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沪教版课件教案导学案第2课时 科学探究和化学符号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导学案(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册)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全册)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使命感。
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
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4)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与比较,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善于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二、学习重点: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学习难点: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预习导航:1、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古代我国()的制造,()的冶炼与应用,()的发明,()的烧制都是举世文明的。
2、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 )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3、当前人类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的发展。
4、你能说出那些自然资源。
五、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演示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
从而带领学生从此刻起真正进入化学的学科殿堂,展现化学的独有魅力。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习任务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当今世界面临的与化学相关或依赖化学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2、讨论结束有小组共同展示讨论结果3、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完成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介绍简单的实验知识。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导学案(含课后练习)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导学案第1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1课时)【学习目标】1、1.认识化学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促进人类发展。
2、认识碳酸氢铵的性质3、知道碳酸氢铵受热后减少的原因及贮存的注意事项。
【学习重点】1、通过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知道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学习难点】1. 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总结出碳酸氢铵存贮注意事项;2.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性质、用途及保存等方面的关系【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学习和研究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合理地,高效地。
2、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点石成金()水能变成油()发功使铝变成金()抽烟有利于头脑清醒()用铁锅比铝锅炒菜对人体好()化肥使用越多越好()农药不能用()煤气燃烧时火越红越好()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二、预习展示1.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根本目的是要营造一个环境优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最重要的是要推崇“绿色生活的理念”。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氢氧燃料电池车B.对城市生活和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分级使用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D.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2.某农户将碳酸氢铵化肥堆放在太阳下,发现化肥变少了,你的解释是。
如果请你指导该农户使用碳酸氢铵,你提出的建议是。
答案:1.D2.解析:由于碳酸氢铵受热后会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所以保存碳酸氢铵应该密封并置于阴凉处;答案:碳酸氢铵固体受热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密封并置于阴凉处。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目标: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和,为人类战胜疾病带来了重要的保障。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第二课时) 沪教版
2、反应装置【讨论】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讨论反应的装置。
【讲解并提问】1、装置注意点A、铁夹夹在整个试管离口1/3—1/4处。
为什么?B、试管应口略向下倾斜。
为什么?讨论并回答所需仪器: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橡皮塞、导管、集气瓶、水槽。
思考并回答:A、稳且烧不到铁夹B、防止水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炸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C、试管应放在外焰加热。
为什么?D、导管伸过橡皮塞半厘米左右。
为什么?2、操作注意点A、在药品放入前应先检验装置气密性。
为什么?B、开始加热应先预热,然后集中药品部分加热。
为什么?C、连续气泡产生时才开始加热。
为什么?D、结束时先撤出水中导管,再停止加热。
为什么?C、外焰温度最高D、气体能顺利排出思考并回答:A、防止漏气,浪费药品B、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试管破裂C、开始时是空气受热膨胀排出,连续气泡产生才说明氧气产生D、防止水倒吸进试管,使试管破裂。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指导阅读】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二个概念。
【讲解】在这个反应里二氧化锰的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增大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提问】1、二氧化锰在反应起什么作用?能否再继续使用?2、二氧化锰在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中是否是催化剂?为什么?阅读、记忆回答:使反应迅速放出氧气。
还能用。
不是催化剂,因为二氧化锰是生成物,量增加了。
3、收集方法【提问】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可以怎样来收集气体?注意:排空气法导管应伸到试管底部思考并回答: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比空气重——向上排空气法4、检验及验满【提问】1、如何检验氧气?2、如何检验氧气是否收满?思考并回答:1、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2、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37891 9403 鐃36190 8D5E 赞&Dpd`034319 860F 蘏A33957 84A5 蒥38338 95C2 闂40208 9D10 鴐O32171 7DAB 綫。
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2课时)课件--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
第3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第2课时
配套沪教版
新课导入 新课讲解 拓展延伸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 2.了解探究镁条性质的实验,初步学会实验探究活动的方法。 3.知道学习化学需要借助化学符号,初步认识化学符号在化学学 习中的重要性。 4.掌握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会认会写元素符号。
新课导入 新课讲解 拓展延伸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某同学在进行镁条燃烧的实验时,发现从实验室取来的 镁条表面发黑,对此,学习小组进行了讨论,小组成员王 莲说:“这可能是镁条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的黑
色物质。”王莲的观点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B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反思与评价
设计并实验 按照以下方案或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1)观察镁条的外观,试试看是否容易被折弯、扭断。 (2)用砂纸打磨镁条,观察外观有什么变化? (3)将打磨好的镁条连接一节干电池和小灯泡,观察是否导电。
设计并实验 按照以下方案或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4)取一段打磨好的镁条, 用坩埚钳夹持,用酒精灯外 焰加热。当镁条开始燃烧, 立即移到石棉网上方,观察 燃烧现象。
镁棒
提出问题:你认为金属镁可能有哪些性质?与铁、铜等常见金属的 性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猜想假设
1.颜色、状态;
温馨提示
2.是否容易被折断(硬度);
3.是否能导电;
4.在空气中点燃后有什么现象;
5.置于食醋、盐酸中会有哪些现象。
查阅资料
1.镁是一种银白色的固体,硬度不大。 2.镁能与空气中的成分(氧气)发生反应。 3.镁能与酸发生反应。 4.镁具有导电性。
初中化学沪教版课件教案导学案九沪化教案
初中化学沪教版课件教案导学案九沪化教案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1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6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2课时)9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9第1课时常用仪器介绍及基本实验操作11第2课时科学探究和化学符号13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15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16第1课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6第2课时氧气的制法19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21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循环、性质和用途、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21 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24第三节自然界中的水27第1课时水的组成和利用27第2课时水的净化29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2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33第1课时微粒的性质33第2课时分子原子原子的构成36第3课时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离子39第二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41第三节物质的组成44第1课时化学式的意义、书写、命名、化合价44第2课时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47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9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50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54第三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57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57第2课时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59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61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62第二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65第三节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69(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知识与技能(1)了解学习化学对认识物质的特性及正确使用物质的作用。
(2)了解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3)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的初步概念。
(4)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初步了解仪器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描述物质的特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分析、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3)写下下列符号表示的含义:(1)氢,(2)镁,(3)3Fe。
同步制导一、评价要点:1 .理解:元素的概念。
2.学会写普通元素的元素符号。
元素的概念将用来描述物质的组成。
理解元素符号的两个代表意义。
3.理解:能理解混合物、纯物质、简单物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
从分子原子元素的层面来看。
并能区分普通物质。
4.记住:地壳中的前5种元素是氧、硅、铝、铁和钙。
海洋中的前两种元素是氧和氢,人体中的前两种元素是氧和碳,太阳中的前两种元素是氢和氦。
4.了解:人体内大量元素\必需元素:氧、碳、氢、氮、钙、磷、硫、钾\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钴、碘。
了解钙、锌、碘、硒的缺乏和镓、硒的过量。
二。
方法指南:1.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和含义是什么?写元素符号时要注意:第一个字母应该大写,第二个字母应该小写。
书信写作应该规范化;记住常用的元素符号,它们通常表达两种意思。
例如,“n”代表氮元素或氮原子。
然而,“4Fe”仅指四个铁原子,因为系数“4”加在“Fe”之前,没有宏观意义。
2.你能根据一种元素的中文名字判断它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吗?除汞外,所有金属元素都写在“前”字旁,非金属元素则根据其单质在正常状态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上“气”、“乐”、“势”等部首。
你知道元素和原子之间的区别、联系和应用吗?元素、物质、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元素的宏观概念只谈论类型,而不是数字。
原子是一个微观概念,强调类型和数字。
由于“二氧化碳”是一个宏观概念,它应该由元素的组成来解释。
“二氧化硫分子”是一个微观概念,应该用原子组成来解释。
例如,二氧化碳由碳和氧组成。
二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你知道混合物和化合物的区别吗?混合物由不同的物质组成,通常没有固定的成分。
例如:空气、淤泥、原盐、海洋元素作文材料相同种类数的质子直接连接形成分子。
原子水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物质,有固定的组成。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2.记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记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方面。
3.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
4.进一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空气的成分,理解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教学重点1.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在化学中研究物质的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第二课时: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制法与用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引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化学在帮助我们认识及合理利用周围物质世界和自然资源,促进科技进步中的巨大作用,这一课开始尝试研究化学,我们先从身边的物质开始。
二、新课学习(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活动探究】蜡烛的燃烧1.观察蜡烛提出问题,包括是什么、叫什么、怎么样等等,教师引导、归纳整理:(1)刚点燃时的现象:。
(2)点燃1分钟时的现象:。
(3)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
(4)熄灭1分钟时的现象:。
(5)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
2.分组实验:学生动手对其中部分问题进行实验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3.讨论交流:根据实验说出各自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归纳板书。
【讨论交流】以上变化如果要分成两类,你觉得哪些应该属于一类?为什么?【教师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交流讨论】课本第11页交流讨论的内容。
【观察与思考】演示煤油的燃烧,空中生烟,碘化钾和硝酸银反应,学生仔细观察各变化的现象,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问题思考】在对蜡烛的探究实验中,我们了解了蜡烛的哪些性质?【教师讲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
【交流讨论】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师讲解】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三、课堂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我思我学】议一议:研究化学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化学在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哪些较突出的贡献?想一想:为什么说材料是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举例说明。
查一查:仔细观察课本第8-9页上的8张图,结合相关资料,谈谈他们的主要用途。
【同步导学】一、评价要点1.知道:中国古代化学工艺著名成就:青铜器、钢铁冶炼、火药、瓷器。
2.知道:碳酸氢铵具有受热易分解的性质。
3.知道:钢铁年产量的1/10因锈蚀而损失掉。
4.理解:探究铁生锈消耗氧气实验的原理。
5.了解:验证含硫火柴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实验方法。
6.知道:佛莱明发现青霉素、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我国首先研制出结晶牛胰岛素、门捷列夫创制周期表、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诺贝尔研究炸药、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导电塑料。
二、方法指引1.我国在化学工艺方面的显著成就有哪些?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对人类作出过重大的贡献。
像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重875公斤,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青铜器、春秋时期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比欧洲早1900年,战国时期,掌握了炼钢工艺,大大提高了铁器的实用的性能,为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大量应用于军事和农业生产创造了技术条件。
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和制火药这两大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项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另外瓷器制造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
例如: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力的结晶牛胰岛素。
化学科学与化学工业上的成就保证了我国原子弹研制中有关化学材料的部分。
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学结构与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2.简述研究化学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纵观历史,从使用火到水、木材、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人类能源的来源全部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其中的大多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2课时)》 精品导学案
第1章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仪器的使用2.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习重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习难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注意事项【学习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1、药品取用方法(往试管里加固体药品或倾倒液体药品)固体药品:①块状:用夹取;操作要领是:“一平、二放、三慢竖”②粉末状:用 (或 )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取下瓶塞着放,标签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2、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并注明仪器名称。
A B C D E F G H I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禁止向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用加热;④熄灭时,用灭,不能用嘴吹;⑤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1/4。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②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受热不匀而破裂;③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④加热前应先试管;⑤试管应放在外焰上;⑥试管口不能朝着的方向;⑦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倾斜,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
(3)给液体物质加热的仪器可用试管、烧杯、烧瓶等;给固体物质加热,可用干燥的试管。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活动二:玻璃仪器的洗涤。
洗涤方法:①倒去废物(要倒在指定的容器内);②用水冲洗并加以振荡;③用试管刷刷洗;④再用水冲洗。
1.3.3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使用化学符号PPT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精品课件
(3)另取一段打磨好的镁条,放入食醋中,观察现象。 11.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Al3+和K+。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
现象:__镁__条__逐__渐__溶__解__并__且__表__面__有__气__泡__冒__出__,__放__热___; ,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
放出
实验现象 用塑料软管向盛有澄清石 灰水的烧杯内吹气,发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_二__氧__化__碳___
12. 探究: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 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1: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假设2: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假设3:白烟是石蜡蒸气凝华成的石蜡固体。
气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材料二:“光触媒技术”广泛应用于消除居室污染
物甲醛。最新研究中,将光触媒和活性炭相结合,可 实现高效去除甲醛等目标。
纳米级TiO2光触媒催化分解甲醛的原理如图 1 所示;光照 条件下,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 光触媒的比例不同(全碳、 2∶1、1∶1. 5、1∶2)时,甲醛去除效果差异如图 2 所示。
3. 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 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提__出__问__题__环 节。
(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___得__出__结__论___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_猜__想__与__假__设___环节。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上课讲义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实验二:取少量的“铜绿”加热,实验装置(如图乙)。
⑴该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⑵装置中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倾斜?;⑶给试管中药品加热时,要先,后;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填“外焰”、“内焰”、“焰芯”);⑷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绿色粉末变成色,试管口有生成。
该实验总结出“铜绿”的化学性质为。
巩固练习某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对镁带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完成其中的步骤:⑴取一段用砂纸打磨好的镁带,用夹持,用酒精灯加热,当镁带燃烧时,移到石棉网的上方,其目的是。
⑵镁带燃烧的实验现象:发出,放出,生成白色固体。
⑶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镁带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和。
⑷小婧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小婧同学查阅读料,获得如下信息:⑴氧化镁(MgO)白色固体;氮化镁(Mg3N2)淡黄色固体;⑵空气的主成分为:氮气(N2)、氧气(O2)等;⑶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大胆猜想】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的。
【继续探究】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充满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有色的固体生成。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
作业:教后记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引入: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由学生板演反应文字表达式。
提问:如何在实验条件下得到二氧化碳?学生交流:装置有何不同?集中讨论:1、铁架台的作用是什么?2、反应容器的区别是什么?3、用分液漏斗的好处是什么?4、如果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行吗?5、如何检验二氧化碳何时收集满?归纳小结:⑴原料: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⑵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⑶实验装置说明:上述装置中锥形瓶也可用大试管、广口瓶、烧瓶等来代替,长颈漏斗也可用分液漏斗代替,也可不用长颈漏斗。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点: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基本概念。
2. 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2)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单质2. 第二课时:基本元素和原子结构(1)元素的概念和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2)原子结构:原子核、核外电子、电子层3. 第三课时: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4. 第四课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5. 第五课时:溶液的概念和溶液的制备(1)溶液的定义和特点(2)溶液的制备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利用实验、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
3.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 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2.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3.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4. 网络资源:化学相关网站、视频等。
六、第六课时: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1)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反应性(2)离子的形成与带电粒子的性质(3)离子化合物与离子键七、第七课时: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3)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的单质和化合物(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两种新的化合物八、第八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有机化合物的定义与特点(2)烃:碳氢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3)烃的衍生物:含有氧、氮、卤素等元素的有机化合物九、第九课时:碳和它的化合物(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碳-60等(2)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3)碳的氢化物:甲烷、乙烷等(4)碳的卤化物:四氯化碳、四氟化碳等十、第十课时:生活中的化学(1)食物中的化学:营养素的种类与作用(2)日用品中的化学:清洁剂、化妆品等(3)环境中的化学:空气污染、水污染等(4)健康与化学:药物的成分与作用机理六、教学方法1. 通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过程。
沪教科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导学案
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
b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该收集该发生装置的理由
。
请写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选择该 。
常温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碳化钙
固体与饱和食盐水反应来制取乙炔。现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乙炔,应该
⑴CO2 在空气中的正常含量(体积分数):
。
⑵二氧化碳本身_____毒,但当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对人体将康的影响
1
感到气闷、头晕、心悸
4-5
感到气闷、头疼、眩晕
6
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2.CO2 含量多的地方应采取的措施
⑴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 ②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做
【自学导航】 阅读教材 43~45 页,完成以下问题:
探究一: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
1.药品:
2.原理:
3.装置:
(1)组装仪器并检查
;
将止水夹夹紧橡皮管,向长颈漏斗内注水, 当长颈
漏斗的________________浸入液面下,继续注水长颈
漏斗内形成了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2)装药;(3)收集,用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
将 A 装置改成 I 装置,通过拉动铜丝可以控制底部破损的小试
管升降.这一改进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A.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B.使破损的小试管得到利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二课时 科学探究和化学符号
D.从左到右,再自下而上
7.用托盘天平称量5 g药品,天平调平后,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移,此时应
( B)
A.增加砝码
B.添加药品
C.减少药品
D.调节平衡螺丝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C ) A.过滤时,可以将液体直接倒入过滤器中 B.为了节约火柴,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量筒不可用作反应容器 D.将实验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9.假期结束,走进教室,同学们发现部分铁窗户上铁丝网变得锈迹斑斑。在讨论时,有同 学提出“铁为什么会生锈?”就“铁为什么会生锈”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B ) A.实验 B.提出问题 C.观察 D.得出结论
1.(2019六盘水模拟)做实验时固体药品应保存在下列哪种仪器中( D )
A.集气瓶
B.细口瓶
C.烧杯
D.广口瓶
2.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D )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
A.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B.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C.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 1 3
的软硬,金属镁能被折弯,说明它很 软 ;观察金属颜色时通常将外层氧化膜用砂纸
打磨,镁是 银白 色金属;用镁连接干电池和小灯泡,灯泡发光,说明镁能 导电 。
3.镁带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 白光
,放出大量 热
白 色 固体 物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镁+氧气 氧化镁
4.写出下列符号:氧气: O2 ;金刚石: C ;镁: Mg ;
【易错易混警示】 探究是建立在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之上的。比如对蜡烛的探究,就要从燃烧前蜡烛的 形状、硬度、密度等进行探究,以及燃烧时的现象,燃烧后的现象、结论等进行探究。 一定要注意观察,形成对比。
最新初三化学全册教案(沪教版)全套教学设计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学目标: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
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探究。
教学过程:设置化学情景: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
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讨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分解阅读:学生分析推测。
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
学生观察现象:白色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白汽冒出,闻到刺激性气味。
体验实验结果并与刚才的分析作比较,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1、观察与思考:铁丝生锈现象: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则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 结构的发现,克隆多利绵羊,高能燃料可以推进火箭,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以造计算机芯片,石英砂可造光导纤维,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纳米材料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2课时科学探究和化学符号教案沪教版
第2课时科学探究和化学符号1.知识与技能(1)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
(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知道学习化学需要借助化学符号,初步认识化学符号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能提出问题并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4)掌握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会认会写元素符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养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树立分工协作、共同学习的观念。
重点:了解并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与学习中的一些问题。
难点:1.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2.元素符号的认识和书写。
(一)化学学习需要进行科学探究以观察、实验、实践为主的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它包括以上几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实验1:研究镁、铁、铜的性质实验一些烟花和照明弹都含有镁粉,镁粉的这一用途主要是因为镁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
实验2:模仿镁的性质探究实验,找一段铝片研究铝有哪些性质猜想:(1)铝条是一种银白色的固体,硬度不大;(2)铝条能与空气中成分(氧气)发生作用;(3)铝条能与酸发生反应;(4)铝条能够导电。
实验设计:(1)取一段铝条观察外观,看看是否容易扭曲;(2)经过砂纸表面的打磨后,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是否能够燃烧;(3)经过砂纸表面打磨后,投入到食醋中,观察现象;(4)用铝条连接电珠和电池,观察电珠变化情况。
进行实验: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然后总结归纳。
记录现象:学生积极发言,不断互相补充,最后老师总结。
(1)铝条是银白色的固体,容易扭曲;(2)放在火焰上方,铝条并没有燃烧起来,但在表面出现白色物质;(3)在酸液中,铝条表面出现了气泡;(4)电珠发亮。
结论:(1)铝是一种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硬度小;(2)铝在空气中加热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氧化铝;(3)铝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4)铝能够导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科学探究和化学符号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
(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知道学习化学需要借助化学符号,初步认识化学符号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能提出问题并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4)掌握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会认会写元素符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养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树立分工协作、共同学习的观念。
重点:了解并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与学习中的一些问题。
难点:
1.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2.元素符号的认识和书写。
(一)化学学习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以观察、实验、实践为主的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它包括以上几个主要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实验1:研究镁、铁、铜的性质实验
金属样品镁条铁丝铜丝
1.颜色状态银白色条状固体银白色固体紫红色固体
2.是否容易
被折断
容易不容易不容易
3.是否可
以导电
可以可以可以
4.在空气中点燃的现象耀眼的白光,放
出大量的热量,
产生白烟,生成
一种白色固体
不能燃烧,
表面变黑
不能燃烧,
表面变黑
5.在食醋中的变化有大量气泡产生
有少量气
泡产生
没有气
泡产生
一些烟花和照明弹都含有镁粉,镁粉的这一用途主要是因为镁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
实验2:模仿镁的性质探究实验,找一段铝片研究铝有哪些性质
猜想:
(1)铝条是一种银白色的固体,硬度不大;
(2)铝条能与空气中成分(氧气)发生作用;
(3)铝条能与酸发生反应;
(4)铝条能够导电。
实验设计:
(1)取一段铝条观察外观,看看是否容易扭曲;
(2)经过砂纸表面的打磨后,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是否能够燃烧;
(3)经过砂纸表面打磨后,投入到食醋中,观察现象;
(4)用铝条连接电珠和电池,观察电珠变化情况。
进行实验: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然后总结归纳。
记录现象:学生积极发言,不断互相补充,最后老师总结。
(1)铝条是银白色的固体,容易扭曲;
(2)放在火焰上方,铝条并没有燃烧起来,但在表面出现白色物质;
(3)在酸液中,铝条表面出现了气泡;
(4)电珠发亮。
结论:
(1)铝是一种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硬度小;
(2)铝在空气中加热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氧化铝;
(3)铝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4)铝能够导电。
(二)学习化学要使用化学符号
为了研究和描述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方便,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元素和物质。
为了简洁地表示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人们还使用物质的化学式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氢元素——H;氧元素——O;碳元素——C;水——H2O;二氧化碳——CO2;氧气——O2;镁——Mg;氧化镁——MgO;二氧化硫——SO2;氨气——NH3;氯化氢——HCl;碳酸氢铵——NH4HCO3;金刚石——C。
作业:教材第25页练习与实践。
第2课时科学探究和化学符号
一、化学学习需要进行科学研究
1.主要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2.研究镁、铁、铜的性质实验
二、学习化学要使用化学符号
1.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
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使整个化学领域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2.下列化学符号与物质名称不对应的是(D)
A.氧气——O2
B.镁带——Mg
C.碳酸氢铵——NH4HCO3
D.石灰水——H2O
3.进行科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下列因素与化学探究有关的是(D)
①提出合理假设或猜想②设计探究实验步骤③详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④合作进行化学实验⑤形成总结性报告
A.①③⑤B.①②③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氢元素又含有氧元素的是(D)
A.氯化氢 B.金刚石
C.氧化镁 D.石灰水
5.化学是一门以__实验__为基础的科学,进行化学实验要注意__安全__,遵守__实验规则__。
要学会观察__实验现象__,准确客观地记录__实验现象和数据__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6.为了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亮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
向试管内加入3mL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
(2)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处焰部分加热;
(3)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芯处加热。
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用时间(/s) 90 30 45
由此小亮得出的结论是__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__根据他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__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__。
实验现象结论
把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观
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了__水__
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__烫
说明酒精燃烧时有热量放出
__
用塑料软管向一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__二氧化碳__
吹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7.为证明某空杯内充满着空气,小红同学把杯口向下使杯子浸没在盛水的盆里,她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水不能充满整个杯子__。
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证明空杯内充满着空气吗?请简述操作方法和现象:__准备一盆水,一只点燃的蜡烛,蜡烛的火焰在水面上方。
准备一个杯子,将杯子倒扣在蜡烛上,并接触水面,让蜡烛在倒扣的杯子中燃尽,会发现杯子中的液面高于外面的液面__。
8.给你一盒火柴和一盏酒精灯,请你设计实验证明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
如果要证明焰心处的主要物质不是酒精燃烧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而是酒精蒸气,怎样设计一个实验?__(1)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在灯焰中1s后,取出火柴梗,观察碳化的位置。
(2)①用玻璃管靠近焰心处,玻璃管口斜向上,在管口点燃,能燃烧。
即说明挥发出的酒精蒸气沿着玻璃管导出,在管口处点燃燃烧;②用玻璃管靠近焰心处,玻璃管口斜向上,再用有胶管的玻璃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会发现没现象,所以不是二氧化碳和水__。
9.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A)氢氧化钠叫做烧碱或苛性钠;(B)氢氧化钠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C)暴露在空气中的烧碱易吸收水分而潮解;(D)氢氧化钠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E)氢氧化钠还能
跟指示剂、盐酸、氯化铁等反应;(F)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用途;(G)纯净的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它的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
(1)用序号回答:短文中叙述物质性质的有__BCG__,叙述化学性质的有__DE__。
(2)氢氧钠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其原因是__易吸收水分__;固体氢氧化钠应__密封__保存,其原因是__①易吸水分而潮湿;②易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变质__。
10.小欣同学在做完“探究铜绿的性质”实验后,要填写如下实验报告,请协助他。
实验目的:探究铜绿的性质
实验用品:(略)
实验过程及现象记录:
(1)观察铜绿的颜色和状态等物理性质:铜绿是__绿__色__固__体;
(2)将铜绿粉末用__药匙__分别加到两支试管中;
(3)用__胶头滴管__向一支试管中逐渐滴加稀盐酸,观察到铜绿__溶解__,溶液呈__蓝__色,同时有大量__气泡__产生;
(4)将另一支试管在酒精灯的__外__焰上加热(注意:加热时要先__预热__后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绿色粉末逐渐变成__黑__色,试管口有__水__滴出现。
结论:
铜绿具有的化学性质是(Ⅰ)__铜绿易与稀盐酸溶液物质反应__;
(Ⅱ)__铜绿加热易分解__。
实验探究:
小欣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铜绿在加热时还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又: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帮他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加热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__在加热的试管口塞上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加热时石灰水是否变浑浊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