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二框导学案
经济生活第10课一二框学案
《经济生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全面建成小康的新要求,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是不平衡的。
2.能够辩证地分析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自主学习】完成练习册《南方新课堂》P61-63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的实现(1)时间:__________世纪末。
(2)特点: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目标(1)时间:__________。
(2)目标: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__________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__________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__________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________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________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________比2010年翻一番。
2.人民生活水平________。
3.________、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发展过程【课堂探究】探究活动1:(1)我国现在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中的几步?(2)结合你个人的感受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你认为和过去的生活相比,现在有些什么样的变化?探究活动2:我国目前的总体小康社会是否还存在不足?根据以下材料和图片概括出总体小康的不足。
探究活动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有哪些?:探究活动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全面同时建设小康社会,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展示评议】构建知识结构图请同学们回顾本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并请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课堂练习】1.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第10课 第2框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二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学案[自主预习·探新知]一、坚持新发展理念1.必要性(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内涵(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5)共享经济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想一想]新发展理念契合了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三大规律。
请说出它们的对应关系。
提示:“创新”“协调”对应经济规律,“绿色”对应自然规律,“开放”“共享”对应社会规律。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地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2.含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3.要求(1)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实基础。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3)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想一想]你认为如何发展实体经济?提示: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的政策支持,如通过减税和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放宽金融业市场准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加大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
[合作探究·攻重难]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
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党的十九大在作出“两个阶段”目标的战略安排时,只作原则性展望,不提GDP“翻番”类要求,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了空间,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成为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过程。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十课教学案 人教版必修1
《经济生活》第十课教学案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一、课标与教学要求内容目标: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提示与建议:市场能指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
讨论:经济生活中制定和遵守规则有什么好处;信用在经济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二、教材梳理1、知识结构资源的相对有限性与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常见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调节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市场规则的内容市场秩序社会信用建设树立知法、守法及诚信等观念市场配置资源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自发性市场调节的弊端盲目性滞后性2、知识要点填空:(一)、市场调节(1)、资源配置及其手段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资源配置主要有和两种手段。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靠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2)、市场经济①市场经济的含义:在中起到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等来进行。
价值规律就象一只“看不见的手”,实现资源配置理、高效。
(二)、市场秩序(1)、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应有相应的,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来维护。
只有具备、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市场规则①市场规则的形式: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行业法规:如《企业诚信经营自律守则》市场道德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必须、、、等。
②市场规则的内容:(3)、规范市场秩序的根本措施——加强建设(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①不能调节的领域②不让调节的领域(2)、市场调节的弊端①市场调节具有性。
②市场调节具有性。
③市场调节具有性。
3、解疑释难(1)、市场配置资源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市场上价格、供求、竞争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进行的。
第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经营者是以牟利为目的的经济主体,而价格是灵敏的市场信号,反映供求关系。
生产经营者通过观察价格了解市场供求行情,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使劳动力和生产活动由供过于求的行业流入供不应求的行业,实现不同行业间的合理配置。
(新)经济生活第10课导学案+课时训练答案
第十课第一框学案部分答案[想一想]如何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提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判一判] (1)提示:错误。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提示:正确。
从主要矛盾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想一想] 到本世纪中叶,你心目中的中国会是一番什么景象?提示: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点即练] 1、D 2、A [对点即练] 1、A 2、B[再演练应用] 1、A 2、A3、[解析]第(1)问,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可从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怎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社会历史性特征等方面进行理解。
第(2)问,本题要求为广西要打好脱贫攻坚战献良策,谈想法。
脱贫攻坚战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加大宣传力度,要落实好扶贫政策,制定和落实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方略,如党员起模范带头作用,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要监督检查、注重落实,要注意返贫现象等等,都可作为建言献策的角度和范围。
[答案](1)共同富裕。
理解: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②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国家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性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高一经济生活《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导学案(含答案)
高一经济生活学案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自主学习(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水平,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实现了有到、再由温饱到的历史性跨越。
2、我们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的、的、的小康。
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3、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本世纪头二十年,实现的目标。
4、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区别总体小康全面小康标准低标准,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较高标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全面程度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不全面除了注意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生活环境改善等,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发展程度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尚未达到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以下要求:1、增强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是提高综合国力的。
2、加快转变,推动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两个坚持:坚持走中国特色道路,坚持扩大特别是消费需求方针。
三个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_____________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____________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生活学案第十课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学习目标】1、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以及经济建设的要求2、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3、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自学导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预习填空】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⑴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__________”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⑵具体表现①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显提高。
②从宏观上看,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大大增强。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是_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小康。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1、增强______________,努力实现经济_________发展。
2、全面__________生活3、建设_________,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式。
【自主探究】①小康标准是人均GDP为800美元。
②上海、北京、深圳等地,2001年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三四千美元;而中西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还处在温饱阶段。
2000年还有近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材料二: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化有三个重要的结构性指标:农业生产占GDP的比重在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
而我国的上述指标在2001年分别为15%,50%,37.66%。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2)联系所学知识、谈谈如何解决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探究二:2005年6月17日是第十一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导学案及答案
一.“三步走”战略 第 1 步:1981-1990 年,人均 GNP 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 第 2 步:1991-2000 年,人均 GNP 再翻一番,实现小康。 第 3 步:21 世纪中叶,人均 GN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
1.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2000 年底,我国人 均 GDP 只有 800 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而到 2020 年,我国人均 GDP 将超过 3000 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只能 说是刚刚跨进小康的门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1
C.是全面的小康,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已经很进步、很完善 D.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首次提出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从初 次分配领域看,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四)困惑扫描(写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仍不能达成共识,组间或全 班讨论解决。)
二.自主探究(课前自主回答完成下列问题,把握教材知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导航(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 速记忆。)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做法?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
4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原因和要求? 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性和措施? 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性、措施?
2.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 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 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2015届高三第一轮《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二框导学案
2015届高三年级政治学科《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导学案编号:11002第十课第二框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课时:1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班级组别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解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结合具体情境,明确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重点与难点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知识清单,找出/写出准确答案并记忆。
1、为什么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经济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说明:2、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以人为本。
()说明:五、巩固练习1、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合计12286.6亿元,增长17.9%。
拟安排资金101亿元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同比增长53%,旨在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加快农民增收。
中央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在()A.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B.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C.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D.让我国农村率先实现现代化2、[2012·宁波模拟]《2011中国绿色发展指数》2011年10月1日在北京发布。
这份研究报告,对我国30个省(区、市)和34个大中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和排名。
绿色发展指数的公布有利于()①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③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④推动城乡的协调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2012潍坊质检]近年来,我国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这表明国家致力于()A.统筹经济社会发展B.统筹区域发展C.统筹城乡发展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4、[2012沈阳质检]辽宁省加大沿海经济开发,实施“五点一线”发展战略,重点开发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花园口等沿黄海、渤海的5个区域,包括6个沿海城市。
高一政治 《经济与生活》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4、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5、理解: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6、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知识梳理】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1)微观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宏观表现: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增强2.总体小康的不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内涵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提出的原因:这一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改善人民生活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总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1)第一要义:发展(2)核心:以人为本,(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3、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经济生活》第十课 第二框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3.要求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 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①地位: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 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②措施: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 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 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 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贯 彻
新 发
坚持新发展理 念
展
理
念 建
指导 经 济
设
现
代 化 经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3.要求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 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实体经济是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 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 的概念。它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 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
4.坚持开放发展 (1)原因: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2)措施要求:
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 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 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 体系。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
5.坚持共享发展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第二框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案: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二框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二框围绕主题、抓住主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识记说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能归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措施。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析不同的发展观,结合实例辩证分析我国现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社会公平与和谐,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2、教学难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具体措施三、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四、教学过程【教学导入】设问、图片导入:忆一忆,儿时的衡阳是怎样的?——衡阳的昨天南天碧水,绿水青山操作过程:①学生回忆思考作答,老师逐步展示曾经的衡阳,与现在的衡阳形成强烈的对比,引起学生共鸣。
②构建第一个具体情境并提出问题:请谈一谈衡阳的现在发展给了我们什么警示?③老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归纳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并板书。
板书跟进:科学发展观1、为什么?(现状、地位)(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带来(1)资源短缺(2)环境污染(3)生态破坏——倡导绿色GDP,树立科学发展观)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与现在的衡阳形成强烈的对比,引起学生共鸣,对学生心理形成震撼,引发学生关注环保问题,体会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教学推进】具体问题情境的构建:图片素材、媒体报道、视频资料的呈现——衡阳今天的面貌以及对衡阳明天的憧憬。
情境探究一:衡阳的今天(灰天黑水,)操作过程:①教师呈现衡阳现在发展的图片、新闻视频报道以及衡阳市委市政府为实现科学发展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②构建第二个具体情境并提出问题:请结合视频、材料和生活,谈谈衡阳明天的发展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的?(学生讨论,合作探究)③老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归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板书。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十课 第二框 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一、本节重难点提要——解解你的疑惑1、重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难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二、考点透视——找找书的考点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3、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4、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宏观要求;5、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6、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7、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8、统筹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
三、问题探究——试试你的能力1、请同学们想想:我们身边是否存在破坏环境的行为?2、这种行为有什么危害?3、面对这些行为,我们该怎么办?四、教材提前知——看看预习效果(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1)第一要义:(这也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核心:;(3)基本要求:;(4)根本方法:(注意几个点:全面: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缺一不可;协调:指处理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把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剔除;处理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部分;可持续:要实现社会永续发展,必须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三者的统一)、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利益、利益和利益、利益和利益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的(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建设创新型国家;(1)地位: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
(2)要求:经济发展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2、加快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一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2)“一方针”:坚持特别是的方针;(3)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①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拉动向依靠消费、、协调拉动转变;②由主要依靠带动向依靠(国民经济的基础)、(国民经济的主导)和协同带动转变;③由依靠向主要依靠、、。
经济生活第十课学案教案 新时代 新理念、新体系问学案教案.doc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特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依据最新教材修订)课型:复习课课时:2课时【课标要求】教材新增内容【考纲要求】教材新增内容----新时代经济建设、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学习目标】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了解历史性突破和成就;理解新时代的社会矛盾,确立的新目标2.理解新时代我国坚持的新发展理念3.了解现代化经济体现的内涵,理解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情境导入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化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学、互学内容1.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变革。
2.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取得这样巨大的发展?3.了解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体现在哪些方面?4.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有哪些,5.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是什么?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7.我国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的目标是什么,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的目标是什么?党的十九大上,把2020年至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的时间范围和目标分别是什么?8.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新理念是什么,为什么确立这样的理念?9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由什么构成?10.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怎样发展实体经济。
11.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怎样实施这一战略?12.怎样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1.熟练掌握和背诵以上基础知识。
2.在理解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互学、展学、点学【重难点突破】1.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突破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
并分析变化的原因2.我国新时代的主要矛盾⑴是什么?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⑷怎样解决存在的问题⑸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否意味着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发生变化,已经越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坚持新发展理念(1)为什么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2).正确理解新发展理念3.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⑴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经济生活第十课导学案.doc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考点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二、【知识体系】三、【考点详解】考点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但这个小康,还是、、的小康。
2、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到那时,我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开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数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巩固练习】1、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观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是()CA.努力降低能耗B.加大环境保护力度C.转变经济发展模式D.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张,做大经济总量。
2、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型、技术型、知识产权化和高附加值的特征。
据统计,服务业每万元增加值的用电量、占有资本分别约为工业的15%和60%o这表明()%1现代服务业成为了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②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③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④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考点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
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基本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2、重要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3、(2010天津1)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
高一经济生活第十课学案
第一:增强发展 要求:
,努力实现经济
发展。
①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比 2000 年翻两番。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③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 ,进入创新型国家
行列。
④城乡、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基本形成。
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⑥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
第二:全面改善
。
要求:①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②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③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 内涵: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
。
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
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和洪水泛滥,甚至使人们失去家园和生存空间。这则材料主要告诫我们要注重和落实科
学发展观中的
A. 以人为本 B. 全面协调可持续
C. 统筹兼顾
D. 第一要义
7. ( 2008 广州模拟)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 GDP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为此,一些
地方政府热衷于圈地借钱上项目,快马加鞭赶速度,低水平重复建设屡见不鲜,资源浪
社会永续发展。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十课《第2课时 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导学案及答案
第2课时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课标要求】【自主学习】一.体系构建(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完成下面知识结构,不能填写的,自主探究后再做。
)二.自主探究(课前自主回答完成下列问题,把握教材知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导航(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速记忆。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做法?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原因和要求?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性和措施?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性、措施?(二)1.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一要义①基本要求③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原因、做法)原因:(P87)根本方法④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地位、几种结构)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原因、做法)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原因、做法)围绕主题抓住主线做法核心立场②着力解决好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A.第一要义B.核心立场C.基本要求D.根本方法2.有这样一种观点:统观当今世界经济,美国人掌握标准,站在最高端;日本人掌握技术,站在中间;中国人靠力气,只好在底端干苦力。
要改变这一格局关键在于A.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B.大量引进技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C.扩大对外开放规模,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D.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三)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围绕主题抓住主线》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课的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题分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目。
从理论上讲,第十课包括两个框题,其中第一框指出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并明确了经济建设的新要求,而本框则提供解决办法——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措施。
而且本框两目之间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先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内涵,进而引出当前的经济发展战略。
两者是由概念到应用的关系。
学生学好本节课不但能对我国经济形势有进一步深入的把握,而且还能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实践上讲,高中生是中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了解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及其存有的问题,有利于其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意义,增强使命感,从而更科学地规划自己的人生,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竞争与合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所以,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看,本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
【学情分析】我们番禺高一的学生每天都在感受着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气息,对这个问题会比较感兴趣。
同时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初步理解了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观点,且具备一定的信息搜集和筛选水平、对问题的探究水平、语言表达水平。
但是,因为受初中思想品德主观题是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影响,他们基础稍薄弱,尤其阅读理解、分析水平不强,缺乏辩证的看问题的思维方法,不能很好地分析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系列问题,这就形成一定的学习障碍。
所以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引导他们合作探究学习,非常重要。
亚里士多德说:“告诉我的会忘记,给我看的会记住,让我参与的会理解。
”所以我会因势利导,发挥长处,克服劣势,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解释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2、能复述并说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3、评析或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二)水平目标1、能评析不同的发展观,辩证分析我国经济发体现状2、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合理化建议(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觉性,注重社会公平与和谐2、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3、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解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教学难点:分析我国经济发体现状,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探究式学习法、导学案学习法【教学手段与教学准备】多媒体、黑板【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知识点评补充术语以上四组探究材料,主要是考查大家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措施的深入理解,要求大家根据材料,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二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识记:科学发展观的主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
2.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如何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
3. 运用:结合典型事例说明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学习重点】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学习难点】准确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知识梳理】认真阅读课本第87—90页,完成课时练第79页的自主学习。
【问题探究】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是什么?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我们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2、如何才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为什么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是什么,其要求是什么?
5、如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精练拓展】
一、单项选择
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A、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B、以人为本
C、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D、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
2、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是因为()
①发展对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③只要经济发展,就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④经济发展能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近年来,“中国制造”成为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但是缺乏核心技术仍然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这说明我国()
A、要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B、必须要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C、应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D、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4、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实施一系列惠农政策,国家这样做从根本上说是为了()
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B、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工业现代化的实现
C、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D、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
5、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表明我国经济发展()
①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转变
④注重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下列对区域的协调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
②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③实现东部和中西部的同步富裕
④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
怎样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简析题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矛盾突出。
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不健全;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等等。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应如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