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1节运动和能的形式学案【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2.1认识运动教案2(新版)教科版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运动现象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 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运动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能够描述和解释不同的运动现象。
2. 掌握运动的基本性质和原理,包括速度、时间和位移等概念,能够运用运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分析。
(3)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解释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运动现象和原理,通过图像、动画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运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运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我详细介绍了运动的速度、时间和位移等概念。但课后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这些概念仍然模糊不清。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时过于依赖PPT上的图表和示意图,而没有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下次,我应该多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这些抽象的概念,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运动的内涵。
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选取了几个典型的运动案例让学生分析。但课后有学生反映,他们觉得这些案例与自己的生活联系不大,难以产生共鸣。我想,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应该挑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运动案例,让他们能切实感受到运动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运动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知识。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的概念和原理。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1节 运动和能的形式教案1浙教版
第一节运动和能的形式教材分析:本章主要学习各种运动和能的形式,使学生对物质的运动形式及能的形式有一个全面但又是初步的了解。
为了避免学生片面的理解“运动和能”,同时学生对运动狭隘的习惯认识,所以教材先安排对“运动和能的形式”的学习,让学生对运动和能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对运动和能的形式以及特点不要在定义上、概念上做严格的解析,而是能突出观察实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探究、去分析,从而在心灵上能真正意会到运动和能的形式以及它们之间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要做的是创设好情景,提供更多直观的生活事例和课件进行引导。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到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并能说出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运动形式,知道怎么去区分它们。
能结合实例说明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光能的存在,从而确认能的形式的多样性。
知道运动和能的密切联系性。
2、技能目标:学会辨析,掌握好如何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能从各种运动形式中概括出机械运动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针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能的利用的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深刻体验到科学与现代生活、生产和科技的密切联系性,养成用科学的知识去分析生活实际问题,而不是让原有的生活经验来干扰自己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运动和能的多种形式;拓宽对“运动”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能的形式的认识和能量概念建立。
教学方法:基于生活,在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分析,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来整理自己的知识框架和深度,重在学生的观察和探究中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铁架台、小车、钩码、定滑轮、线、可乐瓶、吸管、橡皮筋、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在这个自然界中,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中,比如太阳东升西落等,那么你都知道还有哪些运动呢?(让学生讲,从中挖掘问题)如果从形式上给这些运动进行分类,你打算怎么分呢?(听取学生的想法,给予鼓励)今天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运动和运动的形式!二、新课:(一)、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思考:如果老师把天体在运动、河水在流淌、候鸟的迁徙、蒲公英种子的飞行、跳水、……等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运动和能量 1 运动和能量导学案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和能量 1 运动和能量导学案教科版1、了解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基本运动特点2、知道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不同的能量3、知道各种形式的能量以及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重点能量的相互转化难点微观世界的运动特点、类比法学习过程预习导航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物质世界是个的世界。
把物体叫做机械运动。
2、一切物质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 组成,物质有、、三种状态。
3、原子是由和组成,原子核又是由和组成,质子和中子是由组成。
4、能量是与有关的物理量,不同的运动状态对应着不同的。
5、地球上大部分能量来自于。
能量可以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还可以。
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和的过程。
6、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能量:。
知识升华1、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相似的是()A、蛋糕B、面包C、地球D、太阳系2、同种元素的粒子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A、原子核、质子、电子B、质子、原子核、原子C、质子、原子核、中子D、原子、原子核、质子3、在摩擦生热的现象中,能转化为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能转化为能;在热传递的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低温物体的内能。
4、下列实例中,属于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是()A、摩擦生热B、给自行车胎打气,气筒温度升高C、酒精燃烧D、电流通过电热器使其发热5、说出下列过程中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情况:(1)火箭点燃后腾空而起(2)流星发光(3)晒太阳感到暖和6、“风吹草动”属于运动,“墙外开花墙内香”属于运动。
7、在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有,属于分子运动的有。
A、山洪引起滑坡B、花香四溢C、骏马奔驰D、开展比学赶帮运动E、湿衣服被晒干8、下面是火电站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请在括号中填入相应的能量形式:(化学能)锅炉(能)蒸汽轮机(能)发电机(能)9、火力发电厂利用煤燃烧将能转化为能;水力发电厂将能转化为能;核电站将能转化为能;蒸汽机将能转化为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将能转化为能;10、说出下列各种运动对应的能量:汽车行驶----- 分子运动----- 核裂变----- 电荷定向移动-----知识梳理课内得分课后得分。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教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物理教案( 2019 —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教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初中物理教案文讯教育教学设计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教案)教材简介: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第1 节认识运动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 知识与技能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了解物质世界常见机械运动方式。
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组成、知道微观世界也存在运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的大量运动,观察图片、多媒体展示等,经历观察、认识不同形式物质运动的过程、知道研究不同物体的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初中物理教案文讯教育教学设计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
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器材:教学挂图四、课时安排:1 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宏观物体的运动1. 情景创设利用教材的彩图,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认识宏观物体的运动。
2.归纳:宏观物体的运动- 机械运动.(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2)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初中物理教案文讯教育教学设计(3)机械运动是我们见到的各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形式.车、船的运动都是机械运动.(二)、微观世界的运动1.利用教学挂图和课本彩图讲解:通过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史实可知:(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一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微小粒子”.(2)分子不是静止的,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新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单元优秀教案1(重点资料).doc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第一节认识运动一、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2)了解物质世界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对每种运动能举出一些典型的例子,初步知道它们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的大量运动,观察图片,演示实验,经历认识不同形式物质运动的过程,知道观察研究不同物质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质世界运动的观察,知道物质世界运动的多样性、复杂性,认识各种运动形式都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科学技术有着紧密联系,形成关注物质世界运动及其变化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是本课的重点,原子的结构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1、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探索物质世界的组成,相互作用和运动变化的规律是物理学的基本任务。
2、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例如人的走动、马的奔跑、卫星的旋转、地球的运动等等。
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物质的不同状态与分子的运动情况有关。
4、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中心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绕核运动,就像太阳系中的行星绕太阳运动,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四、布置作业。
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二、重点难点重点:选择参照物,判断物质是运动和静止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三、教学过程1、运动的分类(1)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2)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2、参照物(1)概念:被选定的标准物体。
(2)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需要和方便来确定;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物理教科版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的第一节至第三节内容。
具体包括:第一节“动能和势能”,第二节“能量守恒定律”,第三节“功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
2. 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并能运用其解释实际问题。
3.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能量守恒定律;功率的计算。
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功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小车、重物、计时器、尺子、天平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能量转换的过程。
2. 例题讲解:(1)动能:展示一辆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小车滑下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势能:继续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重物上升过程中势能的变化。
(3)能量守恒定律:以一个简单的机械能转换为例,讲解能量守恒定律。
(4)功率:通过计算一个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做的功,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1)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
(2)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3)计算功率。
六、板书设计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3.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4.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
(3)计算一个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做的功率。
2. 答案:(1)动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速度。
势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高度。
(2)物体在斜面上滑下,动能增加,势能减少,总能量保持不变。
(3)功率的计算:功率 = 功 / 时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动能、势能的概念,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和功率的计算。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八年级物理教科版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的第一节内容。
具体包括:动能、势能的概念与计算;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理解;通过实例了解能量转换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掌握能量守恒定律,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能量转换的过程,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能量守恒定律。
难点: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量转换过程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球、斜面、滑轮、天平、尺子、计时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小球从斜面滚下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能量的变化。
2. 知识讲解:a. 讲解动能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测量小球的动能。
b. 讲解势能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测量小球在不同高度时的势能。
3.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动能、势能的计算方法,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动能、势能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2. 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3. 实验现象与能量转换的对应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小明推着一辆质量为5kg的自行车,以3m/s的速度前进,求自行车的动能。
b. 有一质量为2kg的物体,从高度为5m的地方自由落下,求物体落地前的势能。
2. 答案:a. 动能= 1/2 × 质量× 速度² = 1/2 × 5kg × (3m/s)² = 22.5Jb. 势能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高度= 2kg × 9.8m/s² × 5m = 98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掌握能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转换的过程。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运动和能的形式》教学设计
第1节运动和能的形式
[教学目标]
1.了解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机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声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
2.了解能的形式的多样性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光能、声能、热能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
2.机械能
[教学方法]
多媒体、交互式教学,通过视频、图片、实验感受运动和能的多样性
化学能
讲述:我们每天都要学习,每天都要运动,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是从哪里得到补充的呢?动物消耗的能量。
图片展示:我们的食物、牛吃奶
板书:贮存在食物中的能量叫化学能。
讲述:汽车需要加油,汽油为汽车提供能量。
图片展示:汽车加油、液化气、木材
板书:燃料中储存的能量也叫化学能。
电能
讲述:汽车消耗汽油,尾气排放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其中有一种环保车,电车。电动自行车。
学生回答
板书:因为运动着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动能。
提问: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呢?
学生回答
图片展示:(水碓磨、风车)液体运动,气体运动也具有动能。
势能
实验演示:小车的运动
提问:运动的小车有没有动能?小车为什么会运动?动能哪里来?
板书:钩码被举高后积蓄了一定的能量,当钩码下落时会将这种能量释放出来,这种能量叫势能。
视频播放:(植物的生长)
图片展示:(植物的生长)
板书:生物生长繁殖,是生命运动的表现
提问:人的成长是不是生命运动?
能的多种形式
动能
讲述:物体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物体做何种形式的运动都与能(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有哪些形式的能呢?
提问:当一个铅球放在地面上,大家不会害怕。但当它向你飞来时,你肯定会躲开,为什么?
运动和能的形式教案
运动和能量的形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和能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2.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3. 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4. 能量守恒定律5.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动能和势能的计算,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能量守恒定律。
2.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计算,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运动和能量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运动和能量的概念。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运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2. 第二课时: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3. 第三课时: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4. 第四课时:能量守恒定律5. 第五课时: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六、教学策略与资源1. 教学策略: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利用实验演示、动画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2.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用于展示运动和能量的实验现象和原理。
实验器材,如小车、斜面、弹簧等,用于演示和验证运动和能量的转化。
案例研究,涉及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运动和能量应用,以丰富学生的实际体验。
七、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
通过学生的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运动和能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第1节 认识运动导学案 教科版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第一节认识运动【学习目标】1、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
2、理解机械运动并能举例说明3、知道物质的微观组成,知道微观世界也在运动。
【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机械运动并能举例说明;物质的微观组成及微观世界的运动。
2、难点:物质的微观组成及微观世界的运动。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类比法理想模型法[学习过程]模块一预习反馈(阅读教材,课前自主完成以下内容)7、物质的微观组成:分子由组成,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和绕核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和不带电的组成,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的更小微粒组成的。
模块二合作探究实验探究一讨论交流:物质所处的状态与分子运动情况有怎样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1)固态物质的分子有位置。
2)液态物质的分子相对。
3)气体物质的分子运动。
列表比较物质的三种状态的特征实验探究二认真阅读分析教材“微观世界的运动”,完成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组成图”:模块三形成提升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风的形成 B水的流动C灰尘的飞扬 D打开香水瓶,过一会儿整个房间充满香味2、依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A核子 B电子 C质子 D中子3、下列物体尺度由小到大的排列的是:()A 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C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4、地震灾后,灾区容易产生大量的致病菌感染人体。
关于原子、电子、病菌(直径为微米级)的大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A.原子、电子、病菌 B.电子、原子、病菌C.电子、病菌、原子 D.原子、病菌、电子5、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相似的是()A.蛋糕B.面包C.地球D.太阳系模块四小结评价1、本课知识:1、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的判断方法固体3、物质的三种状态的特征液体认识运动气体4、物质组成:分子—原子2、本课典型:要在大脑中建立原子结构的模型图,区别机械运动与分子运动的差异3、我的困惑:参考答案模块一1、组成;相互作用;运动变化;2、位置的变化;3、参照物;4、分子;运动;5、固态;液态;气态;6、进入对方;无规则的运动;7、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夸克。
最新科学:2.1《运动和能的形式》教案(2)(浙教版七年级下)
第1节运动和能的形式【教材分析】本章的内容是学习“运动和力”,而其中的“运动”是指机械运动,为了避免学生片面的理解“运动”,所以教材先安排对“运动和能的形式”的学习,让学生对运动和能有一个总体的理解,同时也使后续教材和教学中可以较为方便地使用运动和能的概念。
所以,本节教材只要求对运动和能的形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运动具有多种的形式,其中机械运动只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运动,然而每一种运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因为运动是有许多种形式的,所以能也有多种形式。
教学时,重要的是让学生多去感受,而不是对每一个概念下严格的定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2、能说出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运动形式,从而确认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3、能结合实例说明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光能的存在,从而确认能的多样性。
技能目标:能分辨和分析生活中各种形式的运动和能。
情感目标:针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能的利用的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事例让学生感受各种形式的运动和能。
【教学难点】确认各种形式的能。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讲述、实验探究相结合。
【教学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小车、钩码、细绳、定滑轮、饮料罐、橡皮筋、吸管。
【教学过程】运动的多种形式直接引入:在自然界中,万物都在不断的运动中。
那么,运动有哪些形式?天上人间,高山流水,你们都感受到哪些物体在运动?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知道的运动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展示图片)天体在运动,河水在流淌,候鸟的迁徙,蒲公英种子的飞行,跳水,跳高,跨栏……等等。
讨论、思考:以上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结论: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归纳、板书:我们把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引申:而机械运动的特征就是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
讲述:机械运动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简单的运动形式,所以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一般是指机械运动。
教科版八年级第二章运动和能量第1节认识运动 学案
课题2.1认识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认识物质世界的基本运动形式。
2.了解物质的组成,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了解物质的状态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3.会根据运动的路线把运动分类重点宏观的机械运动、微观的分子运动难点物质的三种状态、分子、原子核式结构一、自主学习1、认真阅读课本<八年级上册> 20—22页①每一段文字,每一个图片及对图片的介绍解说,都要求认真阅读;②用笔标记重要概念、重点公式,及相关的重点解析。
2、对照课本,独立思考、完成下列练习(1—7题)1.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大到宇宙中的星球,小到物质内部的分子、原子,它们都在不停地2.物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索物质世界的、和的规律。
3.物质世界的两种基本运动是宏观的和微观的。
4.物理学中,把物体叫做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做了。
如:草原上奔跑的马群、都市里滚滚的车流、翱翔太空的“神舟”飞船,它们都在做。
5.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形状,可以把机械运动分为运动和运动。
6.物质是由组成的,而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
分子的特点是:分子非常非常的,我们直接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7.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物质所处的不同状态与分子的运动情况有关。
8.阅读课本22页“发展空间”,可知,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和核外的组成,原子核又由和组成。
二小试牛刀(各学生独立思考完成)10.同种元素的粒子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A.原子核、质子、电子B.质子、原子核、原子C.质子、原子核、中子D.原子、原子核、质子11. 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如图所示.图中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A.固态、液态、气态B.气态、固态、液态C.固态、气态、液态D.液态、气态、固态12. 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绕核高速旋转的粒子是( )A.中子B.质子C.电子D.原子13.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麦浪滚滚B.铁水奔流C.灯光闪烁 D.万里雪飘14.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C.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组成D.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15.今年的“5.18”海交会两岸交流更加广泛,来自台湾阿里山的桧木聚宝盆散发出的芬芳奇香,吸引人们在十几米外就能闻香而去,这是因为桧木芳香的分子()A.相互之间存在引力B.相互之间存在斥力C.相互之间存在间隙D.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6. 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五四运动B.太阳升上天空C.心情激动 D.人的思想在变化17.下列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强的是()A.空气B.水C.黄金D.无法判断18.随着温度等条件的不同,酒精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固态酒精的体积容易被压缩C.气态酒精的体积容易被压缩B.液态酒精的体积容易被压缩D.以上说法都不对课堂小结学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 运动与能量 第1节 认识运动学案 (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运动与能量第1节认识运动学案 (新版)教科版【学习目标】1、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2、了解物质世界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
3、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组成,知道微观世界也存在运动。
4、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的大量运动,观察图片、多媒体展示等,经历观察、认识不同形式物质运动的过程,知道研究不同物体的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
行为提示:1、情景导入新课。
2、解读学习目标。
知识链接: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组成物体的分子也在运动,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
方法指导:一定要区分开分子的运动和固体小颗粒的运动,分子比较小,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当高台滑雪运动员出现在赛道的顶端时,全场观众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观看滑雪比赛让你心旷神怡。
滑雪不仅是一项运动,同时也是一门科学。
学好关于运动的科学,不仅能够使你深入认识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初步地认识物质世界的两种基本运动。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自主阅读教材P20~21,完成1~2题:1、物体__位置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议一议:(1)一个同学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的时候,他是运动的,因为他的__位置__发生了变化;(2)树叶从枝头飘落到地面,树叶的__位置__发生了变化,所以树叶是__运动__的;(3)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时,月球的__位置__发生了变化,所以月球是__运动__的;(4)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是运动的?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__汽车在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飞行等;位置发生了变化。
__概括与小结:(1)物质世界里的一切物质都是__运动__的,物质的__运动__具有普遍性。
(2)机械运动:物体__位置__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即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位置__的改变。
(3)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
判断的依据主要是看两个物体的__位置__是否改变。
自主阅读教材P21~22,完成3~4题:3、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粒__分子__组成的,而且组成物质的__分子__在不断地__运动__。
浙教版科学七下《运动和能的形式》word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下《运动和能的形式》word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⑴.认识运动的多种形式,从而确认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明白得什么是机械运动。
⑵.明白得能的概念,把握什么是机械能,了解能的其他形式及能的多样性。
2.过程方法目标: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⑵.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⑴.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1.运动和能的多样性2.机械运动和机械能的概念教学难点:机械运动和机械能的概念教学设计:一、机械运动〔讲解〕:“运动”是个“多义词”,凡有变化则可称之为运动,但有一种运动最为普遍。
〔讨论〕:以下几例中有无物体运动?物体的什么有了变化/没有那个变化时物体有无运动?①.教师在教室走动②.汽车在公路上开动③.水在河里流淌〔归纳〕:讨论后得出运动和位置变化的关系:〔讲解〕:依照上面这一关系,给出机械运动的定义.〔举例〕:机械运动是随处可见的,请学生列举机械运动的例子。
〔反馈〕:要求学生判定下列现象是不是机械运动,并指出判定依据:①.树叶落下②.杯中的热水慢慢变冷③.刮风④.电灯变亮⑤.闪电⑥.雷鸣⑦.种子发芽⑧.候鸟迁徙二、运动的多种形式〔引出并讲述〕:物质并非只做机械运动,还有许多运动要比机械运动复杂得多,然后结合实际例子介绍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运动形式。
三、能的概念〔引入〕:由学生经常看到听、听到的词语,如由“开发能源”、“能源危机”、“节能先进”、“耗能头户”、“原子能”、“电能”等,引出“能”的概念,并讲明运动和能有着紧密的关系,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能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四、能形式1.动能〔讲解〕:动能的概念〔提问〕:液体和气体的运动是否也具有动能?〔举例〕:①.水车②.风车③.帆船〔归纳〕:所有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势能〔实验并提问〕:按课本图2-8所示,沿桌面移动小车,使钩码上升一定高度,当放手后,你看到了什么?那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讨论〕:学生讨论〔实验并提问〕:按课本图2-9所示,旋转吸管,将可乐瓶放在桌面上,瓶将会运动起来,你明白其中的隐秘吗?〔讨论〕:学生讨论〔归纳〕:钩码被举高时蓄积了一定的能,当它下落时会将这种能开释出来;橡皮筋发生形变时也蓄积了一定的能,当它复原原状时也会开释这种能,这类能称为势能。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教学案1 教科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教学案1教科版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三. 知识点分析(一)认识运动1. 宏观物体的运动: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对参照物的理解:①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②不能选取所研究的物体本身做参照物。
③同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④如果两个物体的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相同,它们彼此相对静止。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他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微观世界的运动:(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的。
(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3)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典型例题】例1.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歌词中“竹排江中游”是以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为参照物.解析: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一般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其次是选定参照物,最后根据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来确定.但此题是一个由已知运动情况来判定参照物的问题,已知竹排在“游”,青山在“走”,请你判定是以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要看竹排相对于“谁”的位置在“游”?在发生位置变化?青山相对于“谁”的位置在“走”?在发生位置变化?竹排在江中移动,显然是相对于江岸即地球而言;青山在走,是由于竹排在运动时,竹排上的人感觉到的,是以自己即竹排为参照物的。
注意: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②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的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因自己以自己为参照物,任何物体的位置都是永远不变的,也就是这一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第1节认识运动教案新版教科版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本章是运动学的基础,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物体的运动、静止、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等基本物理概念以及能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等知识.本章共分4节:1.第1节“认识运动”,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比说明运动的普遍性,并介绍物质内部分子、原子的组成.2.第2节“运动的描述”,应用观察、实验、体验的方法来探究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使我们在了解运动的探究方法、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运动现象的美妙与和谐.3.第3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定义,介绍了测平均速度的方法,并进行了路程时间的计算.4.第4节“能量”,介绍了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的能量,以及各种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本章教材知识体系是从现象到本质,按照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进行编排,先介绍宏观和微观的运动再学习运动学的基础知识、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及平均速度测量,最后是运动的本质,各种形式的运动对应着不同的能量.【教学目标】1.在知识目标方面:知道宏观和微观的运动、参照物的概念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掌握速度的简单计算;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平均速度,认识自然界各种形式的能量,知道各种形式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2.在能力目标方面: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通过日常的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比较运动的快慢,会进行试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3.在素养目标方面:让学生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对机械运动的概念、物质组成的认识以及速度的理解和计算、测平均速度的方法.【教学难点】对原子结构模型、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以及参照物的选择与判断【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1.认识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了解微观世界的运动.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三、素养目标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机械运动.【教学难点】对微观世界运动的认识.【教具准备】两只空广口瓶、玻璃板、二氧化碳气体;两个铅块(事前用小刀刮亮)、铁架台、钩码;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足球比赛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足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生:运动员、足球是运动的,球门、足球场是静止的.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新课】一、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第20页图2—1—1~2—1—3中的几幅漂亮的图片,然后回答下列问题:银河系中星星、飞奔的猎豹、翱翔的飞船,它们有没有共同点?共同点是什么?生:它们有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在运动.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周围的物体,说说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学生交流、讨论,积极举手发言.生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走路的人是运动的;地球是运动的;分子是运动的……生2:黑板是静止的;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公路是静止的;大桥是静止的……教师总结:1.我们身边有很多运动的物体: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2.宇宙是运动的: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在自转,还绕着太阳公转,且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同理,银河系也是运动的,那么宇宙同样也在运动,所以从宏观上看,宇宙中的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3.微观分子是运动的: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这些分子也是在运动的.4.运动是绝对的、普遍的现象,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二、分子热运动师同学们,物体运动的特征是什么?你们是怎么来判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生:如果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如果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说明没有运动.师同学们讲得非常通俗,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即说物体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机械运动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例题(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四季更替B.花开花谢C.流星划过夜空D.生物的新陈代谢解析:物理学中“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它不同于体育锻炼中所说的“运动”.四季更替、花开花谢、生物的新陈代谢都不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所以不是我们物理学中说的机械运动.答案:C三、微观世界的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1)现象探究:一座大山由许多巨石组成,将巨石劈开分成小石头,小石头碾碎成小石子,将小石子研磨成小颗粒……如此不断细分,是否无止境呢?(2)探究归纳: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微小的粒子保持了原来的性质,通常把它们叫做分子,分子极其微小.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只有电子显微镜才能帮助我们看到它.(3)分子微小2.物质三态与其分子运动情况3.原子的核式结构:1909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①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靠巨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形成坚硬的核;②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旋转的电子组成,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存在吸引力;③原子的核式结构与太阳系类似.几个质子和中子组成了原子核,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体积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的半径相当于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直径为100米的大球,原子核仅相当于一粒绿豆的大小),但原子核的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质量几乎为零且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庞大的空间中(微观尺度)沿不同的轨道绕核运动.思维拓展:各微小粒子构成关系图如下.人类为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制造出了各种类型的粒子加速器,借助于不断完善的粒子加速器,又发现了μ子、π介子及τ子等400余种粒子.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本节学习了宏观和微观世界的两种形式的运动,知道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理解了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了微观世界里分子原子的组成,物质三态与分子运动的关系等.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本节的内容趣味性不高.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师生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对运动的认识——对比学习——宏观运动与微观世界运动——练习巩固.这种设计是让学生从大量的运动现象中有序地过渡到科学地描述运动上,以解决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这样使学生亲近教师,亲近课堂,营造一种师生平等参与的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到自己探究学习的价值和愉悦感,从而获得知识并树立足够的学习信心.。
第138643号第一节运动和能的形式 导学案(新部编)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二章第一节运动和能的形式姓名:班级:时间:【教学目标】能说出机械运动、光运动、生命运动等运动形式,并能结合实例说明动能、势能、化学能等能量的存在及能的转化。
【自主学习】1、机械运动:物体的发生了变化2、动能:的物体所具有的能。
3、势能:物体由于或发生所具有的能4、机械能:和统称为机械能【合作探究】一、运动的多种形式1、河水的流趟、飞机的飞行、苹果的落地,这些运动有何共同特点:2、我们把物体空间位置发生的变化的运动叫做。
3、列举你所知道的机械运动的事例:(举三例)4、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机械运动处,还有许多其他运动的形式。
例如:(1)鸟鸣声传入人耳:(2)探照灯光射向天空:(3)橘树结出橘子:(4)水被烧开:(5)发电厂将电送到用户:5、在发生雷电时,伴随着哪些运动?6、自然界中,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等。
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二、能的多种形式:三、能也称为能量,能也有多种形式。
如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能为。
四、物体由于举高而具有的能或由于发生形变而具有的能,称为。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
五、储存在食物中的能属于。
六、电风扇通电后才能转动,这表明电具有能,这种能叫做。
七、说出下列物体所具有的能量的形式:(1)被拉长的橡皮筋:(2)正在行驶的汽车:1、我们吃的食物:(4)蓄电池中的能量:八、能的相互转化:各种形式的能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如:(1)水流发电:(2)行驶的电车:(3)利用核能发电:(4)植物的光合作用:【课堂巩固】5、指出下列能的转化:阳光下,绿色小草在生长:白炽灯通电发光:三峡大坝蓄水发电:2、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天体的运行B、蒲公英种子的飞行C、候鸟的迁徙D、雷电发生的过程3、下列属于生命运动的是()A、风车的转化B、鸭跖草在水里生长C、将杠铃举过头顶D、流星划过天空4、“神舟”六号飞船进入轨道后,太阳能电池板打开,并自动调整位置,使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帆板上,这样就能产生足够的电能,为各种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能量。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2.1运动和能的形式教案2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2.1运动和能的形式教案2【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科学》第二册第二章《运动和力》的第一节。
这一节要紧介绍各种形式的运动和能,教材一开始先呈现了运动和能的多种形式,要紧是让学生对运动和能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如此既能够幸免学生片面地理解运动和能的意义,同时也使后续教材和教学中能够较为方便地使用运动和能的概念。
本节共有16幅图片,2个课内活动和一个课前活动,涉及14个概念,但只要求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没有必要予以加深。
因此教学时重在让学生多体会,而不是对每一个概念下严格的定义。
本节中的声运动、光运动在第一章已有较为深入的介绍,但没有以运动的概念来表达,是前面教学的后续;本节的机械运动是第二节学习的重点,而各种形式的运动和能将被后续教材不断引用,因此本节为以后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预备。
另外,本节还紧密联系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实际,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或辨别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电运动、生命运动等运动形式,从而确认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2〕能说出或辨别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光能等能的形式,从而确认能的形式的多样性。
〔3〕建立能的相互转化观,如:能体验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换,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幻灯图片、劳技作品等直观教学,培养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分析各种运动和能的视频,学会收集信息并能简单分析处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观看、实践、动手操作等,培养探究科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2〕以介绍我国古代的水碓磨以及神舟视频为契机,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因为机械运动是下一节学习的内容和重点,因此把机械运动的特征确定为本节重点。
动能和势能是机械能的组成部分,因此能说出或辨别动能、势能也是本节的重点。
光、电、声、热、生命等现象是学生常见的,但这些现象运动感不强,因此要学生以运动观念来理解,成为本节的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1节运动和能的形式学案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认识运动的多种形式,从而确认运动形式的多样性,理解什么是机械运动。
2.理解能的概念,掌握什么是机械能,了解能的其他形式及能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
运动和能的多样性;
机械运动和机械能的概念。
一、预习导学
1.书本P41页,运动员、候鸟、蒲公英种子的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我们把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叫机械运动。
2.除了机械运动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运动,比如在雷电发生时有_____运动、
_____运动、______运动、____运动等运动;生物体的生长过程实际上是_______运动的表现。
3.物体运动的形式是________的,但不管物体做何种形式的运动都与____有着密切的联系。
能也称________,跟物体的运动一样,能的存在也有________。
4.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叫____________。
固体运动时有这种能,液体和气体运动时____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这种能。
5.钩码放在某一高度,不掉下来,这种能量叫_______。
由此可知只要物体在高处,都会具有________,掉下来的过程是此物体释放能量的过程;压缩的弹簧因为
_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
6.物体由于________或发生______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
____________。
7.人和动物的运动都要消耗能,食物中储存有_________能;汽油、液化气等燃料能为汽车的运动提供能量,汽油、液化气等燃料储存的能,属于_______能。
8.家用电器需要通电后才能使用,家用电器在使用时需要消耗的能称为______。
9.太阳给我们带来______能;很强的声音能将玻璃震碎,课件声音具有_______。
10.能量之间能发生相互转化,电风扇转动时是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将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储存在植物体内;电灯点亮是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干电池是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11.有些物体能储存能量,我们把它叫能源,如石油、煤、太阳等等,很多的能源会越用越少。
所以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当堂巩固
1.下列运动各属于什么运动
苹果落地____________:电铃声传导人耳___________;探照灯光射向天空
____________;桃树结出了桃子___________;石头抛向天空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山顶一大石头_____________;空中飞行的飞机___________;
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_________;压瘪的气球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能的转化。
(1阳光下绿色小草在生长: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2白炽灯通电发光: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3飞机上投下的炸弹速度越来越快: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4三峡大坝蓄水发电: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5蜡烛燃烧:______能转化为
_____能4.飞行的子弹能击穿靶子,是因为它具有能,放在阳台栏杆上的花盆有砸伤人的危险,是因为它具有能。
5.拉开弓弦时,弓弦上积蓄了_____能,放开弓弦,箭会向前射出,这时箭获得了__能。
有些玩具小车是通过旋转发条来驱动的,这时发条储存了__________能,驱动小汽车的能储存在___________,驱动的小汽车获得了___________能
6.下列选项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天体的运行 B.蒲公英种子的飞行 C.候鸟的迁徙 D.雷电发生过程
7.一块飞着的石头具有的能量叫(
A.动能
B.飞能
C.生命能
D.冲击能
8.下列能量都属于机械能的是(
A.动能和热能
B.势能和动能
C.势能和热能
D.电能和热能
9.人和动物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属于(
A.热能
B.贮存能
C.化学能
D.机械能
10.下列不属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是(
A.机械运动
B.生命运动
C.热运动
D.增产节约运动
11.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在沉睡时不消耗能量
B.人的能量主要来自食物
C.燃料提供了汽车运动所需的能量
D.声音也具有能量
12.在下列情况下,物体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的是(
A.海上航行的轮船
B.空中飞行的子弹
C.吊在天棚上的电灯
D.拉长的橡皮条
13.下列通过消耗化学能得到机械能的是:(
A.从弓上射出去的箭
B.正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C.正在转动的电风扇
D.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头
14.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利用劫持的客机,对美国的多个目标实施攻击。
其中,一架质量为104吨,约载35吨燃油的波音757飞机,水平撞击世贸大楼的北部塔楼;另一架质量为156吨,约载51吨燃油的波音767飞机,则水平撞击南部塔楼,便两大楼产生幅度近1米的晃动和猛烈的燃烧。
一个多小时后两幢110层的高楼相继倒塌,造成数千人的伤亡。
使世贸大楼受重创的巨大能量是( A.飞机的重力势能 B.飞机的动能
C.飞机的热能
D.燃油燃烧产生的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