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研究
大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大学语 文与大学英语 同为基 础语言类课 程 , 但是 足 。 现在 的大学校 园内 , 不文 明现象仍然随处可见 , 部 同大学英语 注重 听 、 说、 读、 写 能力 的培养 , 以此 应对 分学 生对应 有 的责任感 和遵守 文 明礼 仪 的 自觉性 相 大学 英语 四 , 六级 考试不 同 , 大学语 文 的教学更 加 的 对不足, 各高等院校内不合时宜 、 不合身份的违反校 注重培养学生 的赏析能力 以及对学生 的美学熏 陶。同 纪校规 的事件也 时常发生 ; 文化知识 的相对薄弱导致 时, 随着社会 的快 速发展 , 基 于人们对 文化 素养 的追 学生对语言 的运 用能力和操控 能力 有待提升 ;论文 、 求, 在专业教 育渗透符合社会发展 特点和社会发展 要 应用类 文章 的写作 雷 同、 相似、 千篇一 律等 的现象 比 求 的人文素 质教育成为 了时代发展 的必然趋势 , 也 是 比皆是。 高等学府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计划革新 的趋势 。 鉴于 2 . 人文素质教育和学 习氛 围不足 。虽然随着社会 大学语文所 具备的文化特征和文化 内涵 , 在大学语 文 经济的高速发展 , 终身 教育和素质教育 的理念开始被 教育 中渗透人 文 素质教 育成为 了各 院校发 展人文 素 广大的群众接受 , 越来越 多的院校开始 意识 到人文素 质教育 的必然选择 。 但 是 由于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 质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 , 意识 和实践之 间始终存在着 限制 , 人文素 质教 育的开展现 阶段仍然存 在许多 的问 道越不过去 的鸿沟 。现 阶段 的大学教育 , 由于就业 题 。因此 , 研究 和分 析在大学语文 中渗透人文素质 教 环境 的不 乐观性 , 高校 为发展 自身 的竞争力 , 将 大部 育面临 的问题 , 探讨 相应的解决策 略和在大学语文 中 分 的教学 资源 和教学 精力放 在 了专 业知识 的培 养上 渗透人文素质教 育的方法 , 对促进人文 素质教育 的发 而有所 忽略素质教育 。以我所在 的学校为例 , 开设有 展具 有重要 作用。 大学语文 这 门课 的 只有外 国语学 院 的部分 专业 和部 现阶段人文素质教 育在大学语 文教育 中渗透 分 文科类专 业 , 理科 、 工科专 业 的学 生 自上 大学 之后 存在 的问题 就不再 接触语 文 。面对这种情 况 , 姑且不论在 大学语 人文素 质教 育在 大学语文 教育 中存在 的 问题 主 文 的教 学 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 甚 至连接触大 学语文 要 表现在 两个方 面 , 一 方面来 自于学生 , 一方 面来源 这 门课程对 于工科 类的学生而 言就 已经是一种 奢望 。 学校方 面的不 重视 ,教学资源 和教学场地 的不 足 , 直 于校方 。 1 . 学生 自身素质不高且学习意识薄弱。现阶段 的 接影响 了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教育 中的普及和传授。 大学 生大多将主要 的精力放 在专 业课程 的学 习上 , 即 二、 改善人 文素质 教育在大 学语文教育 中问题 的 使不 学习也会将大部分 的时间花在社 团活 动上 , 这种 策略 ・ 时 间上 的安排导致 的直接后果 就是 , 即使学校拥 有足 对症下药 , 方可根 治 。针对现 阶段人文素质教 育 够充足 的学 习资源 , 也很少有人 主动利用 资源去了解 在大学语文教 育中渗透存在的 问题 , 提出 以下几点应 人类 文化 的博大精深 , 体会我 国在 悠久 的历史 长河 中 对策略 。 所沉淀 的文化底蕴 。 在不 了解本 民族文化 内涵 的同时 1 . 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对文化素质教育 的兴趣 还缺乏相关 的装配培训 , 导致本应该 在此文化 氛围下 和重视程度 。学生是 接受人 文素质教 育的主体 , 其学 应该具有 的文化气质和文化情操 ,等等都相对 匮乏 。 习效果反映人 文素质 教育的质量。现阶段的主要问题 文化知识 的匮乏导致文化素养 的低 下 , 随之 降低 的还 就是学生不够重视人 文素质教育 , 忽视 了素质教育 的 包括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 重要性 。因此 , 采取有效 的措施提升 学生对文化素质 大学生 文化 素质有所欠缺除 了不 了解文化底 蕴 , 教育 的兴趣 和重视 程度对 普及人 文素 质教育 和人文 缺乏文化气 质和文化情操 以外 , 还表 现在学生 的人格 素质教 育在大学语 文 中的渗透具有 重要作用 。 具体措 修养相对欠 缺 , 对 日常行为规范 和文化礼仪 的实践 不 施 有 : ( 1 )通 过素 质教育 卡将 讲素质教育 和学生 的综
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研究
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研究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质之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它能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语文教育的特点说明了语文教学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优越性。
但是根据目前大学生的情况来看,很少有学生会通过语文来丰富人文素养,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很多的大学生人文饲养普遍较低。
要想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学语文需要肩负起这一重任。
语文教育改革深化的成果,使得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该教育范畴内得以广泛渗透,语文教学既要担负起作为交际工具的重担,即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其听说读写的水平,也起到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传递文化、唤醒灵魂,不断促使学生个体成长和心灵成熟的作用。
语文教学在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美好的向往、对人生憧憬和规划、对生活和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以及成就良好的习惯和品性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何时能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一)人文常识的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自然也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
但长期以来,我们都按照传统的模式和评价标准,进行着实际以智力为主导的教育,成绩的好坏,名次的前后,也似乎成了今天评价学生的定性准则。
因此,在这样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中,让学生们自觉去接受文化的洗礼和文学的熏陶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
在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受到所学专业的限制,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存在着矛盾,大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
对于一些纯理科性质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接触到文学类的学科知识的机会就减少了,再加上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积累人文常识的意识,最终导致了绝大部分学生在人文领域方面知识的缺失,甚至是丧失了基木的文学写作能力,进而造成了人文素养的弱化现象。
(二)人文精神的流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文化精神的缺失己经成为了一大主流现象,很少有学生能够对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了解地很详细,更严重的是在很多大学生中间缺乏最基木的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文旨在探讨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引起人们对教育目标和方法的思考。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广阔的人文视野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语文教学一直被视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学生更多的是被灌输知识而非引导思考和情感体验,导致学生的人文素质缺失。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路径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的新时代人才。
更加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意义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改变,更是一种成功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
这种教育理念的引入和实践,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精神文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人文素质教育能够促使学生成为具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人才。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社会变化和挑战,保持对传统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具备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深入研究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准确把握其意义和价值,对于推动大学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1.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课文的学习和阅读,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念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人文素质。
2.塑造学生的审美情感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诗词歌赋、散文小品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力量,提高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其在人文素质上得到提升。
3.促进学生的情感修养语文教学应该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修养。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责任心和宽容心,提高学生的情感修养,使其成为有情怀、有情感的人。
4.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和解读,引导学生认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1.精心选择教材语文教学要精心选择教材,注重选取富有人文情怀的文学作品。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诗词歌赋、散文小品等文学作品的内涵,使学生从中感受人文情感和美的力量,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2.注重阅读推广语文教学要注重阅读推广,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文学鉴赏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
3.开展主题班会语文教学可以结合主题班会活动,开展一些具有人文品质的主题活动。
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朗诵、讲解和分享,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情感修养。
4.注重情感渗透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情感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到人文情感。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使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5.加强课外活动语文教学要加强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学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比赛、文学欣赏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人文情怀的力量,增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力度。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在大学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大学语文教学中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出发,探讨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深入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以期为大学语文教学注入更多人文关怀和情怀。
一、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还涵盖了文学、修辞、逻辑思维等多个方面。
语文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学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学素养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语文教学在注重语言文字的学习的也应当注重学生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语文教学中涉及大量的社会话题和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基于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
人文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包括:对人类文明的了解和尊重、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以及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等。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包含了广泛的人文知识和人文关怀,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和品格。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深入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至关重要。
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怀。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培养,更应当是学生情感的渗透和思想的启迪。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文学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怀,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理解。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具有广阔的视野、深厚的人文修养,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通过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人文思考。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
语文是人文学科的核心,通过对文化传承的学习和传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经典名篇和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
在讲解古文课文《论语》时,老师可以通过解读经典中的道德教诲,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名人文化名人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赤壁赋》等。
这些作品不仅是语言的艺术表达,更是传达了作者的人文思想和情感,通过学习和欣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具备批判思维的能力,能够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审视现实。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探讨不同文本的观点和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分析。
在阅读一篇社会议题类的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观点、论证和假设,培养他们敏锐的思考意识和独立判断能力。
也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各种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让他们进行批判性的阅读和评价,培养他们对文本的深度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
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习和理解已有的文化和文学作品,还要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创作诗歌、小说或散文等形式,让他们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创造的喜悦,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个体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和人文智慧,使其具备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文学作品的选取和分析,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让他们体会到文学的美和思想的力量。
要引导学生读好书、读经典,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和阅读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文化修养。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分析和讨论文学作品中的问题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提高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
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问题,关心人类的幸福和命运,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情怀,让他们在理解和反思自己的也能够投身于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指关心他人、关爱他人的态度和品质,是以人为本、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基本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传统文化和课堂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让他们学会感受他人的需求,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培养同情心和关爱心。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秉持人类共同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尊重人类的多样性和个体的独特性,追求真善美与自由平等的精神境界。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和体悟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自由独立的精神品质。
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批判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关心社会和他人,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
这些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愈发显著。
语文教学不再仅仅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人才。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人在不同社会文化交往环境下形成的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具有人伦关系和社会责任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解读等活动,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经历审美体验,感悟情感和思想。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作文、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言语交际能力。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
人文情操是指个人对于社会风俗、文化传统、人生哲理等方面的思考和体会,并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责任感。
人文责任感是指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感知和主动承担,包括对社会、对他人和对自己的责任。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关注时事热点、进行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责任感。
在课堂上通过展示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在文学课上通过让学生研究作家的社会反思和社会责任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是为了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人才,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人文情操和人文责任感。
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语文的魅力,启发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修养。
语文教育必须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深入体验人文关怀,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中。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大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成为了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应该具有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和人文思维的特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
本文将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分析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灌输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要求语文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理解人文精神,感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渗透。
注重文本内涵的人文意蕴。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师对文本内涵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
通过诗词的赏析和分析,小说的解读和评论,散文的思考和解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所传达的人文情感和人文意蕴,让学生在感悟美的增强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大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可以通过朗诵比赛、文学论坛、文学作品创作等方式,吸引学生对文学的关注,增强其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和美术的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欣赏文学的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大学语文教学也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底蕴和人文精神的力量。
通过历史文化知识的讲解和解读,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讲解和人物评述,历史文化遗址的参观和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的内涵和人文精神的力量,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修养。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大学语文教学也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一、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人文素质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在人文领域中所需的知识、能力、素养和价值观念,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素养。
人文素质教育包括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二、语文教育的本质及其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语文教育的本质是教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和语言意识,其中包括语音、语法、词汇、阅读、写作等方面。
但是,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教育,还应当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
语文是人文的文化载体,它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人们表达情感、展示文化的载体。
因此,语文教育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1.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应该突出文学的审美特性,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使学生能够在心灵上得到最大的满足。
此外,还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关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诗词歌赋的学习,让学生领略文学的情感魅力,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情感,增强人文素质。
2.强调文化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学应当贯彻文化融合的理念,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他们融入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也要拓展文化视野,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文风情,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注重道德素质的培养语文教学应当贯穿道德教育的理念,注重道德素质的培养。
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和人物形象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人物的品德和行为会影响到他们及周围的人。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觉养成道德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四、结合实际案例上海科技大学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教师在讲授文学作品时,除了诠释作品的内涵外,还会通过讨论和学生的个案分析,引导学生从思想深处探讨社会问题,并培养学生的评论和判断能力。
同时,还通过课外活动和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度体验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个人学科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
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高尚情操的过程,旨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对文化传统和经典著作有一定的了解和尊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学习和欣赏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人文素养。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和博物馆,让学生亲自感受文化的魅力,加深对文化传统和历史的理解。
人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社会热点和公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可以让学生分析当代社会问题的成因和影响,以及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责任。
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意识的公民。
人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优秀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写作等方式,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并共同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合作活动,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技巧,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
人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写作、演讲和辩论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写一篇议论文或进行一场辩论。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加强对文化传统和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可以使学生具备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高尚情操,并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首先从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入手,指出了人文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融合关系。
然后重点分析了教师和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角色和体验,探讨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结论部分总结了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关注,推动其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质教育、渗透、重要性、融合、教师角色、学生体验、实施策略、意义、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而人文素质教育则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愈发重要。
背景介绍一方面是因为时代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学语文教学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通过对人文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教师与学生在其中的角色、实施策略及其在未来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探讨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为提升大学语文教育质量和学生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1.2 研究意义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道德、心理、审美等各方面的素养,而这些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天然的联系,能够通过文学作品、语言文字等载体来进行传达和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语文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经典,更需要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成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着重探讨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一、文学鉴赏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文学鉴赏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文学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从中领略人文精神。
在文学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例如尊重、友爱、正义、勇气等。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人文精神的滋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质。
在文学鉴赏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当代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现实生活中的人文问题。
通过对比古代文学作品和当代生活,让学生认识到人文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加深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体验。
二、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品质。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意志品质。
写作教学可以注重培养学生成为思想深刻、情感丰富的人,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和思想交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品质。
让学生进行日记、随笔等写作,引导学生倾诉内心的情感,表达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写作教学,让学生体验人文情怀的力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课堂讨论与思辨引导学生思考人文问题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讨论和思辨也是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课堂讨论和思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文问题,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人文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在课堂讨论和思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文问题,并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1. 引言1.1 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大学语文教学在大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育不仅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也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增强自己的人文素质。
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语言文字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只有通过深入的语文教育,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文学的魅力和智慧,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大学语文教学不仅是学术训练的必要环节,更是实现全面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1.2 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日益凸显。
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其人文素质,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操。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其人文情怀,增强其道德意识和文化修养。
人文素质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大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 正文2.1 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其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初探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人文素质教育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被视为一种必要的教育元素,但是其在实际教学中的渗透程度和效果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在这一语境下,尝试对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进行初探,探讨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
鉴于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现状的矛盾,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指导,强调人文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大学语文教师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到教学中。
大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探索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学生和家长也要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人文素质教育中来,主动地阅读文学作品,了解历史和文化,积极参与到课外的人文活动中来,丰富自己的人文素质。
四、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发展方向未来,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文素质教育要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语文教学不仅要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和阅读技巧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强调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人文素质教育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人文素质,鼓励学生通过课外的人文活动来丰富自己的人文素质,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水平。
人文素质教育要更多地注重实践,强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人文素质的意义,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
人文素质在语文教育中的渗透
人文素质在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一、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那么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渗透的比例呢?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强调大学语文课程本身的人文内涵;另一方面,要在教育过程中积极自觉地倡导人文精神,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学生中。
也就是说,语文教材本身的选择和编写,要着眼于旨在陶冶审美情趣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文化元素,充分发挥语文教材本身的人文关怀;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承认个体差异,关注和引导学生的个体发展,重视人文教育和情感熏陶,通过体验式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应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所选内容应能反映本民族的民族情怀、思想认识和历史文化。
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语文的人文价值,体验全人类、各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感受本民族人文精神的特点。
第三,以提升学生人格为目标,以学生自我实现为要求,在大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在当今世界教育大趋势下,大学语文的人文渗透不再是单纯的附属品,更不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增加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的分量。
它不是一门选修课,而是一种真正实现对学生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通过这种理念的实践,教育者可以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观。
通过大学语文教育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树立宽容博大、身心健康、爱与完整、自由理性的高职人才。
二、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格的主阵地。
也是学生思想教育和三观教育的重要工具和力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
大学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体,应注重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塑造和完善人格,培养情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定位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他还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要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在大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必须发挥课程的工具功能和人文功能。
它除了具有交际、言语、写作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承载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优秀文化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研究朱思鸣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质之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它能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语文教育的特点说明了语文教学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优越性。
但是根据目前大学生的情况来看,很少有学生会通过语文来丰富人文素养,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很多的大学生人文饲养普遍较低。
要想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学语文需要肩负起这一重任。
语文教育改革深化的成果,使得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该教育范畴内得以广泛渗透,语文教学既要担负起作为交际工具的重担,即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其听说读写的水平,也起到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传递文化、唤醒灵魂,不断促使学生个体成长和心灵成熟的作用。
语文教学在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美好的向往、对人生憧憬和规划、对生活和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以及成就良好的习惯和品性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何时能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一)人文常识的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自然也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
但长期以来,我们都按照传统的模式和评价标准,进行着实际以智力为主导的教育,成绩的好坏,名次的前后,也似乎成了今天评价学生的定性准则。
因此,在这样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中,让学生们自觉去接受文化的洗礼和文学的熏陶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
在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受到所学专业的限制,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存在着矛盾,大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
对于一些纯理科性质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接触到文学类的学科知识的机会就减少了,再加上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积累人文常识的意识,最终导致了绝大部分学生在人文领域方面知识的缺失,甚至是丧失了基木的文学写作能力,进而造成了人文素养的弱化现象。
(二)人文精神的流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文化精神的缺失己经成为了一大主流现象,很少有学生能够对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了解地很详细,更严重的是在很多大学生中间缺乏最基木的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具体表现在对中华民族一直流传下来的传统、以及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了解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也缺乏对中华文化该有的兴趣,逐渐导致民族精神的流失。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人”的价值、使命与归宿,出现价值观念金钱化和个人化现象,“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有一定的市场。
大学生的价值观情况可以反映其人文素质的基本水平。
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就行了,文化课差无关紧要,于是就出现了专业课认真学习,文化课自由散漫,随便听听的现象。
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没有树立正确的目标,从而忽视了人文学科的学习和本身人文素养的提高,这也导致学生缺少理想信念,缺乏进取之心和成才之志,社会责任感不强。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一)挖掘语文教材中人文因素语文教材在人文教育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把握并利用其优势,发掘作品中具有人文教育素材,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和能力,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在文章的选择上做到有针对、有辨别。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渗透,使他们在体悟作品内涵的同时,对其灵魂也是一种净化和洗涤。
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文学作品,除文字优美外,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文学作品中的精神内涵和人文魅力光芒四射,它像一座灯塔,对学生在生活道路上前进和成长起导向作用。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作品的同时,受到一种精神上的熏陶和感染,一种灵魂的洗礼和升华。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教材的充分合理运用和解读,挖掘教材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和威力,如何在作品的阅读欣赏中陶冶学生性情,养成学生品质,是大学语文课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语文课本中挖掘人文因素,是大学语文教学人文渗透的一个必要而直接的手段。
(二)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新时代的教学观倡导应该回归人的教育,即以人为本。
因此,和谐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对于人文教育的效果有着非同寻常的内化意义。
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平等、和谐的氛围。
学生的人格在这样的关系中得到了尊重,这更能优化良好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学生的内在品质和外在素养更能得到快速的提升。
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控制者和权威,而是同学生同样;立于平等地位,教师要聆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走出迷惑,指导他们拨开黑暗。
新时代的师生关系更像是朋友,它要求我们要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真诚相待,热情关怀,和谐相处。
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老师,自然会使学生一步步走向从容、走向自信和大胆。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表达发自内心的见解,懂得与他人和谐相处之道,新的教学理念摆脱了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教师不再是拿着指挥棒的领导者,学生更非是指挥棒下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奴隶。
(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古语有言“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感知祖国语言文化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加词汇量,增强语感、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诵读之中,优美的文章会让读者有春风沐雨之感,在眼、耳、嘴、心、脑的协同合作下,多种感官都会调动起来,这样对于唤醒人内心深处的人文精神的再创造。
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学生自然而然地能够达到描摹其景,揣测其意,诉说其情的效果,从而使学生进(下转第179页)157是不相同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杜绝考试舞弊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无纸化考试相比纸质考试更能体现出考试的公平公正。
2、减少考试时间,客观题(选择题)部分直接选择,不需要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有效减少考试过程中书写答案的时间,在相同考试时间的前提下,无纸化考试比传统纸质考试节约考试时间,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可以留出更多时间检查所选答案,同时保证所选答案为学生认为的正确答案,避免书写错误带来的错误。
3、护理专业学生在毕业时要面对全国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该执业资格考试今后改革的方向为采用人机对话(无纸化)模式进行,在目前“持证上岗”的大前提下,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对学生就业极为有利,课程的无纸化考试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提前适应这个考试方式,对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有一定的影响,学生在校期间也乐意接受这以及考试方式。
4、避免教师在批阅试卷时的错误,考试结果更客观,极大减少批改试卷的认为影响因素。
以往的纸质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要面对大量的试卷批阅过程,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无纸化考试的客观题部分由系统直接批改,减少任课教师的批改试卷时间,保证考试结果的客观。
考试结果的正确促使学生更能接受无纸化考试方式。
无纸化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更为积极,可以有效改善学风、考风,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1、考前的课程复习更加系统、全面,无纸化考试采用根据考试要求进行随机抽题组题的方式进行,任课教师无法提前得知具体试题,可以有效避免了任课教师考前划定范围、给定“考试重点”、考前辅导等行为的发生,采用无纸化考试方式,学生要想取得好的课程考试成绩只有通过系统全面地复习授课内容才能实现,这在很大程度上规范端正了学习态度与考试风气。
2、无纸化考试课程中的所有试题由非任课教师进行抽题组题,所有考题考前全部保密,启封前解密,保证试题不泄露,有效避免学生考试中携带纸质材料或电子存储设备进行舞弊,使携带纸条等违规行为失去现实意义,有效避免考试的舞弊行为,这就倒逼学生必须通过扎实的复习才能取得较好的课程成绩,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无纸化考试实现了严格意义上的教考分离,在平常授课过程中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讲授,课程考试的试题不确定性直接要求学生需要更注重平常知识的积累,要将课程知识真正装到脑袋中,才能更好地应对无纸化考试方式,在这一积累过程中,学习态度尤为重要,只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才能更好地面对平常学习与课程考试。
四、结论1、课程考试采用无纸化考试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考核方式,就学生对该考试的满意程度及学习态度的正面影响而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革方式,值得继续推广。
2、无纸化考试相对于传统纸质考试,更能体现出考试的公平性、保密性、客观性,促进任课教师在注重平常教学方法与内容,学生在考前复习中要以正确的姿态面对,对我院整体的校风、学风、考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无纸化考试对学生课程考试成绩的影响需要另外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分析,同时可以将授课方式、课程改革、学习态度、考试成绩等诸多方面结合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研究。
这些研究将在今后继续深入探讨。
本课题项目来源:考试制度和方式改革对学生心理影响及其关系的研究,漳州卫生职业学院院本课题,项目编号:ZYM201409(作者单位: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上接第157页)入文本世界,把握文本的深层意义。
于是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以提高和涵养。
阅读可以激发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如谢冕所说:阅读过程也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
阅读励志的传记文学,可以使学生深受感染和鼓舞,主人翁在艰苦辛酸的境遇中始终坚持理想,积极进取,这对年轻的读者更是一种灵魂的冲击与洗涤,反身自己,会对眼下的幸福生活更为珍惜,对自己好逸恶劳的状态由衷反省。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集语言美、人情美、人性美于一体,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传承典范,是世界人民的精神瑰宝,因此,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在作家的引领下,更早更多地了解世界文化和风俗,感受世界悠久而博大的历史文化,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这对深化学生人文素质、弘扬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语:语文教育,是使学生增长文化知识、提高内在涵养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人文素养是人类文明的浩瀚长河中最璀璨的一颗珍珠,也是人类珍贵的遗产。
而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养表现的一部分,它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使人类的文明发扬光大,使后世继续继承,使未来人才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这就是语文教学应该承担的责任。
这项工程浩大而长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但也足显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都是大学语文教学中永远继续的课题。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渗透,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