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人才师承教育培养形式的探讨
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共促中医人才培养的思考
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共促中医人才培养的思考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医学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致力于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培养出优秀的中医人才。
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作为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如何共同促进中医人才的培养。
首先,师承教育是中医传统教育的核心。
在中医发展的早期阶段,传统的师徒制度是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
通过与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傅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并且获得宝贵的临床经验。
师承教育强调实践和经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注重学生与师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医知识和技能。
然而,师承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中医传统知识的广博和技巧的繁多,师傅无法将所有的知识和技能完全传授给学生,这可能导致一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被遗漏。
其次,由于传统的师傅与学徒之间的教学模式不够规范和系统化,学生的学习成果往往难以评估和比较。
因此,在现代中医人才培养中,师承教育需要与院校教育相结合,以促进中医人才的全面发展。
院校教育作为现代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规范的教学体系。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的教师团队,院校教育可以提供更广泛的中医知识和技能培养,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医的理论和实践。
院校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学科素养。
同时,院校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中医理论的复杂性和实践技能的繁多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由于中医的特殊性,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需要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获得,而院校教育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因此,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结合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中医人才培养需要充分发挥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的优势,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中医师承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中医师承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中医师承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摘要:现代新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遵循中医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从传统师承教育中汲取精髓融于院校教育。
两种教育模式扬长避短、相互融合,是中医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中医师承教育;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医药学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医学,源远流长,薪火相传,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师承教育是其主要的传承方式。
随着西方科学文化和现代医学传入,院校教育逐渐成为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
院校教育使中医药人才队伍快速发展壮大[1],但也存在中医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差、缺乏人文底蕴等问题。
因此,在以院校教育为主的今天,借鉴传统师承教育方式,探讨两种教育各自的优势,研究实施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新型中医师承人才培养模式尤为必要。
1师承教育是中医传承的精髓中医师承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医学传承发展的基石。
汉代前已有师承授受的记载,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扁鹊学医于长桑君,而弟子又有子阳、子豹等人;太仓公淳于意学医于公乘阳庆与公孙光,其弟子有宋邑、高明、王禹、冯信等。
现代也有许多中医以师承方式成为名家,如北京名医关幼波学自家传,其父关月波即其师;南京名医叶橘泉,17岁拜在张克明先生门下学医;沈阳著名针灸学家彭静山,曾先后拜过4位师傅等。
王琦教授在《师承论》一文中,将古代中医师承分为业师授受、家学相传、私淑遥承等,认为师承之教以“诵、解、别、明、彰”为法,受业师或家传之学熏陶,以多诊识脉、恒于临证为基础,通过揣摩、领悟而积累医学知识[2]。
名师耳提面命,是成才的捷径。
探索名老中医成才之路,除了少数完全靠自学外,绝大多数得到过名师点化[3]。
江西中医院对当代百名老中医进行了系统的问卷调查,其中82%的名老中医有启蒙教师,只有3%的人是无师自通[4]。
中医传统的“师带徒”就是让学徒在临床跟师过程中,学习师傅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和遣方用药的临床经验,其最大特点就是以临证为本[5]。
中医师承教育论文
中医师承教育论文在当今医学教育领域中,中医承先启后的师承教育一直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中医师承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并分享一些培养合格中医传承的建议。
一、中医师承教育的重要性中医师承教育作为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性。
首先,中医师承教育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医药的宝贵知识和技艺。
中医药学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瑰宝,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将中医药的经验和智慧传递给后代,使其得以延续和发展。
其次,中医师承教育可以提高中医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在中医师承教育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学习老师的临床经验,观察和模仿老师的临床操作,从而更好地掌握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技能。
这种实践性教学模式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中医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提高了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中医师承教育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传统中医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中医师承教育,不仅可以将中医药的理念和技术传递给新一代的中医师,还可以推动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二、中医师承教育的内容中医师承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理论传授和实践培养。
在理论传授方面,学生需要学习中医药的基本理论、经典著作和临床经验。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思考,学生可以对中医药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在实践培养方面,学生需要亲临临床现场,观察和参与真实的病例诊疗过程。
通过与老师的面对面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辨证施治能力,培养中医师承的核心技巧和实战经验。
三、中医师承教育的方法中医师承教育的方法应该综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
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可以保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亲密关系,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
同时,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片演示、多媒体教学、模型演示等也应该得到广泛应用,以增加学生对中医药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此外,中医师承教育还需要注重实践训练和交流互动。
学生应该通过临床实习、病例讨论和互动学习等方式,积极参与到临床实践中,与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现代中医教学中师承教育模式的思考
现代中医教学中师承教育模式的思考作者:张霆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现代中医师承较旧有师承模式的优势所在,并寻找进一步改进的思路。
方法以比较的方法探讨现代中医师承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为进一步深入改进适应于新时期的师承教学模式寻找思路及方法。
结果现代社会需要更多高学历高资质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医师,因此,基于医学院校基础教学的高层次师承教学逐步获得重视起来。
现今的中医师承相较于旧模式的师承教育最大的差别在于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的不同。
结论现代中医学教育体系中,师承教育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进一步提出有组织地进行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习班以及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交流将是更开放的中医师承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医教学;师承《后汉书·儒林传序》有云:"若师资所承,宜标名为证者,乃著之云。
"其后即以"师承"指学术、技艺上的一脉相承。
古时无专项教材或典籍参考,一切学问均需由祖上或师傅言行所授,其后,虽有文书或印刷成相关典籍,可借其修习学问及技艺,但中医、曲艺、锻造等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师承(含家传)的方式依然是主要的教学模式。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高度重视,为了大力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许多中医院校,参照西方医学的教学授课模式,开始了大规模的中医学课程教学,培养出了大批的中医人才投身临床工作,几代中医人的辛勤工作为我国医疗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健康知识的普及,临床逐渐发现基础性的医学院课堂教学已满足不了飞速发展的医疗高层次需求,社会需要的是更多高学历高资质的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医师;近年来西方医学的飞速发展,也促使众多的中医同仁不断思考应该如何促进中医药临床能力的发展。
因此,基于医学院校基础教学的高层次师承教学逐步获得重视起来。
这类师承教学模式包含了各个中医院校的研究生教育,也包含了各级别的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的带徒班教学,当然也包含了一大批祖传中医世家的传承。
现代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浅析
2 . 2 中医医疗机 构成立 名 医工作 室
全 国许多 中医 院多以
“ 名 医工作室” 的形式在院 内开展师带徒的师承教育。参 加的 多为副高级职称 以上工作人员 ,名医工作室的主要任务是将
医院名 医的学术成就 、 诊疗经验 、 学术 思想等通过 录音 、 录像
中医院校教育 “ 先基础 、 再临床 ” 的 阶段式本科教 学模式 突出 了“ 教材 、 理论 ” 的 中心地位 , 学生的主要精力和时间用 于
等技术进行全程记录 , 继而进行 系统整理 , 使其上升 为理论 、 科研思路或者学术著 作 , 供 中青年医生随 时查 阅 、 学习, 使 他
们从 中获得知识 , 得到启发 , 并利用 名医验 , 提高 中医的整
听说教程 、 啃书本 、 背概 念 , 通过机械 的记忆 去消化前人在临 证实践中总结归纳 的经 验 , 而使得 中医学理论所具有 的不确
法宝 … 1 。
1 现代中医院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代 中医院校 教育与现代教 育制度接轨 , 强调教学管理
的规 范化 、 课程设 置 的统一 化 、 教 学模 式 的标准化 , 专业 设
置越来 越精细 , 目前 国内开设 的本科 中医药专 业共有 2 0个 左右 。在这种教育模式 下 , 教学内容规范 、 全面 自成体 系 , 将 专业 基础课 、 专业 临床课 截 然分 开 ; 教 育层 次 明显 , 分别 设 置 了中医药专科教 育 、 本科教 育 、 研究 生教育 等以适应 不 同 学术体 系 的需要 ,反 映了整体 社会发展 对 中医教育事 业 的
医教育模式经历了漫长时期。中医师承教育 的最大特点是 注
2 现 代 中医师 承教 育模 式探讨
现代中医人才师承教育培养形式的探讨
证 为本 , 融理论教学与临证实践 于一体 , 于学术的耳濡 目染 、 生活 化 。 由国家科技部 的立 项 , 国家 中医药 管理 局组 织江 西 中医 的点点滴滴 之中使弟 子慢 慢感悟 中医 的深厚 内涵 , 以及 老师的人 学院承担 的国家 十五攻关课题 , 当代百名老 中医成才 之路进行 对 格魅力和学术魅力 。遗憾 的是 , 现在传统师授家传 的方式 已 日渐 了系统 的问卷调 查 ,2 的名 老 中医有启 蒙 老师 , 8% 只有 3 %是 无 减少 。所 以 , 以院校教育 为主要 教育方式 的今天 , 在 提倡重视 师 师 自通 。有家传 、 师经历分别 占4 ,2人 次 J 从 47 。为了继承整理 承授受这种教育方式 , 在中医教育 中就更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 现 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 , 培养造就高层次 中医临床人 才 代 中医人才师承教育培养形式 问题抒 其管窥之见 , 就教 于同道。 和 中药技术人才 , 承与发展中医药学 , 继 卫生部 、 国家 中医药 管理 局 和人 事部 19 90年联合召开拜师大会 , 实行高层次师 承教育 , 为 在 2 世纪 以前 , 0 中医师承教育 ( 通常称 为师带徒 ) 一直居 中 10 67名全 国老 中医精选 高 资历继 承人 , 目前 已 出师 了 3批 学 到 医学教育主导地位 , 为传 统 中医“ 原汁 原味 ” 的传承 起到 了决定 徒 。第 四批学术 继承工作在 20 0 8年 已启动 。弟子 出师 时要求基 性 的作用 。扁鹊 、 张仲景、 时珍 、 李 叶天 士等 中医大家 , 皆是 通过 本 掌握 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 , 基本达到指导老师 的临 师授家传的形式获得医学 理论和诊 疗技 能。现代也 有许 多著名 床技能技 艺水平 , 还要求能 按照 中医 药学术发 展规律 , 合指导 结
现代中医人才师承教育培养形式的探讨
现代中医人才师承教育培养形式的探讨作者:林雪,余承云作者单位:(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2.新疆医科大学29期研究生,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以院校教育为主要教育方式的今天, 中医人才师承教育培养形式发生了变化。
实行高层次的师承制,中医医疗机构成立名医工作室,中医师承制研究生教育,中医传统班制及本科导师制, 对中医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医; 师承教育中医药学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中医人才的培养是伴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而始终存在的,在中医院校教育之前,最主要、最普遍的形式就是师承教育。
师承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以临证为本,融理论教学与临证实践于一体,于学术的耳濡目染、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使弟子慢慢感悟中医的深厚内涵,以及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
遗憾的是,现在传统师授家传的方式已日渐减少。
所以,在以院校教育为主要教育方式的今天,提倡重视师承授受这种教育方式,在中医教育中就更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现代中医人才师承教育培养形式问题抒其管窥之见,就教于同道。
1 实行高层次的师承制在20世纪以前,中医师承教育(通常称为师带徒)一直居中医学教育主导地位,为传统中医“原汁原味”的传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扁鹊、张仲景、李时珍、叶天士等中医大家,皆是通过师授家传的形式获得医学理论和诊疗技能。
现代也有许多著名中医专家通过师承方式成为中医名家,如北京名医关幼波学自家传,其严父关月波即其严师;南京名医叶橘泉,17岁拜在张克明先生门下学医;沈阳著名针灸学家彭静山,曾先后拜过4位老师。
由此可见,名师耳提面命,是成才的捷径。
探索名老中医成才之路,除了少数完全靠自学成才者外,绝大多数得到过名师点化[1]。
由国家科技部的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江西中医学院承担的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对当代百名老中医成才之路进行了系统的问卷调查,82%的名老中医有启蒙老师,只有3%是无师自通。
有家传、从师经历分别占44,72人次[2]。
对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的思考十
加强师父和徒弟的选拔和管理
加强对师父和徒弟的选拔和管理,确保师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 制,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师承教育。
推广师承教育模式
通过各种途径推广师承教育模式,让更多的中医药人才受益于这种教育方式。同时要加强 对师承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师承教育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意义
中医药师承教育注重实践和经验积累,有利于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推动中医 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药师承教育的基本原则
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中医药师承教育既要继承传统,又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传 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注重实践和经验积累
中医药师承教育强调实践操作和经验积累,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 掌握中医药的精髓。
学术交流活动。
导师的选聘和考核标准
严格选聘导师
要求导师具备丰富的中医药临 床经验、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良 好的教学能力,确保能够为学
员提供优质的指导。
建立考核标准
制定导师的考核标准,从教学水平 、专业知识、师德师风等方面对导 师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导师队伍的 质量。
动态管理导师队伍
根据考核结果对导师进行动态管理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导师进行整改 或淘汰,确保导师队伍的持续优化 。
教材建设的思路和方案
思路
根据中医药师承教育的需求,教材建设 应注重传承经典、突出实践和应用,以 培养具有中医药思维和临床技能的中医 药人才为目标。
VS
方案
组织专家和教师编写师承教育教材,注重 吸纳经典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突出实践 应用和技能培养。同时,加强与中医医疗 机构合作,共同开发临床案例教材和跟师 学习指南等参考资料。
中医传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例
中医传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例摘要:近年来,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开设的“师承”特色实践育人模式逐渐发展成熟,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以及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传承班是自2009年,在人民英雄、校长张伯礼院士的倡导下,在“师徒传承+院校教育”的教育模式下,成立的中医特色实践育人班。
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传承班为例,从中医文化、中医思维、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对“院校+师承教育”的优势做一梳理总结。
关键词:中医文化;中医思维;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引言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传承班是自2009年中医学院成立之日起,在人民英雄、校长张伯礼院士的倡导下,在师徒传承+院校教育的教育模式下,至今已走过十个年头。
十年来,传承班共招收学生469人,学院不断探索传承班学生的培养模式,在张校长“读经典、拜名师、做临床、有悟性”的育人理念下,传承班学子在中医文化、中医思维、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
1.中医文化深入人心学院重点构建传承班育人名师体系,按照全员育人的总体格局,构建全过程文化育人体系,学院着力加强从入学教育到就业升学,从职业规划到校友之家的一线多点文化育人模式,实现人人共建,人人共创,人人共享,传承班平均升学率达95%;学院形成了辅导员与教师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举办了大学生课程思政大赛,课程笔记大赛,黄帝内经大赛等活动,中医文化逐渐深入师生内心;学院实施“晨读经典,夜练技能”育人工程,与课程建设共同推进,与第二课堂共同实施,形成了有特点、有亮点、有成效的工作品牌,传承班学生参与率100%,获得了天津市及国家级重点课程;十年间,通过毕业问卷调查,有98%的学生认为学院文化氛围浓厚。
二、中医思维显著提升学院重点培育学生中医文化思维,建立了“院校+导师+学生”的互动及反馈机制,开创院校授课和临床跟诊、导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共促中医人才培养的思考
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共促中医人才培养的思考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深厚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作为中医人才培养的两大主要途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传承。
本文探讨了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在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一、师承教育的价值与优势师承教育是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方式,通过师傅传授与学徒学习的模式,实现知识、经验和技艺的传承。
师承教育有以下价值与优势:1.强调实践经验:中医理论的传承依赖于实践经验的积累。
师承教育通过师傅的亲自指导和学徒的实践参与,使学员能够亲身体验中医诊疗的全过程,掌握临床技巧和经验。
2.注重个性化教学:师承教育以学徒式教学为核心,充分考虑学员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培养出有个性特点的中医医生。
3.培养悟性与才能:师承教育强调“师者传心法,徒者悟心法”,注重培养学员的悟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在学习中领会中医理论的精髓,运用于实践中。
二、院校教育的重要性与独特贡献院校教育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体系化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中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院校教育的重要性与独特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教学:院校教育建立了完备的中医课程体系,通过理论教学、实验实训等方式,系统地传授中医理论和知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科学研究:院校教育注重中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推动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培养具备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中医专业人才。
3.跨学科融合:院校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学科平台,使中医学生能够接触和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如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制药等,培养出具备跨学科综合素质的人才。
三、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互补与融合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各具特色,相互融合与促进,对于中医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互补优势:师承教育突出实践经验和个性化教学的特点,而院校教育强调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两者的互补使得中医人才既拥有扎实的实践能力,又具备系统的理论素养。
中医药师承教育模式研究
中医药师承教育模式研究中医药作为我国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中医药师承教育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中医药师承教育模式进行研究。
一、中医药师承教育的定义和特点中医药师承教育是一种精深的教育模式,强调传统的口头传承和实践经验的传递。
师承教育是一种传帮带的方式,通过师傅和学徒之间的互动,传授并演示中医药理论和实践技巧。
中医药师承教育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口耳相传:中医药师承教育强调师傅口述和学徒倾听,以确保知识的准确传递。
2.实践导向:师傅会亲自示范和指导学徒,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
3.渐进学习:学徒需经历从初学到专业的过程,逐渐提高技能和理解。
4.临床实习:师承教育强调实际临床实习,学徒跟随师傅参与真实病例的诊断治疗。
二、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意义和优势中医药师承教育是中医药传承的重要方式,具有以下意义和优势:1.传统文化保护: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师承教育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医药的独特价值观和哲学思想。
2.知识传递:师承教育通过口头传承和实践经验的传递,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传授给后继者。
3.实用性强:中医药师承教育注重实践操作,学徒通过亲身实践提高技能和经验,更好地适应临床实践。
4.价值观传承:师承教育注重传授中医药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培养遵循中医药伦理准则的医者精神。
三、中医药师承教育模式的发展与创新近年来,中医药师承教育模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1.制度建设:建立一系列规范和标准,明确师承教育的内容、目标和评估体系,确保教育质量和学习效果。
2.教学改革: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如多媒体课堂、模拟患者等,提升教育效果。
3.医学实训基地:建立中医药实训基地,提供真实患者的实际操作场景,为学徒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
4.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国外中医药机构和专家合作,推广中医药师承教育。
探讨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培养中医临床优秀人才
列, 占 l , 约 %)其他类 ( 占 3 5 , 约 %~%)主要指培养 具有 中医药知识背景的其他专业 人才 ,如 中医法 学、 中医心理、 中医药信息 、 中医英语、 中医经济等 ,
21年 02
第3卷 0
第 l 期
新疆 中医药
Xni gJu l f rdtnl hns e in i a oma o aioa C i eM dc e jn T i e i 6 1
督评价 机制势 在必行 。
参考文献:
[ 马骥 , 1 】 范颖. 关于方剂 学研究 生专 业课程设置 、 定位 与建设 的探 讨 [. 中医药学刊,0 7 2 ( ) 12 — 3 3 J 中华 】 2 0 ,57 : 2 1 2 . 3 [ 邹彤 , 2 】 吴萍, 王樵砚 , . 等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探 索与实践[. J医学教育探索 ,0 7 66 :1— 1 . 】 2 0 ,( )5 4 56
成 了形式各样的适应 中医教育特 色的中医人才培 养模式。既往中因 I 缶 床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时期的不 同 ,可以划分为传统 的和现代 的中医人才培养模 式。 传统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指独具中医特色 的师承教育( 分为家传和师授 )当今此种模式随着 , 中医药事 业 的发 展 , 也在 拓展着 。例 如 : 已开展 四期 的全国中医药学习继承工作( 本人 即为全 国第 四期 沈宝藩老师的学术继承人 ) ,名老 中医专家传承工 作室建设 ; 举办为期 2 年的培养全 国优秀中医临床 人才研修班。而当今院校教育培养的模式主要为中 高等 中医药 院校教育( 包括专科 、 本科 、 年制 、 七 二 学位 、 硕士 、 博士 、 博士后等层次和类型 ) 和成人教 育( 包括函授、 夜大 、 现代远程教育、 自学教育 、 专业 证书教育) 。 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多层次 、多规格性 , 要 求中医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断更新 ,要灵活 多 样 , 据不 同层次 不 同类 型 和人 才 覆 盖 原 则 , 根 山东 中医药大学王新陆校长提出七类人才培养模式 : 学 术型 ( 才培养数量 约 占中医人 才培养 的 2 3 、 人 %~ %) 临床型( 占6 % ~ 0 、 约 0 7 %)传统型( 占 1 、 约 %)中西 医结合型( 占 1%)外 向型( 占 5 、 约 5 、 约 %)边缘 型 ( 学习中医为中医学术发展其他生物工程类边缘 系
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的思考
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的思考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中医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与此同时,现代医学教育在科学研究、临床技能和专业知识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因此,如何将中医师承教育与现代医学教育相融合,使中医教育更加全面和系统,是一个重要的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首先,中医师承教育强调传师弟子的方式,注重临床实践和经验传承。
而现代医学教育则更注重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注重证据医学和实证研究的应用。
两者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中医教育的一些问题,如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脱节,临床技能和经验的不足等。
因此,中医教育应该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提高中医师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加强临床技能的培养。
同时,现代医学教育也可以借鉴中医师承教育的优点,注重临床实践和经验的传承,以及加强学生对中医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了解。
此外,中医师承教育强调传统文化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孝道、礼仪和医德的传承。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价值观和道德规范逐渐被忽视。
因此,中医教育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和人文素养的教育,培养学生对中医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增强医生的道德和职业操守。
同时,现代医学教育也可以借鉴中医师承教育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强调医德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综上所述,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融合是中医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医教育可以借鉴现代医学教育的优势和教学方法,加强对理论知识、科学研究和临床技能的培养。
同时,现代医学教育也可以借鉴中医师承教育的经验和传统文化的培养,注重个体化的教学方式和医德的传承。
通过这种融合,中医教育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提高中医的学术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为人类健康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师承教育的模式
中医师承教育的模式中医师承教育,作为中医学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凭借其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学者的认可和追逐。
它强调师徒传承,注重实践经验和技术的积累,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探讨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特点和意义,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前景。
中医师承教育模式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在古代就具有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
师徒传承是中国古代知识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它通过师傅与徒弟之间的沟通和教学,使得知识的传递更加直接和实用。
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注重实践经验的传承。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型科学,对于学生来说,理论知识的积累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临床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强调由老师指导实操,学生通过模仿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经验。
其次,它注重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传统知识是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核心内容。
通过师傅与徒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徒弟不仅可以接触到丰富的传统知识,还可以从师傅的经验中获得启示,通过创新和探索发展中医学。
再次,它注重人情和情感的培养。
师徒关系是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基石,通过与师傅的亲密合作,徒弟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师生关系。
师傅不仅会传授知识,还会教导徒弟做人处世之道,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情操。
这种师徒关系的培养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虽然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迅猛,但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一些领域仍然有着独到之处。
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具有承接传统知识,促进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的作用。
另外,中医师承教育模式也可以为现代医学教育提供借鉴。
在西方医学教育中,师徒关系比较弱,缺乏对实践经验和技术的注重。
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特点可以为现代医学教育提供启示,推动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对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的思考
中医药师承教育的现状和挑战
现状
目前,中医药师承教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但 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师承教育标准不统一、教育质量参差不 齐等。
挑战
中医药师承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如何保证教育质量、如 何平衡现代科技与传统的师承教育方式的关系等。
02
中医药师承教育模式与制度
Chapter
师承教育的模式与特点
效果
通过跟师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临床技能水平。同时,导师也能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不断改进教学 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二:某中医诊所的师承教育探索
01
背景
某中医诊所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开展师教育相结合
未来的师承教育可以与学校教育 相结合,形成更加完善的中医药 教育体系,更好地培养中医药人
才。
THANKS
感谢观看
专业化与普及化并重
在推进师承教育专业化的同时,也要注重师承教育的普及化,让更 多人了解和掌握中医药知识。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医药师承教育要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以培养既有理 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中医药人才。
师承教育的改革方向
完善师承教育制度
建立完善的师承教育制度,明确师承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规范师 承教育的程序和方法。
传统师承教育方式
师承教育是指徒弟直接向师傅学习技艺 ,这种方式在中医药领域沿用至今。徒 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式学习师 傅的经验和技艺。
VS
现代师承教育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中医药师承教育也 在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 医学发展。例如,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等。
对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的思考十
对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的思考十中医药师承教育是源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也是中医药不断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中医药师承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话题做出思考。
一、加强理论教学,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中医药的理论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所在,因此加强中医药理论教学是中医药师承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挖掘中医药的历史渊源、人文精神和医学思想,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医药的文化内涵,理解其科学性和系统性。
然而,在当今社会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医药的商业化和功利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中医药师承教育。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加强理论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等方式,打造出一批真正懂得中医药精髓的中医药师承人才。
二、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能力中医药师承教育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中医药师承人才必备的一项能力,因为中医药的诊断和治疗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针对实践教学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中医药师承教育的实践性,开展中医药临床实习、药店见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中医药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现代化发展,提升竞争力中医药师承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注重现代化发展,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传统的中医药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我们需要结合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和教育改革,加强中医药师承教育的现代化建设。
其中,基于互联网和信息化的远程授课、网络教学等方式可以大大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同时也为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加强国际交流,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中医药师承教育需要加强对外交流,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中医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因此,中医药师承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的中医药人才,加强与国际各大学院的交流与合作,让世界了解和认可中医药,进一步推广和传承中华文化。
对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的思考十
03
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调整教育目标
优化课程设置
改进教学方法
增加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注重临床实践和技能训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采用案例教学、PBL教学、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THANKSFOR
感谢您的观看
WATCHING
03
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改革方向
02
01
校企合作
与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师承教育,加强实践教学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数字化教育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国际化发展
加强与国际中医药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中医药师承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1
中医药师承教育对中医学发展的贡献
2
3
中医药师承教育为中医学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培养优秀中医学人才
中医药师承教育是传承中医学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师承教育,可以传承和发扬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和精髓。
传承中医学文化
中医药师承教育注重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和创新,推动中医学的创新和发展,提高中医学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中医药创新
中医药师承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医药师承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传统师承方式与现代教育的结合不够紧密,导致教育质量不稳定。
师承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导致教育效果不稳定。
师承教育中的导师资质和经验参差不齐,影响教育效果。
师承教育在中医药院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明确,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中医人才师承教育培养形式的探讨作者:林雪,余承云作者单位:(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2.新疆医科大学29期研究生,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以院校教育为主要教育方式的今天, 中医人才师承教育培养形式发生了变化。
实行高层次的师承制,中医医疗机构成立名医工作室,中医师承制研究生教育,中医传统班制及本科导师制, 对中医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医; 师承教育中医药学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中医人才的培养是伴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而始终存在的,在中医院校教育之前,最主要、最普遍的形式就是师承教育。
师承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以临证为本,融理论教学与临证实践于一体,于学术的耳濡目染、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使弟子慢慢感悟中医的深厚内涵,以及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
遗憾的是,现在传统师授家传的方式已日渐减少。
所以,在以院校教育为主要教育方式的今天,提倡重视师承授受这种教育方式,在中医教育中就更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现代中医人才师承教育培养形式问题抒其管窥之见,就教于同道。
1 实行高层次的师承制在20世纪以前,中医师承教育(通常称为师带徒)一直居中医学教育主导地位,为传统中医“原汁原味”的传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扁鹊、张仲景、李时珍、叶天士等中医大家,皆是通过师授家传的形式获得医学理论和诊疗技能。
现代也有许多著名中医专家通过师承方式成为中医名家,如北京名医关幼波学自家传,其严父关月波即其严师;南京名医叶橘泉,17岁拜在张克明先生门下学医;沈阳著名针灸学家彭静山,曾先后拜过4位老师。
由此可见,名师耳提面命,是成才的捷径。
探索名老中医成才之路,除了少数完全靠自学成才者外,绝大多数得到过名师点化[1]。
由国家科技部的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江西中医学院承担的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对当代百名老中医成才之路进行了系统的问卷调查,82%的名老中医有启蒙老师,只有3%是无师自通。
有家传、从师经历分别占44,72人次[2]。
为了继承整理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人事部1990年联合召开拜师大会,实行高层次师承教育,为1607名全国老中医精选高资历继承人,到目前已出师了3批学徒。
第四批学术继承工作在2008年已启动。
弟子出师时要求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技能技艺水平,还要求能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3]。
200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始实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
第一批研修已于2007年底完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8年继续开展第二批研修项目,拟在全国继续遴选200名优秀中医临床医师实施培养。
研修项目明确提出“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这个法宝。
通过精读四门典籍,泛读六部以上与本专科相关的医籍,师徒通过朝夕临诊,耳濡目染,口授心传,个别指导,加之弟子临床实践,掌握各个名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用药思维和特点。
许多高徒出师后已成长为本专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2 中医医疗机构成立名医工作室全国许多中医院得益于“师带徒”的培养人才形式,形成连环的“集体带、带集体”模式,并相继成立了名医工作室。
广州、上海、成都等中医教育历史较悠久的地区或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医院校,本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以建立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的方式对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发掘、整理和继承工作。
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于2001-07,首批成立了胡建华、邵长荣、施祀、邹菊生等名老中医领衔的四个老中医工作室。
2005年由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黄浦区卫生局和黄浦区中心医院共同主办“名中医石仰山工作室”,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同志曾致贺信,表达了国家政府对老一辈名老中医知识分子的尊重和关爱及对专家工作室这一形式的肯定。
2006 年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该院在四川省唯一获得中国医师奖的的张廷杰主任成立了“张廷杰专家工作室” [4]。
名医工作室将名医的学术成就、经验、学术思想、专题讲座、示范诊疗过程及手法技能通过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进行全程记录,将名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尽可能全面、有效、真实、客观地保留。
同时,工作室还将名医的临床诊治经验进行系统整理,使其上升为理论、科研思路及学术著作,供中青年医生随时查阅、学习,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得到启发,并利用名医经验,提高中医的整体临床水平。
随着我国各省名医工作室的开展,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于2007-10分别成立了12个名医工作室,通过发挥名医工作室的信息功能,发挥名医工作室的教育功能,发挥名医工作室的研究功能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研究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及借鉴的平台。
因此,建立专家工作室,是进行师承教育的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亦能很好地实施师承教学、临床、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3 中医师承制研究生教育中医师承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各有利弊,现代中医教育应该融合两者之优势,克服各自的不足[5]。
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中提出:“要建立中医药研究继承与创新体系,开展中医药教育学研究,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开展院校与师承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试点工作及中医药教学质量评估试点工作”。
长春中医学院、解放军总医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开始招收了中医师承制博士、硕士研究生。
将传统中医师承培养与研究生教育,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进行有益尝试。
导师不仅有本校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还特聘全国名老中医任继学教授担任师承班导师组组长。
师承班学生一方面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进行毕业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正常毕业并获取学位,另一方面通过师承班的结业考核,可获得学院颁发的师承班结业证书。
按照学课程、做临床、跟名师的培养思路进行人才培养。
导师采取言传身教和理论讲解等形式,使研究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习领会当今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绝技,使中医薪火原样传承。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开始与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学位相结合。
继承人通过精读古典医籍、跟师学习,做好跟师笔记、随诊医案或操作记录,并细心揣摩、仔细领会,撰写心得体会、月工作记录,全面、系统地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
继承人在出师后可以申请临床医学(中医师承)硕士、博士专业学位。
在高层次中医师承培养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将传统中医师承培养与研究生教育有机结合,是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有益尝试,是符合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的创新模式[6]。
4 中医传统班制及本科导师制中医教育必须注重中医自身规律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中医培养目标必须锁定在“培育中医传统文华根基”这个根本点上,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中医思维方式”的人才,留住中医的“原始基因”,才能真正培养出临床疗效卓著的中医名家[7]。
深入研习古医籍是中医成才必经之路[8]。
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高等中医教育临床教学工作的意见》,随后,湖北中医学院开办中医教改实验班,广西中医学院开办中医传统班,福建中医学院开办本科生师承班,山东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开展7年制传统班。
传统型人才培养试点班的总原则是“跟名师、读经典、做临床”。
读经典即研读以中医四大经典为首的经典著作;做临床即从第二学年开始在医院上临床课,长期大量地直接接触病人。
师承教育试点班的临床教学,以中医药为主体,突出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色,从门诊到病房,严格遵循先中后西、能中不西,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进行辨证施治;跟名师即拜名医为师,试点班的教师皆是院校顶尖级的临床尤为突出的教授[9]。
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基,以中医经典著作为核心,合理安排西医知识模块的教学,让学生在低年级时即确定一对一的导师,通过随师应诊,领悟中医理论精髓,继承导师学术精华,以便掌握较高的中医特色诊疗水平。
这些尝试取得了可喜和令人振奋的效果。
总之,师承制教育方式,在中医教育的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形势的发展, 师承教育培养也将不再拘泥于单一传统的民间师承方式。
实行高层次的师承制、中医医疗机构成立名医工作室、中医师承制研究生教育、中医传统班制及本科导师制, 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师承教育培养形式,对中医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培养,必将产生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 丛林.一代名医成才的基本经验[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6):402.[2] 黄利兴,刘英锋,查青林,等.当代百名名老中医成才之路调查[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2):87.[3] 邓华亮,田思胜. 师承制教育模式内涵的探索[J].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3):186.[4] 王晓峰,周云,蒋华. 师承教育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J]. 新疆中医,2007,25(5):101.[5] 夏蕾,郭建刚. 建立中医师承制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探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8,29(1):14.[6] 戴恩来.关于中医教育模式有关问题的理性思考[J].甘肃中医, 2005, 18(3): 37.[7] 王新陆. 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与构想[J].中医教育, 2005,24(5):1.[8] 李益生,印勇. 深入研习古医籍是中医成才必经之路[J].江苏中医药,2005,26(1):42.[9] 曹丽娟. 高等中医院校传统型人才的培养[J]. 亚太传统医药, 2008,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