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规划研究动态与展望

合集下载

城市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城市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在城市生态学的初始阶段,社会学家们应用生态的概念诸如:竞争、侵略、优势和继承进行关于城市中社会 和地理空间组织的研究(Hollingshead, 1940; Park et al., 1925)。对于生态学理论和社会研究思想运用的骤增 不仅仅在美国不受限制的发展,在欧洲,亚洲及非洲都有发现(Adams,1935; Hollingshead, 1940)。根据 Berryand Kasarda (1977)的说法,城市生态学的方法在 1930 年-1949 年间是“美国社会学领域内最具有影响力和权威的教 育”,但在 1950 年代几乎消亡。Hawley’s (1950)的一部经典著作中提出了这样一种尝试,通过努力扩展该方法 的焦点和视角从而使其得到复兴,而其目的在于提出了一个统一的人类生态学理论。关于城市研究的方法, Berryand Kasarda (1977)提出了“当代城市生态”,跨越了几个社会科学领域: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社会生 态学、人类生态学、城市和区域规划,延续了芝加哥学派的传统并且超越了它。这种方法包含了社会空间层次水 平连续的社区、城市、大都市地区、区域、城市系统以及整个社会体系。相较于传统的人类生态学,这在很大程 度上依赖于“人类组织的基础是竞争”这一概念,同时排除了解释土地利用模式的文化及动机因素,从“互利共 生”的意义上来说,“当代”的城市生态学强调“互相依赖”(Berry& Kasarda, 1977)。今天,城市生态领域的社 会学方法继续存在和发展(Flanagan, 1993)。更广泛的说,在社会科学领域政治体制和制度如何影响城市化的空 间与时间模式越来越成为一个中心研究问题(Gottdiener & Hutchison, 2010; Nassauer &Raskin, 2014; Swaffield, 2013; Wolch, Byrne, & Newell, 2014)。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城市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是一门涉及城市环境和管理的科学,将城市环境的生态系统视为一个具有关联及协同的组合,分析和解释城市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而改善或控制城市环境条件的科学分支。

城市生态学主要是研究城市环境的空间组织、资源分布、人口及活动空间变化对地理空间结构调整的影响,以及城市建设与城市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是一门融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整合在一起的跨学科科学。

1、城市空间组织
城市的空间结构是建立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基础上的,是一种多元复杂的地理空间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城市生态学在研究这一点时,主要关注城市的空间组织形式、城乡空间格局和联系演变及分析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等。

2、城市自然资源分布
城市的自然资源分布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关乎城市自然资源的分布格局,还要分析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探讨城市各分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人口及活动空间变化
人口及活动空间变化也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人口的动态变化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定居点活动空间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社会活动空间的变化及其影响等。

4、城市地理空间结构调整
城市地理空间结构调整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涉及城市地理空间结构的调整原因分析、城市地理空间结构调整的有效性评价及其与城市环境体系变化的关系等。

5、城市建设与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建设与城市环境质量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主要关注城市建设与城市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探讨城市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以及如何实施城市环境质量改善措施等。

生态城市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生态城市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生态城市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环境破坏、资源枯竭和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是指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自然和人类建设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供高质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城市形态。

本文将分析当前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并探讨未来生态城市的趋势。

生态城市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目的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然而在实践中,因为对生态城市理念的理解不同和经济利益的考量,生态城市的建设效果参差不齐。

一些生态城市在建设初期过于追求“绿色”的表面效果,而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增长,一些地区生态城市的设施无法满足需求,导致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

因此,改进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是一个迫切的需求。

未来的生态城市将专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这意味着在城市建设之前,需要进行详尽的生态评估,确保城市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

同时,生态城市将通过大规模绿化、水资源的周全利用和垃圾处理等手段来改善城市环境。

第二,注重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

未来生态城市将致力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能源的清洁转型。

例如,通过建设太阳能发电厂或风力发电厂,生态城市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生态城市还将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废弃物转化为能源等措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第三,注重社区参与和创新技术的应用。

生态城市的成功关键不仅在于政府的政策支持,还在于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创新思维。

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参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活动,促进生态城市理念的普及和落地。

同时,新兴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将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环境数据,帮助城市管理者制定更科学的政策和决策。

生态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许多国家已经开始探索和实践。

城市生态规划的回顾与展望

城市生态规划的回顾与展望

城市生态规划的回顾与展望刘 洁 吴仁海33(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510275)摘 要 回顾了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情况,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从19世纪末至今,从Howard 的“田园城市”到MacHarg 的土地利用生态规划方法,再到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城市生态对策规划,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生态规划作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生态城市建设服务是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城市生态规划,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中图分类号 Q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3)05-0118-05R eview and prospect of urb an ecological planning L IU Jie ,WU Renhai (Institute of Environmen 2tal Science ,Zhongshan U niversity ,Guangz hou 510275,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3,22(5):118~122.The paper outlined the course of urban eco 2planning evolution and its prospect in future.Since 19th century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urban eco 2planning had grown up gradually with the planning practices ,from E.Howard ’s “G arden Cities ”to MacHarg ’s eco 2planning of land utilization ,and to the urban ecological decision planning based on the ecosystem theory.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 2scale urbanization had resulted in great problems of ou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had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urban areas.The urban eco 2planning must advance towards eco 2city.K ey w ords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 2city.33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02-10-15 改回日期:2003-03-071 引 言城市的发展与急剧膨胀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需要与有限的资源承载力、脆弱的生态环境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以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城市绿地建设的研究方向

以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城市绿地建设的研究方向

以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城市绿地建设的研究方向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绿地被认为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部分,除了提供观赏、休闲等功能外,更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生态服务功能,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城市绿地建设被广泛地提倡和引入。

然而,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常常被忽略,大面积铺设草坪、种植树木等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城镇建设过程中的碎化化、城市绿地规划和设计中的缺陷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效益。

为此,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正在逐步地应用于城市绿地建设和规划中。

景观生态学是连接生态学和景观学的一门学科,将生态学理论运用于景观规划、设计和管理中,强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它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系统性的视角,将城市绿地视作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应用景观的理念和方法,探讨城市绿地建设的研究方向。

一、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基础的生态学,景观是物质、能量、信息等的整体,是我们观察到的一段空间组成的复合物。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互动作用。

它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景观生态学将景观分成空间、时间和生态过程三个层面。

在空间层面,景观是指一定空间内的物质和非物质构成的总和,包括各种地形、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和建筑、道路、设施等人造元素;在时间层面,景观具有历史性和动态性,需要分析景观的演变历程;在生态过程层面,景观是一个由各种生态元素组成的动态生态系统,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种群变化等。

二、城市绿地建设的研究方向1. 建设具有生态适应性的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的建设需要考虑城市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和建筑风貌等人工要素的影响,除此之外,还需考虑自然要素如地形、气候、地质等因素的影响。

生态适应性是指绿地及其物种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生长、适应新环境、繁殖、抗压、抗病等方面。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经验总结与展望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经验总结与展望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经验总结与展望一、引言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生态城市建设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较强的工作,涉及城市的土地开发、交通、居住、环境保护等众多方面。

本文将对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经验总结与展望进行探讨。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特点1.综合性生态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不仅需要考虑城市的生态、环保、经济、社会等方面,还需要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等方面。

同时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形成一个全局性的规划。

2.前瞻性生态城市规划需要具有前瞻性,需要预测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生态环境变化趋势,以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科学性生态城市规划需要科学依据,包括对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对城市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以及将城市规划与国家、地方政策相结合等。

三、生态城市规划的重点1.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生态城市建设的最重要目标就是保护生态系统,并且恢复生态系统。

生态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如何降低生态环境的压力,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加强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

2.城市绿化城市绿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生态城市规划需要积极推进城市绿化,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引入植被的多样性和生物系统的多样性,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3.低碳排放和可再生能源生态城市规划需要保障城市的低碳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使用,提高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4.城市交通城市交通是生态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要制定相应的城市交通规划,提倡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降低私家车的使用率,优化城市交通体系,提高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四、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总结1.政策上的支持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得到政府上级的支持,不仅需要有政策上的保障,还需要有资金上的支持,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形成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合力。

2. 多模式综合运用生态城市建设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包括技术、政策、经济、人文等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规划PPT课件

生态城市规划PPT课件

未来发展的机遇与前景
01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升
随着全球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成为城
市规划的主导思想,为生态城市规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02 03
科技创新的推动
科技创新为生态城市规划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如智慧城市、绿色建 筑、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有助于推动城市向更加环保、高效、 智能的方向发展。
加强与国际先进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引进 先进理念和技术,推动我国生态城市规划 与建设的国际化进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苏州(中国)
注重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 构建了“水韵苏州”的城市特 色,是中国生态城市的典范。
成功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成功的生态城市规划 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 面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注重自然生态系统的 恢复和重建。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方案,明确生态城市 建设的目标和路径。
成功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01
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降低 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对生态城市规划的总结回顾
1 2
生态城市规划理念
强调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整体协调、科学发展 的原则,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生态城市规划实践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优化城市空间布 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和谐性
生态城市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追求城市发展与生 态环境之间的平衡。
高效性
生态城市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和 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研究 雒琛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研究 雒琛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研究雒琛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城市建设就出现了全面建设的局面。

这也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全面改革。

其改革的原因就是人们对于当前的城市结构不够满意,城市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就出现了类似超高层综合体这样的建筑。

但是城市的发展却不能只注重城市的建设,更应该注意城市生态的建设。

因此,现在许多的城市规划中都提到了生态城市的概念。

这是让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一个理念,能够让人们更好的生活。

本文就针对当前的城市规划设计进行探究,来得出如何更好的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和规划。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研究引言生态型城市属于新型文化观,属于在人们对人和自然关系有更加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自然、经济以及社会互相协调的全新社会关系,属于可持续发展观的详细表现。

但是,现今城市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太过注重经济收益,对生态建设以及环境效益有所疏忽,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对城市和谐发展有阻碍作用。

所以,把生态城市的概念引进城市设计规划过程之中,创造一个生态优良、百姓安居乐业的城市,这些是非常关键的。

1生态型城市规划概念建设生态型城市一定要要具备合理化、科学化且与实际相符的规划,规划要考虑生态,社会以及经济方面因素,依照生态原则制定生态规划。

这是城市生态发展最终目的,可以简单将其概括为一种良性循环,高效经济的住区模式,使得人和自然与城市之间融为一体,建立一种共生互利的关系。

生态型城市建设目标就是促进人和自然间的和谐相处。

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应秉承原则城市的规划与发展离不开生态理念建设作为保障,这也是促进城市环境得到更好转变的前提与基础。

而在生态优先的理念下,城市生态建设保障体系的构建也是进一步实现生态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与措施。

因此,在城市规划发展的过程中,应确保生态建设保障体系的同步构建。

若规划设计与实施不到位,便会影响到城市未来的发展,而为进一步确保城市在规划与发展上能够体现出生态城市的理念标准,便应在规划与设计中与时俱进,促进生态建设保障体系的建立。

生态环境知识: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生态环境知识: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生态环境知识: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的规模和人口都在不断增长,城市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城市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资源的枯竭。

因此,生态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了当今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以人为本,以生态优先,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保障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生态城市建设需要注意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实现城市空间用途合理布局和绿色生态环境。

2.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环境质量和生活幸福感。

3.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支持新兴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

4.加强城市空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防治,保障城市环境质量。

5.提高城市智能化水平,实现城市智能管理和资源高效利用。

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1.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优化城市规划和管理。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从制定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开始,要依据生态环境特点,制定周密的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空间,空间利用合理,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严格限制和管理环境污染源,遏制环境污染。

2.促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新材料应用。

推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

针对城市中能源消耗量大、排放污染物的问题,可以推行大力节能新建房屋的计划和刺激节能改造来有效地减少能源的消耗量,同时采用新能源和新材料来优化城市建筑,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3.倡导低碳生活,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推动低碳生活,倡导公民环保是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

在城市中积极宣传低碳环保,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鼓励公众采取环保措施和行动派别工作,从而改变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推动生态文明进程。

生态学与城市和城乡规划

生态学与城市和城乡规划

绿色建筑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 绿色办公楼
案例四:某 绿色酒店
案例二:某 绿色住宅区
案例五:某 绿色商场
案例三:某 绿色学校
案例六:某 绿色公园
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绿色建筑的定义和特点 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绿色建筑的优势和效益
绿色建筑的挑战和问题 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绿色建筑的案例分析
家安全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态学原理:生态平衡、生态多样性、生态适应性等 环境保护方法:生态修复、生态规划、生态设计等 生态工程:污水处理、废弃物资源化、生态景观建设等 生态监测与评估:环境质量监测、生态风险评估、生态效益评估等
环境保护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一:纽约中央公园 案例二:伦敦海德公园 案例三:巴黎卢森堡公园 案例四: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生态城市建设:注重城市 绿化,提高城市生态质量
城乡规划:合理规划城乡 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教育:加强生态教育,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一:瑞典马 尔默市的可持续 发展实践
案例二:德国弗 莱堡市的可持续 发展实践
案例三:中国深 圳市的可持续发 展实践
案例四:美国纽 约市的可持续发 展实践
实践:绿色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态廊道、绿色 交通、生态公园
案例:新加坡、 阿姆斯特丹、芝 加哥、北京
挑战:环境污染、 资源短缺、气候 变化、人口增长
生态城市规划的未来趋势
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建筑,减少 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绿色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减少 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 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生态学与环境保 护

城市生态环境演变趋势的集对分析预测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城市生态环境演变趋势的集对分析预测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增 长到 28 38 7万 h ,呈现出低 于 G 7 .5 m2 DP和生态效率增长 速率 的趋 势 , 生态环境将 进一步恶化 ,对此 就武汉市 生态 系统 但 的发展提出 了对 策与建议 。最后 ,指出 S A动态模型为城市生态系统预测研究提供 了一种可行 的解决 方案。 P
关键词 :城市生态环境 ;生态足迹 ;集对分析 ;动态模型 ;武汉 中图分类号 :Xl 11 7.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l7 .15( O 7 1o 8 .6 6 22 7 2 o )O .o 3O
生态 足迹 发展 趋势 进行 预测 。根 据 预测结 果 ,分析
生态环境状态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 , 为政府相关 部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决策提供一种新颖 、有效的 分析 手段 。
1 集对 分 析 简 介 及 其 动 态 模 型
集 对分 析是 由我 国学 者 赵克 勤 18 99年 提 出的 种 关 于确定 、不 确定 系统 同 、异 、反定 量 分析 的 系统 分 析方法 【。 实质 是一 种新 的不确 定性 理论 , o其 J

从 同 、异 、反 3方 面来 研究 事物 之 间的 确定性 和不 确定 性 ,全面 刻 画事物 之 间 的联 系和转 化 。集对 分 析 自提 出 以来 ,已经 在评 价 、管理 、人 工智 能 和预 测 等领 域得 到 了广泛 的 应用 【 J 7。
11 集 对分 析 简介 .
自然生态环境是城市社会经 济健 康发展的重 要物质基础。生态足迹作为生态环境承载状态测度 的指标 , 受到社会、 经济 、 口等多种因子的影响 , 人 表现 出时空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近年来 ,国 内外 学 者对 生态 足迹 问题作 了大量 的研 究 。在 生态 足迹动态化探索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1根据以往的 l。 研究可以看出 ,利用线性模型 A I RMA对生态足迹 进 行 时间序 列分 析 的方法 ,并 未 考虑 各种 不确定 性 因素 的影 响 。而 回归模 拟方 法建 立预测 模 型虽 然具 有 理论 严密 、易于操 作 和对 不确定 性 处理 精确 的优 点 ,但其前提条件是将研究对象看成是一个宏观上 不确定 、微观上确定问题来处理 , 本质上是基于经 典 的微 分数 学 方法来 处 理不确 定性 问题 。而 生态环 境 是 由 多因子 动态 连接 而成 的复 杂 系统 ,其 影响 因 子 间 的确 定 和不 确 定 特 性 处 于 系统 的 同一 层 次 或 不同层次 中 J ,使得研究对象表现 出宏观上确定 、 微观 上不 确定 的特 征 。因此 ,采 用 微分数 学 方法 建 立模 型将 研 究 对 象影 响 因子 间存 在 的 不确 定 性 问 题转 化为 确定 性来 处理 ,将 忽视 或 人为地 消除不 确 定性信息 。显然 ,采用这些数学建模方法来处理生 态足 迹动 态化 问题存 在 不全 面 的缺 陷 。 本文 以武 汉市 为研 究 区域 , 对 其 18- 20 在 98 03 年 总 生态 足迹 计量 的基 础上 ,将 总生态 足迹 与其 相 关影响因子联系起来考虑 , 利用将确定性信息和不 确定性 信息包含 在同一 个系统 中进 行处理的集 对 分 析 方法(eP iAnls , P ) S t ar ayi S A ,融合 集对 分析 中 s 的 同异反模 式 识别 的“ 近原则 ” 聚类 分析 思想 构 择 和 造 集 对分析 动 态模 型 ,对武 汉市 20- 2 2 0 5 00年 总

生态城市建设的进展与展望

生态城市建设的进展与展望

生态城市建设的进展与展望随着城市化的持续发展,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加,城市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利用等问题。

因此,在此背景下,生态城市成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

生态城市建设旨在实现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生态城市建设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不同城市采用各自的建设理念和方案,但在总体目标上都是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城市化发展。

在这个进程中,各地在建设理念、技术创新、政策制定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首先,生态城市一般都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资源利用技术和环保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生态建筑、新能源、节能减排等,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缓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其次,生态城市建设也注重城市规划上的创新。

新型城市规划将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休闲设施等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布局,通过开发公共交通、建设步行系统等手段,为市民创造出更加便利的城市空间。

同时,生态城市建设也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城市的生态系统是城市和自然间的重要联结点,对于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对环境进行管理和保护,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和修复体系,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最后,生态城市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生态城市的建设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和谐发展,使城市各利益方在发展中得到平衡和协调。

生态城市可以促进城市产业的现代化和城市文化的多元化,从而提高城市整体实力和吸引力。

当然,生态城市建设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巨大的投资和技术力量,需要政府、企业、市民以及各种社会组织的共同合作。

其次,生态城市建设需要注重土地使用的合理性,以免过度开发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此外,生态城市建设需要统一标准和管理,以确保各地建设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城市生态评价和规划

城市生态评价和规划
❖ 从系统构造入手,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旳状 态。城市内部合理布局是调控城市生态构造 旳关键,也是生态规划旳首要内容。
❖ 合理布局旳实质是利用生态学原理,经过 调整城市旳土地利用构造来调控城市物质流、 能量流、信息流,到达维持城市生态系统旳 平衡,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效益旳目旳。
内容
❖ 根据城市生态合适度,配置相应旳产业构造, 合理布局工业企业。
生态合适度综合评价 原则旳根据:
生态(环境)规划是为了处理生态环境问题 而产生旳,它是人类对环境问题旳认识不 断深化旳产物
与老式旳环境规划不同,生态环境问题不 但关注环境污染问题,而且也注重生态破 坏问题,而且是从生态系统旳角度,提出 处理生态环境问题旳措施,拟定出规划方 案
所以,较之老式旳环境规划,生态环境规 划更为合理全方面
可操作性与可行性原则:规划方案要有便 于实施旳详细操作环节;执行条件应完 备(考虑原因涉及社会接受性、技术支持、 资金投入渠道、目旳可达性等)
区域分异原则:根据区域和城市生态要素 旳功能现状及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城市 环境容量,综合城市区域和总体规划方 案,搞好生态功能分区。
内容
抓主要层次与主要方面
利用方式(或类型)旳合适度评价值(简称单因子s旳评价值) Bij ——第i个网格,其利用方式是j时旳综合评价值
2) 算术平均值体现式
n
Bij
1 n
Bijs
s1
3) 加权平均值体现式
Bij Ws Bijs Ws
式中:Ws——第s个生态因子旳权重值,其他符号旳 含义同上
No. 4
据上述工作成果,逐网 格拟定单因子旳合适度评 价值后,应用特定旳数学 模型 (必须与前一步所使用 旳数学模型一致),由单因 子生态合适度评价值或评 分求出各网格对给定土地 利用方式旳生态合适度旳 综合评价值。

生态城市规划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分析研究报告【最新版】

生态城市规划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分析研究报告【最新版】

生态城市规划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分析研究报告生态城市规划是未来城市规划设计的主流趋势,同时也是城市发展到相应高度之后的结果。

由于评判一个城市的发展情况,基本上是从生态、社会和经济的角度来全方位的分析考虑城市建设,确保城市可以达到人类居住需求的有机生态体系,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阶段达到人与自然在目前的情况之下,实施生态规划设计务必要顺应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

要始终坚持运用正确的态度来重点分析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个阶段,针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之中的最终目标来进行合理化的分析,其基本准则就是严要求、高标准来实施,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阶段,要综合性的考虑环境、社会以及经济方面的因素,确保设计方案可以合理化,并且和生态学的要求与标准基本一致。

生态城市规划是未来城市规划设计的主流趋势,同时也是城市发展到相应高度之后的结果。

由于评判一个城市的发展情况,基本上是从生态、社会和经济的角度来全方位的分析考虑城市建设,确保城市可以达到人类居住需求的有机生态体系,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阶段达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目标。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建筑与工业、交通是能源消耗的三大主要领域。

据住房建设部统计信息显示,我国建筑的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约占全社会总能耗33.3%,而运营过程中的能耗占建筑能耗的70%,建筑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总体碳排放的43.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耗量还将持续增长。

因此,转变建筑领域发展模式,推广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不仅是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也将有效改善民生,对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近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已驶入快车道,每年以近乎翻番的速度增长,各地生态城市建设也进行得如火如荼,随着国家政策、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未来我国绿色建筑、生态城市发展将继续保持迅猛发展态势,由此将给绿色建筑咨询、生态城市规划等绿色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分析

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分析

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分析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是保护城市环境和改善生态体系的重要手段。

城市生态规划是针对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规划,包括城市生态保护、城市园林绿化、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

城市生态建设则是实施城市生态规划的具体行动,包括公园绿化、禁煤区建设、垃圾分类等措施。

城市生态规划面临的挑战:1.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需要更多的土地和自然资源,给城市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2.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内部环境污染和外部环境污染两种干扰因素。

3.城市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极大地影响城市生态,并向城市生态系统加重环境压力。

4.传统标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案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生态的需要。

1.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对居民健康和福利的威胁。

2.城市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膨胀导致生态系统破碎化,各种植被被大规模砍伐和围栏隔绝。

3.城市市容市貌的变化造成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建筑的扩大与城市规模膨胀不成比例,灌溉与供水难度加大。

4.缺乏科学、可持续且具体实用的城市生态建设方案,建筑项目的固有倾向性让实施过程变得艰难。

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生态规划和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城市生态规划和城市生态建设应该紧密结合,建设具有人性化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城市环境,创造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活空间。

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加强城市生态规划和环境监测,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方案,扭转城市环境的恶化。

2.强调城市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注重绿地建设和城市森林、湿地等自然保护区的完善,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3.推行循环经济,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在城市布局和建筑设计中,突出人性化、可持续性、环保的理念,并加强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5.加强公众教育和社区参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推动城市生态建设的共识性。

总之,实施城市生态规划和城市生态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发展需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城市建设成为人们快乐、舒适的家园,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生态城市建设成为国内外的热门话题。

生态城市的建设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保护自然环境。

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态城市的定义和特征。

生态城市是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而设计的城市发展理念。

生态城市的特征包括:低碳排放、高能效、循环利用资源、清洁能源使用、绿色建筑、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等。

通过这些特征,生态城市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居民提供宜居的环境。

目前,全球范围内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例如,新加坡是一个成功的生态城市典范。

新加坡在采用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和太阳能等先进技术的同时,还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保护区的面积。

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还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中国也正在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近年来,许多城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可持续性。

例如,武汉市在建设生态城市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他们设立了环境保护基金,用于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项目,加强了空气质量监测和管理,推广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等。

这些努力使得武汉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尽管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资金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建设生态城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些资金往往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支持。

然而,许多政府在面临其他紧急问题时可能无法投入足够的资金来支持生态城市建设。

此外,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的不足也是一个阻碍因素。

有时城市规划缺乏综合考虑,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或被忽视,城市管理也存在着问题,例如垃圾处理和空气污染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生态城市建设需要朝着更加综合全面的方向发展。

首先,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来支持生态城市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对生态城市的财政支持,并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市场发展策略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XXXX-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市场发展策略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XXXX-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市场发展策略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XXXX-中国生态都市规划市场进展策略及以后趋势推测报告2016-2021年【报告名目】第一章中国生态都市规划行业进展综述1.1生态都市规划行业有关概念界定1.1.1与生态都市有关的概念(1)“生态都市”(2)“普世城”(3)“健康都市”(4)“山水都市”(5)“生态园林都市”(6)“绿色都市”(7)“低碳都市”1.1.2与生态规划有关的概念(1)“都市规划”(2)“生态规划”(3)“生态设计”(4)“生态都市规划”1.2生态都市的理论基础与进展历程1.2.1生态都市的理论基础(1)生态学原理(2)循环经济理论(3)可连续进展理论1.2.2国外生态都市理论进展历程(1)萌芽时期——20世纪往常(2)形成时期——20世纪80年代往常(3)进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1.2.3中国生态都市理论进展历程(1)中国古代朴素生态思想(2)国内关于都市生态的研究1.3生态都市规划流程、内容和建设目标1.3.1生态都市规划的差不多原则(1)复合生态原则(2)社会生态原则(3)经济生态原则(4)自然生态原则1.3.2生态都市规划的程序1.3.3生态都市规划的内容(1)生态要素的调查(2)生态分析与评判(3)评判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划目标(4)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5)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6)人口适宜容量规划(7)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8)生态绿地系统规划(9)资源利用与爱护规划1.3.4生态都市的建设目标(1)经济连续高效(2)社会进展文明(3)环境和谐健康(4)文化生态和谐1.4生态都市的系统特点与功能1.4.1生态都市的系统特点(1)整体性(2)高效性(3)多样性(4)低碳性(5)可连续性(6)和谐性1.4.2生态都市的功能(1)都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2)都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3)都市生态系统的信息流(4)都市生态系统的人口流第二章中国生态都市规划行业进展环境2.1政治环境分析2.1.1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与中国的承诺2.1.2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2经济环境分析2.2.1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形势2.2.2中国公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形势2.2.3中国第三产业进展与研发支出情形2.3社会环境分析2.3.1中国的都市化进程(1)中国都市化战略分析(2)中国都市化现状分析2.3.2中国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现状2.4政策环境分析2.4.1中国生态都市规划立法现状2.4.2中国现行都市规划治理制度2.4.3中国环境爱护政策(1)《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都市试点工作的通知》(2)《国家环境爱护“十三五”规划纲要》(3)《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打算(2007-2015)》(4)《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5)《全国生态爱护与建设规划(2011-2020年)》(6)矿山环境爱护与矿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规划1)《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2)《全国矿山环境爱护与治理规划(2010-2015)》3)《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三五”规划》4)《“十三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5)《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6)《金属尾矿综合利用专项规划》(7)《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名目》2.5技术环境分析2.5.1新技术在生态都市规划治理中的应用(1)“3S”技术的引入和应用(2)运算机数字化模拟技术2.5.2中国生态都市建设的技术支撑(1)清洁生产技术(2)资源综合利用技术(3)清洁能源利用技术1)清洁煤利用技术2)太阳能利用技术3)风能利用技术4)地热能利用技术5)海洋能利用技术6)生物质能利用技术7)氢能利用技术(4)生态环境修复技术(5)绿色建筑技术2.6行业环境分析2.6.1资源、环境治理和安全生产状况2.6.2中国都市规划行业进展分析第三章中国生态都市规划设计的生态策略3.1基于单一系统方法的都市设计生态策略3.1.1流程一体化基础设施系统的设计和治理(1)整合需求和供给考虑效率和节约咨询题(2)资源循环使用回收二次资源价值(3)全方位流向的分布式系统节点和网络发挥最大作用(4)多功能性利用同一空间和结构服务于不同终端3.1.2布局与流程一体化空间规划和都市设计(1)都市布局与土地的的使用(2)绿色基础设施自然系统和构筑系统一体化(3)搭配不知利用新建筑及路权有利的选址和位置3.1.3采纳一体化的实施方案(1)有序化分时期投资获得系统整体和谐性(2)可行化实施不同类型的一体化战略(3)和谐采纳手段涉及多方面(4)统一政策与规划目标和战略方针相统一3.1.4现有地区的改造和再开发3.2基于空间层级的都市设计生态策略3.2.1区域-都市级的都市设计生态策略(1)都市总体生态格局的要紧内容1)都市总体山水格局的建构2)都市绿地系统的建设3)都市重大工程性项目的生态爱护4)都市交通体系的组织(2)都市总体生态格局的调控途径1)优化都市空间结构形状2)建设都市生态基础设施3)完善都市生态服务功能(3)区域-都市级都市生态设计案例分析3.2.2片区级的都市设计生态策略(1)片区级的都市生态设计的内容(2)新区规划建设中的都市设计生态策略1)基地选择原则2)确定新、老城区的承接关系3)建立具有生物气候调剂功能的缓冲空间4)采纳新型交通模式5)优化都市的能源结构6)选择适宜的开发建设模式(3)旧城更新改造中的都市设计生态策略1)旧城产业结构的调整2)生物气候调剂区域建设的生态策略(4)片区级的都市生态设计案例分析3.2.3地段级的都市设计生态策略(1)地段级的都市生态设计的内容(2)地段级的都市设计生态策略1)强化局部的自然生态要素2)关注与特定自然环境有关的生态咨询题3)在人与周边环境之间建立缓冲空间(3)都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生态策略1)充分利用自然光,操纵光污染2)利用自然要素及人工设施,改善局地风环境3)综合自然和人工手法调整局部气温,优化热环境4)采取措施,提升公共空间的空气质量(4)地段级的都市生态设计案例分析3.3基于气候条件的都市设计生态策略3.3.1湿热地区的都市设计生态策略(1)湿热地区的分布与气候特点(2)湿热地区的都市设计生态策略1)基地选择原则2)都市结构和建筑物密度的综合考虑3)街道网络的规划4)开放空间设计5)建筑设计特点(3)湿热地区的都市生态设计案例分析3.3.2干热地区的都市设计生态策略(1)干热地区的分布与气候特点(2)干热地区的都市设计生态策略1)基地选择原则2)都市结构和建筑物密度的综合考虑3)街道网络的规划4)开放空间设计5)建筑设计特点(3)干热地区的都市生态设计案例分析1)美国凤凰城太阳绿洲2)阿联酋马斯达尔的“太阳-城”3.3.3冬冷夏热地区的都市设计生态策略(1)冬冷夏热地区的分布与气候特点(2)冬冷夏热地区的都市设计生态策略1)基地选择原则2)都市结构和建筑物密度的综合考虑3)街道网络的规划4)开放空间设计5)建筑设计特点(3)冬冷夏热地区的都市生态设计案例分析3.3.4冰冷地区的都市设计生态策略(1)冰冷地区的分布与气候特点(2)冰冷地区的都市设计生态策略1)基地选择原则2)都市结构和建筑物密度的综合考虑3)街道网络的规划4)开放空间设计5)建筑设计特点(3)冰冷地区的都市生态设计案例分析1)“风屏蔽”模式2)生态-技术城3.3.5基于气候条件的都市设计生态策略的总结第四章全球要紧国家生态都市规划建设实践4.1生态都市建设模式的国际比较4.1.1政府导向性模式4.1.2科技先导型模式4.1.3项目带动型模式4.1.4交通引导型模式4.1.5组织驱动型模式4.1.6城乡互动型模式4.2美国生态都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4.2.1美国生态都市建设起源4.2.2美国生态都市进展的立法与政策4.2.3美国生态都市规划治理体制4.2.4美国生态都市规划建设现状与案例分析4.2.5美国生态都市规划的体会借鉴4.3德国生态都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4.3.1德国生态都市进展的立法与政策4.3.2德国生态都市规划治理体制4.3.3德国生态都市规划建设现状与案例分析4.3.4德国生态都市规划的体会借鉴4.4法国生态都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4.4.1法国生态都市进展的立法与政策4.4.2法国生态成规规划治理体制4.4.3法国生态都市项目的确定与评估指标4.4.4法国生态都市建设的资金安排4.4.5法国生态都市规划建设现状与案例分析4.4.6法国生态都市规划的体会借鉴4.5瑞典生态都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4.5.1瑞典生态都市进展的立法与政策4.5.2瑞典生态都市规划治理体制4.5.3瑞典生态都市规划建设现状与案例分析4.5.4瑞典生态都市规划的体会借鉴4.6挪威生态都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4.6.1挪威生态都市进展的立法与政策4.6.2挪威生态都市规划治理体制4.6.3挪威生态都市规划建设现状与案例分析4.6.4挪威生态都市规划的体会借鉴4.7芬兰生态都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4.7.1芬兰生态都市进展的立法与政策4.7.2芬兰生态都市规划治理体制4.7.3芬兰生态都市规划建设现状与案例分析4.7.4芬兰生态都市规划的体会借鉴4.8日本生态都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4.8.1日本生态都市进展的立法与政策4.8.2日本生态都市规划治理体制4.8.3日本生态都市规划建设现状与案例分析4.8.4日本生态都市规划的体会借鉴4.9澳大利亚生态都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4.9.1澳大利亚生态都市进展的立法与政策4.9.2澳大利亚生态都市规划治理体制4.9.3澳大利亚生态都市规划建设现状与案例分析4.9.4澳大利亚生态都市规划的体会借鉴4.10巴西生态都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4.10.1巴西生态都市进展的立法与政策4.10.2巴西生态都市规划治理体制4.10.3巴西生态都市规划建设的现状与案例分析4.10.4巴西生态都市规划的体会借鉴4.11新加坡生态都市规划建设实践分析4.11.1新加坡生态都市进展的立法与政策4.11.2新加坡生态都市规划治理体制4.11.3新加坡生态都市规划建设现状与案例分析4.11.4新加坡生态都市规划的体会借鉴4.12国外生态都市建设实践的体会借鉴4.12.1以法律体系保证生态都市的建设进程4.12.2以科学规划引领都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优化4.12.3以资源的集约循环使用提升都市生态系统效率4.12.4以具体项目推动时期性目标的实质进展4.12.5以绿色技术保证都市微观结构的功能提升4.12.6以环境教育和制度建设保证居民的参与和监督第五章生态都市规划建设的评判模型与评判指标体系5.1生态都市规划建设的评判模型5.1.1综合指标评判模型5.1.2生命周期评判方法5.1.3“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5.1.4生态足迹法5.2生态都市规划建设的国际指标体系5.2.1生态都市规划建设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5.2.2要紧的生态都市规划建设国际指标体系(1)联合国统计局的可连续进展指标体系(2)联合国统计局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3)环境咨询题科学委员会的可连续进展指标体系(4)世界银行的可连续进展指标体系(5)世界爱护同盟的可连续性晴雨表指标体系5.3中国生态都市建设进展与评判指标体系5.3.1《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6-2050年)》(1)生态示范区的内涵(2)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内容(3)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战略目标与时期目标(4)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重点类型与任务1)区域生态建设2)生态破坏环境治理示范建设(5)生态示范区的分区建设任务1)经济发达地区2)经济欠发达地区3)资源富集和重点开采区5.3.2国家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方案(1)“国家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实施方案(2)“国家生态县”评判指标1)差不多条件2)经济进展指标3)生态环境爱护指标4)社会进步指标(3)“国家生态市”评判指标1)差不多条件2)经济进展指标3)生态环境爱护指标4)社会进步指标(4)“国家生态省”建设指标1)差不多条件2)经济进展指标3)生态环境爱护指标4)社会进步指标(5)国家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进展与成效5.3.3国家园林都市建设方案(1)“国家园林都市”实施方案(2)国家园林都市标准1)组织治理标准2)规划标准3)景观爱护标准4)绿化建设标准5)园林建设标准6)生态建设标准7)市政建设标准8)专门条款(3)“国家园林都市”建设进展与成效5.3.4国家生态园林都市建设方案(1)“国家生态园林都市”实施方案(2)国家生态园林都市标准1)一样性要求2)差不多指标要求(3)“国家生态园林都市”建设进展与成效5.3.5国家环保榜样都市建设方案(1)“国家环保榜样都市“实施方案(2)国家环保榜样都市指标体系1)差不多条件2)社会经济指标3)环境质量指标4)环境建设指标5)环境治理指标(3)“国家环保榜样都市”建设进展与成效5.3.6试点城(镇)建设方案(1)低碳生态试点城(镇)评判标准1)应具备的差不多条件2)应编制的规划和方案(2)低碳生态试点城(镇)建设进展与成效5.3.7中国都市生态宜居进展指数(1)都市生态宜居进展指数的构建(2)都市生态宜居进展指数的评判结果5.3.8其他生态都市规划建设指标体系(1)中国人居环境奖参考指标体系(2)循环经济评判指标体系(3)国家卫生都市指标体系(4)国家可连续进展实验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状况要紧指标(5)中国优秀旅行都市检查标准第六章中国生态都市规划建设的区域进展分析6.1中国生态都市规划建设的总体状况6.1.1中国生态都市规划建设的总体情形6.1.2中国生态都市规划建设的体会总结6.2珠三角地区生态都市规划建设进展分析6.2.1珠三角地区生态都市规划建设政策分析(1)《广东省都市操纵性详细规划治理条例》(2)《广东省都市绿化条例》(3)《珠江三角洲环境爱护规划纲要(2004-2020)》(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和谐进展规划(2004-2020)》(5)《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进展规划纲要(2008-2020)》(6)《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7)《广东省湿地爱护工程规划(2011-2030年)》(8)《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2011-2020年)》(9)广东省矿山生态治理规划6.2.2深圳市生态都市规划建设进展分析(1)深圳生态都市规划建设政策分析1)《深圳市资源综合利用条例》2)《深圳市土地利用规划》3)《深圳都市总体规划(2010-2020)》4)《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5)《深圳市都市林业进展“十三五”规划》6)《深圳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11-2020)》(2)深圳生态市建设进展分析(3)深圳生态市建设的指标体系(4)深圳生态市建设成效分析1)深圳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成效2)深圳市经济社会系统生态成效3)深圳市资源利用系统成效4)深圳市生态环境系统成效5)深圳市建筑节能成效6)深圳市旧城改造生态成效7)深圳市防灾系统建设成效(5)深圳市生态规划市场规模与推测1)总体生态规划需求规模与推测2)单项生态设计需求规模与推测6.2.3广州市生态都市规划建设进展分析(1)广州市生态都市规划建设政策分析1)《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2)《广州市建设花园都市行动纲要(2009-2015年)》3)《广州市都市总体规划(2011-2020)》4)《广州市绿地系统规划》5)《广州市都市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特色区步行系统规划》(2)广州市生态规划项目实施进展(3)广州市生态建设成效分析1)广州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成效2)广州市经济社会系统生态成效3)广州市资源利用系统成效4)广州市生态环境系统成效5)广州市建筑节能成效6)广州市旧城改造生态成效7)广州市防灾系统建设成效(4)广州市生态规划市场规模与推测1)总体生态规划需求规模与推测2)单项生态设计需求规模与推测6.2.4珠海市生态都市规划建设进展分析(1)珠海市生态都市规划建设政策分析1)《珠海市都市总体规划(2001-2020)》2)《珠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3)《珠海市都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4)《珠海市绿道网规划建设工作方案》5)《珠海市循环经济进展规划(2008-2020)》6)《珠海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珠海市生态规划项目实施进展(3)珠海市生态建设成效分析1)珠海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成效2)珠海市经济社会系统生态成效3)珠海市资源利用系统成效4)珠海市生态环境系统成效5)珠海市建筑节能成效6)珠海市旧城改造生态成效7)珠海市防灾系统建设成效6.3长三角地区生态都市规划建设进展分析6.3.1上海市生态都市规划建设进展分析(1)上海市生态都市规划建设法规、规章1)《上海市新建住宅环境绿化建设导则》2)《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爱护区治理方法》3)《上海市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治理方法》4)《上海市环城绿带治理方法》(2)上海市生态都市建设促进政策分析1)《上海市都市总体规划(1999-2020)》2)上海市土地利用规划4)上海市环境爱护“十三五”规划5)上海市矿山生态治理规划(3)上海市生态规划项目建设进展分析(4)上海市生态建设成效分析1)上海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成效2)上海市经济社会系统生态成效3)上海市资源利用系统成效4)上海市生态环境系统成效5)上海市建筑节能成效6)上海市旧城改造生态成效7)上海市防灾系统建设成效(5)上海市生态规划市场规模与推测1)总体生态规划需求规模与推测2)单项生态设计需求规模与推测6.3.2浙江省生态都市规划建设进展分析(1)浙江省生态都市规划建设法规、规章1)《浙江省都市绿化治理方法》2)《浙江省都市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定(试行)》3)《浙江湿地爱护规划》4)《浙江省森林治理条例》5)《浙江省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条例》(2)浙江省生态都市建设促进政策分析1)《关于建设万里绿色通道的通知》2)《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3-2020)》3)《浙江省环境爱护“十三五”规划》4)浙江省矿山生态治理规划5)《杭州市都市绿化治理条例》6)《温州市都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3)浙江省生态规划项目实施进展(4)浙江省生态建设成效分析1)浙江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成效2)浙江省经济社会系统生态成效3)浙江省资源利用系统成效4)浙江省生态环境系统成效5)浙江省建筑节能成效6)浙江省旧城改造生态成效7)浙江省防灾系统建设成效(5)浙江省生态规划市场规模与推测1)总体生态规划需求规模与推测2)单项生态设计需求规模与推测6.3.3江苏省生态都市规划建设进展分析(1)江苏省生态都市规划建设法规、规章1)《江苏省都市绿化治理条例》2)《江苏省都市居住区和单位绿化标准》3)《江苏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治理方法》4)《苏州市湿地爱护条例》(2)江苏省生态都市建设促进政策分析1)《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4-2020)》2)《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3)江苏省环境爱护“十三五”规划4)江苏省矿山生态治理规划5)《南京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2005-2020)》6)《宜兴市都市绿地系统规划(2005-2020)》7)《无锡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8)《无锡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案》(3)江苏省生态规划项目实施进展(4)江苏省生态建设成效分析1)江苏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成效2)江苏省经济社会系统生态成效3)江苏省资源利用系统成效4)江苏省生态环境系统成效5)江苏省建筑节能成效6)江苏省旧城改造生态成效7)江苏省防灾系统建设成效(5)江苏省生态规划市场规模与推测1)总体生态规划需求规模与推测2)单项生态设计需求规模与推测6.3.4上海市临港低碳新城实践示范区规划案例分析(1)都市功能定位(2)都市空间规划(3)都市交通体系规划(4)低碳社区进展规划(5)示范区建设进展分析6.4环渤海地区生态都市规划建设进展分析6.4.1北京市生态都市规划建设进展分析(1)北京市生态都市规划建设法规、规章1)《北京市绿化条例》2)《北京市公园条例》3)《北京市屋顶绿化规范》4)《北京市山区关停废弃矿山植被复原工程治理方法》(2)北京市生态都市建设促进政策分析1)《北京市都市总体规划(2004-2020)》2)《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3)《北京市都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4)《北京市园林绿化科技进展规划(2009-2020)》5)《北京市森林公园体系规划纲要(2011-2014)》6)《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环境爱护和建设规划》7)《北京市林木种植“十三五”进展规划》8)《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园林绿化进展规划(2012-2020)》9)《绿色北京“十三五”进展建设规划》10)北京市矿山生态治理规划(3)北京市生态规划项目实施进展(4)北京市生态建设成效分析1)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成效2)北京市经济社会系统生态成效3)北京市资源利用系统成效4)北京市生态环境系统成效5)北京市建筑节能成效6)北京市旧城改造生态成效7)北京市防灾系统建设成效(5)北京市生态规划市场规模与推测1)总体生态规划需求规模与推测2)单项生态设计需求规模与推测6.4.2河北省生态都市规划建设进展分析(1)河北省生态都市规划建设法规、规章1)《河北省都市总体规划空间数据标准(试行)》2)《河北省都市操纵性详细规划空间数据标准(试行)》3)《河北省都市园林绿化治理方法》4)《河北省都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2)河北省生态都市建设促进政策分析1)《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2)《河北省造林绿化规划2011-2020》3)《河北省生态环境爱护“十三五”规划》4)河北省矿山生态治理规划(3)河北省生态规划项目实施进展(4)河北省生态建设成效分析1)河北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成效2)河北省经济社会系统生态成效3)河北省资源利用系统成效4)河北省生态环境系统成效5)河北省建筑节能成效6)河北省旧城改造生态成效7)河北省防灾系统建设成效(5)河北省生态规划市场规模与推测1)总体生态规划需求规模与推测2)单项生态设计需求规模与推测6.4.3辽宁省生态都市规划建设进展分析(1)辽宁省生态都市规划建设法规、规章1)《辽宁省都市总体规划空间数据标准(试行)》2)《辽宁省都市操纵性详细规划空间数据标准(试行)》3)《辽宁省都市园林绿化治理方法》4)《辽宁省都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2)辽宁省生态都市建设促进政策分析1)《辽宁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2)《辽宁省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5)》3)《辽宁省林业进展“十二五”和中长期规划》4)辽宁省矿山生态治理规划(3)辽宁省生态规划项目实施进展(4)辽宁省生态建设成效分析1)辽宁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成效2)辽宁省经济社会系统生态成效3)辽宁省资源利用系统成效4)辽宁省生态环境系统成效5)辽宁省建筑节能成效6)辽宁省旧城改造生态成效7)辽宁省防灾系统建设成效(5)辽宁省生态规划市场规模与推测1)总体生态规划需求规模与推测2)单项生态设计需求规模与推测6.4.4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建设案例分析(1)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背景分析(2)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地理环境条件(3)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规划方法与创新(4)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方案(5)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指标体系(6)中新天津生态城进展的政策法规(7)中新生态城建设动态1)绿色交通建设动态2)新型能源利用工程建设动态3)水源利用工程建设动态4)景观绿化工程建设动态5)社区建设动态6)公屋建设动态7)公共设施建设动态8)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动态9)都市安全工程动态10)数字都市建设动态11)社会事业建设动态6.4.5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规划建设案例分析(1)生态城概况(2)生态城规划目标(3)生态城规划内容。

城市规划发展中生态规划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发展中生态规划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发展中生态规划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生态规划已经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

在城市建设中发展生态规划是社会发展中人们对生活工作环境要求日提高的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实施的体现,在城市建设中有着重要意义。

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建设的加快,生态规划必然得到长远的发展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规划,城市建设Abstract: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has been widely attention. In city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planning i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in the life work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embodi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refle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ie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But along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planning will have in the long runKey words: the city planning, ecological planning, urban construction 城市生态规划就是在城市规划中为达到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的目的,调控人与环境的关系,运用城市生态学的原理作为指导,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舒适、清洁、安全的城市生活环境,是在上位区域生态规划指导下开展的市域生态系统发展规划,包括城市生态概念规划(自然和人类生态因子、生态关系、生态功能和生态网络的发展战略规划)、城市生态工程规划(水、能源、景观、交通和建筑等生态工程建设规划)以及城市生态管理规划(生态资产、生态服务、生态代谢、生态体制和生态文明的管理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摘要】对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发展和技术方法研究动态进行了回顾与总结,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分层次介绍了国内生态规划与建设实例,分析了城市生态规划目前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规划的定位与内涵、内容体系、编制与规范以及技术体系创新等方面对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同时对当前城市生态规划研究导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生态规划理论;生态规划技术;生态建设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STUDIES:TRENDS AND PROSPECT ZHANG Quan; YE Xingping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udies about the theories and technologies of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It introduces the domestic practices of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It prospects the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from the aspects of position, contents, formulation,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system innovation and so on, and then provides suggestions on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KEYWORDS: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ecological planning theories; ecological planning technologies;ecological construction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消费观念的变化,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物种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全社会逐步认识到人类在强调自身发展的同时,不能再漠视城市生态问题,必须把城市生态科学研究、生态技术等作为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随着城市规划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理念的不断更新,城市规划以城市物质空间功能与建筑景观规划为主和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方法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城市新的发展需要,在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如何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城市生态规划通过引入生态学原理与技术方法,对传统规划进行决策引导与完善,目前已逐步成为研究热点,但对于城市生态规划如何明确定位、深化内涵,以及如何具体实施、今后的发展方向等,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加速城市生态规划的推广应用。

1 城市生态规划理论的发展1.1 发展历程1.1.1 生态观念的自发阶段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的生产力与技术能力都较低,在自然面前更多是遵从与顺应,自发而朴素的生态观念使人们在城市布局与空间结构上更多地考虑了与自然的结合与和谐。

中国古代的“风水学说”追求“天人合一”,其实质蕴涵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风水模式”是我国古代融合对自然、对人性的崇拜,探寻安居乐业之法于一体的理想城市空间结构模式,这一模式支撑着我国几千年城镇发展的生态脉络,影响和支配着我国古代城镇布局模式。

另外,中国的“山水园林”建筑风格与西方“园林营造”模式如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罗马的别墅庄园、欧洲中世纪城堡庭园等,虽然只是在某个局部空间进行的生态环境与景观改善,但都体现了人们对回归自然的追求[1]。

1.1.2 生态规划理论的萌芽阶段工业革命后,城市的迅速发展导致布局开始出现混乱,工业污染导致城市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逐步转向对立和冲突,同时也唤醒了西方先哲对于城市生态的关注。

1858 年美城市生态规划研究动态与展望张 泉 叶兴平【作者简介】张 泉(1954-),男,江苏省建设厅副厅长,高级城市规划师。

叶兴平(1974-),男,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修改日期】2009-06-19【文章编号】1002-1329(2009)07-0051-08【中图分类号】TU984; X32013【文献标识码】A城市生态规划U rb a n E c o l o g i c a l P l a n n in g52大环境、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未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方面系统研究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1.1.4 生态规划理论的成熟阶段20 世纪60年代至今,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全面提高,而生态环境问题也从局部扩大到世界的各个地区和领域,人们对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认识与理解不断深入,城市生态规划研究逐渐系统化,并注重与实践的结合。

20 世纪60年代美国景观设计师麦克哈格(McHarg)[8]提出了城市与区域土地利用生态规划方法的基本思路,并通过案例研究,对生态规划的工作流程及应用方法作了较全面的探讨。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了一项国际性的研究计划——“人和生物圈计划”(MAB)[9],提出了从生态学角度来研究城市的项目,并明确指出应该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进行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城市生态规划逐步从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发展,规划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得到显著提高。

这一时期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重点向技术、方法的深入以及生态建设实践的方向发展,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也开始表现出多元化、生态化特点,生态发展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与推广。

中国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引入生态规划理念,逐步加强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与实践。

1.2 近年我国研究动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更加凸显,国内对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

在理论方面,“生态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逐步受到关注,它的出现完善了人们固有的“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促进了“生态价值观”的发展;在国家战略上,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为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态规划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也为全社会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另外城市生态网络理论、城市景观生态模式理论已逐步形成,人工神经网络[10]、“边缘效应”[11]思想的创新应用也丰富了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内涵。

在规划理念方面,“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EI)、“基础设施生态化”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实践与发展,在俞孔坚[12]等人关于EI的定义中,将生态系统服务思想与生态“基础性”价值和生态结构相结合,使生态基础设施概念更趋清晰,也促成了理论体系的逐步完善;在规划技术方面,信息技术的突破与生态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生国景观之父奥姆斯特德(F.L.Olmsted)和沃克斯(Calvert Vaux)在曼哈顿的核心地区设计了长2英里、宽0.5英里的城市公园,继而在全美掀起了城市公园运动(The City Park Movement)[1],从生态的角度将自然引入了城市的设计。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Howard)[2]提出了“田园城市”设想,其主要内容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这种建设思想将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城市环境问题相结合,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这一时期人们对城市生态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表象层面,解决途径也主要以城市的景观美化为主,城市生态规划的思想还处在萌芽阶段。

1.1.3 生态规划理论的发展阶段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同时加重了对生态的破坏,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也随之不断进步,其中生态学以及环境科学的发展,使城市生态规划从主观构想开始深入到理论层面的研究,并逐步开始了实践探索,涌现了许多对城市生态规划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学者,格迪斯(Geddes)[3]在《进化中的城市》(《Cities in Evolution》)一书中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的环境、市政、卫生等综合规划研究中,强调在规划中根据自然的潜力与约束来制定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方案;沙里宁(Saarinen)[4]在《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未来》一书中提出了“有机疏散”城市结构的观点,他认为这种结构既要符合人类聚居的天性,便于人们的共同社会生活,感受到城市的脉搏,又要不脱离自然;芝加哥人类生态学派的帕克(Park)[5]将生物群落学的原理和观点用于研究城市,并在后来的社会实践中得到发展;美国建筑师赖特(Wright)[6] 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广亩城市”的城市规划思想,认为随着汽车和电力工业的发展,没有必要把一切活动集中于城市,分散(包括住所和就业岗位)应成为城市规划的原则;另外昂温(Unwin)[7]在“田园城市”基础上提出了“卫星城镇”的概念;这些理论共同将城市生态规划推向了第一个发展高潮。

在这一时期中,人们对城市生态问题的认识从表象走向了深层原因的探求,从局部改善上升到城市结构与布局的变革,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相关理论被大量应用到城市规划中,促进了城市生态规划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关注问题大多集中在如何改善小环境、改善住区居住环境,但未充分认识和关注城市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对城市53态规划提供了更加科学、准确的决策工具,摆脱了定性描述的局限性。

2 城市生态规划技术方法研究进展2.1 规划技术城市生态规划自产生以来,一直是与城市规划建设紧密联系的,其主要技术方法与框架体系都是以传统规划思路为基础,通过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根据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的信息,从综合、系统的角度,参与城市规划的研究和决策,并提出合理的开发战略和开发层次,以及相应的土地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从整体效益上使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相协调。

城市生态规划改变了传统规划以城市、土地为核心,以经济发展为单一目标的规划方式,在城市发展模式上强调了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在交通方式、规划布局等方面都融入了生态理念,这些改变也是城市规划在新时期发展要求下的重要发展方向和内容。

2.2 信息技术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为主的3S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使得生态系统以数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为生态规划的信息获取、数据分析、方案制定和沟通提供了多种便捷,使得规划者可以更加高效准确地了解生态与环境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