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终稿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3)

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3)

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3)一.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的特点。

教科书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但是对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可能还存在着疑问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去发现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2.实验操作和观察。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针筒等。

2.教学工具:显微镜、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什么?空气是否存在?空气有没有质量?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教科书上的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空气的存在。

如:用气球吹气,气球会变大;用针筒抽取空气,气球会变小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如用塑料袋装空气,观察塑料袋是否会变形;用气球吹气,观察气球是否会变大等。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加深对空气占据空间特点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空气除了占据空间,还有没有其他特点?如:空气的流动、空气的压力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的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观察日常生活中与空气有关的现象,如:呼吸、吹气球等,并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本课的主题和主要内容,以及实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与反思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与反思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空气是物质,占据空间这一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背后科学原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空气是物质,占据空间。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玻璃瓶、气球等)、相关实验材料(小球、水等)。

2.板书设计:空气是物质,空气占据空间。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多种场景图片,在学生中引发关于空气占据空间的问题,让学生从日常经验出发思考空气的性质。

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空气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以及物质占据空间的概念。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特点,为后续实验做准备。

3.实验演示(15分钟)将一只装满空气的气球放入一个玻璃瓶中,在此操作之前,将玻璃瓶内插入一根小球。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占据了小球的空间,说明空气是物质,占据空间。

4.实验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

每组学生准备一个玻璃瓶、气球、洗涤水等实验器材。

他们需要观察和研究气球放入玻璃瓶中时的变化。

通过实验,学生自主发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进一步加深对空气是物质、占据空间的理解。

5.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空气是什么?空气占据了实验器材的空间吗?通过讨论,概括总结:空气是物质,空气占据空间。

6.反思与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反思与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探究过程中的困惑,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激励。

五、教学反思: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对空气是物质,占据空间的认知。

2.实验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探究,能够更好地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小学科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2. 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空气无形的特性,如何让学生感知到。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水杯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空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什么,空气是否存在。

2. 学生分享对空气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a. 实验一:吹气球,感受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

b. 实验二:用水杯、塑料袋等工具,尝试捕捉空气,感受空气的占据空间。

c. 实验三:比较不同容器中空气的多少,探讨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总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三、巩固知识(10分钟)1. 学生通过PPT上的练习题,巩固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回答,检查掌握情况。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思考:空气还有什么特性?如何证明?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探究,如:查阅资料了解空气的成分、作用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初步了解了空气的基本特性,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观察现象,从而加深对空气特性的理解。

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六、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小学科学二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等组成。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9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9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第6课。

所有的物质都占据空间,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它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由此逐步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在空气占据空间的活动中,设计了“用空气挤出瓶中的水”“杯底纸巾会不会湿”“注射器中的空气和水”三个活动。

学生在这些探究活动中会逐渐明白,占据空间就意味着排斥别的物体同时拥有同一空间,空气和石头、水一样,是可以占据空间的。

也是一种物体,只不过它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教材的意图在于通过引领学生借助可见媒介——水,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不仅存在,并且还占据空间。

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排挤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

“杯底纸巾不会湿”这个实验的做法不复杂,因此教材没有用过多的文字说明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但有两点强调得比较清楚,一是把纸团紧紧塞到玻璃杯的底部,二是倒扣着直立着按入水底。

这两点是实验成功的条件。

实验可以从两个方面给学生以启示:一是实验中,从水槽的侧面看玻璃杯,会十分清楚地看到玻璃杯里有一大截"空"着,水始终进不去;二、是将玻璃杯竖直提出后,纸团不会湿。

在实验的基础上,教材提出"纸会湿吗"和"为什么会这样呢"两个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推想空气占据空间。

对空气占据空间变化的实验与解释,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当它受到压力后它们之间的距离就会变得更小从而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变化。

然后进一步比较水与空气的异同。

最后是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材是由浅到深层层上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能力。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是科学学科的起始年级,在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等方面刚刚起步,很多时候对需要老师的启发和引领。

同时三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很强,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培养科学的素质。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

2、通过动手实验来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通过实验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探究发现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实验材料:玻璃瓶(配有内插两根吸管的橡皮塞)、水槽、水、玻璃杯、纸巾。

一、游戏猜测科学原因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玻璃瓶,瓶口是带有两个吸管橡皮塞,瓶中有一多半水。

其中一根管伸到水中,一跟管没有接触到水。

教师把瓶子高高举起,让同学们观察之后,把玻璃瓶放在讲桌上,吹没有伸到水里的那根吸管,水就会从另一根吸管里流出来。

这个游戏重点让学生观察明白老师吹的是两根吸管中的哪一根,只有观察明白了吹的是那根吸管,就会把游戏做成功。

2、学生动手提出猜测在老师把游戏演示完后,就让学生上台来做游戏。

有的学生吹那根伸到水里的吸管,就看见水里有泡泡冒出来。

有的学生吹那根没有伸到水里的吸管,就看见水从另一根吸管里流出来。

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游戏现象是什么样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从而,提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猜测。

二、实验证明科学概念1、小组合作讨论实验方法这是学生操作实验之前的工作,按照观察实验材料----想象材料用途----讨论实验方法----推选最佳方法这几步进行。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材料有:盛有一多半水的水槽、纸巾、玻璃杯。

针对自己提出的猜测,想一想这些材料有什么用途,然后小组内讨论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做实验,把实验材料的用途交流探讨,找到合适的使用方法来证明自己提出的猜测。

各个小组讨论出自己组的方法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发言,教师组织小组汇报,在小组汇报时,其余组可以提出自己的异议和困惑,让发言的小组帮助解答,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就能选出最佳的实验方法。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课件,课件的基本模式有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发现学习型等。

写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课件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一、空气占据空间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

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空气无形的特性。

2. 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球、水杯、吸管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空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什么?2. 学生分享对空气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空气是无形的,但它确实存在并占据空间。

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如何证明?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a. 实验一:吹气球,感受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

b. 实验二:用吸管喝水杯中的水,观察水杯内是否有空气。

c. 实验三:用水杯倒扣在气球上,观察气球是否能充满水杯内的空气。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三、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空气是无形的,但它确实存在并占据空间。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空气对我们的生活和地球环境有哪些影响?4.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空气的基本特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5分钟)2. 学生领取作业,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空气的基本特性,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六、空气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知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优秀9篇】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优秀9篇】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优秀9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1【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空气能占有空间这一科学观点。

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用对照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察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

3、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实验培育与别人合作的优异习惯,形成尊敬事实、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让学生经过自己着手实验研究发现空气是占有空间的。

【教课难点】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

【教课方法与手段】合作研究、实验法、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空气占有空间的多少是能够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

【教课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 个玻璃瓶、1 个玻璃杯、2 个注射器、4 根吸管、纸巾2 张、1 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课过程】一、空气占有空间1. 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指引学生思虑:瓶中的水为何会上涨呢?假如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涨吗?2. 出示资料,用这些资料可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涨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3. 联想平常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资料该怎样使用?4. 知道学生疏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察看并思虑: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假如橡皮泥没有完整塞住瓶口,水能上涨吗?是什么原由让水上涨的?假如停止吹入空气,水还可以上涨吗?假如想让瓶中的水不停上涨,你们的方法是什么?5. 分组实验达成后,沟通。

要点解说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1. 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展望: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润,为何?2. 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虑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备掉下来。

3. 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虑。

2020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精品版
精选文档
精选文档
二、空气占据空间吗 活动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 1.儿歌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喜欢听儿歌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乌鸦 喝水》,下面我们一起来听这首儿歌,并思考: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 播放儿歌,师生同看。师:儿歌听完了,哪位同学回答一下,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 到水的? 学生回答 老师小结:(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 ,所以水 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 ) 2.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确实存在,那么它能不能像水、石头等物体 那样占据空间呢?(由于空气是无色无味的物质,判断它能否占据空间,我们最好通过实验 来观察。) 师:认为能的请举手,(老师巡视一下)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到底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答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空气占据空 间吗》(板书课题) 活动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 吹气挤水实验 1.师:(出示盛有大半瓶水的锥形瓶、吸管、橡皮泥、)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盛有一 定量水的锥形瓶,现在旁边没有石子,只有 2根吸管、一块橡皮泥,你能不能利用空气,将水 从瓶子里挤出来呢?(同时操作课件) 师:老师提示一下:平时我们是怎么喝牛奶的?(出示盒装牛奶,带管子的)(用管子 吸)用吸的办法能让奶漫上来,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经历, 不小心一用力吹发生什么了呢? (预 设:奶会溢出来),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方案利用空气将锥形瓶中的水挤出来呢?在小组内 讨论一下,橡皮泥怎么用?吸管怎么放?我们比比哪组的设计更科学更合理。等音乐响起时 马上座好,准备交流。
一、用橡皮泥将瓶口密封。
二、通过一根吸管向瓶中吹气,另一根吸管的管口对准水槽,以免水洒到桌子上。
三、小组团结合作,并认真观察。
各组都做一下,组长负责吹气,一名同学吹气,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管口要对着水槽。

2023年《空气的存在2——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2023年《空气的存在2——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2023年《空气的存在2——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空气的存在2——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篇1 教学背景分析:空气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之一。

人们每时每刻都要接触空气,但由于习以为常而视而不见。

《空气占据空间》一课,重点是相识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空气占据空间的试验是进一步证明空气存在的探究活动。

这一探讨既有利于训练学生提出假设的实力,又有利于训练学生设计试验的探究实力。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通过试验相识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2.能够利用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道理,解决或说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能够感受到材料选择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性。

2.能用试验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猜想。

3.能够依据老师供应的材料设计简洁试验。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能够体验科学探究是一个连续且充溢艰辛和乐趣的过程,其间有胜利后的喜悦,也有失败后的反思。

2.能相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试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与否。

教学重点:1.通过试验使学生相识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2.学生能够利用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道理,解决或说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通过试验使学生相识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教学打算:1.多媒体资料:动画:吹不大的气球;流不下去的水;上升的小船;视频:浸不湿的纸;上升的小船;留不下去的水2.水槽、塑料杯、餐巾纸、试管、抹布、记录单、小船。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试验猜想,引入主题。

1.谈话:(出示一个试管)这个试管口有个小纸团,对着管口吹气会出现什么状况呢?谁来揣测一下。

2.用试验的方法来证明一下谁的猜想是正确的。

(老师演示:纸团出来并掉进了水中)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我们通过后面的试验再来说明这个现象。

[通过试验引发学生主动思索不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是想让学生通过后面的自行探究,并运用所学的科学原理进行说明。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老师捞出纸团)纸湿了。

有什么方法利用桌上现有的材料让纸团进到水中不湿呢?给大家一点时间先静静的想一想。

新版粤教粤科版科学三下《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粤科版科学三下《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粤科版科学三下《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粤科版科学三下《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能够占据空间。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依托,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基本概念,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空气作为一种物质的认识不足,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缺乏直观的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的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能够占据空间。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能够占据空间。

2.难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的现象。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塑料瓶、水、吸管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实验操作:将一个气球吹满气,然后用塑料瓶罩住气球,让学生挤压塑料瓶,观察气球的变形。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空气分子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由分子组成,具有质量和体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实验操作:用吸管将塑料瓶内的空气吸出,观察塑料瓶的变化。

4.巩固(5分钟)让学生谈谈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因。

小学科学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小学科学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是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空气是物质。

2. 空气具有质量和体积。

三、教学准备:1. 大气球一只。

2. 玻璃瓶一个。

3. 塑料袋一个。

4. 外观类似的两个小瓶子。

5. 盐、纸片等小物体。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问题(10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空气的概念,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知道空气是什么吗?空气可以看见吗?”引导学生思考。

2. 让学生互相交流并逐步得出结论,引导学生了解到空气是一种无形的物质。

Step 2 实验观察(15分钟)1. 准备一个大玻璃瓶和一个塑料袋,请学生将塑料袋完全塞入玻璃瓶中,并观察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将完全充气的塑料袋塞入玻璃瓶中,能把它完全塞进去呢?”3. 分组进行小实验,利用其他物体(如纸片、小石子等),让学生尝试用同样的方法将物体塞入瓶子中。

Step 3 探究讨论(20分钟)1. 利用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可以将物体塞入瓶子中,却无法将气体塞入瓶子?”2. 通过讨论,指导学生得出结论:“瓶子内部是占满了空气,而气体是有弹性的,可以自由地扩散和运动,所以无法像固体或液体一样被塞入瓶子中。

”3. 引导学生总结:空气是一种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

Step 4 实验验证(20分钟)1. 准备两个外观类似的小瓶子,一个放满水,一个不放水。

在外观上,它们看起来没有区别。

2. 分别让学生拿起两个瓶子,比较重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瓶子比另一个要重?”3. 将装满水的瓶子倒过来,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引导他们总结:“水的体积占据了整个瓶子空间,所以瓶子变重了。

”4.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我们用相同的方法来比较一个装满空气的瓶子和一个没装空气的瓶子,会发生什么现象呢?”5. 让学生做出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预测。

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小学科学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具有重量和占据空间的属性;2. 能够观察和实验验证空气的占据空间的特性;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透明的塑料瓶、纸张、水;2. 实验材料:空气、水;3. 教学工具:幻灯机、投影幻灯片;4. 学生导学材料:练习册、图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幻灯片或展示一张风车图片来引起学生对空气的兴趣,让学生回想平时所见到的空气现象。

2. 理论讲解(10分钟)通过投影幻灯片,讲解空气是什么及其特点。

解释空气具有重量和占据空间的属性,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空气对我们生活和周围事物的重要性。

让学生牢记空气是一种物质。

3. 观察实验(15分钟)(实验目的:观察和验证空气的占据空间的特性)步骤一:取一个透明的塑料瓶,将封闭的塑料瓶底部放入一碗水中,然后用手按住瓶子的边缘将口封住,最后将瓶子慢慢倒立并缓慢放手。

步骤二:观察瓶子的变化。

学生在观察到的现象基础上回答问题:为什么水不会进入到瓶子中?步骤三:解释原理。

老师解释瓶中形成的真空空间,使得水无法进入。

4. 实验验证(20分钟)(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占据空间)步骤一:将一个透明的塑料瓶放在课桌上。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塑料瓶内部的状态。

步骤二:将一张纸张完全卷起并放入瓶内,然后用手按住瓶子口封住。

步骤三:让学生观察纸张在瓶子内部的变化。

引导学生明白,纸张展开时需要占据空间,并不断提问学生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步骤四:打开瓶子口,观察纸张的状态。

学生应该注意到纸张的形状没有变化,说明空气没有占据纸张的空间。

步骤五: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解释空气的占据空间特性,指出空气的粒子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可以填充到其他物质未占据的空间。

5. 小结讨论(10分钟)老师对刚才的实验进行总结,再次强调空气的占据空间特性。

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新平县平掌乡小学杨艳仙【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6课《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一课,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这比固体、液体占据空间来的更抽象。

让学生熟悉到空气确实存在,明白空气和其他物体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了解紧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要解决那个问题必需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自己动手实验,去体会、去探讨。

本课要紧安排以下几个活动:一、空气占据空间;二、杯子倒扣在水中,里面的纸团不湿;3、空气占据空间的转变,水和空气的比较。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能够转变(被紧缩或扩张)的。

进程与方式:用实验方式证明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如实验操纵条件的方式,进行观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与他人合作的良好适应,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明白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能够改变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实验方式证明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能够改变的,并能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说明。

【教学方式】学生探讨、验证为主,教师讲述、示范为辅。

【教学预备】一、教师:玻璃杯、水槽、水、饮料瓶、餐巾纸、注射器、多媒体课件等。

二、学生(每一个小组):1个矿泉水瓶、2根吸管、1块橡皮泥、1个水槽、1个水杯、注射器等。

【教学进程】一、故事导入(1)课件播放乌鸦喝水的故事。

(2)提问:你明白什么缘故把石子放入水中乌鸦就能够喝到水了吗?什么缘故放入小石子,水就会上升呢?(3)交流,引导学生明确石头占据空间使瓶子中的水上升。

(板书:占据空间)(4)引出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吗二、科学探讨(一)探讨空气是不是占据空间活动一:空气占据空间一、(课件出示:瓶子、吸管、橡皮泥和实验要求)提问:利用这些材料,你们能不能让瓶子中的水上升并流出来?小组讨论一下。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通过上节课的感性观察,学生已经感受到空气的存在,特别是大塑料袋的活动使学生明白通过一定的方法,我们也能感受到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

空气是否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占据空间呢?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会存在一些争议。

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学生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曾经用占据空间这个解释去理解形状,他们体验过在一个固定的盒子放入不同的螺母、木块、乒乓球等,理解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会占据空间是容易的,但空气也会占据空间这一点,与他们对于物体占据空间的原有认知是不太符合的。

对学生来说,占据空间意味着可以排挤原来的物质,这其实就是对“物质粒子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的初步理解,指向科学大概念。

因此,要解决以上难点,需要实验后,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充分的论证交流,进而在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科学探究目标●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研究空气占据空间。

●运用相关知识,使用材料设计小实验。

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对于空气进行研究的兴趣。

●能按照要求进行合作探究,乐于交流表达。

●用实验现象做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能基于事实的推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可以方便我们生活,比如,包装使用的泡沫空气垫。

【教学重难点】重点:按步骤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难点:将这些现象与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之间建立起一个逻辑联系,对实验现象进行基于事实的科学的解释。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水槽、透明硬塑料杯子、球针、纸巾、水、漂浮物(如塑料泡沫)、橡皮泥、吸管、塑料瓶、学生活动手册等,小组共用的擦拭用纸巾或毛巾。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一、聚焦1.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提问:大家都知道,纸遇到水会变湿。

假如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到水里。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2.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3.能够依据实验现象,运用分析、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4.乐于参与探究与研讨,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了解这一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是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分为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把纸团塞进杯子的底部,然后把杯子竖直地倒扣在水槽中,让学生猜测杯中纸团是否会湿。

根据这个现象,提出自己的解释和猜想:空气可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第二个环节是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猜想做进一步的验证,通过给气球充气和放气,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以此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第三个环节是给瓶中的气球吹气,这个活动是对空气占据空间的运用,同时也可以说明空气能够占据空间。

活动中,要求学生先将套在塑料瓶中的气球吹大,当学生发现瓶中的气球吹不大时,就需要他们想办法把这个气球吹大。

气球吹不大,说明了空气占据空间。

给塑料瓶扎孔或剪开后,气球可以吹大了,说明吹大的气球挤走了一部分空气,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空气占据空间拓展与应用部分是介绍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些应用实例,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建立联系,实现知识迁移。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水槽,玻璃杯,废纸,气球,打气筒,塑料瓶,小刀,锥子(或图钉)。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记录笔四、安全注意事项1.在对气球进行充气时,要提醒学生适量充气,防止充爆。

2.在使用锥子对塑料瓶扎孔时,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不要扎到自己和同学的身体。

教学过程(一)提出和聚焦问题出示教科书课页图,提出问题:杯子里的水、筒里的物品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那么,什么是占据空间?学生在了解什么是占据空间的概念后,进一步提出问题:空气摸不着、看不见,空气也占据空间吗?学生围绕这个问题交流自己的看法。

市级优质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04.24

市级优质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04.24

第 11 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会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教学重难点:能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具与学具:教师准备:PPT课件、打气筒、气球、水槽、平口玻璃杯、纸巾、毛巾、塑料瓶、实验记录表等。

学生准备:签字笔。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出示粉笔盒、杯子等,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占据空间”。

(老师举例或者拿粉笔盒、水杯帮忙解释,理解什么是占据空间)提问学生:固体液体都能占据空间,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引发学生猜测!师:如何能证明空气能占据空间?今天咱们就通过探究活动来加以证明。

教师引入课题: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有趣的问题板书《空气占据空间吗》二、趣味游戏《抓空气》,初探规律。

出示三组物品,塑料袋、塑料瓶和气球与打气筒。

请学生不重复选取一种抓空气。

1、第一个学生选择给气球充气(学生演示)师:他抓住空气了吗?生回答:抓住了。

请一名学生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总结,同步板书:给气球充气-气球变大-空气进入-空气占据空间。

2、第二个同学选择塑料袋抓空气师:他抓住空气了吗?生回答:抓住了。

请一名学生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总结,同步板书:给塑料袋充气-塑料袋鼓起来-空气进入-空气占据空间。

3、第三个同学选择塑料瓶子抓空气师:他抓住空气了吗?有的学生回答:抓住了。

有的学生回答:没有抓住。

教师点评:看来大家意见不统一,说明对这个同学的结果并不确定,请这位同学先上位。

存在疑问是好事情,说明我们还可以继续探究最后的秘密。

三、动手实验《杯子倒扣》,深入探秘师:我把一张放到水面里?猜猜会怎么样?(生:纸会湿)同样一张纸,(捏成团)把纸团塞到杯子底部,压紧,竖直倒扣在水槽中,问:杯子底的纸团会湿吗?(学生预测)实验:杯子倒扣水中(出示ppT)1 把纸团塞在杯底2.杯口向下,竖直扣入水中3.竖直移出,擦干杯口学生朗读实验步骤,提示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实验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边实验边思考,并小组合作填写记录单。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进行观察,研究空气占据空间。

2.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用塑料瓶吹气球,并了解其原理。

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

2.能在教师指导下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如实记录和描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

难点:能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水槽、透明胶带、剪刀、透明塑料杯、球针、纸巾、水、打气筒、学生活动学习单,毛巾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塑料瓶一个、气球、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引出课题1.出示一张纸巾擦汗,然后揉成纸团,提问:如果把它扔到水里,会怎样?(预设:会湿)2.出示塑料杯,如果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水要淹没杯底(PPT出示图片),里面的纸团会湿吗?(预设:会或不会)3.追问理由:你这样预测的理由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观点。

4.引出疑问: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呢?我们怎么来证明?(预设:通过实验)二、探索问题,解决矛盾(一)压杯入水1.实验操作指导: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PPT图文出示实验提示)。

(1)揉成纸团,粘在杯底(2)竖直倒扣,没过杯底(3)杯中水面,画线记录(4)拿起杯子,擦干观察(5)每人一遍,思考记录“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第组(一)压杯入水图1 图2▲我会观察:①当把塑料杯压到水槽底部时,杯子里的水面有变化吗?请你在图1和图2的杯子中用线画出水面的位置。

②杯底的纸团有没有湿?▲我会思考:想一想,你观察到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2.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实验,教师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课题设计遵化市石人沟小学李淑华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单元的一课,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这比固体、液体占据空间来的更抽象。

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和其他物体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自己动手实验,去体会、去探索。

本课主要安排以下几个活动:1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引发问题,步入思考);2 杯子倒扣在水中,里面的纸团不湿(学生自主探究,游戏体验进一步感悟);3 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水和空气的比较。

【教学预设】
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直入题目,首先要对“占据”、“空间”这两个抽象陌生的词进行理解。

再动手操作、实验。

先用沙子、和水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固体、液体都占据着空间,为气体(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作铺垫。

兴趣使课堂生动活泼,乒乓球的游戏让学生手脑并用,当自己的预测与实验事实相悖时,他们的主动性就会得到提升,并且切实的让学生感受到本课主题:空气占据空间。

让学生自己来做实验,自行探索,把不明白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搞清楚,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中允许失败,允许自
由发言。

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教师给予拨导,给予肯定。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实验法”,学生看的见、摸得着,在实验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方法,同时进行观察、记录、讨论、倾听等培养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2、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
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教学仪器、杯子、水槽、水、沙子、塑料瓶、乒乓球、纸团等。

2、学生:杯子、水槽、塑料瓶、乒乓球、纸团、注射器等。

【教学过程】
一、巧设问题触发思考:
1、(准备三个杯子,一号杯装满沙子,二号杯倒满水,三号杯为空)
师:我们通过观察,能发现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三只杯子,一个装满沙子,一个装满水,另一个是空的;或说出固体、液体,或说出空杯子中充满空气)
2、师: 如果再往里面加入沙子、水,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 (教师操作) 为什么?
学生猜测:沙子、水会从杯子中流出来
学生讨论交流:因为杯子里面已经被沙子和水占满,已经容不下了,所以才会流出来.
归纳:固体、液体占据空间
3、师:(指第三只杯子)有同学说空杯子里面充满空气,它也和固体液体一样,能够占据空间吗?
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空气占据、不占据空间?)
二、活动探究游戏引趣
1、师:要想证明一个观点是否正确,需要做多个实验,大家想不想像小科学家一样,来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呢?
演示:将纸塞在杯底后,倒扣在水中,请同学们思考,杯中的纸会不会湿,为什么?
学生思考:进行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全班汇报交流
观察到现象:杯中的纸没有湿
师:将杯子倾斜后,我们会看到什么?说明什么?
学生实验
现象:看到有气泡冒出,杯子里面的空间被水占据,纸湿了。

说明:杯子里面充满了气体
进一步证明:空气能占据空间
2、小游戏:听话的乒乓球(出示材料:水槽、乒乓球、去底塑料瓶)
师演示:将乒乓球扣在塑料瓶里,然后将瓶子按在水里,我们会看到乒乓球是在水面的上方还是水面的下方?
学生猜测
说明理由
进行实验验证(乒乓球在水面下方)
师:我们怎样让乒乓球听话浮上来?
学生建议并操作将瓶盖拧开把瓶子倾斜
师: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空气占据空间
三、深入对比拓展延伸
1、师:我们知道水能占据空间,空气也能占据空间,那么空气和水会有什么不同吗? (认识注射器)
幻灯片出示实验要求: ①用注射器分别吸入同样的水和空气。

(2 毫升) ②用橡皮分别堵住注射器口,不让水和空气跑出来。

③用同样大小的力和方向下压,观察变化。

学生实验: 教师分别指导, 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汇报交流(空气容易被压缩,而水不容易被压缩)。

师:我们通过自己动手而看到的这种现象说明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

2、师:假如空气是由很多小微粒组成的,压缩或扩张的时候,它们之间的距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把我们的想法画出来。

学生绘画记录
展示学生记录
3、师:空气占据空间,大家想一想实际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的例子。

如救生圈、皮球、篮球、充气床、橡皮艇、砖块、粉笔等。

达成共识:固体、液体、气体(空气)都占据空间。

四、全课小结:
1、这节实验课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你是怎样明白这个道理的?
2、课后你们要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多多的观察。

五、板书设计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固体、液体能占据空间
空气能占据空间
固体、液体、气体(空气)都能占据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