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案13 科普文常见的两种探究题 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一轮专题训练【专题27】科普文阅读(含答案)

高三语文一轮专题训练【专题27】科普文阅读(含答案)

专题二十七科普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动物预测地震之谜孝文①科学家近日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

2009年,在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

观察到这一现象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

②研究小组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地壳中受压的岩石释放出带电粒子,并与地下水发生反应。

生活在地下水中或附近的动物对其发生的任何化学变化都非常敏感,可以在岩层断裂并引发地震前几天就预感到将有地震发生。

③此项研究由美国宇航局的弗莱德里曼·弗伦德和英国开放大学的雷切尔·格兰特领导。

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发现能够促使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展开密切合作,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识别地震即将发生前出现的一些难以捉摸的征兆。

④拉奎拉的蟾蜍并不是在地震发生前行为出现异常的第一个例子,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有关这种现象的报告。

地震发生前,一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行为都会出现异常。

在1975年的中国海城,很多人发现蛇钻出巢穴,1个月后,这座城市遭受大地震袭击。

这是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因为当时正值冬季,蛇正在冬眠。

蛇洞外的温度低于0℃,冒险离开蛇洞对这些冷血动物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性行为。

⑤然而,无论是爬行动物从冬眠中苏醒,两栖动物逃离池塘,还是深海鱼类游到海面,都只是个别现象。

由于大地震较为罕见,即使对动物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观察其行为变化预测大地震也很难做到。

这也正是拉奎拉蟾蜍的特殊性所在。

作为博士项目的一部分,身为开放大学生物学家的雷切尔·格兰特当时一直对蟾蜍群落进行着监视。

她回忆说:“这非常具有戏剧性。

所监视的96只蟾蜍几乎在短短3天内变成0只。

在此之后,美国宇航局与我取得了联系。

”⑥宇航局科学家当时一直对岩石受到强大压力时的化学变化进行着研究。

他们希望确定这种变化是否与蟾蜍大批撤离有关。

2020版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案12 掌握科普文的文体特征 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案12 掌握科普文的文体特征 含解析

练案十二掌握科普文的文体特征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昆虫如何过冬上官雪①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目前人类已经知道的有100多万种,而实际数量可能还远不止这些。

昆虫数量如此之多,所以温暖的夏季我们到处都能发现昆虫的身影,它们在我们面前飞来飞去,爬来爬去。

可是到了冬天,它们却似乎从世界上消失了——我们很少看到它们。

那么,寒冷的冬天它们都去哪里了呢?没有羽毛也没有皮毛的它们,是如何挨过漫长的冬天迎来下一个春天的?②昆虫种类繁多,因此它们抵御寒冷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所谓各有各的妙招。

虽然我们不可能将其一类类地详尽叙述,但我们能大致将它们的“过冬技巧”归为几类:一类是“盖房”,即为了过冬而搭建栖身的地方,大多数以幼虫形态过冬的昆虫是这么做的,这种做法比较辛苦;一类是“找房”,即寻找温暖的地方来过冬,这是大多数以成虫状态过冬的昆虫常用的“伎俩”,相对容易;还有一类则是制造防冻剂——要想在寒冷的冬天在户外蹦蹦跳跳,防冻剂是必须具备的。

③“盖房”过冬的昆虫都比较勤奋,蜂类是这一类的代表。

例如,切叶蜂会把成叠的椭圆形叶子运到地下或者空心木头里面筑成一排排蜂房产卵过冬,而且蜂房里还备有用于过冬的花蜜或者花粉,“过冬装备”十分齐全。

通常,造蜂房需要一千片左右的叶子,工程十分浩大,但辛苦是有回报的,在这样温暖的房中,它们可以安心过冬了。

除了蜂类,蛾类的幼虫也是这类杰出的代表,它们能在冬天来临之前钻入地下,盖出一座座坚固的土房子,而且还会从嘴里吐出黏液来对墙壁进行粉刷,使小房子变得更加光滑和美观。

④“盖房”过冬的不少,“找房”过冬的也很多。

双翅目中的蚊、蝇都是“找房”来过冬的,冬天将要来临的时候,它们就钻到石洞、菜窖、空房、畜舍等阴暗挡风的角落里躲藏起来。

⑤一般地,有“房”过冬的昆虫基本上就闭门不出了,这也是我们冬天很少看到它们的主要原因。

不过,尽管冬天出来的昆虫少了,但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会躲起来,一些昆虫在冬天仍然很活跃。

2020版高考语文(课标版)一轮复习练习案:3.1.2 练习案二 辨析成语误用 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课标版)一轮复习练习案:3.1.2 练习案二 辨析成语误用 含解析

练习案二辨析成语误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福建南安的颜氏家族在宋代立下了永远为唐代诗人韩偓守墓的誓言。

颜氏家族一言九鼎....,让此承诺一代一代延续,守护这一片千年历史遗存。

②近日,天津公安公交分局的便衣警察在执行反扒任务时,成功抓获两名公交扒手,现场监控视频完整记录下了扣人心弦....的抓捕过程。

③藏品因存世量稀少,历来是藏家的心头之好,又因其收藏价值高,赝品颇多,而收藏者最关注的藏品真伪问题,历来争论不休,扑朔..。

..迷离④用功譬如掘井,一锹下去可能会遇到瓦砾,也可能会遇到岩石。

但是,只要心无旁骛....,倾力深挖一口井,自有清泉涌出之日。

⑤一部网络小说动辄上千万字,文字水平鱼龙混杂....,价值表达未经深思,此类问题普遍存在,即便所谓“大神级”作品也不能免俗。

⑥研讨会中,专家对电视剧《思美人》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在指出部分瑕疵之外,更盛赞这是一部雅俗共赏....、富有价值的优秀作品。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此处应用“一诺千金”。

②“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用在此处不合句意,可以改为“惊心动魄”。

③“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

符合语境。

④“心无旁骛”,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符合语境。

⑤“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此处使用对象错误,可以改为“参差不齐”。

⑥“雅俗共赏”,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

符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连通西安和成都的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以来,旅客发送量节节攀升,开通首月共发送旅客达93万人次,致使该高铁车票洛.阳纸贵...。

②无论正史还是野史,甚至武侠小说,他都浏览涉猎,有的还进行精读。

博学多闻让他的课堂自然而然地生动起来,说起历史故事如数家珍....。

③学者宋恪震的《唐宋词名篇精赏》是近年新成果的结晶,与他的《唐诗名篇精赏》适巧成为配套,可谓珠联..璧合..的姊妹篇。

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案13+科普文常见的两种探究题+Word版含解析.doc

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案13+科普文常见的两种探究题+Word版含解析.doc

练案十三科普文常见的两种探究题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森林的枢纽戎可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

林中某处,黑啄木鸟凌厉的叫声一如既往,转眼间百鸟齐鸣。

百鸟来朝是人类的想象,天下万物实在无高下之分。

但是确实,某些物种似乎更加重要,如同枢纽。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辞源》说,枢纽“比喻事物互相联系的中心环节”。

这个中心环节如枢如纽,本身并不起眼,然而一旦缺少,整个系统却会发生重大改变。

1969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生态学家罗伯特·T·佩因提出了“关键种”的概念,它的英文是keystone species,其中keystone的本义是指石拱门上方中间的那块石头,它在所有组成拱门的石头中受力最小,但没有它,拱门就会倾倒,keystone的含义与汉语里的“枢纽”异曲同工。

“关键种”的概念并非凭空而来,佩因教授分析了一系列的例证,特别是他在196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

这项研究开始于1963年,他在离西雅图不远的马考海湾做了一个有趣的去除实验。

马考海湾在太平洋东侧,满是石岸而无沙滩。

佩因选择了一块海滩作为样地,调查底栖生物。

样地的中段——中潮间带,布满了贻贝、藤壶和一种称为茗荷儿的节肢动物,这些动物都附着在岩石上。

有一种海星以这些动物为食,哪种动物增多,海星便优先取食哪种,所以没有谁能占据绝对优势。

低潮间带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较短,生物种类急剧增多,甚至包括了4种大型海藻。

除了刚提到的3种动物的幼体,另一种藤壶零散地附着在岩石上,夹杂着些海葵。

两种石鳖和两种帽贝四下爬行,几只海兔(裸鳃类软体动物)在海绵上缓缓爬过,贪婪地摄取着它们的食物。

实验中精彩的部分来了,佩因取走了样地里的海星。

3个月后,原本只分布在低潮间带的那种藤壶,竟然占据了样地60%~80%的空间。

随后的9个月里,小个头儿的贻贝和茗荷儿迅速生长,到处都是它们。

再往后,茗荷儿也消失了,遍地贻贝。

它们侵占了几乎所有的岩石,其他生物无处附着,结果藻类只剩一种,海葵所剩无几,石鳖和帽贝爬向别处,海兔也随着海绵的消失而消失。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及科普文课件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及科普文课件

-13-
④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 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 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 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 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 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竞 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 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 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
-8-
二、科普文阅读 1.关注标题,捕捉文章话题 通过标题可以知道文章的说明对象及核心内容。科普文的标题 往往会点明介绍对象,有时也可兼有它的特点、作用、意义、价值 等。 2.总览文本,关注文本特征 ①掌握结构特点。科普文的总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即引出说 明对象、详细解说对象(主体部分)、总结说明对象。说明文主体 部分的段落、层次之间的结构形式一般又有并列式、承接式、递 进式、总分式等。 ②理清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时间、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又 包含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 体、从总说到分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
-7-
3.聚焦人物特点,分析艺术手法 要清楚文本传达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观点、品质等,除了事件, 还要抓住文本中作者或他人的评论性语句,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 挖掘其精神内涵,评价其对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作用,从而明确传主 是怎样一个人,具有哪些特点,进一步把握文本的写作意图。 传记一般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抒情和议论;在表现手法上,传 记一般会用到首尾照应、正侧相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对比 衬托、环境渲染、细节勾勒等手法;在修辞运用上,传记常会用到 引用、对比、比喻等方法。 4.结合创作意图,体察作者情感 作者刻画传主形象,往往有自己的创作意图,寄寓着自己的情感 倾向,为此,阅读传记,应在把握传主事迹、明确传记手法的基础上, 体察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第三讲 科普文和报告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第三讲 科普文和报告教学案(含解析)

第三讲科普文和报告基础点:一、科普文章的相关知识1.科普文的定义科普文跟科学论文不同,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此文体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还有趣味性和通俗性等特点。

2.科普文的类别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

高考的选文大多采用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是带有文学色彩的科技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既准确简明又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3.科学小品的相关知识跟科学说明文相比,科学小品的趣味更浓,它的趣味性不仅体现在题材上,更多的是体现在通过多种表现手法而渲染、强化出来的种种情趣上。

首先,科学小品标题要生动活泼,富有新意。

其次,科学小品要借助文学表现手法来加强它的趣味性。

例如:(1)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表达知识内容,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2)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也能使科学小品富有情趣;(3)把科学知识编织成有情节的小故事,让读者通过想象,在阅读故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这也是科学小品产生趣味的一种表现手法。

4.科普文章的作用科普文章在社会传播中有三大作用:一是介绍和普及科学知识,二是解释、示范科学方法,三是引导、培养科学精神。

5.科普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科普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而简明。

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①下定义:用简洁、准确、周密的语言揭示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②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

③举例子:举出有代表性的具体实例来说明事物或现象。

(好处: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直观生动、便于理解,可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④用引用:引用有关的科学道理、文献资料、故事传说、诗文名句、俗语谚语等作为依据进行说明。

⑤分类别:把被说明事物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依类进行说明。

(好处:使说明内容明确,条理清楚)⑥列图表:用图画、表格对被说明事物作较直观明晰的说明。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12综合性选择与多角度探究(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12综合性选择与多角度探究(含解析)新人教版

练案十二综合性选择与多角度探究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红旗飞舞魏巍第三阶段的作战地区在北汉江以西、金化以东和金城以南的弓形战线上。

郭祥所在的第五军,对这里的地形比较熟悉,被调到这个地区来,准备对黑云岭的敌人展开进攻。

7月12日上午,师政治部派人来授予担任突击任务的三连一面红旗,要他们把它插上黑云岭的主峰。

三连的战斗情绪顿时达到沸腾状态,全连都在红旗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黄昏时分,突击营向前开进。

邓军和周仆站在交通沟旁边,与出击的战士们一一握手。

军文工团和师文工队的男女队员敲锣打鼓,喊着口号,说着快板。

松树杈挂着的大喇叭一遍又一遍地播送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与《歌唱祖国》的歌曲。

“小钢炮”在前面高高地举着红旗,战士们一个个挺着胸脯,步伐越发显得威武雄壮了。

敌我阵地之间,横隔着一道宽阔的金城川。

为了在攻击时避免敌人炮火的拦阻射击,同时为了迅速而突然地攻上敌人阵地,指挥员们费了许多心思,才想出一个新奇的办法,就是事先在敌人的山脚下秘密地挖一些屯兵洞,使部队在攻击之前偷偷地潜伏在这里。

郭祥的突击营于当晚午夜时分偷渡过那道宽阔的大川,在敌人山脚下的林莽之中潜伏下来。

这种战斗方式,使各级指挥员在精神上都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

他们唯恐敌人有一丝一毫的察觉,也唯恐哪一位战士在敌人盲目的射击下负伤而忍受不住。

郭祥和老模范蹲在一个小小的洞子里,真是觉得百爪挠心,实在难挨。

终于天又黑下来。

总攻时间一秒钟一秒钟地迫近了。

通讯员小牛两只眼眨也不眨地望着我方阵地。

当秒针刚刚踏上晚上九点钟时,只听他尖声尖气地欢叫了一声:“看,信号弹飞起来啦!”话音未落,人们就觉得身子猛地一震,炮火的风暴遮天盖地地轰鸣起来。

郭祥和老模范等人立即出了洞口,向我方阵地一望,只见三颗红色的信号弹,还飘坠在空中。

数百门大炮出口的闪光,像连续不停的闪电,把半面天空照得通红。

尤其是成批的火箭炮弹,拖着长长的火尾巴从顶空穿过,像赤红的钢板一样,倾泻到敌人的阵地,使整个的大地都为之震动。

2020届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复习 对点练13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复习 对点练13 Word版含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取向书法艺术是一种饱含人文精神的艺术,古人对书法的人文精神多有论述。

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

”苏轼说:“古文论书者,兼论其平生。

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

”明末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

”古往今来,强调书家的人格地位,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的评价方法长期影响着书坛。

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各自有属于自己的美学内涵与价值,它不需要嫁接或附属于非原生态的环境来生存。

但是,书法是一种标榜的艺术,书法伤口在彰显艺术魅力的同时,书法家的人格、学识等因素也会凸现出来。

所以说书法是一种人文的艺术、人格的艺术也未免不可。

世上没有纯粹的艺术,尤其是书法这门必须承载汉字,并通过汉字以表达事项和情感的艺术。

那么,书家的作品,即使是书写他人原创的作品,首先也是经过书家的人格认可,且注入了自己饱满的情感后才书写出来的,每幅作品都无疑会镌刻上自己的人格烙印。

艺术家提供的产品必须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这就是艺术家的良知与社会责任。

艺术家为了能生产合格的产品,必须从精神的、道义的、物质的、社会的、生活的多个方面进行投入、筛选、填充、调试,甚至是反复地加工提炼,艺术的修炼必须是人格的修炼和人文领域诸多学科的学识与涵养。

作为书家,恪守做人的原则,充分把握作品的思想与艺术性,这是必须要做到的。

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分子应有的一种品格,一种情怀,是这个阶层的精神特征。

中国有传统文化所坚持的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中心,以修身、养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的人文精神;西方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个性解放为目的,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人文精神。

由此看来,人文当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价值取向或者思维方式。

书法是一门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高雅艺术,如果不强调作品丰富的内涵,不提升其精神品质,一味的浮躁铺张,只能消耗书法的艺术生命。

眼下有人提出了书家“学者化”的口号,提倡加强书家人文素质和传统国学的综合修养。

新高考语文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Ⅰ专题二第三节科普文阅读

新高考语文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Ⅰ专题二第三节科普文阅读
C.我们肉眼很难直接看见细菌,却可以感受到它们带来的 影响,比如当你腹泻时,可能就是你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遭到了 破坏。
D.以前我们认为个体是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 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是微生物的研究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 误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D 项,“以前 我们认为个体是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 生命活动,但是微生物的研究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表述 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我们在观察父母与朋友时,看到的都 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个体: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 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这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事 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从来都是‘我们’,而不是 ‘我’”,可见,“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 调控生命活动”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而不是一个 “错误的观点”。故选 D。
的《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对神奇的超低温现象做了生动的描述, 展示了科学在探究自然奥秘、利国利民方面的无穷魅力;蕾切 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审视了化学药品滥用对人类的危害, 批评了人类主宰万物的傲慢心态;刘易斯·托马斯的《这个世界 的音乐》,说明动物界和人类一样,存在着美妙的超功利的音乐, 启发人们纠正人类傲视生命万物的思想;比尔·盖茨的《足不出 户知天下》,通过对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展示了科学在改变人 类生活方式方面的美好前景。
海绵是结构很简单的动物,其静态的身体从来不超过几个 细胞那么厚,即使如此,它们的周围也寄宿着活跃的微生物。 有时候,通过显微镜都几乎看不到海绵的本体,因为它的上面
们吃东西时,它们也吃;我们旅行时,它们也结伴而行;我们 死后,它们消化我们。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人体都自成一个 动物园。
我们观察白蚁、海绵时,也相当于在观察自身。它们身上 的微生物或许与我们不同,但是都遵循相同的生存规律。珊瑚 礁里的微生物因为经历污染和过度捕捞而变得杀气腾腾,人类 肠道中的菌群在不健康的食物或抗生素的侵袭下也会让人发生 奔涌的腹泻。老鼠肠道中的微生物会左右它们的行为,而我们 自己肠道内的伙伴也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大脑。没有一 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测试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测试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测试附解析一、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分子生物学家不怕公众问“你的研究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因为很多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都有很强的实用性,几乎马上就可以指导医疗实践。

DNA修复机制的发现也不例外。

DNA修复涉及一系列蛋白质,如果其中任何一种不能正常合成,都可能导致DNA无法正常修复。

这样的病人身体里的DNA损伤会以比常人快得多的速度积累,患某种肿瘤的概率也就比一般人大得多。

在先天性DNA修复缺陷中,最有名的是着色性干皮病。

病人的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不能正常运作,因此无法修复由紫外线造成的DNA损伤,哪怕是最轻微的阳光,都可以让皮肤起疱、发干并长出大量雀斑。

病人100%会患皮肤癌,多在20岁之前离世。

现在已经知道这种病有多种亚型,分别对应不同的缺陷基因。

理论上讲,如果在产前能够检测这些基因是否存在缺陷,就可以避免生出有缺陷的新生儿。

当然,考虑到着色性干皮病的发病率只有二十五万分之一,目前对这种病进行产前基因检查的需求可能并不迫切。

相比之下更值得注意的是由先天性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这是遗传性结直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在所有结直肠癌中占到2%-5%。

复旦大学的研究表明,在东亚人群中这种基因缺陷较为常见,因此一定还有很多携带者未被发现。

如果能通过基因检查确定为缺陷基因携带者,就可以早做预防,避免或推迟结直肠癌的发生。

事实上,即使是一般人,也可能因为体内某些细胞的DNA修复机制出现后天的缺陷,而患上肿瘤。

当这些修复机制不能正常运作之后,肿瘤细胞的DNA就更容易出现突变,肿瘤的恶性化程度也越高。

然而与此同时,肿瘤细胞的繁殖也更依赖于还能正常运作的修复机制。

如果这些修复机制也被破坏,DNA将更容易受到损伤,这样反而可以加快肿瘤细胞的死亡。

基于这一原理,科学家们从DNA修复相关蛋白质入手,筛选可以抑制其活性的肿瘤化疗药物,已经有了初步成绩。

2020版高考语文(课标版)一轮复习练习案:1.3.3 练习案三 科普文阅读 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课标版)一轮复习练习案:1.3.3 练习案三 科普文阅读 含解析

练习案三科普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材料一味精在传说中具有许多危害,版本也不尽相同。

许多人“相信”味精有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认为它是“化学工业品”,虽然味精亮晶晶的,好像一种化工产品,其实它和酱油、醋一样,都是一种酿造产品,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提高人体对其他各种食物的吸收能力,对人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

味精的诞生和使用只有百年的历史,但对于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美食大国而言,没有味精,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混搭也能提出鲜味来。

据说,春秋时代齐桓公的御厨易牙首创了“鱼腹藏羊肉”这道菜,从而开创了天然食材混搭的提鲜之道。

古人最常用的是食材混搭煮制高汤提鲜,俗话说,“艺人的腔,厨子的汤”,制作出优质的清汤或奶汤,是使菜肴增鲜的最佳手段、在发明味精前,高汤几乎是全世界每一个专业后厨的必备品,用高汤代替水是让菜品变得更加鲜美的利器。

中餐的开水白菜、鱼翅捞饭需要鸡肉火腿清汤和鸡爪猪肉浓汤;日料寿喜烧、茶碗蒸需要柴鱼昆布高汤“出汁”;当然还有各国素食里的素高汤等等。

制汤俗称“吊汤”,可以追溯到1 400年前“捶牛羊骨令碎,熟煮,去汁;掠去滓末(沫),停之使清”(《齐民要术》)的制汤法;后来出现了一种“捉(提)清汁法”,其做法是:将鸡汤、鸭汤或肉汤放在锅中烧煮,然后将生虾捣烂,和入甜酱、酱油,再投进汤中,等汤沸腾,泛起浮沫,即撇去,如此三四次,捞去虾渣,即成清汤。

除了采用高汤提鲜外,古人常将蟹肉、蟹油、蟹黄用猪油“炼”后收贮起来,俗称“蟹油”,供制作肴馔时用。

这种方法,江苏、浙江民间至今仍颇盛行。

无论烧菜、制馅,还是下面条,都可以放入适当的“蟹油”,其味之鲜,不可言传。

此外,古人还常将一些比较鲜美的食品原料磨成粉,制作成原始的“味精”撒在菜肴中以增鲜,如清顾仲所撰的《养小录》中就记有用笋粉和蘑菇粉提鲜,做菜时撒进去,这种原始的“味精”使得普通的菜肴立马变鲜。

材料二1908年,一位名叫池田菊苗的日本东京大学化学教授在喝了妻子做的海带黄瓜汤后,发现味道特别鲜。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一、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

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

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

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

”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

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

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

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

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

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

”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

”(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材料二:【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

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

材料三: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

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

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

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

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

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

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

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

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

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分类:报告和科普文章(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分类:报告和科普文章(含解析)

温馨提示:本题库为Word 版,请按住Ctrl, 滑动鼠标滚轴,调理合适的观看比率,点击右上角的封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 19 报告和科普文章一、 (2013·广东卷 )阅读下边的文字 ,达成 1~3 小题。

山川画中的地质学赵野木①我国很早就出现了特意描述自然山川之美的景色画,我们习惯叫“山川画”。

山川画滥觞于六朝,独立于隋朝,发展于唐朝,至五代进入顶峰阶段 ,经两宋至元代 ,成为居统治地位的画种。

②中国山川画一开始就重视写生,以自然为师。

盛唐画家张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师造化”就是向大自然学习,研究表现自然的技法。

因为各位画家所居地区不一样 ,山石结构不一样 ,因此创建出不一样的山石画法 ,此中主假如皴法。

在我国古代有名的绘画技法书《芥子园画传》中列举古人的皴法就有近二十种:披麻皴、乱麻皴、大斧劈、小斧劈、雨点皴、荷叶皴、解索皴、乱柴皴等等。

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川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模拟 ,而是山川风采的再现 ,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川。

③相传唐朝的李思训创办了小斧劈皴。

宋朝李唐“扩思训之皴而尽笔力以驰之 ,又变小斧劈为大斧劈”。

范宽常用解索皴 ,他画的是终南山风光。

元四大家之一倪云林开创折带皴 ,这位无锡人画的是太湖畔上的石头。

他的画横皴如迭糕,和太湖畔石头上的层理符合。

清朝大画家石涛倡导“搜尽奇峰打底稿”,创建出拖拖拉拉皴 ,山川画又出现一番新的天地。

④这各种的山石皴法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能否反应了一些地质规律呢 ?我们的地质学家看到古代的山川画和《芥子园画传》中的图,能大致指出画的是哪一种岩石:折带皴画的是水平层理的堆积岩和变质岩中的板岩 ;大斧劈皴画的山石可能是坚硬的花岗岩;解索皴画的是玄武岩山体 ;云头皴画的是风化的片岩;鬼皮皴画的是剥蚀特别厉害的沙岩。

⑤画家依据不一样对象运用不一样的画法。

对象有改动,画法也会不一样。

火山的迸发、地震的发生常常会使地壳发生巨大的改动。

一般地说 ,比较韧性的岩石如薄页岩或泥质岩石在受力不大的状况下简单发生曲折变形 ,地质学上称为“褶皱”。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试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试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试题附解析一、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文学的自尊陈占敏①21世纪的小说,招数迭出,花样翻新,小说家们施出了浑身解数,要夺回日益失去的小说读者,中外小说家莫不如此。

可是招数变来变去,花样翻来翻去,细看来不过还是那么几招,要么以新奇取胜,要么以刺激夺人,或者在情节内容上,或者在技术手法上。

像石黑一雄那样,从容平静地写来,不玩招数,不弄玄虚,只是笔笔落实,平实展开,需要什么样的勇气啊!这考验的不仅仅是作家的才华和功力,还有作家的自信和自尊。

②是的,很少有作家像石黑一雄那样,着力于表现人的自尊了。

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长日留痕》(又译《残日》),写一个管家的自尊。

从人物设置上,石黑一雄就为自己构筑了一个巨大的困难需要去克服。

管家的身份,决定了要写出那份自尊是多么困难。

父亲——管家,在司机刚好休假的时候,被招来开车,陪两位绅士外出。

闲极无聊,两位绅士对车外出现的风景感到了腻烦,开始对父亲的“错误”肆无忌惮地嘲弄,以此来取乐。

父亲恰如其分地既维护着个人尊严,又准备听任调遣地驾着车。

两位绅士在对父亲口出恶言、极尽凌辱之事感到疲倦时,又开始议论攻击他们的东道主,也就是父亲的雇主,言词愈来愈低贱阴险。

父亲忍无可忍,猛然刹住车,打开车后门,在离车门一两步远的地方站定,两眼紧紧地盯着车内。

就这样过了一会儿,一位绅士问,我们不再继续旅行了吗?父亲不予回答,只是继续静静地站在那里。

终于,一位绅士表示,他们刚才的谈话的确有点鲁莽,这再也不会发生了。

就是这样,没有剑拔弩张,没有急风暴雨,没有咆哮,一切都是静静地进行,静静地较劲,连空气都是静静的;可是,就是在这样的平静中,蕴蓄着极大的张力,像一张弓拉满了,紧紧地绷着,“引而不发,跃如也”。

③对人的自尊的关注,贯穿着石黑一雄的大部分作品。

这定然与石黑一雄的出身经历有关吧。

他生于日本长崎,5岁时随父亲到英国定居。

他的出生地,那块遭受过原子弹袭击的土地,在他稚幼的心灵中会不会留下伤痕?他需要怎样保持着一个外来人的自尊,才能够在异乡的土地上立足成长?石黑一雄的另一部长篇《远山淡影》里,要搬家随母亲远行的万里子,一定要带上她那些小猫,她一再申明自己的想法:“你说过我可以留着它们”,“可是你说过我可以留着它们”……就这样一再重复,一再申说。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3部分 专题13 第1讲 体验高考真题把握备考方向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3部分 专题13 第1讲 体验高考真题把握备考方向

第1讲体验高考真题,把握备考方向[考点要求]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材料二(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材料三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1)一、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

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

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

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

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的空间,这个单位称为1光年。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

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

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

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

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l033。

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

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

(摘编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材料二:现代大爆炸理论目前是解释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论,它预测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来自于暴胀,即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的极短时间内,宇宙以指数形式膨胀。

宇宙学家普遍认为,一旦开始,在宇宙中的某些区域内,它就永远不会停止。

在这些区域内,量子效应会使暴胀永远进行下去。

所以从整个宇宙来看,暴胀的过程是没有终点的。

在这个被称作“永恒暴胀”的理论中,我们的可观测宇宙只是一个宜居的“口袋宇宙”,是一个暴胀已经停止而恒星和星系得以形成、生命得以出现的局部区域而已。

2017年接受采访时,霍金表示:“永恒暴胀理论通常预测我们的宇宙像是一个无限的分形,其中布满被暴胀海洋分隔开的不同的口袋宇宙。

一个口袋宇宙中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可能和另一个口袋宇宙中的定律完全不同,这样就共同组成了一个多重宇宙。

”在采访中,霍金表示他不是多重宇宙理论的支持者,“因为如果多重宇宙中不同的宇宙太大甚至是无限大的话,这个理论不可能被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案十三科普文常见的两种探究题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森林的枢纽戎可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

林中某处,黑啄木鸟凌厉的叫声一如既往,转眼间百鸟齐鸣。

百鸟来朝是人类的想象,天下万物实在无高下之分。

但是确实,某些物种似乎更加重要,如同枢纽。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辞源》说,枢纽“比喻事物互相联系的中心环节”。

这个中心环节如枢如纽,本身并不起眼,然而一旦缺少,整个系统却会发生重大改变。

1969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生态学家罗伯特·T·佩因提出了“关键种”的概念,它的英文是keystone species,其中keystone的本义是指石拱门上方中间的那块石头,它在所有组成拱门的石头中受力最小,但没有它,拱门就会倾倒,keystone的含义与汉语里的“枢纽”异曲同工。

“关键种”的概念并非凭空而来,佩因教授分析了一系列的例证,特别是他在196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

这项研究开始于1963年,他在离西雅图不远的马考海湾做了一个有趣的去除实验。

马考海湾在太平洋东侧,满是石岸而无沙滩。

佩因选择了一块海滩作为样地,调查底栖生物。

样地的中段——中潮间带,布满了贻贝、藤壶和一种称为茗荷儿的节肢动物,这些动物都附着在岩石上。

有一种海星以这些动物为食,哪种动物增多,海星便优先取食哪种,所以没有谁能占据绝对优势。

低潮间带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较短,生物种类急剧增多,甚至包括了4种大型海藻。

除了刚提到的3种动物的幼体,另一种藤壶零散地附着在岩石上,夹杂着些海葵。

两种石鳖和两种帽贝四下爬行,几只海兔(裸鳃类软体动物)在海绵上缓缓爬过,贪婪地摄取着它们的食物。

实验中精彩的部分来了,佩因取走了样地里的海星。

3个月后,原本只分布在低潮间带的那种藤壶,竟然占据了样地60%~80%的空间。

随后的9个月里,小个头儿的贻贝和茗荷儿迅速生长,到处都是它们。

再往后,茗荷儿也消失了,遍地贻贝。

它们侵占了几乎所有的岩石,其他生物无处附着,结果藻类只剩一种,海葵所剩无几,石鳖和帽贝爬向别处,海兔也随着海绵的消失而消失。

这样演替的结果,虽然生物量大大提高,但物种数却从15种迅速降到了8种,甚至更少。

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减少的问题在于,一旦环境变得不适于这几个物种的生存,整个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

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去除了几只能够控制固着生物生长的海星。

这个例子里的海星,便可称之为“关键种”。

它们虽数量不多,却对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种这个概念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处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我们只要保护好这个物种,那么生态系统就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我维持着它的结构和功能。

而从理论上讲,保护一个关键种,所花费用应该不大,四两拨千斤,何乐而不为?像海星这样,通过捕食稳定了生态系统结构的例子很多,比如地上的老虎、天上的雄鹰和海里的海獭,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特别强调保护这些动物的意义所在。

但是关键种至少还有另外两种可能的形式,其中一种是基于互利共生关系的关键种。

比如在澳大利亚西部,食蜜鸟给很多种植物传粉,也取食它们的花蜜,彼此互惠互利、互相依赖。

但在橡子山龙眼开花的季节,它的花却是食蜜鸟的唯一蜜源。

在这种情况下,橡子山龙眼就成了关键种,因为一旦它开不了花,食蜜鸟种群就会衰落,其他的植物也将跟着无法繁殖。

与上面两类关键种不同,生态工程师为其他生物创造生态位,是另一种形式的关键种。

比如水獭修筑的水坝,像工程师一样改变了局部环境,不仅促进了森林的更新,更为一系列物种的生存提供了资源。

再比如啄木鸟,它在树上凿出的大大小小的洞,为真菌、昆虫的生存提供了便利,给各种小型兽类、鸟类的隐蔽和繁殖提供了空间。

啄木鸟吃虫,它的数量不会太多,否则就意味着树干里的虫太多,森林也就不复存在。

但如果没有啄木鸟,我们无法想象,那些依赖于它的洞穴的动物将何去何从,森林又将是一个怎样的面貌。

关键种是个美丽的保护生物学概念,但在真实的世界里找到这样一个枢纽却难上加难,这是因为物种间的复杂关系,往往远超常人的想象。

我们能做的,就是到森林里多走走,多观察,多体会,多分析,大自然会告诉我们答案。

也许,这就是荒野精神。

(选自2016年7月8日《中国科学报》) 1.(探究文中的观点)在生态环境中,关键种有哪些作用?这个概念的提出有什么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仿真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4题。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胡晓军①清冷的北风掠过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大源镇境内的大源盆地,寒意袭人。

沿着碎石铺就的小路来到盆地西北端的小荷山脚,垂直陡立的山崖下,一个高近6米、宽近20米的天然山洞赫然入目。

②步入山洞,如同来到另一个世界。

60多米长、20多米宽、3米多高的主洞穴里幽深静谧,空气温暖而湿润,在昏暗多彩的布景灯光映射下,一尊尊远古先民的雕塑或伫立或箕坐于洞穴的各个角落。

这里是中国当代考古学上一处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万年仙人洞遗址,它和距离不远的同期吊桶环遗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③2016年11月上旬,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以及王象坤、闵庆文、卢宝荣、张居中、彭适凡等一批水稻科技界、农业文化界、农业历史界和农业考古界的专家学者来到这里。

作为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第54期中国科技论坛——中国稻作起源地学术研讨会”的代表,他们经过反复研讨,郑重联合签署了一份被称为“万年宣言”的《科学家建议》:“我们认为,中国栽培水稻起源于一万年前的以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及其周边地区和以南地区。

‘野稻驯化,万年之源’,我们建议,这一结论可在国内外宣传、交流上广泛使用。

”④在这份建议上签名的,还有“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他虽没能出席此次研讨会,但他在给会议发来的信函中写道:“一万年前,人类成功驯化出了栽培稻,这是人类稻作文化乃至人类农业文明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发端。

作为水稻研究人员,要感谢万年保存并保护了这么一个神奇的仙人洞遗址。

”⑤水稻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全球一半人口提供主粮。

在人类发展史上,人工驯化野生稻,是原始农业的一个重要发端,此后逐步形成水稻生产、食用及储藏加工等流程。

栽培稻究竟起源于何处?这曾一直是国际学术界持有争议的问题。

从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丁颖开始,一代又一代中国水稻研究人员和农业考古人员,致力于研究论证中国的栽培稻起源。

20世纪60年代在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的考古发掘,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美联合考古队发现了一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稻遗存,有力地印证了丁颖的“水稻起源于中国”的学说。

2010年,“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

⑥曾多次参与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彭适凡介绍:“这两处遗址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地层都出土了野生稻植硅石,新石器时代早期地层都出土了丰富的野生稻植硅石和栽培稻植硅石以及孢粉遗存,经鉴定,这种水稻兼具籼、粳稻特征,是由野生稻向人工驯化稻演化的古栽培类型,也是世界上迄今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遗存。

这说明在一万年以前,这里的人们就已经开始采集野生稻及人工种植水稻了。

”⑦“稻作起源地要有几个基本条件:该地必须发现有最早的栽培古稻遗存;必须发现当时有栽培稻的野生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当时要具备适于栽培稻及其生长发育的气候与环境条件;当时该地或其附近要有以栽培稻为主要食品并具有将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的发展水平和能力的古人类群体,以及相应的稻作农业生产工具。

”中国科技大学博物馆馆长、中科大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博士生导师张居中说,“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具备了所有这些条件。

”⑧《科学家建议》的发布,无疑是对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作为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的郑重宣示和科学确认。

⑨“以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为代表、以稻作为标志性特征的长江中下游远古农耕文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传播到了亚洲广大地区,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古老文明之一。

这是得到中国水稻科技界、农业文化界、农业考古界、农业历史界公认的研究成果。

”谢华安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彭适凡、颜龙安等人通过对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野生稻植硅石、孢粉遗存等,这坚定了他们对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的看法。

B.被称为“万年宣言”的《科学家建议》有重要意义,它是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作为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的郑重宣示和科学确认。

C.丁颖是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他曾经研究论证中国的栽培稻起源,并提出了“水稻起源于中国”的学说。

D.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中发现了兼具籼、粳稻特征的水稻,这说明在很久以前这里的人已开始采集野生稻及人工种植水稻了。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中第①段对江西万年县环境特点的描写、山洞位置的介绍以及对洞口大小的具体说明,可以使读者对万年仙人洞有大致的印象。

B.文中第②段对万年仙人洞内部远古先民雕塑的介绍,暗示这个洞穴历史悠久,与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称号相吻合。

C.文中第④段特意引用袁隆平信函中的话,表明《科学家建议》得到了袁隆平的赞同,同时也赞许了袁隆平对万年仙人洞遗址研究成果的贡献。

D.文中第⑧段在内容上介绍了《科学家建议》的重要意义,在结构上总结了上文内容,并照应了文章的题目。

4.(探究文中的观点)“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是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的结论令人信服,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练案十三科普文常见的两种探究题1.参考答案第一问:关键种在生态环境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①像海星一样的关键种,通过捕食可以起到稳定生态系统结构的作用。

②有的关键种具有与其他物种互利共生的作用。

③像水獭、啄木鸟之类的物种,有为其他生物创造生态环境的作用。

第二问: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认识到其重要性,有利于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像马考海湾的石岸上的海星,控制着几种节肢动物的数量,而这里的海星被拿走,导致了生态失衡。

海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保护好海星就能维护好这里的生态系统。

还有森林中的啄木鸟,也有同样的功能,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

如果保护好这样的关键种,那么生态系统就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我维持着它的结构和功能,成本也不大,这种方法值得重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本题第一问,可找出文中相关内容概括作答。

第二问是探究题,需充分理解“关键种”的概念,然后结合文中的事例,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作答。

2.A解析“彭适凡、颜龙安等人通过对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错误,文中明确指出彭适凡参与了考古发掘工作,但颜龙安是否参与考古发掘工作,文中并没有提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