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育现状及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亲爱的同学: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现状的调查,请您根据情况如实填写。
本次调查仅作教学研究之用,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一、基本资料1.您的性别 [单选题] *○A男○B女2.您的年级 [单选题] *○A大一○B大二○C大三3.你的学科类别 [单选题] *○A文科类○B理工科类○C艺术类4.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 [单选题] *○A是○B否二、调研内容1.你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吗?() [单选题] *○A.喜欢○B.不喜欢2.你喜欢思政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多选题] *□A.对思政理论感兴趣□B.对自己有用□C.能更好展现自己□D.老师讲得好□E.其他3.你不喜欢思政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多选题] *□A.一直不喜欢政治课□B.觉得学了没用□C.觉得内容没意思□D.不喜欢老师□E.其他4.关于思政课,你更倾向于哪种学习方式?最多选两项() [多选题] *□A.线下课堂(教室)教学□B.线上自我学习□C.“线上学习+线下辅导”混合模式□D.“线上学习+线上辅导”混合模式□E.其他5.关于思政课线下课堂(教室)学习,你认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最多选两项()[多选题] *□A.可以与老师直接交流□B.教师讲解更直观、更生动□C.教师讲解更透彻□D.学习氛围浓厚其他6.关于思政课线下课堂(教室)学习,你最不喜欢的哪一点?最多选两项() [多选题] *□A.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B.教学内容陈旧□C.教学方法单一□D.教师讲解时间过长□E.其他7.思政课教师能够熟练掌握所选线上平台进行教学活动,你认同吗?() [单选题] *○A.非常认同○B.认同○C.一般○D.不认同○E.完全不认同8.教师在线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单选题] *○A.非常明确○B.比较明确○C.不明确○D.其他9.教师能否围绕课程重点、难点及线上学习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 ) [单选题] *○A是○B不是○C有时是○D其他10.本学期思政课中,与老师的交流畅通,可以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与反馈,你认同吗?() [单选题] *○A.非常认同○B.认同○C.一般○D.不认同○E.完全不认同11.本学期思政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学习任务开展情况如何? () [多选题] *□A.了解和完成了课前预习任务和资料□B.没有课前预习任务和资料□C.课中环节清楚,有交流互动,完成教学内容□D.课中只有老师讲解,没有老师互动□E.课后有作业,有答疑,完成了作业任务□F.课后有作业,无答疑,完成作业有困难12.关于思政课,你认为下面哪种线上教学模式体验更好? () [单选题] *○A.直播式:以教师在线讲授为主○B.录播式:以观看教学视频为主○C.辅导式:以自学配合答疑为主○D.混合式(直播式/录播式/辅导式):含2 种以上13.关于思政课线上学习,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一点?() [单选题] *○A.学习时间和环境不受限制○B.可以反复学习○C.学习内容有选择性○D.教学视频内容好○E.其他14.关于思政课线上学习,你认为最大不足在哪里?() [单选题] *○A.知识碎片化,缺乏系统性○B.教学视频讲解不透彻○C.教学视频讲解不生动○D.有问题不能及时沟通○E.其他15.关于思政课线上学习,你认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单选题] *○A.缺少教材及学习资料,课程资源不足○B.APP卡顿情况明显导致无法正常上课○C.课程互动较少,与老师交流不畅○D.答疑不及时○E.课程习题及作业设置不合理、提交方式复杂○G.我的注意力难以集中○H.没有困难16.关于思政课线上辅导,你认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多选题] *□A.喜欢线上的沟通方式□B.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C.消除害羞心理□D.不受环境的约束□E.其他17.关于思政课线上辅导,你认为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 [多选题] *□A.看不到老师,不能直面交流□B.由于网络问题,经常中断□C.教师操作不熟练□D.辅导变成了讲课□E.互动话题没意思□F.互动话题没有难度□G.其他18.关于思政课辅导答疑,你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什么?最多选三项() [多选题] *□A.解读重点□B.破解难点□C.指明学习思路□D.训练学习方法□E.学习内容拓展□F.其他19.思政课在线学习期间,你在线学习参与度如何?() [单选题] *○A.总是积极表达个人观点,并能够在群体中产生一定影响○B.经常参与讨论,表达个人观点○C.偶尔主动参与讨论○D.只有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时才参与讨论○E.从不参与讨论,主要以观看课程视频完成作业为主20.你认为在线学习的强度如何? () [单选题] *○A.强度大,比传统课堂布置的任务多○B.较大,有些吃力但勉强能接受○C.一般,在能力范围内○D.很小,学习很轻松21.你认为影响思政课学习效果的因素有?() [多选题] *□A.网络支持□B.学习环境□C.自律性□D.教师互动及时性□E.其他22.总体上,你对思政课在线教学满意度如何?() [单选题] *○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23.在线学习对你有何改变?() [单选题] *○A.自学能力提高○B.更愿意在线交流讨论○C.学习压力增大○D.学习变得比较轻松○E.其他24.你认为从学习效果上看,线上教学比传统教学效果如何?() [单选题] *○A.更好○B.相同○C.较差○D.没感觉25.关于思政课教学,你认为线上教学模式相比较传统教学有哪些优势,你有哪些良好体验?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化学、材料类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化学、材料类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化学、材料类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受到重视,各类课程也开始探索如何融入思政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作为理工类高校中的佼佼者,北京理工大学以其独特的科研资源和师资队伍,为实施科学家精神融入化学、材料类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探讨了如何将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创新思维以及责任感。
一、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与特点科学家精神是指科学家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是科学家们长期实践的总结和反思。
科学家精神的核心是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探索精神是指对世界的好奇心和追求真理的坚持,创新精神是指勇于创新、勇于挑战传统观念的能力。
因此,科学家精神代表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和人生态度。
二、化学、材料类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与问题传统的化学、材料类课程往往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操作的技能培养,缺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思政教育方面,也存在着教师仅注重灌输理论知识,缺乏与学生互动、启发式教学的问题。
这导致了学生认识水平的停滞,缺乏思考和创新意识。
三、科学家精神融入化学、材料类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1. 构建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的教育目标。
明确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设计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不仅仅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开展科研实践活动。
将学生引入到科研实践中,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科研竞赛、论文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科学家精神。
新媒体时代的理工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理工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传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主要依靠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课程、班团实践性活动、社会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师长言传身教等开展。
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在理工类高职院校,靠说教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已略显单一,本文作者结合前期调研和自身工作经历,对新媒体时代的理工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浅谈。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学前教育要求幼儿“爱祖国、爱人民”,到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再到高等院校“立德树人、育人为先”,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的各个过程。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持续的过程,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它的目标。
从1919年影响了几代人的“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到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再到新时期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进入学生课堂,到目前对于习总书记“中国梦”思想的学习深入到各个阶段的学生中。
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社会各级都在不断探索,使其得到极大的丰富。
但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网络、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一些互联网产品也应运而生,如:微博、bbs、飞信、微信、手机报、qq群等,这也预示着新媒体时期的到来。
李开复先生在《微博改变一切》一书中扉页上写道“微博改变了我的生活,也将改变你的未来”。
对于这些新鲜事物,能够最大程度的接受,并且让其成为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受众有一大部分就是青少年学生。
1传统模式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1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类型1.1.1思想政治类理论课程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曾使用过“公共必修课”、“政治理论课”、“共同政治理论课”、“马列主义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两课”等名称,但绝大部分时间都采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名称。
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现状、热点及展望
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现状、热点及展望作者:黎春陈秋生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02期摘要:自2016年末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已发展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涌现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研究成果的计量分析,目前课程思政研究主要还停留在理论探索,研究呈现出内容集中且重复,创新性与高质量成果有限,研究方法单一,专业课教师参与性不足等特点,但也表现出越来越细化与深入的研究趋势。
因此,未来的研究工作应进一步深化与拓展课程思政与具体专业、具体课程的结合,应重点关注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并注重研究内容的质量与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关键词:课程思政; 文献计量; 知识图谱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2)02-0065-08一、引言2016年12月2日,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第一次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一概念。
2017年6月,教育部在上海召开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上海调研片会暨高校课程思政现场推进会,标志着课程思政已成为当前新一轮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尽管2016年以前,已有个别研究学者尝试将思政课程的改革发展与一些学科进行有机融合,但是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也未明确提出课程思政这一概念。
从理论的角度,对“课程思政”开展学术性的研究始于2016年12月曹文泽在《学习时报》上发表的文章——《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创新育人手段》[1],这是最早以课程思政为直接对象的研究文献。
自此,以课程思政为研究主题,国内涌现了大量的基于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
但是,面对丰富的研究成果,难以直观反映课程思政研究的主要思想成果与研究趋势,亟待从文献计量角度给予梳理与解读。
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相关文献为研究样本,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对当前高等教育的课程思政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内容进行深入的归纳、总结与分析,进而对未来课程思政研究的发展提出展望。
浅谈理工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
浅谈理工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摘要:“课程思政”要求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以此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理工类高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更要有“德性”。
由于理工类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在理工类“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不足的问题,思政元素德挖掘与融入存在难度的问题。
关键词:理工类;课程思政;关键问题教育的目的不是要造就一个个没有灵魂的“单向度的人”,而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与“人文科学研究关心的是获取意义——人的生存意味着理解意义和渴望对意义的理解”不同,理工科专业教育研究呈现出明显的专业化和实用性倾向。
由于工程技术应用广泛,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人文社科逐渐被边缘化,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和区分愈加凸显,造成了科学和人文的割裂,“成就了”只懂专业而无修养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的“人才”。
专业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校在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尤其要重视人的综合素养的提高。
实际上,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目标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题中之义。
理工类专业课程相较于通识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及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有其内在的特殊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专业教师在实践“课程思政”时存在“畏难情绪”。
理工类专业课程虽然多属于自然科学类课程,但也存在着以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为主导的问题,且在理工类学生的培养上也应该兼具德性与智性,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逻辑使然。
一、理工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问题当前,“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重点,各类高校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指导下纷纷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从顶层设计、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评价机制、协同机制等方面为“课程思政”实践保驾护航。
但是,理工类高校由于其特有的培养模式以及长期“重理轻文”的思想路径使得其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时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
理工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解析——以《结构力学》课程为例
理工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解析——以《结构力学》课程为例摘要: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国际化等特点,对高等教育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其培养目标主要是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因此理工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理工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推动工程技术与社会的有机融合。
因此,在当今社会,理工类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结构力学思政教育应用性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综合素质培养《结构力学》是一门典型的理工类专业课程,也是工程学科中的一门核心课程。
其教学内容涉及到力学原理、材料力学、结构分析等多个学科,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结构的力学行为和变形规律,培养学生的结构设计和分析能力。
此外,《结构力学》课程所涉及的结构工程是一个需要高度的技术含量和专业知识的领域,涉及到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因此对于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选择《结构力学》课程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既能够展示理工类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也可以为未来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1.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当今社会推动理工类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并以《结构力学》课程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如何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工程素质+人文素质”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旨在为推动理工科专业思政教育方面提供可行性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成长。
2.《结构力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1 结构力学的定义及其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结构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在受到外部力作用下的变形和运动规律。
在工程领域中,结构力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其主要目的是研究工程结构的力学行为和变形规律,包括建筑物、桥梁、管道、船舶、飞机等各种工程结构的设计、分析、优化等方面。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运用的思考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运用的思考[摘要]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研究对于转变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厘清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教师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研究不够和忽视因材施教等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方法上存在运用不得体的问题。
正确运用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提升教师学术水平、明确教学目标和因材施教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和提升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在实际教学中,除了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运用的研究也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侧重传授具体知识的专业性课程有所不同,它更侧重于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在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如果在课堂授课时不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领会和应用教学内容上就会感到困难,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相对独特的性质,必然要求加强对教学方法运用的研究。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运用研究的必要性1.转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的需要。
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宏大而空泛,它既不像专业课程那样体现某一领域的具体知识,又不像计算机和外语这类公共课那样具有实用价值。
还有的学生认为,许多内容在中学就已经学过了,现在的课程内容与之前相比没有太大的区别,不愿意再下功夫学习。
从教师角度而言,在课程特点和课程内容既定的情况下,要改变学生的这些认识,就必须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通过运用适当的、丰富的教学方法来将课程变得生动活泼、贴近实际,使学生在了解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后,学会用正确的立场和方法来看待和分析社会当中的现象和问题,从而切实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用性。
刍议理工科高校加强党的先进理论学习对策
刍议理工科高校加强党的先进理论学习对策理工科高校在加强党的先进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如环境、师资、组织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解决的对策:一是学校统筹规划,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是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
标签:理工科高校;党的先进理论;学习;困境;对策一、理工科高校加强党的先进理论学习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改革也已进入了深水区,社会转型过程中也呈现了各种现象、问题,这给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承担为祖国未来培养和造就一批批人才的理工科高校更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我党一道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建设。
一是有利于确保理工科高校发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立在我国历史和现实国情上形成的,也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的。
在新形势下,理工科高校必须充分学习研究我党的先进理论、思想、方针、政策,才能更好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行,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与时俱进。
二是落实党教育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
正确的方针、政策是属于意识形态层面的东西,作为一种意识,它有利于为现实的行动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随着形势的发展,党在教育领域的思想也在与时俱进,只有充分重视党的先进理论思想才易于将理想转化为现实,将理想付诸行动,为高校自身的发展提供动力。
三是提升高校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努力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时期我党和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时代和现实要求。
理工科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其党的先进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会更好地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理工科高校加强党的先进理论学习的困境及分析当前,各领域关于党的先进理论的学习形式和方式有所不同,但在如何更好地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的过程中却都会遇到困境。
理工科高校囿于自身现实环境和学科特点,在加强党的先进理论学习过程中遇到了环境氛围不够、理论研究的师资不够、组织生活开展得不到保障等等困境。
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杨亚非(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社会评价扭曲误导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理工科院校应通过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四方共同努力,扫除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不利因素,共同促进我国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847(2010)10-0082-02本文系南京邮电大学2009年度教学改革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项目编号:J G02409J X53)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杨亚非(1973-),男,安徽淮南人,河海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理论、技术经济及管理。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胡锦涛同志就指出:全国高校都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素质的高级专业型人才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成分和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益呈现。
思政课教育现状
思政课教育现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思政课教育也成为了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政课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当前的思政课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亟待解决和改进。
思政课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需要进一步优化。
目前,一些学校的思政课教育过于灌输式,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学生在接受思政课教育时,往往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思政课教育的目标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使思政课教育更具启发性和引导性。
思政课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当前,许多思政课教育仍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面,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思政课教育应该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真实情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思政课教育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是思政课教育的重要保障。
然而,目前一些学校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思政课教育的质量。
思政课教育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当前,有些思政课教育过于注重规范化和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样性。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使思政课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思政课教育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思政课教育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创新的思政课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思政课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理工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理工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作者:黄亚飞席燕辉唐欣来源:《高教学刊》2022年第06期摘要:理工类专业课具有侧重逻辑、偏重推理的特点,针对高校在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思政内涵外延理解不深、思政教育目标把握不准、专业教师思政能力低和思政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课程思政能力、完善思政教育文化和资源建设方面分析,给出了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學解决课时挤占、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保障课程思政效果、由课程思政目标达成情况改进基础工作、以培养目标达成情况反向设计评价制度等具体改进措施。
据此提出理工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机制的整体方案,为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教师;立德树人;问题与对策;持续改进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6-0172-04Abstract: The specialty cours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re characterized by emphasis on logic and reasoning. In view of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poor understand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and inaccurate grasp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rget, lo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imperfe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valuation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vel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bility, perfec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lture and resource construction, and gives some concrete improvement measures, such as adopting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overcrowding of class hours, combining explicit education with implicit education to ensu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ffects of the curriculum, improving the basic work and reverse design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s of the curriculum. Based on this, the overall scheme of quality assurance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cours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Key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professional teachers;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continuous improvement在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过程中,专业课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堂思政实施现状
课堂思政实施现状
《课堂思政实施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更新。
课堂思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逐渐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得以实施。
然而,课堂思政的实施现状如何,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课堂思政在学校中的实施程度并不一致。
一些学校将课堂思政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科目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受思想道德方面的熏陶。
但是,也有一些学校对课堂思政的实施不够重视,甚至将其忽视了。
这种不一致的实施程度,导致了课堂思政的效果并不理想。
其次,课堂思政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在一些学校,课堂思政的教学仍然停留在灌输式教学上,缺乏互动和启发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难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因此,课堂思政的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改进,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另外,课堂思政的师资队伍也亟需完善。
一些学校缺乏专业的思政教师,有的思政教师在教学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
因此,学校需要加强思政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引进工作,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课堂思政教育。
综上所述,课堂思政的实施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也有许多改进的空间。
学校应该重视课堂思政的实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课堂思政在学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引领学生成长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公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调查分析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调查分析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而提出对策,解决问题,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思政理论课;现状;影响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g6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信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思想政治理论的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因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试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南昌科技师范大学三所高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调查样本见下表:性别专业年级人数男女理工类文史类大一大二大三研一411 454 316 549 59 413 94 299合计865 865 865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1.1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出勤率不高1.2 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表现欠佳1.3 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1.4 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满意2.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因素2.1 教师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是影响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79.7%的教师采用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兴趣,课堂气氛沉闷,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教师的理论功底欠缺,掌握的本学科知识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
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灌输课本知识,不能将知识进行必要的延伸,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政治理论方面存在不足3篇
政治理论方面存在不足3篇政治理论方面存在不足1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外皆有,我们称为思想政治教育,西方则称公民教育;我们自称有名有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称西方的公民教育为有实无名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等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基本要求,也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的战略目标的要求。
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
但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社会主义政治信仰严重弱化、政治信仰淡化以及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学生党员和党组织外围活动的积极分子,对社会主义信仰采取机会主义的做法,缺乏对社会主义信仰的自觉追求和坚定立场。
[1]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投入很大,但收效却难达预期。
笔者基于长期在理工科大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试予解释。
一、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中学素质教育滞后的后遗症客观地说,进入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教育规模突飞猛进,但优质教育资源并不能有效满足社会需要。
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不仅是青年学生的热切需要,也是学生家长所热切期盼的。
在供给需求结构显著不对称的现实条件下,不仅高校没有动力通过招生体制改革,引导中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更大的动力和勇气进行更深入和更广泛的课程改革、考试改革,推动中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
因而,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很多已经年满十八周岁的青年大学生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所知寥寥。
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学教育的遗憾之处。
(二)政治教育体系和观念的整体落后西方公民教育理论是基于政治社会化理论和自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
它非常注重政治主体性的培养和实践,强调政治主体的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社区自治民主实践、学校政治教育、家庭以及社会公德教育的教育体系,是既说又练。
新时代背景下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
作者简介院余璟(1994—),女,硕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岳振军(1963—),男,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情报处理与数学建模领域教学;贾永兴(1974—),男,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机器人技术与信号处理。
新时代背景下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余璟,岳振军,贾永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0)摘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教育之根本。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着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应从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严格责任落实制度、形成体系化的课程思政教学联盟入手,扎实有效地提高思政质量。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建设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0-0010-04一、概述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程思政这一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课程思政,即在非思政类课程中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高校是培育人才的主要场所,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承担着培育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使命与责任,加强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的工作[1]。
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关键在于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2]。
教师位于高校育人工作的一线,是教书育人的实施者,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其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工作的落实。
因此,高校要严格把关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理想信大学University 2021年第20期念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坚定其理想信念,创新工作方法,抓好教师党支部建设,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课程思政工作的落实到位与实施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现状与展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现状与展望作者:刘晓亮侯凯升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4年第03期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自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以来,全国数十所高校连续五年的调查数据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明显的进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效果得到更多的肯定,育德作用更加显著,课程建设得到更好的评价,总体上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
但课程建设中仍有一些薄弱环节需要重点关注,如教师队伍缺乏创新、教学方法评价较低等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要聚焦守正创新能力培养这一关键维度,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以“活”和“深”为着力点,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效;调查分析DOI:10.15938/ki.iper.2024.03.013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4)03-0088-06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远意义和时代责任,明确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此后,全国各高校以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多措并举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近五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发挥如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与评价如何?……值此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全面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验,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现状。
我们依托武汉大学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近年来对国内数十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状况开展了连续的年度追踪调查,梳理了自2018年至2023年的调查数据①。
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分析_—_—基于CNKI期刊数据库
2022年第3期总第555期No.3,2022SumNo.555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1引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此后,课程思政成为高等教育的热点,高校开始积极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构建好“三全育人”格局。
至今,课程思政已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高校蓬勃开展起来。
在大量实践的同时,高校也对课程思政进行了较多的理论研究,并形成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整体评价并不多,也难以从总体上把握研究态势。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课程思政主题的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给出总体的研究脉络和态势,从而为高校教师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2数据来源和分析工具本研究数据来自CNKI的期刊数据库,检索条件为标题中包含“课程思政”、发表年份为2017年至2020年,在检出的文献中去除征稿、广告等后,共得到论文6550篇。
使用的分析工具为CiteSpace,这是一款可视化分析软件,能够识别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其知识拐点,也可分析作者、单位、合作情况等单元的共现情况[2]。
3数据统计和分析3.1发表年份分布经统计,标题中含有“课程思政”的期刊论文发表年份如图1所示。
可见,从2017年至2020年,论文数量突飞猛进,显示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正在我国高校中大力推进。
图1论文的发表年份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分析——基于CNKI期刊数据库沈元蕊盛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201620)摘要:文章以CNKI数据库中6550篇题名包含“课程思政”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工具,从文献的发表年份、中图分类号、高频关键词和研究热点等四个维度对课程思政研究现状进行统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任 课教 师 严 抓 课堂 纪 律 。 思 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应该严肃课堂 纪 律 ,定 时或 不 定 时 的 点 名 抽 查 , 对多次无故旷课的学生取消其考试
2 . 充实 课 堂 教学 内容 。 教师 根 据学生的特点对课本知识进行二次 加工 ,使 内容尽量贴近学生 、贴 近
理工类 ・ 同 _ 口 . - . - 校思政理论课的例 ,随机抽取大一年级和大二年 级1 2 0 0名 理 工 科 学 生 开 展 问卷 调 查 ,并结合访谈及课堂观察 等实证 研究 方 法 ,对该 校 思想 政 治 理论 课 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结果如下。 理工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的作用 。由于学生同辈群体之间的 影响巨大 ,辅导员和班主任可 以利 用这种影响去管理学生 ,充分发挥
班 干部 在学 习上 的带头 作 用 , 由学 生干部 督促和管 理学生 的 出勤情 况。另外 ,大学生经常以寝室为单
成绩与学生评奖评优相联系,以此 激励 学 生认 真 学习 ;学 校树 立 优 秀 教师学习典范,鼓励思想政治理论 教师相互学习,提高教师课堂教学 能力等 ,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提高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教育效果。 §
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 三)课堂本身缺乏 吸引力 , 教学内容枯燥 ,教学方式单一 在 回答 “ 您认为当前思想政治 理论课存在哪些 问题”中,近7 0 % 的同学选择 “ 教学 内容枯燥 、深 奥” 、6 0 . 8 %的 同 学 选 择 “ 上 课 方
式古板单一 ” 、5 6 %的 同学 选 择 了
得 生 动 ,调 动 学生 的学 习 兴趣 ,丰 富学生的感官体验。 ( 三) 学校 加 强重 视 虽然 目前各高校已经非常重视
“ 逃课在五次以下” ,其余1 5 %的同
学选择 “ 多次逃课” ,可 见 这 一 问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仍然有进步
的 空间 ,比如 将思 想政 治 理论 课 的
必要 ” ,7 2 %的同学认为学 习这 门 课对未来 “ 非常有帮助或有帮助 ” , 这说明同学们能够认识到这 门课对 未来发展的作用 ,对课程本身是认
同的。但是 ,只有 1 6 %的学生认为 自己对思想政治相关的内容 “ 非常 感兴趣 ” ,3 9 %的学生回答 “ 感兴 趣” ,认 为 自己 “ 不太感兴趣”的 学生达 到4 3 %,占有的 比例最高 ; 2 %的学生表示 “ 反感” 。这说 明在 被 调查 的学生 中 ,有 一半 左 右 的学 生 本身 对 思想 政治 理论 的内 容不 感 兴趣 。 ( 二)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 , 课堂出勤率低 在回答 “ 为什么去上思想政治 理论课”这一问题中 ,有7 0 %的学 生都选择 “ 学校规定的必修课必须 上” ,2 9 %选择 了 “ 以后考研 、考 公务员做准备 ” ,可见大多数学生 并 不 是 出 于 自愿 去 上 课 。 在 回答 “ 是 否 逃 过 思 想 政 治理 论 课 ”这 一 问题 时 ,仅 有 1 8 %的学 生 表 示 自己 “ 从来没逃过课” ,6 7 %的同学表示
扎实的专业知识 ,同时应该以学生 为本,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1 . 改 变单 一 的教 学 方式 。课 堂
二 、提高理工类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 一)加强课堂纪律方面的教育
和 管理
上不仅 以知识讲授为主,充分利用 当地社会和历史资源 ,改变教学方 式 ,多开展讲座 、辩论 、讨论 、小 组合作 学 习、外出参观 等实践 活
实际、贴近生活 。在进行教学时 , 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用相关理 论 进 行解 读 ,引 导学 生认 识 这 门课 的价值和意义 。 3 .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尤其是 网络等技术手段。教师可以通过 网 络收集与 思想政治 教育相关 的 电
影 、视频、音频等资料 ,使课堂变
资格 ;对 于上课迟到、早退或者影 响教学秩序的行为给予严厉警告 , 使 自己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帮助学 生改 正 不 良的学 习 习惯 。 2 . 辅导员 、班主任做好 日常教 育工作,辅助查课 ,提高重视。辅 导员 、班 主任 作 为大 学生 思 想政 治 教育 的骨 干力 量 ,应 提 高重 视 ,主 动为同学讲解课程的重要意义 ,使 学生 提高 认识 。此 外 ,辅 导员 应 该 定期对课堂出勤情况进行抽查 ,不 给学生制造逃课 的机会 ,一经发现 有学生逃课要及 时进行教育,遏制 住 学生 逃课 的发展 势 头 。 3 . 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相互监督
除 了从 纪律 上 对学 生 进行 约 束 之外 ,课 堂 本 身 也 必 须 具 有 吸 引 力 ,才能 引起 学生 的兴 趣 。作 为 一 名 思想 政 治理论 教 师 ,不仅 要 具 有
、
课 的教 学现 状 ( 一) 学生 能够 认 识 到课 程 的 重要 性 ,但 是学 习兴趣 不高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 中,8 5 %学 生认为这门课是 “ 非常有必要或有
一
位选课,可以在寝室 中选择一名能 力强 、有责任心的寝室长,专门负 责管理寝 室 同学 的学习和 生活 问 题 ,尤其 在寝室 同学想无 故旷课
时,寝室长能够及时制止,对其进 行劝说教育。 ( 二)教师以学生为本 ,合理安 排 课 堂教 学 “ 理论知识脱离实际” ,这几项的选 择 比例 均超 过 了 5 0 %,说 明 这几 个 问题已经成为普遍性问题 ,亟需改 变 。此 外 ,也有 1 5 %的同学认 为 “ 教师素质不高 ,思想僵化 ” 。该题 目反映出的不仅是学生在思想政治 理论课上存在问题 ,教师授课过程 中也存在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