在方法、意识方面还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让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从物质组成的角度来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二、教案:(如表1,2)三、学案[名师导学]1、水是生命之源,它属于()①单质②混合物③纯净物④氧化物⑤化合物a、④⑤ b 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2、关于水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水含有氧气和氢气。

3、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水b、空气c、氢氧化铜d、高锰酸钾4、水的电解实验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氧化反应 c 、分解反应 d、物理变化5、在水的电解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但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没有变化。

[梯度训练]1单质由种元素组成,不会发生分解反应;化合物由种元素组成,有些化合物可以发生分解反应,如(写发生反应的表达式)。

2、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啤酒b、食醋c、加碘食盐d、蒸馏水3、当电解水的电解器通电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电极上有气泡产生b、有氢气和氧气生成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d、水中含有氧气等物质4、电解水实验中,正极气体体积为5毫升,那么负极气体的体积为()a、2.5毫升b、5毫升c、10毫升d、15毫升5、在电解水实验前后,没有变化的是()a、元素种类b、氧气c、氢气d、水的质量6、观察图1中的有关操作和现象,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h2b. 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空气c. 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o2d. 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co2[能力提高]1、水是一种①纯净物②混合物③单质④化合物⑤氧化物()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⑤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净化后的空气b.部分结冰的蒸馏水c.加工门窗的铝合金d.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a、铁粉,硫粉b、水银,氧化汞c、二氧化硫,氧气d、水蒸气,冰4、鉴别h2、o2、n2、空气四种气体最好的方法是()a、观察状态的颜色b、嗅气味c、用有火星的木条分别伸进气体中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进气体中5、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往物质不可能是()a、混合物b、单质c、化合物d、纯净物6、检验h2纯度时,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移到酒精灯火焰上点燃时,没有听到声音,下列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a.氢气已经纯净b.点燃时试管口离火焰太远c.移动试管过程中漏气d.气体在试管中储存时间过长7、氢气在玻璃管口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呈()a、淡蓝色b、黄色c、红色d、白色[科学探究].1、阿伏加德罗曾经总结出下面一条定律: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水的组成
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电解水实验的仪器
四、教学过程。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内容3: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过渡语】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
(1)水在化学中用H2O表示,大胆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提供资料:氧化汞→汞+氧气
告知学生: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
氢气和氧气。提问:回忆如何检验氧气?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47第2自然段学习氢气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2.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属于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和教师一起总结物质分类
学生活动
如时间允许可让学生发表看法,也可作为课后思考题。
用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知学习对象,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科学家的眼睛来探视水的未知和魅力。
讨论、积极发表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周密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表达能力。
体会水的重要性。
回忆旧知识,明确氧气的检验方法。
通过自学了解氢气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生观察:气泡快慢、正负极气体体积、检验氢气、氧气的现象。
根据现象总结,并写出文字表达式。属分解反应。
分析、讨论、发言。
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学生整理探究过程
回答:混合物
纯净物
思考、回答
理解概念
完成练习
学生自学,将氧化物和其它化合物分开。
上述四个反思问题不需要同学们立即作答,课下思考,感悟出新体会。
欣赏图片
回答:水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课题内容本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中课题1 水的组成,课时为1课时二、教学分析《水的组成》是教材出现的第二个验证性实验,但有所不同的是在验证性实验中融入探索和研究的成分——水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吗?来增强验证性实验的探索性和研究性,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本节通过电解水实验,渗透物质还可再分的观点,激发学生探究物质的微观结构。

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难点: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的确定,认识事物的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

(2)区分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讨论,提高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3)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动画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客观事物,爱护自然资源的情趣。

逐步建立认识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设计思路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在整个教学的设计上始终贯穿的理念是:创设熟悉的知识情景,让学生去探究新的问题。

本节将采用实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动画和声音效果的多媒体课件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题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

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通过查阅“水的组成揭秘”等资料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与方法。

运用客观的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掌握好有关的化学知识,并利用物质的微观变化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到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变化。

五、教学资源水电解器简易装置、10%的氢氧化钠溶液、火柴、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七、教学反思: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水的组成》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电解水的实验。

2.确定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

教学过程:引题:你知道有关水的一些知识么?学生讨论回答。

提问:1 默写反应表达式:高锰酸钾、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碳、磷与氧气反应的表达式KMnO4→KMnO4+MnO2+O2KClO3→KCl+O2C+O点燃CO2P+ O2点燃P2O52 试写出黑板上出现物质中的化学式?并按自己的理解将这些物质分类。

学生讨论回答,自由展示,教师给予肯定。

3 让学生再自学课本47页倒数第二段,利用课本上的方法再把黑板上的化学式再次分类。

找两个学生来黑板上演板,并评析。

教师总结二:水的组成保留两个表达式:氯酸钾→KCl+O2 P+ O2→五氧化二磷提问:你知道氯酸钾和五氧化二磷中含有什么元素吗?你是如何得到的?学生得到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结论。

教师总结:科学家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得出水的组成的,我们不妨把它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1)现象:出现气泡,V 正极∶V 负极=1∶2(体积比)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
−通电
氢气+氧气 (H 2O ) (H 2) (O 2)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如O 2、H 2、N 2
2.化合物:如H 2O 、CO 2、Fe 3O 4、Al 2O 3、P 2O 5
3.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其他任何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布置作业
1.水是( )
①单质 ②化合物 ③纯净物 ④混合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氧气
B.水
C.蛋白质
D.脂肪
3.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由水元素组成
B.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4.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空气
B.河水
C.冰
D.红磷 答案:1.B 2.B 3.C 4.C
教学反思
本课题通过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学生比较有兴趣,也很容易掌握,在介绍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时学生很容易明白,并且掌握较好。

介绍有关单质等概念教师语言不宜过多,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式理解概念,然后通过练习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备课资料
水与日常生活
人类社会为了满足生活需求,需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的水。

除饮用外,水也是人们进行炊事、洗涤、沐浴、清洁等所必需的物质。

有人估计人的生理需水量约为2.5升/日,但每日全部生活用水量却需要数十升至数百升。

饮用水是指作为人们日常生活饮用或炊事用的水。

其水质是否良好,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

为此,各个国家对饮用水都规定有水质标准。

饮用水的水源可采用河水、湖沼水和地下水等自然水,但由于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杂质,需要经过适当处理才能饮用。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供水设施较完备,通过自来水厂能为人们提供比较卫生的饮用水,但广大农村绝大多数仍以河水、井水等自然水直接作饮用水,应指出的是近年来许多农村也建立了自来水设备。

作为生活饮用水,首先要求对人体健康无害而有益,要不含病菌、病毒,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并且要含有人体所需要的成分。

当然在感官上也要求无色、澄清和无臭味。

我们国家的人习惯饮用煮沸过的水,是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

饮用水不是越纯越好。

像有些地区饮水中缺碘,就易使人得甲状腺肿大症,造成智力低下(这些地区政府部门特配给人们含碘食盐)。

饮用水中缺氟易使儿童生龋齿。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分析
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

首先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本课题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水的蒸发、凝结和挥发)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结论联系起来。

课时分配:2课时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3)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物质微粒的探究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2)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重点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具准备
200 mL容量瓶、烧杯、注射器、量筒、胶头滴管、温度计、浓氨水、酒精、水、酚酞、黄豆、小米、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分子及其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

推进新课
[演示]将蔗糖溶于水。

[提问]蔗糖为什么看不见了?难道消失了吗?
[回答]水变甜了,说明蔗糖并没有消失。

分子及其特点
[分析]蔗糖分散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一种粒子——分子。

就像生活中有时我们能闻到香味,但是却看不到这种物质。

[图片展示]分子的图片
显微镜下苯分子的图象显微镜下C60分子的图象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分析]一滴水中就含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

假如有人问你:“一个人每口喝下一亿个水分子,每秒钟喝一口,需要多久才能把一滴水中的水分子全部喝到肚子里去?”说出来一定吓你一跳。

原来,按照上面所说的喝水速度,喝完一滴水,竟需要五十万年!
2.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实验]已知酚酞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

图A、B烧杯中的溶液会发生变化吗?
(1)取一小烧杯,加水,加酚酞,搅拌,观察颜色。

(2)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入浓氨水,观察颜色变化。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如图)。

观察有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现象:(1)溶液为无色;(2)溶液变红;(3)A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B中溶液仍为无色。

[提问]为什么(3)中A烧杯变红呢?
[回答]氨水使酚酞变红。

[提问]是氨水使酚酞变红,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酞接触呀?氨长“脚”“跑”A中去了?[结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实验] A组实验: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红墨水,观察现象。

B组实验:取温度计两支,一支放入冷水杯中,一支放入热水杯中。

现象:A组热水中红墨水扩散较快;冷水中红墨水扩散较慢;
B组中热水中的温度计水银上升快,冷水中则慢。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所以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实验] 100 mL水+100 mL酒精混合
现象:观察到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 mL。

结论:分子间有间隔。

【实验】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再吸
入等体积的水,用手指顶住针筒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现象:吸有空气的注射器比吸有水的注射器容易推进。

结论:气态物质粒子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隔比较小。

(3)分子之间有间隔。

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讨论]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雪花。

水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关于分子的哪些知识来解释?
不同状态水分子的排列
[结论]一定量的水,在它的三态变化中,分子的数目、大小不变,分子间的距离(间隔)变化。

[分析]钢轨为什么是一段一段的中间留有缝隙?这也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体积就会发生变化。

[课堂练习] 1.收获季节,一进入四会、广宁、德庆的橘园,就可以闻到柑橘的香味。

这是因为(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还可再分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A.分子间距离发生了变化
B.分子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发生了变化
D.分子破裂后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答案:1.A 2.D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的有关知识。

知道了物质的微粒性,并且可以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