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_美保险资金运用的比较与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9-15
作者简介:吴聪颖(1983-),女,河北保定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从无投资到盲目投资,再逐渐过渡到有投资有监管的新阶段,保险资金投资收益也越来越受到保险业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变迁等资金运用与美国保险资金运用情况的横向、纵向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一些对于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启示。
关键词: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美国中图分类号:F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12-0065-03
2009年第12期
总第253期
HAINAN FINANCE
NO.12,2009
Serial No.253
中、美保险资金运用的比较与启示
2007年,我国中资保险机构67家、外资保险机构43家,其中,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新增加49家中资保险机构、35家外资保险机构。
[1]
六年内,国内保险机构数量增
加了3倍多,其中,外资保险机构增加了4倍多,国内保险市场竞争加剧。
同时,外国保险业一般是赤字承保,而我国保险业基本上利润承保,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利润承保对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在国内学者对保险资金运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变迁,与美国保险资金运用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促进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效率的提高。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历史演变和现状(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变迁
根据保险资金监管程度,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变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80-1986年),保险资金无投资阶段。
由于保险业中断、人才缺乏和资本市场的限制造成我国保险业资金管理能力欠缺,保险资金以一定的优惠利率存入了银行。
第二个阶段(1986-1995年),保险资金有投资无监管阶段。
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从法规的角度明确了保险企业可以自主运用保险资金。
保险业进入了无序的有投资阶段,监管机构对投资
渠道的监管不到位和相关法规制度的缺失造成了大量不良资产。
第三个阶段(1995-2003年),保险资金有投资严监管阶段。
1995年颁布《保险法》,并对保险金运用的范围和形式等作了严格的规定,即资金运用的形式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模式。
而后,监管机构对保险资金的限制逐渐放宽,保监会批准保险资金间接入市,并根据1999年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规模,确定保险资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的规模为保险公司资产的5%。
此后,根据保险公司的具体情况,投资比例有所上调,投资渠道逐渐有所放松。
第四个阶段(2003年至今),保险资金有投资有监管阶段。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保险资金可以运用的渠道越来越多,监管机构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也越来越灵活。
2004年,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分别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此后,保险监管机构对保险资金在基础设施、不动产、股票等方面的限制适当放宽。
2009年新版《保险法》中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银行存款、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投资不动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二)保险资金运用的纵向对比分析
从2003年起,我国进入有投资有监管的快速发展阶段,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和监管都有很大改观。
资金运用渠道得到拓宽,存款占比逐年大幅下降,股票投资、金融衍生工具、房地产投资等开始崭露头角(见图1)。
同时,
吴聪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北京100070)
保险资金的监管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从拒绝保险资金入市到保险资金以一定比例间接进入股市的转变。
2003-
2007年,银行存款所占比例下调趋势明显,债券投资比例上调,保险投资渠道的拓宽有了实质性进展,股票投资和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同向变化并呈上升趋势。
(三)2007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情况的横向对比
2007年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12.17%,其中投资收益占资金运用收益的81.8%,保险资金收益出现历史新高。
[2]
通过对2007年资金运用情况(见表1)的分析得出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投资渠道多样化。
保险投资逐渐引入了保险资金贷款、投资房地产、拆借资金等投资渠道。
二是保险资金投资意识逐年上升。
主要表现为银行存款占比下降7.35%、股票占比上升7.57%,是投资渠道的最大调整。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保险资金的投资占比有小幅下降①,这是投资环境恶化的正常反应。
三是金融衍生工具投资获得高收益。
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占比几乎为零,却带来了近7倍的收益,其对保险企业具有极高的利润诱惑。
四是贷款和房地产的投资收益为零。
它是保险资金渠道拓宽初级阶段中作为新投资渠道的探索,发展空间还很大。
保险企业负债经营的特点,对保险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要求很高,但保险资金存到银行获取低收益进而降低风险,但不能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风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
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在保险资金运用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应该是多样化的,以便有效的化解风险,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以保证资金的安全。
同时,保险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保险资金的投资收
益地位的重要性凸显。
保险资金的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三者相辅相成。
因此,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应该拓宽。
如何拓宽才能保证保险资金三性的统一是发展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二、美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分析
(一)2006-2008年美国寿险、非寿险投资收益纵向对比
从寿险、非寿险两个险种来看(见图2),投资收益在净收益中的比重方面,寿险的投资收益(2008年除外)是净收益的5倍左右,非寿险则基本持平。
投资收益在稳定性方面,2006-2008年寿险投资收益稳定,环比变化不到
1%,非寿险投资收益的波动性较强。
2008年,保险业的净收益出现大幅下滑,寿险业出现巨额亏损。
图22006-2008年美国非寿险、寿险保险资金收益数据来源:笔者根据全美保险监督官协会、美国保险信息研究所数据整理得出。
表12007年末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情况表
图12003-2007年我国保险资金主要投资渠道和收益变化数据来源:笔者根据2003-2008年中国保险年鉴整理得出。
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
2003年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
◆
◆
◆
◆
◆
存款债券■■
■
■
■
■
▲▲
▲
▲
▲
▲股票收益率
★★★★★★
①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数据显示:主要保险资金投资在资产总额中占比从2007年69.7%下降到2008年67.2%,2009年3月末最新统计为62.6%。
资金运用金额
较年初增长率
占比
占比较年初变动率
收益率
一、银行存款6516.26
5.38%
24.39%-7.35% 3.19%二、债券11752.7923.78%43.98%-4.76% 4.43%1.国债3961.127.83%14.82%-4.04% 4.61%2.金融债4937.73
33.76%18.48%-0.47% 3.41%3.企业债
2801.6534.75%10.48%-0.19% 5.95%三、证券投资基金2530.4685.35%9.47% 2.46%55.89%四、买入返售金融资产519.02188.30% 1.94% 1.02% 2.60%五、股票(股权)4715.63140.23%17.65%7.57%31.70%六、金融衍生工具0.13101.03%0.00%0.00%695.78%七、贷款337.3996.28% 1.26%0.37%0.00%八、投资性房地产69.2936.57%0.26%0.00%0.00%九、拆借资金14.90392.67%0.06%0.05% 2.76%十、其他投资266.09289.35% 1.00%0.65%
52.50%合计26721.9437.20%100.00%
12.17%
数据来源:吴定富.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报告(2008)[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十亿美元
2006年
非寿险
2007年
非寿险
2008年
非寿险
2006年
寿险
2007年
寿险
2008年
寿险
投资收益
净收益
200150100500-50-100
20
(二)美国寿险、非寿险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横向对比
美国保险资金投资最明显的特点是其各项投资占比稳定,寿险和非寿险保险资金在运用渠道上分配比例区别较大:保险资金的运用,债券占比最高,基本在70%左右,其中寿险略高于非寿险;股票投资方面,以普通股票为主,普通股票是非寿险的第二大投资渠道,是寿险的6倍之多,但对于优先股的投资相差无几,寿险略高;贷款方面,主要是住房贷款,寿险的第二大投资渠道是住房贷款,占比到10%以上,及少量的保单贷款,而非寿险只有少量的住房贷款;现金和短期投资所占比例在非寿险中占比在10%以下,寿险占比在3%以下,都呈下降趋势;不动产投资两个险种都很少涉及,均在1%以下。
美国保险资金在投资渠道分配比例稳定,符合寿险业务长期性的特点和非寿险业务流动性的特点。
保险资金运用中债券占据绝大比例,与其债券业为最大的子市场的金融市场相辅相成。
剩下的大部分在非寿险中依次为普通股、现金和短期投资,在寿险中依次为住房贷款、保单贷款、现金和短期投资。
美国次贷危机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寿险资金在住房贷款渠道的投资成为寿险业严重亏损的原因之一。
三、美国的保险资金运用对我国的启示(一)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必须提高
美国保险市场中寿险投资收益在净收益中的比重,根据美国非寿险市场1975-2008年的承保利润情况统计,保险人基本上无偿保利润可言,营业利润主要来自投资收益。
2006年和2007年的承保利润分别为317亿美元和193亿美元,是自1978年至今的最高记录,也是仅
有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自1975年以来一直为承保赤字(见图3)。
我国保险业大多数业务都是利润承保,在保险业竞争成长的过程中,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的重要性突显,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
(二)降低我国资金运用形式中存款占比,数据统计要区分险种
美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中债券占比几乎是我国的两倍。
保险业的依附性要求其发展依托于金融市场,甚至整个经济环境。
美国债券市场是全球最大债券市场,不仅种类丰富、市场发展完善,而且可流通债券规模大。
截至
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债券规模达到33.2万亿美元,是当年GDP 的2倍之多。
[3]与其相比,我国债券市场的品种少、规模小,制约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
鉴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债券市场比股票市场更成熟,风险小,保险资金中债券比例的提高趋势将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应逐渐提高。
[4]
美国保险资金中现金和短期投资占比
不到我国银行存款占比的1/2。
从流动性来看,银行存款类似于现金和短期投资,但其占比很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保险资金的收益性。
美国投资收益的稳定性高,尤其是寿险业的评价相对误差不到2%(根据图2数据计算得出),寿险业和非寿险不同投资渠道的占比不同。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中不能看到寿险和非寿险的区别,也没有关于普通股、优先股等详细投资渠道的数据统计。
同时,在保险资金监管方面对于产、寿险不同的险种也没有相应的区分,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在数据统计上区分险种。
四、提高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几点建议
第一,从美国保险业的承保情况来看,长期的赤字承保背后是其保险资金的高利用率带来的投资收益,对比我国的利润承保现状,我国保险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高,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严格管制势必影响投资收益。
金融危机后,我国保险业充分认识国外保险业在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的同时,应积极缩小在保险资金运用上的差距。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势在必行。
第二,从美国保险业的保险资金在寿险、非寿险中不同分配情况来看,不同险种的保险产品有不同的现金流,不同险种的市场占有率不同导致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不
同,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过程中要注意资产负债的匹配。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统计数据应该为寿险和非寿险两个口径统计,甚至分险种统计,以便于国内保险业的统计分
析及与国际保险业的接轨。
(下转第71页)
图31975-2008年美国承保利润(损失)
数据来源:笔者根据A.M.Best ,美国保险信息研究所数据整理得出。
35302520151050-5
-10-15-20-25-30-35-40-45-50-55
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8119821983198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1991199219931994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十亿美元
(上接第67页)
第三,从美国保险业的投资渠道方面来看,我国银行存款作为保持资金流动性的投资方式过于单一。
相对于美国现金和短期投资的比例来看,所占比重偏高要逐步下调,拓展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尽可能多的提供投资工具供选择。
相对于美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中债券占据绝对地位的情况,我国金融市场中是银行主导的模式,寿险资金应该考虑贷款投资渠道。
[5]
寿险资金要严格控制直接进入股票市
场的比例保障资金安全,强调寿险投资收益的稳定性。
第四,从我国保险监管方面来看,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对监管者的要求将更高。
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拓
宽目的在于保险资金运用中可供选择的渠道是广泛的,
但是能选择多种投资渠道的保险人是有要求的。
监管机构除了要控制投资比例、偿付能力监管等方式,还要采取更灵活有效的监管方式。
■
参考文献:
[1][2]吴定富.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报告(2008)[M].北京: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李云林.忽视系统风险,金融工具变成了“毒药”――
对美国金融体系“双过度”特点的分析[N].中国经济导报,
2009-06-20.
[4]庹国柱,尹中立,朱俊生.论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危机[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3,(2).
[5]亓军.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分析[J].保险研究,2002,(9).
是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本文运用EMS 软件,求解一个规模报酬非增的DEA 问题。
如果在该模型下得出的效率值与BCC 模型下的值一致,说明被评价的银行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域;如果在该模型下得出的效率值与BCC 模型下的值不一致,则说明被评价银行处于规模报酬上升区域。
通过计算,这些规模无效银行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域,银行资产规模偏大导致规模无效,需通过减小规模来提高效率。
五、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利用DEA 方法对2006-2008年海南省商业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初步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第一,除建设银行外,海南省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技术效率均逐步提高,尤其是纯技术效率值更为明显。
这说明股份制改革后,大型商业银行包袱减轻,法人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经营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股份制改革不仅从账面上减轻了大型商业银行的负担,更是切实提高了其效率,有利于我国金融的长期稳定。
第二,尽管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效率提高很快,但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效率仍然很差。
通过比较纯技术效率,本文认为其原因不在于经营管理不善,而是规模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域造成的。
为此,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应控制规模以提高效率。
第三,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能力弱,亏损严重,效率最差,改革任务艰巨。
农村信用社效率最差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其规模效率,其规模效率比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四家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还要高20个百分点,而在于纯技术效率太差。
因此,农村信用社应进行全方位改革,尽快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第四,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尽管全部都较高,但深圳发展银行由于2008年出现亏损,从效率前沿掉落到技术无效。
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加快开展业务,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要健全机制,有效控制风险,保证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海南省商业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的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但没有对影响区域银行业效率的因素及不同区域间的银行效率比较进行分析,这应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1]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 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3,(3).
[2]张超,顾峰,邸强.国外银行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
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4).
[3]Charnes,Cooper and Rhodes,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