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复习版
(期末考试复习)行政法复习重点
1、行政法法源(制定法法源)2、行政立法(论述题,我国行政法) P553、行政法律程序性基本原则(简答) P75 4、行政机关概念(名词解释) P91 5、行政机关性质与特征(简答) P91 6、行政机关职能与职权(简答) P91 7、行政相对人概念(名词解释) P139 8、行政相对人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方面)(简答) P139 9、行政立法监督机制----裁决 P169 10、行政规范性文件(名词解释)P176 11、行政解释性文件(名词解释)P183 12、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简答) 13、行政确认(名词解释)P249 14、行政裁决(名词解释)P254 15、行政处罚原则(论述)P271 16、行政法制监督设置的必要性(论述)P145 17、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论述) 18、行政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论述) 19、行政复议(名词解释) 20、行政复议的特征(简答) 21、行政复议管辖(名词解释)P387 22、行政诉讼一般地域管辖规则(简答)P442 23、行政诉讼特殊地域管辖规则(简答)P442 24、移送管辖(名词解释) 25、行政诉讼当事人的特征(简答) 26、行政诉讼判决(名词解释) 27、行政赔偿(名词解释) 28、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论述) 29、行政赔账的侵权损害范围(问答) 30、行政赔账义务机关(名词解释) 31、行政赔偿方式P559一、名词解释1. 行政法的法源:即指行政法的表现形式,亦即行政法法律规范的来源、出处。
2. 行政机关:指依宪法或者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3. 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
4. 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其他行政执法组织和执法人员行使行政职权和遵纪守法行为的监督。
行政法复习
行政主体抽象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奖励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行为行政法行政委托行政授权17、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的区别18、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19、行政行为的几种理论界定20、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21、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区别22、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24、行政行为无效、可撤销的情形25、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的关系26、可以提起复议的行政行为范围27、行政行为的类别28、行政处罚的类别29、在2003年7月27日,西城烟草管理站按群众举报当场查获王某擅自收购的烟叶2352公斤,予以扣押。
7月28日,烟草站对查获的烟叶分级过磅后收购,收购款为5826元。
7月30日,烟草站交给王某自制的实物罚没收据一份。
8月25日,又向王某送达处罚决定书,决定没收全部烟叶和收购款,并处罚款人民币5000元,落款为该烟草站。
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第30条:“擅自收购烟叶的,又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处以罚款,并按国家规定的价格收购违法收购的烟叶,数量巨大的没收违法收购的烟叶和违法所得。
”《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规定,数量巨大指擅自收购烟叶1000公斤以上。
问题:(1)本案行政处罚的主体是否正确,为什么?(2)请指出本案处罚程序的违法之处。
(3)本案是否违反了一事不再罚的原则,为什么?30、青年朱某在街上行走时,被警察王某截住带至公安派出所,原因系与王某随行的卖淫女田某指认朱某为嫖客。
其间该警察多次殴打朱某,致使其被迫承认自己有嫖娼行为。
警察王某及该派出所未作任何调查取证。
遂将朱某行政拘留。
后在有关部门督促、调查下,证明朱某确系无辜。
问题:(1)警察王某的行为是否违反了行政程序?为什么?(2)哪种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设定行政拘留处罚?其直接法律依据是什么?(3)朱某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徐州师范大学试卷(20 -20 学年度学期)《行政法》答题纸(考试日期:年月日)课程名称:行政法试卷类型:(开卷或闭卷)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21.22.23.24.25.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27.28.29.30.31.五、论述题(12分)32.10分,共20分)33.34.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1、B2、D3、B4、A5、D6、D7、C8、C9、D 10、B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21、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做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通常能作为被告应诉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行政法复习资料
行政法复习资料一、1.行政诉讼特有原则:选择复议原则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原则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不适用调解原则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2.抽象行政行为特征有:行为规范性对象的普遍性(非特定性)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准立法性不可诉性3.行政法基本原则概念和特点: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行政法部门所特有的、统率、指导一切行政法律规范的制定与实施的法律原理和准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法律性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特殊性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4.行政赔偿特征:行政赔偿必须使用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引起的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为必须是行使职权的行为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损害必须已经发生赔偿责任由国家承担5.行政处罚法定种类:人身罚财产罚行为罚(能力罚)申诫罚(名誉罚)6.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及内容:违法事实确凿;有法定依据;较小数额罚款(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表明身份;确认违法事实,说明处罚理由和依据;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交付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备案。
7.行政诉讼的构成要件: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被告是做出被原告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授权的组织原告提起行政诉讼的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规定属于法院受案范围内及属于受诉讼法院管辖的行政争议原告必须是在法定期限内起诉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的,已经过了行政复议;自行选择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已作出复议决定或者逾期未作出复议决定。
8.行政强制执行特征:不履行应履行的义务是使用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条件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实现义务的履行行政强制执行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和法定性在行政强制执行中不得进行执行和解9.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的行为(主体要素)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职权、职责要素)行政行为是具有行政法律意义,对外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法律要素)行政学委的目的在于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标(目的要素)二、1.行政法的含义行政法是法的一个独立部门,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而产生的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复习版
第二节 行政法的渊源
• • • • • • • 一、行政法渊源 1.宪法(全国人大通过) 2.法律(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3.行政法规(国务院) 4.地方性法规(省人大)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 6.规章(部委、省政府、一定级别市政府) 7.国际条约和协定 8.法律解释(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司法解 释)
二、行政的特征
• • • • • 行政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行政具有国家意志性。 (2)行政具有执行性。 (3)行政具有法律性。 (4)行政具有国家强制性。
• 国家行政活动最大的特点是: 国家权力对公共事务的处理,直接以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因此,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是 不平等的,行政机关命令对方做什么对 方必须服从。
结果
• 法院受理了本案,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 局西城交通支队申请补充证据,法院依 法裁定延长举证期限。公安交管部门在 此期间对过往行为加以纠正,杜某撤回 起诉申请。 • 新闻:广州交警公布最牛违章 累计153张罚
单罚款3万(2010年03月10日)
四、信赖保护原则(帝王条款)
• (一)基本含义: • 对已经做出的行政行为不能随意撤销或 撤回 • (二)如何落实 • 1、加强法律监督 • 2、行政赔偿和补偿的运用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
• (一)基本含义: 是指行政行为应当具有基本的理性、符合 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及立法目的。 1、客观行为的要求: 比例原则 2、主观态度的要求 禁止不正当考虑
为什么要规定合理性原则— 有限的法律
(1)法律不可能规范全部行政活动。 行政机关需要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 权,法律不可能也不应该对全部行政活 动都作出缜密的规定,有些行政活动并 不具有法律意义,而有些行政活动则并 非法律所能调整,它们属于行政机关自 由裁量权的范畴。
行政法复习资料
行政法复习资料第一章行政法概述第一节行政法的涵义一、行政法的基本范畴—行政1、关于行政涵义的几种观点①国家意志执行说②国家目的实现说③其他权力排除说2、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指国家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
二、行政法的核心内容—行政权行政主体执行法律、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三、行政法的涵义规范行政机关或特定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关系,以及对该种关系进行监督和救济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目的在于保障国家行政权运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四、行政法的特点1、内容上的特点①内容广泛,易于变动②具有很强的命令、服从性③实体规范和程序性规范相互交织2、形式上的特点①无统一、完整的行政(实体)法典②赖以存在的法律文件的数量居部门法之首第二节行政法的渊源一、行政法渊源的概念指行政法律规范产生与存在的表现形式二、我国行政法的渊源1、宪法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宪法中确立了一系列行政法的原则和规范,这些原则和规范具有基础、纲领指导性,并具有统率作用和最高的适用效力。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家主权、国家机关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犯罪和刑罚、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及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税收法定)、诉讼和仲裁制度。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指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从法律效力上看,行政法规的效力低于宪法、法律,故其必须与宪法和法律相一致,不得出现抵触情形。
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及【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总复习
1. 1.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依法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实施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2. 2. 行政裁决: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的明确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有关的非合同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做出裁断的活动。
3. 3.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4. 4. 行政法律关系:指经过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因实施国家行政权而发生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5. 5.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
6. 6. 行政委托:是行政主体出于管理上的需要,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被委托组织)以其(委托组织)名义代行行政职权,该行为效果仍属于委托组织的活动。
7.7. 行政主体:指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8.8. 行政补偿:行政补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因合法的行政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失,由国家依法予以补偿的制度。
9.9. 行政程序:是实体规则与程序安排的统一,是管理行为与行政手段的统一,是行政行为的时间序列与空间架构的统一,也是无限延伸的权力个性与适度约束的法律理念的统一。
10.行政法: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而产生的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1.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和规章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法定方式授予某个组织的法律行为。
12.行政诉讼: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诉诸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对该行政争议进行受理、审理、裁判以及执行裁判等司法活动的总和。
13.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针对特定的人或事所采取具体措施的行为,如针对某一个公民作出的处罚决定,裁决一个行政复议案件等。
行政法复习
行政法复习资料简答:一、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一)行政行为的主体应当合法指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具体表现:1.行政机关合法:行政机关依法成立,必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2.人员合法:实施行政行为的人员必须具有合法的公职身份。
3.委托合法:(1)委托方必须具有合法的委托权限;(2)接受委托方必须具备从事某项行政活动的能力(3)受委托方必须在委托权限内实施行政行为。
(二)行政行为应当符合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指行政行为主体必须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权限规则。
具体要求:1.行政事项管辖权的限制2.行政地域管辖权的限制3.时间管辖权的限制4.手段上的限制5.程度上的限制6.条件上的限制7.委托权限的限制(三)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法、适当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是指行政行为所涉及的权利、义务,以及对这些权利、义务的影响或处理,均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等。
具体要求:1.行政行为的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2.行政行为的内容符合法定幅度、范围3.行政行为的内容必须明确具体4.行政行为的内容必须适当5.行政行为必须公正合理(四)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行政程序行政程序: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步骤。
程序合法的具体要求:1.符合与该种行政行为的性质相适应的程序要求。
2.符合正当法律程序的最低要求,如表明身份规则、说明理由规则、听取意见规则等。
二、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一)处罚法定原则它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处罚做的具体体现和要求,指行政处罚必须依法进行。
处罚法定原则包括:1、处罚主体法定:必须是法定的行政主体2、依据法定:实施处罚必须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明确规定。
3、处罚程序法定:必须遵循法定程序(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它是指行政处罚不仅是制裁行政违法行为的手段,而且也起教育的作用,是教育人民遵守法律的一种形式。
(三)公正、公开原则公正原则是处罚法定原则的必要补充,是指在实施行政处罚时不仅要求形式是合法的,是在自由裁量的法定幅度的范围内实施的,而且要求在内容上合法,符合立法目的。
行政法期末复习
行政法期末复习行政法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行政法绪论一、行政法概念含义: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包括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律的总称。
内涵:①行政法是控制行政权力的法。
②行政法是关于行政的法,决定行政机关的组织、权力和职责。
③行政法除了奉行法治,这些原则的目的还旨在保证公共领域内的权力行使的责任性、透明性和有效性。
二、表现形式(重点是中国的)1、成文法源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性法规颁布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另外,还有条约和协定、法律解释等)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注意论述题、名词解释、选择题)一、行政法定原则(要求行政符合法的形式正义)1、含义:所谓行政法定,即“法无明文规定不得任意行政”,具体包括职权法定原则、法律优先原则与法律保留原则等内容。
2、子原则:A、职权法定原则a、含义:所谓职权法定原则,就是指任何行政职权的来源与作用都必须具有明确的法定依据,否则越权无效,要受到法律追究,承担法律责任。
b、内涵:①行政职权来源于法;②行政职权受制于法;③越权无效,并应承担法律责任。
B、法律优先原则含义:即法律相对于行政权的优越地位,以法律指导行政,行政作用与法律抵触者无效。
C、法律保留含义:法律保留,是指在国家法律秩序范围内,某些事项必须专属于立法者规范,行政机关不得代为规定。
法律保留原则严格区分国家立法权和行政立法权。
二、信赖保护原则1、含义:信赖保护原则是诚信原则在行政法中的运用,是指当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行为形成值得保护的信赖时,行政主体不得随意撤销或者废止该行为,否则必须合理补偿行政相对人信赖该行为有效存续而获得的利益。
2、起源:联邦德国是信赖保护原则的起源之地3、适用条件:a、存在信赖基础:行政行为生效且此生效事实被相对人获知。
这一基础行为有抽象与具体两种。
b、具备信赖行为:相对人基于对行政行为的信赖采取了信赖行为。
行政法复习资料(选择题答案)
行政法复习资料(选择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行政法律关系是?A.外部行政法律关系B.内部行政法律关系C.刑事法律关系D.民事法律关系2.在现代民主国家,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A.君主B.政党C.宪法和法律D.法院3.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A.权利义务关系B.监督行政关系C.法律关系D.行政法律关系4.我国行政法的制定法渊源不包括()?A.宪法B.判例C.民族自治条例、单行条例D.法律5.关于行政法的比例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主要适用于羁束行政行为B.是权责统一原则的基本内容C.是合法行政的必然要求D.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6.下列有关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A.XX市公安局以拍卖的方式向车主发放有效期为4年的人力客运三轮车运营牌照,但是半年后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由发布通告收回拍照,对车主未进行任何补偿,此行为违反了依法行政原则的要求B.XX市政府的规章规定市民必须以竞拍的方式获得机动车牌照C.XX市工商局接到消费者举报称XX市煤气总公司存在违法经营行为,在调查取证后,作出罚款十万的处罚决定,但是没有告知公司有申请听证的权利,此行为违反了程序正当原则。
D.国务院制定的劳动教养管理制度违反了法律保留的要求7.依法行政原则的核心内容是?A.信赖保护B.行政合理性C.行政合法性D.行政灵活性8.下列哪一个选项属于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内容A.行政主体必须依据法律行使行政职权B.行政行为必须基于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作出C.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D.法律优先9.下列不属于行政公开具体要求的是A.行政信息公开B.行政行为内容公开C.行政过程公开D.加强政府组织和个人的合作10.正当程序原则的要求不包括A.听取陈述和申辩B.一事不再罚C.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D.说明理由11.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并有权制定规章的是?A.司法部B.最高人民法院C.国务院办公厅D.省人大常委会12.行政权由国家()行使。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整理复习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第一章行政法概述一、概念术语1.行政: 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特定的社会公共组织为实现公共利益对公共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及其过程。
2.行政法: 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体系。
3、行政关系: 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同被管理者所发生各种关系的总称。
4、行政权:指执行、管理权, 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 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权力。
二、思考题1.为什么要对行政权进行控制答:行政权同其他公权力一样, 其作用具有两重性。
在现代社会, 行政权相对于立法权和司法权, 有膨胀和扩张的趋势;行政权与其他国家公权力相比, 它与公民、组织有着更经常、更广泛、更直接的联系。
2.行政法的特征答: 形式特征---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居部门法之首内容特征---内容广泛、规范, 易于变动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交织在一起3.我国行政法的渊源有哪些答: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规章, 地方性法规规章, 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法律解释, 我国加入或承认的国际条约和协定。
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概念术语1.行政法定原则: 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 必须有法律授权, 并依据法律规定。
2.法律优位: 指在已经有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等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凡有抵触则以法律为准;或者在法律尚未规定而其他规范性文件率先作出是, 一旦法律就同一事项作出规定, 则法律具有优先地位, 其他规范性文件必须服从之。
3.法律保留: 指当宪法或法律将某些事项保留给立法机关时, 行政机关非经特别授权不得对此制定任何规范性文件。
4、比例原则: 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利益, 如果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利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 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 使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行政法复习完整版
⑻比例原则
1、含义: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相对人的利益保护。
2、要求:
①作出对相对人的不利行为,应当是达到行政目标所必须的。
②利益衡量:公益获得大于私益受损。
③在多种可选择方案中,实施方案是成本最小、收益最大和损害最小。
五、行政组织
1、种类:
⑸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1、来源:英国的自然公正原则,也叫正当程序、程序正义原则等。
2、含义:①自己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②行为说明理由③听取陈述和申辩
⑹越权无效原则
1、含义:行政主体必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行为,一切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
2、内容:①无权限②级别越权③事务越权④地域越权(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
③行使权力的内容和结果应当公平、适度,合乎情理,具有可行性。
④符合比例原则(必要、利益平衡、损害最小)。
⑤符合先例原则。
⑶行政公开原则
1、含义:行政公开原则指行政行为除依法应保密的以外,应一律公开进行;行政法规、规章、行政政策以及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的标准、条件、程序应依法公布,让相对人依法查阅、复制;有关行政会议、会议决议、决定以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情况,除依法应保密的以外,应允许新闻媒介依法采访、报道和评论。
2、意义:
①行政公开是行政权力膨胀的必然结果。
②预防和控制行政权力滥用。
③满足社会公众参政议政的意愿。
④提高行政行为可接受性。
3、内容:
①行政立法公开:制定行政法律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公开(公布草案、听证、征求意见等);行政法律规范性文件公开。
②行政信息、情报公开:行政机关职能配置、办事程序、办事标准、相对人办事需提供资料公开;行政机关掌握的信息公开。
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是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又被称为行政法主体,主要包括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其中,行政主体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依法以自己名义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权并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当事人即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被国家行政机关会法律法规组织依法实施行政管理的被管理方及相关的厉害关系方,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依法对行政主体及相关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履行行政职责实施监督的组织和公民,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或专门行政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组织和公民。
2. 行政法的渊源很多,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一般渊源与特殊渊源两大类。
㈠行政法的成文法形式: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⑤行政规章⑥决议、决定、命令、通知等文件⑦法律解释⑧国际条约或协定㈡行政法的不成文法形式:①行政惯例②行政判例③行政法律原则(另一个说法)A、行政法的一般渊源,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各自制定的规范性文件;B、行政法的特殊渊源,则是指有关行政法规范和原则的法律解释,及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共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利活动和非权利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这种关系既应包括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包括因行政活动产生或引发的救济或监督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是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又被称为行政法主体,主要包括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在该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行政法考试复习资料
一导论1行政法:对行政活动过程特别是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加以规范、监督与补救,调整行政与监督行政的主体及其行为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有关法律规范与原则的总称。
(所谓行政法,就是有关行政的法)2行政法特征:1行政法形式上的特征:①无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但有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②行政法规范及其存在形式特别多2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征:内容广泛;易于变动;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交织3我国行政法渊源的表现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国际条约;法律解释;其他4行政法的法律关系a)含义:基于行政法律规范的确认和调整而在行政关系以及监督行政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b)特点:①这种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②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双方的地位不对等③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基本上由法律规范事先规定,一般来说不能由当事人相互约定和自由选择,当事人只能依法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
④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具有相对性和统一性⑤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大都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判机关依照行政程序或行政司法程序加以解决,只有在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才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c)分类:1、外部行政法律关系2、内部行政法律关系d)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e)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1、变动原因2、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1)含义:指贯穿行政领域法律关系的始终,调整和决定行政法主体的行为,指导行政法实践全过程的原理和准则。
(2)特征:普遍性,基础性,自身的特殊性(3)作用:1、有助于中国行政法制的统一、协调和稳定;2、有助于适用法律时准确地理解条文和适用条文;3、是对行政法条文适用上的补充;4、直接规范行政主体依法行政6行政合法性原则:(1)含义: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行政法复习资料
行政法复习资料题型:单选15*2 名解5*4 简答6*5 案例分析2*10(一)什么是行政、行政法行政:广义的行政认为国家的一切活动和作用都是行政。
狭义的行政观把国家的活动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制定和表达,另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和推行,行政便是后一部分的国家活动。
最狭义的行政认为行政就是除立法、司法之外的一切国家活动。
行政法:行政法是有关行政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具体说,行政法是有关行政的主体、权限、行为、程序、违法及救济(包括对行政违法行为本身的救济和对受行政违法侵害的相对人的救济)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行政机关的含义行政法主体:人们通常把那些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行政法上的权利、负担行政法上义务的各方当事人统称为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依法能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国家对外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义务、承担行政责任、担当争讼当事人(包括行政复议当事人、行政诉讼当事人、赔偿义务机关)的组织体。
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依照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设置的,享有和执行行政权,具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并独立承担其行为后果的国家机关。
(三)行政机关的职责、分类分类:a)根据管辖区域划分:以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有无区域限制为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b)根据业务性质划分:以行政机关主管业务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一般行政机关和专业行政机关c)根据行政管理活动的环节划分:以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环节为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决策机关、执行机关、辅助机关和监督机关。
d)根据组织形式划分:以行政机关的组织形式为标准,可以将其分为独任制行政机关、委员制行政机关和混合制行政机关。
e)根据设置和存在时间长短划分:以行政机关设置和存在时间长短为标准,可以将其分为永久行政机关和临时行政机关。
职能:1保障国家安全2维护社会秩序3 保障和促进社会发展4保障和促进文化进步5健全和发展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6保护和改善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四)受委托组织和授权组织的区别1.行为名义和效果归属不同。
行政法复习
行政法复习一,简答题1.行政行为的效力①公定力,行政行为一经作出,无论其是否合法,对任何人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有效而予以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
②确定力,又称不可变更力,行政行为成立并生效后,其内容具有确定性,非法定主体不可随意变更和撤销。
③拘束力,行政行为成立并生效后,其内容对有关对象产生法律上的拘束性,有关对象都必须遵守和服从,否则将要承担法律后果。
④执行力,已经成立并生效的行政行为要求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对其内容予以实现的效力。
2.行政程序中的主要制度①公开制度②告知制度③听证制度④辩论制度⑤回避制度⑥职能分离制度⑦不单方接触周⑧时效制度⑨调查制度⑩说明理由制度⑪行政救济制度3.行政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诚实守信;高效便民;权责统一2)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程序法定原则;公开原则;相对人参与原则;程序公正原则;效率原则3)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许可法定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效率与便民原则;权益保障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监督原则4)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处罚法定原则;公正、公开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5)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强制法定原则;适当原则;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保障相对人权益原则4.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的关系1)相同点:①都是通过第三方的调停说和,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或纠纷的一种活动②前提条件都必须时查清事实、分清责任③都必须坚持自愿原则④内容均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和有关政策2)区别:①调解的主持人不同。
行政:特定的国家机关;司法:人民法院;人民:人民调解委员会②调解的性质不同。
行政:行政和人民:诉讼外的调解;司法:诉讼中的调解③调解的范围不同。
行政:民事争议和行政赔偿争议;司法: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行政征收、征用,行政机关具有行政裁量权的案件,刑事自诉案件;人民:所有的民事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
④调解权的来源不同。
行政法复习资料
行政法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除非有重大、明显的违法情形,即假定其合法有效,任何人未经法定程序,均不得否定其法律效力,这体现了行政行为的(公定力)2.法定管辖分为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3.属于行为罚的行政处罚形式是(行政拘留)4.行政诉讼中适用于特殊地域管辖的案件是(强制拘留)5.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的是(人民法院)6.公司、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时效是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的(60日内)7.“国家公务员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降职、辞退或受到行政处分”,这是国家公务员的(职位保障权)8.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是(税务局征税行为)9.在行政程序制度中保证行政相对人参与原则实现的基本制度是(听证制度)10.下列属于特别许可的是(烟草专卖许可)11.下列规范文件中属于法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12.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规章)1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14.行政赔偿的请求时效为(2年)15.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16.在行政诉讼中,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的是(被告)17.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市节水办受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的委托对某企业进行了处罚,这里的行政主体是(市公用事业管理局)18.公安机关对吸毒者强制戒毒的行为,其性质是(行政强制)19.我国国家赔偿法确认的国家赔偿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20.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的裁定主要用于解决(程序问题)2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行政审判权)22. 回避制度是何项原则的体现(行政公正)23.下列属于行政法渊源(自治条例)24.对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谁管辖(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 26.认为行政法的主要价值在于控制行政权的是 (英美) 27.下列何项案件不属于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听证范围(行政拘留案件)28.某市公安局的干警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该赔偿义务机关是(该公安局)29.被称为行政法母国的是(法国)30.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称为(行政规章)31.下列何项属于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32.国务院颁发专家特殊津贴的行为是(行政奖励)34.下列不属于国务院的组成成员(直属局长)35.行政立法行为属于(抽象行政行为)36.在我国,下列何项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37.下列何项属于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街道办事处 )38.行政决定—经作出,即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有关人员和组织必须遵守,这体现了行政行为的(拘束力)39.属于行政征收内容的是(排污费)40.行政许可行为是一种(应申请的行政行为)41.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42. 我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指国务院43. 工商所属于地方人民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44. 居民委员会不属于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45. 赶赴火灾现场的消防车,需要铁路运输或者渡江运输时,,铁路和航运部门应当优先免费载运。
复习(行政法)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1、依法行政原则(职权法定、法律优先、法律保留)2、行政合理性原则(比例原则、平等对待)3、程序正当原则(行政公开、程序公正、公众参与)4、诚信原则(诚实守信、信赖保护)5、高效便民原则(高效、便民)6、监督与救济原则(监督、救济)二、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1、行政行为主体合法2、行政行为权限合法3、行政行为内容合法4、行政行为程序合法三、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的四个类型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2、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3、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4、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四、行政处罚的种类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五、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1、警告2、罚款3、行政拘留4、吊销公安机关发行的许可证5、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附加适用限期出境、驱逐出境处罚六、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1、限制公民人身自由2、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3、扣押财物4、冻结存款、汇款5、其他行政强制措施七、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1、加处罚款或滞纳金2、划拨存款、汇款3、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4、排除障碍、恢复原状5、代履行6、其他强制执行方式八、不能申请复议的范围1、人事行政行为2、行政仲裁3、民事调解或处理4、国务院的具体行政行为九、复议决定的种类1、维持决定2、履行决定3、撤销和责令重作决定4、变更决定5、确认和责令重作决定6、赔偿决定7、驳回决定十、行政诉讼否定列举的范围1、国家、外交等国家行为2、抽象行政行为3、奖惩、任免等内部行政行为4、行政最终裁决行为5、刑事司法行为6、行政调解和行政裁决行为7、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8、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出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9、对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十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区别和相同点1、目的和作用相同2、产生条件相同3、都是一种权利救济手段4、都是由行政相对人提起1、处理机关不同2、性质不同3、受案范围不同4、审查标准不同5、法律效力不同。
行政法重点复习
行政法重点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第一章行政法概述一、行政权的概念、内容、特点P11行政法研究的核心——行政权一、概念:一般认为,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共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关于该概念,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行政权是一种执行权;第二,行政权来自于国家法律的赋予或认可;P11二、内容: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规范制定权、行政检查监督权、行政指导权、行政决定权、行政执行权、行政裁决权、行政复议权等权利;P12三、特点:1、执行性 2、法律性 3、强制性 4、优益性 5、不可处分性P12二、行政法的特点:P17-181、形式上的特点:①、行政法在形式上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②、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庞大、形式多样;2、内容上的特点:③、行政法涉及领域广泛,内容十分丰富;3、④、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4、⑤、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三、行政法的渊源P19-21 着重记黑体字部分,非黑体字了解应该即可一宪法:是行政法最根本的渊源,也是行政活动的基本依据;二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法规范的基本形式;其效力低于宪法,高于其他行政法规范;三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具体表现为“条例”、“规定”、“办法”;其效力低于法律,高于其他行政法规范;四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法律、行政法规,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前提: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五行政规章:是国务院部、委和省级人民政府以及较大的市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六法律解释:有权机关对法律法规所做的正式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地方解释;七国际条约和协定:我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协定,在国内具有法律效力;四、行政法律关系(一)概念 : 指由行政法律规范调整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政管理关系;P21注意:行政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调整的结果,行政管理关系是法律规范调整的对象(二)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P24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行政法治原则的具体表现3个1、行政合法性原则全方位的要求具体表现:①行政权力来自法律:A、法律保留:是指有些事项的立法权只属于法律,其他法律规范无权涉及; B、法律优先;从狭义上说,法律在效力上高于任何其他法律规范,仅次于宪法;从广义上说,法律优先是指上一层次的法律规范的效力高于下一层次的法律规范; ②行政行为服从法律:A、主体合格 B、具有职权 C、证据充足 D、程序合法③行政争议依法解决2、行政合理性原则在自由裁量方面要求①平等原则②比例原则③尊重先例原则④正当程序原则⑤信赖保护原则行政行为一旦作出,特别是赋予相对人的行政受益行为,不得任意变更;依法变更时,对无过错的相对人造成的损害应予以补偿;信赖保护方式有三种:一是程序保护,二是存续保护,三是财产保护P50-513、行政应急性原则在紧急情况下的要求第四章行政主体一、法定授权组织 P651、概念 : 也被称为经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者称为“被授权的组织”,是指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而享有行政权力、从事特定范围的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二、行政委托组织 P661、概念 : 是指接受行政机关的委托而代替行政机关行使部分行政职权的组织;第五章 行政公务人员一、行政职务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P87(二)行政职务关系的变更P87-881、转任2、升职3、降职4、撤职(三)行政职务关系的消灭 P881、辞职2、辞退3、离退休4、罢免5、调离6、开除7、判处刑罚8、丧失国籍9、死亡二、行政公务人员行为的性质与区分标准 P90(一)性质1、个人行为: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出现实施的行为;① 组织的公务行为:包括组织的内部公务行为和组织的外部公(二)1、时间要素;公务员在上班和执行任务期间实施的行为,通常视为公务行为,而在下班和非执行任务期间实施的行为,则通常视为个人行为;2、名义要素;公务员的行为是以其所属的行政主体的名义作出的,通常视为公务行为;非以其所属的行政主体的名义作出的,通常视为个人行为;3、公益要素;公务员的公务行为涉及公共利益的,同公共事务有关的,通常视为公务行为;不涉及公共利益,与公共事务无关的,通常视为个人行为;4、职责要素;公务员的行为属于其职责范围的,通常视为公务行为;超出其职责范围的,通常视为个人行为;5、命令要素;公务员按照法律或者行政首长的命令、指示以及委托实施的行为,通常视为公务行为;无命令和法律根据的行为,通常视为个人行为;6、公务标志要素;公务员执行公务是佩带或出示能表明其身份的公务标志的行为,通常视为公务行为,反之则属于个人行为;第七章行政行为一、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107-108(一)概念:指享有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运用行政职权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二)特征:P109注意:1-4是从书本上的,3-6是老师课件的,自己选择背哪个哈1、公益性2、执行性3、单方性4、强制性5、从属法律性6、服务性7、无偿性8、裁量性(三)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P1171、主体合法;2、权限合法;3、内容合法;4、程序合法;5、形式合法;注意:已成立并发生法律的效力的行政行为并不一定是合法行为,只有同时具备上述要件的行政行为才是合法的行政行为;二、行政行为效力的内容P118-1211、公定力:是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被推定合法而予以尊重的法律效力;2、确定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具有不得任意改变的法律效力;包括形式确定力不可争力和实质确定力不可变更力;3、拘束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具有约束行政主体和相对人行为的法律效力;其实质是要求对行政行为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加以遵守和服从;4、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具有使其内容完全实现的法律效力;执行力所要求实现的内容是行政行为所设定的权利义务;其实现方法有两种:自行执行力、强制执行力;第八章制定规范行为一、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制定程序背黑体字,具体内容要了解下P133-134以及P1361、立项;行政法规:国务院将行政法规项目编入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行政规章:依申请,由部门法制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拟定本部门年度规章制订计划,报本部门、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2、起草;行政法规:起草机构,并向国务院报送行政法规送审稿;行政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部门组织起草;地方政府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组织起草;3、审查;行政法规:国务院法制机构负责审查送审稿,并进行修改,形成行政法规草案和对草案的说明;提请国务院党委会议审议的建议或国务院审批;行政规章:由法制机构负责统一审查送审稿,最后,提出提请本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有关会议审议的建议;4、决定和公布;行政法规:国务院公报上公布的文本为标准文本;行政规章:在部门公报或者国务院公报和地方人民政府公报上刊登的规章文本为标准文本;第九章授益行政行为一、授益行政行为P1421、概念:是指行政主体所作的能够给行政相对人带来直接利益的所有行政行为;2、种类: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许可;二、行政许可1、概念: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依法准予申请人从事特定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行政行为;第十章不利行政行为一、不利行政行为一种类: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二行政征收的概念P164: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以强制的方式无偿取得负有法定缴纳义务的行政相对人一定金钱或实物的一种具体单方的行政行为;三行政征用的概念P167:指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在给予相应补偿的情况下,以强制方式取得行政相对人财产所有权的具体行政行为;四行政处罚原则1、种类:A、按学理分类:以对违法行为人的何种权利采取制裁措施为标准,行政处罚可分为人身自由罚、行为罚、财产罚和声誉罚,这是行政法学上通常采取的分类;B、按立法分类:分为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行政拘留、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处罚,如劳动教养、通报批评等;2、行政处罚原则中的一事不再罚原则 P171指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第十一章非权力行政行为一、行政合同P1981、解除方式:单方解除:即行政机关基于自己单方的意思表示即可产生解除效力的借此方式;协议解除:即相对方提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在征得行政机关同意后提前终止行政合同的效力;二、行政指导P1991、概念:是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为有效实现一定行政目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基于国家的法律原则和政策,在获得行政相对人的同意或自愿下,采取灵活非强制手段,不直接、当然地建立行政法律关系行为;三、行政事实行为P2071、概念: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实施的,不以直接建立行政法律关系为目的的行为;因行政事实行为或其违法受到侵害的救济途径或程序不同于行政行为;第十二章行政程序一、行政程序P213一分类:1、事前程序和事后程序;以行政行为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点为标准;2、内部程序和外部程序;按行政程序活动的内外部性质划分;3、正式程序和非正式程序;按履行程序的要式程度划分;4、强制性程序和任意性程序;根据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行为过程中对程序的运用有无选择余地划分;5、抽象行为和具体行为;根据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是否针对特定的当事人划分;6、法定程序和自由裁量;按是否有法律明文规定划分;如果有则为法定程序,无则为自由裁量程序;二、听证制度P223-225了解即可1、地位:是行政程序基本制度的核心,集中体现了行政程序公开、公正、参与的基本精神和原则;2、听证: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前,告知作出该行政行为的理由,行政相对人有权陈述意见、提供证据,行政主体听取意见、接受证据,并据此作出相应决定的程序;3、界定行政听证范围的标准主要有: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人造成的不利程度;行政行为的效率要求程度;涉及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轻重缓急等;第十三章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一、行政裁决228页看下即可1、概念: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2、特征:①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②行政裁决的民事纠纷与行政管理有关;③行政裁决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④行政裁决具有准司法性;⑤行政裁决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这是其性质;二、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和联系P238相同点:①都因具体行政行为而引起;②目的都是解决行政争议;③都是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④都独立行使职权;⑤都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⑥都不适用调解;区别:①行为性质不同;②审理主体不同;③审查范围不同;④审查程度不同;⑤审理程序规则不同关系:①禁止“脚踏两支船”,禁止逆向选择;②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同是行政救济机制,两者在程序上有不同的衔接方式:包括选择型、选择兼终局型、必经型、复议终局型第十四章行政法制监督一、行政法制监督 P2531、概念:是指具有法定监督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以及是否违法违纪进行监督的法律制度;第十五章行政诉讼一、行政诉讼的管辖P2821、地域管辖:指同一级法院之间在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时的分工与权限;一般依据“原告就被告”原则来确定法院的受理权限;2、原告就被告原则: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7条的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这是一般地域管辖的情况;第十七章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一、行政赔偿319页1、概念: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国家对此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二、行政补偿328页1、概念:是行政主体的合法行政行为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或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遭受特别损失时,由国家给予补偿的一种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案涉及的问题是: 1、交管部门没有履行告知义务
• 作为非现场执法方法,电子眼执法只是承担 了调查和固定证据的作用,处于交通执法的 “发现和认定事实”程序阶段,交管部门没 有履行这样的义务,导致当事人对自己的违 法行为处于“无知”的状态。 《交通安全法》 规定:如果公安交管部门发现机动车有未处 理违法行为记录的,应书面告知。交管部门 将本应由自己履行的说明理由义务转给了当 事人(自查),这是不合法的。
• 一是关于法律解释: • 必须是有权解释的机关对作为上述行政 法法律渊源的解释 • • 1.北京市政府对国务院行政法规进行解 释是否有效?(谁制定谁解释) • 2.县政府对自己作出的一个规定进行解 释,是否是法律解释?
• 二是:行政法律规范发生冲突时的解决 机制: • 1、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 2、下位法服从上位法 • 3、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 4、新法优于旧法
第二节 行政法的渊源
• • • • • • • 一、行政法渊源 1.宪法(全国人大通过) 2.法律(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3.行政法规(国务院) 4.地方性法规(省人大)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 6.规章(部委、省政府、一定级别市政府) 7.国际条约和协定 8.法律解释(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司法解 释)
比例原则是合理性原则的核心
• 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当兼顾 行政目标的实现和确保行政相对人的合 法权益。如果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必然会 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某种不利 影响时,行政主体应把这种不利影响限 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使实现行政目 标所带来的公共利益与由此给行政相对 人造成的不利影响二者之间处于一个适 度的比例。
(三)行政主体的种类
• 1、行政机关 • 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二、享有行政主体资格的 行政机关
(一)人民政府 (1)国务院,是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 (2)省级人民政府,包括省人民政府、自治区 人民政府和直辖市人民政府 (3)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4)县级人民政府,包括县人民政府、自治县 人民政府和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5)乡级人民政府,包括乡人民政府、镇人民 政府和民族乡人民政府(乡级人民政府是我 国的基层行政机关)
• 下列哪些活动属于行政活动?(考点:行政 的概念P7-8) • 1、乡选举委员会组织的乡选举工作() • 2、村民委员会对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 管理( ) • 3、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 ) • 4、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银行监督机构制 定的支付规则( ) • 5、交通管理部门颁发驾驶证、行驶证的行为。 • 6、税务机关收税的行为( ) • 7、公安局把空的楼房出租给某公司的行为() • 8、派出所对违法人员进行罚款的行为( )
结果
• 法院受理了本案,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 局西城交通支队申请补充证据,法院依 法裁定延长举证期限。公安交管部门在 此期间对过往行为加以纠正,杜某撤回 起诉申请。 • 新闻:广州交警公布最牛违章 累计153张罚
单罚款3万(2010年03月10日)
四、信赖保护原则(帝王条款)
• (一)基本含义: • 对已经做出的行政行为不能随意撤销或 撤回 • (二)如何落实 • 1、加强法律监督 • 2、行政赔偿和补偿的运用
二、行政的特征
• • • • • 行政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行政具有国家意志性。 (2)行政具有执行性。 (3)行政具有法律性。 (4)行政具有国家强制性。
• 国家行政活动最大的特点是: 国家权力对公共事务的处理,直接以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因此,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是 不平等的,行政机关命令对方做什么对 方必须服从。
2、西城交通支队没有履行说明理 由的义务
• 交通执法过程还包含告知违法者处罚事 实和理由,听取陈述、申辩举行听证会、 告知行政复议和诉讼权利等程序,这些 程序都是保证行政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 3、这种处罚的方式违背了行政处罚的 目的,究竟是为了维护交通秩序呢还是 为了罚款。
• 4、本案还涉及交通标志设臵不当的问 题,西城交通支队根据无效标志作出的 行政处罚决定必定是违法的。
• 三种最基本的行政法上的人:行政主体、 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 • 将来就演变出: • 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申请人、第三人 • 行政诉讼中的被告、原告、第三人 • 国家赔偿上的赔偿义务机关、赔偿理论)
• 行为——行政主体和相对人发生法律联 系的媒介 • 核心行为:
对行政概念的把握可以解决以下 问题:
• 某单位进行的活动是行政活动还是民事 活动?是民事纠纷还是行政纠纷?是否 属于我们公安治安工作范畴? • 例一:学生在宿舍烧电炉(主体) • 例二:工人违反厂规被罚款(主体) • 例三:交易会执勤诘问(主体) • 例四:2002年延安夫妻看黄碟案 (公共事务还是个人隐私)
第三个知识体系—救济(行政救济法)
• • • • • • 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 “有行为就有争议,有争议就有救济” 救济的渠道有三: 1、行政复议 2、行政诉讼 3、国家赔偿—行政赔偿
一、行政的概念
• 行政的本意“执行、管理的活动” • 行政法上的行政: • ——是国家行政主体对国家事务和 社会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 控活动。
下列行为依据什么作出?它们是 否是行政法?
• 案例一:镇政府规定农民须办“砍伐证”、 “准运证”才可收割自家玉米 • 案例二:某校行政科根据学校管理条例王某 违章使用电器被学校“行政处罚” • 案例三:某超市按该店“偷一罚十”的规定 对小偷作出处理 • 案例四:公安部33号令规定个人不得利用互 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色情信息 • 案例五:《治安管理处罚法》传播淫秽信息 的,处10-15天拘留,3000元以下罚款。 (汽配店电脑案)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
• (一)基本含义: 是指行政行为应当具有基本的理性、符合 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及立法目的。 1、客观行为的要求: 比例原则 2、主观态度的要求 禁止不正当考虑
为什么要规定合理性原则— 有限的法律
(1)法律不可能规范全部行政活动。 行政机关需要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 权,法律不可能也不应该对全部行政活 动都作出缜密的规定,有些行政活动并 不具有法律意义,而有些行政活动则并 非法律所能调整,它们属于行政机关自 由裁量权的范畴。
五、高效便民原则
• 强调一种新的理念:管理理念向服务理 念发展
六、权责统一原则
• 积极履行职责和承担违法行政带来的法 律责任
第二章 行政主体与国家公务员 第一节 行政主体的概述
• 一、行政主体 •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P112) • 行政主体是指能独立以自己的名义对外 行使行政职权和承担法律责任的某一行 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二)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
(1)国务院的工作部门包括部、委、直 属机构,通常称(部、委、行、署、局) (2)省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通常称 为“厅”。 (3)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通 常称为“局”。 (4)县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通常称 为“局”。
国务院的工作部门(P55)
• • • • • • 1、28个组成部门: 2、19个直属机构: 3、14个直属事业单位: 4、10个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5、4个国务院办事机构 6、议事协调机构
(2)法律对行政活动的规范不可能面面俱到, 详细无疑。 如,逾期申报纳税,税务局进行罚款没 有个具体标准,税官个人因素很大。 涉及虚假宣传的行政处罚,按规定罚款额 可以 在“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面对如 此大的空间,个别执法人员上来就先告知当 事人要按上限罚款,然后随着当事人找各种 关系说情,执法者就不断地“给面子买账”, 最终罚1万元了事 一桌4人搓麻,最高的被罚2000元,最低 的被罚500元,同错不同罚全由警察定;偷一 辆自行车,既可以治安拘留15天也可以罚款 100元了事,取舍之间,警察在行使自由裁量 权。
为什么要用行政主体这一概念而 不用行政机关?
• 1、行政机关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在行 使行政权,有三种身份(行政主体、行 政相对人、民事主体)
• 2、在当前中国,行使行政权的不仅限 于行政机关,行政机关以外的一些社会 组织,在得到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 情况下也在行使行政权
• (二)特征: • 1、行政主体是一种行政机关或法律法 规授权的社会组织 (谁有资格行使行政权) • 2、行政主体是依法拥有行政职权的国 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区别于司法、立法) • 3、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 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 4、行政主体是能独立对自己行使行政 职权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法律责 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1 )是一种国家的活动
• 是国家行政主体的活动(主要是国家行政机 关 • 要树立的第一个行政法思维: • 有(法律)授权,才有行政 • 第二个行政法思维: • 法律的授权是对行政主体的授权,而不是对 个人。因此公务员没有行政法上的主体资格
(2)执行的是对公共生活的管理
• 公共事务的表现形式是公共物品与公共 服务,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具有消费的 非排他性,不能只为供给方单独享有, 而是会使社会成员普遍受益。因此,从 形式上看,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一定 范围的社会公众。(公益性)
二、行政法的概念
• 行政法: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行 政职权而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
行政法的特点
(1)行政法律规范数量繁多,由成千上 万的行政法律、法规组成,在形式上没 有实体法的法典。 (2)在立法技术上,行政法实体法与程 序法不分,往往共存于同一法律文件之 中。 (3)在内容上庞杂、且变动很快
比例原则包括以下三个要求: (1)必要性 (2)适当性 (3)均衡性
• (某大学管理条例、警察制止喝酒学生、 哈尔滨步行街、东莞案)
三、程序正当原则
• (一)含义:行政主体要遵守的最低限 度的程序要求。 • (二)要求: • 1、公开(说明理由) • 2、参与(行政民主化的体现) • 3、回避(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