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城市空间结构 第1课时 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土地利用 学习型教学案(湘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土地利用学案(湘教版必修2)

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土地利用学案(湘教版必修2)

2.1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土地利用学案(湘教版必修2)1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土地利用学案【学习目标】明确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一、城市概述.概念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产业:从事①产业活动职能:一定地域的社会、②文化中心.特点:与乡村相比人口和产业活动③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④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二、城市区位分析.区位: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⑤______关系。

.城市区位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⑥______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⑦______关系。

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具体因素山脉、⑧______、湖泊、⑨______等自然地理事物⑩______、公路、________、城市、______________、商品农业基地等经济事物特点对城市的影响相对______随____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______条件的改善和______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理想区位在临近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在水源条件较好的____________,在荒漠地区的________,有利于形成城市;在________________汇合处,在大河______处,在优良的______和________附近,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邻近矿产资源地,有利于形成______城市。

邻近港口或边境,有利于形成______城市。

邻近多条铁路,尤其是铁路交会处,有利于形成____________城市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______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城镇较多,在两河交汇处,或大的________________处,往往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交通运输枢纽处,也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__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

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第1课时城市的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1.联系所在城市的功能区分布,理解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的类型及特点。

2. 逐步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信息,并用口头或书面加以表达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区
自主学习:城市的空间结构
1、概念
2、主要功能区及特点
由于经济原因,住宅区开始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试填写下表:
◆我行我show —试做城市规划师
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

假设你是城市规划师,以小组为单位,规划出你们认为的该城市常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

◆牛刀小试
右图为“地中海某城市示意图”
1.图中甲、乙、丙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是()
A. 工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 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 绿化区、商业区、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商业区、仓储批发区
2.图中戊地拟建大型疗养中心,最不利的条件是()
A. 离城市远
B. 山区多灾害
C. 近湖泊,湿度大
D.交通不便。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教案-2.1城市空间结构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教案-2.1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一课时)教案新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2)了解社会、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3)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

2、过程与方法:1、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城市区位分布的主要因素。

2、通过读图分析城市区位,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方法。

3、在分析当地城市区位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环境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

2、通过对比学习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区位,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纠正“自然环境决定一切”的片面观点。

3、通过对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明白“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城市区位分析教学难点:城市的区位分析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喜欢旅行吗?同学回答:喜欢。

我们都梦想游走在世界各地,那样就会看到不同的人文景观。

比如:(展示幻灯片)有时会看到纽约、北京等大都市,有时会看到充满田园风光的乡村、小镇。

但是,今天我们生活在城市里,那我们这节课一起来了解一下《城市空间结构》吧。

请同学们阅读26页前两段文字,找出以下概念,并加以理解。

一、了解几个概念1、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乡村:主要从事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教师提出设问:城乡间最基本的差别是什么?学生回答:产业活动不同。

3、区位:是指某一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空间关系。

4、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好,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影响城市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都有哪些?二、城市区位分析(一)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位置的影响。

设置案例来进行活动。

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城市的空间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将是第二章学习的主要内容。首先看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城市的外部形态
(转承)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具有它的外部轮廓,比如中国就像一只大公鸡。每个城市也有它的外部轮廓,这就是城市的外部形态。
1.概念
课本24页:城市空间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设问:组成城市的要素有哪些?
可以看出,组成城市的要素有很多,大家思考一下构成城市的各要素是杂乱无章堆砌在一起吗?
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形成城市功能区
课本25页:城市中不同的功能区有规律地结合,构成城市的空间结构(也称城市的地域结构)
展示图片: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
讲评过程中补充图片:
中心商务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强调:(1)各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2)某一功能区以某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但也兼有其他土地利用类型
总结:世界上大多数城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因此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是城市最常见的功能区,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四个功能区。
低级
内城,与低地、工业区相连
工业区
城市外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
1.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
2.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趋向沿交通干线布局
三、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过渡)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功能区位置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来探讨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对于经济因素要求我们读图分析其是怎样产生影响的。而其他三个因素要求我们会举例即可。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2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与城市土地利用[学习目标定位] 1.明确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其分布特征。

一、城市区位分析1.区位: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①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指城市与外部②自然的、社会的和③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1)⑲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⑳沿河、沿湖、○21沿海地区城镇较多。

22交通运输枢纽处,常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23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都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思维活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城市为什么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

答案从地形上看,日本山地多,平地少,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从气候上看,太平洋沿岸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日本国内资源缺乏,市场狭小,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很强,同时又是一个多港湾的岛国,将城市布局在沿海,便于原料、燃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

二、城市土地利用26自然属含义:指在城市○24形成和○25发展过程中,人们把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资料,根据其○27经济属性加以改造、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

性和○探究点一城市区位分析探究活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哪些城市,为什么?(2)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试分析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分别是什么?(4)试分析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答案(1)B、C。

B地处两条河流的汇合处,C地处河口,所以B、C两地的水源和交通条件更为优越;B地处平原,C地处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周围便于农耕。

A地为沙漠,水源不足,D地处山麓地带,地势狭窄。

所以最早形成城市的应该是B、C。

(2)A、C两城市附近有油田,D城有煤铁资源,所以三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条件应该是矿产资源丰富。

(3)A城市地处内陆的沙漠地区,对外交通非常不便,所以促使其发展的区位因素是铁路运输的发展。

2.1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湘教版地理必修二

2.1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湘教版地理必修二
3.你认为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这些变化有哪些利与弊?
4.针对一个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几道题目:
1.根据地图,指出我国某城市的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功能区。
1.重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对空间结构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沟通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城市空间结构知识的掌握程度。
c)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提高。
4.教学拓展:
a)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如城中村改造、城市交通拥堵等,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反思性文章:
a)城市空间结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b)你认为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如何平衡不同功能区的需求?
c)针对本节课所学的城市空间结构知识,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改进?
(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b)新课学习:介绍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习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土地利用、交通等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高一下学期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2.1城乡空间结构(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高一下学期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2.1城乡空间结构(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报告、学生互评等,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表、数据和实例分析城乡空间结构的能力,学会从地理学角度看待城乡发展问题。
3.引导学生掌握城乡空间结构的优化原则和策略,提高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城乡空间结构的变化,提高他们运用地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城乡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及演变过程,结合教材内容和实例进行阐述。
2.分析城乡空间结构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如集中型、分散型、带状型等,并通过地图、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
3.讲解城乡空间结构的优化原则和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高一下学期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2.1城乡空间结构(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空间结构的演变成为地理学科关注的焦点。本案例以高一下学期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2.1节“城乡空间结构”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城乡空间结构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城乡空间结构对人们生活、产业发展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关注城乡发展的情感。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2.1 城市空间结构3-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2.1 城市空间结构3-湘教版

课后达标检测
A.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便于农业生产,不适合发展城市
B.山区城市一般在沿河流谷地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C.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形比较低平的平原上
D.世界上的大城市全部分布在各个大洲的平原地区
2、限制华北平原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A.交通
B.气候
C.水源
D.地形
3、汾河谷地多城市分布的原因是()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对外联系方便,人口集中
②城市临汾河分布,便于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用水
③沿汾河谷地,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便于发展工业生产
④纬度偏低,气候温暖,便于人类繁衍生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
A.亚马孙平原 B.巴西高原 C.安第斯山 D.刚果盆地5、由下列因素发展起来的城市中,匹配正确的是()
A.河口位置—上海 B.河流交汇处—赣州
C.水陆交通转运点—石家庄 D.水运起点—南昌
板书设计。

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学案设计

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学案设计

2.1城市的空间结构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2.掌握城市主要功能区的概念、特点,理解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的区位要求。

3.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4.通过比较法和图文分析法,了解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形成及其特点、分布。

课前预习一、知识框架:二、考点总结:预习检测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

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

据此完成1~2题。

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2009年2月11日武汉召开的“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工作调度会,要求年内将在机制创新、产业发展、建设示范工程三个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力争全国率先。

据此并读图回答3~4题。

3.武汉城市圈内城市的等级层次组合正确的是()A.3级B.2级C.4级D.1级4.若干年后武汉城市圈将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大都市,其城市形态可能是()A.组团式B.条带状C.放射状D.集中式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图”、“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左图)以及“甲城市某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右图),回答5~6题。

5.左上图中所示地区()A.城市共有三个等级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D.乙、丙城市服务功能相同6.右上图反映的最有可能是甲城市()A.a以内的区域B.ab间的区域C.bc间的区域D.c以外的区域留言板:课堂探究探究一:城市区位因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等几个方面,讨论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要这样才能找出某一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与环境 第1节 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和中心地理论学案 湘教版必修2(2021学年)

与环境 第1节 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和中心地理论学案 湘教版必修2(2021学年)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1节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和中心地理论学案湘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1节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和中心地理论学案湘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1节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和中心地理论学案湘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和中心地理论1.知道城市特点及其地理区位因素.2.理解自然、经济等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重点)3.运用城市中心地理论判断城市的等级、规模及服务功能的关系.(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城市区位分析阅读教材P26~P28,完成下列问题.1.城市概述(1)概念错误!(2)特点:与乡村相比错误!(3)按城市职能分类:有全国性中心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城市、边境口岸城市等。

2.城市区位分析(1)城市区位①概念: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②区位类型区位类型因素特点自然地理区位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对城市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经济地理区位有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和商品农业基地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国家的政策、外交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2)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①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②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两条河流交汇处,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往往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高一地理《2.1 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湘教版必修2)

高一地理《2.1 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湘教版必修2)

四川省射洪县高一地理《2.1 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湘教版必修2第1课时新课推进:结合世界地形图和政区图,世界城市的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1.地形与城市区位:平原高原山区质疑讨论、学生探究多媒体展示:读中国地形图和政区图,我国地形分布有何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多媒体展示:读《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图》,我国城市空间分布有何特点,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东多西少,多分布在第一阶梯上)教师分析: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如中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

2.气候与城市区位:降水较多、气温适中多媒体展示:读《世界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地区分布示意图》《中国气候分布图》《中国政区图》。

学生活动:在《中国政区》填充图上描绘400毫米年降水量线;讨论400毫米年降水量线的地理意义(是我国半湿润、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干旱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美国城市分布与地形有何联系。

教师分析:400毫米年降水量线是我国半湿润、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干旱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和“圣弗朗西斯科-圣迭戈”三大城市带,分别位于美国的大西洋沿岸平原、中部平原以及西部的沿海平原上。

高原和山区也有城市分布,但城市的发展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何种气候类型区?(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齐齐哈尔几个城市位于该线的西北部,大部分城市分布在该线东南部气温、降水等气候适宜的地区)。

3.河流与城市区位:用水运输防卫读《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图》《中国政区图》《世界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地区分布示意图》,中国和世界主要城市分布与河流有何关系?(世界和中国的大多数城市,总有河流流过城市周围,或者穿城而过。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2.1 城市空间结构5-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2.1 城市空间结构5-湘教版

普通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的概念与特点。

2.理解区位的含义。

3.学会分析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地理区位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城市区位,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

2.在分析当地城市区位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环境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

2.通过学习城市的自然区位,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纠正“自然环境决定一切”的片面观点。

二、教材分析:重点:影响城市的自然区位因素难点:区位的含义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室PPT演示。

四、教学过程:导课:【课前思考:】我国当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是什么?为什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一、城市概况:【自主学习:】阅读P26的第一段和阅读,了解:1、城市及其特点?2、城市的分类?【思考:】为什么包头会形成一个特大城市?二、城市区位分析:【自主学习:】阅读P26-27,理解:1、什么是区位?2、城市区位包括哪些方面?区位:某事物所在的位置(在哪儿?)它与周边事物的空间关系(为什么在这儿?)区位因素:自然:地形、河湖、气候等社会经济:交通、工矿、科技、农业基础、宗教等(一)自然区位:【合作探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P27活动1。

【思考:】世界城市密集区有什么相同的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

自然地理区位因素:地形: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利于交通热带高原:凉爽气候:中低纬度的沿海河湖:水源充足【思考:】1.河湖对城市形成和发展除了能够提供水源外,还有哪些意义?2.所有临近水源的位置都能形成城市吗?重庆、武汉: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上海、广州:河流入海口:河海联运伦敦:过河点:渡口、码头赣州:水运的起(终)点【自主探究:】完成P27活动2。

湘教版本必修二2.1城市空间结构课程学习教学学习设计

湘教版本必修二2.1城市空间结构课程学习教学学习设计

湘教版高二必修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构造教课方案设计2.1城市空间构造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⑴认识城市的形成,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能够判断出城市土地利用的种类;⑵认识城市土地利用种类,掌握其散布特点;⑶理解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构造的形成原由和散布规律;⑷理解中心地理论过程与方法:⑴经过对不一样城市里位的剖析认识城市形成的原由:包含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经过剖析得出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⑵经过利用城市地图剖析城市的土地利用种类从而得出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构造的原由⑶经过讲解法学习中心地理论感情态度价值观: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⑵经过认识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教课重难点1教课要点:能够经过实例分宜某一城市的形成原由,区位条件;依据城市地图能够剖析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种类2教课难点:城市空间构造的剖析、中心地理论原理教课方式:启迪叙述法、事例剖析法、图示法等教课过程(第一课时)【教课导入】: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人口和家产在集聚到必定规模以后便形成了城市。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类“美好”不是天然出现的,它需要从人的层面、城市层面、环境层面共同努力,那么城市如何才能使生活更美好呢?如何让我们的地球成为全部人和睦生活的美好家园。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今日共同学习第二章的内容城市与环境。

【活动】:展现河北省石家庄市城市图片。

石家庄市正在进行三年大变样工程,能够说城市相貌面目一新。

我市合计有近一千万人口,是河北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那么由此大家可否归纳出城市的观点。

【教师总结】:城市第一聚落,是居民聚居地,人口需要达到必定的规模,而且主要从事非农业家产活动。

所以城市的定义是人口达到必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家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必定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承转】:我们把与城市相对应的聚落形态称为乡村,那么与城市对比,城市拥有哪些特点呢?(学生回答),那么为何有些地方能够成为城市,有些地方却相对形成乡村呢?这就和区位相关共3页第1页【叙述】:区位顾名思义,是一个空间范围的词,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空间关系。

2.1【教学设计】《城市空间结构》(湘教)

2.1【教学设计】《城市空间结构》(湘教)

《城市空间结构》【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区位这个概念,了解自然、经济、社会、政治区位对城市的影响;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

2.了解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市政服务用地分布特点。

3.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并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在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中的重要性。

4.了解中心地的概念,掌握其数量与城镇规模关系,并理解中心地理论。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城市区位,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方法。

2.在分析当地城市区位和空间结构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地理环境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

2.通过对比学习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区位,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纠正“自然环境决定一切”的片面观点。

3.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过程中,认识到因地制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则,提高学生探索城市规划的兴趣。

4.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结构思想。

【教学重点】 1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2.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3.城市的功能分区4.中心地理论【教学难点】1.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对城市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2.影响城市的功能分区的因素。

3.中心地理论。

1.自制PPT 课件2.收集本地城市用地资料[引入] 人口和产业在集聚到一定规模之后,就形成了城市。

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

楼厦如林的大都市,清雅宜人的小城镇,风情浓郁的文化中心,车船如梭的交通枢纽,在大地上谱写出岁月沧桑,吟诵着人们对未来的期冀……城市出现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中,城市又时刻在改变着地理环境。

城市化的持续推进,把古朴的乡村变成繁华的都市。

城市诉说着历史沧桑,城市传扬着地域文化,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和灵魂,城市凝聚着人们美好的希望。

城市有什么特点呢?城市与乡村有什么差异?[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P26第一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土地利用学案(湘教版必修2)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kj.com 2.1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土地利用学案(湘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明确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一、城市概述.概念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产业:从事①产业活动职能:一定地域的社会、②、文化中心2.特点:与乡村相比人口和产业活动③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④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二、城市区位分析.区位: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⑤______关系。

2.城市区位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⑥______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⑦______关系。

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具体因素山脉、⑧______、湖泊、⑨______等自然地理事物⑩______、公路、________、城市、______________、商品农业基地等经济事物特点对城市的影响相对______随____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______条件的改善和______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理想区位在临近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在水源条件较好的____________,在荒漠地区的________,有利于形成城市;在________________汇合处,在大河______处,在优良的______和________附近,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邻近矿产资源地,有利于形成______城市。

邻近港口或边境,有利于形成______城市。

邻近多条铁路,尤其是铁路交会处,有利于形成____________城市3.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______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城镇较多,在两河交汇处,或大的________________处,往往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交通运输枢纽处,也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__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

三、城市土地利用.含义: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把土地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其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加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全过程。

2.意义:反映城市布局的________________和城市功能的____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城市及其区位分析.城市及乡村的主要区别是A.乡村属于聚落,城市不属于聚落B.乡村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经济活动没有多大影响,而城市对经济的发展和分布有巨大影响c.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D.乡村的区域差异不明显,城市的区域差异明显考查点2 城市土地利用读下面“甲城市地理位置”和“城市用地结构图”,回答2~3题。

甲乙2.在甲城市的城市用地结构图中,①是A.商业用地B.公园绿地c.居住用地D.行政用地3.甲城市的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部,其主要原因是A.远离河流以防止水污染B.位于盛行风的垂直方向以减轻大气污染c.远离居住区以减弱噪声污染D.远离农田以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方法技巧练图解法归纳城市的区位因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______城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c城市位于________________地貌上。

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

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状况,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标注在图中。

方法技巧活动探究.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在中低纬度地带,尤其是中纬度地带,气温、降水条件适中,对人们生产、生活有利。

在这个地带内,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

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农业生产条件好,交通便利,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区域。

在山区,特别是深山区,受地势的影响,气温的垂直变化越大,无论是地形还是气候,都不利于城市区位的选择,因此,山区的城市一般都沿河谷谷地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海口市位于20°N、110°E附近,地处海南岛的北部,横跨南渡江东西两岸,隔琼州海峡与大陆相望,气候四季温暖湿润;面向海洋,交通便利,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南渡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3.武汉是京广铁路大动脉与长江黄金水道十字交会的中心,位于汉江与长江交汇处,是集铁路、公路、航空等于一体的重要交通枢纽。

活动探究.一个城市的地理区位包括自然地理区位和人文地理区位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区位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人文地理区位包括交通运输、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方面。

2.城市区位莫斯科纽约东京开罗自然地理区位地形东欧平原大西洋沿岸平原关东平原尼罗河三角洲气候带有海洋性特征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和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带有海洋性特点的温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河流位于伏尔加河支流莫斯科河两岸位于哈得孙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处临海,有多条河流流过位于尼罗河下游人文地理区位政治首都,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世界大都市,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美国最大的经济、金融中心首都,全国经济、文化中心首都,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俄罗斯的陆上交通枢纽美国最大的港口日本著名的港口和铁路枢纽铁路交通中心其他古代王国的所在地科技、金融、旅游发达科技、旅游发达文明古国,旅游发达3.日本地域狭小,平原面积小,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资源贫乏,是个资源小国,发展工业的原料大部分需要进口,但多优良港湾,所以工业沿海分布,经济发达,主要城市均沿海分布。

活动探究商业用地。

按其性质可分为零售商业、批发商业和专业性服务业。

零售商业大都位于交通方便、行人众多或主要交通交会点上;专业性服务业需要交通方便、商业活动频繁,但不一定接近行人众多的地区;批发商业的顾客为零售商,由于需要较大空间储存货物,占地颇多,其付租能力又不如前两者,可位于非市中心区。

居住用地。

几乎每一个城市超过一半的土地都会作为住宅用地。

由于市民必须量入而出,租金的支出不能过于庞大,而交通费的支出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居住地点往往是综合考虑生活费用、居住面积、租金和交通费,假设前两者不变,便只能以交通费迁就其租金。

同样的居住面积,在一般的情况下,接近市中心,租金高,但可以节省交通费;而远离市中心,则可以少付租金,但要花费较多的交通费。

假设可付出的租金不变,在市内租用的房屋居住面积小,但可节省交通费,在郊区租用的房屋,居住面积较大,但要付出的交通费用却大得多。

因此,从市民总收入中扣除生活费用,决定可付租金和交通费的能力,再根据交通时间耗费的多少和对宽阔的居住面积的渴望程度,就可决定个人居住的地点。

工业用地。

可分为小型工厂和大型工厂。

后者往往占地面积大,所以很难在租金昂贵的土地上立足,其区位一般受用地的适用性、运输量与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

小型工厂生存的条件是劳动力和市场,它们比租金更为重要。

小型工厂的付租能力有很大的弹性,主要视其产品的档次而定。

仓储用地与工业用地类似,其区位也要视其储存货物的档次及用地要求而定。

政府机关用地。

政府往往是土地的支配者,在法律上它可以强行收购和征用所需要的土地,一般不考虑租金问题。

交通方便及邻近其服务对象是其主要的区位因素。

参考答案知识清单①非农业②经济③密集④交通运输⑤空间⑥社会⑦空间⑧河流⑨海洋⑩铁路港口工矿企业稳定生产力交通运输经济河流湖泊海洋山前平原绿洲干流与支流入海海港河港工矿口岸铁路枢纽集聚沿河、沿湖、沿海河流入海历史文化胜地商品集散地生产和生活资料改造、利用和保护基本形态地域差异基础达标练.c [一般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乡村和城市都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经济活动有重大影响;乡村和城市都有区域差异,相比较而言,城市的区域差异要小一些。

] 2.c 3.B [第2题,从城市用地结构图中可以看出①所占的城市用地面积最大,所以应为居住用地。

第3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京杭运河和长江等信息可判断甲城市为南京,位于东部季风区内,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所以工业区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地区,以减轻大气污染。

]方法技巧练B、c ①平原地形;②水源充足;③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铁路运输气候干旱河口三角洲旅游在B、c、D、E四城市铁路交会处标F解析本题是一道关于城市区位的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第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尽管五城市目前都有铁路相通。

但A地为沙漠,D地处山麓地带。

而B地处大河的沿岸,两条河流的汇合处,c地处河口,所以B、c两地的交通更为优越;且B、c地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周围便于农耕。

所以最早形成城市的应该是B、c。

第题,A、c两城市附近有油田,D城有煤和铁,所以三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条件应该是矿产资源丰富。

第题,就A城市来说,地处内陆的沙漠地区,对外交通非常不便,所以促使其发展的区位因素是铁路运输的发展。

但当地气候干旱,水源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第题,随着交通的发展,在B、c、D、E四城市间的铁路交会处形成一个新的铁路枢纽,所以该地可能会形成一个城市。

www.5ykj.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