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病
什么是城市病?城市病及其治理 中国城市病集中爆发
什么是城市病?城市病及其治理中国城市病集中爆发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城市化问题,也称为城市病.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复杂,首先是经济原因。
有人将这些问题统称为城市病.城市病是几乎所有国家曾经或正在面临的问题,但城市病的轻重可以因政府重视程度和管理方法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拉美国家的城市病比发达国家更严重。
这些因城市发展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被称为城市病.几十年前这种城市病就已经出现在东京、纽约等诸多城市然而一直以来.并没有人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是城市病导致了城市的衰退。
在工业革命期间,城市迅速的发展往往超出社会资源的承受力,导致各种“城市病”的出现,主要包括住宅奇缺、污染严重、卫生状况恶化等。
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为治理“城市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往往效果不佳。
简介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现代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人口增多、用水用电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以及由上述问题引起的城市人群易患的身心疾病。
而这些问题和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加剧了城市政府的负担,使城市政府陷入了两难困境。
根据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历程,城市发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在城市化发展阶段,如果人口的过度集聚超过了工业化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会发生某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过度城市化”现象,产生了一系列被称为“城市病”的矛盾和问题,国际上特大型城市的“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膨胀特大型城市通常对人口具有强大的集聚作用,而人口的快速集聚也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
在人口快速集聚的过程中,一旦城市建设和管理跟不上迅速增长的需求,导致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滞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出现环境污染、就业困难、治安恶化等城市病。
城市病
一、“城市病”的含义“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违背自然规律搞建设而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失衡和无序现象,它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和经济发展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城市竞争力丧失,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
换言之,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导致现代化的城市流动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能源短缺,而造成的种种弊病,称之为“城市病”。
二、城市病产生的原因1.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控制性详规覆盖率低,且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2.对城市规划的作用认识不够,规划意识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行政干预规划、人为影响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肢解了城市规划集中统一管理权,削弱了规划的权威。
3.中小城市为了招商引资大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商在优惠政策的保护下,受利益驱动,不服管理,随心所欲,不报自建、随意乱建,先建后办、边建边办、建毕不办的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规划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城市病”的主要表现:1.规划滞后于建设。
2.“马路拉链”随处可见,影响城市整体形象。
3.城市绿地少、公园广场数量不足,标准低,生态环境差。
4.环境污染严重,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恶劣。
5.城市规模盲目扩张,缺乏特色。
城市的形象关键在于有特色。
四、城市病对人体的危害常年在城市居住的人对城市形成的依赖,会导致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它不仅能影响健康,严重者还会发生疾病。
1.以车代步。
2.以补求寿。
3.娱乐过度。
4.迷恋电视。
5.睡眠不足。
6.饮食过精。
7.烟酒成癖。
五、城市病的治理措施1.树立规划权威,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⑴加大投入;⑵政府带头执行规划。
2.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⑴各级领导必须形成“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的共识;⑵规划一条道路或一个小区,要强调规划的前瞻性、预见性,各类管网要合理布局、科学布局,始终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原则组织施工;⑶政府要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加以立法,管理部门依法加强管理。
城市病的治理措施
城市病的治理措施简介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发展不均衡、环境恶化等原因,造成的城市运行障碍和社会问题的集合。
为了解决城市病带来的种种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城市病治理措施,并对其有效性进行分析。
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城市规划是治理城市病的核心措施之一,它通过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土地资源,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城市规划需要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确保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平衡发展。
其次,城市规划需要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土地浪费和过度开发。
例如,可以通过合理配置工业区、商业区和居住区的空间比例,减少城市拥堵、污染等问题。
环境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恶化是城市病的一个重要表现,因此环境保护和改善是治理城市病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城市的绿化和生态建设,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
例如,可以在城市公园、广场等地增加绿化和景观,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交通管理和优化交通拥堵是城市病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交通拥堵可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交通管理和优化是治理城市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需要建设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其次,需要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此外,还可以采取交通限制措施,如交通管制、限行等,减少交通拥堵的发生。
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城市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均衡,一些地区经济相对滞后,导致社会问题的产生。
因此,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是治理城市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需要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提供贷款、补贴等政策支持,吸引投资和企业到这些地区发展。
其次,需要推动产业升级,引进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提升整个城市的经济水平。
城市病表现及其治理
“城市病”表现及其治理一、城市病的含义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城市病" .二、城市病危害的表现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
“城市病"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将会加剧城市负担、制约城市化发展以及引发市民身心疾病等。
特别是城市的出行时间较长,因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城市会损失大量的财富,无形中浪费了能源和资源,不利于”城市的畅通发展。
”三、城市病的治疗方法未来大城市发展应该采取多中心组团式,以避免或缓解大城市病的发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采取空间调整的策略。
过去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单中心,摊大饼”,城市是发展中心,周边是居住区,大家早晨往中间走,晚上往外走,使得交通拥堵,并产生热岛效应。
如果改变城市发展方式,如采取多中心组团式发展,在城市之外构建一个中心,建设城市新区,成为另外一个组团,这就和单中心分开并形成互补,热岛效应也能够解决。
所以,未来大城市发展应该采取多中心组团式。
2、在发展中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一般情况下,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城市病”也都会缓解。
比如原来伦敦的大雾、纽约的案件频发、东京的环境事件等,都是“大城市病"的表现,但现在的这些城市生态环境、社会治安已经得到不断的改善.3、大城市的发展要和周边城市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比如把零部件的生产转移到小城镇.四、联系实际部分城市围绕单一中心城区往外“摊大饼",最终导致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例如上海,用百度搜索“上海堵车",立刻就会出来上百万条相关网页,有抱怨有无奈更有建议,在上海市民的认知中,现如今上海堵车是必然的,不堵车才是偶然的。
上海市作为我国特大型城市的代表,面临着城市交通供给能力有限和城市交通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交通拥堵问题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影响了城市的社会与经济发展。
城市病
我认为城市病的本质就是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城市化发展规模的匹配度失衡。城市
的资源环境是有一定承载能力的,随着城市的膨胀,城市的资源环境越来越不能适应城市的
良好发展。另外,城市组织管理落后于城市化过程也是造成城市病的重要原因。我们还可以
治理。
城镇是区域的特殊表现。在学术研究上也是把城市经济学作为区域经济学的一部分内容。
资料图片:大城市的拥挤交通。
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里面,有一些从来没提过的新内容。“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
要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预防和治理城市病,这是非常大的亮点,新的
提法,第一次进入我们党的政治文件。
(1)树立规划权威,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2)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
(3)立足本地实际,实施增绿扩绿工程。
(4)加强污染治理,构建城市生态经济。
(5)注重个性特色,科学为城市定位。
2、联系实际的例子(允许粘贴打印稿)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科学制定城镇
城市病的内涵和本质
“城市病”这个词最早发源于工业革命后期的英国,当时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把
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由于城市爆炸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称之为“迈达斯灾祸”。迈达斯是古希腊
神话中的人物,他梦想点石成金,后来有了这个能力,但结果却坏了。我们想象一下,当你
周围的东西都变成黄金了,会怎么样?是灾祸,不是幸福,黄金既不能吃,也不能穿。哈孟
等,都是城市病比较严重的表现。再有公共交通问题,城市交通拥挤状况普遍存在。有一个
数据,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特大城市机动车平均时速从过去每小时20公里左右下降
简述城市病的实际例子
城市病的实际例子引言城市病是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
它是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可持续的产物,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城市病实例来探讨其本质和解决途径。
1. 交通拥堵1.1 实例1:北京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交通压力巨大。
每天早晚高峰时段,市中心的道路几乎被车辆完全占据,导致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
人们花费大量时间在交通堵塞中,对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1.2 实例2:孟买孟买是印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也遭受着巨大的交通拥堵问题。
道路狭窄、车辆过多、缺乏交通规划等因素导致了孟买的交通拥堵程度严重,使得通勤时间大大增加,影响到个人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解决途径:•改善公共交通系统,提供更多的地铁、电车、公交等便捷交通工具;•推广绿色出行方式,鼓励骑行和步行;•制定合理的交通管理政策,限制私家车数量,加强交通规划。
2. 空气污染2.1 实例1:德里德里是印度的首都,也是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车辆排放和工业废气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导致了严重的雾霾问题,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墨西哥城位于山谷中,周围环绕着高山,形成天然的空气污染容器。
该城市的工业和交通引发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居民长期暴露在有毒有害的空气中,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解决途径:•推行清洁能源,减少对煤炭等污染物的依赖;•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的净化处理;•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3. 垃圾处理难题3.1 实例1:纽约市纽约市每天产生大量的垃圾,垃圾处理成为了该市的一项重大挑战。
垃圾填埋场接近饱和,给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危害,同时处理垃圾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金钱。
3.2 实例2:拉各斯拉各斯是尼日利亚最大的城市,也面临着巨大的垃圾处理问题。
垃圾处理设施的缺乏和管理不善导致垃圾在城市中堆积,严重影响城市的环境卫生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解决途径:•提倡垃圾分类,减少可回收垃圾的数量;•引进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如焚烧和填埋发电;•加大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
城市病
城市病编辑?[chéng shìbìng]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
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城市病”。
目录1概念2根源与措施3具体表现3.1 简介 3.2 人口膨胀3.3 交通拥堵3.4 环境恶化3.5 资源短缺3.6 城市贫困4方案分析4.1 世博会方案4.2 城市绿化5解决措施建议6中国现状7健康城市8世博会论坛8.1 专家把脉8.2 通勤时间8.3 婴儿车指数8.4 节地模式1概念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
“城市病”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将会加剧城市负担、制约城市化发展以及引发市民身心疾病等。
特别是城市的出行时间较长,因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城市会损失大量的财富,无形中浪费了能源和资源,不利于”城市的畅通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也称为城市病.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复杂,首先是经济原因。
有人将这些问题统称为城市病.城市病是几乎所有国家曾经或正在面临的问题,但城市病的轻重可以因政府重视程度和管理方法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拉美国家的城市病比发达国家更严重。
这些因城市发展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被称为城市病.这种城市病就已经出现在东京、纽约等诸多城市然而一直以来.并没有人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是城市病导致了城市的衰退。
在工业革命期间,城市迅速的发展往往超出社会资源的承受力,导致各种“城市病”的出现,主要包括住宅奇缺、污染严重、卫生状况恶化等。
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为治理“城市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往往效果不佳。
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现代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人口增多、用水用电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以及由上述问题引起的恶城市人群易患的身心疾病,这些问题“和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加剧了城市政府的负担,使城市政府陷入了两难困境。
盘点十大城市病
盘点⼗⼤城市病如今,在北京、上海、⼴州、深圳这样的特⼤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托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困扰城市居民的⽣活。
这些不尽如⼈意的表现有⼀个简单的名字:城市病。
城市病指的是⼈⼝过于向⼤城市集中⽽引发的⼀系列社会问题。
下⾯我们就来盘点⼀下城市病的⼗⼤症状:1、交通拥堵交通拥堵是城市的⼀⼤顽疾。
如今随着私⼈汽车数量的猛增,交通拥堵问题更是与⽇俱增。
以北京为例,谁都知道作为⾸都的北京还有另外⼀个响亮的名字:⾸堵。
今年中秋节北京全城拥堵⾄今令许多⼈耿耿于怀:50⽶的道路竟然⾛了半个⼩时的时间……交通拥堵⾸先带来的是居民出⾏时间和成本的增加,据调查显⽰,北京平均上班时间花费就⾼达40多分钟。
交通拥堵其次给居民带来了⼼理痛苦,降低了居民的⽣活质量。
交通拥堵不仅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增多,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由于车辆只能在低速状态⾏驶,频繁停车和启动不仅增加了汽车的能源消耗,也增加了尾⽓排放量,增加了噪声。
2、环境污染蓝蓝的天空⽩云飘,在⼤城市⾥这样的情景你会很少看到,⼤城市⾥更多的是灰蒙蒙、阴沉沉的天⽓。
站在城市的过街天桥上或者城市的⾼处,你会看到城市的上空笼罩着⼀团灰,让⼈感到⾮常压抑。
新鲜的空⽓对于城市⼈是⼀种难得的享受。
除了空⽓污染,还有垃圾污染等各种污染。
据媒体报道,仅2009年⼀年,北京市⽣活垃圾产量已经⾼达669万吨,但是城市的垃圾处理能⼒却远远低于垃圾的产⽣量,《南⽅周末》报道称北京现在已经“垃圾围城”。
3、资源匮乏如今⼤城市的⽔资源紧缺问题最为严重。
据北京市政协调研显⽰,⽬前北京市98%的能源靠外地调⼊。
全市年均可利⽤⽔资源仅为26亿⽴⽅⽶,实际年均⽤⽔约36亿⽴⽅⽶。
据悉,北京市⼈均⽔资源占有量约285⽴⽅⽶,只有全国⼈均⽔资源占有量的七分之⼀;世界⼈均⽔资源占有量的三⼗分之⼀。
4、住房紧张安得⼴厦千万间,⼤庇天下寒⼠俱欢颜?⼟地资源紧缺问题是国际⼤都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必然出现的问题。
“城市病”及其治理
浅谈“城市病”及其治理一、“城市病”的专业名词解释“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
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因而被形象地称之为“城市病”。
二、北京“城市病”的主要表现通过官方通报通告和个人切身感受,发现北京“城市病”的主要表现有:(1)交通拥堵北京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矛盾比较突出,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节假日交通拥堵已成为常态。
(2)资源短缺北京存在严重资源短缺现象。
如:水资源紧缺,一度面临用水荒;土地供应紧张导致购房需求上升、地价房价上涨。
(3)环境恶化北京经常出现雾霾天,还偶发沙尘暴。
北京市的生态环境虽然较之以往有很大改观,但整体状况仍然值得担忧。
(4)收入悬殊北京常住人口享受到的改革红利并不多,好处并不明显。
比如北京公务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待遇较之其他特大城市有明显差距,而承担的各项费用开销却相当高,直接造成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三、北京“城市病”的应对措施针对北京由于“城市病”带来的种种危害弊端,建议强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强城市科学规划、加快经济高速发展。
(1)明确北京城市定位,转移非核心功能和产业明晰首都城市战略地位,加快推进通州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建设,带动人口和产业的分流疏解,从而优化空间格局、拓展发展新空间,有效治理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城市病。
(2)科学北京城市规划,加快全市道路交通建设根据城市的资源承载能力,深入做到“三规合一”(经济发展规则、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相统一);断续控制房地产投资和用地扩张,把从事特殊职业的人员纳入集资建房、统建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保障范畴;多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网络系统,倡导广大市民绿色低碳出行。
(3)利有资源发展经济,缩小城乡行业收入差距充分利用北京的资源优势,强化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制度,适当提高工资待遇,使北京居民靠劳动获得更高的收入,从而缩小与其他特大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
简述城市病的实际例子
简述城市病的实际例子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困扰,导致城市发展不平衡、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社会问题增加的现象。
下面列举了10个实际例子来说明城市病的存在和影响:1. 交通拥堵:城市中车辆数量不断增加,道路建设跟不上,导致交通拥堵成为常态。
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早晚高峰期间,车辆排队等待的时间长达数小时。
2. 空气污染:工业发展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导致城市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高,空气质量差。
例如,印度的德里和中国的石家庄等城市常年遭受雾霾困扰,居民健康受到威胁。
3. 水资源短缺:城市人口增长和工业用水需求增加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
例如,南非的开普敦曾经面临严重的水危机,居民每天限定用水量,以应对干旱导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4. 垃圾处理问题: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带来大量垃圾产生,垃圾处理设施不足,导致垃圾无处可去。
例如,菲律宾的马尼拉湾曾因垃圾倾倒问题而受到污染,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5. 高房价:城市人口集中,需求超过供应,导致房价居高不下。
例如,香港的房价长期高企,使得普通居民难以负担得起住房。
6. 教育资源不均衡:城市教育资源有限,导致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学校,而其他学校教育条件差。
例如,印度的孟买和中国的北京等大城市的名校资源有限,导致许多学生和家长形成激烈的竞争,而其他学校的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7. 社会矛盾增加:城市中贫富差距拉大,社会阶层分化,导致社会矛盾增加。
例如,美国的洛杉矶和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等城市,贫富差距明显,社会不公现象严重。
8. 城市孤独症: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社交圈子变小,社交关系变得疏离,导致城市居民普遍感到孤独。
例如,日本的东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但居民普遍感到孤独和缺乏人际关系。
9. 城市暴力和犯罪率上升:城市中人口密集,社会问题增加,犯罪率上升。
例如,巴西的圣保罗和墨西哥的墨西哥城等城市,犯罪率居高不下,居民生活安全受到威胁。
10. 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服务的不稳定。
城市病及其治理个人讨论提纲
城市病及其治理个人讨论提纲一、引言1.介绍城市病的定义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2.引入个人对城市病治理的关注和思考二、城市病的表现1.住房问题a.高房价和房地产泡沫b.住房分配不公平2.交通拥堵a.私车激增和道路不足b.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3.环境污染a.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b.垃圾处理不当4.社会不平衡a.贫富差距扩大b.教育和医疗资源不均衡三、城市病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城市病给居民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2.城市病对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威胁3.需要通过城市病治理来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居民幸福感四、城市病治理的原则和方法1.政府角色a.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b.推动住房制度,确保住房分配公平合理c.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交通系统2.市民参与a.培养市民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b.参与社区自治,改善社会公平性3.科技支持a.推动绿色科技,减少环境污染b.运用大数据和智慧城市技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五、个人对城市病治理的思考和建议1.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人性化a.加强土地管理,防止房地产过度炒作和泡沫化b.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拥堵2.推动绿色出行和节能减排a.鼓励公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非机动车b.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供能体系3.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和实施a.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倡导垃圾分类b.加大对企业和车辆尾气排放的监管和惩罚力度4.提高社会公平性和平衡发展a.促进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b.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六、结论1.总结个人对城市病治理的思考和建议2.强调城市病治理需要政府、市民和科技的共同参与3.预期未来城市病治理能够推动城市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病的治理措施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合理 规划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区域 ,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化和科学 化。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按照人口分布和居民需求,合理规划 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 设施的布局,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 质和幸福感。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01
完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提高城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
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 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2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维护社会公正和法治秩序。
3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 氛围。
THANKS
感谢观看
04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
01
02
03
04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 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建筑节能监管,推广绿色 建筑和节能建筑。
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减少照明 能耗。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 物排放。
发展循环经济产业
01
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发 展。
02
06
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社会保障完 善
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优化教育布局,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
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优质医疗 资源。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素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待遇水平,为城乡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社 会保障。
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对特殊困难群体给予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 。
南昌城市病现状及治理分析
南昌城市病现状及治理分析南昌作为中国的大城市,无疑是繁荣发展的代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昌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病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缺、人口失衡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针对南昌城市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治理措施,对于促进南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南昌城市病现状分析1. 交通拥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南昌的道路交通压力越来越大。
许多城市主干道每天都会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
2. 环境污染南昌的环境污染主要由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和建筑施工等因素引起。
空气质量下降、水体污染严重和噪音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3. 资源紧缺南昌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能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
资源短缺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加剧了环境恶化和社会矛盾。
4. 人口失衡南昌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密集,而郊区地区相对人口稀少。
这种人口失衡现象导致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均衡,同时也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
1. 加强交通管理为了解决南昌的交通拥堵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优化道路网络,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鼓励市民减少自驾出行;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交通信息化水平。
2. 推动环保工作南昌可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降低工业排放的污染物,并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治理。
还可以加大力度治理建筑施工噪音和扬尘污染,净化城市空气。
3. 资源节约利用南昌可以通过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减轻城市资源紧缺的压力。
还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再生利用率,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4. 实现城市均衡发展南昌可以大力发展郊区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吸引更多的人口向郊区转移,减缓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压力。
城市病的表现及其治理-
城市病及其治理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违背自然规律搞建设而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失衡和无序现象,它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一目下降和经济发展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城市竞争力丧失,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
治理城市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个人讨论提纲:一、“城市病"的含义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导致现货化的城市流动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能源短缺,而造成的种种弊端,称之为“城市病“二、“城市病”的主要表现人口膨胀、就业压力增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能源短缺。
三、“城市病”对人类生活的危害常年在城市居住的人对城市形成的的依赖,会导致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它不公能影响健康,严重者还会发生疾病。
1、以车代步,2、以补求寿,3、娱乐过度,4、迷恋电视,5、睡眠不足,6、钦食过精。
四、“城市病”的治疗方法比如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北京采取双号限制车辆出行,未来在销售汽车方面更采取摇号的方法,实行宏观统一的方式控制抑制问题。
小组讨论的提纲:一.“城市病”的含义“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违背自然规律搞建设而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失衡和无序现象,它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和经济发展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城市竞争力丧失,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病产生的原因1.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控制性详规覆盖率低,且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2。
对城市规划的作用认识不够,规划意识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行政干预规划、人为影响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肢解了城市规划集中统一管理权,削弱了规划的权威.3。
中小城市为了招商引资大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商在优惠政策的保护下,受利益驱动,不服管理,随心所欲,不报自建、随意乱建,先建后办、边建边办、建毕不办的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规划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城市病范文
城市病范文城市病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总称。
城市病对城市环境、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需要我们全面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交通拥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日益严重。
道路拥堵、停车难等交通问题不仅影响人们的出行效率,还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其次是环境污染。
大量排放的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
再次是房价上涨和土地资源浪费。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受到了严重浪费,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房地产项目,导致房价上涨,给居民生活带来了负担。
最后是资源分配不均。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资源无法满足需要,资源分配不均现象突出,城乡差距拉大。
针对城市病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
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解决房地产泡沫问题,避免资源浪费。
其次要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投入。
修建更多的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优化交通网络,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数量。
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治理力度,减少废气排放、噪音污染等,提高环境质量。
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扶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城市病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解决城市病需要从制度、管理、技术等多个方面入手。
政府应加强对城市病的关注和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共同推动解决城市病的问题。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城市的健康发展。
城市病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但也是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来解决的。
我们要树立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发展,减少城市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
城市病一般指因人口急剧增加而引起的资源短缺
城市病一般指因人口急剧增加而引起的资源短缺
“城市病”一般是指因人口急剧增加而引起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人口拥挤、社会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大和治安差等各种负面现象。
它是与城市发展进程相伴相生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城市发展的速度
B.城市发展的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
城市病,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供水不足、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秩序混乱,以及物质流、能量流的输入、输出失去平衡,需求矛盾加剧等问题。
主要表现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人地矛盾尖锐;布局分散、城市整体规划相对落后;只求规模不问功能,盲目扩大,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和落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得不到良好的保护;城市建设中的人文问题、犯罪率问题突出等。
这些问题使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处于失衡和无序状态,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和经济发展成本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病几乎是所有国家城市化过程中曾经或正在面临的问题。
答案解析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病”就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在中国的表现就是人口过于向北京、上海(人口密度最大)这两个城市集中,上海和北京有中国38%的人口,工业劳动力的近50%。
“城市病”容易造成人口膨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民窟等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上海有常住人口2301.92万人。
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3.4%,人口密度也由2000年的每平方公里2588人,增加到3631人,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
在上海人口的增量中,89.5%由外省市流入,从安徽、江苏、河南三地流入的人口最多。
城市病及其治理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违背自然规律搞建设而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失衡和无序现象,它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一目下降和经济发展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城市竞争力丧失,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
治理城市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城市病”的含义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导致现货化的城市流动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能源短缺,而造成的种种弊端,称之为“城市病“二、“城市病”的主要表现:人口膨胀、就业压力增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能源短缺。
三、“城市病”对人类生活的危害常年在城市居住的人对城市形成的的依赖,会导致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它不公能影响健康,严重者还会发生疾病。
1、以车代步,2、以补求寿,3、娱乐过度,4、迷恋电视,5、睡眠不足,6、钦食过精。
四、“城市病”的治疗方法比如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北京采取双号限制车辆出行,未来在销售汽车方面更采取摇号的方法,实行宏观统一的方式控制抑制问题。
一.“城市病”的含义“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违背自然规律搞建设而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失衡和无序现象,它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和经济发展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城市竞争力丧失,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病产生的原因1.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控制性详规覆盖率低,且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2.对城市规划的作用认识不够,规划意识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行政干预规划、人为影响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肢解了城市规划集中统一管理权,削弱了规划的权威。
3.中小城市为了招商引资大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商在优惠政策的保护下,受利益驱动,不服管理,随心所欲,不报自建、随意乱建,先建后办、边建边办、建毕不办的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规划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城市病”的主要表现:1.规划滞后于建设。
2.“马路拉链”随处可见,影响城市整体形象。
3.城市绿地少、公园广场数量不足,标准低,生态环境差。
4.环境污染严重,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恶劣。
5.城市规模盲目扩张,缺乏特色。
城市的形象关键在于有特色。
四.城市病对人体的危害常年在城市居住的人对城市形成的依赖,会导致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它不仅能影响健康,严重者还会发生疾病。
1.以车代步。
2.以补求寿。
3.娱乐过度。
4.迷恋电视。
5.睡眠不足。
6.饮食过精。
7.烟酒成癖。
五.城市病的治理措施1.树立规划权威,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⑴加大投入;⑵政府带头执行规划。
2.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⑴各级领导必须形成“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的共识;⑵规划一条道路或一个小区,要强调规划的前瞻性、预见性,各类管网要合理布局、科学布局,始终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原则组织施工;⑶政府要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加以立法,管理部门依法加强管理。
3.立足本地实际,实施增绿扩绿工程:⑴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自然资源,合理安排绿地布局,突出园林绿化地方风格;⑵强化绿化监督管理,确保城市绿地面积不被侵占。
4.加强污染治理,构建城市生态经济:⑴严格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⑵优化能源结构;⑶大力加快治污设施建设,增强污染治理能力;⑷借助先进科技构建城市生态经济。
5.注重个性特色,科学为城市定位:⑴做到文化特色和现代化气息相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呼应,要有超前性、科学性、指导性,准确把握地域内的建设脉博;⑵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城市内不同区域的分工,突出功能,注重实用;⑶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做好城市风貌规划,在新的建设中注入历史的遗存,使城市脱离肤浅平淡,丰富其文化内涵。
六.总结为了防止“城市病”的发生,必须在城市建设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兼顾,实观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病”的表现及治理“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违背自然规律搞建设而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失衡和无序现象,它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和经济发展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城市竞争力丧失,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
治理“城市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及成因1 规划滞后于建设。
“规划服从于建设”、“建设指导规划”、“换一届政府换一张规划”、“规划赶不上变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规划的龙头作用、调控作用发挥不出来,一些地方的城市建设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产生的原因:一是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控制性详规覆盖率低,且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二是对城市规划的作用认识不够,规划意识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行政干预规划、人为影响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肢解了城市规划集中统一管理权,削弱了规划的权威。
三是中小城市为了招商引资大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商在优惠政策的保护下,受利益驱动,不服管理,随心所欲,不报自建、随意乱建,先建后办、边建边办、建毕不办的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规划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是规划执法查处难度大。
从随州市现状看,规划执法阻力大,特别是私人建房因分散隐蔽、建筑量小,有些来不及查处已形成既定事实,加之查处违法建设程序复杂,周期长,即使通过法院强制执行,也难以执行到位。
2 “马路拉链”随处可见,影响城市整体形象。
我国城市地下管网大体有给水、污水、雨水、通讯、供电、供热、供气等七种管线,这些管线所属单位的经济状况、时间要求和管线技术标准各不相同,受城市发展条件限制,不能同时规划、同步施工,而且管线所属单位按各自所需,分阶段、分路段挖路施工,使得城市道路经常“开膛破肚”,既影响城市整体形象,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又浪费大量资金。
3 城市绿地少、公园广场数量不足,标准低,生态环境差。
以随州市绿化现状看,主城区绿化覆盖率仅有38.93%,人均公共绿地4.27平方米,低于全国城市人均公共绿地水平(6.25平方米),城市生态环境比较差,妨碍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老城区人口密度大,建筑拥挤,道路狭窄,无可设置绿地的富余空间。
同时,由于对城市生态环境重要性认识不够,一方面规划拟建城市绿地的土地政府无钱征用;另一方面,在新开发的居住小区,开发商一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忽视绿化(考试大注册城市规划师编辑整理)建设,小区绿地面积严重不足。
主城区公园数量少、面积小也是造成绿地面积不足的原因之一。
目前,主城区内还没有游园,市民游憩休闲空间有限;老城区无绿化预留地,无法增绿扩绿。
4 环境污染严重,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恶劣。
中小城市特别是内陆城市大气、水资源污染指标均存在超标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工业发展速度快,建筑工地多,机动车迅速增加,使烟尘、灰尘和尾气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合成洗涤剂广泛使用和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使生活污水同工业废水一起,构成污染城市的重要来源,加之受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无力兴建污水处理设施。
5 城市规模盲目扩张,缺乏特色。
城市的形象关键在于有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许多城市变得越来越没有自己的个性,到处是似曾相识的街道,“欧美风格”的小区、千篇一律的建筑比比皆是,火柴盒般的高大建筑密集,宛若“混凝土森林”。
产生的原因:城市领导热衷于眼前政绩,追求城市变大、变新、变洋,盲目对文脉之本、风貌特色的老城区进行成片改造,虽然一批批低矮破旧的房屋被拆除,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大广场、宽马路、豪华办公楼、欧式建筑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使许多城市原有的特色迅猛消失。
一些中小城市不结合本地人文、历史地理、景物等实际来制定规划。
而是贪大求洋,舍近求远,搞大而全、高而空的规划,不结合自己经济实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因素搞规划,小城市模仿大城市,内陆城市模仿沿海城市,千城一面。
二、“城市病”的治理措施1 树立规划权威,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一是加大投入,为加快规划编制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确保中小城市控制性详规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更好地指导城市建设。
二是政府必须带头执行规划。
规划一经制定,非经法定程序任何人不得擅自变更,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归口一家管,建设一盘棋;强化规划执法手段,政府要积极支持规划执法,对查出的各类违法、违章建筑,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严肃查处,该拆的坚决拆除,该罚的坚决处罚,该公开曝光的坚决曝光,决不姑息迁就。
三是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技术规范及法规要求,科学、合理调整规划,使规划尽可能满足项目要求,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加强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国有土地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之源,中小城市必须建立由政府垄断国有土地市场机制,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从源头上治理规划管理失控问题。
2 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
首先,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规划短视行为的危害,形成“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的共识,消除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现象。
分管城市建设的领导应从投资—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层次把好关,确保各种管线同步规划、同步施工、一次性预埋,杜绝“马路拉链”的产生。
其次,规划一条道路或一个小区,要强调规划的前瞻性、预见性,各类管网要合理布局、科学布局,始终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原则组织施工。
第三,政府要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加以立法,管理部门依法加强管理。
3 立足本地实际,实施增绿扩绿工程。
各中小城市应该根据各自的人文、地理、历史科学合理制定绿地规划,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面貌。
从随州市实际看,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一要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山林、水体、地形、地貌、植物等自然资源,合理安排绿地布局,形成功能齐全、效益突出、点线面带四位一体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突出园林绿化地方风格。
二要把城南新区的大面积山林与城市绿化融为一体,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开发白云公园山场,使山林与公园景点合为一体。
三要在市区大小河流沿岸,以水体为衬托,建设宽阔的防护林和风景林带。
四要改造老城区中心公园——神农公园,增加绿地面积,实现城市园林由单纯的游憩、观赏向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又融游憩观赏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