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难多元解读及路径探析

合集下载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 现 阶 段严 峻 的 就 业 形 势 下 .农 村 大 学 生 逐 渐 成
为 就 业 边 缘 化 的特 殊 群 体 文 章 主 要 从 农 村 大 学 生 面 临 的 就 业 困境 的现 状 出发 .着 重对 造 成 农 村 大 学 生就 业 困 难 的
各 项 因素进 行分 析 , 以引 起 相 关部 门 的 重视
8 .%。很 明显 , 市的教育资 源相对优厚 , 1 7 城 更有条件来注重 孩子的全面发展 , 而农村 教育条件有限 , 只能满足基本教学 条件 , 使得农村 孩子 与城市孩子相 比, 合素质 不够高 、 综 能
力 不够 强 。 212农村地 区的学校教育严重偏颇 ._
关 键 词 农 村 大 学 生 就 业 原 因分 析
Au h rs d r s Z o g a Un v r i o Agi ut r a d to ’ a d e s h u k i ie s y f t rc l e n u E n i e r g5 0 2 , a g h u G a g o g C i a n g n e i , 2 5 Gu n z o , u n d n , h n n 1
我 国的学校 教 育至 今未从 根本 上扭 转应 试教 育 的局 面 , 其在落后 的农村 , 尤 造成这 一现象 的原 因是 多方面 的。
fc n i iu t s a e o h o ol g n d n sa d f c a i g d f c l e b s d f t e f c l e s l e t.n o u f i e
在农村 的学校教 育环境下 , 长 、 家 学生个人及 学校和老 师的注意力只集中在高考或者为 高考服务上 , 素质教育只是

试析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原因及对策(常用版)

试析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原因及对策(常用版)

试析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原因及对策(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试析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原因及对策“农村大学生”指的是在进入大学之前具有农村户口,就业之前生活主要依赖于农村户口的家庭成员。

农村大学生的就业涉及“三农”、教育改革、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的协调发展。

一、农村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1.就业难使农村家庭巨大的教育投资难以获得回报,导致家庭更加贫困。

一般情况下,一名大学生四年的学杂费大约需要4万元,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家里希望他们大学毕业工作后能收回这笔投资,改善家庭贫困的状况。

这也使得农村大学生在毕业后,急于找一份收入高的工作,以减轻家庭负担。

然而现实中,部分农村大学生就业困难,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给农民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以至于部分农民中流传“读书同超生一样致贫”的说法。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零点调查与数据网共同发布的《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结果显示,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因。

2.就业难的现状使农村失学率上升,进而导致农村大学生数量减少。

由于就业难,“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并有蔓延之势。

许多农村家庭的孩子辍学,直接步入社会打工赚钱,农村失学率有上升的趋势,同时大学中农村大学生比例在下降。

2005年,教育专家杨东平进行调查显示:清华大学2000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7.6%,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北京大学1999年农村学生比例为16.3%,比1991年减少2.5个百分点;而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22.3%,比1990年减少了5.7个百分点。

农村的劳动力素质也开始降低。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从1988年到1995年,城镇劳动力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者所占的比例已从12.76%显著地提高到23.34%,而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者所占的比例却仅从0.49%上升到0.54%。

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问题探析

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问题探析

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问题探析[摘要]针对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在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引导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就业,促进大学生更好就业,本文对返乡就业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探析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1],国家教育部公布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699万人,较2012年增加19万之多,比2011年增加39万人。

未来五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还将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的高位。

如果算上往年累积的待就业毕业生,就业人数还要进一步增加。

然而,受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转型的不利影响,经济增长率缓慢下降,就业市场也不景气,表现在2014年的就业岗位数量同比平均降幅达到15%,就业率也就随之一降再降。

摆在大学毕业生们面前的困难在于,一方面是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却是提供的就业岗位无法满足就业保障。

我们随机在周口市两所高校的本、专科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开展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大学生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且对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显得可望而不可即。

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季”,更加艰难的是这种形势还可能持续数年,大学生就业究竟路在何方?在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农村生源的毕业生选择返乡就业或创业,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面对农村广阔的发展前景,不少大学生立志依靠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希望能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

因此,返乡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民生领域热点与难点之一。

每年有数以百万名的农村生源大学生毕业,如果其中有部分大学生回乡创业,不仅可以弥补当地经济建设急缺的人力资源,还可提高当地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我们针对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出现的共性问题从地方政府政策上以及大学生的自身定位方面进行探析。

1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难的原因目前大学生返乡就业或创业还是停留在刚起步阶段,存在着不少实际的难题,诸如国家政策层面对大学生返乡就业或创业的鼓励不足;地方层面落实不到位;大学生自我思想认识不清晰等。

浅谈当前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成因与对策【摘要】当前,农村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在成因分析中,主要包括教育资源不均衡、就业岗位稀缺、个人素质不足等因素。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加强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等对策建议。

对农村大学生就业的期望是通过各方合作共同努力,实现农村大学生就业的良性发展,为农村振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成因分析,对策建议,期望,当前现状1. 引言1.1 当前农村大学生就业现状当前农村大学生就业现状在近年来备受关注,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推动,越来越多的农村学子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

农村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面临着就业难题。

很多农村大学生在毕业后徘徊在找工作的边缘,面对着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他们往往面临着城市户口、经验、技能不足等问题,导致找工作难度加大。

一些用人单位对农村学生持有刻板印象,认为他们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不愿意招聘。

农村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仍然存在,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对农村学生就业现状的深入调查与分析,有助于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有效的对策,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2. 正文2.1 成因分析1. 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大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

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限制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2. 就业信息不对称:农村地区的就业信息渠道相对不畅通,很多就业机会往往只在城市流通,农村大学生难以获取有效的就业信息,导致错失很多就业机会。

3. 就业观念滞后:部分农村大学生对城市就业环境存在偏见,认为农村地区就业机会较少,往往选择固守在家乡,不愿意外出就业。

4. 职业技能不足: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足,部分农村大学生缺乏实际的职业技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就业困难。

5.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地区存在差距,农村大学生就业机会受限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难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基于高校教育的化解机制初探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基于高校教育的化解机制初探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基于高校教育的化解机制初探【摘要】农村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对于农村大学生而言,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不容易。

本文通过对农村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了高校教育在助力农村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教育化解机制的初步构想。

通过实践案例的介绍,揭示了教育在提升农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的重要性。

从问题解决思路和教育改革建议的角度出发,展望未来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有望得到有效改善。

这篇文章旨在引起社会对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探讨高校教育在化解这一难题中的作用,为促进农村大学生就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高校教育,化解机制,农村就业现状,影响因素,教育作用,教育改革,问题解决,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村学子走进大学校园,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

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农村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就业质量低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就业形势的反映,也是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

需要从高校教育的角度探讨如何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题,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研究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有助于了解农村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影响因素,而且有利于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随着农村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改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探讨高校教育对农村大学生就业的作用,提出教育化解机制的初步构想,为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意义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村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困境时,往往会面临着生活压力、家庭期望等多重困扰,甚至会引发一些不良社会现象。

农村大学生是农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就业困境不仅会影响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会影响整个国家的人才流动与社会稳定。

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问题研究与思考

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问题研究与思考

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问题研究与思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们在毕业后面对工作选择也越来越多元化。

除了选择留在大城市就业,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回到农村发展。

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问题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解决思路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1.农村就业形势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经济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

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需求和农产品价格也逐步提升。

这些都为大学生回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地区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

2.大学生农村就业状况与此大学生回乡创业、服务农村的现象也在逐渐增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农村政策的支持,大学生农村就业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很多大学生在农村地区创办了农业合作社、乡村旅游、电商平台等项目,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存在问题1.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资源匮乏是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一大障碍。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发展的基础资源,比如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这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缺乏有效的资源支持,会让大学生的创业之路充满变数。

2.就业平台不完善在许多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就业平台也是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的一大问题。

相比于城市,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薪酬待遇也普遍偏低,这给大学生决定就业的动力和信心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3.社会认知不足由于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许多人对农村地区的认知和印象仍然停留在落后、贫困的阶段,这种刻板印象也给大学生回乡就业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困扰。

三、解决思路1.政策扶持政府应当制定更加完善的农村青年创业政策,为大学生回乡创业提供更多的扶持和支持。

比如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完善财税政策和金融服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2.资源整合有关部门和企业可以通过资源整合,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和技术指导。

乡村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分析

乡村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分析

乡村大学生就业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转变为“大众化”模式,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导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等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生活和思想情绪,也会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健康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反映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极大的影响到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展程度。

因此,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社会背景下,分析和研究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问题和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其中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乡村大学生就业问题又是重中之重。

因此,在假期期间,本人对乡村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解析。

一、当代乡村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了做到调查的全面性,本次调查对于参与调查人员的就业情况进行多方面统计,主要就参与者的自身条件以及就业地点、就业单位的性质、薪水范畴等进行理想与实际情况的调查并作出相应分析。

(一)乡村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参与人员有68.93%男性和31.07%女性,其中94.17%的调查者未婚。

在所有参与人员中有48.54%的人毕业于二本院校,28.16% 的人毕业于211或985学校,17.48%的毕业于普通一本院校以及个别的专业学院和民办院校。

图1.调查人员分布比例(1)参与调查的人员理想就业地点分布情况与实际就业地点分布情况:图2.理想工作地点与实际工作地点(2)参与调查人员的理想工作单位与实际工作单位性质统计:(3)参与调查人员的理想薪酬范围与实际薪酬范围统计:由此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多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好的地区,而对于中西部国家急需人才的地区或农村往往较少考虑,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

再者,现在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相当大一部分毕业生渴望到外企国企等单位,对于民营企业和自主创业了解不够,“有业不就”的现象也越发严重。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

江 苏 广播 电视 大 学 学 报
2 0 . 0 94
7 9
发展 。
就业 指 导和 职业 生 涯规 划 意 识 淡 薄 , 村 大 学 生 农
二、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原 因分析
在求职时的主体性作用较弱。 一 3 农村 大 学 生受后 天成 长环 境 及 经济 条件 限 .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 ,08年全 国普通高 制 , 业 市场 竞争 力不足 20 就 校毕业生有 59万人 , 5 到年底就业率还不到 7 % , 0 在农 村 , 学 生 是 同 龄 人 的 佼 佼 者 , 到 城 大 来
收稿 日期 :0 9—0 2 20 4— 9 基金项 目: 江苏省教育厅 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 校园文化的实践 与研究 ” 0 SD 8 0 8 ) (8 J 80 0 0
作者简介 : 盛洁( 9 5 , , 17 一) 女 江苏镇 江人 , 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团委讲师 , 镇 法学硕士。
就业 成 本 支 出 29 3 2元 , 中城 市 大学 生 就 业 长 资助 子女 上学 的 热情 , 读 书 无 用论 ” 农 村 重 0 . 大 “ 在
成 本高 于乡 镇 和农 村 大 学 生 。 业 成 本 经 济 承 新抬头 , 些都 不利 于 我 国教育 事业 的可持 续 ¨就 这
镇 江市 高等 专科 学校 , 江苏 镇 江 2 20 103
摘 要: 大学生就 业形势 日趋严峻 , 尤其是 农村 大 学生 , 自身成 长环境 及经济条件 的制约 , 受 存在 诸 多就
业 限制 因素。针对农村 大学生就 业难 的问题 , 社会应健 全农村 大学生就业保 障机制 , 高校应 建立农村 大学生 就业的培养机制 , 农村大学生 自身应加强 自我调适锻炼 能力。

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分析

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分析

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分析摘要:客观来说,农村大学生有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但他们不是天生的弱者。

首先从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给农村家庭、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来阐述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影响,再从农村大学生与普通打工者以及城市大学生的就业地位的比较和二元结构的社会背景来分析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最后提出从国家、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农村大学生个人五个方面来破解这一难题。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城乡二元结构;就业难;出路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也被整个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所掩盖或是一视同仁。

在三农问题中7亿多农民是核心,同时他们也是庞大的弱势群体,而农民的子女――农村大学生自然就成了大学生就业群中的弱势群体。

2001年国家计委在《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出:“2005年中国将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初期阶段,入学率将达到15%以上。

”[1]这将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进入。

仅2006年,全国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40万,在读研究生110万,毕业生26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40万,在校生1 739万,毕业生377万[2]。

随着大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可想而知,中国大学生规模会与日俱增。

一、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产生的社会影响1.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使很多有子女读书的农村家庭不堪重负,重新返贫,严重影响家庭幸福和睦,并且使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

就业难使巨大教育投资难以回收,使砸锅买铁的家庭崩溃,重新回到贫困线上,也使其他的家庭放弃继续送孩子上大学的打算而是直接让孩子打工。

就拿我为例子,我有很多同学高中初中毕业后出去打工的,现在他们家就相当于全家都在挣钱,而他们的支出少,现在每个家庭都有20万~30万的存款。

拿我叔叔的话说就是:自从我孩子不上学后我家的钱那是看着往上涨。

有孩子读大学呢,则是不停的把钱往外拿,未来还不知道能不能拿回来。

在这种强烈反差下,中国农民对高等教育的支持热情会降低,从而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

2.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会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取性和创新性,从而使新农村建设发展缓慢,不能与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吻合。

浅谈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浅谈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浅谈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显示,农村家庭出身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最为突出,尤其是农村背景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是就业最为困难的群体。

同时,农村家庭出身大学生就业困难导致“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地区蔓延,进一步增强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挤压农村青少年的上升社会流动空间和渠道,使城乡社会经济不平等长期延续下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政府教育和就业部门在制订大学生就业扶助政策时,应该把农村家庭出身普通本科大学生作为扶助政策的主要目标群体,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引导他们流向最适合他们特长的就业岗位和就业区域,顺利完成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

一、农村家庭出身大学生就业难问题2013年大学生就业被媒体称之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但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大学生就业、生活及价值观追踪调查”显示,2013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与往年相比并未明显下降。

12所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显示,截止2013年9月底,进入劳动力市场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82.4%(已经找到工作),失业率为17.6%(还在继续找工作)。

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最高(91.9%),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次之(80.5%),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最低(77.7%)。

这说明,应届毕业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身上。

然而,对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家庭背景进行比较,却发现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有巨大差异。

来自城市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87.7%)并不低,而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则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只有69.5%,两者就业率相差18.2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来自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为困难,30.5%的人难以落实工作,这一比率远远高于其他群体。

重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也存在城乡出身背景的差异,不过,这两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城乡差异要小于普通本科高校,城市生源和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分别相差5.2和6.5个百分点。

高校农村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农村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农村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一篇范文高校农村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村籍大学生走进了大学的殿堂。

然而,当他们面临毕业时,却发现就业成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发展和生活,也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本文将从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现状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率虽然逐年上升,但与城市籍大学生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农村籍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种种困境,他们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也普遍较低。

二、农村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1. 就业歧视:部分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农村籍大学生存在歧视现象,优先录用城市籍大学生,使得农村籍大学生在就业机会上处于劣势。

2. 实践能力不足:农村籍大学生在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方面相对欠缺,这与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实习和兼职机会较少有关。

3. 地域限制:农村籍大学生在就业时,往往受到地域限制,更倾向于在离家较近的地区就业,导致就业选择受限。

4. 就业信息不对称:农村籍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相对有限,导致他们错失了许多优质的就业机会。

三、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对策1. 政策扶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消除就业歧视,确保他们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

2. 提高实践能力:高校应加强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兼职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3. 拓宽就业渠道:农村籍大学生应拓宽就业渠道,不仅局限于城市,也可以考虑回到农村发展,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农村振兴贡献力量。

4. 加强就业指导:高校应加强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市场,提供就业信息,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第二篇范文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与应对面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农村籍大学生的处境尤其引人关注。

女性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分析与解决途径研究

女性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分析与解决途径研究

女性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分析与解决途径研究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8-003-03授说:"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整体上缺乏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外语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在应聘中容易缺乏自信、被动,就业期望值过低,这都严重影响她们顺利就业。

有的女大学生甚至连获取信息的渠道都没有,她们怎么能成功竞聘呢?""面对用人单位,女大学生永远是被动的、弱势的。

"石家庄学院"女性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困境与解决途径研究"课题组对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普遍不乐观。

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涉及到专业类型、性别差异、外貌体形、家庭背景等相关因素。

由于性别和户籍差异等因素,农村生源的女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几乎成为一个被边缘化的就业群体。

一、女性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1、性别歧视。

企业通常优先录用男生,一些用人单位对女生百般挑剔,提出了除职业要求以外的不合理要求,甚至用人单位在招聘信息中明确提出要求男生,女生直接被排斥在外。

2、怀孕歧视。

生育是女性天经地义的社会责任,但有些单位就是不想承担女性生育的社会成本。

3、年龄歧视。

在招聘现场的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招女性,大多要求年龄在22岁以下,且未婚。

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对年龄偏大的女毕业生也造成了就业压力,形成不正当竞争。

4、女性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工资水平低于男生。

由于女生特有的生理期、生育期、哺乳期会给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加之与男生相比,女生身体不够强壮,工作魅力和果断能力更逊一等,同等条件下女大学生工资比男大学生低10%-20%,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女性的晋升机会远低于男性。

图1 目前的求职状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43份的调查中,针对目前的求职状况,有大概35的女大学生正在积极找工作,11位已经找到但是不满意,90个还没开始找,有极少的7位持消极态度根本不想找。

关于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考

关于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考
对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受到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在2001年到2014年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已从115加到727万面对连续大幅度增长的毕业生人数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却增幅不明显再加上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裁员减员的危险所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显得格外严峻
关于农 村大学生就业难 的思考
高导致农村 大学生忽略了进入小公 司、 小企 业 、 小单位成功 就业 的 机会 , 也忽略 了回到农村就业 的机会 。 2 . 家庭社会关 系单一 导致农 村大学生就业机会偏少 本文所指 的家庭 社会 关系单一主要是指农村家庭相对 于城市 家庭而言所 占有 和利 用的能够帮助子女就业 的人际关 系资 源相对 较少 。北京大学 “ 高 等教育 规模 扩展 与毕业 生就 业” 课 题 组针 对

业 的工作落实率 与起 薪点 就愈高 ; 父母社会地位 愈高 , 社会关 系愈 大, 动员和利用这些资源 为子女 求学 和就业 的权利就 愈大 。相 对 于城市大学生 , 多数农村大学生缺少这样 的社会关 系 , 他们在求 职 的过程 中相对城市大学生 少 了许 多就业 机会。从而 产生 了“ 学 得 好不如 出生好 , 能力强不如父母强 ” 等一系列 弱势心 理 , 在就业 过 程 中对 自身定位过低 , 缺乏主动和城市大学生竞争 的勇气 和 自信 ,
位 突 出。在这 样 的背景 环境 下 , 农村 大学 生应 该 如何 根 据 自身 实际情
况理 性就 业 ?这 引发 了笔者 的 思考 。本文将 通 过对 农村 大学 生就 业 时 所 处严峻 形 势和 成 因的分析 , 进 而试 图为促 进 农 村 大 学 生就 业提 出几
条合 理化 对 策。
问题 , 不 仅 关 系 着 我 国农 村 家 庭 的 幸 福 , 更 关 系着 社会 主 义 共 同 富 裕 的 理 想 能 否 实 现 。 因此 , 必 须及时有 效地解 决农村 大学 生就业

浅析新时期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化解机制

浅析新时期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化解机制

浅析新时期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化解机制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高等教育已逐渐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学子跨入了高等学府的大门,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

本文以新时期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为背景,简要分析了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就业难问题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并结合自身体会,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就业;对策进入新世纪以来, 中央连续用一号文件, 奏响了新农村建设的乐章, 显示了中央对农村的极大关注,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的重视。

我们似乎不乐于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放在“三农”问题之中。

恰恰是这种有意无意的疏忽,使得农民对高等教育的支持热情有所减退,导致农村籍大学生占大学生总体的比例在过去的30年里下降近半,因而解决好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1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1社会原因1.1.1 就业市场亟待完善自主择业的市场机制就是为了可以“自由择业”,让大学生能够在就业时发挥主导作用。

然而当今人才市场机制尚不健全,阻碍人才流动的障碍还很多,作为市场主体的人才,实际上还不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专长和意愿选择工作单位,单位和部门也不能完全按照工作需要自主择人,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尚待进一步落实。

同时一些用人单位也缺乏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 只考虑人才引进后为公司带来的效益, 所以就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这在无形中也提高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门槛。

另外更有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存在性别歧视, 致使农村籍女大学生的就业难上加难。

1.1.2 家庭背景影响就业虽然现在是市场经济, 但家庭背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子女就业, 父母社会地位愈高, 权力愈大, 社会关系愈多,利用这些资源为子女就业服务的能力就愈大。

而今大学生就业中的“潜规则”已经非常普遍。

农村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拮据的家庭经济状况和狭窄的社会关系网络等,都让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

农村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其解决对策探究-2019年教育文档

农村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其解决对策探究-2019年教育文档

农村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其解决对策探究农村生源在普通高校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而在“ 985” 或“ 211”高校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减少,这一形式更导致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上加上,而农村家庭往往对上学子女寄予厚望,一旦大学毕业找不到好的工作,往往会加剧“上学无用论”在农村的蔓延,进而加剧城乡间的贫富差距,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所以,如何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值得探究。

一、农村大学生就业现状(一)岗位低,待遇差农村大学生毕业后,对于工作岗位,工作薪酬有着较高的期许,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往往眼高手低,导致一部分农村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而返乡,大部分农村大学生毕业后找到的工作岗位低,薪酬待遇比较差,甚至比农民工还要低,一部分毕业生由于专业冷门,在就业时不得不跨专业就业,这也会导致其薪酬较低。

只有一小部分优秀的农村毕业生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但所占比例极小。

一方面是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是社会高管人才招工难,这样看似矛盾的用工现象却一直存在着。

这与农村大学生工作经验不足,招聘受限有很大的关系。

(二)实际就业率低农村大学生经济压力比较大,大学毕业后,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往往会先找一份工作先干着,这样突击找到的工作,不仅工资待遇较低,而且低于农村大学生对于工作的预期期望,他们往往在短时间内会频繁的进行工作调动,其实际就业率并不高。

还有一部分农村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面对来自家庭、生活、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表现的消极懈怠,甚至滋生不愿就业的念头。

加之,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城乡大学生的比例约为8: 2,让本就处于劣势的农村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三)自主创业者少自主创业需要人力、资金、工作经验等条件的支持,而大部分农村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甚至有些农村大学生均是助学贷款上学,有限的经济条件,让一些农村大学生对于自主创业连想也不敢想。

而且农村大学生在大学之前受教育条件有限,在业余爱好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基本为零,这对于开阔农村大学生眼界,活跃其思维也有一定的局限。

农村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农村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农村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1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及原因1.1就业率差毋容讳言,由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城乡大学生在就业观、就业环境和就业水平上产生差距。

农村大学生顺利就业往往更急切,但现实是他们更困难,主要原因在于:1.1.1成长背景在当下,农村大学生无论社会资源背景、文化传统背景、专业教育背景上都先输一步,他们在生活态度上相对保守,他们在有限条件下封闭接受应试教育导致综合素质和个人自信存在短板。

从专业选择上看,因父母文化素养限制和自身封闭成长坏境等影响,他们和他们的家长对大学专业选择及其就业前景把握不够,就业准备先天不足;从技能培养上看,他们没经济实力报辅导班或多花几万块读双学历,没机会学钢琴、练书法、修舞蹈,没条件培养足球、篮球、排球等特长,而用人单位想要的则往往是有见识、有特长、全面而又能独当一面拓展业务的人才,因而他们的就业资本后天不足。

1.1.2教育背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是当前教育的不争事实,越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表现越为明显。

据统计,“985”、“211”和较好的普通高校,非农学生比均超过四分之三,而农村大学生更多地集中在一般大专院校,他们更多地被重学历资历、牌子面子的当下社会视为“鸡肋”,制约着就业空间。

据统计,就业率最高的是高职院校,其次是重点本科院校,最低的则是一般大专院校,这反映出大学生就业难点在一般普通本、专科院校毕业生身上,在农村大学生身上。

1.1.3需求背景因就业市场的客观需要、世俗偏见和成见,制约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途径。

在大学生就业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下,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户籍状况和业务能力、活动能量、外表颜值等,都是影响就业不可或缺的因素,农村大学生在不公平竞争的求职市场往往频频遭遇“隐性门槛”伤害。

1.2农村大学生就业质量差农村大学生因经济压力大,自身、家庭和社会资源不足,对工作机会、工作单位的选择和把握受限。

他们缺乏“拼爹”的资本和“啃老”的条件,虽然也向往收入高、地位的岗位,也想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外企,但他们需立即工作赚钱养家而不是继续考研、求学,重“钱途”不重“前途”;他们不想延迟就业,也无钱多地转战“公招”、“面试”,在迂回较小的就业空间只好一再降低个人发展要求,只求能就业。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探析(一)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探析(一)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探析(一)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意义,并探析了如何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希望通过多方的努力,能够改善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一、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1.就业观念落后,择业预期过高,导致其就业困难农村大学生经过一段大学生活后,他们千方百计地想在城市生活与工作,甚至宁可在城市中失业,也不愿回农村去工作去创业。

这种落后的就业观念本身就有局限性,想凭借不多的竞争优势,在求职大军中作奋力而无劳的挣扎,无疑中将增加就业难度。

由于农村大学生在择业时普遍存在着就业期望值要求较高,多数农村大学生还是将就业目标锁定在大中城市中那些薪水较高的单位。

而这些单位的竞争本身就相当之激烈,对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在求职并不具有相当的优势,很有可能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惨败下来,同时这种择业预期值过高和残酷现实之间的错位,有可能使他们个性较封闭,这种心理困境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在择业过程中表现为社会人格的不相适应,成为制约农村大学生就业的一道门坎,因此,择业预期过高往往是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

2.综合能力普遍不高,严重削弱农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在我们国家,由于农村的社会本身的局限性,人们的思想观念与城市有较大差距,农村大学生的自身定位也较为单纯,就是为了能够考上大学而出人头地,告别父辈们的传统生活,因此,大部分农村大学生除了在学习成绩上能够勤奋刻苦外,社会沟通和协调以及动手等其它综合能力培养都被忽视了。

尽管在大学四年中这些能力有所弥补,但是由于现实生活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相对于城市里大学生来说,这方面尚有一定差距的,特别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

由此,综合素质的劣势使得广大农村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地位。

3.经济条件差与就业资源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村大学生就业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大学生面临着考研、考公务员以及应聘的压力,为了找工作支付的费用是越来越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卷·第3期2012年6月宿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Vol.15,No.3Jun.2012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数量也在不断上升。

在社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就业机制和公平的竞争环境的今天,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农村生源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则面临更大的就业困境。

就业是民生之本。

农村贫困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他们背负着父老乡亲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使命能否实现,还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的公平和社会的良性流动。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切实保障农村生源大学生顺利就业,意义重大。

一、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多元分析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处于弱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主观因素的制约。

主要有:(一)、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还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时期。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十二五”期间预计每年城镇增劳动力仍然会达到2400万到2500万,比“十一五”期间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还要略多一点。

[1]所以“十二五”期间大学生就业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从供需角度说,劳动力市场供需总量矛盾依然存在。

一方面,大学教育日趋大众化,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大;另一方面,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的就业岗位却有可能下降。

再者,政府要安排城市下岗人员再就业,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就业,这些都增加了就业难度。

因此,“十二五”期间大学生就业难,而相对弱势的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更难。

(二)、家庭收入低,经济薄弱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存在,城乡收入差距悬殊。

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的经济问题,导致其就业成本投入不足。

为了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需要花费通讯、简历制作、交通、复印、住宿等费用,这笔费用少则几百,多则几千。

甚至有的用人单位向应聘人收取各种就业保证金、抵押金等,这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较高的就业成本对低收入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这使农村生源大学生在求职中少了一些底气。

靠背负沉重债务或拿国家助学贷款上大学的他们虽然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但却不一定能够顺利的实现就业。

(三)、农村生源大学生社会资源相对匮乏。

目前,我国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制度。

该制度优点是打破了传统的毕业分配制度,使得广大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它要求就业环境要公平、公正、公开。

但在目前我国的就业市场不够规范、用人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任人唯亲、走后门、找路子、托关系等就业不公正现象在各行各业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大学生就业靠综合能力竞争自然会异化成为以家庭背景和社会人际关系等社会资源实力展开角逐。

农村生源大学生有的来自穷乡僻壤,社会关系资源相对匮乏,相比其他大学生,就业成功率自然低。

(四)、文化资本欠缺,求职技能欠佳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我国农村有着农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加之几千年来已在农民的大脑中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和相对自主自由、且基本能够自给自足的生活的影响,农民多为自由耕种,竞争意识不强,这样相对松散的生活状态对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产生了负面影响。

[2]教育资源城乡分配也是不平衡的,农村教育资源有限,文化观念落后。

来自农村大学生基础教育享受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比起成长在城市自小就接受良好的家庭、学校教育,还可以参加各种少年宫、夏令营、兴趣班的学生,他们综合素质能力显然稍逊一筹。

部分同学语言表达能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难多元解读及路径探析胡庄方(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人数呈现跳跃式增长,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处于相对弱势的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大的难题。

通过对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多元分析,及阐述农村生源大学生在就业思想上存在的误区,探索性地提出解决此问题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生源大学生思想误区路径探析【中图分类号】F2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34(2012)03-0003-02*[收稿日期]2012-02-09[作者简介]胡庄方(1980—),男,淮阴工学院助教,法学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32012年6月第15卷·第3期宿州教育学院学报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竞争意识,社交礼仪和人际交往能力也较为欠缺。

一些学生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是在人才市场上“普遍撒网”,就业成功率不高。

(五)、就业心理复杂,定位不够合理由于成长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不良心理倾向尤为突出。

经济上的困窘和能力的相对欠缺,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胆怯心理。

这使他们再求职过程中不敢从容地展现自己,害怕竞争,害怕就业,常处于紧张、焦虑和急于求成的心态。

背负着全家人的期盼和重托,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他们想找个好工作,跳出“农”门,结果期望值太高,思想包袱过重,成天处于紧张和焦虑的心理状态。

部分贫困生不能以平常心看待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容易对同学和社会产生敌对情绪,出现厌学、悲观、厌世、仇恨社会等严重心理障碍。

二、当前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思想存在的误区不愿意回乡工作。

由于城乡地区差距,乡镇经济不发达,农村家庭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将来能在大城市找个好的工作,在城市扎根,改变整个家庭命运。

一些大学生甚至学生家长,认为考上大学就高人一等,而回家乡就业则被认为读大学“无用”,甚至认为回家乡就业是无能的表现。

我国的高校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人才荟萃,每年大量毕业生涌向当地就业市场,“精英”岗位严重供大于求;而经济欠发达的基层地区和单位人才匮乏,那里急需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人才,为大学生提供充足就业岗位。

中西部地区乡镇很多部门的公务员岗位或事业单位岗招聘大学生,但很少有人对此感兴趣。

这种思想误区造成了有业不就怪象。

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

由于受到“铁饭碗”观念的影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工作,家长也不赞同孩子去中小企业就业。

认为在中小企业工作不稳定,工作环境和条件差,收入没保障,“饭碗”不牢靠。

他们认为“学而优则仕”。

去企业不是首选,要去就应该去资本雄厚的国有大企业、大公司或者外资企业。

岂不知大企业对人的能力和各个方面要求更高。

恰恰相反,中小企业中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才匮乏,尤其是服务型、智力密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中小企业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技能,能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干的员工。

大学生在这些行业领域,容易挖掘自身的发展潜能,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这种思想误区造成“高不成,低不就”尴尬局面。

择业期望高,急功近利。

由于急切地想改变现时生活现状,农村大学生择业时普遍抱有较高的期望值,向往经济水平较高、发展空间较大的沿海城市和大中城市发展,对于一些地域较远、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较差、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尽量回避。

部分学生对薪水的起点要求比较高,急功近利,频繁变换工作。

一些学生“签约———违约———再签约———再违约”,这种走马观花式的“跳槽”既挫败企业也挫败了自己。

这种择业方式往往缩小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面,给他们的职业生涯顺利发展带来障碍。

不愿自主创业或创业就是开公司。

创业本身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需要知识、能力、经验和资本。

农村大学生很少愿意回家乡自主创业的。

家长也反对自主创业,认为创业不是真正的就业。

许多农村大学生在校期间尝试过创业,感受过初步创业获得小小成功带来的喜悦和失败时的悲伤,但他们创业打工的初衷仍然是出于解决实际生活费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就业。

也有部分农村大学生比较浮躁,好高骛远,一谈创业就是自己在大城市开个公司,认为创业全凭饱满的创业热情和勇气,不能从现实出发,不脚踏实地做事。

三、破解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路径探析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家庭及大学生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应对。

国家要完善就业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消除体制性障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村低收人家庭在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和毕业后找工作方面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国家必须大力倡导、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竞争环境,通过制定完善的就业政策和严厉的惩罚措施破除“关系就业”,消除各种显性或隐性歧视,让农村生源大学生可以凭借自己能力公平竞争。

首先,国家改革阻碍农村大学生就业的陈旧制度。

国家要改革毕业生落户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人才流动制度,打破户籍障碍。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城乡户籍差别已成为阻隔人力资源正常流动壁垒。

农村生源的大学毕业生若在城市找不到工作,既享受不到非农业户口的社会福利,又失去了农业户口享有的土地保障,缺乏能够保障他们生存和发展需求的基本制度。

[3]其次,国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村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

基层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不单指乡镇农村、中西部贫困地区和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各类组织均有基层[4]。

各级地方政府要为农村大学生去基层工作开“绿灯”,比如通过提高工资、提前晋级,给予较高额的住房补贴和安家费、提供深造及发展机会、工作期满后自由流动,对于积极吸纳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单位给予税收减免优惠等等具体补偿、激励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去基层。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提供更有利的条件,进一步降低农村大学生创业门槛,给予其税收、信贷、担保等方面优惠条件,积极打造农村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创业的环境,解决新农村建设人才急需问题。

再次,国家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毕业生失业救助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方面,对于一时找不到工作的农村毕业大学生,国家能够提供最低的生活保障;另一方面,对那些通过拿助学贷款上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减免其部分债务,或者是延长其还贷期限,并考虑将失业的大学生纳入社会保险范围,以减轻农村贫困大学经济压力。

(二)、增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实效性,提高农村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融合的渐进过程,不仅要帮助毕业生找到一份工作而且要在大学期间培养和提升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其内容是从关注就业向关注人的职业成长发展。

目前,高校职业生涯指导缺少连贯性,“两头大,中间小”,其重点放在入学初(下转第11页)4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毕业前夕的就业指导。

高校职业指导内容狭窄,工作的重心放在解决毕业生的就业率上,泛化“先就业再择业”措施。

因此,改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增强其实效性,以提高农村大学就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树立全程指导理念,构建系统化的就业服务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