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1.起源早,以农手为基础,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 占主导地位。 2.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商业活动受官府控制,逐步突 破时空限制,官营、专卖长期存在。 3.城市商业不断繁荣,城市经济功能逐渐增强。边境、 对外贸易繁荣。 4.货币丰富:由物物交换到金属货币,北宋:最早的纸币。 明代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商业资本的积聚。 5.商人组织:由官商到私商,明清现以地域为纽带的大 商帮。但商人的社会地位始终低下。 6.场所变化:城市到农村;先定时空后打破
二牛二人
二牛三人
二牛一人
一牛一人
犁的改进 直犁到曲辕犁
汉
唐
直
曲
辕
辕
犁
犁
犁评“进之则箭下, 入地也深;退之则 箭上,入地也浅”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1)制作材料:
骨、木、石
青铜、铁
(2)制作方法:
打制、磨制
金属冶炼、铸造
(3)使用的动力:
人力
畜力
自然力(风力、水力)
(4)农具种类:
东汉技术趋于成熟
青瓷熊形灯
白瓷公道杯
唐 南 青 北 白
白瓷凤首瓶
越窑青瓷莲花碗
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名窑不断涌现
元代景德镇,全国制瓷中心(青花瓷器)
【元】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 【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瓶
明洪武——景德 镇窑釉里红四季 花卉纹瓜棱罐
明宣德——青花瓷器
清康熙珊瑚红珐琅彩 莲纹碗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
的个体农业经济。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为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而生产的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1.商业活动(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
(7)宋元①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②随着商业的发展,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在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强.2.“市"的发展(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
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4)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市”“草市"“夜市”“晓市”(1)“市":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政府直接监管,宋代以后有所改变.(2)“草市":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地域限制。
(3)“夜市":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继续延长到夜间贸易,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4)“晓市”:也称早市,是拂晓前进行交易的市场,也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3.商业城市(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①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扬州曾经“雄富冠天下"。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8)明清时期 ①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一 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 ②明清时期的纺织业和制瓷业 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
1.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产生。 2.商朝: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工商业被官府垄断。 4.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白银开始成为货币;都会兴起;官 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5.秦汉时期:秦代统一货币;汉代专供贸易的“市”出现,开通丝绸之路。 6.魏晋南北朝: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南北朝 时期,草市形成。 7.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长安、洛阳等成为闻名中 外的大都会;出现柜坊及飞钱;唐代夜市繁荣,草市素
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 工业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1.基本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劳动力
官营手工业
政府经营
官府、皇室专用;不流通
无偿征调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市场流通
个体工匠
家庭手工业 家庭农户自主经营 家庭消费、交纳赋税;部分流通 农民自身
2.发展历程 (1)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开始出现,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3)汉代:开始用煤作为冶铁燃料;西汉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东汉杜诗发明了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4)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5)隋唐: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 (6)宋朝: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五大名窑。 (7)元朝:进入彩瓷时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040人民版PPT课件
早期农业(原始社会、夏商周)
1、原始农业的产生(距今1万年) 1)中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农业格局:南稻北粟(世界最早种植)
北方:黄河流域——旱地——粟麦 南方:长江流域——水田——水稻
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 格局?
气候不同,地理条件
半坡遗址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3)灌溉工具:
现代筒车
3)唐朝:筒车
4)宋代:水力高转筒车 、水转翻车 高转筒车
5)明清:风力水车
典型例题分析: 1.水利工具是农业进
步的基础,与图1相比, 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进步之处在于( )
A.利用杠杆原理汲水方便省力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 C
D.能够利用鼓风冶铁
历史必修② ——古今中外的经济史
中国 世界
古代
近代
现代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
1. 基本结构:
农业:农耕和家庭手工业一起并称中
国古代农业
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专业的民间作
坊手工业
商业:大小商人从事的买卖活动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早期农业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千年不绝的山火”
文献记载
云南布朗族至今刀耕火种
“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 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
饶财。” ——《盐铁论》
刀砍草木 纵火烧荒 犁土播种 经常迁徙
2 、生产工具:
石、木、骨制农具:耒(lěi)耜(sì) 、石锄、石犁、石镰。 商周出现青铜农具(很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单元总结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资本主义萌芽。 •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
变化。
7
• 2.时代特征
• (1)战国时期的城市一般都是诸侯国的政治中心(都城),这 些都城一般都商业兴盛,交换的商品大多数是贵族用的奢 侈品,这些商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联系不是很密切,而且 各个诸侯国流通的货币品种不一,这反映了商品经济在封 建社会初期发展的时代特征。
13
• 2.(2018·全国文综卷Ⅰ,4分)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 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 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 为生,受雇期间,若A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 就。这反映出当时 ( )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15
• 3.(2018·江苏历史卷,4分)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 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 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 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D 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 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 线索2:古代手工业的成就: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 古代手工业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历史悠 久,部门齐全,多种经营模式并存,技术水平领先。明中 3
• 线索3:古代商业的发展:模式固定→突破限制→出现商 帮。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大全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大全知识不是智慧,只有学习也不能达到智慧的境界。
智慧必须是知识与事实的相辅相成,智慧使你感到学无止境,虚怀若谷。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
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小农经济的含义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
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4、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古代中国的经济.ppt
私田大量出现
②直接原因: A齐国管仲“相地 春秋时各国的 而衰征”
实际上承认了私田合 法化,促进土地制度
税制改革
B鲁国“初税亩”
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 化。
③其他原因 :由于战乱劳动力减少
战国时,各诸侯国通过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
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
①大量公田被抛荒 C.表现: ②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2、条 件:
1)铁犁牛耕出现和普及; 2)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特 点
1)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一家一户)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精耕细作
4、弱点: 脆弱性
1)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相互之间缺乏交往与合作
3)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
2、不利:
①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抗天灾人祸能力低。
②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顽固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与多重盘剥
17
六、古代社会赋税制度
18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作用或影响
相地 而衰 征
春秋时 根据土地的数量和质量 期齐国 征税
承认土地私有
初税 亩
编户 制度
租调 制
春秋时 无论公田私田皆按亩纳 期鲁国 税
7
1.井田制:
(1)发展历程:始于商—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 除于战国
(2)实质: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是贵族土地所有制。
(3)主要内容(特点):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8
(4)瓦解
A.时间: 瓦解——春秋时期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其经济结构和特点深受封建社会制度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对其经济结构和特点的探讨。
一、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生活,通过种植粮食作物满足自身需求,很少有剩余产品用于交换。
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内在的自我调节和稳定性,对市场的需求相对较弱。
2. 铁犁牛耕的技术进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这不仅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也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 土地所有制:在古代中国,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土地的所有权集中在皇室和贵族手中,农民通常只有使用权。
这种土地制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和分配关系。
二、手工业经济的特点1. 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控制,主要服务于皇家和贵族,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但成本也高,主要供应宫廷和军事需要。
2. 私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规模较小,灵活适应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成本介于官营和家庭手工业之间。
3. 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最为基础的手工业形态,主要是农户在农闲时从事的手工劳动,产品主要用于自用和交换。
三、商品经济的特点1. 市场规模有限:由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商品交易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主要集中在城市中。
2. 商业活动受限制:在封建社会中,商人地位较低,商业活动受到许多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等。
3. 货币使用不广泛:虽然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已经出现,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物交换仍然是主要的交易方式。
四、城市的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城市发展规律表现为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即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都城往往不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
这反映了封建社会政治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总结来说,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是以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为辅的复合体。
其特点是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技术进步的推动、土地所有制的影响以及商品经济的局限性。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4、著
作:《河渠书》《沟洫志》
5、灌溉工具:立井水车、高转筒车、水转翻车、风力水车(时地)
隋唐五代 北方 立井水车
隋唐五代 南方
高转筒车
宋代
水转翻车
水力为动力
清代
风力水车
风力为动力
【思考】根据上述归类,请你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的基本特点 1、从农业的耕作方式来看:铁犁牛耕; 2、从土地所有制来看: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土地制度 中占主导地位 3、从农业的经营方式来看: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②农民起义
思考:为什么封建国家通过改革来抑制土地兼并并 都未能成功?
封建土地私有制 4、根源:
封建土地私有制
土地兼并
改革田制
无法触动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阶级是统治阶级 改革失败
二、影响农业的因素
(一)生产技术和工具的革新
(二)农业经营方式: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三)土地制度
(四)土地兼并
井渠
从山地水源开凿的暗渠,往往延伸二三十公里, 沿渠每隔一定距离挖有竖井,当暗渠流经农田时 再由明渠引出地面,用于灌溉
二、影响农业的因素
(一)生产技术土地制度
(四)土地兼并 (五)水利建设
1、治理黄河:大禹治水、王景治黄河 2、水利工程:李冰的都江堰、郑国的郑国渠 3、水利技术:如“井渠法”(又叫“坎儿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中国古代经济
一、农业 二、手工业 三、商业 四、古代的经济政策
相互关系: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手工业是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具有反作用
一 古代农业
“农业”的相关概念
专题一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概括 农业发展的表现?
1、生产工具的改进与推广 2、生产技术的进步(耕作技术;灌溉技术;收割技术等) 3、农作物品种的丰富与否(新品种的开发与引进) 4、农业收成的好与坏;政府收入的增加与否 5、土地资源的开垦与否(如江南经济的开发等) 思考:古代农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 位。农业发展→治民→治国。 (2)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 的标志。 (3)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和市场。 (4)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养活了庞大的人口,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 局限:(1)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2)人地矛盾,阶级矛盾激化,成为社会动荡的因素。
思考:通过学习,你认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有 哪些?
1、自然条件的良好与恶劣(天气;气候;土壤等) 2、生产力——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根本原因) ①农具与技术的改进(耕作工具;灌溉工具;收割工具等) ②农民(劳动力的充足与否;勤劳与否) ③劳动对象(古代主要是土地) 3、生产关系--人类处理社会条件的能力 ①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土地归谁所有) ②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制度;政策;政局等) ③产品的分配(赋税制度的合理与否)
P5
3、封建社会:形式多样
(1)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 有君主私有、地主私有、自耕农私有三种; 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的影响: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导致人地矛盾,引 起社会动荡不安。 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高度集中, 保护自耕农经济。 (2)封建土地国有制:如均田制 (北魏到唐前期;内容、前提、 作用:保证国家赋税和徭役,稳定社会恢复经济;但不能真正阻止 土地兼并。)
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三 、
概况:
明
清
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 涌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十大商帮)
徽商和晋商
商 对外 业 贸易:
明郑和下西洋的朝贡贸易;后来实行“海禁” 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萎缩(广州十三行)
14
三、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①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到宋元时期达到 空前繁荣 ②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国外贸易全面 发展 ③货币种类不断丰富。有柜坊、飞钱和 交子、汇票,白银等。 ④商人群体活跃但商人地位低下,总体 上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 折。
会的动荡。
8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以种植业为 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重视精耕细作技术。
3、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具有封闭性、分散性和落后性缺点(脆弱)
9
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
隋唐: 进一步 发展
原因: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政府政策开明;农 业、手工业发展(经济);大运河的开通(交通)
表现:①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扬一益二) ②市场发展:“市”“坊”分开,农村集市(草市)发展 ③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港口,唐设市舶使
④贸易和金融方面:邸店、柜坊和飞钱出现
7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①生产技术提高,促进 ①规模小、条件简陋,
小农经济的发展。
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
②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 十分薄弱。
生产资料和自主权, ②农业始终维持着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两个部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起到了农业经济的补充作用。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陶业、铁器业等。
纺织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家庭手工纺纱织布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手工织布业。
制陶业则是以瓷器制作为主,瓷器成为中国独特的工艺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古代中国铁器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铁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工具和武器的提高,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劳动力和天候等要素,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制于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是地租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地租制度的存在使得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经济财富,并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地租的征收使农民负担沉重,为地主和贵族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官僚经济对整个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样的经济结构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也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7)元的大都、杭州。
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2020浙江省必修2人民历史 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三、水利事业的进步 1.水利地位: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2.水利工程: (1)上古传说:大禹治水,既平息了洪水危害,又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 建设。 (2)战国:李冰主持兴修 都江堰 (四川成都)、郑国主持兴修郑国渠(关 中地区),以上两个水利工程均为秦国修建。 (3)汉朝:关中农民创造“井渠”,至今还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 的干旱地区。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了水患。
3.(2015·浙江10月学考)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
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它是( )
A.耦犁
B.曲柄锄
C.曲辕犁
D.翻车
解析:C 耦犁出现在汉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曲柄锄出现 在汉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 辕犁,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故C项正 确;翻车是灌溉工具,而非耕土的农业生产工具,故D项错误。
4.(2019·浙江1月学考)敦煌出土的唐宋诗有云:“贫儿二亩地,干枯十 树桑。桑下种粟麦,四时供父娘。”“妇即客舂持,夫即客扶犁。黄昏到 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这反映出( ) A.中国北方常受饥馑的威胁 B.中国农村耕者无其田的现象 C.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 D.耕织结构下农户贫困的情状
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重视水利建设,精耕细作,形成 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2.经营方式: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基本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4.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5.地位: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6.政策: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必修 第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讲
第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国经济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黄河流域出现了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商业活动、货币交易、铁器制造等成为普遍现象。
随着汉朝的统一,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唐朝时期,中国经济进入了鼎盛期。
第二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包括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
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农业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同时还种植茶叶、蚕桑、棉花等作物。
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采用了农耕技术,包括种植技术、耕作技术等。
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生产主要分为纺织业、陶瓷业、制茶业、造纸业、冶金业等。
这些手工业生产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城镇和农村,这些手工业生产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同时也有一些商家出资办厂,雇用工人生产。
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主要包括城市市场贸易和货运贸易。
在城市市场贸易中,商家主要从事商品交换,通过买卖商品来获得利润。
在货运贸易中,商家主要从事运输业务,运输各种商品到各地进行交换。
古代中国的商业主要以私营商业为主,同时还存在着官营商业。
第三讲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经济制度落后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落后,以农业经济为主,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虽得到一定发展,但其发展程度都不高。
地理条件限制中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也各不相同,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例如,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较难进行农业生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内循环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通过内部循环进行发展。
农民生产农产品,手工业生产各种手工制品,商业主要进行本地商品交换,这种经济方式主要针对本地市场,对外贸易相对较少。
重农抑商古代中国经济制度的特点之一是“重农抑商”。
封建统治者认为商人只会谋取自身的利益,而不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考虑,因此对商业的发展进行了限制和约束,对农业的发展进行了推崇。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②原因:a、明初为防患倭寇;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c、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
③评价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农业
①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②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社会福利
①建立联邦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②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
③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2)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探索了一条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斯大林模式”
1、表现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资金来源于农业和轻工业;(工业)②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业)
2、特点
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指令取代市场调节)
1、背景①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②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
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国内战争;
3、主要内容
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
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④分配:实行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
4、评价
①积极: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保障了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
②消极: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新经济政策(1921—19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都江堰建于公元 前三世纪,是 中国战国时期 秦国蜀郡太守 李冰及其子率 众修建的一座 大型水利工程, 是全世界至今 为止,年代最 久、唯一留存、 以无坝引水为 特征的宏大水 利工程。2200 多年来,至今 仍发挥巨大效 益,
(1)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 田租(赋税)、人头税(丁税)、徭役、兵役 (2)土地制度:
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
如何认识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改进的问题?
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 凹 形 铁 锄
马桥文化石锄
战国时期铁锄 (湖南长沙出土)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阶段 春秋战国和 秦汉 特点 出现精’ 耕作工具 耧车\耦犁 其 它 垄作法 江南开发 曲辕犁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农业 古代中国经济 的基本结构 手工业 商业 是其发展的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 发展 阻 碍 古代中国的经 济政策 重农抑商 海禁、闭关锁国 构成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神农”的传说和农业的地位 ▲古代中国农业经 2.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变革 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和基本特点 3.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主要经营形态 2.主要生产部门 3.主要特征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都江堰
漕渠、白渠 龙首渠
铁 犁 牛 耕
翻车 筒车
曲辕犁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例: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 耜,教民农作。”上述反映了这一时期( )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的出现
例: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 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 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 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古代( )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商周时期的集体耕作 ①特点: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工具简陋,劳动者集 体耕作。 ②作用:有利于提高工效。 2、小农经济 (1)形成: 时间:春秋战国 条件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商周时期的集体耕作 2、小农经济的发展 (1)形成: (2)特点: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基本特点: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①规模小、条件简陋, ①生产技术提高,促进 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 小农经济的发展。 十分薄弱。 ②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 ②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 生产资料和自主权,具 再生产,顽固地保持 有生产积极性。 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③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 济形态。 采取重农政策。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 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 动荡。
特点: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种, 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 平均消费 业生产的发展。 奴隶社会 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 (商周) 土地国有制(均田制、屯田制) 以私有制为 封建社会 君主土地私有制 主体的多种 (战国以 地主土地私有制 土地所有制 来)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2、学会观察文物的图片,了解其特点,从中获取信息。如古代重要农具 的形状、特点、功能;具有代表性的手工业品德形状、特点和体现的 工艺技术;从城市的布局图分析城市商业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在本单元要注意比较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朝代土地制度的特点、性质、 影响等;比较三种手工业形式的不同地位;比较宋代和唐代商业活动 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变化;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和晚期的 作用等。
学习方法
1、对古代经济史专题的学习应注意分门别类,根据其特点来把握基本 知识点,农业抓住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生产方式(小农经济)、耕 作方式(精耕细作)的发展过程;手工业从冶铁、制瓷、丝织三个主 要部门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状况的发展区掌握;考察商业的发展则从货 币、市场、城市发展、早期金融机构、商人、对外贸易等方面着手; 把握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关内容,要从它产生的原因、发展、局限等方 面去理解记忆。
“苏湖熟,天下 足”(南宋)、经济 重心转移 引进玉米、甘薯、经济 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北方精’ 成 魏晋南北朝 熟 精’继续发 隋唐时期 展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精’全面成 熟 精’ 继续发 展
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
1.从材质方面看:
石、骨、木器等→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2.从制造工艺方面看: 打制→磨制→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看: 人力操作→畜力→自然力牵引
例:《汉书》上记载西汉时农民每年亩产约一石半,而《昌 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 有了较大的增长、你认为造成当时粮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 ) A.人民更加勤劳 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例:《国语·晋语》载:“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 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通 过该记载我们可以确信春秋时期( ) A.农民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 B.已经使用牛耕 C.各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 D.社会秩序混乱
单元核心知识
核心知识:
(1)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所共同组成的古代经济结构及其特点;
(2)以及上层建筑对经济结构的反作用所产生的后果。
人类历史上,经济活动是保障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与社会的方 方面面紧密相连,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中起决定性作用。所谓“生 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生产建筑”,在本单元中,将探讨 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如何促进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并且从各朝 代的政策中,理解“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真谛。中国古代 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不但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还 在世界上享有广泛的赞誉。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经济基础,但是到了后 期,却又阻碍着新的生产方式的发展与推广,最终使中国逐渐落后于 世界,脱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
无农不稳, 无商不富 (活)。 民间俗语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 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 汉景帝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 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 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骨
耜 远古
石斧
犁
铁 春 战 秋 国
锄
耕 作 方 式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耜耕)
铁犁牛耕
开始阶段:刀耕火种(一直至西汉南方还是)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 主要耕作方式) 以小农户(家庭)个体经营为主
(1)牛耕技术: 春秋:开始出现牛耕技术 →战国: 牛耕技术开始推广 汉代:牛耕技术普及全国,出现耦犁 (2)农具: 耒耜—青铜(少量)—铁农具 (3)灌溉工具: 翻车—筒车 (4)水利技术: 原始后期:大禹治水→战国:李冰,都江堰;→汉代:漕渠、 白渠、龙首渠→唐宋:筒车、高转筒车→明清:水力风车
【以史为鉴】
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如何处理好 “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现状,谈谈你的看法 和建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要落实科学发展观; 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特色优势; 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完善水利设施,政府重视; 政府应减灾减负。 ……
大 禹 治 水 ( 想 像 画 )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禹画像石)
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 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禹乃……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 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 入。——《史记〃夏本纪》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商周时期的集体耕作 2、小农经济的发展 (1)形成: (2)特点: (3)评价
评价小农经济。
(1)积极性: 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①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 展的的主要动力; ②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 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2)局限性: 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中国封 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②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土地兼并问题日益突出,导致阶 级矛盾尖锐。 ③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狭小规模很难扩 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成长。 ④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朝代 原始社会
耕作 方式
刀耕 火种 石器 锄耕
生产工具
石刀、石斧
耒耜和石锄、石犁、 少量青铜农具
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
排水、除草 沤肥、治虫
农作物 粟、稻
粟、稻、黍 稷、麦、桑
水利 灌溉
商、西周
春秋战国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朝 明清
铁农具和牛耕 耧车、耦犁、 犁壁
垄作法 代田法 耕耙耱技术 和耕耙技术
1.经营方式: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
经营形态 官营 手工业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历史作用: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政府直接经营、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 不在市场 (工商食官) 集中、大作坊 和市场扩大,不利新技术推广 贵族生活用品 流通
在市场流 民营 民间私人 明朝中后期,规 历史作用:一方面巩固了自然 民间消费的产品 手工业 模扩大,出现手 自主经营 通 经济,另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经 工工场,出现了 济发展,并在明朝中后期孕育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 剩余部分 家庭 雇佣关系 农户的副业 了资本主义萌芽 手工业 赋税的产品 出售 地位变化:明清以前,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和主体地位,家 庭手工业分布面最广,占自然经济重要地位,民营手工业只是起 到辅助作用;明清以后,民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先 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受到官营手工业的限制和束缚.家庭 手工业有走向破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