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优秀课件ppt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课件
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_统__一__全__国___奠定了基础。
时间/地点:公元前___2_5_6___年;成都附近的岷江。
战
人物:__秦__国____蜀郡郡守__李__冰____。
国
结构: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分为鱼嘴、宝
时
期 都 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的 社
江 堰
功能:___防__洪___、灌溉、水运等。
化
战 国 时 期 的 内容 社 会 变 化
领域
内容
政治
(1)确立__县__制___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___世__袭___特权。 (3)改革__户__籍____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___法__度___,禁止私斗
战 国 时 期 的 内容 社 会 变 化
领域
内容
响
(2)消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
巨大破坏。
战
国 时 期 的 社 会 变
商 鞅 变 法
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__牛__耕____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 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___地__主__阶__级___的势力增强。 目的:___富__国__强__兵___,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开始:公元前___3_5_6___年,秦孝公任用__商__鞅____主持变法。
2.【时空观念】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战争的比较。
项目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所处时期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不 目的
争夺霸主的地位
富国强兵,统一全国
同 战争特点
时间短、规模小
时间长、规模大
点
强国通过召集诸侯会盟确立 强国兼并弱国,进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含视频) -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课件(部编版)
课堂检测
3.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在一系列变法措施中,与
“平斗桶权衡丈尺”相关的是( B ) A.确立县制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军功 D.废除井田制
4.如图所示的古文字是( A )
古文字
现代文字
采
刃
焚
休
日
A.甲骨文 B.隶书 C.金文 D.小篆
课堂检测
5.《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治秦,“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课堂检测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 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 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 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 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废除井田 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史记·商君列传》
二、商鞅变法
内容
影响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政治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利于新兴地主掌权 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
利于法律推行、社会稳定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经济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减灶诱敌 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
特点:规模大、兵力多、区域广、时间长,伤亡重
一、战国七雄
课件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_课件
春秋 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春秋时前期,77大0的年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
前475年
战国
前221年
“春秋是一个英雄辈出、群雄逐鹿、 诸侯争霸的时代。”
“战国是一个┅┅”
——《中国通史·第一卷》
第 七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 二 章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之诸侯国的变化
观察两图,并结合P31,说说与春秋相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 晋国被韩、赵、 魏三家卿大夫瓜 分
--世界遗产委员会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之国) ——《华阳国志》
1、时间:__公_元__前_2_5_6_年
都 江 堰
玉 2、人物:秦国蜀郡太守__李__冰______ 3、地点:成都附近的___岷__江_____
水
垒
利 工 程
4、功能:防洪、灌溉、水运 山
示
意
图
长平之战结果:赵括被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人降秦,白起将他们全部活埋。
奴隶主 1、时间:_________年
奴隶
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租种土地
封建地主
农民
封建的剥削方式
一个奴隶主的烦恼:
我的土地是私自开垦的,到 现在还是非法的,不定哪天就会 被没收充了公,我是寝食不安, 盼望土地变合法我就安心了,可 怎么才能让这些私田合法呢?
长平之战 秦-赵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无力抵 御秦军的进攻
结合教材P33,说说战国兼并战争有什么特点?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 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 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 万。
春秋时前期,77大0的年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
前475年
战国
前221年
“春秋是一个英雄辈出、群雄逐鹿、 诸侯争霸的时代。”
“战国是一个┅┅”
——《中国通史·第一卷》
第 七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 二 章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之诸侯国的变化
观察两图,并结合P31,说说与春秋相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 晋国被韩、赵、 魏三家卿大夫瓜 分
--世界遗产委员会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之国) ——《华阳国志》
1、时间:__公_元__前_2_5_6_年
都 江 堰
玉 2、人物:秦国蜀郡太守__李__冰______ 3、地点:成都附近的___岷__江_____
水
垒
利 工 程
4、功能:防洪、灌溉、水运 山
示
意
图
长平之战结果:赵括被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人降秦,白起将他们全部活埋。
奴隶主 1、时间:_________年
奴隶
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租种土地
封建地主
农民
封建的剥削方式
一个奴隶主的烦恼:
我的土地是私自开垦的,到 现在还是非法的,不定哪天就会 被没收充了公,我是寝食不安, 盼望土地变合法我就安心了,可 怎么才能让这些私田合法呢?
长平之战 秦-赵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无力抵 御秦军的进攻
结合教材P33,说说战国兼并战争有什么特点?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 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 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 万。
2024秋季新教材部编版七上历史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
D
2.下图所示的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该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通惠河
A
3.《汉书》中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统一度量衡 B.鼓励耕织 C.废除井田制 D.按功授爵
百年
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公元前260年)
百三十年
六王毕,四海一。(公元前221年) ——《阿旁宫赋》
商鞅变法
5.评价
材料一 据《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材料二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D
4.《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材料反映的是( )
A.奖励耕战 B.重农抑商
C.轻徭薄赋 D.以农养战
商鞅 变法
(封建制度确立)
社会矛盾改变
土地制度改变
社会阶级改变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史记》中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3.商业的发展
阅读教材第37页的内容,梳理都江堰的相关知识。
背景
战国时期,各国都十分注重兴修水利
时间
地点
成都附近的岷江
2.下图所示的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该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通惠河
A
3.《汉书》中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统一度量衡 B.鼓励耕织 C.废除井田制 D.按功授爵
百年
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公元前260年)
百三十年
六王毕,四海一。(公元前221年) ——《阿旁宫赋》
商鞅变法
5.评价
材料一 据《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材料二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D
4.《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材料反映的是( )
A.奖励耕战 B.重农抑商
C.轻徭薄赋 D.以农养战
商鞅 变法
(封建制度确立)
社会矛盾改变
土地制度改变
社会阶级改变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史记》中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3.商业的发展
阅读教材第37页的内容,梳理都江堰的相关知识。
背景
战国时期,各国都十分注重兴修水利
时间
地点
成都附近的岷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28张PPT)
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
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后因功受封于商,所
商鞅
以又称商鞅。
(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废井田 开阡陌
奖励耕织
秦孝公( C )
A.实行分封制
B.推进大一统
C.任用商鞅变法 D.推行汉化政策
5.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诞生,各国变法
D 的不断出现,其归根结底是由于( )
A.诸侯国势力的强大 B.战争的需要 C.社会政治的变化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6.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东匈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奴 燕燕
齐
三
家 分晋
赵
晋
楚 田氏代齐
齐齐
秦
燕
秦
魏 宋
赵
韩
魏
楚
吴
韩
越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形成:(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齐、楚、秦、燕、赵、魏、韩
2、战争:
(1)特点:战争规模大,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有( D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吴、越、宋、鲁、卫等国家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1.战国七雄
一、各自为政,扩充军队
拓展疆域(兼并战争)
一、战国七雄
2.著名战役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 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 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旧贵族)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 过,循礼无邪。”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 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 太子,黥劓其傅。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新课导入
徙木立信
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 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 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 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 就兑现诺言。
一、战国七雄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 《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魏国魏文侯 李悝变法
楚国楚悼王 吴起变法
韩国韩昭侯 申不害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商鞅出生于卫国,原名公孙鞅,后因功 被秦国封于商,因而被称为商鞅。他“少好 刑名之学”,在魏国手下做过官。入秦后, 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变法损 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 陷被车裂而死。
1.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吴、越、宋、鲁、卫等国家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1.战国七雄
一、各自为政,扩充军队
拓展疆域(兼并战争)
一、战国七雄
2.著名战役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 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 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旧贵族)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 过,循礼无邪。”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 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 太子,黥劓其傅。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新课导入
徙木立信
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 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 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 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 就兑现诺言。
一、战国七雄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 《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魏国魏文侯 李悝变法
楚国楚悼王 吴起变法
韩国韩昭侯 申不害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商鞅出生于卫国,原名公孙鞅,后因功 被秦国封于商,因而被称为商鞅。他“少好 刑名之学”,在魏国手下做过官。入秦后, 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变法损 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 陷被车裂而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36张PPT 2份视频素材) (共3份打包)
景 过
程 七 雄
家大夫瓜分 (2)田氏代齐: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齐、楚、燕、韩、赵、魏、秦
3.战国时期的战争
目的
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特点 战役 过程
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国、
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 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
赵
桂陵
桂陵之战时,如果你是齐国国君或者军事指挥 者,你将怎样去救赵国?
救 赵
魏 庞涓
大梁
秦赵长平之战
战国末期,秦国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 土地,但是东方各国不甘心被兼并,于是又 发生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公元前260年 的秦赵长平之战,这次战争的结果是赵军40 多万人被坑杀,只有200多个不满13岁的未成 年人被放回去报信。这是战国时代规模最大、 过程最为惨烈、死伤最多的一场战争,经过 这场战争,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 攻了。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晋
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在出现时间不同?
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燕 赵
齐
战国时期的战争,主要以兼并为目的
秦
魏
韩 楚
春秋五霸先后出现,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有何不同?
春秋时期的战争以“争霸”为目的,是大国依靠武力胁迫弱小 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战争。 而战国时期的战争主要以“兼并”为目的,就是说强大的诸侯 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 拓展疆域,战国的兼并战争就是为了吃掉对方,进而统一中国的战 争。战争的规模比较大,给社会带来的灾难要大于春秋时期。但通 过这些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国家统一的趋势得到加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38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记住战国七雄是哪些国家,具体的方位;知道 战称。国时期兼并战1争的特点、影响以及著名战役的名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知道 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知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能者和、意义构成、功能和意义。
( )、( )和(
)构成。
3 功能
防洪、灌溉、水运等。
4 影响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调节内、外江流量 排泄进入内江过量的洪 水和泥沙
控制内江的喉咙
美丽的都江堰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 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 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废分封、行县制,加强了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编定户籍、严 明法度,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 废除旧贵族特权,有利于新兴 地主掌权。总之,有利于高效 行政。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废井田,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 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制;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 一度量衡,有利于封建经济发 展。总之,有利于经济富国。
首由(鱼 )、(宝瓶口)和(飞沙堰)构成。
3.功能嘴: (防 )、(灌 )和( 水 )。 4.影响:成都洪平原成为沃溉野,被称为(运“天府之国”);
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1 修建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 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 构成
构成:由( )和( )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由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记住战国七雄是哪些国家,具体的方位;知道 战称。国时期兼并战1争的特点、影响以及著名战役的名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知道 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知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能者和、意义构成、功能和意义。
( )、( )和(
)构成。
3 功能
防洪、灌溉、水运等。
4 影响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调节内、外江流量 排泄进入内江过量的洪 水和泥沙
控制内江的喉咙
美丽的都江堰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 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 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废分封、行县制,加强了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编定户籍、严 明法度,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 废除旧贵族特权,有利于新兴 地主掌权。总之,有利于高效 行政。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废井田,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 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制;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 一度量衡,有利于封建经济发 展。总之,有利于经济富国。
首由(鱼 )、(宝瓶口)和(飞沙堰)构成。
3.功能嘴: (防 )、(灌 )和( 水 )。 4.影响:成都洪平原成为沃溉野,被称为(运“天府之国”);
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1 修建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 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 构成
构成:由( )和( )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由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公开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战国时期的 社会变 化PPT公 开课课 件
1.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既是
在春秋时期参与争霸的诸侯国,又是战国七雄的
是①齐国②晋国③秦国④赵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战国兼并战争规模之大、参战兵力之多、交战
区域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远超前代。下列战役
9.枢 密 院 又 与 禁军 管理机 构“三 衙”分 权,前 者有调 兵权但 并不统 兵,后 者统兵 但无权 调兵。
1、战国初年,晋国被__韩_、_赵__、_魏___三家大夫瓜分, 齐国由大夫__田_氏_取代。 2、战国时期,_铁_制_农__具____和_牛__耕__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__地_主_阶__级___的势力增 强。 3、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有_桂__陵_之_战__、__马_陵_之_战__、 _长_平_之__战__。 4、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__商_鞅__变法成效最大。 5、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__李__冰_主持,在成都附 近的岷江上修建了_都_江_堰__。 6、都江堰由__渠_首__和_灌_溉__网___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战国时期的 社会变 化PPT公 开课课 件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战国时期的 社会变 化PPT公 开课课 件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战国时期的 社会变 化PPT公 开课课 件
1.了 解 明 朝 统 一全 国和经 略边疆 的相关 举措, 认识这 一时期 统一多 民族封 建国家 版图奠 定的重 要意义 。 2.认 识 明 朝 封 建专 制发展 和世界 形势的 变化对 中国的 影响, 以及中 国社会 面临的 危机。 3 . 封 建 的专 制主义 中央集 权制度 本身存 在君权 与相权 的矛盾 ; 4 . 鉴 于 历代 丞相权 势过重 ,影响 皇权的 高度集 中,导 致社会 动荡; 5 . 明 太 祖废 行省, 设三司 ,集地 方权力 于中央 ,使宰 相职权 扩大; 6 . 是 世 界历 史上规 模空前 的远洋 航行, 在各方 面大大 领先欧 洲远洋 航海家 的航行 ; 7 . 开 创 了西 太平洋 与印度 洋之间 的海上 交通网 ,为人 类的航 海事业 作出了 伟大贡 献; 8.在 中 央 , 由 枢密 院专掌 军政, 三司专 掌财政 ,与宰 相分权 , 并增 设参知 政事为 副相。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
商鞅变 法的 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时间: 公元前356年 人 物: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 地位: 战国时各国变法中最为彻底。 性质:是一场比较彻底的
地主阶级改革
支持变法的秦孝公
商鞅变法的 内容
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免除徭役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 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
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 并赏赐田宅,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变法的影响
• 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 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 了基础
板书设计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三家分晋 2.田氏代齐 3.战国七雄 4.时代特点 5.著名战役
二、商鞅变法 1.根本原因 2.内容 3.意义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都江堰 2.都江堰构成 3.都江堰的作用与影响
作业布置
记忆本课相关内容,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有什么样 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② 商鞅本人具有革新的勇气和魄力,措施得当。 ③当时统治者改革决心大,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 修建背景: • 时间: • 人物: • 地点: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 注重兴修水利。 公元前256年 李冰
成都附近的岷江上
构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课件ppt
材料研读: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
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 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 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都江堰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 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 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农 铁农具 业 大 牛耕 变 革 兴修水利
客观作用: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兼并战争的结果 :
尤其是地处西部的秦国, 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 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秦国为什么能一跃成为战国中后期最 强大的国家?
三、秦国的商鞅变法
立
你
木
知 道 有
取 信
关
商
鞅
的 故
商
事
鞅
吗
舌
战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战国七雄
Hale Waihona Puke 三家分晋 燕燕赵 晋晋魏 秦秦 韩
齐
田氏代齐
楚楚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齐
战国七雄: 燕
楚 秦 燕
赵
赵
魏 韩
齐
,
魏
东
秦
南
韩
西
北
楚
到
中
间
。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特点:
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 长、伤亡大
3、主要战役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典故 国家
影响
战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国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长平之长战平是之战国时秦期、最赵大的一纸次上歼谈灭兵战,东长方平六之国战无标力志抵 着其他六国再也不能抵挡秦的进攻了,秦的统御一秦之军势的已进形攻成。
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 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 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都江堰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 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 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农 铁农具 业 大 牛耕 变 革 兴修水利
客观作用: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兼并战争的结果 :
尤其是地处西部的秦国, 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 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秦国为什么能一跃成为战国中后期最 强大的国家?
三、秦国的商鞅变法
立
你
木
知 道 有
取 信
关
商
鞅
的 故
商
事
鞅
吗
舌
战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战国七雄
Hale Waihona Puke 三家分晋 燕燕赵 晋晋魏 秦秦 韩
齐
田氏代齐
楚楚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齐
战国七雄: 燕
楚 秦 燕
赵
赵
魏 韩
齐
,
魏
东
秦
南
韩
西
北
楚
到
中
间
。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特点:
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 长、伤亡大
3、主要战役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典故 国家
影响
战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国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长平之长战平是之战国时秦期、最赵大的一纸次上歼谈灭兵战,东长方平六之国战无标力志抵 着其他六国再也不能抵挡秦的进攻了,秦的统御一秦之军势的已进形攻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精品课件(含视频)
魏
知识拓展
魏 庞涓
马 陵 之 战
魏
齐 孙膑
齐
减灶计
公元前341年,齐魏两国又发生了马陵之战。齐国仍以 孙膑为军师,魏国又派庞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 ,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 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 够3万人吃饭用)。庞涓察看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 。于是,他轻敌猛进,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 火,见一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时齐军万 箭齐发,魏军主力被歼灭,庞涓拔剑自刎。从此,魏国大 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孙膑名扬天下。
02 概况商鞅变法的相关史实(背景、时 间、人物、内容、历史作用)
03 找出都江堰的建设概况、设计人、构 成和作用
形成: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并立
战 战国七雄 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区域广、时间长
国
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时
背景: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
期
主阶级势力增强
奴隶主
出租土地
奴隶
封建地主
租种土地
农民
封建的剥削方式
商鞅变法
一个奴隶主的烦恼:
我的土地是私自开垦的,到现在还 是非法的,不定哪天就会被没收充了公, 我是寝食不安,盼望土地变合法我就安 心了,可怎么才能让这些私田合法呢?
变法(改革)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秦孝公(前381—前338)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的 社源自商鞅变法会变
目的: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内容:
作用:
化
设计人: 李冰父子 都江堰 作用:成就天府之国,充分反映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共34张PPT)
城濮之战(晋←→楚) 长平之战(秦←→赵)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规模 晋:2万;楚:4万
秦活埋赵军40多万
时间
一天之内
四十六天
战争 晋军大败楚军, 赵军大败,东方六国再无
结果 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力抵御秦的进攻
战争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 持续时间长
5、战争特点
(1)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 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2)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胡曾(唐)《流沙》
战国铜壶(壶身刻有水陆攻战的图案)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 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反对战争
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二、商鞅变法
1、背景:① 经济: 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根本原因)
② 政治 :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③ 军事 :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富国强兵 3、时间:公元前356年
4、支持者:秦孝公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好 刑名之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听说秦 孝公求贤若渴,于是他发奋图强,投奔秦 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开始推行变法。 期间率军大破魏军,因功受封于商,所以 又称商鞅。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背景(经济、政 治、军事)? 2、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支持者? 3、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二、商鞅变法
1、背景:① 经济: 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根本原因)
② 政治 :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③ 军事 :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以 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精品
——《韩非子》
经 食农不业足生以产待
役不实足仓以,支而
济 兵持为长邻期敌的
兼——并《战商君争书》。
为什么变?
变了什么?
变的结果?
贰、商鞅变法
内容
作用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政治 3、改革户籍制度,配合“什伍”“连坐”
集权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顺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为什么变? 秦孝公
变了什么?
变的结果?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求贤臣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
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贰、商鞅变法
求贤君 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商鞅
贰、商鞅变法
为什么变?
探究二:阅读教 材,完成表格
时间 地点 主持者 支持者
变了什么?
变的结果?
言出必行
立 木
——《史记·商君列传》
(百三十年)六王毕,四海 一
——《阿房宫赋》
秦孝公的支持
商鞅的才干与勇气
变法措施顺应时代
秦国人民的付出
………… …………
沃西川
都 江 堰 水
叁、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探究一】
为什么要修筑都江堰?
定蜀 灭楚
叁、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探究二】
为什么能修筑都江堰?
财 人权
统一大势
【探究三】
令出必守
为 信
治国不一道,
舌 战
便国不法古。
群 臣
为什么变?
变了什么?
变的结果?
探究三:找出秦国存在的社会问题, 推测商鞅变法的改革方向
贰、商鞅变法
经 食农不业足生以产待
役不实足仓以,支而
济 兵持为长邻期敌的
兼——并《战商君争书》。
为什么变?
变了什么?
变的结果?
贰、商鞅变法
内容
作用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政治 3、改革户籍制度,配合“什伍”“连坐”
集权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顺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为什么变? 秦孝公
变了什么?
变的结果?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求贤臣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
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贰、商鞅变法
求贤君 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商鞅
贰、商鞅变法
为什么变?
探究二:阅读教 材,完成表格
时间 地点 主持者 支持者
变了什么?
变的结果?
言出必行
立 木
——《史记·商君列传》
(百三十年)六王毕,四海 一
——《阿房宫赋》
秦孝公的支持
商鞅的才干与勇气
变法措施顺应时代
秦国人民的付出
………… …………
沃西川
都 江 堰 水
叁、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探究一】
为什么要修筑都江堰?
定蜀 灭楚
叁、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探究二】
为什么能修筑都江堰?
财 人权
统一大势
【探究三】
令出必守
为 信
治国不一道,
舌 战
便国不法古。
群 臣
为什么变?
变了什么?
变的结果?
探究三:找出秦国存在的社会问题, 推测商鞅变法的改革方向
贰、商鞅变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