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柔性战略绩效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
柔性生产方法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柔性生产方法的实施与效果评估柔性生产方法是一种灵活的生产方法,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调整生产节奏和产量的生产模式。
它以人为中心,注重员工的参与和能力培养,同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不必要的工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实施柔性生产方法之前,企业需要全面评估其适用性和效果。
首先,企业需要评估柔性生产方法是否符合其企业战略和目标。
柔性生产方法适用于市场需求波动较大的行业,以及产品种类繁多、定制化要求高的企业。
如果企业的产品需求相对稳定,生产方式相对规模化和标准化,那么柔性生产方法可能不适合。
其次,企业需要评估其现有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是否支持柔性生产方法的实施。
柔性生产方法需要具备自动化程度高、调整方便快捷的设备和技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产品变化。
如果企业现有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无法满足柔性生产的要求,那么企业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造或投资。
第三,企业需要评估员工的能力和培训需求。
柔性生产方法强调员工的参与和团队合作,员工需要具备多种工艺和操作技能,以便在不同的生产情况下灵活调整生产流程和产量。
企业需要评估员工的现有技能水平,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培训和提升。
实施柔性生产方法后,企业可以从多个方面评估其效果。
首先,可以评估生产效率的提升程度。
柔性生产方法可以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工序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企业可以比较柔性生产前后的产能和生产周期,评估生产效率的提升情况。
其次,可以评估产品质量的提高程度。
柔性生产方法可以通过减少人为错误和不必要的工序,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
企业可以比较柔性生产前后的产品质量指标,如退货率和客户投诉率,评估产品质量的改善情况。
第三,可以评估员工参与度的提升程度。
柔性生产方法强调员工的参与和能力发展,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企业可以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和员工推荐率等指标,评估员工参与度的提升情况。
最后,可以评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柔性生产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柔性战略与企业绩效: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职能中介效应研究

第6 期
秦 晓蕾 ,杨东 涛 :柔性 战略与企业绩 效 :人力 资源管理战略职能 中介效应研究
3 7
整柔性 战 略 。 产 品柔性 战略 是指 制造 系统 引入 并制 造新 的部 件或 产 品 的能力 ; 新 市场 调整 柔性 战 略涉 及制 造 系 统 的调整 以便 适 应市 场或 影 响市 场 的能 力 l, 研究 拟 采用 此 分类 。 于 柔性 战 略与 企业 绩效 的关 系 3本 _ 关
研究 . 大都 融 合在 企业 战 略与 企业 绩效 的关 系研究 中 。 la 等通 过 实证 研 究发 现制 造 战略包 括 柔性 制 Wii l ms 造 战 略与 公 司绩 效之 间 存 在显 著 正 向关 系 。 a au 等认 为 , 了保持 运 作 的 高效 率 , N grr 为 柔性 战略 的 实施 , 如
投 资 之间 , 并不 能获 得 战略 职能 与财 政利 益 。 本研 究 试 图通 过 实证研 究 , 讨人 力 资 源管 理战 略 职能 的存 探 在 性 , 其在 柔性 战略 与企业 绩效 之间 的作用 机制 。 及
二 、理 论 与假 设
( )柔 性 战 略与 企 业 绩 效 一
战略管 理理论 认 为 . 组织 需要 追寻 目标一 致 的战 略 , 是为 了对 变化 的环 境做 出反应 就必 须舍 弃 已有 但
产 品组件 标 准化 ( 大 众化 ) 或 和机 器 柔性 能极 大地 降低 制 造 系统 的复 杂性 , 高 企业 绩 效 _。 国华 、 东 提 4徐 ] 杨
涛 对柔 性 战略 在支 持性 人力 资 源实 践 与公 司绩 效关 系 中的调 和作 用进 行 了实 证研 究 , 果表 明 , 结 柔性 战略 中的市场调整战 略对支持性人力 资源管理 实践 、 司绩 效表现 出很 强 的调 和作用 _。 公 5 由此 , 出假设 1 ] 提 。
企业柔性化战略全面预算管理探析

第6 期
Ju a o u nnFnn e&E o o i n esy or l fY na iac n cn mc U i r t s v i
V l 5 N . o_ . o6 2
企 业 柔 性 化 战 略 全 面 预 算 管 理探 析
王 民 治
( 云南 财经 大学 会计 学 院 , 云南 昆明 602 ) 5 2 1
一
、
企业 家 的创新 , 强调 了组 织群体 的创新 。 也 三是 柔性 战略具 有多 维 性 。柔性 的多 维性 是 指企 业财 务 战略处理 不确 定性 的 能力 体 现在 多 个 方 面。如 范围、 时间 和成本 。范 围 , 即财 务 战 略所 能 采用 状 态 的 范围; 时间 , 从一 种状 态转移 到 另 一种 状 态所 需 要 的时 间 , 是越 短 越 好 ; 则 成本 , 一 种状 态 转 移 到 另一 种 状 从 态所 需要付 出的代价 , 当然 , 转移 的成本 越 低越 好 。企 业柔 性战 略包 含 了 这些 特性 , 不 同层 次 上 为企 业 保 在
对 于一 个 企 业 而 言 , 本 控 制 和 资 源 优化 使 用都 成 应该从 计划 开始 , 全面 预算 管 理作 为 一 种集 体 制 、 而 机 制、 方法 于一体 , 以市场 竞 争和 预 测 为 向导 , 以全 员 、 全 方位 、 过程监 控 为 核 心 的管 理 系 统 和 策划 工 具 已逐 全 渐被越 来越 多 的企业作 为 内部 管理 的一 种重 要 控 制方 法 所采 用 。然 而 , 多 企 业 在 实施 全 面 预 算 管 理 中往 很 往 忽略 了企业 的战略 目标 , 而是 过多 的 关 注短 期 目标 , 导 致编 制预算 时 缺 乏对 战略 性 目标 的 考 虑 , 而缺 乏 战 略眼光 的预算 是无 法为企 业 长 期 发展 服务 的 , 中 , 其 预 算 与战 略 的脱 节是 很多 企业 在 预算 管 理上 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另外 , 由于 对 环 境 变 化 和人 的 主观 能 动 性 的研
柔性战略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

柔性 战略的理论分 析框架研 究
王 丰
( 西南 政法 大 学 ,重 庆 4 0 1 1 2 0)
摘
要 :柔性战略能够帮助组织在复杂多变的超竞争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所以柔性战略的理论研究也尤为重要。研究柔性战略与战略柔性 的
差异 、柔性战略的概念界定以及柔性战略的分析维度能够为我们更好的研究柔性战略理论提供多种视角。而企业通过实施柔性战略 ,可以实现优化资 源配置、适应复杂环境,提高竞争能力 ,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基础。 关键 词 :战略 柔性 ;柔性 战 略 ;柔 性 战略 维 度
种观点是从企业 内部 向外部看的一个典型代 表,企业 的核心价值应该 是从 消费者 的视角看 ,企业 的核心价值是用来与消费者 沟通 的 , 能够 给消 费者带来利 益的 ,并 且最 好是没有 被其他 厂家明确提 出的 ,或 者是没有被别的厂家重点 突出的价值 ,就可以作为企业 的核心价值进 行推广 ,我们必须要清楚 的是 ,不能被消费者认可的价值是无效的核 心价值 。但是在每个产品大类 中,能够被消费者认可的核心价值远远 低于厂家的数量 ,而如果要在消费者心 目中实现 占位 ,则需要大量的
基金 项 目:2 0 1 3 年 西南政 法大 学研 究生科 研 创新 项 目。
0 引青
由于市 场情况变幻复杂 ,并且伴随着不可预测的趋势 ,传统的刚 性 战略无法满足组织应对复杂突变情况 的需求 ,所 以能够帮助组织适 应环境 、甚至创造有利于 自身的环境柔性战略应运而生 。但在实践 中 存在着 由于组织未能透彻了解柔性战略的实质 而导致组织战略实施 的 偏 向及其 过程 中的资源浪费的问题 ,面对这些情况本 文试从 战略柔性 与柔性 战略的差异 ,组织柔性战略的概念和柔性战略分析维 度来 阐释 其本质 ,希图更 清楚 的界定组织柔性战略的范围 ,梳理出柔 性战略的 理论研 究框架。因此 ,本文通过对 战略柔性和柔性战略差异的分析 , 借助 内涵和外延两个 部分来界定组织柔性战略的概念。另外 , 从 获取 和利用两个角度 ,从本质层 面和要素层面来解释柔性战略是如何发挥 作用的 ,并注重发挥柔性战略作用 中的各方面之间 的相关性即相互替 代和相互推动的作用。
战略柔性、双元性创新和企业绩效

战 略 柔 性 、双 元 性 创 新 和 企 业 绩 效 ——— 李 桦 彭 思 喜
“暗箱”。双元性创新作为当前创新 理 论 所 关 注 的热点问题,为 企 业 绩 效 的 来 源 提 供 了 一 种 新 的理论视角。本文将双元性创新引入战略柔性 和企业绩效 的 关 系 之 中 。 构 建 并 检 验 “战 略 柔 性双 元 性 创 新企 业 绩 效”作 用 机 制 模 型,试 图 从理论上揭示战略柔性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机 理,拓展双元性创新的理论视角 ,补 充 双 元 性 创 新前因变量的研究 ;在实践上,证明 面 对 当 前 变 幻莫测的外部环境 ,企业需要具备 战 略 柔 性 ,保 持资源和行 动 的 灵 活 性,同 时 进 行 探 索 性 创 新 和 开 发 性 创 新 ,从 而 达 到 “基 业 长 青 ”的 目 的 。
收 稿 日 期 :2011031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YJC630113);全国统计科 学 研 究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2010LC20);广 东 高 等 院 校 优 秀 青 年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WYM10057)
· 1604 ·
战略柔 性 一 直 被 认 为 是 组 织 应 对 环 境 变 化,获得竞 争 优 势 的 重 要 来 源 。 战 略 柔 性 之 所 以能够对组 织 绩 效 起 到 促 进 作 用 ,正 是 因 为 战 略柔性能够克服组织惰性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战略柔性强调了资源的灵活运用以及流程的重 新配 置,它 反 映 了 一 种 动 态 能 力 。 WORREN 等 指 [12] 出 ,这 种 动 态 能 力 能 够 帮 助 企 业 克 服 组 织惰性。资源 分 配 和 产 品 设 计 中 的 柔 性 (资 源 柔性)让组 织 能 够 在 多 样 化 的 产 品 上 使 用 新 的 技术。协调柔 性 降 低 了 运 作 惰 性 ,帮 助 公 司 打 破僵化的技 术 程 序,使 得 企 业 能 够 开 发 新 的 可 替 代 品 。ASHOK 等 用 [13] 市 场 柔 性 、生 产 柔 性 和竞争柔性这 3 个 维 度 测 量 战 略 柔 性 ,并 通 过 对全 球 500 强 企 业 的 调 查 发 现 :战 略 柔 性 会 明
企业投资绩效柔性评价体系的探讨

作者: 王宗军;张俊芳
作者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430074
出版物刊名: 江汉论坛
页码: 35-37页
主题词: 投资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指标;柔性评价
摘要:企业投资决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企业投资进行绩效管理是实施企业投资控制评价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投资绩效评价主要以事前评价为主,不具备动态柔性评价的特点,本文试图从柔性评价的角度出发,对企业投资绩效柔性评价体系的指标体系重建以及基于计算机系统的神经网络和模糊评价交互式建模进行探讨性研究,以期推进我国动态绩效研究化进程.。
制造系统柔性的评价方法

将能够在早期方案阶段用较少的输入信息求出制造系统所能达到的自动化级别水平。
1.3其它系统的柔性特征参量如果其它系统的柔性不受限制时,制造系统的总柔性能力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
其它系统包括:工件流系统、刀具和夹具系统、供料和取料系统、质量保证系统、信息流系统和维护系统。
上述6种其它系统柔性的判定与制造系统相比问题较多,不容易确定。
每个系统基于它的专用功能而具有特殊的柔性能力。
这些尽管可以定量地描述,但是它一方面比较难定量,另一方面特别困难的是它的计算处理要与制造系统的柔性特征参量相联系,这样才能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性意见。
对其它系统的柔性定量,采用柔性特征量"时间差△T比较合理。
此特征参量的基本出发点是保证在基本功能范围内完成加工任务时,其理论要求和实际完成任务之间日期上一致性的差别程度。
△T可按公式(5)求得。
表1 其它系统的时间准确性级别不断提高其它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可以保证时间准确性有较大的提高,由于对其它系统部件结构的评价是由项目专家们分工合作进行的,因此通常都会考虑到其可以达到的时间级以及这种时间级的应用范围。
2 结束语制造系统柔性评价问题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将涉及到所选购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元或柔性制造系统的合理性及投资能否收到预期效果的问题。
本文所提出的制造系统的加工柔性、改装柔性以及其他系统的柔性等柔性特征参量并以此作为评价和选择制造系统柔性的方法,可在投资的早期方案阶段无需详细的加工计划,仅输入少量信息便可获得所选系统的柔性,从而使得投资的决策变得方便和相对合理,特别是对制造系统缺乏经验的企业尤为重要,由此可见,它是一种比较方便、实用评价制造系统柔性的方法。
企业经营绩效柔性指标体系的构建

企业经营绩效柔性指标体系的构建作者:唐敏等来源:《管理观察》2013年第07期摘要:通过对衡量企业经营绩效指标体系的现状研究和对影响现代企业经营绩效的因素分析,提出并构建动静结合、相对完善的由财务、客户、技术创新、业务流程、发展潜力和社会环保等六个层面的指标体系共同组成的现代企业经营绩效衡量的柔性指标体系,更加真实、准确、科学地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
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和政府部门实施宏观调控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柔性指标体系构建经营绩效对现代企业经营绩效衡量指标的研究一直是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重点。
目前,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均以财务指标为基础,这种指标体系一定程度上带有静止性、单一性和反映的被动性。
如果完全采用以财务指标体系来进行定量的评价,只是一种短期业绩的计量,会助长企业经营者急切近利和短期的投机行为。
同时,现代企业的发展水平与能力,同顾客与供应商的满意程度和支持态度、工艺与技术的不断革新、经营者与雇员的士气、企业对环境因素和未来不确定性的认知和利用水平等许多方面密切相关,而这些方面有很多是变化的,难以准确量化。
可见,仅以财务指标进行衡量的传统方法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绩效衡量中就显得捉襟见肘,构建一个相对完善能客观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动态柔性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柔性经营绩效指标含义及特点1.1柔性经营绩效指标的含义绩效也称为效绩业绩成效等反映人类从事生产活动中的投入产出的成绩效益和效率。
Michel J.Lebas[1]指出:绩效是针对在特定约束下的公司及其环境提出的对导致其目标完成的成因模型进行的有效的开展和管理。
Bates[2]和Holton[3]指出:绩效是一多维建构测量因素;David Otley[4]认为绩效本身是模糊的术语而且不能简单的加以定义[3]。
今天我们认为绩效这个概念不仅包括有效性适应能力和反应灵敏度,同时也包含着生产率或者说生产效率。
因此,绩效显然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放,王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32)企业柔性战略绩效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企业柔性战略绩效评价特别是柔性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并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柔性战略绩效进行评价。
关键词:柔性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AHP-模糊综合评价法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author expounds th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of flexible strategy especially analyzs the indexes of the flexible strategy performance and integrates them into a system.The the AHP-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s used to e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lexible strategy.Key words:Flexible strategy;performance measurement;index system;AHP-Fuzzy Comprehensie Evalua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F12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089(2010)09-0053-0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全球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随着技术革新,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各行业界限的逐渐模糊,一个动态竞争环境已经形成。
这种竞争环境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复杂性、非均衡性,造成不断增加的战略不确定性。
这些都在迅速改变企业的战略竞争方式,如更注重全球化市场,缩短产品生命周期,加快创新,瞄准顾客需求多样化,即更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竞争方式。
在如此不确定、复杂多变的动态环境下,企业柔性战略就孕育而生。
柔性战略可以保证企业在动态不确定的环境中保持原有的竞争优势而有利于企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相应的,不确定的动荡环境也将对传统的战略绩效评价体系产生冲击,构建柔性战略绩效评价体系将是企业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的必然趋势。
现今对于企业柔性战略的绩效研究比较少,本文将对企业柔性战略绩效评价体系及方法作一初步研究。
一、柔性战略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汪应洛,李垣等人(1998)最早在国内提出柔性战略这一概念,柔性战略(Flexible Strategic)是指企业为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在动态的、不确定的环境下,主动适应变化、利用变化和制造变化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而制定的一组可选择的行动规则及相关方案。
柔性战略强调战略对环境变化的主动性,主动利用和制造变化,依托系统柔性,以企业创新为核心,强调战略的全局性、动态性和博弈性,同时关注企业战略的转换效率和转换成本。
从柔性战略的构成上看,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把柔性战略分为五个方面:资源柔性、能力柔性、组织柔性、运营柔性和文化柔性。
以上五个柔性战略的构成作为本文柔性战略程度的判断因素。
二、柔性战略绩效评价研究传统的绩效评价经历了观察性绩效评价、成本绩效评价、财务绩效评价和战略性绩效评价等阶段。
绩效评价方法从最开始的财务性评价,到价值增值评价(EVA),再到战略实施平衡计分卡。
现今绩效评价多数是以战略性绩效评价为主,应用平衡计分卡。
(马璐,2004)战略性绩效评价是绩效评价服务于战略,多角度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综合性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是由Robert Kaplan和David Norton提出,作为一种平衡模式绩效评价指标,此方法将企业的任务与战略转化成目标和衡量指标,主要从财务、顾客满意度、内部业务、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来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
在不确定环境下,企业不仅要适应环境变化,更要主动利用变化和制造变化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于是创新的柔性战略,使战略性绩效评价不能准确地对其进行评价。
据此,本文提出柔性战略绩效评价体系,即从财务绩效和发展、创新、竞争等非财务绩效两方面对柔性战略进行评价。
柔性战略绩效评价与战略性绩效评价相比,更趋于绩效评价的动态过程;评价内容着重强调企业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柔性战略绩效更注重与企业生存持续发展有关的长期绩效。
三、柔性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平衡计分卡基础上,结合柔性战略绩效评价内容,需建立一个柔性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柔性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以财务指标(赢利)为落脚点,以创新指标为核心竞争力,以资源整合为运营和管理的体现,以环境适应(竞争、顾客、社会责任)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是由财务指标、资源整合指标、创新能力指标和环境适应指标四个一级综合指标组成。
财务效益指标是绩效评价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绩效评价的基本指标,是其他指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柔性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财务指标主要是从财务收益性、财务增长性和财务流动性三个二级子指标构成。
财务收益性又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每股收益三个子指标。
财务增长性又包括销售增长率、资产增长率两个子指标。
财务流动性又包括资金流动速度和自有资金流量两个子指标。
(王迎军,王永贵,2000)资源整合指标是作为企业运营和管理绩效的体现,主要包括人力资源以及物质资源两个评价二级指标。
人力资源是劳动力消耗和劳动力创造的直接载体,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是企业绩效的来源,员工的评价是资源整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力资源指标包括工作环境质量、平均薪酬水平和员工忠诚度三个子指标。
物质资源主要是企业对顾客满意度有极大影响的内部运营程序,主要包括全员劳动生产率、装备利用率、产品合格率或服务满意度和企业特色管理等四个子指标。
自主创新指标是柔性战略绩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
企业要立足市场,在保持已有竞争优势的同时,要不断创新,去主动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创新作为柔性战略的核心,创新能力指标也是柔性战略绩效评价的核心。
其主要包括创新产出水平、持续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营造三个二级指标层面。
创新产出水平包括新产品开发速度、专利申请数量和新产品销售额三个子指标。
持续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存量和物质资源存量两个子指标。
创新环境营造包括研发费用率和研发人员投入率两个子指标。
环境适应指标是柔性战略绩效指标评价体系中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体现。
具体是由企业服务的顾客、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和企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三个二级子指标构成。
顾客满足指标包括新客户获得率、客户忠诚率、客户集中度以及售后服务四个子指标。
竞争优势指标包括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市场控制率、企业战略对市场变化影响三个子指标。
社会责任层面包括资源消耗、环保投入、废物回收利用和社会公益四个子指标。
见表1。
四、柔性战略绩效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企业的柔性战略绩效进行评价。
1、建立柔性战略绩效评价模型。
企业柔性战略绩效评价模型分为4层:目标层A —柔性战略绩效;准则层B —财务效益,资源整合,创新能力和环境适用;子准则层C ,由11个具体绩效准则构成,分别反映财务效益、资源整合、创新能力和环境适用等绩效,这11种具体绩效准则分别由31个具体绩效指标构成;对象层C ,实施不同程度柔性战略的企业,由此模型可对不同程度柔性战略的企业进行绩效评价。
根据前述柔性战略构成的五个柔性要素,可以将企业分为柔性战略程度较高,柔性战略程度一般和表1企业柔性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三级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每股收益销售增长率资产增长率资金流动速度自有资金流量工作环境质量平均薪酬水平员工忠诚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装备利用率产品合格率或服务满意度企业特色管理新产品开发速度专利申请数量新产品销售额人力资源存量物质资源存量研发费用率研发人员投入率新客户的获得率客户忠诚率客户集中度售后服务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市场控制率企业战略对市场变化影响资源消耗环保投入废物回收利用社会公益二级指标财务收益性财务增长性财务流动性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创新产出水平持续创新资源创新环境营造顾客满足竞争优势社会责任一级指标财务运作绩效资源整合绩效自主创新绩效环境适应绩效总目标企业柔性战略绩效(上接第47页)柔性战略程度较低三个评价对象群。
见图1。
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在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由目标层至对象层依次记为A 、B 、C 、D 层。
目标层A 是企业柔性战略绩效评价;准则层B 是企业柔性战略绩效构成要素绩效评价,分别用B 1、B 2、B 3、B 4来表示。
以a ij 表示Bi 与Bj 对目标层A 的影响之比,a ij 的数值由专家评价得出。
采用1~9标度法,即a ij 取值为1~9及其倒数。
1,3,5,7,9分别表示“同等重要,稍微重要,重要,明显重要,绝对重要”;2,4,6,8是四个亚等级分值,用来表示上述相邻两个重要性标度之间的重要程度。
A-B 表示准则层B 对目标层A 的判断矩阵,于是可以得到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B 。
A-B={a ij }4×4,(i,j=1,2,3,4,5)其中,a ij >0,a ji =1/a ij (i ≠j ),a ii =1根据矩阵A-B ,求解该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 及最大特征值λmax 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 ,经归一化处理后,并且通过一次性检验,即为层次B 中相应要素相对于层次A 的重要性排序指标权重。
(毛旭亭,2006)同理可得B-C ,C-D 的判断矩阵,以及相应指标的权重。
3、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柔性战略绩效。
(郭宝林,2008)计算对象层D 对于目标层A 的数值,即为柔性战略绩效的一个评价值。
因为本文涉及的柔性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为量化后的定性指标,所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已确定权重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不同程度柔性战略的企业绩效。
本文在理论上探讨了柔性战略绩效的评价,并且设计了柔性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AHP-模糊综合法柔性战略绩效评价模型,可对不同柔性战略程度的企业进行绩效评价。
今后,需运用该模型对企业有效战略绩效作实证研究。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6090371)参考文献:[1]汪应洛,李垣,刘益.企业柔性战略—跨世纪战略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前沿[J].管理科学学报,1998;(1):22~25[2]王迎军,王永贵.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维度—基于资源观的企业柔性透视(上、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7/8):2~5,23~25[3]马璐.企业战略性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4]郭宝林.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企业管理系统柔性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8;(12):21~23[5]毛旭亭.基于AHP 的企业管理系统柔性评价研究[J].商业经济,2006;(6):56~57图1企业柔性战略绩效评价模型依据,反映企业绩效增长的重要指标就是企业总资产和销售额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