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控制点等级

合集下载

GPS控制点之记

GPS控制点之记

控制点之记GPS所在图幅:测区点号: D001
经度DOO1 点名级别纬度D级概略位置
所在地
砂砾冻土深度 120 解冻深度地类 80 平原土质
最近电信设施供电情况
最近水源及距离沙子来源石子来源
本点交通从情况(至交本点道路通与最近车路线站、码头图名称及距离)
选点情况及概略位置点位略图
100238260
西北测绘群单位
2017.02.11
日期选点员王文波
经纬度
埋石情况标石断面图接收天线计划位置
100238260 单位西北测绘群
天线可直接安装在墩标顶02.12
赵森埋石员日期面利用旧点情况
保管人保管人单位及职务
保管人住址
备注.。

控制点等级

控制点等级

3.1观测时段observation session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受,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时段,简称时段。

3.2同步观测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3.3同步观测环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loop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4独步观测环independent observation loop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5数据剔除率percentage of data rejection同一时段中,删除的观测值个数于获得的观测值总数的比值。

3.6天线高antenna height观测时接收机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

3.7参考站Reference station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一台或几台接收机分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测站上,一直保持跟踪观测卫星,其余接收机在这些测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设站作业,这些固定测站就成为参考站。

3.8流动站roving station在参考站得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的接收机所设立的测站。

3.9观测单元observation unit快速静态测量定位时,参考站从开始至停止接收卫星信号连续观测的时间段。

3.10世界大地坐标系1984(GPS84) 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由美国国防部在与WGS72相应的精密星历NSWC-9Z-2基础上,采用1980大地参考数和BIH1980.0 系统定向所建立的一种地心坐标系。

3.11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YY,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推荐的以国际参考子午面和国际参考极为定向基准,以LERS YY天文常数为基础所定义的一种地球参考系和地心(地球)坐标。

3.12GPS静态定位测量static GPS positioning通过在多个测站上进行若干个时段同步观测,确定测站之间相对位置的GPS定位测量。

D级GPS要求

D级GPS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1、D级GPS控制网的网型设计GPS控制网的网型设计,是保证控制网精度的基础。

首先考虑起算点的位置和图形强度,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进行布设。

D级GPS控制网中不要求每点之间通视,整个控制网中应联测不少于3个高等级已知点,并根据需要联测一定数量的高程点。

D级GPS控制网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及相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如下表:相邻点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1/3-1/2;最大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2-3倍。

2、D级GPS控制网选点埋石D级GPS控制网选点埋石必须遵守下列原则,并按下列规定进行。

1). 选点人员应收集测区地质资料,实地勘察选定点位。

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点之记有关内容,实地树立标志牌等。

选点(埋石)所占用的土地,应得到土地使用者或管理者的同意。

2).点位应选择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长期保存、满足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

点位尽可能位于地面,城区内应尽量选在楼顶上,以便于保存和通视。

点位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方便观测的位置。

3).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测量标志难以永久保存的地点,如易受水淹的河床、低地、靠近铁路、公路、已规划的易受施工影响有剧烈震动的地点。

点位离开铁路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

4). 选点时应避开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如断裂破碎带边缘、易发生洪水、滑坡、岩崩区、局部沉降区,有大量物质搬移的矿区、采石场、大量取土、地下水剧烈变化的地点。

5).选点时应远离发射功率强大的无线发射源、微波信道、高压线等,距离不小于200米,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米。

并应实地了解发射源和电磁波影响状况,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6).选点时应避开多路径环境影响,避免靠近水面、树冠、高大建筑物、低洼潮湿等地点,应保证15°以上无遮挡。

50米以内的各种固定与变化反射体应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GPSRTK图根控制测量规范

GPSRTK图根控制测量规范

GPS RTK图根控制测量规本标准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的技术水平制定的。

本标准容涉及目前应用广泛的单参考站RTK测量技术和基于CORS系统的网络RTK测量技术。

本标准是在GB/T 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CJJ 7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GB50026"工程测量规"的根底上,结合生产实际的情况制定的。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定位测量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的规定。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1 围本标准规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实施平面一级、二级、三级控制测量和五等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的技术要求、方法。

其他相应精度的定位测量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引用标准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订正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CJJ 73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H/T 2008-2005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立规CH 8016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GB 50026 工程测量规GB/T 14912 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3 术语3.1 实时动态测量〔RTK〕 Real Time KinematicRTK测量技术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

在RTK测量模式下,参考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采集卫星观测数据,还通过数据收来自参考站的数据,并在系统组成差分观测值进展实时处理。

B-C级GPS大地控制网测量

B-C级GPS大地控制网测量

B\C级GPS大地控制网测量摘要:本文针对我省开展的辽宁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项目,对B、C级GPS控制网测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GPS 控制网测量1目的B级GPS测量主要用于建立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建立地方或城市坐标基准框架,区域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等。

C 级GPS测量用于建立三等大地控制网,以及区域,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等。

2精度要求3选点与埋石3.1.1选点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收集、研究布网设计和测区的资料,包括测区1:50000或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既有的各类测量控制点、布网方案设计、工程的平面图和纵断面图等。

(2)了解测区的交通、通讯、供电、气象等资料。

3.1.2点位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按技术设计的点位,并按照网形设计和观测要求选择点位。

(2)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

点周围视野开阔和对天空通视情况良好,高度角15°以上不得有成片障碍物阻挡卫星信号。

(3)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如电视塔、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宜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宜小于50m;特殊情况下需缩短时,应使用抗干扰性能强的接收机观测。

(4)点位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保存。

应便于利用常规测量方法扩展与联测。

(5)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如大型建筑物等。

(6)交通应方便,并宜于寻找和到达。

3.1.3选点作业应完成下列以下项目:(1)在实地按要求选择和标定点位。

(2)实地绘制点之记。

(3)点位周围有高于10°的成片障碍物时,应使用罗盘仪测绘环视图。

(4)当所选点位需进行高程联测时,应实地踏勘高程联测路线,提出观测建议。

(5)当利用既有控制点时,应对旧点标石的稳定性、完好性、觇标的安全性逐一检查,符合要求方可利用;当觇标不能利用或影响卫星信号接收时,应对观测提出处理意见。

(6)确定所选点位的交通方式、交通路线以及到达点位所需时间。

GPS控制点等级

GPS控制点等级

GPS控制点等级3.1观测时段observation session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受,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时段,简称时段。

3.2同步观测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3.3同步观测环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loop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4独步观测环independent observation loop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5数据剔除率percentage of data rejection同一时段中,删除的观测值个数于获得的观测值总数的比值。

3.6天线高antenna height观测时接收机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

3.7参考站Reference station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一台或几台接收机分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测站上,一直保持跟踪观测卫星,其余接收机在这些测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设站作业,这些固定测站就成为参考站。

3.8流动站roving station在参考站得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的接收机所设立的测站。

3.9观测单元observation unit快速静态测量定位时,参考站从开始至停止接收卫星信号连续观测的时间段。

3.10世界大地坐标系1984(GPS84) 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 由美国国防部在与WGS72相应的精密星历NSWC・9Z・2基础上,采用1980大地参考数和BIH1980.0系统定向所建立的一种地心坐标系。

3.11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YY, 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推荐的以国际参考子午面和国际参考极为定向基准,以LERS YY天文常数为基础所定义的一种地球参考系和地心(地球)坐标。

3.12GPS 静态定位测量static GPS positioning通过在多个测站上进行若干个时段同步观测,确定测站之间相对位置的GPS定位测量。

GPS控制网等级

GPS控制网等级

GPS控制网等级1、控制网等级及其用途按照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标准?〔GB/T13814-2021〕,GPS测量按其精度分为A、B、C、D、E五级。

其中:1〕A级GPS网由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站构成,用于建立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进展全球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变形测量和卫星精细定轨测量。

2〕B级GPS测量主要用于建立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建立地方或者城市坐标基准框架、区域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变形测量和各种精细工程测量等。

3〕C级GPS测量用于建立三等大地控制网,以及区域、城市及工程测量的根本控制网等。

4〕D级GPS测量用于建立四等大地控制网。

5〕E级GPS测量用于测图、施工等控制测量。

2、精度要求3、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的布设1〕布设原那么CORS依据管理形式、任务要求和应用范围,划分为国家基准站网、区域基准站网和专业应用站网。

〔1〕国家基准站网国家基准站网的布设应顾及社会开展、经济建立和自然条件因素。

在即将实施的国家大地基准根底设施建立工程中,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360个地基稳定、分布均匀的连续运行基准站〔其中:新建150个、改造60个、直接利用已有的站150个〕。

〔2〕区域基准站网区域基准站网是指在省、市地区建立的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主要构成高精度、连续运行的区域坐标基准框架,为省、市区域提供不同精度的位置效劳和相关信息效劳。

区域基准站网的布设按实时定位精度而选择基准站间的距离,当采用网络RTK技术满足厘米级实时定位,其区域基准站布设间距不应超过80KM。

〔3〕专业应用站网专业应用站网是由专业部门或者机构根据专业需求建立的基准网站,用于开展专业信息效劳。

它的布设间距主要根据专业需求,当满足实时定位分米级要求,那么基准站布设间距一般在100~150KM之间。

2〕基准站设计与选址基准站设计时应根据基准站网布设原那么,在图上标出设计基准站站址,同时标明基准站及其周围地区的主要地质构造、地震活动,与设计有关的地震台、人卫站,以及可以利用的GPS、大地测量网站点。

GPS控制点等级

GPS控制点等级

3.1观测时段‎obser‎v atio‎n sessi‎o n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受,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时段‎,简称时段。

3.2同步观测‎simul‎t aneo‎u s obser‎v 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3.3同步观测‎环 simul‎t aneo‎u s obser‎v atio‎n loop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4独步观测‎环 indep‎e nden‎t obser‎v atio‎n loop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5数据剔除‎率 perce‎n tage‎of data rejec‎t ion同一时段中‎,删除的观测‎值个数于获‎得的观测值‎总数的比值‎。

3.6天线高 anten‎n a heigh‎t观测时接收‎机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

3.7参考站 Refer‎e nce stati‎o n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一台或几台‎接收机分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测站‎上,一直保持跟‎踪观测卫星‎,其余接收机‎在这些测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设站‎作业,这些固定测‎站就成为参‎考站。

3.8流动站 rovin‎g stati‎o n在参考站得‎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的‎接收机所设‎立的测站。

3.9观测单元‎obser‎v atio‎n unit快速静态测‎量定位时,参考站从开‎始至停止接‎收卫星信号‎连续观测的‎时间段。

3.10世界大‎地坐标系 1984(GPS84‎) World‎Geode‎t ic Syste‎m 1984由美国国防‎部在与WG‎S72相应‎的精密星历‎N SWC-9Z-2基础上,采用198‎0大地参考‎数和BIH‎1980.0 系统定向所‎建立的一种‎地心坐标系‎。

3.11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YY,Inter‎n atio‎n al Terre‎s tria‎l Refer‎e nce Frame‎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推荐的以国‎际参考子午‎面和国际参‎考极为定向‎基准,以LERS‎YY天文常‎数为基础所‎定义的一种‎地球参考系‎和地心(地球)坐标。

GPSRTK图根控制测量规范标准

GPSRTK图根控制测量规范标准

GPS RTK图根控制测量规本标准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的技术水平制定的。

本标准容涉与目前应用广泛的单参考站RTK测量技术和基于CORS系统的网络RTK测量技术。

本标准是在GB/T 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CJJ 7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GB50026《工程测量规》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的情况制定的。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定位测量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的规定。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1 围本标准规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实施平面一级、二级、三级控制测量和五等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的技术要求、方法。

其他相应精度的定位测量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CJJ 73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H/T 2008-2005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CH 8016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GB 50026 工程测量规GB/T 14912 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3 术语3.1 实时动态测量(RTK) Real Time KinematicRTK测量技术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

在RTK测量模式下,参考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采集卫星观测数据,还通过数据收来自参考站的数据,并在系统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之一基础地理数据分类编码标准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之一基础地理数据分类编码标准

项目编号: ZXPR-SU020-2003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基础地理数据分类与代码Version: 2.5本文档使用部门:■主管领导■项目组□客户(市场)□维护人员■用户■监理方执行CMMI三级过程文档标准南通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基础地理数据分类与代码评审、分发和版权编制:国土项目组编制日期:批准:批准日期:提交:提交日期:评审:评审日期:分发编号:分发日期: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并以任何形式传播。

Copyright 2000-2005 by Zhengxian Cyber Technology (Shenzhen) Ltd.All Rights Reserved.No part of this document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without prior written consent of Zhengxian Cyber Technology (Shenzhen) Ltd.目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3)2参考标准 (3)3分类、编码原则 (3)3.1 科学性、系统性 (3)3.2 相对稳定性 (3)3.3 不受多比例尺地形图的限制 (3)3.4 完整性和可扩展性 (4)3.5 兼容性 (4)3.6 适用性 (4)4基础地理数据集的名称及代码 (5)5比例尺代码 (6)6基础地理数据分类编码方法 (7)7基础地理数据分类与代码表 (8)附录A 图层命名规范 (37)(1)图层名称结构 (37)(2)基础地理数据子集及特征代码 (37)附录B 《基础地理数据分类与代码》与国土基础数据分类对照表 (39)附录C 《基础地理数据分类与代码》与《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对照表 (59)附录D 《基础地理数据分类与代码》与《1:5000 1:10000比例尺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对照表 (81)附录E 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图要素分层及数字化作业指导书 (99)附录F 1:5000 1:10000比例尺地形图要素分层及数字化作业指导书 (117)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市基础地理数据是指市城市地表和地下的自然地理形态和社会经济概况基础数据。

测量规范

测量规范

施工测量规范一、平面首级施工控制点测区内至少有三个D级控制点作为首级控制点或不低于E级GPS平面控制点作为施工控制点。

首先对已有首级GPS控制点按国家E级要求进行点位复核,测量结果符合D级精度要求。

当施工控制GPS点远离测区边界距离大于10KM或大于GPS测程,应按国家E级GPS规范布设测区施工控制网,控制网为闭合网或全面网。

1、选点点位应在基础稳定、净空条件较好、保证视场障碍物仰角小于150,便于架GPS接收机的位置。

点位应远离高压线100m,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300m,同时。

应考虑周围高大的地物(如楼房、大桥、山头等)、地形对无线电的影响,点位应尽量选择高点。

选好点后埋设测量标志点,点位的埋设按国家四等要求。

同进做好点之记。

2、观测(1)、观测应满足下列条件:①、卫星高度角应不小于150;②、观测时应不少于30min;③、采样间隔应为15~60s;④、观测卫星数应不少于四颗,卫星分布象限应不少于二个;⑤、观测时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应不大于8;⑥、使用单频接收机时,基线长度应不大于20km。

⑦、观测记录格式统一采用下列格式3、数据处理二、高程控制测量测区内至少有三个Ⅲ等高程控制点作为首级控制点或不低于Ⅳ等高程等控制点作为施工控制点。

首先对已有首级高程控制点按国家Ⅲ等要求进行点位复核,测量结果符合Ⅲ等精度要求。

当测区高程控制点远离测区边界距离大于10KM或大于GPS测程,应按国家E级GPS规范布设测区施工控制网,控制网为闭合网或全面网。

确定高程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个测区应采用同一高程基准,本测区采用珠基高程系统;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路线或结点网等形式,困难地区可布设成支线形式;首级高程控制点应埋设永久性标石。

控制点的位置应高于高水位线,并应选择在地基稳固、便于观测和埋设标石的地点。

对于三、四等不准点,严禁在河岸大堤上埋设标石。

三、四等水准点应绘点之记。

水准测量测站的观测顺序应为:三等: 后-前-前-后四等与图根: 后-后-前-前图根水准也可使用单面水准尺观测。

不同级别GPS网的精度标准

不同级别GPS网的精度标准

不同级别GPS网的精度标准
表1-1
基线测量的精度可达±(5mm+1×10-6D),D为基线长度,以公里计。

最简独立闭合环或符合路线边数的规定
表1-2
现在全球定位系统采用的WGS-84坐标系统,是一个精确的全球大地坐标系统。

而我国的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是1954北京坐标系及1980西安坐标系。

同时IPSM\RTK目录下生成一包括OutData、Transect两个文件夹和temp.rec,temp.hkw,t emp.knw,temp.prj的temp文件夹。

(其中*.prj为项目文件, *.rec为记录点库文件,*.kn w控制点库文件,*.hkw水准点库文件。


.碎部数据文件格式的转换
将采集的碎部点坐标以文本格式导出,注意在Type里选择要导出的数据格式类型,有以下
类型可选:中海达ZHD Fmt(*.ism)、威远图SV300(*.svf)、威远图DAT(*.dat)、开思Scsg2000(*.dat)、南方Cass5.0(*.dat)、南方Cass4.0(*.dat)、海洋局成图(*.txt)、CAD2000(*.dxf)、南方(*.dxf)、N,X,Y,H(*.txt)、瑞得(*.txp)、清华山维(*.cor)、BLH 格式(*.blh)。

其转换成果最好保存在同一项目下的“OUTDATA”文件夹内,以便进行统一的项目管理。

注:A、七参数、一步法至少需要3个已知点,且平面高程均要知道;
B、四参数至少需要2个已知点
C、平面拟合至少需要3个已知点
D、曲面拟合至少需要6个已知点。

二等gps控制测量作业流程及注意事项

二等gps控制测量作业流程及注意事项

二等gps控制测量作业流程及注意事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二等GPS控制测量作业流程与注意事项解析一、二等GPS控制测量作业流程:1. 前期准备: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测量计划,包括选择合适的GPS 接收设备,检查设备的完好性,设置必要的参数,如观测时间、卫星高度角等。

GPS控制点等级

GPS控制点等级

3.1观测时段observation session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受,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时段,简称时段。

3.2同步观测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3.3同步观测环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loop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4独步观测环independent observation loop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5数据剔除率percentage of data rejection同一时段中,删除的观测值个数于获得的观测值总数的比值。

3.6天线高antenna height观测时接收机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

3.7参考站Reference station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一台或几台接收机分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测站上,一直保持跟踪观测卫星,其余接收机在这些测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设站作业,这些固定测站就成为参考站。

3.8流动站roving station在参考站得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的接收机所设立的测站。

3.9观测单元observation unit快速静态测量定位时,参考站从开始至停止接收卫星信号连续观测的时间段。

3.10世界大地坐标系1984(GPS84) 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 由美国国防部在与WGS72相应的精密星历NSWC-9Z-2基础上,采用1980大地参考数和BIH1980.0 系统定向所建立的一种地心坐标系。

3.11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YY,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推荐的以国际参考子午面和国际参考极为定向基准,以LERS YY天文常数为基础所定义的一种地球参考系和地心(地球)坐标。

3.12GPS静态定位测量static GPS positioning通过在多个测站上进行若干个时段同步观测,确定测站之间相对位置的GPS定位测量。

B-C级GPS大地控制网测量

B-C级GPS大地控制网测量

B\C级GPS大地控制网测量摘要:本文针对我省开展的辽宁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项目,对B、C级GPS控制网测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GPS 控制网测量1目的B级GPS测量主要用于建立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建立地方或城市坐标基准框架,区域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等。

C 级GPS测量用于建立三等大地控制网,以及区域,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等。

2精度要求3选点与埋石3.1.1选点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收集、研究布网设计和测区的资料,包括测区1:50000或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既有的各类测量控制点、布网方案设计、工程的平面图和纵断面图等。

(2)了解测区的交通、通讯、供电、气象等资料。

3.1.2点位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按技术设计的点位,并按照网形设计和观测要求选择点位。

(2)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

点周围视野开阔和对天空通视情况良好,高度角15°以上不得有成片障碍物阻挡卫星信号。

(3)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如电视塔、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宜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宜小于50m;特殊情况下需缩短时,应使用抗干扰性能强的接收机观测。

(4)点位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保存。

应便于利用常规测量方法扩展与联测。

(5)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如大型建筑物等。

(6)交通应方便,并宜于寻找和到达。

3.1.3选点作业应完成下列以下项目:(1)在实地按要求选择和标定点位。

(2)实地绘制点之记。

(3)点位周围有高于10°的成片障碍物时,应使用罗盘仪测绘环视图。

(4)当所选点位需进行高程联测时,应实地踏勘高程联测路线,提出观测建议。

(5)当利用既有控制点时,应对旧点标石的稳定性、完好性、觇标的安全性逐一检查,符合要求方可利用;当觇标不能利用或影响卫星信号接收时,应对观测提出处理意见。

(6)确定所选点位的交通方式、交通路线以及到达点位所需时间。

测量控制点选点埋石相关规定标准要求

测量控制点选点埋石相关规定标准要求

测量控制点选点埋⽯相关规定标准要求选点与埋⽯的规定⼀、平⾯控制1、选点⼀级GPS、⼆级GPS点位的选择应做到:a、GPS接收机的点位选在视野开阔,障碍物较少的地⽅。

b、远离⼤功率⽆线电发射源。

c、避开⼤⾯积⽔域。

d、交通⽅便,易于到达和联测之处。

e、地⾯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之处。

2、埋⽯⼀级、⼆级GPS点的标⽯埋设应做到:a、沙、⽯、⽔泥现场浇灌,尺⼨⼀般为⾼60厘⽶,顶⾯15*15厘⽶,底⾯18*18厘⽶,标⼼为直径10mm钢标。

b、选择部分坚固房屋平台布设,⽅法为模具浇灌。

c、位于⽔泥地,沥青地的⼀、⼆级GPS点,必须刻⼗字或⽤钢钉作为其中⼼标志,周边⽤红油漆绘出⽅框及并写清点号。

d、不要求全部通视,但每⼀点应⾄少和周边点中的⼀个通视(含⼀、⼆级)。

RTK点、图根点标⽯埋设应做到:a、沙、⽯、⽔泥现场浇灌,尺⼨⼀般为⾼50厘⽶,顶⾯12*12厘⽶,底⾯15*15厘⽶,标⼼为直径10mm钢标b、选择部分坚固房屋平台布设,⽅法为刻⽯,必须正规刻出⼗字⽅框。

c、位于⽔泥地,沥青地的图根点,必须刻⼗字或⽤钢钉作为其中⼼标志,周边⽤红油漆绘出⽅框及并写清点号。

d、当图幅内没有埋⽯点时,⾄少应埋设2个图根埋⽯点,并与另⼀埋⽯控制点(⼆级以上)通视。

上述固定点或埋⽯点每平⽅公⾥不少于30个。

⼆、⾼程控制1、如仅需满⾜地形测图精度,可不专门进⾏三、四等⽔准标⽯点的埋设。

如有要求,在满⾜地形测图精度的同时,进⾏三、四等⽔准标⽯点的埋设。

要求如下:a、⽔准路线应选择沿坡度较⼩、⼟质坚实、施测⽅便的道路布设,并避免通过⼤河、湖泊、沼泽与峡⾕等障碍物。

b、⽔准点位应选择在坚实稳固与安全僻静之处,墙脚⽔准点位应选设于永久性的建筑或构筑物上,点位应便于寻找、长期保存和引测。

下列地点不应选设⽔准点:即将进⾏建筑的位置或准备拆除的建筑物上。

低湿、易于淹没之处。

不良地质条件(如⼟崩、滑坡等)之处及地下管线之上。

附近有剧烈震动的地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P S控制点等级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观测时段 observation session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受,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时段,简称时段。

同步观测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同步观测环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loop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独步观测环 independent observation loop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数据剔除率 percentage of data rejection同一时段中,删除的观测值个数于获得的观测值总数的比值。

天线高 antenna height观测时接收机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

参考站 Reference station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一台或几台接收机分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测站上,一直保持跟踪观测卫星,其余接收机在这些测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设站作业,这些固定测站就成为参考站。

流动站 roving station在参考站得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的接收机所设立的测站。

观测单元 observation unit快速静态测量定位时,参考站从开始至停止接收卫星信号连续观测的时间段。

世界大地坐标系 1984(GPS84) 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由美国国防部在与WGS72相应的精密星历NSWC-9Z-2基础上,采用1980大地参考数和系统定向所建立的一种地心坐标系。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 ITRF YY,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推荐的以国际参考子午面和国际参考极为定向基准,以LERS YY天文常数为基础所定义的一种地球参考系和地心(地球)坐标。

静态定位测量 static GPS positioning通过在多个测站上进行若干个时段同步观测,确定测站之间相对位置的GPS定位测量。

快速静态定位测量 rapid static GPS positioning利用快速整周模糊度解算法原理所进行的GPS静态定位测量。

永久性跟踪站 permanent tracking station长期连续跟踪接收卫星信号的永久性地面观测站。

单基线解 single baseline solution在多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中,每次选取两台接收机的GPS观测数据解算相应的基线向量。

多基线解 multi-baseline solution从m(m≥3)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值中,由m-1条独立基线构成观测方程,统一解算出m-1条基线向量。

坐标和时间坐标系4.1.1 GPS测量采用广播星历时,其相应坐标系为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

该坐标系的地球椭圆基本参数以及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GPS测量采用精密星历时,其坐标系为相应历元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YY。

当换算为大地坐标时,可采用与WGS84相同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以及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

4.1.2当要求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或其他参考坐标系时,可按坐标转换等方法求得这些坐标系的坐标。

当要求提供1985国家高程基准或其他高程系高程时,可按高程拟合、大地水准面精化等方法求得这些高程系统的高程。

1980西安坐标系及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参数以及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时间系统GPS测量采用GPS时间系统,手簿纪录宜采用世界协调时(UTC)。

精度分级测量按其精度划分为AA、A、B、C、D、E级。

GPS快速静态定位测量可用于C、D、E级GPS控制网的布设。

各级GPS测量的用途:AA级主要用于全球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和精密定轨;A级主要用于区域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地壳形变测量;B级主要用于局部形变监测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C级主要用于大、中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

D、E级主要用于中、小城市、城镇及测图、地籍、土地信息、房产、物探、勘测、建筑施工等的控制测量。

AA、A级。

可作为建立地心参考框架的基础。

AA、A、B级可作为建立国家空间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基础各级GPS网相邻点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列公式表示,并按表1规定执行。

表1 精度分级级别固定误差比例误差系数AA A B C D E ≤3≤5≤8≤10≤10≤10≤≤≤1≤5≤10≤20式中:σ—标准差,㎜;a---固定误差,㎜;b---比例误差系数,d---相邻点间距离,㎜。

测量大地高差的精度,固定误差a和比例误差系数b按表1可放宽1倍执行。

AA、A级平差后在ITRF YY地心参考框架中的点位精度及对连续观测站经多次观测后计算的相邻站间基线长度年变化率测定精度,按表2规定执行。

表2 点位精度和基线长度年变化率精度规定级别点位地心坐标精度,m 基线长度年变化率精度,㎜/年AA ≤≤2A ≤≤3技术设计技术设计基本要求GPS网布测前应进行技术设计,以得到最优的布测方案。

技术设计书的格式、内容、要求与审批程序按照CH/T 1004进行。

技术设计准备6.2.1根据任务的需要,收集测区范围既有的国家三角点、导线点、天文重力水准点、水准点、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站、卫星激光测量站、天文台和已有的GPS站点资料,包括点之记、网图、成果表、技术总结等。

6.2.2搜集测区范围内有关的地形图、交通图及测区总体建设规划和近期发展方面的资料。

若任务需要,还应搜集有关的地震、地质资料等。

6.2.3技术设计前,应对上述资料分析研究,必要时进行实地勘察,然后进行图上设计。

技术设计的原则6.3.1在设计图上应标出新设计的点位、点名、点号和级别,还应标出相关的各类测量站点、水准路线及主要的交通路线、水系和居民地等。

6.3.2GPS网布设原则6.3.2.1GPS网布设应视其目的、要求的精度、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6.3.2.2AA、A、B级GPS网应布设成连续网,除边缘点外,每点的连接点数应不少于3点。

C、D、E级GPS网可布设成多边形或附合路线。

6.3.2.3A级及A级以下各级GPS网中,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的规定级别 A B C D E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5≤6≤6≤8≤10边数6.3.2.4各级GPS网相邻点间平均距离应符合表4要求。

相邻点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1/3~1/2;最大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2~3倍。

表4 GPS网相邻点间平均距离(KM)项目级别AA A B C D E平均距离1000 300 70 10~15 5~10 ~56.3.2.5AA、A、B级GPS网点,应与GPS永久性跟踪站联测;其联测的站数,AA级不得少于4站,A级不得少于3站,B级不得少于2站。

6.3.2.6A、B级GPS网,应尽量与周围的GPS地壳形变监测网、基本验潮站联测。

6.3.2.7AA、A、B级GPS网点已与参加过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的三角点、导线点和一、二等水准点并置或重合。

6.3.2.8新布设的GPS网应与附近已有的国家高等级GPS点进行联测,联测点数不得少于2点。

6.3.2.9B级GPS网,在高程异常变化剧烈地区,其点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00km;在地壳断裂带或地震频发地区,其点间距离以适当缩短。

6.3.2.10大陆、岛、礁之间的A、B级GPS网的边长可视实际情况变通,重要岛、礁与大陆之间的联测,其连接的点数不应少于3个。

6.3.2.11为求定GPS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坐标,应与该参考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的总点数不得少于3点。

在需要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控制网的地区,C、D、E级GPS网点应有1~2方向通视。

6.3.2.12为求得GPS网点的正常高,应根据需要适当进行高程联测。

AA、A级网应逐点联测高程,B级网至少每隔2~3点,B级网每隔3~6点联测一个高程点,D级与E级网可依具体境况确定联测高程的点数。

6.3.2.13AA、A级GPS点的高程联测,应按GB 12897二等水准的方法进行,B级GPS点的高程联测,应按GB 12898三等水准或与其精度相当的方法进行,C、D、E级GPS点的高程联测,应按GB 12898四等水准或与其精度相当的方法进行高程联测。

6.3.2.14GPS快速静态定位网的布设,除应满足上述有关规定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a)相邻地区两个观测单元之间的流动站的重合点数:C、D级不应少于2点,E级不应少于1点;b)相邻点的距离大于20km时,应采用GPS静态定位法施测;c)当网中相邻点间距离小于该级别所要求的相邻点间最小距离时,两相邻点必须直接进行同步观测;d)对于双参考站作业方式,不同观测单元的基准基线宜相互联结,以构成整个网的骨架。

e)D、E级GPS网可采用单参考站作业方式,对相邻观测单元的一些流动测站点必须进行二次设站观测。

技术设计后应上交的资料:a)野外踏勘技术总结;b)测量任务书与专业设计书(附技术设计图)。

选点选点准备7.1.1选点人员在实地选点前,应收集有关布网任务与测区的资料,包括测区1:50000或更大比列尺地形图,已有各类控制点、卫星跟踪站的资料等。

7.1.2选点人员应充分了解和研究测区情况,特别是交通、通讯、供电、气象及大地点等情况。

点位基本要求a)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º;b)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c)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如大型建筑物等);d)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e)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位保存;f)AA、A、B级GPS点,应选在能长期保存的地点;g)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h)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小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等)与周围的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

辅助点与方位角7.3.1非基岩的AA、A级GPS的附近应埋设1~3个辅助点,并测定其与GPS点的距离和高差,精度应优于±5㎜。

7.3.2GPS点可视需要设立与其通视的方向点,选点应目标明确,观测方便,和GPS点的距离一般不小于300m。

选点作业7.4.1选点人员应按照技术设计书经过踏勘,在实地案要求选定点位,并在实地加以标定。

7.4.2当利用旧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整性,符合要求方可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