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

合集下载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考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201807050125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考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201807050125

学年度下学期学考模拟考试高二历史科试卷时间:分钟满分:分第卷.古罗马的兴衰成败虽已成过去,罗马人创造的文明成果却千古犹存。

当今法律制度中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都源于.罗马法 .秦律年宪法年宪法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这标志着英国.形成了责任内阁制.出现了两党制 .建立了君主立宪.确立了共和制年《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上有“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这样的文字。

该通讯报道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土地革命 .北伐战争年,中国独立抗击了多万日军,到抗战胜利时,日本万海外派遣军中有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亿美元中的亿,中国军队击毙日军万多人。

这说明抗日战争.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右图是在年第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的一幅照片。

他“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彼得格勒的起义部队向冬宫进发,爬过木柴堆成的街垒,踩到原来守卫在这里的士官生丢弃的枪支;人行道上堆积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所用的两枚炮弹击中冬宫屋檐时崩碎的泥灰。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法国大革命 .普法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俄国十月革命.右图是《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形势图,从中可以看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右图描绘的是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反映出当时.尚未使用铁器.注重精耕细作.开始推广牛耕.商品经济发展年,蒋介石让时任上海纱联会会长的荣宗敬承销债券,被以纱业艰难为由拒绝,蒋介石为此震怒,通缉荣宗敬,查封其家财。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民族资本受西方列强压制.民族资本家唯利是图.民族资本受官僚集团压制.民族工业彻底衰败.右图是某县年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大石桥市二高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下列关于该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②形成严密的封建官僚机构体系③有利于减少中央政令的失误④三省六部制一直被后世历朝沿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2、《十二铜表法》规定“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权B.罗马法强调“轻罪重罚”C.罗马法重视道德修养D.罗马法蔑视人权3、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国家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

这种认识主要基于该宪法协调了()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大州与小州的关系C.南方与北方的关系D.总统与国会的关系4、《张季子九录·文录》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下列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A.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5、胡适曾提出“五鬼闹中华"之说,认为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这“五鬼”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敌人;梁漱溟等人认为中国的仇敌是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毛泽东后来将这三者概括为“三座大山”。

这场争论在政治上的本质意义在于探索认识()A.中国落后的根源B.学者的阶级立场C.教育的重要性D.改造国家的根本途径6、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要求各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阅看一些主要参考文件: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A.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B.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C.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D.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7、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其谐音,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0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大石桥二高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月考高一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1.位于石家庄淖沱河畔的南杨庄文化遗址迄今六千年左右,遗址内发现了粟和用来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石磨棒,还发现了仿照家蚕蛹制作的陶蚕蛹和纺丝用的陶纺轮等。

这说明当时淖沱河流域( ) A.原始农业手工业发展 B.种植经济刚刚起步C.“男耕女织”经济成型 D.已经注重精耕细作2.有古诗这样描述江南养蚕情景:“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

蚕欲温和桑欲干,明如良玉发奇光。

缲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

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

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

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

”这反映出当时()A.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B.小农家庭经营方式趋向多元C.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朗3.美国学者魏特夫在研究古代中国的治水活动时指出,“要有效地管理这些工程,必需建立一个遍及全国或者至少及于全国人口重要中心的组织网。

因此,控制这一组织网的人总是巧妙地准备行使最高政治权力。

”作者强调的是( )A.专制主义的来源 B.中央集权的特点C.政府重视水利兴修 D.小农经济的缺陷4.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初会痼疾。

其原因是()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5.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

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

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

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

”诗中反映了()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6.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大石桥二高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共计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1、名字能反映一个时代,可以窥探人们心中寄予的某种期望或恪守的某种观念。

从《宋书》中的刘敬先、殷孝祖,到《新唐书》中的张茂宗、延宗,再到《明史》和《清史稿》中的汤显祖、严世藩,史念祖、杨光先,《中国二十五史》中这样的名字比比皆是,它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下列哪种观念。

A.等级观念B.宗法观念C.法治观念D.辈份观念2、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材料所体现罗马法的主要原则是A.保护弱者B.人人平等 C.公正合理D.注重证据3、西汉推恩令,北宋知州担任地方长官,元朝行省制度等措施的实行,本质上反映了A.宰相权力不断削弱B.文臣地位不断提高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4、中国古代,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但是,在史书中敢于直刺君主之过的史学家却被皇帝赞为良史;敢于蔑视权贵、不顾皇帝求情而刚正执法的官员却被皇帝赞为清官能吏;敢于据理力争、当面顶撞皇帝的监察官员却被皇帝誉为诤臣。

皇帝之所以要赞誉他们这样的人,其根本目的是A.显示自己胸怀宽阔、虚心纳谏B.表彰敢言敢为的清正官员、彰显正义C.维护和巩固君主专制D.表明君主赏识清正刚直的政府官员5、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政府初算缗钱,征收商人财产税;元鼎三年(公元前113年),大臣杨可主持“告缗”,没收中产以上商贾资财。

这些措施从长远看A 有利于筹措对匈奴战争的巨额战费B 阻碍工商业的发展C 使集权政治获得了稳定的经济基础D 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6、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辽宁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实质上说明了()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宗法制与礼乐制之间是因果关系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2.《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曾引用谚语“主卖官爵,臣卖智力”来比喻君臣之间的关系。

这说明()A.战国时期世袭制逐步被破坏B.“家国一体”的局面开始形成C.君臣关系实质是一种买卖关系D.分封制下贵族政治关系稳固3.隋唐君主为加强统治,致力于削弱门阀势力,唐初曾将民间声望最高的崔氏降格为第三等姓氏,武则天提高进士科地位以打击擅长明经科的世族。

到了晚唐时,唐文宗欲把公主下嫁给门阀世族时感慨:“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这反映出经过隋唐两百多年的发展()A.宗法制仍然根深蒂固B.科举制对削弱门阀无能为力C.门阀势力被证明不可动摇D.社会结构的改变十分缓慢4.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

”这说明()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D.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5.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

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

罗马法的此项规定()A.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C.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6.梅光迪说:“吾国近年以来,崇拜欧化,智识精神上,已惟欧西之马首是瞻,甘处于被征服地位。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大石桥市二高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科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2、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3、古代希腊公共空间发达,至今尚存的神庙、露天剧场、体育场等即是证明,但私人空间却备受限制,如公民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

据此可知,古代希腊A.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B.人人享有平等的参政权C.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 D.公民权缺乏法律的保障4、《罗马和罗马法》中指出:“被继承人死亡时,从家长权或夫权下解放出来的子女和妻子等,他们可以直接继承死者的遗产。

”对这一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A. 罗马法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B. 罗马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C. 罗马法保护公民对私有财产的所有权D. 罗马法涉及家庭关系和财产继承等内容5、1701年英国的《王位继承法》第三条规定:当今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为保障我国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订更详明的规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

这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

这一规定A.强化了议会对王权的限制 B.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致使王位的继承陷入无序 D.削弱了贵族对政治的影响6、“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

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A.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 B.英法联军攻陷广州C.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7、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

辽宁六校2017-2018高二历史6月联考试题(带答案)

辽宁六校2017-2018高二历史6月联考试题(带答案)

辽宁六校2017-2018高二历史6月联考试题(带答案)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联合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学校: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命题人:施广鑫校对人:管万君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史书《左传》的相关记载,由此可以推知:()内容出处晋君⋯⋯大其私■,而益(增加)归人田,不夺诸大夫田,则焉取以益此?《国语•晋语六》齐桓公“夺伯氏骈邑”(即过剩的邑)三百《论语•宪问》晋邢侯与雍子争�s田。

《左传》昭公十四年 A、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B、土地兼并严重 C、贵族间经济矛盾激化 D、诸侯夺田出于政治目的 2、围绕皇权的争夺而出现的外戚、宦官的起伏交替专政,是东汉后期封建政权的一个特点。

而其形成的制度根源在于() A、三公九卿制度的确立 B、中朝的设立 C、察举、征辟的选官制度 D、郡国并行制度 3、下图为九品中正制的执行流程该种选官模式:() A、使更多的人才被中央选拔出来 B、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C、使社会阶层更加固化 D、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4、唐太宗鉴于儒经文字多有异同,经义师说多门,歧见纷出。

乃命额师古统一文字,……颁行学官,恳为科举功令,明经取士悉遵化本,士于奉为宝泉,谨守而莫敢有异议。

这种做法() A、是三教并行政策的体现 B、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C、使儒学成为唐初的统治思想 D、为理学的形成奠定基础 5、如以北宋初期太宗、真宗年间的物价指数为基数,到两宋之交的宋徽宗时,作为农产品代表的米价格上涨约11倍,作为手工业品代表的绢价格上涨约2倍。

这种差异容易导致( )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B.纸币普遍使用导致物价上涨 C.租佃经营占主导地位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6、在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统治的重要命题,秦实行郡县制,东汉实行州郡县制;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宋实行路府(州)县制;元则实行省路府州县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这些王朝都对地方实施了绝对控制 B、三级管理体制优于两级管理体制 C、各朝地方管理体制因皇帝的好恶而调整 D、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7、中晚明的科学技术出现了新的进步。

辽宁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2.“孔子在修订《春秋》时,同样记载战争,有伐、征、侵等区别,同样记载杀人,有杀、弑、歼等不同方式,这被称作‘春秋笔法’”。

这表明()A.文字史料带有主观因素B.史家热衷于战争杀伐的记录C.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D.文献史料不能反映真实历史3.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4.《论语·子张》说:“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人本主义B.积极入世C.重道轻器D.经世致用5.《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的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A.法家、道家、儒家B.道家、儒家、法家C.墨家、法家、道家D.儒家、法家、墨家6.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中认为“惟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

……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

”“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作者意在说明()A.儒学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平等、进化思想B.儒学是维护专制的思想根源,民主的障碍C.否定孔子的绝对权威,提倡个性的发展D.中国启蒙思想滋生,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7.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8.在某古代思想家纪念馆的大殿内挂着一副楹联,全联是:“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共30小题)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意中强调“亲情”血缘关系,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父系血缘亲疏决定权力和继承的制度,C项符合题意,正确。

井田制是土地制度,A项与此无关,排除。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表现,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郡县制是战国时期开始设置的地方制度,秦朝地方普遍推行,打破了血缘关系,是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的标志,D项与此无关,排除。

故选C。

2.习总书记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在中古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A.都察御史B.御史大夫C.刺史D.提刑按察使司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意中强调出现的机构具有监察职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最早出现此机构的是秦朝的御史大夫,B项符合题意,正确。

A项出现在唐朝,时间比御史大夫晚,排除。

刺史出现在西汉,C项排除。

D项出现在明朝,排除。

故选B。

3.柏杨先生用以下图示说明唐宋两代的社会结构。

导致统治集团发生如下变化的原因是()A.三长制建立B.均田制完善C.科举制发展D.王安石变法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示中显示的信息,唐宋两代中皇帝以下,各阶层中士大夫阶层崛起,尤其是寒门氏族,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下使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在一起,使寒门氏族拥有跻身统治阶层的机会,C项符合题意,正确。

三长制是魏晋时期的基层组织,与题意无关,A项排除。

辽宁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A.家国同构观念B.宗法血缘关系C.尊卑等级意识D.以民为本思想2.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3.《淮南子》载:“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A.道家的“无为”思想B.法家的“变革”主张C.墨家的“节用”倡议D.儒家的“礼制”要求4.春秋后期各国都先后进行了“均田分力”、“与民分货”的赋税改革。

这些改革A.实践了儒家“仁政”思想B.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确立C.促进了小农生产组织形式D.推动了铁犁牛耕技术产生5.中国古代某一学派“强调个人的种种奇念怪想和顺从大自然”,他们认为理想的统治者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

以下主张属于该学派的是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B.“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C.“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6.《逸周书·大聚解》记载:“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材料体现的观点是A.利用改造自然B.尊重自然规律C.制天命而用之D.天与人不相胜7.《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8.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

大石桥二高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6月月考高二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

这表明先秦时期( ) 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宗法礼制逐渐崩溃2.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

材料中的“地主”和后世相比,其特殊性主要在于()A.拥有世袭统治权 B.所属土地可以买卖C.尊重上级的权威 D.属下人民归其管理3.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4.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学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6.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7.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

历史-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大石桥市二高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科试卷第I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2、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3、古代希腊公共空间发达,至今尚存的神庙、露天剧场、体育场等即是证明,但私人空间却备受限制,如公民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

据此可知,古代希腊A.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B.人人享有平等的参政权C.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D.公民权缺乏法律的保障4、《罗马和罗马法》中指出:“被继承人死亡时,从家长权或夫权下解放出来的子女和妻子等,他们可以直接继承死者的遗产。

”对这一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A. 罗马法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B. 罗马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C. 罗马法保护公民对私有财产的所有权D. 罗马法涉及家庭关系和财产继承等内容5、1701年英国的《王位继承法》第三条规定:当今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为保障我国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订更详明的规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

这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

这一规定A.强化了议会对王权的限制B.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致使王位的继承陷入无序D.削弱了贵族对政治的影响6、“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

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A.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B.英法联军攻陷广州C.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7、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

大石桥二高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9月月考高二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第I卷一选择题(共30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1.某文学家把孔子的时代描述为“中国正处于愁闷时期”,“急于求变的她愿意抛弃一切曾经优良的传统与制度,允许有志之士从事变革”。

对上述描述解读正确的是( ) A.“愁闷时期”具有礼崩乐坏的特点B.“曾经优良”的制度包含郡县制C.“急于求变”是指要求尽快建立中央集权D.“变革”的典范是商鞅变法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

这一思想应为(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3.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对这一思想最准确的理解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

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 D.二程朱熹的理学5.“汉帝国如何在一个非贵族的官僚体制中解决去君权的无限膨胀和肆无忌惮?……他在君王的脑门之上高悬了一个大象无形、大音无声的天。

”文中的“他”()A.继承民本思想 B.首倡天下一统C.背弃传统儒学 D.批判君主专制6.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7.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8.下列不可以代表士人的经世致用思想的是( )A.“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C.“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天下万世师”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9.下图为两汉以来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导致图中节妇烈女人数开始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统治的加强 B.商品经济的繁荣C.科考制度的影响 D.思想控制的强化10.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07050231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07050231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题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n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 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 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卷(选择题 共分)一、选择题:本题共题,每题分,共计分。

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 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旨在强调( )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君主百姓原本一家封邦建国利于统治. 子贡(孔子的学生) “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礼',为宾主之礼) ”。

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兢业业劳作主要是需要. 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开荒,地税收入。

许多侯国的户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

这 说明( ).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 .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 春秋时期已有实力雄厚的商人春秋时期大商帮势力很大. 当时大部分商人受到歧视春秋时期商人不能参与政治活动,农民如此兢①商品交换的需要 ②缴纳租税的需要 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④手工业发展的.①②③ .②③.①④.②③④以图增加.地方自主权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皇权的“万世一系”和宗法等级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B. 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C. 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D. 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2、下表为英国议会改革的重大事件列表。

表格反映的主要趋势是()A.自由平等思想广泛传播 B.由直接选举到间接选举C.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D.议会主权原则逐渐确立3、1999年10月,英国议会两院经过激烈辩论,最终通过《上院法案》及其修正案,取消了所有世袭贵族拥有的作为上院议员的特权。

这表明英国()A. 代议制民主发展落后B. 专制制度的残余己经消灭C. 修补政治体制的缺陷D. 民众获得了参政议政权利4、美国建国初期.汉密尔顿曾指出: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

我们所经历的祸患……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这材料中的“基本错误”指的是()A. 权力分立与制衡B. 英属殖民政府的残留C. 松散的邦联制D. 州际平等原则5、杰弗逊曾说:“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

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它部门的行动”。

对该材料的准确解读是()A.总统对国会负责避免盲目行动 B.政府分权和制衡提高了行政效率C.猜疑的实质是权力的相互制衡 D.联邦制使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6、2016年又是美国大选之年,而近些年来美国人对“一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于一个党)还是“两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同属一个党)的选择一直反复不定,但是认为“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

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作用的削弱B. 美国总统的行政权不断扩大C. 两党竞争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加强D. 美国民主政治逐渐走向衰落7、有人说近代法国是“各种政体的实验场”,也有人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从窗口爬进来的”。

这足以说明法国()A. 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B. 共和制确立的艰难C. 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D. 没有经历过革命的熏陶8、有学者这样描述:“这个帝国既不发展英国式的强有力的立宪政体,也不借鉴作为法国特征的民主与平等。

俾斯麦为了争取公众支持他的计划,利用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感情,许诺……”。

俾斯麦的“许诺”最有可能是A. 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B. 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C. 皇帝是帝国的元首D. 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们以为近代历史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人为谋取自身利益而采取的典型的侵略行动。

”这表明,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倾销商品,掠夺原料B.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C.占领并殖民统治中国D.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10、清朝谈判大臣对鸦片战争后某一条款的订立颇为得意,认为把清政府最担心的麻烦﹣﹣诉讼推给外人处置,有使中英之间的商务矛盾不至于上升为两国间武力冲突的好处。

该条款涉及()A.割让香港岛 B.领事裁判权 C.巡查贸易权 D.关税协商11、李鸿章对于与列强签订的条约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

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A.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C.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D.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道1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

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

由此可见,列强“助剿”的主要目的是()A. 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B. 保证在长江流域投资设厂的权利C. 攫取苏州和杭州等通商口岸特权D. 保护在议定通商口岸的经济利益13、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

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

但是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

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

这个条约是()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14、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

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

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

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

该笑话讽刺了()A. 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B. 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C. 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D. 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15、“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的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

”上述材料对“这场革命”的认识突出反映了()A. 近代化史观B. 全球史观C. 革命史观D. 社会史观16、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

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

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A.具有盲目的排外性 B.打击了清朝的统治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 D.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17、中国近代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封建残余势力强大C. 统治者推行复古主义思想D. 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18、金冲及在谈到中华民国的建立时认为,“民国”不只是换了一块招牌,更多的是它给民众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这种“冲击”是指()A. 从传统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B.从“臣民”到“国民”的自我认同C. 从“奴才”到“公仆”的变化D. 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19、“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

”其中,“铲除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是指()A.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B.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C.国民大革命、《共同纲领》和“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0、辛亥革命后,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刊,据不完全统计达500余家。

1913年7月,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平均每10人就有一份。

“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这表明(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主政治体制保障了言论自由C.全国人民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D.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达到顶峰21、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看,五四运动将一直“活”在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奋斗中。

这主要指五四运动是()A.思想解放运动的总动员B.激励中华民族前行的精神动力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D.启蒙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22、法国歌谣《两只老虎》传入中国后衍生出多个版本的歌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的革命话语。

下列歌词版本产生于国民革命时期的是( )A. “打倒老蒋,打倒老蒋,除军阀!除军阀!”B.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C.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D. “打倒日本,打倒日本,除汉奸!除汉奸!”2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

”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A.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 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 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D. 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24、在很多历史问题上,国家之间,甚至国家内部阶层之间的因为立场和角度的缘故,很难取得一致意见,单就名称就会有不同的说法。

比如1937—1945年中国与日本的那场战争,名称有:中国称“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中战争”、“支那事变”,西方国家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

其中强调了历史认识中的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 抗日战争B. 日中战争C. 支那事变D. 第二次中日战争25、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 “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

”文中“这一事件”指的是(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26、毛泽东曾就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说过:“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

一个有纪律,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有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

”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A、北伐战争遵义会议一届人大B、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三大战役C、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D、武昌起义南昌起义十一届三中全会27、源于美国的世界性金融危机2008年9月爆发后,马克思及其学说便频繁出现在西方主流媒体上。

这半年多来,马克思著作在德国、美国和英国等地持续热销,研究、推崇马克思学说的社会活动正在升温。

这一现象说明了()A.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走到尽头B.只有马克思及其学说可以拯救金融危机C.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D.社会主义制度呼之欲出28、“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

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恩格斯的这一分析,主要是基于()A. 唯物主义B. 时空观念C. 史料实证D. 历史解释29、在解放全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变为现实、一国到多国和遭受重大挫折的历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