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3:微生物基本操作规范(3)采样和取、制样共44页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第一节实验室管理制度一、实验室管理制度1.实验室应制定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并根据安全制度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本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认真执行。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进入无菌室换无菌衣、帽、鞋,戴好口罩,非实验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实验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试剂定期检查并有明晰标签,仪器定期检查、保养、检修,严禁在冰箱内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4.各种器材应建立请领消耗记录,贵重仪器有使用记录,破损遗失应填写报告;药品、器材、菌种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借和转让,更不得私自拿出,应严格执行《菌种保管制度》.5.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餐、会客、喧哗,实验室内不得带入私人物品,离开实验室前认真检查水、电、暖气、门窗,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污染、腐蚀的物品和废弃物品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6.科、室负责人督促本制度严格执行,根据情况给予奖惩,出现问题立即报告,造成病原扩散等责任事故者,应视情节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1.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应具备下列仪器:培养箱、高压锅、普通冰箱、低温冰箱、厌氧培养设备、显微镜、离心机、超净台、振荡器、普通天平、千分之一天平、烘箱、冷冻干燥设备、均质器、恒温水浴箱、菌落计数器、生化培养箱,电位PH计、高速离心机。
2。
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准确可靠,凡计量器具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能使用。
3.实验室仪器安放合理,贵重仪器有专人保管,建立仪器档案,并备有操作方法,保养、维修、说明书及使用登记本,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精密仪器不得随意移动,若有损坏需要修理时,不得私自拆动,应写出报告,通知管理人员,经科室负责人同意填报修理申请,送仪器维修部门。
4。
各种仪器(冰箱、温箱除外),使用完毕后要立即切断电源,旋钮复原归位,待仔细检查后,方可离去.5.一切仪器设备未经设备管理人员同意,不得外借,使用后按登记本的内容进行登记。
微生物操作规程
微生物操作规程
《微生物操作规程》
微生物操作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操作,但由于微生物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对微生物操作有严格的规程。
以下是对微生物操作规程的一些要点:
1. 穿着适当的防护装备:在进行微生物操作时,实验人员应该穿着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
这可以有效预防微生物和其代谢产物对皮肤和呼吸系统造成危害。
2. 操作实验室的卫生消毒:在进行微生物操作前,需要对实验室进行必要的卫生消毒,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与无菌环境。
3. 严格的操作流程:在进行微生物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操作失误导致微生物泄漏或污染的情况发生。
4. 正确处理微生物废弃物:在微生物操作结束后,实验人员需要将微生物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5. 定期进行培训和检查:对从事微生物操作的实验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检查,以提高其微生物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总之,微生物操作规程是保证微生物操作安全的基础,严格遵
守微生物操作规程可以有效预防微生物的危害,并保障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微生物实验室技术操作规范
实验室技术操作规范一、无菌操作要求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许多试验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主要原因:一是防止试验操作中人为污染样品,二是保证工作人员安全,防止检出的致病菌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个人污染。
1.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2. 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3. 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
4. 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
5. 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6. 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7. 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接种结核菌和烈性菌的接种环应在沸水中煮沸5min,再经火焰烧灼。
8. 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二、无菌间使用要求1. 无菌间通向外面的窗户应为双层玻璃,并要密封,不得随意打开,并设有与无菌间大小相应的缓冲间及推拉门,另设有0.5-0.7m2的小窗,以备进入无菌间后传递物品。
2. 无菌间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3. 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4. 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微生物样本采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ppt课件
子从患者病变部位假膜及其边缘取材立刻送检。 肉汤拭子≤2小时,室温;拭子:≤1小时,室温, 1次/天。
咽拭子标本采集
3. 尿
外尿道多寄居有正常菌群,故采集尿液时 更应注意无菌操作,常用清洁中段尿作为 送检标本。中段尿用于细菌培养,最好用 晨尿。诊断泌尿系感染的细菌学标准一般 为菌落计数≥105CFU/ml。针对于老年人多 重症及卧床患者排尿困难,可相应采用导 尿管采集标本。采集和容器为无菌尿瓶, 标本量≥1毫升,条件≤2小时,室温,1次/ 天。
3)肛拭子:小心将拭子插入肛门,大约在括约肌之 上2-3厘米;轻轻旋转拭子采集肛门隐窝的标本;
要在拭子上明显看到粪便,才能检测腹泻病原体 。拭子采集,≤2小时,室温,1次/天。除了长期
卧床、无便(如中毒性痢疾)患者及频繁腹泻患
者,不推荐做拭子常规培养。用于检测淋病奈瑟 菌、志贺菌、弯曲菌、B群链球菌的肛携带者以及 不能留取粪便标本的患者。可检测霍乱弧菌。
培养瓶消毒程序:
用75%酒精擦拭血培养瓶橡皮塞(不能用含碘消 毒剂),作用60s。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签清除橡 皮塞表面残余液体.然后注入血液。
血 培 养 标 本 采 集 流 程 需氧和厌氧血培养瓶
采集次数
急性脓毒血症 10分钟内从不同部位抽血2-3次;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从不同部位抽血3次,每次
10. 褥疮
褥疮拭子培养的临床意义不大。应选择供 活检组织或注射器吸出物。以无菌盐水清 洗褥疮表面;如不做活检,用力以拭子抹 取褥疮基底部;将拭子置入肉汤培养基中 。≤2小时,室温,1次/天/来源。
参考文献
汪复 张婴元 吴菊芳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 ~33.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一、实验室的准备工作1.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卫生,空气流通。
2.检查实验室设备及试剂的完好性,如有损坏或过期的试剂应予以更换。
3.准备所需的培养基、试剂和培养器具,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4.准备好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口罩、护目镜、实验服等。
二、标本采集和处理1.标本的采集应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采集器具需经过高温高压消毒处理。
2.将采集的标本迅速送至实验室,避免暴露于空气中。
3.对于液体标本,如尿液、血液等,应进行无菌操作并进行适当的稀释。
4.对于固体标本,如组织、分泌物等,应进行无菌取样,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三、培养基的准备和使用1.根据需要,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的配制。
2.确保培养基的无菌性,防止细菌、真菌等污染。
3.使用培养基前应进行质控试验,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4.在使用培养基前,要检查培养基是否出现变质、褪色等异常情况,若有发现,应立即更换。
四、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1.将标本取适量,在无菌条件下均匀涂抹于培养基表面,避免重叠。
2.将涂抹好的培养基置于细菌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促使微生物的生长。
3.培养箱内不宜存放过多的培养基,以免影响空气流通和温度控制。
4.定期观察培养基的生长情况,并进行记录,一般培养时间为24小时至48小时。
五、微生物的鉴定和鉴定1.根据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
2.利用显微镜观察菌液或菌落的形态、数量、运动性等特征,进一步鉴定微生物。
3.对于不易鉴定的微生物,可使用生化试剂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
4.鉴定微生物的结果应进行记录,并与对应的标准对照互相核对。
六、微生物的灭活和处理1.工作台和实验器具在使用前后应进行消毒,以防止微生物的传播。
2.将已鉴定的微生物进行灭活处理,可使用高温高压或化学消毒剂。
3.遵循规定将已处理的微生物进行妥善的处置,防止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危害。
实验微生物操作规程
实验微生物操作规程微生物操作是指在实验室中进行与微生物相关的实验操作,包括培养、分离、鉴定、保存等。
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一套规范的微生物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微生物操作规程,供参考。
一、实验室准备工作1. 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干净,工作平台、仪器、培养箱、试剂瓶等应定期清洁消毒。
2. 实验室应配置必要的生物安全设施,如生物安全柜或层流净化工作台,确保操作过程中的生物安全。
3. 实验室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并了解操作规程,熟悉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定。
二、材料准备1. 培养基的配制应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注意消毒、灭菌过程,避免交叉污染。
2. 试剂瓶、吸管、移液器等实验器皿应定期消毒,并正确分类存放。
3. 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培养皿、试管等培养器具应事先标注清晰,避免混淆。
三、实验操作步骤1. 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方案,并准备好所需材料和装备。
2. 打开生物安全柜或层流净化工作台,并按照规定操作。
3. 进行微生物培养时,使用无菌吸管、移液器等工具进行操作,避免细菌的交叉污染。
4. 实验操作过程中避免直接接触微生物,要佩戴手套并注意手部卫生,特别是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洁双手。
5. 在进行微生物分离时,要采取无菌操作,避免外源菌的污染。
同时,应做好菌落计数和记录工作,以便后期分析。
6. 进行微生物鉴定时,应遵循相应的实验方法和检测标准,并注意保存鉴定样品以备查验。
7. 在进行微生物保存时,应使用适当的保存方法和条件,以确保微生物的长期保存。
四、废物处理和实验室清洁1. 实验结束后,实验废物应正确分类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2. 实验室工作台、仪器仪表等应定期清洁消毒,保持整洁干净。
3. 实验结束后,要检查实验设备是否关闭,消毒柜是否关闭,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五、实验安全措施1. 操作过程中应戴好防护眼镜、实验服、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2. 避免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以防误将细菌或化学物质带入体内。
微生物操作规程
微生物操作规程微生物操作规程一、概述微生物操作是指在实验室中对微生物进行培养、传代、操作和实验的一系列操作。
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了本规程,并制定了相应的操作流程。
二、操作环境要求1. 实验室应具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包括生物安全柜、洗消设施等。
2. 实验室应保持干燥、整洁,操作台面应每天进行清洁和消毒。
3. 实验室内的垃圾应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有害垃圾应特别加以处理。
三、人员要求1. 参与微生物操作的人员应接受相关安全培训,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2. 必须定期进行体检,并定期接受培训。
四、实验室操作规程1. 准备工作(1) 操作前要认真阅读操作手册,并了解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要确认所需材料和试剂的准备情况,检查设备和实验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3) 在进行实验前,请将实验台面和实验器皿等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4) 穿戴好实验用衣物,并佩戴实验手套和口罩等防护用品。
2. 微生物培养液的制备(1) 按照实验所需的培养基成分,精确称取所需试剂,并按照一定的配方和比例进行制备。
(2) 慎重选择培养基的种类和配方,避免选择不合适的培养基,导致微生物培养失败。
(3) 在配制培养基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杂菌污染。
3. 微生物培养操作(1) 每次操作前,都要准备清洁好的试验器皿,使用高温高压灭菌器进行无菌处理。
(2) 根据实验需要,将所需的微生物转接到培养基中,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和培养条件的控制。
(3) 培养中的微生物液体要定期观察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4. 微生物实验操作(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按照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尽量避免操作失误或杂菌污染。
(2) 实验操作完成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实验器材和实验台面。
尽量避免微生物在实验室内扩散和传播。
五、安全措施1.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中的误操作和疏忽。
2. 操作人员应佩戴好实验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微生物污染物。
讲义3:微生物基本操作规范(3)采样和取、制样
随机采样:在一批产品中,每个样品或 单元都有同样被选择的机会。这种采样 方法被称为随机采样。采样时常需要查 阅随机数字表。 代表性样品:广义上讲是指能够代表一 个批的样品,而不是仅代表其中的一部 分。要获得代表性样品需要以下四个条 件:确定整批产品的采样点;建立能够 代表整个产品特征的采样方法;选择样 品大小;规定采样的频率。
(2)三级采样方案 设有微生物标准m及M值两个限量如同二级法, 超过m值的检样,即算为不合格品。其中以m值 到M值的范围内的检样数,作为c值,如果在此范 围内,即为附加条件合格,超过M值者,则为不 合格。 例如:冷冻生虾的细菌总数标准n=5,c=3, m=101,M=102,其意义是从一批产品中,取5个 检样,经检样结果允许≤3个检样的菌落数是在m 和M值之间。如果有3个以上检样的菌落数是在m 和M值之间或一个检样菌落数超过M值者,则判 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根据表1中15种情况的举例,1-3可用三级法,45可用二级法来判定是否合格。 考虑到以上15种情况,分别设定不同的取样数 及检样污染数,在1-9例中检样需采5个(n=5),而 污染检样数设定为c=3,2,1。在10-15例用二级法 则不得检出该致病菌c=0。例如冷冻食品,细菌数按 例2,大肠菌按例5,金黄色葡萄球菌按例8,沙门氏 菌按例11的二级法判定。 对食品处理应酌情考虑,例如生肉火腿中的金 黄色葡萄球菌,被腐败菌所抑制,不易发生食物中 毒,适用例7和例8。烹调加工后的熟肉,对腐败菌 没有抵抗力,则易发生食物中毒,适用例9。加热盐 腌的火腿,水分活性为0.86以下,金黄色葡萄球菌 有增殖的可能性,因此适用例9。沙门氏菌水活性在 0、94以下不能繁殖,适用例11,如上所述,应根据 各种食品的危害度进行设定。
ICMSF的采样方法
微生物实验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操作规程
1. 实验目的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微生物实验的安全进行,并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器材准备
- 高温灭菌器
- 密封培养皿
- 不锈钢接种环
- 培养基
- 显微镜
- 实验台
3. 实验步骤
3.1. 准备工作
1. 确保实验台面干净整洁,并消毒实验器材。
2. 检查培养基是否符合要求,如有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配。
3.2. 培养菌种
1. 使用无菌的不锈钢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划线,接种菌种。
避
免污染其他区域。
2. 密封培养皿,标记上菌种信息和日期,放入高温灭菌器中进
行培养。
3.3. 现场观察
1. 从高温灭菌器取出培养皿,置于实验台上。
2. 使用显微镜观察菌落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记录实验结果。
3.4. 数据处理
1. 将观察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
2. 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4. 实验注意事项
- 操作过程中要佩戴实验手套,避免污染。
- 实验器材要经过高温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 实验完毕后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的卫生。
-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避免操作失误和意外发生。
5.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并进一步探索微生物的特性和应用领域。
以上为微生物实验操作规程,详细描述了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对实验操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
>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操作请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室安全规定进行。
2024版临床微生物学标本采集处理操作规范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为您生成完整且连贯的PPT课件内容。通常,一个完 整的PPT课件会包含多个章节,每个章节下会有详细 的内容介绍、图表、图片等。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 内容,请提供完整的大纲或具体的要求,我会尽力 帮助您。同时,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制作时应 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02
引言
临床微生物学的重要性
临床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疾 病关系的科学,对感染性疾病的 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检测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 病原体诊断依据,指导医生合理 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
生。
临床微生物学的发展推动了医学 科学的进步,为人类的健康事业
作出了巨大贡献。
标本采集处理的意义
标本采集是微生物检测的第一 步,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标识明确
在运输容器外标明患者信息、标本类 型、数量及采集时间等。
运输条件
根据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运输条件, 如温度、光照等,确保标本在运输过 程中保持稳定。
安全防护
运输过程中需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 施,防止标本泄漏或破损。
06
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
质量控制
标本采集前准备 确保采集工具无菌、无污染,遵守无菌
使用干净、无菌的容器收集尿液,避免污染。
清洁中段尿是常用的采集方法。女性应先清 洁外阴部,男性应翻转包皮清洁尿道口,然 后排尿弃去前段尿,留取中段尿。
采集时间
采集量
根据需要检测的项目,选择不同时间段的尿 液进行采集。如晨尿、随机尿、餐后尿等。
留取足够量的尿液标本,以满足检测需求。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课件
对可疑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肺 炭疽、肺鼠疫等)患者采集检验标本时 必须注意生物安全防护。
对于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1次, 连续2-3天;不建议24h内多次采集,除 非痰液外观性状改变;
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应连续收集3天清 晨痰液送检
25
(二)采集方法
1、自然咳痰法 以晨痰为佳。用清水反 复漱口,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痰液 直接吐入无菌容器中,尽快送检。否则有 的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在外界可能死亡。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 室温保存≤2h。要求采到肺深部的痰液, 不要唾液。
5
可置肉汤培养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 (一)血培养检测采血指征
临床上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 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
1. 发热(≥38℃)或低温 (≤36℃)
2. 寒战 3. 白细胞增多(>10×109/L, 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杆 6
5 . 血小板减少 6.皮肤粘膜出血
7.昏迷,休克 8.多器官衰竭
3.支气管镜采集法
–-经支气管镜直接吸引
–-支气管肺泡灌洗
–-防污染样本毛刷 28
(三)注意事项
1. 痰标本不能及时送检者,可暂存4℃ 冰箱。室温下耽搁数小时,定植于口 咽部的非致病菌过度生长而肺炎链球 菌、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 则明显降低。
29
2. 在临床上咳痰仍是诊断肺部感染最 常用的标本,但咳痰也最易被口咽部 正常菌群污染。痰液标本的细菌学检 验,必须区分是病原菌还是来自上呼 吸道的正常菌群。经过洗涤处理的痰 液或自气管镜采集及气管穿刺所获标 本,结果比较可靠。
素。成人血培养采血量在2~30ml之间,病原 菌检出率及采血量成正比例增长。每增加1ml 的血液,病原菌的检出率增加3.2%。儿童患 者因为血液中病原菌浓度较高,血培养量无 需等同于成人。对血液病患者或者血容量相 对较低的患者建议使用儿童瓶来减少血液的 采集量增加病原菌的检出率。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一、样品的制备与处理1.样品的选择与采集:根据检验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样品,并根据采样规范进行取样。
比如,对食品的微生物检验,可以选择不同部位的样品,如表面、内部等;对饮用水的微生物检验,可以选择源头水、管网水等;对环境的微生物检验,可以选择空气、地表水等。
2.样品的保存与运输:为了避免样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和变化,需要将样品保存在适当的条件下(如低温、暗处等)。
同时,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避免样品的污染和损坏。
3.样品的处理:样品处理过程通常包括样品的搅拌、过滤、稀释等。
搅拌可以均匀样品中的微生物分布;过滤可以去除样品中的固体颗粒;稀释可以将样品中微生物的浓度调整到适宜的浓度范围,以便后续的检测操作。
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1.微生物培养基的选择:根据待检微生物的特性和对检测结果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有通用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特殊培养基。
2.菌落计数:将经过处理的样品按照一定的稀释倍数进行均匀悬浮,并于培养基平板上进行接种。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可通过菌落的外观、形状、大小、颜色等来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3.纯化子菌株:从菌落中选取代表性菌落,通过反复传代培养,最终得到纯种菌株。
三、微生物的鉴定与鉴别1.形态学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形状、大小、结构等,可以初步鉴定微生物的类别。
2.生理生化试验:通过微生物的代谢特性进行鉴定。
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包括氧需求性试验、酸碱反应试验、温度试验、营养需求试验、代谢产物试验等。
3.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DNA序列比对等,对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鉴别。
例如,利用16SrRNA基因作为分子标志物,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微生物种类。
四、微生物的计数与统计1.液体中微生物的计数:通过在培养基中逐级稀释样品,最后将稀释液接种于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根据培养基中菌落的数量进行计数,以反推样品中微生物的浓度。
微生物基本操作规范
培养基得制备培养基概念:就是指以液体、半固体或固体形式,包含天然或合成成分,用于促进微生物得繁殖或保持其活力得物质组成。
由于各类微生物对营养得要求不同,培养目得与检测需要不同,因而培养基得种类很多。
我们可根据某种标准,将种类繁多得培养基划分为若干类型.培养基得分类:按功能分类: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特殊培养基.按物理性状分类: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所配制得培养基就是液态得,这种培养基被用来微生物得增菌与生长状态观察。
固体培养基与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适量得凝固剂制成成固体培养基与半固体培养基。
常用作凝固剂得物质有琼脂.固体培养基琼脂用量1、5-2%,半固体培养基琼脂用量在0、5~1%之间.固体培养基用作微生物得分离、鉴定、计数、保藏等.半固体培养基被用来观察微生物得动力与保藏菌种。
今天给大家展示一下各种培养基得制备。
培养基制备得基本过程:ﻫ调配成分、溶解、校正pH、分装、灭菌、质量检查与保存所需物品:试剂、锥形瓶、天平、量筒、微波炉、高压蒸汽灭菌器、玻璃试管、玻璃平板、接种工具。
(1)调配成分:在锥形瓶或大容量烧瓶中依次加入蒸馏水200ml, 1%蛋白胨,0、5%NaCL,0、3%牛肉膏(g/v),准确称取各种成分,使其充分混合.[注意事项]培养基调配溶解:先在锥形瓶底加入少量得蒸馏水,再加入培养基成分,以防其粘在锥形瓶底部烧结。
制备培养基时,除玻璃容器时,还可用铝锅,搪瓷桶,但不可用铁,铜等容器,以免铁与铜离子进入培养基(培养基中铁离子含量超过0、14mg/L时抑制细菌毒素得产生,含铜量超过0、3m g/L时抑制细菌得生长)。
培养基中若需加入染料,胆盐,指示剂等,应在校正pH后加入。
(2)溶解:将配制好得混合物微波炉加热8min,使其完全溶解,补足失水。
(3)校正PH:ﻫ不同得细菌需要在含不同pH培养基上生长,一般将培养基得pH调至7、2~7、6。
微生物检验规范
微生物检验规范1.目的明确微生物检验方法和监控标准,规范微生物检验的各项操作,通过对原料、产品及生产线各要求环节进行微生物测试,从检测结果来判定原料、产品及生产线微检监控点的微生物情况是否符合公司和国家规定的标准,确保产品品质。
2.适用范围公司所有需要作微生物检验的原料、每批产品及微检监控点。
3.职责3.1 品保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微生物检验实验器材和无菌室的准备工作。
3.2品保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原料和生产线微检监控点的微检样品抽样、保存、登记和微生物检测工作。
3.3成品制程人员负责成品微检样品的抽样工作,品保微生物检验员负责成品微检样品的保存、登记和微生物检测工作。
3.4品保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出具检测报告并作出符合性判定。
3.5品保科长负责微生物检测报告的审核。
4.作业程序4.1实验器材4.1.1 实验器材、培养基和试剂1.超净工作台2.恒温培养箱36±1℃3.低温培养箱25-28℃4.恒温水浴锅46±1℃5.电子/托盘天平(精确到0. 1g)6.高压蒸汽杀菌锅7.烘箱8.酒精灯9.记号笔10.打火机11.镊子12.药匙13. 生物滤膜14.培养皿9cm/6cm15. 锥形瓶300ml/500ml+硅橡胶塞16.试管17.小发酵管18.试管架19.接种环20.显微镜21.塑料篮子22.移液管1ml、5ml、10ml23. 膜过滤设备24. 医用不锈钢剪刀4.1.2培养基和试剂1.总菌数培养基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2.大肠菌群培养基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RBA)、煌绿乳糖胆盐(BGLB)3. 霉菌、酵母菌培养基虎红培养基4.氯化钠6.乙醇7.二氧化氯粉剂8. 过氧乙酸4.2 微生物检验的前准备4.2.1检验所需器具的灭菌4.2.1.1培养皿及移液管的干热灭菌洁净干燥的培养皿,倒放于专用培养皿铁筒内,洁净干燥的移液管,尖端朝下,置于移液管专用的铁筒内,把铁筒放在烘箱中,于120℃干热灭菌120分钟后,调至160-180℃干热灭菌120分钟后,关掉烘箱,自然冷却至60℃以下,方可打开烘箱门取出置无菌室冷却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