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社会制度
2018版 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主主义制度是在各个解放区建立起来的。
在解放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被废除,但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此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还不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时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已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了。
2.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如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地位、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等等因素的增长,为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中共中央作过深入的分析。
1.怎样看待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
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把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称作“新资本主义”“是不妥当的,因为它没有说明在我们社会经济中起决定作用的东西是国营经济、公营经济,这个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这些经济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这种经济还是叫“新民主主义经济”好。
而新民主主义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之下的经济体系”。
刘少奇指出,民主革命胜利以后的新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这种斗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路线的斗争”。
毛泽东赞同刘少奇的观点,并说,“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
自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重点笔记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6、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年内,为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实际步骤?
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引导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大部分走上了初级形式的(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
3、试述过渡时期总路线所反映出的历史的必然性
(1)中共中央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出了历史必然性
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本章提示
比较工业化的两种道路,掌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政治文化上: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已经确立。
(3)社会的两种基本矛盾: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从内外来说,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总体上社会主义因素在增长的过渡性社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8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① 1984年前,“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② 1984年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的理论创新
(1)正本清源--1992年南巡讲话
(2)科学概括--1992年十四大
•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 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①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③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 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①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已 占社会统治地位,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确立了我国社会 的社会主义性质。
②政治体制还有待改革,民主和法制两个方面都还有待进 一步完善。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2、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现阶段我国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
3)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既非劳动者实际付出的个别 劳动,也非社会必要劳动,而是劳动者在平均熟练 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 社会平均劳动。
(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基本要求:
1)参与分配的主体是要素所有者,分配依据是要素所 有权
2)分配的客体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创造出来的 财富
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
中外合资
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在华独
资经营企业
16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曲折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张玉瑜)
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条件
关于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条件,这是由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构成所决定的。新民主主义 国体和新民主主义政体的建立,使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最后结束,既可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 又不会长时间停留在新民主主义时期,而会较 快实现社会主义的前途。
新民主主义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 家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共和 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 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和其 它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的几个 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即人民 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 专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内 容不同)。无产阶级是领导阶 级。
毛泽东认为:经过几年实践,一 方面苏联的好经验对我国经济建设起 了有益的作用;另一方面它的一些不 好的经验,被我们抄过来后也暴露了 不少弊端,不仅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建 设,还影响了工农之间的关系。毛泽 东对此很不满意,在我国第一个五年 计划期间,他就提出教条主义地照抄 苏联是不行的。中国的工业化,唯一 的选择就是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方法,亦即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 合的矛盾分析方法,去探索中国工业 化的道路。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
6.90%私人 资本主义 经济
0.70%国家资本主义
19.10%社 会主义性 质的国营 经济
中经 一 所济 九 占成 五 的分 二 比在 年 重国 底 图民 , 收五 入种
1.50%半社会 主义性质的 合作社经济 71.80%农民和手工 业者的个体经济
1954年6月,毛泽东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30次会议上指出:‚现在 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 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 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 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经济法第八章 第二节 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经济法第八章第二节社会保险法律制度您的姓名:[填空题]*1.孙某大学毕业后到甲公司工作。
公司与其签订了2016年7月1日至2019年6 月30日的三年期合同,并为其办理了失业保险。
因孙某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公司于2018年12月31日解除了劳动合同。
此后孙某一直未能找到工作,遂于2019 年4月1日办理了失业登记。
则孙某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单选题]A.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B . 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C・2019年4月1 口至2019年9月30日D .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正确答案)2.甲公司职工周某的月工资为6800元。
已知当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率为6%,职工个人缴费率为2%,用人单位所缴医疗保险费划入个人医疗账户的比例为30%0关于周某个人医疗保险账户每月存储额的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o [单选题]A.6800X2%二136 元B . 6800X2%+6800X6%X 30%=258. 4元(正确答案)C .6800X2%+6800X6%二544 元D . 6800X6% X30%=122. 4 元3.根据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还可以享受的权利是()[单选题]A.基本养老保险待遇B .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正确答案)C・政府补贴D.经济补偿金4.累计缴费12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是()o [单选题]A.24个月(正确答案)B . 18个月C .12个月D . 10个月5.下列情形不可以认定为工伤的是()[单选题]A.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B .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C .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己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D .故意犯罪死亡的(正确答案)6.某企业职工宋某2018年的月工资为2 800元,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为5 000元。
第八章 社会制度
四、制度化的标准
►1.概念的明确程度
►2.规范的完善程度
►3.结构的合理程度制度
►4.效果的好坏程度
第三节 制度变革
►一、制度变革的原则
►
1、一致性原则。
►
► ►
2、协调性原则。
3、低成本原则。 4、公正原则。
二、制度变革的方式
► 1、渐进式与突进式。
渐进式是指制度变革表现为持续的量的积累 过程。 ► 突进式是指制度变革表现为急进的、飞跃式 的质的变化过程。 ► 2、强制式与诱导式。 ► 强制式是政府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国 家政府的力量强行推行的制度变革。 ► 诱导式是在政府的默许或精心安排下,用获 利的机会诱导人们自发地变革旧制度和创建新制
二、制度化过程
►
制度从形成到消亡的过程表 明了制度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 这一周期可以被分为形成期、 效能期和萎缩期 。
课本将制度化过程分为三个阶 段:建立制度、实施制度和完善制 .增强社会团结社会
►2.维护社会稳定
►3.加强社会控制
►4.规范社会秩序 ►5.提高成员素质
四、社会制度的特点
►1、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2、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3、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统一
五、社会制度的功能
►(1)行为导向功能。
►(2)社会控制和整合功能。
►(3)文化传递功能。
(4)社会选择功能。
3、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
对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存在着不同 的角度的层次分析和性质分析两种: ► (1)制度功能的层次分析。对社会 制度功能的层次分析主要是把社会制 度的功能划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两种。 ► (2)制度功能的性质分析。从性质 上来划分,社会制度的功能可分为正 功能和负功能两种.
社会学 第8章 社会制度
(4)强制性。社会制度一旦形成,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 强制性,强迫人们使自己的行为合乎行为规范,遵从制度。 (5)阶级性。任何社会制度都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建 立起来的,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
二、社会制度的形成途径
(《教程》P162)
社会制度的形成途径:
(1)由民俗升格为民德,再从民德发展 (系统化、条文化)成为制度。
(二)社会制度的特征(《教程》P161)
(1)普遍性。社会制度普遍存在于一切国家、民族和社 会中,世代相继,贯穿人类社会数千年的历史。 (2)相对稳定性。社会制度一经确立就会在相当长时期 内制约人们的行为,即使其存在的基础丧失之后,还会在 一定时期内发挥作用。 (3)复合性。任何一种制度都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与其 他不同层次的制度相配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
五、社会制度的功能
1、行为导向功能 2、社会整合功能 3、传播和创造文化功能 4、社会化功能
▲社会制度除了具备上述对社会系统的正 功能外,也可能对各种社会系统发挥负功 能,即导致系统内部的紊乱、问题、干扰, 危害系统的整合。
(1)在社会发生变革的时候,原有社会制 度往往会发生阻碍作用。
(2)就某一具体系统而言,当出现某种非 常态情况时,执行制度如果极端化,也可 能出现反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续)
第三、将市场机制引入社会制度体系,引发了社会制度结 构的一场重大裂变,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运 行机制。既为每个社会个体发挥才智、实现社会价值提供 了广阔舞台;也提供了市场机制的利益杠杆及与此相关的 各种保护个人合法权利的制度安排,为个人发挥主动性和 创造性提供了有效动力保障。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第八章 社会制度
中国近代史纲要最新版试卷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C ) 2010.10\2009.07 P147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新民主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中级阶段2、新中国成立初期,指导新解放区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文件是(C)2013.07 P1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C )2011.01\2009.01 P149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1951年10月西藏的和平解放D.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4、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私营工商业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全面调整的原则是( B )2010.07 P150A. “经销代销”B.“公私兼顾、劳资两利”C.“消灭资本主义”D.“加工订货”5、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的时间是(A)2009.04 P150A. 1950年5月B.1950年6月C.1951年7月D.1951年8月6、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B)2013.04\2011.04\2012.10\2009.10 P151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本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7、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后,在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B)2012.04\2009.01 P152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国营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合作社经济8、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C)2009.10\2011.04\2013.04\2013.01P152A.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B.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C.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D.开展“三反”、“五反”运动9、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A)2010.07\2009.10\2009.01\2009.04\2013.04\2012.10 P153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B.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C.反贪污、反受贿、反自由主义D.反浪费、反行贿、反形式主义10、1950年2月,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B)2013.07 P155A.《中苏友好条约》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中苏友好同盟条约》D.《中苏互不侵犯条约》11、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是(A)2012.04\2012.10\2013.01\2011.10 P15839/56页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沿海工业 C(优先发展轻工业 D(优先发展内地工业12、新中国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B ) 2010.10\2009.04 P158A.1950年B.1953年C.1956年D.1959年13、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间是( C )2011.01\2011.10 P1591949年 B(1950年 C(1953年 D(1956年 A.1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C)2013.01 P159A.农业合作化B.农业机械化C.社会主义工业化D.社会主义现代化15、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A)2012.04\2012.10\2013.04\2009.04\2009.01 P159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6、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组织是(B)2009.01 P161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17、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D )2011.10 P161 2009.07\2010.10\A.互助组 B(变工队 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8、1955年,毛泽东发表全面总结农业合作化运动经验的报告是(C)2011.01\2011.04\2009.04 P162A.《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B.《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D.《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1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是(B)2013.07 P163 A.和平赎买B.国家资本主义C.互助合作D.股份制2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实行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 D )2012.04\2011.04 P163A.加工订货B.统购统销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21、全行业公私合营实行以前,对企业利润的分配方案是( B)2009.07 P164A.定股定息B.四马分肥C.加工订货D.统购包销2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基本政策是(B)2011.10\2010.10\2013.01 P164A.加工订货B.和平赎买C.统购包销D.公私合营2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是( D ) 2009.10\2009.01\2009.04 P166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轻触加载上一页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二、多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BCD)2013.01\2009.07 P147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D.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2、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条件是( BCD )2011.10 P152A(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B(土地改革的完成C(现有工商业的调整 D(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的经济成分有(ABCD)2011.10 P157 A.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经济形式包括(ABC)2009.04 P161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5、新中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着重建设的三大钢铁基地是(ABD)2009.04 P166A.鞍山B.包头C.上海D.武汉6、在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创建的企业有( ABCD)2011.10 P166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B.沈阳机床厂C.北京电子管厂D.沈阳飞机制造厂三、简答及论述题一、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010.04、2010.07)P147 答: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社会学概论 第8章 社会制度
现代教育理论中;
• 再比如,“平等”“自由”“博爱”、“天赋人权”等重要观 念和社会思想,为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制度、婚姻家庭制度的形 成提供了重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理论说明。 • 因而,概念系统是社会制度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被称为社会
制度的“灵魂”。
8.1 社会制度(设置)概述
8.1.2 社会制度的构成及类型
8.1 社会制度(设置)概述
8.1.2 社会制度的构成及类型
•
(3)组织
• 一种社会制度能否顺利地执行它的职能,不仅要有一套使人能 接受的价值系统和一套有效的规范系统,而且还要有一套领导
有方、办事得力、工作效率高的人员和机构,否则这种制度无
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其职能。
8.1 社会制度(设置)概述
团及政治个人。
8.2 政治制度
8.2.3 权力、政治与政府
• • • • •
政治权力的含义 政治权力归根结底来源于人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 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必然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 政治权力在形式上呈现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所以,一般而言,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 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分配的过程。
8.2 政治制度
8.2.3 权力、政治与政府
• •
政治权力的含义 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政治观中,虽然关于政治的看法是不同 的,但是又有共同之处:即无论怎么谈论政治,都离不开权力。
政治权力是权力在政治领域的特殊表现,是一切权力中最重要
的权力。 • 政治权力是指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 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12 ) (P120)政治权力主体主要指国家,此外还包括政党、政治社
8.2.3 权力、政治与政府
第八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单项选择题: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上海的一位民主人士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段话指的是关于( B )的问题。
A、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C、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D、合作社经济社会主义改造2、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C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B、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3、(C)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A、1951B、1952C、1953D、19544、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副厂长。
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
以下四种意见,符合国家政策的是( D )。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5、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C)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D、工业6、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的国家的主要任务是( A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7、社会主义的基本(A )制度建立起来,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
A、经济B、政治C、文化D、政党8、( B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人民民主专政的确立9、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 B )政策。
8《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半社会主义
互助组
社会主义萌 芽
视频: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三)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中国资产阶级
官僚资产阶级(大 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公私合营天原电化厂支付 1953年股息的领取凭证 返回
(一)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 对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对官僚资产阶级即中国的大 资产阶级,是把他们作为敌 人,在政治上推翻他们的统 治,在经济上没收他们的资 本。
3、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 实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新 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文化。
•
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 有资本主义因素,两种因素同时共存。但 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社会主义因素 都处于领导地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这就决定了最终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 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 的、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属于社会主义 体系的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的社会。
• 总之,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十分必要 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 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 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 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视频:中国新生
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第八章
重点和难点
• 1、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 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 么? • 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 的社会 • 3、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 的选择
第八章 社会学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帕累托认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精英的循 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 精英。 一个社会中只有当执政阶层的能力、才干平均值高于 非执政阶层时,社会才能稳定;而要保证这一点,只 有通过精英循环,即非执政阶层中精英人物不断上升 为执政精英,执政阶层中的庸才不断下降到非执政阶 层。 没有向下流动,上层就会聚集一批腐化分子,使执政 阶层的能力和才干平均值下降,从而不能确保其统治; 没有向上流动,即向上循环通道受阻,非执政层的能 力平均值就可能上升,一旦非执政层中精英人物积累 到一定程度,就会联合起来革命,夺取政权。 革命的意义就在于更新上层成员,补充和提高执政阶 层必备的管理能力。
16
(三)当代社会分层研究常用的基本概念
1、平等的程度:依据某一种或某几种资源在 人口中的分布形态来确定某一社会的不平等程 度。 2、分层系统的严格程度及社会封闭程度: 3、分层系统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赋因素: 4、身份集聚程度:通过各种资源分配的相关 程度来加以测量。
17
四、我国社会分层的方法与标准
14
(二)当代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论题
1、社会分层的方式和来源:人类社会最主要的不平等 是哪几种方式的不平等?某些方式的不平等是否是人类 社会不可避免的? 2、当代社会分层的结构:导致当代社会阶级或阶层结 构的最主要的“分割界限”在哪里?在向现代和后现代 社会过渡的过程中,这些“分割界限”是增强了还是减 弱了? 3、社会分层的制造过程:个人是如何向新的阶级、职 业或收入群体流动的?是否存在着永久性的下层阶级? 职业地位的获得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智商、勤奋、教育、 进取心、社会关系和个人运气所决定的?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试题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不定项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 )两个阶段。
A.新民主主义革命B.旧民主主义革命C.社会主义革命D.农民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 )因素。
A.民主主义B.资本主义C.新民主主义D.社会主义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 )等经济成分。
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的两种基本的矛盾是( )。
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B.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D.人民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5.没收官僚资本,具有( )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A.农业革命B.工业革命C.民主革命D.社会革命6.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
A.资本主义体系B.封建主义体系C.社会主义体系D.半殖民地半封建体系7.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 )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国防工业8.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社会主义工业化C.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9.新中国在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过程中,已经开始对它进行适当的限制,并把其中的大部分引上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
1952年,私营工业产值的56%,已属于( )部分。
.A.加工B.订货C.统购D.包销10.我国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包括( )。
A.供销合作社B.生产合作小组C.行业合作社D.生产合作社11.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最早是( )提出的设想。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12.( )制度在中国的全面建立是中国进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八年级历史课程中国古代的与社会制度
八年级历史课程中国古代的与社会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制度丰富多样,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变革。
这些制度影响着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政治和经济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探讨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
一、封建社会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以封建社会制度为主导,这是一个基于封建等级和家族关系的制度体系。
封建社会的核心是君主与臣民之间的关系,统治者通过封赏土地和封建称号,以及与臣民之间的义务与权力关系来维护统治秩序。
这个制度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延续到清朝。
在封建社会制度中,最重要的社会集团是士族。
他们以家族血统为基础,享有特权地位,担负着重要的政治和军事职责。
在封建农业社会中,农民是社会的基础,负责生产和缴纳税赋。
其他社会群体包括商人、手工业者和奴隶。
二、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制度,自隋唐时期开始实施,一直持续到清朝的末期。
它是一种基于文化才能选拔官员的制度。
根据该制度,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获得文化考试的资格,在考试中表现优秀的人有机会成为政府官员。
科举制度的推行为社会中的普通人提供了发展和晋升的机会,也加强了政府的稳定性和管理效率。
三、农田水利制度中国古代农田水利制度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决定了中国古代农民的生计和社会繁荣。
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山川纵横,农田水利制度的建设和维护非常重要。
古代农田水利制度包括灌溉系统、水库、堤坝和水利用具。
这些设施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保证了农业产出的稳定和灌溉农田的效果。
四、户籍制度古代中国的户籍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管理制度,用于管理和规范人们的流动、职业、税收和兵役。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户籍,记录了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职业和财产状况。
这个制度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掌握人口和资源分布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政策和资源分配。
五、天人合一思想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其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相互关联的,人类社会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来维持稳定和和谐。
第8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思考:
从本来意义上说,所谓革命,就是用新的 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取代旧的、成为生产 力发展桎梏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革命 是解决对抗性矛盾的手段,是一个阶级推翻另 一个阶级的急风暴雨式的暴力行动,是社会发 展过程中的质变。 而改革是在不改变社会制度基本性质的基 础上的改良行动。它不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经 济关系,不是经过急风暴雨式的暴力行动,而 是经过自上而下的有领导有步骤的行动予以实 现,通常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量变。
二、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对外开放的依据 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 的两个判断: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对外开放的现实依据就是产业 革命以来的世界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首先是 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 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 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的经验教训一 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同时也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情和对 长远发展目标清醒判断的结果。中国人口 多,底子薄,十分缺乏实现现代化所需要 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更加迫切 需要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引进资金,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发展对 外贸易,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从改革的深度和结果 看,改革是重新调整社会 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过程, 它必然会涉及到国家、集 体和个人等方方面面的利 益,必然给经济生活、社 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方 法、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的 深刻变化。
(4)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还是相对于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和社会主义革命而言的。第一次革 命是对旧的经济制度进行根本性的 深刻变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 济政治制度。第二次革命则是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对原来的经济体制 和与之相联系的政治、文化体制等 方面进行又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第一次革命为社会主义的改革提供 了基础;
中国的社会体制与社会制度
感谢观看
Thank you
汇报人:
收入分配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
文化制度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社会、国家的和谐关系 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宗法制度:强调家族血缘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道德观念: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塑造社会价值观
中国的社会体 制与社会制度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中国的社会体制 03 中国的社会制度 04 社会体制与社会制度的关系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中国的社会体制
社会体制的构成
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
政治体制: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
改革等
社会体制与社会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社会体制与社会制度将更加紧密 地结合,共同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制度将更加注重创新和改革, 提高社会效率和竞争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社会体制将更加注重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体制和社会制度将更加注重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 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 制改革的目标
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体制改 革的起点
政治体制改革:中国政治体 制改革的方向
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中国社 会治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03
中国的社会制度
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 调控作用
和谐社会:追求 社会稳定,注重 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人民安居乐 业
社会制度的含义
社会制度的含义社会制度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进步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规范体系。
社会制度覆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道德制度等。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旨在实现社会的稳定、公平、公正和持续发展。
维护社会秩序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是社会共同生活的基础,是人们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基础规则。
通过建立和执行一套完善的社会制度,可以确保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守规则,依法行事,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
例如,法律制度通过规定和强制执行法律法规,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制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经济制度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促进社会进步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促进社会的进步。
社会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它通过规定和约束个人和组织的行为,推动社会在各个方面的进步。
经济制度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开放和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励创新和创业精神,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政治制度通过选举和任期制度,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推动政府的民主化和权力制衡。
教育制度提供了普及教育的机会,提高人民的素质和能力,为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支持。
社会制度的特点社会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稳定性社会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稳定的社会制度能够给人们带来安全感和预期结果,稳定性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保障。
2. 需求导向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建立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社会制度的建立和调整需要根据人们的实际需求和反馈来进行,只有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获得人民的支持和认同。
3. 可塑性社会制度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适应性。
社会持续变化和发展,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下,社会制度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例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制度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适应社会的需求。
4. 公平和正义社会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应当注重公平和正义,使社会资源合理分配,保障人们的公平待遇和权益。
初中历史社 会制度
初中历史社会制度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社会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社会制度涵盖了人类社会在不同时期的组织形式、规则和运行方式,对于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具有关键意义。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逐渐形成了各种社会制度。
原始社会是人类最初的社会形态,人们以部落的形式聚居在一起,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在这个阶段,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主要依靠采集、狩猎为生,没有私有财产的概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主拥有大量的奴隶,并驱使他们从事繁重的劳动。
例如在古代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都存在着典型的奴隶制度。
奴隶们没有人身自由,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
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早期的城市和国家。
封建社会是在奴隶社会之后出现的一种社会制度。
在封建社会中,封建主占有土地,并通过剥削农民的劳动成果来获取财富。
中国的封建社会持续了两千多年,从秦朝一直到清朝。
在这期间,封建王朝不断更迭,但封建制度的基本框架始终没有改变。
欧洲的封建社会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如庄园经济和骑士制度等。
资本主义社会是在封建社会末期逐渐兴起的。
工业革命的爆发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促使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掌握着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资本主义社会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贫富差距、经济危机等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旨在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随后,社会主义制度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发展和实践。
中国在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后,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不同的社会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政治方面,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通常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而资本主义社会则强调民主和法治。
社会制学习教程
• 社会机构与设施
特征 :
第6页/共12页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
社会制度作为一套社会规范体系,它一方面为 人类行动提供了一系列的参考框架,直接影响着人类 行动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另一方面其后果也对社会整 体目标、社会效益、社会秩序产生重大影响。
第7页/共12页
作用的一般习惯;
康芒斯:制度是无组织的习俗和有组织的机构和家庭、公司、 工会等
的集体行动对个体行动的控制;
道格拉斯:“是人类设计出来调节人类相互关系的约束条件。”
舒尔茨:“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
为。”
Hale Waihona Puke 第3页/共12页二、社会制度的类型
从社会制度的历史过程来看,可以把全部社会 制度分为本原的和派生的两种。
第5页/共12页
三、社会制度的构成与特征
构成:
一般来说,社会制度的基本成分是社会规范体系,而社会价 值观、维护制度的权威、 社会制度的实际承载体系等,也与之 密不可分。
• 社会价值观 对事物的好与坏、幸福与痛苦、美与丑、善良与邪恶、
值得与不 值得等的主观判断。
• 社会规范体系 习俗、规则、道德与宗教、法律
一、社会制度的功能
首先,我们从社会整体层次水平来看,社会制 度具有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整合、有效配置社会 资源、提高社会效益或绩效的可能性。
其次,从个体层次水平来看,制度的创建为人们的 行动选择提供多种服务。
第8页/共12页
二、考察社会制度功能的角度 首先,从社会制度的功能耦合网的角度考察。
特定社会制度的后果都将对系统产生影响。 其次,从制度潜功能的角度考察。 最后,要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制度的功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制度功能失调有多种形式:
1、有的表现为内部结构的紊乱、相互抵触、相互 抵消;
2、有的表现为制度的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模糊,从 而流于形式;
3、还有的表现为制度的权威丧失,人们对它的存 在满不在乎等等。
2003年成都户籍制度改革, 罗福欢因不符合成都人才引 进条件,只能是个“暂住
建国以来户籍制度的演变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大体经历了形成(建国初至1958年)、发展
(1958年至1978年)、初步改革(1978年至今)等三个阶段。
1951年7月,公安部颁布实施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 这是建国以后最早的一个户籍法规,使全国城市户口管理制 度基本得到统一。 1955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
社会制度是人们在其共同生活中产生的有组织的 行动方式。
在我国:吴文藻说:“制度是由于人类团体活动而
引起的某种社会关系,是有组织的人类关系的形式,
或说是有组织的人类活动的体系。”
孙本文认为,“制度是社会公认的比较复
杂而系统的行为法则。” 龙冠海认为:“社会制度可以说是维系团 体生活,与人关系的法则。它是人类在团体生活中 为了满足或适应基本需要所建立的有系统有组织的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机动车与非机
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对方人员死亡或 者重伤,机动车一方无过错的,应当分担对方10 %的经济损失。前款非机动车、行人一方故意造 成自身伤害或者进入高速公路造成损害的除外。
《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
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
并为公众所公认的社会行为模式。”
社会制度包括三个含义:
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需要建立起来并 为公众所承认的; 社会制度是一种规则、规章、行为规范和 法则; 社会制度的规则、法则是由社会关系所决 定的。
在实际社会生活中,从层次上看,社会制度有三个层次。
1、整个社会形态或社会体系意义上的制度,如封建制度、资本 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广义的社会制度,以整个社会作 为自己的实体,常在区分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性质的 社会时使用。
撞了白撞:
“行人通过有人行信号控制或没有人行信 号控制,但有路口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 道时,须遵守信号的规定,因行人违反信 号规定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方 无违章行为的,行人要负全部责任。”
1999年9月,沈阳市率先出台“撞了白撞” 的地方交通法规。随后,上海、济南、天 津、武汉、重庆、深圳、海口等城市相继 制订了类似法规。 2003年6月, “撞了白撞”被提交到全国人 大立法委员会,被否决。 同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的《道 路交通安全法》。
进一步明确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 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 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 督和管理。
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 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 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 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其次,从社会制度的作用来看,社会制度 对其所涉及的一起成员,都无一例外地起 作用,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它和 维护它。
变异性
首先,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制度。
其次,同一种制度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
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对稳定性
作为制度性的社会规范,决不是转瞬即逝
的东西,它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而且一
2、各种具体的社会制度,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 教育制度、法律制度、婚姻家庭制度,这种中间意义上的社会制 度,以具体的组织机构、制度设施作为自己的实体,常在探讨不 同社会活动领域内的问题和研究不同的社会关系时使用。 3、各种社会实体的规章制度,如考试制度、办案制度、晋升制 度、作息制度等,这种狭义的社会制度,代表某种规定的行为模 式和办事的程序规则,由各个具体工作部门研究制定。 社会学研究的重点是一些具有规律性、较为普遍性的社会现 象和社会行为。因此研究的重点是中间意义的社会制度。
进入紧急状态。”
社会制度的负功能:
社会制度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地
发挥其功能。它有时也会妨碍人类需要的满足。在
功能上表现为紊乱或不起作用。这种情况社会学上 叫做社会制度的负功能,实际上也就是社会的功能 失调。
一般说来,某种社会制度,它的前期和中期,虽然
同社会基础是适应的,但也存在功能失调问题,只
从04年宪法修正案看社会制度的功能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 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 增加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 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 神文明协调发展”
派生社会制度:从本源制度生长、演化、发展起来
的后来制度。如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制度、
政党制度等。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体。这个复合体 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即观念部分和实体部分。观念部分又包括 概念系统和规范系统;实体部分又包括组织系统和物质设备系统。 1、概念系统:是指社会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某种制度产生及施 行的合理性根据。概念是制度的精神支柱和灵魂。不同的社会制 度具有不同的概念系统。概念是制度价值观的集中表现。 2、规范系统:是指对人们行为的具体规定,它为人们的生活提 供了准则,是概念系统的具体化,从根本上制约并影响着人们的 社会生活。包括成文的和不成文的,有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规 章、条例、法律。 3、组织系统:是指制度的实体部分,是保证制度及规范实施的 载体。包括所有的职能机构及其首脑和工作人员。 4、设备系统:社会制度必须依靠一套物质设备才能得以贯彻实 施。包括厂房、机器等实用设备及商标、奖章等标志设备。
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
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 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
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此例说明:
社会制度是一个体系,法律制度是其中的
一个重要部分;
社会制度要以人为本,要符合公平和正义
导致社会制度功能失调的原因是复杂的。
第一,制度本身是好的,但由于执行者主观指导 思想的失误,使它的社会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出来;
第二,制度本身违反了社会发展规律致使社会制 度与社会生活发生全局性、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制度的惰性。
从户籍制度看社会制度的负功能
1997年,营销大专毕业的罗 福欢在成都市太升南路干起 了擦鞋的营生。他潜心研究 各种高档鞋的工艺。由于生 意兴隆,他投资5万元在成都 开设了“罗记擦鞋店”而小 有名气。
第三,制度有明文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如婚
姻制度明确规定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第四,制度有强烈的阶级性,制度一般是为统治
阶级的利益服务的,而一般的社会规范阶级性不
明显。
二、社会制度的特征
1、普遍性:时空上
2、变异性:随社会发展和时空条件不同而变化
3、相对稳定性:如宗教制度
4、强制性:社会制度作为人们活动的规范体系,
示》,规定全国城市、集镇、乡村都要建立户口登记制度,
从而统一了全国城乡的户口登记工作。
1958年《户口登记条例》颁布,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
2001年6月18日凌晨,上海市松江二中教师李 黎骑自行车回家,在都乐路机动车道被汽车追 尾撞成重伤,抢救无效死亡。交管部门同样依 据“18条”等法规,认定李黎违章,负主要责 任,死者家属不满裁决,提起诉讼并请求赔偿。 肇事司机认为交管部门认定自己为次要责任无 误,反诉死者家属赔偿车辆维修、误工费合计 5940元。
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5、复合性:必须与其他不同层次的制度相配合,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 除了这些特征之外,社会制度还具有阶级性 以及历史继承性等特征。
普遍性
首先,从时空角度看,社会制度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遍布 世界各地。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 制度,婚姻制度等。
的要求,体现人权、平等、自由等精神和
理念;
制度改革或社会改革就是要调整或改变不
适应人与社会发展的旧有制度。
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
一、社会制度的涵义
社会学家在研究社会运用社会制度时有几种基本的解释。
在西方:“制度是组织起来的程序”;
“制度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系统化和稳定的程 序或社团”; “制度是一套由民俗和民德所交织成的社会行 为”,这种社会行为由社会所规定,为人们所公认;
四、社会制度的功能 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主要有: 1、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 而建立起来的,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说:“任何一种社 会制度都针对一种基本需要”。因此,社会制度的首要功能 就是满足人类的种种需要。 2、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社会制度就是具体行为规范的定 型化,它使我们的生活井然有序,从而减少了因混乱而带来 的许多烦恼。 3、整合社会机体:社会制度的整合作用就是指制度调整或 协调社会中不同因素的矛盾、冲突和纠葛,使之成为和谐统 一整体的过程。 4、传递和创造社会文化:制度是人类传递文化的重要工具。 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文化典籍来了解人类远祖的文化,继承 和吸收其宝贵的精华;另一方面,人们又可以把自己创造的 新文化凝结到制度里面去,留给自己的后代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