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体制内腐败与民间堕落的恶性互动
预防廉洁风险公职人员利益输送问题的防范之策
预防廉洁风险公职人员利益输送问题的防范之策公职人员利益输送问题一直是公共行政领域中的重要难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廉洁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本文将从制度建设、监督机制和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预防廉洁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制度建设首先,应加强利益冲突防范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识别、申报和处置机制,明确利益关联人的范围和方式,并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
同时,要完善利益申报和公示制度,确保公职人员的财产状况透明、可追溯,防止利益输送行为的发生。
其次,要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的建设。
建立健全公职人员廉政档案和个人信用记录,将廉洁风险评估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并对违反廉洁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此外,要加强对公职人员的轮岗调整和岗前培训,提高其风险防范和处理能力。
二、监督机制公职人员利益输送问题需要强化监督机制,确保违规行为无所遁形。
首先,要加强内部监督。
各级组织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和监察机构,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检查和日常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利益输送行为。
其次,要加强外部监督。
社会各界、民间组织和媒体应积极参与利益输送问题的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同时,要鼓励举报奖励机制,让公众能够参与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
三、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预防廉洁风险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公职人员的廉洁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首先,要加强廉洁教育。
通过廉洁教育活动,帮助公职人员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念和价值观,增强廉政意识,培养廉洁行为习惯。
其次,要加强专业培训。
对公职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职业操守,增强对廉洁风险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
四、激励机制除了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外,激励机制也是预防廉洁风险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建立奖惩机制。
对于廉洁表现突出的公职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违反廉洁行为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形成震慑。
其次,要建立透明晋升制度。
通过公开、公正的晋升程序,使公职人员依靠能力和业绩来提升自己的职位,避免利益输送行为。
当前反腐败斗争应注意的几种不良倾向
当前反腐败斗争应注意的几种不良倾向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力度的不断加,一大批贪官污吏纷纷中箭落马,受到了应有的惩处,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并也从中看到了党和国家惩治腐败决心和能力。
然而,在这场事关国家命运且倍受群众关注的反腐败斗争中,却出现了几种不容忽视的不良倾向。
这些不良倾向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反腐败斗争健康有序、深入扎实地开展,而且还极大地挫伤了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性,甚至使有些反腐败机关陷入了手无线索、案源枯竭的窘界。
一、民不举、官不究倾向诚然,依靠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这是非常必要的。
但有少数反腐败机关却将”依靠群众”教条化、绝对化,不是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地查找各类线索,广辟案源,善于从细微之处查大案,而是被动地”等米下锅”,单纯而又片面地依赖群众举报反腐败,甚至对所管辖区内的腐败问题和腐败现象充耳不闻,坐视不管,采取听之任之的放纵态度。
待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激起众怒,引发群众多次上访或举报后,才追究有关人士的责任,以至于在反腐斗争中人为地形成了极易引发群众不满的”民不举、官不究”倾向。
二、“抓大放小”倾向集体精力查办大案要案,一直是反腐败机关的重点所在。
依法查处大案要案,既能体现反腐败机关的工作力度和工作成绩,又能收到很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
因此,在办案实际中,反腐败机关往往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对犯罪数额在5万元以下或涉案人员为处级以下干部案件(即所谓的”小案”)的查处工作,或不予重视,一拖再拖;或只进行初查而草草收场;或只注重经济处理而轻刑事责任的追究;或既便立案侦查了也少向法院提起公诉。
其实小案不小,因为这些所谓的”小案”大都发生在农村乡镇和基层干部身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基层干部的腐败远远大于”大老虎”的腐败,由于群众无时无刻不与基层干部打交道,这些人的腐败直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性极大。
同时,一些大案也是在查”小案”时牵出的,抓大放小,势必会使一些有价值的大案线索流失,这也有违查办大案的初衷。
剖析当前腐败现象六大新特点
剖析当前腐败现象六大新特点当前腐败现象存在着六大新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腐败行为的演变和趋势。
本文将从机制性腐败、权力寻租、网络化腐败、金融腐败、外逃腐败、底层腐败六个方面进行剖析。
首先,机制性腐败是当前腐败现象的一个新特点。
由于制度与监管不健全,腐败问题在一些行业和领域中已经形成惯性。
一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人为制造腐败现象。
其次,权力寻租是当前腐败现象另一个明显的新特点。
一些官员滥用职权,通过职务上的便利获取私利,甚至将公共资源作为私人财产进行交易,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不公平的现象。
第三,网络化腐败是当前腐败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腐败行为也逐渐与互联网相结合,采用新的方式进行。
一些官员通过网络平台收受贿赂、海量信息的开放、新兴的电子商务等,极大地方便了腐败行为的进行。
第四,金融腐败是当前腐败现象的一个突出特点。
金融行业是利益链条最为复杂且利润最高的行业之一,也成为腐败问题的高发领域。
虚假贷款、利益输送、金融诈骗等腐败行为时有发生,给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造成了极大破坏。
第五,外逃腐败是当前腐败现象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随着社会的全球化和经济的国际化,隐匿财产、寻求庇护、逃避法律追究等行为也越来越多。
一些腐败分子通过跨国转移资产进行逃避,给国家的执法机关带来了困难。
第六,底层腐败是当前腐败现象之一、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和机关工作人员通过利用职权便利、损害群众利益等方式谋取私利。
一些工作人员以权谋私,给基层政府的形象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综上所述,当前腐败现象存在着六大新特点,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腐败行为的新形态。
为了解决当前的腐败问题,我们需要完善制度、加强监管,重塑权力与利益的关系,使得腐败行为失去土壤。
同时,还需要加大惩治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反腐败的大环境,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
刹住吃喝歪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对策
刹住吃喝歪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对策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
2.刹住吃喝歪风的重要性
3.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方法
4.结论
正文
【引言】
在我国的政治生态中,刹住吃喝歪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这对于我们的政府官员以及所有公职人员来说,是一项严肃而紧迫的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达成这一目标。
【刹住吃喝歪风的重要性】
刹住吃喝歪风,不仅是对公职人员的纪律要求,也是对社会公平、公正的维护。
吃喝歪风会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损害政府的形象,也会让民众对公共权力丧失信任。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严格的制度和规章,明确公职人员的行为规范,限制他们的吃喝行为。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监督,对公职人员的吃喝行为进行严密的监控,一旦发现有违规行为,应立即进行处理。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教育引导,让公职人员认识到刹住吃喝歪风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论】
刹住吃喝歪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仇富仇官”现象折射群众痛恨官商勾结贪贿腐化
“仇富仇官”现象折射群众痛恨官商勾结贪贿腐化仇官仇富倾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必须查找根源、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消除。
当前,“仇富仇官”倾向的主要现实表现为:一是公开讥讽泄私愤。
这是一种非常情绪化的表现,面对富有者和为官者,心怀妒忌和憎恨却又无可奈何,于是以谩骂、讥讽为手段,达到宣泄情绪、平衡心态的目的。
此类表现者胆子不够大,不会走极端,却常意气用事,不择场合,影响较广。
二是暗做手脚搞破坏。
一些人“红眼病”严重,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还有一些人酷爱搬弄是非,毁人名誉,诬告造谣事件时有发生。
三是不理不睬划鸿沟。
有些人视富有者与为官者为异类,看不惯。
在交际中,自觉与富有者和为官者划定鸿沟,不理不睬,不相往来。
四是破罐破摔混日子。
破罐破摔者往往自认为世界是别人的,好日子是别人的,与己无干、无涉、无缘,于是仇富仇官、破罐破摔。
他们要是犯浑使蛮,则无所畏惧,其破坏力最强,风险性最高,危险性最大,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隐患,也是化解、治理、转化的重点。
公平正义是人们心理平衡的前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当前人们“仇富仇官”倾向形成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和官员的腐败,以及滋生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土壤大量存在。
如社会财富与官位取得的非正当性,为富不仁、做官负民。
近年来,官商勾结危害一方的案例仍时有发生,这更加剧了仇富仇官心态。
另一方面长期的“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思想,让少数群众“红眼病”严重,连正常的差距也看不惯,只看到别人成功风光的一面而看不到别人长期奋斗的艰辛,仇富仇官心态遂得以形成。
第三,社会保障水平不高、两极分化拉大也是导致仇富仇官心态的现实原因。
要预防及根除仇富仇官倾向,需要准确抓住社会主要矛盾,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加大社会发展比重,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自身岗位职责,、切实将中央民生政策监督检查落实到位,切实维护执纪执法的公正公平,切实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必须警惕“政府俘获”式腐败
17 9 8年 6月 2日 ,邓小 平 在 全 军政 治 - 作 会 议 上 发 表 讲 话 ,着 重 r - 阐 述 实 事 求 是 问 题 ,批 评 “ 个 凡 两
因此 , 劳 动 者 实 现 体 面 劳 动 . 让 需 要 国 家 层 面 进 一 步 出 台相 应 的 法 律 与 制 度 安 排 ,需 要 加 快 收 入 分 配 改革 , 要公平公正的公共福利 、 需 公 共服 务 等 社 会政 策 的 落实 。
策 一 旦 被 “ 制 ” 会 导 致 整 个 产 业 定 ,
市场 为某 些 企业 集 团所垄 断。 因此 , “ 府 俘 获 ” 国家 经 济 安 全 的危 害 政 对
更 为 严 重
的 广 度 : 二 , 是 缺 乏对 于 评 判性 第 就
“ 面劳动" 体 是 劳动者 的尊严 底线
规 制 定 权 的 行 为 ,能 为 行 贿 者 带 来
邓 副主 席 精 辟 阐述 毛 主 席 实事
求 是 光 辉 思 想
中 国本 科 教 育 有 两 大 缺 陷
《 明 日报 》 光 5月 3 日刊 登 美 国
耶 鲁 大 学 校 长 理 查 德 ・ 文 在 南 京 莱 中外 校 长 论 坛 的演 讲 词 指 出 , 目前 ,
中 国经 济 多年 来 保 持 了 高 速 发 展 势 头 , 而 , 漂 亮 的 经 济 数 据 如 影 随 然 与 形 的是 巨大 的社 会 成 本 。 据 广 东 商 学 院社 会 工 作 系教 授 谢 泽 宪 对 珠 三 角 6个城 市 的工 伤 统计 ,仅 每 年 发 生 的 断指 事 故 就达 3万 宗 ,被 机 器
思 维 的培 养 。 中国 学 生 把 注 意 力 放 在 对 于 知 识 要 点 的 掌 握 上 ,不 去 开 发 独 立和 评 判 性 思 维 的 能 力 。 这 样 的模 式 对
警惕腐败“软着陆”
警惕腐败“软着陆”雷长风寿桂梅有位我熟悉的局长,近几年一反常态,办事小心谨慎,生活格外俭朴,说话和蔼客气。
最近却后院起火,与妻子发生了战事。
起因是他那年轻貌美的娇妻为了赶时髦,要买一辆高级轿车潇洒人生,被一向宠着的丈夫严辞拒绝,于是她哭闹吵骂,寻死觅活,丈夫一怒之下给了她一顿拳脚,并大骂说,真他妈没事找事!从没受过气的女人失去了理智,当着拉架的邻居把枕边话抖落出来:为了“软着陆”,有钱不让花,算什么东西。
据说这话传出去之后,引起了反贪局的注意。
时下的许多贪官,都和这位局长有着同样的心理,远的不说,大的不说,仅举4月22日《检察日报》报道的两个不大不小的贪官为例:原南京扬子石化房产公司总经理范启盛,退休之前,有位经常从他那里接到工程的包工头,为感谢他多年的关照,买了一套60万元的房子,又花20万进行了装修,这才把钥匙交给他,可他一次也没敢去住,实现了“软着陆”——光荣退休,安全无事。
收贿10余万元的原扬子石化实业公司副总经理、总经济师刘见善,有“小诸葛”之称,连美国人也称他为谈判专家,一次北京一位曾得到他关照的客户,拎着一皮箱钱到南京感谢他,被他坚决拒绝,这件事,使他在扬子石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人们都不会相信他会腐败,他也就很自然地实现了“软着陆”。
以上2人都是在退休二年之后,因其他案件被牵连出来的,若不是节外生枝而东窗事发,他们岂不是成功着陆的典型范例?任期内精心伪装,夹紧尾巴,极力做出廉洁的样子,以保在任时不出事,不惹祸,实现安全着陆后,待没人注意自己时,再把钱慢慢花出去,尽情享受晚年生活,已成了许多贪官惯用的手法。
这种在位期间干了坏事,以为只要安全退下来,就可以完全“没事”的“软着陆”现象,值得令人警惕。
用这种方式“着陆”成功者大有人在,而离任后东窗事发者却寥寥无几,大多数“成功着陆”的贪官,买别墅、买汽车,一掷千金都没人举报,更引不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使其大摇大摆蒙混过关,这些人为正在台上掌权的官员增添了铤而走险的胆量,使其形成了侥幸闯关的心理。
利用职务影响谋取私利的问题,我的启示
一、问题的存在利用职务影响谋取私利是一种严重的违纪违法行为,已经被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一些人利用自己在职务上的权力和资源,谋取个人私利,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人民裙众的利益。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社会公平公正的严重挑战,也是对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的严重触犯。
二、问题的危害1. 损害国家利益当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和身边的亲朋好友提供不正当的利益,往往意味着公共资源的浪费和国家利益的受损。
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国家经济利益受损,影响国家形象和民生福祉。
2. 侵害人民裙众利益利用职务影响谋取私利的行为,往往会损害人民裙众的切身利益。
公共资源的不公正分配和不合理使用,会使公共服务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惠及人民裙众。
这种行为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裙众的利益,也会导致人民裙众对国家、政府的信任降低。
三、原因分析1. 权力欲望超过道德约束一些人在担任重要职务后,由于权力的诱惑和对物质的欲望,超出了道德的约束,不顾国家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准则,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获取私利。
2. 缺乏有效监督制约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使得一些人可以比较容易地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违法违纪行为。
3. 规章制度不完善一些地方和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对于职务滥用、谋取私利的行为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的制度措施,使得违法违纪行为可以存在漏洞。
四、解决对策1.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和规章制度,明确权力边界和行为规范,加强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不能被滥用,资源不能被浪费。
2. 加大监督执纪力度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形成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威慑效应,净化政治生态。
3. 完善法律法规针对利用职务影响谋取私利的行为,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完善,确保法律对于此类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的处罚。
4. 提高职业道德加强对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教育,提高公职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观念,使他们能够自觉遵纪守法,不为私利背离职业操守。
官民互动助推网络反腐“蝴蝶效应”
官民互动助推网络反腐“蝴蝶效应”作者:袁峰来源:《人民论坛》2009年第15期亚马逊雨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引起的连锁反映,最终可能会在几个月后在密西西比河畔掀起一场风暴。
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把这种现象戏称为“蝴蝶效应”。
近年来,信息灵通、触角敏锐的网络媒体在反腐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蝴蝶效应”不断在网络反腐领域呈现。
许多腐败案件都是首先由网络媒体揭露出来,并最终受到党政部门查处。
即使由网络媒体揭发的腐败案件一时没有被查处,也会使腐败者声誉大跌,政治生命受到影响,同时对潜在的腐败官员产生震慑作用。
在第四届全球反腐败论坛上,一些国家的代表和专家就建议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控制和预防犯罪的工具。
网络监督对被监督者的威慑力和影响力巨大由少数网民发起的反腐行动之所以会在社会上产生“蝴蝶效应”,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在社会文化层面,像互联网这样的新媒体,有可能为个人和群体提供更好的自我表达机会。
因特网非常适合信息时代的公民社会,普通民众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对政府及其相关人员的看法。
在民主国家中,以网络为载体的公共舆论不可避免地成为主要的道德和政治力量。
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具备了监督功能。
独立于被监督对象,是监督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特性,媒体可以承担起由社会和公众所赋予的责任,在代表、反映、支持、维护与强化民意方面发挥自身的功能,履行对政府实施监督的社会责任。
与传统媒体监督相比,网络监督具有快速、便捷、廉价、有效的特点,是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重要构成部分。
网络监督不但鼓励正直的人们揭发腐败,还能够更好地保护举报人的权益,安全系数较高,在技术上可以做到不见面、不留笔迹也能够监督到位,为公民积极参与监督活动提供了保障。
同时,网络监督对于被监督者的威慑力和影响力是巨大的。
网络传播的“蝴蝶效应”,可以使被监督者的行为立即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而正常的司法程序通常会有迟滞现象。
据《人民日报》与人民网2009年1月初的民调显示:当被问到“你是否关注网络监督”时,参与调查的网民中有87.9%选择“非常关注”,仅有2.8%的网友表示“不关注”。
应重新审视社会主要矛盾
确立 社 会 主 要 矛盾 的经 济 基础 发 生 了 变 化 。 “ 们 日益增 长 的 物 质文 化 需 要 同落 后 的社 会 生 人 产 之间 的矛 盾 ” 的论 断 , 在 物 质 极 大 匮乏 , 们 是 人 难 得温 饱 、解决 吃饭 问题 是第 一位 的经 济基 础 下 得 以确 立 的。 当时 的 中国是 一穷 二 白 : 现在 的 中 国
反馈 循 环。 天 的 中国社 会 不像 过去 那样 简 单 , 今 仅
仅 连 接两个 群体— — 治者 与被 治者 ,它 已然 形成 了一个 “ N边 ” 社会 。不 同 的群体 在 这 个社 会 中共 存 , 一群 体 的活动 都依 赖于 其他 的 群体 。 理 这 每 管 样 的“ N边 ” 会 , 须 要 同 时 吸 引 和保 持 不 同群 社 必
断 出现 , 成为 一个难 以治理 的社会 。 如果 像 富士康 这样 的恶性 系 列 事件 还无 法 鼓 荡社 会责 任感 和终极 关怀 , 形成 社 会 的 良知 , 动 发
改革经 济体 制 的大旗 , 面实行 了市 场经 济体 制 。 全
市 场经 济体 制 的实践 结果 .也 有效 缓解 了社 会 主
一
物资 丰裕 、 场 繁 荣 , 市 只要 有 需 求 , 会有 供 给 立 就 即跟 上 , 人们想 买 什么 就 可以买 到 什么 , 整个 经 济 情况 已经 不可 与过 去 同 日而语 。各 种经 济指 标 表
应 重 新 审视 社 会 主 要 矛盾
在社会 主 义初 级 阶段 。社会 的 主要 矛盾是 什
么? 此 . 统 政 治经 济 学 给 出的答 案 是 : 们 日 对 传 人
益 增 长 的物 质 文化需 要 同落后 的社 会生 产 之 间的 矛 盾 。以建 设和 谐社 会 的全新 理念 和 面对现 实 的 客观视 角 。分析 当下 中国社会 的 主要矛 盾 ,会发 现 ,传 统政 治经 济学 中所 给 出的社 会主 要矛 盾 的 论 断 , 得进 一步 研究 和讨 论 。 值 确 定社 会 主要 矛 盾 的政 治 背景 发 生 了 变化 。 将 “ 人们 日益增 长 的物质 文化 需要 同落后 的社 会 生产 之 间的矛 盾 ” 确立 为 当时社会 主要 矛盾 。 以 是
反腐,百姓绝不要做“PM2.5”
新 闻也 着 实引人 眼球 , 说 的是 “ 大妈拆 迁 队” 参 与违 法 强拆 。新 闻说 。 位 于 河 南 柘
城县 的一 处 家属 区, 在 2 0 1 5年 1月 7 日 凌 晨 , 被 一个 “ 大妈 拆 迁 队” 突至骚 扰 , 她
分 子 贪 污 了 。所 以 反 腐 败 是 全 民 的
有 太 大 的 关 系 ,处 于 事 不 关 己 、 天
“ 大 妈拆 迁 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骚 扰住 户 , 强 力 破 坏 门 窗
下太 平的状 态 . 如 果 每 个 民 众 起 到 社 会监 督 的作 用 。 其 威 慑 力 是 非 常
反腐 , 百姓绝不要做“ P M2 . 5 ’ ’
口胡 志 强
但 这绝 不是 荒唐 !
@ 长 河流 英 : 反 腐 败 不 仅 要 使 所 有
的官 员不 敢腐 。 还 要 建 立 起 系 统 完 善的 一整 套 的让 官 员不 能腐 、 想 腐
也 腐 不 了 的 制 度 来 。反 腐 败 是 每 个
有 人 尝 试 做 了一 个 小 调 查 。 问 : “ 如果 有机会 得到 足 够数量 的金钱 . 无论什 么
已 然 消 失 殆 尽 。 可 想 而知 , 一 个民族在 这 个层 面的 大面积 堕落 , 养 虎成 患 、 食 蝇 赏
蛆, 就 是一 种 必然 了。我们 该发 现 。 由 我 们 自 己构 成 的 芸 芸 众 生 。 不 知 何 时 竞 成 了
警惕腐败成为生活方式
警惕腐败成为生活方式作者:张永谊来源:《人民论坛》2009年第18期腐败,已经是人人痛恨的社会公害,已经危及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个人人痛恨的社会公害,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
事实上,也许你、我、他都在有意无意地对推进腐败的速度和广度起着源头活水的作用。
因为腐败一定程度上是我们生存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社会常态,非一时可以杜绝,非一地可以求解,它是官场上一道“风景线”,我们总是在无意识地适应腐败,培植腐败的资本,进而也可以偶尔腐败。
这是一种可怕的社会心态!在现实生活中,尽管是人人痛恨滥用权力的腐败行为,但人们却时时处处想依赖权力,利用权力,寻租特权,走社会“捷径”,获得个人利益,实现个人愿望。
权力产生的既得利益,使人们既痛恨权力产生的腐败,又羡慕嫉妒权力获得的“腐败”。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文化心态,社会上一些人绞尽脑汁地追逐权力,跑官、要官、买官,对当权者趋炎附势,阿谀奉承,讨好巴结,表现出极大的羡慕,对通过不正当途径窃取权力者不觉可耻反而认为是有本事。
“升官发财”已经是社会公认并可以让大众接受的现象,现实生活中把“做官”作为人生的职业规划、职业追求者大有人在,等到一旦拥有权力,自然就会公权私用,最终走上腐败的不归路。
有人认为,腐败的根源就在于“人民的腐败”,也就是俗称的“抬轿子”的人太多。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权力”的分外依赖,借助“权力”生活,成为人们生存的“潜规则”。
到任何一个地方办事都能感受到“人熟好办事”,人熟可以替代规矩和法律,人们在制度和法律中寻找利用“关系”的机会,炫耀办到违规事情的能耐。
久而久之,关系比任何法律法规政策都有用,小恩小惠的力量孕育着“关系”扣“规则”,逐渐培育起庞大的腐败群体和遵循潜规则的生活方式,大家一旦融入社会,就发现自己处处按明示的规则无法办事,就会潜心研究所谓的“潜规则”。
而潜规则。
恰是腐败的温床。
自然,这里有百姓的“无奈”,恰是这种“无奈”,百姓寄希望当官者“为民做主”。
关于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我是某调研小组的成员,负责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调研工作。
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注意到以下问题:一、部分公务员权力寻租成风,确实存在一些收钱办事的情况。
这些公务员有些是利用职权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保护伞”,有些是为了迎合领导的要求。
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存在公务员收取审批手续费套现,甚至在民生领域操作,给百姓带来损失。
二、不干事、乱作为的现象存在。
部分公务员工作不担当,混日子、找茬子、劳民伤财,甚至干脆懒散,以各种方式推卸工作,影响到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治理意愿不足。
部分公务员思想意识不够,对于腐败问题缺乏敬畏之心,宁折不屈、抵制整治,对于问题治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部分领导是形象型领导,作风好、口令鲜明但执行力不强;部分事业单位领导过于功利化,以创佳绩、铺实绩为首要目标,推行绩效考核,把业绩挂在嘴边,却忽视了风纪和作风问题。
此外,涉密文件在开展审批过程中的审核机制和监管机构薄弱,也是腐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准确明确的各项规定;强化行政监察机制,加强民主监督,提高群众监督水平。
对于违法行为要依法惩处,为公务员们创造一个规范有序的工作环境。
二、引导公务员务实担当。
补短板、抓重点,实现科学发展,进行目标管理,做到正确的工作思路和利益导向。
此外,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和教育,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素有蓝天和热情的基层工作者队伍。
三、提高治理能力。
推动部门间协同联动、全面覆盖并加强内部沟通,建立有效的联动管理机制,将程序化监管改为结果化监管。
此外,要加强跨机构协作,以解决涉密文件及时审核的问题。
四、改进领导作风。
建设更加禁腐拒腐、核心价值观体系及强有力的问责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控制和监管,确保领导及单位出现腐败问题时,能够及时、有效、果断地进行调整。
体制内工作的十个反常现象,奇怪但很现实,值得反思!
体制内工作的十个反常现象,奇怪但很现实,值得反思!体制内工作的十个反常现象,虽然奇怪但确实存在,值得我们深思。
1. 官僚主义盛行:体制内的工作环境往往存在大量的官僚主义现象,包括繁文缛节、官僚作风、权力寻租等,导致办事效率低下,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2. 扯皮文化严重:在体制内工作,很多人会因为责任心不强、拖延症等问题而出现扯皮现象,不肯承担责任,将问题推给他人或部门,导致事情无法得以解决。
3. 内外界交流不畅:体制内的工作单位往往存在各种壁垒和隔阂,内外界交流渠道不畅,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不及时,沟通效率低下。
4. 绩效考核不公:体制内的工作往往以绩效考核来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但是有时候绩效考核不公,存在以权谋私的情况,导致优秀的员工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奖励。
5. 职位保护意识严重:体制内工作的员工往往经历长时间的稳定工作,导致职位保护意识严重,对于改革和创新持保守态度,不愿意改变和发展,缺乏活力和创造力。
6. 不作为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工作稳定带来的安逸感和职位保护意识,很多体制内的员工存在不作为现象,缺乏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绩效。
7. 相互勾结利益集团:在体制内的工作中,往往会存在相互勾结、形成利益集团的情况,导致职务滥用、权力腐败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8. 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体制内的工作单位经常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包括公款吃喝、虚假项目投资等现象,这种行为不仅浪费资源,还损害了公共利益。
9. 拜金主义泛滥:在体制内工作的一部分人士,存在明显的拜金主义倾向,只注重个人利益,追求金钱和地位,忽略了为社会做贡献的初衷。
10.人才流失严重:由于体制内工作的一些弊端,使得体制内的员工流失率较高。
优秀的人才不愿意长期待在体制内,而是选择了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工作环境。
这十个反常现象都是体制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虽然说很奇怪,但是确实很现实,我们有必要去反思、去改正。
体制内很多事坏就坏在你过分相信身边人上!
体制内很多事坏就坏在你过分相信身边人上!为什么身边人总是靠不住呢?因为两个人走得越近就会有越多的利益交集,利益交集越多,就很容易因为利益而起冲突。
长期矛盾的积累,势必会导致曾经的身边人在背后给你下黑手、捅刀子。
身边人的出卖是最致命的。
他知道你的弱点是什么,他能够快准稳狠地对你进行有效的报复和打击。
身在体制内的我们该怎么做呢?1.管住嘴,不要让身边人知道得太多。
不管他是谁,你都不能让他知道得太多。
对自己不利的只字不提,嘴巴严,也是混社会的最基本的操守。
每天张开大嘴到处倾诉的单位人,都是不成熟的。
不想别人知道的秘密,从你自己这就要守护好。
2.说话做事滴水不漏,防止别有用心之人有意套话。
套话式提问:哎,你跟那个小张不是挺好的吗,听说她在闹离婚呢。
不被套话式回答:没听说过这些,不过这是她的私事,一般我不太清楚耶。
“小事说真话,大事打哈哈”。
不要轻易将你所知道的事情说给同事听,尤其是涉及到其他同事的有时候,这可能是对方的隐私,如果说多了就会破坏你们之间的感情,这是人际交往的大忌。
3.为人处世要有防备心。
对身边人,朋友也好,领导也好,同事也好,都一定要多留几个心眼,因为世界上最深的坑,都是自己人给挖的,如果你不留心,就可能会栽倒在他身上。
4.对身边的同事建立工作信息壁垒。
你只对你上级汇报工作,其他人对你这块工作不需要知道太多,开会不说具体工作细节。
办事时候,不要轻易给别人开绿色通道,即使开了,也要他知道你卖他了人情。
5.要学会见微知著。
领导对你说,要团结,工作多互相补台,不要拆台。
那肯定是你的好同事参你一本了。
你不能当闷头驴任由他参,你要说,是的,领导,我一直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上次的活动,我都主动帮小A(告黑状的人)加班到半夜。
到底帮没帮,加班没加班,谁又知道呢?。
私人以官者浮的感悟
反思“私人以官者浮”的现象
“私人以官者浮,公家以财者疏。
”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
一句名言,意为如果个人利用官位谋取私利,就会导致社会风气浮躁;而如果公家单位只注重财政收入,就会导致与人民疏离。
如今,这句话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中,“私人以官者浮”的现象依然存在。
一些官员利
用自己的职位和权力,为个人或家族谋取私利,甚至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这种现象不仅导致了社会风气的浮躁,更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例如,一些贪官污吏利用职权收受贿赂、侵吞公款、滥用职权等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更导致了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信任危机。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是由于权力的诱惑和利益的驱动。
在权力的诱惑面前,一些人往往无法自持,为了满足个人利益而滥用职权。
另一方面,是由于监管的缺失和制度的漏洞。
一些官员利用制度漏洞和监管不足,轻易地逃避了法律的制裁和组织的监管。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反思和措施。
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反腐败工作。
同时,还要加强官员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私人以官者浮”的现象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刻反思,采取有力的措施,努力遏制这种现象的蔓延。
警惕公款吃喝转入“地下”
警惕公款吃喝转入“地下”
高峰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上半月》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最近社会上流行这样一个段子:“接头有暗号,点头加微笑。
宴请转战私密会所,桑拿到农家小院找。
茅台装进矿泉水瓶,红塔山盒里藏熊猫。
”这个段子恰恰和媒体反映的“吃喝腐败现象转入地下”的情况相吻合:“外面不安全,请客到食堂”;“不在明处大吃,躲到暗处享受”,公款吃喝腐败转向豪华会所、民宅、机关食堂等隐蔽场所。
【总页数】1页(P52-52)
【作者】高峰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2.2
【相关文献】
1.警惕公款吃喝“隐蔽化” [J], 何勇海;
2.长途汽车站转入地下优势分析 [J], 陈保建;李生宇
3.露天转入地下开采矿山排水设计中的一些体会 [J], 陈晶
4.万变不离其宗──隐入“地下”的公款吃喝风面面观 [J], 卢守义;
5.三峡地下电站建设全面转入发电机组安装阶段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注意制度反腐中的一些倾向性问题
早在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就曾指出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他还非常通俗形象地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近些年以来,以制度建设为核心,推进全方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制度反腐”思路是中国特色反腐败工作的主导性思维和战略。
所谓制度反腐,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具体管理条例来抑制腐败并惩治腐败。
[2]人们认为,要有效防止“公权”执掌者牟取“私利”,仅仅依靠人性的道德完善是行不通的,需要在权力之外,构筑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来监督和规范权力的运作。
因此,制度建设成为反腐败的最重要途径,反腐败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正是在于反腐败的制度建设,这不仅已经成为党内外的共识,而且是当前、甚至也应该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进行反腐倡廉工作的主导性思路。
但是另一方面,在我们强调制度建设对于反腐败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必须防止一种所谓“制度依赖主义”的倾向。
这种倾向往往把制度建设简单化,特别是认为只要制定了一些相应的规章和制度,就能有效地抑制或者防治腐败。
在这样一种“制度依赖主义”倾向的影响下,一方面,我们不断推进“制度反腐”的进程,从中央到地方,从单位到部门,陆续出台了很多反腐倡廉的制度,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领域不断拓宽;但另一方面,近年来查处的大量违纪违法案件也在增多,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状况并未得到有效抑制,“制度反腐”的实际进程与腐败问题的频发多发并存,甚至在有些领域反而还有加重和蔓延的迹象。
这些情况的产生,需要我们对反腐制度建设进行客观科学的审视,需要认真总结反腐制度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以不断提高制度反腐的有效性。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制度反腐”中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
只有充分认识和了解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本身的缺陷和不足,并且认真地加以解决和完善,才能真正建立起“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从而有效遏制和治理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12/10
!
警惕体制内腐败与民间堕落的恶性互动
文/郎咸平
我最近虽然没有在媒体发言,但我关心这个社会的心却从未稍歇。
近来北京市发生的毒大米等等一系列官员腐败事件让我感到怒不可遏,痛不可堪,不得不再次提出我对这个社会的呼吁。
面对不断恶化的社会现象,庙堂常常只是一味着急,民间也只是简单地咒骂。
但是我希望我所提供的批判角度不同于以往,我认为我们仅仅是呼吁杀贪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系统地解决问题。
而北京市事件所引发的思考,使得我们不得不正视现实,警惕体制内腐败与民间堕落的恶性互动。
我想简单的谈一下引发我关注的事件缘由。
最近从媒体上获悉北京出售毒大米的消息,让我惊愕不已。
所惊者,世风日下,有人居然丧尽天良、不顾苍生百姓生命安全而牟取暴利;所愕者,此事件的始作俑者,竟然是处于首善之区的堂堂粮食主管部门——北京粮食局。
根据此事件之专项调查组的调查,2003 年 4 月北京市非典疫情严重之际,主管北京市粮食局的副市长陆昊决定由粮食局购入 29.2万吨陈化粮作为粮食储备。
今年春节后,该副市长再次决定将陈化粮销售给公众。
陈化粮含有超量致癌物质黄曲霉素,因此发售陈化粮几与投毒无异。
向公众出售毒大米事件是一例典型的体制内腐败行为。
有关官员不仅借助行政权力的便利为己敛财,已经到了罔顾广大无辜民众性命的地步。
更为令人发指的是,事件被调查出来后,相关责任人不仅不考虑尽快向公众宣传,保证居民的身体健康,反而封锁消息、文过饰非。
所谓的主管部门和主管市领导,先不说是否做到了廉洁奉公,不说是否做到了“为人民服务”,就连起码的“不要害人”这样的基本做人原则和良心都没有了!
惊愕愤怒之余,我倒联想起前些日子我专门研究过的香港嘉利来股权纠被抢夺案,突然明白,北京市发生这样那样的荒唐事情,其实并不奇怪,因为以北京市内部腐败势力之强,气焰之盛,卖毒大米其实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做起来毫无顾忌的恶性事件。
且看2000年,社会恶势力垂涎于香港嘉利来的股权,于是勾结二商集团个别项目负责人,买通北京市工商局以及北京市外经贸委的个别公务人员,组成合谋团伙,竟诬陷香港嘉利来未履行出资义务,由北京市外经贸委将香港嘉利来拥有的合作公司的股权“批送”给合谋团伙中的黑势力。
香港嘉利来彻底失去了在合作公司中的股东地位和自己依法在公司中享有的所有权益。
嘉利来愤然抗争,先后依法向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即现在的商务部) 提起行政复议。
最后,法律给了一个嘉利来公司一个公道,但更令人目瞪口呆的是,虽然北京地方政府表明上口口声声正在履行中央政府决定,但是具体的各个部门就是不归还嘉利来的股权,法律的判决至今还是一纸空文。
嘉利来至今仍然什么也没有拿回。
盖有国徽章的严肃行政决定,在北京竟然可以荒唐如斯地瞒骗!
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其中是非曲直的案件,在海内外沸沸扬扬,影响如此之恶劣,但掌管商贸的官员,对此毫不理会,执迷不悟,行径无异于掩耳盗铃。
现任主管商贸的副市长陆昊,乃毕业于号称中国第一学府的北京大学的经济学硕士,他在2003 年初当选为副市长的时候,年仅 35 岁,为建国以来最年轻副部级干部。
媒体对此一片颂扬之声,将其看作是选拔年轻干部的好例子。
从嘉利来事件处理之上,我一度对其毫不作为甚至包庇纵容跨部门作恶的行为难以理解。
但是经过这次毒大米事件的揭发,我猛然醒悟,原来这群蟊贼硕鼠,从来就是
不顾天下人心向背,更罔论国家利益公众得失,其所看重的,只是一己一群人的私利。
恶性事件一再发生,令我莫名悲愤!这样的官员、这样的行为,我真的闻所未闻。
由此可见,体制内腐败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共产党的声誉和行政能力,不下狠手、不出重拳、不下重典,是难以震慑这股腐败势力的。
中央这几年一直在致力于反腐。
腐败会亡党亡国,没有人比国家决策人物更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反了这么多年,腐败官员仍然层出不穷,前赴后继,丝毫没有减少的趋势,反而愈演愈烈。
这就引发另一个问题,腐败难道仅仅是制度不健全、个别官员道德水平下降、法制观念淡漠所致的吗?除了法律法规,我们的整个社会和民间就无事可做,就没有什么制约力量吗?其中,最令我担忧的就是一方面体制内腐败屡禁不止,另一方面民间道德风气败坏,原本的正义呐喊之声日益微弱,并且二者交织在一起,互相渗透,形成体制内腐败与民间堕落的恶性互动。
我中华民族原本应当有这种力量。
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针砭时弊、匡扶正义。
但现在,当腐败渗透、堕落侵蚀的时候,你看到还有振臂一呼的知识分子吗?毒大米事件发生后,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北京市封锁消息不知情;而有一部分人对于官老爷的所作所为噤若寒蝉,大气不敢出一声。
更让人心寒的是,我们现有的一大批把持话语权的“主流”精英人物没有一个出来说一句。
中国的民间舆论主流,精英知识分子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和立身之本,对大是大非的事情,已然失去原则和立场。
我最近留意到一篇名为《北京的眼睛》的长文,作者是一位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北京人,他在文章之中对于近年北京的荒唐事件进行了沉痛的分析,圆明园防渗漏工程敛财,“ 831 ”黑幕私分囤积土地,旧城改造摧毁老城传统,凡此种种,都是令人发指直接侵害公众利益的恶行。
但是同时,我很奇怪,包括北京大学的著名张维迎教授在内的各位精英身为北京市民,却为何能对北京近年发生的怪现状坐视不见,置若罔闻?我仍记得这两年国企改革大讨论的时候,张教授等人对于既得利益者的保护声嘶力竭,动辄以“无耻”的字眼批评改革反思者,甚至荒谬的提出政府官员是改革的最大受害者,我想请问像你们北大校友陆昊之流到底是改革的受害者呢,还是假改革之名对民众施以毒手的侩子手呢?我想请张维迎等诸君高呼“善待企业家”之余,能否先考虑“善待北京市民“呢?我很沉痛的向北大校友高呼,某些不肖的北大师生正在一步一步的玷污着北大百年清誉,而成为体制内腐败与民间堕落的恶性互动的发源地。
但我宁愿相信张教授等学者一贯心怀国家大业,一贯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
对于发生在家门口的毒大米等等丑闻,是不是应该出来说一句呢?一家不扫何以扫天下!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权益都受到威胁的时候,精英们不能再忙着做企业顾问或出台企业家论坛奢谈民族兴衰大计了吧!我想你们应该放弃对北京市官员的阿谀奉承,和我一起大刀阔斧的批判北京市的腐败行为,为了你们口中的信念。
中国社会当前的一个险象就在于此。
民间有话语权的人不负责任的自甘堕落,与体制内腐败上下呼应。
二者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真正左右民间舆情的重量级人物会炮制这样的观点:腐败是好东西,是次优选择,它能促进经济效率和增长。
民间精英为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对腐败坐视放纵,继续提供一个制造更多腐败的温床。
这种制度内腐败和民间堕落的并存与互动,成为我国当前风气败坏、秩序混乱、民怨沸腾的重要原因。
年年岁岁,民间对于澄清吏治冀甚殷。
最近中央严厉整肃官场各种恶劣,而对于生活腐化的北京副市长刘志华的处理,单刀直入。
而天津市检察长以及各地的大小贪官落马,更加是大快人心。
而在此,我们呼吁各方有识之士,不应再坐视腐败与堕落的恶性互动蔓延,不仅要清除制度内的腐败,亦需对民间堕落进行整治,以促进形成社会良性的正循环。
对待体制内腐败和民间堕落这两种势力,必须分而治之,同样高度重视,正本清源,切不可使二者能够沆瀣一气,互相鼓吹包庇,混淆公众视听。
而应尊重法律,绝不为作奸犯科官员寻找借口开
脱。
政府此时更应该维护党纪国法,动用铁腕,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铲除腐败行为,对于视公众利益和社会安危不顾之官员予以严惩。
同时,在民间大力提倡、培养正义之风、浩然之气,形成“公序良俗”,再不容许邪气压正,方是天下社稷之福。
!
發表於 2006/12/10 12:23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