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人物形象解读
心是孤独的猎手探索人类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心是孤独的猎手探索人类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人类的内心是一个广袤而神秘的世界,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情感、欲望和渴望。
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了人类内心的孤独和渴望。
这部小说以五个主要角色的视角展示了他们内心世界的迷失、求索和痛苦。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揭示的人类内心孤独与渴望的主题。
首先,小说中的主人公们都被自身的内心孤独所困扰。
例如,约翰·辛格是一个聋哑人,无法与他人进行言语交流。
尽管他身边有朋友和家人,但他的内心世界是与外界隔绝的,他的孤独感是无法被他人理解的。
此外,米克·凯利这个少女天才被严重的社交不适所困扰,她在与人互动时感到迷茫和无助,渴望能够与他人建立真正的联系。
这些角色都在探索如何在孤独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意义。
其次,本书中的角色们都怀有深深的渴望,希望从他人那里找到理解和共鸣。
小男孩米克·凯利渴望寻找一个心灵伴侣,一个能够真正理解她内心世界的人。
她把这个期望寄托在约翰·辛格身上,但结果却令她感到失望。
约翰·辛格自己也有着自己的渴望,他希望音乐能够成为他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发现这个渴望无法得到满足。
这些渴望推动着角色们不断地寻找、追求,并对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在小说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人类内心深处的自我困局。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痛苦和挣扎,他们试图逃离孤独的困境,但往往陷入更深的无助之中。
约翰·辛格为了逃避内心的困扰,沉溺于宗教信仰,但最终发现这只是一场幻觉。
米克·凯利试图逃离家庭的束缚,追求自由和追求自己的梦想,但她最终发现自己无法真正逃离内心的困扰。
这些描写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最后,在小说的结尾,作者通过角色们的经历和奋斗向读者展示了寻找内心自由和满足的重要性。
角色们逐渐认识到,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只有通过真正的自我探索和接纳才能得到解决。
与卡森·麦卡勒斯一起品味孤独——浅谈《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孤独众人
向世 界传递 自己的孤独 感 。 卡森 ・ 麦卡 勒斯 通过 小 说的 阐释 , 向读 者 传递 一个 不 可 回避 、无法 摆脱 的孤 独主题 ,她 认为 ,现 代文 明 中 “ 孤
独 是绝对 的 ,最深切 的 爱也无 法改 变人 类最终 极 的孤独 ” 。 其 中成 因主要 是受 到卡 森个 人创作 及情 感经 历的影 响 。麦 卡勒斯 极度 敏感 、渴求 ,她 需要 多方面 的精 神资 源来 滋养 她 ,来 强烈满 足她 。麦 卡勒 斯 内心的 需求犹 如宇 宙里 巨大 的黑洞 ,不 停地 吞噬着 友谊 与爱 情 。从少 女时代 开始 ,病 魔与她 终生 相随 ,风湿 热 、三次 中风 、癌症 ,多次手 术使 她倍 受病痛 折磨 ;极度 渴求 爱 的麦卡 勒斯 ,她 的婚姻 却是
-
4 -
与卡森 - 麦 卡勒斯 一起 品味孤独
浅谈 《 心 是孤独 的猎手》 中的孤独众人
达娃央宗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公共教学部
摘 要: 2 O世纪 4 J 0 年代 美 国女 作家卡森 - 麦卡勒斯 的长篇 小说 《 心是孤 独的猎 手》是 一部极具 代表 意义的作 品。 该 作 品中的人 物都 呈现 一个 共 同特征 :孤独 。这是 现代 人 的普 遍情 结 ,现代 人挥 之不 去的体 验。 本文对 小说 中各种 人物 的 孤 独进行 了解 读。 关键词 :麦卡 勒斯 ;孤独 ;人物
“ 孤独 ”是 文学 作 品 的永恒 主 题 ,也是 人 类社 会 的永 恒 主题 。我们 虽然 自古都 过着群 居 的社会 生活 ,但 内心 的 孤独 感 却从来 不 曾减少 过 ,甚 至与 日俱增 。卡 森 ・ 麦 卡勒 斯在 自己的第 一本 小说 《 心是孤 独 的猎手 》 中塑造 了几个 孤独 的人物 形 象,展示 出 了人 类无 限 的孤 独感 。 辛 格 是 小说 中的 核 心 人 物 ,被 麦 卡勒 斯 塑 造 成 了 一 个 不 能说 话 的 “ 上帝” ,然 而 拯 救世 人 的 “ 上 帝 ”也 是孤 独 的 ,他 并不 能理 解他们 ,他 的精 神支 柱是住 在 精神病 院 的安东 尼帕 罗斯 。女孩 米克 是那么 的 躁动不 安 ,又那么 充 满 活力 ,但偏 偏又 是如 此孤 独 ,她 对 音乐 的迷恋 无人 能分 享 ,她 叛逆 的 男孩打扮 时 常遭人 嘲笑 。米 克用 “ 里屋 ”和 “ 外屋 ”来平 衡 自己的生活 ,她 的 “ 里 屋 ”里住 的是音 乐 、 辛格 、和 未知 的远 方 。杰克 ・ 布 朗特是 一个 年轻 的 、激进 的 工人 运动 分子 ,却无 人 响应 。他 终 日酗 酒 ,颓 废不 已。 辛格 死后 ,他 又开 始浪 迹天 涯 。黑人 医生 班尼 迪克 特 ・ 马 迪・ 考 普兰 德希 望 的是如 何 带领 同胞 们摆 脱屈 辱、拥 有和 白人 平等 的地 位 ,然 而家 人和 同胞 不能理 解他 ,最 后不得
孤独的“失语者”——卡森·麦卡勒斯小说中的黑人形象
受 到另 外 的限定 。” 我们 用这 样那 样 的方法 , 松动 , 让 自 “ 想 想
己 自由。… …我们 到处 尝试 , 使尽 浑 身解数 , 无论 如何 总是 但 不 能挣 脱 。” 的存 在本 来 就面 临着 各 种威 胁 , 到种 种 限 、 l 人 受 定 , 黑 人受 到 的威 胁和 限制 更多 。在重 重威胁 和 限制 中 , 但 黑 人陷入 了一种 无法 解 脱 的生存 困境 , 普 兰德 医生 的 “ 语 ” 考 失 即是其 生存 困境 的集 中体 现 。 有一 双 蓝 眼 睛 的 黑人 少 年 舍 曼 ( 没 有 指 形 的钟 》 整 个 《 ) 童年 时代 都在设 法 找他 的母亲 。“ 是个 性温 柔 , 凡 说话 轻声 低 语 的女人 他都 会一 个一个 地辨 认 。 ‘ 这个 是 我 的母 亲 吗? ’ 他 在 沉默 的期 待 中 常会 这 样 想 .然 而 这 期 待 的结 局 又 总 是 悲 伤 。” 几度 寻找失 望后 , 觉得 自己遭 了劫 , 在 他 决意 报复 。 期 长 以来 , 曼从没 有 产 生过 找 寻父 亲 的念 头 , 他 的想 象 中 , 舍 在 父 亲 一 定是 个 白人 疯 子 . 奸 了 他 的母 亲 . 强 留下 了蓝 色 的眼 睛
其 次是 自己的 同胞 和 亲人 。医 生把 向 自己的 同胞宣 讲 自 由和真 理看 成 是 自己最 大 的喜 悦 与快 乐 , 医治 自己的 同胞 把 看 成是 最有 价值 最神 圣 的事业 。但 无论 是他 的妻子 还是 他 的 孩 子 , 有一 个 肯听 他说 话 , 固执地 想 要 教导 他们 , 他们 他 交流 。他让 家人 和孩 子们 害怕 , 他们 习惯 于逆 来顺 受 , 信 上帝 , 医生 却教 导 他们 起 来反 抗 , 相 而 不 要相 信上 帝 、 要逆 来 顺受 等 等 。这 让 医生 与家 人 的对 话 或 不 者 以吵架 告终 , 者 以沉 默 收场 。在 经历 了被揍 事 件后 , 儿 或 女 鲍 蒂 娅 干脆 以 “ 纯粹 瞎 胡 闹 ” 父亲 定论 , 迫父 亲 回老 家 回 给 强
卡勒斯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疏离与孤独
卡勒斯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疏离与孤独作者:王小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7期摘要:《心是孤独的猎手》是卡森·麦卡勒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一举成名的作品和最具震撼力的代表作。
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五个主要人物:哑巴辛格,假小子米克,激进分子杰克,黑人医生考普兰德和咖啡馆老板比夫。
本文试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解读该小说中的“疏离与孤独”这一主题。
关键词: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人物形象;疏离与孤独作者简介:王小红(1977-),女,硕士,副教授,从事英语语言文学和英语教学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7--01卡森·麦卡勒斯,20世纪一位极具才华的美国现代南方女作家。
森·麦卡勒斯被人们称为“孤独的猎手”。
在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中,麦卡勒斯把人物关联的中心交叉者从故事叙述之中抽离出来,从而可以自由穿梭于被叙述的时空之中。
故事发生在南方的一个小镇上,普通的地方存在着一群普通的人们。
哑巴辛格,作为小说的中心人物,各个故事串联起来的环,由他出发,不断地离心出去,牵出了小说盘根错节的网络。
故事是由他和另外一个哑巴安东尼帕罗斯开始的。
他们两个总是在一起,生活模式化。
两个失语者的交流是无声的手势。
安东尼帕罗斯出场的时间很短暂,因为他被果品店的表兄送到了疯人院,从此,通晓唇读的哑巴辛格开始了他的孤独旅程。
因为他的不语,所以当他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氛围的时候,他被定位为大众知音,所有的人都向他述说自己,四位主角带着四颗孤独的心像是寻找猎物般发现了辛格。
每一个人都过分关注自己的每一分钟,以至于似乎无法与另一个生命体沟通,分崩离析的个体像是单行道上的跳骚。
尽管生活的语言词汇越来越多,可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疏离,导致彼此之间的对话却是越来越少,而交流的欲望却是一丝不减,甚至是愈加的强烈。
就在这种无奈而又可悲的生活方式里,人物惯于一种形而上学之中,并由此产生了带有荒诞意味的行为动作,犹如主角们聚在辛格的房间里时,他们每个人过去总有那么多的话要说,而现在他们碰到一起,却都沉默了。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心是孤独的猎手》是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备受赞誉的文学经典。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南方小镇为背景,描绘了一群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们的心灵世界和生活状态。
小说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对孤独、沉默、无助等主题的探讨而广受好评。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触动,不禁有了很多感悟和思考。
首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活而又真实。
作者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例如,聋哑人约翰·辛格,他虽然无法言语,但却通过自己的方式与周围的人交流,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还有米克·凯利,一个年轻的女孩,她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爱情和自由的渴望,却又因为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地位而感到无助和绝望。
这些人物形象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让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小说通过对孤独和沉默的探讨,让我对人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忙于工作和生活,却很少停下来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
而《心是孤独的猎手》则让我意识到,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无论是聋哑还是能听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内心世界,而这种孤独和沉默是无法被外界所理解和代替的。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也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交流。
最后,小说中对生活和命运的探讨也让我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小说中,人物们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境,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这让我明白,无论生活如何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相信生活,相信美好的未来。
同时,小说也让我认识到,命运并非完全由自己掌控,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命运,如何对待生活,如何珍惜眼前的幸福。
总的来说,读完《心是孤独的猎手》让我受益良多。
通过对人物形象、孤独和沉默、生活和命运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我对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生活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是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的代表作,出版于1940年代初。
这部小说以美国南方小镇为背景,讲述了五个心灵孤独的主人公,通过描绘他们内心的痛苦和追求,探讨了人类心灵的复杂性和寻找真正自我的主题。
读完这部小说,我对生活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小说以约翰·辛格作为线索,展开了五个主人公的故事。
虽然他们表面上各自追求不同,但内心深处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和对真正自我的渴望。
这种心灵的孤独和人们无法真正理解他人内心的现象,使我不禁反思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沟通的困难。
我们生活在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而理解他人并非易事。
小说通过揭示人们内心世界的痛苦和渴望,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心灵的脆弱性和孤独感。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各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独白,刻画了社会的不公以及人们对于爱、友谊、信仰等价值的追求。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女主人公米克·凯利。
她是一个十三岁的聋哑女孩,她的沉默和内心的渴望使我深深地感动。
她每天在北美南岸的小镇上奔波,通过观察和倾听他人的谈话来寻找内心的满足和理解。
她的聋哑让她无法通过语言与他人交流,而她又深深地渴望被人理解。
她用观察、发现和倾听来填补内心的孤独,通过与他人的关系来追求真正的自我。
米克的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理解的重要性。
有时候,沉默胜过千言万语,观察比语言更能揭示内心。
通过小说中的描写,我也更加意识到了理解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除了米克,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都有各自的内心世界和渴望。
其中,与约翰·辛格关系密切的人物特别引起了我的兴趣。
他们对约翰的寄托和期望,体现了他们内心的空虚和对梦想的渴望。
这些人物在小说中宛如狩猎约翰心灵的猎手,他们也都是内心孤独的追寻者。
通过这些人物的描写,小说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令人深感共鸣。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心是孤独的猎手》是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备受推崇的文学经典。
这部小说以南方小镇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性格各异的人物在孤独和沉默中相遇、交流和成长的故事。
通过这些人物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作者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生活、爱情和信仰的追寻和探索。
在小说中,主人公约翰·辛格是一位聋哑的银行职员,他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但却通过观察和倾听他人,深刻地理解了人类的内心世界。
约翰的聋哑身份使他与他人产生了隔阂,但同时也让他成为了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和倾听者。
他用自己的方式与周围的人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惑和痛苦,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意义。
除了约翰,小说中还有其他一些性格鲜明的人物,比如痴情的米克、热情的布拉德肖、孤独的米兰达等等。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独特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孤独和沉默中寻找着生活的意义和幸福。
他们之间的相遇和交流,让他们逐渐明白了人类的心灵是多么的脆弱和复杂,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是多么的重要。
通过《心是孤独的猎手》,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孤独的探讨,还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爱情和信仰的独特见解。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在孤独和无助中寻找着自己的出路,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让人动容,也让人思考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存在意义。
在读完这部小说之后,我深深地被作者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描绘和对孤独的探讨所震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孤独和无助,但正是在这种孤独和无助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心是孤独的猎手》让我重新审视了人类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心灵之作。
通过作者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洞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内心的孤独和追寻,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希望每个人都能读完这部小说,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力量和温暖,也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意义。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考普兰德形象分析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考普兰德形象分析作者:李红丽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6期内容摘要:卡森·麦卡勒斯是上世纪美国著名南方女主家。
她的作品以对人类的终极孤独的描述与探讨而著称。
国内学者主要从女性主义、存在主义、种族问题等角度研究她的作品。
《心是孤独的猎手》是其第一本长篇小说,也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小说采用多线叙事,从不同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上世纪中叶美国南方小镇的全貌。
作者深刻探讨了小镇下层居民包括贫苦白人、受剥削工人阶级、受歧视黑人的生存困境与孤独。
本论文围绕小说中的黑人医生考普兰德的经历展开,分析导致他孤独与隔阂的社会原因,从而揭示黑人艰难的生存环境,及卡森对种族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心是孤独的猎手考普兰德黑人美国南方种族歧视孤独卡森·麦卡勒斯最擅长用精确、具有穿透力的笔触描写人类难以摆脱的孤独。
她的描写对象不只局限在美国南方主流白人群体,在很多著作中她都有将注意力投放在惨遭多重压迫的南方黑人及其他边缘人群,深刻揭示他们孤独痛苦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
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卡森刻画了一个孤独的黑人斗士形象——班尼迪克特·马迪·考普兰德医生,在对他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黑人所承受的歧视与不公,也看到了考普兰德为唤醒同胞看清现实、奋起抗争所付出的努力及不被同胞理解又遭白人不公平对待给他带来的孤独感与隔阂感。
一.贫苦中成长起来的“另类”黑人考普兰德一出场,读者就能察觉出他的不同。
他穿着得体正式,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一副银边眼镜,从他人的口中我们得知他说着一口纯正英语,他读书,他关心政治,且是一名医生,这样的他在一群穿着花里胡哨、言语粗鄙、只能做最底下的工作的黑人中确实很“另类”。
此外,与其他黑人不同,遭到白人的不公对待时,他会勇敢地回击,他对这些“恶魔”有着强烈的敌意,在他们面前,会特意地挺直脊梁,维护自己的尊严。
然而,他最“另类”的一点,是他没有只顾及自己。
心是孤独的猎手的读书心得
心是孤独的猎手的读书心得《心是孤独的猎手》是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之一。
这本小说以五个互不相识的人物为切入点,揭示了人性的孤独与沉默。
这是一本令人深思的小说,令人反思生活中的孤独和沟通的重要性。
小说以南方小城的庸常生活为背景,通过麦卡勒斯独特的叙述方式,引导读者深入了解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
首先,小说通过五个主要角色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他们内心的孤独。
其中,约翰·辛格是一个失聪的银行工人,他通过与动物的交流来弥补与人之间的交流缺陷。
他的孤独感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反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忽视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与此同时,本书还着重描绘了黑色人种的境遇,特别是博特·科普兰这个角色。
博特经历了许多不公平待遇和歧视,一直以来他都被忽视和边缘化。
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懑和痛苦,而身处庸常小城的他,却无法寻找到真正的归属感。
通过博特的形象,作者有力地揭示了种族歧视对个体和社会的伤害。
在读完《心是孤独的猎手》后,我深刻明白了沟通的重要性。
通过这本小说,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常常源于彼此之间的无知和误解。
只有当我们展开心灵的对话,用真挚的关怀去打破沟通障碍,才能建立起深入的情感联系。
而这本书中的五个主要角色的孤独和沉默更加强调了这一观点。
除此之外,这本小说的语言和叙事手法都很独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运用了多角度叙事的方式,让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主人公的孤独。
同时,麦卡勒斯的文字简洁而富有力量,正是这种简洁的语言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紧凑,更加引人入胜。
总的来说,读完《心是孤独的猎手》这本书,我不禁思考自己生活中的孤独感和内心世界。
这本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入的思考引起了我对人性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心和关注他人,用心灵去观察和倾听对方的声音。
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孤独,建立起真正的联系。
这本小说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和思考的佳作,我相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所触动,对生活有更深的体会。
卡森·麦卡勒斯小说《心灵是孤独的猎手》的酷儿理论解读
卡森·麦卡勒斯小说《心灵是孤独的猎手》的酷儿理论解读卡森·麦卡勒斯小说《心灵是孤独的猎手》的酷儿理论解读《心灵是孤独的猎手》是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地描绘了一群生活在20世纪南方小镇上的普通人的内心世界而闻名。
这篇小说涵盖了许多重要的主题,其中之一就是酷儿理论。
通过对四个角色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人的心灵中存在着一种与传统社会期望不符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
小说中的第一个角色是迪琳·汉弗莱斯特,一个聋哑人。
虽然他在书中没有明确表达出性别身份问题,但可以通过他与其他人的互动来看出他对于性别角色的挣扎。
迪琳雇佣了一位年轻女教师米克,通过他们的交流,我们可以看出迪琳感到孤独且无法与他人建立起真正的联系。
这种孤独与他独特的性别认同有关,他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二个角色是米克,一个十三岁的少年。
米克对于性别和性取向的问题存在着困惑,这在小说中得到了明确的描写。
她看到一个亡命之徒受伤的场景,对这个男人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反应。
她也感到自己与其他女孩不同,喜欢独处并追求自由。
这种与主流社会期望不符的性别认同与酷儿理论中的主张一致,酷儿理论认为性别是一种社会建构,不应受到传统性别角色的限制。
第三个角色是义务工人巴比·坦斯曼。
她是一个中年女人,不遵循传统女性角色的行为模式。
她独自旅行,不结婚,不生孩子。
巴比拥有独立自主的个性,她对于自己的性别和性取向没有任何羞耻感,她以自己的方式生活。
酷儿理论认为个体的性别认同是多样化的,不应局限于二元性别的划分。
巴比的角色展示了一种超越传统性别角色的生活方式,酷儿理论中的“反规范”与她的人物形象相吻合。
最后一个角色是计算俱乐部夏洛特。
夏洛特是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女人,被社会边缘化。
夏洛特的性别认同不符合传统的女性期望,她更多地表达了男性特质和行为方式。
她经常在计算机俱乐部中与男性交往,在这个领域里她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平衡感。
卡森·麦卡勒斯小说的畸零人形象分析
2013.06钟秀“freak”(畸零人)是麦卡勒斯在小说创作中反复使用的一个词汇,其意为怪人、怪事、怪物。
关注到麦卡勒斯小说中的畸零人形象并予以专门研究,始于1999年美国文学评论家雷切尔·亚当斯的论文《美好与怪异的混合体:卡森·麦卡勒斯的酷儿小说》。
他分析指出,《没有指针的钟》和《婚礼的成员》这两部小说,多次出现“freak”(畸零人)和“queer”(酷儿)两个形象。
并认为,畸零人是麦卡勒斯小说创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受到亚当斯研究的启发,笔者对麦卡勒斯小说的畸零人形象进行分类,将其分为身体畸零和心智畸零两种形象。
下文将分析说明,这两类畸零人文学形象跟作家麦卡勒斯自身的身心疾患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只有充分注意到麦卡勒斯饱受身心疾患折磨,惨遭命运无常作弄,才能深入理解她小说中的畸零人形象,才能认识到这类形象的复杂深度,特别是一些体现了某种疗救意识的具有温情一面的畸零人物。
一.身体畸零作为二十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性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在其短短的五十年创作生涯中饱受疾病折磨。
从童年时代开始,身体上的疾患与病痛就是麦卡勒斯生活的一部分,并一直困扰着她。
1967年,当50岁的麦卡勒斯离世之时,她已经半身瘫痪长达25年之久。
畸零人形象,是麦卡勒斯饱受身体和心灵折磨,在疼痛与绝望之中连续写作多年的结果。
可以认为,小说创作,是麦卡勒斯减缓身体疾痛、抵抗精神绝望的唯一有效的寄托。
如果说文学支撑着作家抵抗心身之苦痛,那么,作家的心身病态也会体现在其文学创作中。
这就难怪麦卡勒斯总是喜欢写畸形怪异的“freak”(畸零人)和“queer”(酷儿)。
下面先分析麦卡勒斯小说中在外形容貌和生理特征上迥于常人的畸零人形象。
熟悉麦卡勒斯小说的人,都不会不注意到《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主人公辛格,他是个哑巴,但与其他残患人不同,他的残障源于自我选择。
小说写到:“尽管他还是婴儿时就聋了,但他从来就不是真正的哑巴。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心是孤独的猎手》是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激励人心的经典小说。
通过描述五位主要人物的故事,揭示出他们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渴望。
这篇读后感将重点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角色塑造,并对作者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深入思考。
首先,该小说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其对孤独这一主题的深刻描绘。
每个角色都在自己的世界中独自生活,处于一种内心的孤独状态。
主要人物之一的约翰·辛格则充分展示了一个聋哑人如何独处的生活。
面对他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对话的困境,辛格开始将自己的感受与他人分享,通过手语来表达和传递信息。
他的孤独被一种无形的互动和对话所填满,这种充实感令人感到钦佩与感动。
除了辛格,其他人物也展现了各自独特的孤独心理。
在小说中,米卡是一个关注他人、永远安慰他人但从未被人安慰过的人。
他总是通过帮助他人来逃避自己内心的孤独。
而布莱伊特则是一位以沉默自处的人,他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思绪中,拒绝与外界交流。
斯宾塞是一个聪明又独立的女性,但她的冷漠与孤立感让她经常站在一旁观望,没有接纳他人也无法被他人接纳。
这些角色通过身心的孤独相互交叉,共同形成了一个充满孤独感的社会环境。
作者通过塑造这些复杂而又鲜活的角色,探讨了孤独对人的影响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挑战。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挣扎,他们在不同的背景下展示出对生活和希望的追求。
小说中的角色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自发地形成了一种友谊和理解。
他们互相依赖,尽管只是在思想上。
这种联系给予了他们一种抵抗社会冲突和孤独的力量。
这本小说深度洞察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深层次的情感需求。
作者通过小说中的角色,探索了人们如何寻找和满足内心的渴望,以及彼此之间如何建立起真正的联系。
这种联系在人类的心灵深处具有重要意义,它人们突破孤独感的边界,迈向理解、接受和共融。
通过阅读《心是孤独的猎手》,我对人类情感和孤独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这个充满着社交媒体和人际网络的时代,人们常常被虚假的联系所欺骗,这种虚假的互动很少能真正满足人们内心的渴望。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米克·凯利的性别身份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米克·凯利的性别身份作者:向丽杨琴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8期内容摘要:米克·凯利是卡森·麦卡勒斯作品《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五个畸形主人公之一。
作品中米克被迫完成了从“假小子”身份到“淑女”身份的转变。
这一转变过程既体现了男权中心的传统思想对从属的女性的压抑,也体现了女性识大体、有责任感的伟大品格。
关键词:米克·凯利性别身份困境《心是孤独的猎手》是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
米克寻求身份认同的艰辛过程有着深远意义。
作品大部分米克是一个“假小子”形象,身子瘦长总是穿卡其布短裤,网球鞋。
她抽烟;爬上楼顶并呐喊。
作品结尾时米克却回归了女性身份,穿着丝袜,戴着手镯、耳坠。
米克从“假小子”身份到“淑女”身份是一个痛苦的孤独的转变,这一转变对我们了解当时女性的生存状况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孤独的“假小子”身份米克几乎从来没有同龄伙伴的陪伴,多数时候是孤单一个人。
在比夫的纽约咖啡馆里,比夫说“他从来没见过她和同龄的孩子一起来这个地方……她总是一个人(麦,18)”,她一个人爬上巨大的新房子屋顶,一个人静静的坐在上面抽烟思考未来。
星期天下午一个人坐在她家房客外面的台阶上听收音机。
埃塔曾说,米克穿那些傻小子的衣服让她恶心,应该让人治治她(麦,41)。
鲍蒂娅认为“米克像牛皮一样又硬又糙”(麦,49)。
在没有人懂她没有人知道她的梦想的人群里,米克的孤独感加深,她只幻想有一个地方可以让她研究莫扎特,哼自己喜欢的曲子。
冬去夏来,米克孤独的躲在灌木丛的小树丛里倾听富人家里收音机传出的美妙交响乐。
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虽然快乐,但是始终没有自己的一圈子也让米克开始不安。
二.寻求女性身份认同在职业学校,课间和午餐时间走廊里三三两两的人走在一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圈子,米克“不是任何小圈子的人(麦,104)”她想属于一个圈子,她要举行派对来建立一个圈子,寻求他人的认同。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南方哥特式人物形象分析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南方哥特式人物形象分
析
廖茜
【期刊名称】《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蓬勃发展,南方作家们营造出南方哥特式的世界,以恐怖怪诞书写南方的历史、文化与现实。
卡森·麦卡勒斯是最优秀的南方女作家之一。
在其作品《心是孤独的猎手》中,麦卡勒斯延续并丰富发展了“南方哥特”写作风格,展示出了虽怪诞恐怖,但也引人同情,虽孤独寂寞,但不绝望的独特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她对南方痼疾的批判与控诉,同时也承载着她对南方故土的希冀与关切。
【总页数】3页(P132-133,169)
【作者】廖茜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4021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村上春树与卡森·麦卡勒斯——《斯普特尼克恋人》与《心是孤独的猎手》的比较研究 [J], 王晨
2.因妥协而沉沦亦或凭抗争得解脱——存在主义视阙下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
的猎手》孤独主题探析 [J], 唐伟;李凤东
3.解读卡森·麦卡勒斯式孤独——基于《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三个人物 [J], 苏静;杨善根
4.论孤独心理的运行机制——评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 [J], 邹永红;于元元
5.论孤独心理的运行机制--评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 [J], 邹永红[1];于元元[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孤独与人性的深度探索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孤独与人性的深度探索《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孤独与人性的深度探索《心是孤独的猎手》是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成名作,书中以五位主要人物的视角,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孤独与求索的内在动力。
通过精妙的情节安排和细腻的描写,麦卡勒斯成功地将读者引入繁杂世界中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冲突,思考人们在孤独中对自我与他人的探索。
小镇的安静街道,寂静而孤独的旅馆,这些锋利的对比令人印象深刻。
在这个看似宁静的小镇上,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在各自心灵的追逐中,彼此孤独地漂泊。
主人公约翰·辛格身患失聪与残障,远离外界,与世隔绝地生活在一个世界里,尽管他无法与人交流,但他以一种独特而深邃的方式与他人交流。
而对于他常去的酒吧老板的女儿米克,她只能借助写作和音乐来抒发内心对孤独的追求,表达自我的愿景。
所有的人物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渴望被理解、被接纳的愿望,这种愿望背后是一种对充实灵魂的追求。
孤独并不仅仅是外界与个体的关系,往往也是个体内心深处和自我的较量。
主人公约翰的失聪让他无法借助交流的方式表达自己,他只能将心灵深处的疼痛用笔记录下来。
米克则在写作和音乐中找到了与自己对话的方式,她试图用笔墨和音符来沟通内心的孤独与追求。
书中另外三位人物——生活在酒吧老板家的灵巧小男孩波特、沉默寡言的工人布伦特以及社区医生柯比,他们每个人都在与自己的内心斗争。
他们试图在孤独中找到一种自我认同的理由和存在的价值。
麦卡勒斯通过对人物内心的写作,透露出人们的孤独并深入探讨人类的追寻与探索的命题。
每个人物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格和特点,他们在追求与孤独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小说中这五位主要人物的命运纠结却相互联系,呈现出一个复杂而丰富的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同时也展现出了人性最深层次的孤独与求索的主题。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更能从中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多元。
面对生活的困厄和人生的苦痛,人们经常陷入自我的孤独中,却也在孤独中开启了人生新的可能。
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
卡森·麦卡勒斯: 孤独的猎手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一生与疼痛和疾病相伴,到1967年50岁去世时,她已经半身瘫痪了25年,因此对于孤独和痛苦格外敏感。
不过,当她还是那个叫做露拉·卡森的小女孩时,当她还居住在佐治亚的哥伦布时,她对于孤独的体会、对于隔绝的感受、对于周遭人事的不知所措,就已经完全地显露了出来。
同时,在母亲玛格丽特精心的培育和毫无保留的夸张的赞美下,她作为钢琴演奏家和作家的天才也得到了完全的绽放。
露拉·卡森自小就对文字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她常常坐在屋前的门廊里,膝盖上摊着一本书,一边读书一边看弟弟妹妹嬉戏,她那双富于表现力的灰绿色的大眼睛随着书中情节而异彩纷呈。
她用轻柔的南方口音给弟弟读书,为父亲读报纸。
8岁时,她开始为邻居的孩子们编写童话剧和滑稽小品,全凭想象创造剧情,为主人公设计令人痛心的遭遇。
书籍带给她各种丰富的间接经验,唤起了她变幻莫测的想象。
在还是一个小女孩时,她就经历了伴随一生的冲突:如何从属于一个集体但又能时时与众人分开,保持独一无二的感觉。
大多数时候,她习惯远离现实中的人群,一个人静静地面对墙壁,或眺望窗外,在孤独中遨游于自我幻想的世界。
露拉·卡森的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珠宝商和手表修理匠,不知疲倦地工作,把钱如数交给妻子,却从来不知道钱是怎样花掉的。
母亲玛格丽特喜欢简单的人和事,非常健谈,阅读广泛,喜欢和朋友一起欣赏美妙的音乐。
她常常为女儿的孤独感到忧虑,但同时,她坚信女儿有着与音乐相关的艺术特长,因此尽其所能地鼓励女儿向音乐方面发展,外祖母同样热爱音乐,一有机会就邀请客人去弹家里那架传了几代人的檀木钢琴。
6岁时,露拉·卡森在和朋友看完电影后,回到家用钢琴完整地摹仿了电影中的曲子,丝毫不差,几近完美。
玛格丽特毫不犹豫地决定从家庭开支中省出一部分,培养女儿成为一个钢琴演奏家。
露拉·卡森从小就有着惊人的自制力和选择的感知力,她知道对于自己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考普兰德形象分析
作者: 李红丽
作者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
出版物刊名: 文学教育
页码: 44-45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1期
主题词: 心是孤独的猎手 考普兰德 黑人 美国南方 种族歧视 孤独
摘要:卡森·麦卡勒斯是上世纪美国著名南方女主家。
她的作品以对人类的终极孤独的描述与探讨而著称。
国内学者主要从女性主义、存在主义、种族问题等角度研究她的作品。
《心是孤独的猎手》是其第一本长篇小说,也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小说采用多线叙事,从不同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上世纪中叶美国南方小镇的全貌。
作者深刻探讨了小镇下层居民包括贫苦白人、受剥削工人阶级、受歧视黑人的生存困境与孤独。
本论文围绕小说中的黑人医生考普兰德的经历展开,分析导致他孤独与隔阂的社会原因,从而揭示黑人艰难的生存环境,及卡森对种族问题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齐齐哈尔大学 外国语 学院 ,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 6 1 0 0 6)
摘
要 :在 《 心是孤独的猎手 》 中,麦卡勒斯从人J 挫角度塑造了主人公辛格的形 象,小说 中几个平行线上
的辛格在解决 内心情绪,满足倾诉欲望 ,寻求他人帮助和理解的道路上对马斯洛的欲望需要 理论进行 了层 级叙
边疆 经济 与文 化 2 0 1 3 年第 2 期
T h e B o r d e r E c o n o m y A n d C u l t u r e N o . 2 . 2 0 1 3
辛格在 失去朋 友安东 尼帕罗斯 之后 ,双 手 的动 作同以往差异很大,这一切极好地表现了他 内心情 绪的变化。在安东尼帕罗斯被送进精神病院后 ,他 开始变得不安 。要么“ 紧张的抽动” ,要么 “ 紧紧插 在 裤兜 里” 。辛格用 肢体满 足与人 沟通交流 的需要 。
2 0 1 3牟 第 2期 ( 总第 1 1 0期 )
边疆经 济 与文化
T HE B ORDER ECONOMY AND CUL TURE
ND . 2 . 2 0 l 3
Ge n e r a 1 . No . 1 1 0
【 作品赏析 】
麦卡勒斯《 心是孤独的猎手》 人物形象解读
的脸 ,转身离开。 ”街上行人 的脸上往往是饥饿孤 独的绝望表情。然而,这两个 哑巴一点也不寂寞。 在家里 , 他们高兴地吃吃喝喝 , 辛格急切地用手告 诉伙伴 自己所有的念头。时光静静地流逝,转眼间 辛 格三 十二岁 了 ,他 已经 和安东尼 帕罗斯 一起 在镇 上待了十年 。辛格在好友这里找到了爱的归属感 , 他 感到 了安全 。 文本中由于感觉的残缺 , 辛格用肢体语言述说 自己 的情感 。辛格最 具表达 意义 的是他 的双手 ,对 手的刻画最能表现出他的心理诉求 ,因为人类的手 和脚总会不 自觉地碰触或者指向渴望的东西 ,有时 候这种渴望连我们 自己都察觉不出来 。在辛格和安 东 尼帕罗斯 一起 的 日子里 ,他 的双手 是用 来表 达快 乐的, “ ……总是将手放在伙伴的胳膊上 ,定定地 看一两秒伙伴的脸 ,转身离开。 ”而 当朋友处于他 表兄 严厉 的 目光下 的时候 ,辛 格 “ … …双 手插 在 口 袋里 ,直直地站着 ,目 光落在别的地方。 ”这个时 候辛格介入他们之间,双手的动作很平常。当他想 向朋友倾诉时 ,就会很激动地 “ 打着飞快 的手语 , 表情急切 , 灰绿色的眼睛明亮 的闪烁着” 。对辛格 而言 ,只有 和安东尼 帕罗斯在 一起才 是最幸 福 的时 刻 ,那 是属 于他 的唯一 的发泄 和沟通 渠道 ,因为 他 可 以向朋 友倾 诉 自己所 有 的 想法 ,包 括 烦 恼 和 焦 虑。辛格并不知道而且从来不想知道他的伙伴到底 能 明 白多少他 的话 ,这 对他 来 说一 点儿 都 不 重要 。 他只是倾诉 ,而有人倾听就是最大的幸福。当他得 知安东尼帕罗斯被送往疯人院的事无法挽回后 ,他 想把想说的话都告诉同伴。 “ 辛格说着 ,拼命地说 着。尽管他的手从没停下过,他还是说不完他想说 的话。他想把浑身的话全讲给安东尼帕罗斯听 ,可 是没有 时间 了。 ”
事 ,体现 着欲望叙事的多重维源自。 关键词 :卡森 ・ 麦卡勒斯 ; 《 心是孤独的猎手 》 ;欲 望叙事
中图分类号:I 1 0 6 . 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 6 7 2 . 5 4 0 9 ( 2 O 1 3 ) 0 2 - o 1 3 1 0 2
卡森 ・ 麦卡勒斯是 2 O 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成就突 出的南方女作家 ,她擅长用人的命运描写欲望的世 界 ,在美 国南方文学中独具一格 。《 心是孤独的猎 手》 ( 1 9 4 0 ) 是 卡森 ・ 麦 卡勒 斯 的处 女作 。小说 揭示 了 残缺 者的欲 望需求表 现 ,表现 了对弱小者 的 同情 。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1 - 2 7
作者简介:周学楠 ( 1 9 7 6 一 ) ,女 , 黑龙江克山人 , 硕士研究生 , 克山县第二 中学中教二级, 从事英 国语言文学及英语教育研究。
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 N H U A 圆
小说中的主人公辛格是麦卡勒斯作品中具女性 气质 的男性形象 ,被称为双性 同体人 。在外表上 , 他像女性一样 注重穿着打扮。笔直而坚挺的辛格 “ 总是一尘不染” ,对服饰有着唯美的洁净要求 , 甚 至连黑佣鲍蒂娅都不得不惊奇于他衣服的干净。辛 格 的双性 特征超 越 了对 于性别 角色传 统 的划 分 ,蕴 含着完美的女性和男性优秀素质 , 他寻求两性同体 的和谐 人性 ,并 为之做 出 了很大 努力 。 在辛格和安东尼帕斯两个聋哑人身上 ,可以看 到对 安全 的强烈需要 。辛 格的工作地点是 “ 珠宝 店——他是银器雕刻工。 ”对爱与美有着独立需求。 有 经济 收入 ,也有 固定 的住所 ,不 愁衣 食 。在 他 的 生 理需 要得 到满足 后 ,安 全 的需要 就会 产生 。包括 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爱的归属感等需要。 辛格 回忆 自己的童 年时期 ,虽然 天生 就是一 个 聋 子 ,但 他很 快便 学会 了打哑语 、唇读 ,后来他 还 被 教会 了说话 。但 在他上 学对 同伴 说话 时 , “ 从 对 方 脸上 空洞 的表情 ,他能感 觉到 自己的声 音像某 种 动 物 或 听 起 来 很 恶 心 。用 嘴 说 话 对他 是件 痛 苦 的 事 ,他 的双手总能打出他想说的话 。 ”从此 ,辛格 不再 用 嘴和人 交谈 。成年后 ,他把 感情 和与人交 流 的愿望寄托在好友、和他一样残缺的安东尼帕罗斯 身上 , “ 每次分手前 ,那个瘦高的哑巴约翰 ・ 辛格, 总是将手放在伙伴的胳膊上,定定地看一两秒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