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复习题含问题详解
中学教学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学:教学是教师以课程内容为中介,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的教
和学相统一的活动。
2*教学论: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教学完成其根本任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决定教学论有自己的研究任务,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
3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指在教学活动进行之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预期或估计。
4*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总体的要求,它对各级各类学校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5教学目标系统:教学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由教学总目标,学校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组成,各组成部分彼此影响,水乳交融。
6教师:受社会委托,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把其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以此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
7*师生关系:是一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可以从多种角度予以分析,如情感关系,人格关系,法律关系,知识传授等。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
8教学过程:是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开展教学活动,实现老师和学生双边互动的过程。
9教学规律:是指教学中客观存在的,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教学有其客观存在的规律。
10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11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人格。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探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与问题
2.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是——20世纪初。
3.一般认为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1918美国著名学者博比特出版的《课程》。4.1923年,美国另一著名学者查特斯出版了〈课程编制〉一书,截止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
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确立起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开
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他们的课程理论也因而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5.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社会效率运动”。
6.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
(1)教育的本质:教育为成人生活做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活动与经验的发展过程;教育即
生产。
(2)课程的本质: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而
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
元的过程与方法。他的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五个步骤:人类经验的分析;具体活动或具
体工作的分析;课程目标的获得;课程目标的选择;教育计划的指定。
总之,他的课程开发就是一种“课程工程”或“教育工程”,他是“效率取向”、“控制中心”的。这样,课程开发者以及教师自然就成为“教育工程师”。
7.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
(1)通过研究社会背景中的人类生活,确定教育的主要目标;
(2)把这些目标分析成各种理想和活动,然后再继续把他们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层次;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
篇一: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2009级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2011、12、18)
一、填空题: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1956年,新中国颁布了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标志着“新语文”时期的到来。
4、语文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进行教学的依据,是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
5、“三、百、千”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6、《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阐明语文课程目标的。
7、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语文课程必须培养学生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
9、《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10、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11、识字教学内容的编排一是归类识字,二是随课文识字。
12、小学生在识字中要能运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运用汉字笔画、部件、结构、笔顺分析字形,学会查字典。
13、小学生写字的基本功包括书写基本笔画、掌握基本笔顺、把握汉字的间架结构三个方面。
1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0281)教学论复习思考题
(0281)《教学论》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题
1、教学
2、范例教学
3、发现学习
4、行为目标
5、学科课程
6、活动课程
7、隐性课程
8、核心课程
9、微型课程
10、长期课程
11、校本课程
12、教学过程
13、教学组织形式
14、个别化教学
15、教学设计
16、教学模式
17、自学辅导模式
18、教学评价
19、信度
20、效度
21、难度
22、区分度
23、档案袋评价法
24、导生制
25、形成性目标
26、形成性评价
27、总结性评价
28、表现性评价
29、课程评价
二、简答题
1、什么是道尔顿制?
2、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其基本做法是怎样的?
3、什么叫开放课堂?
4、程序教学的原则要求是怎样的?
5、教学的物理环境指的是什么?
6、教学的心理环境指的是什么?
7、教学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8、教学设计的程序有哪些?
9、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哪些要素?
10、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怎样的?
11、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12、教学模式的要素包括哪些?
13、教学模式的功能是什么?
14、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哪些?
15、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16、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
17、教师教学工作包括哪几种形式?
三、判断说理题
1、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观是指学生生命的成长与发展。
2、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3、课堂教学活动中知识生成的特征,应该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性特征。
4、教育目标即教学目标。
5、教学目标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能。
6、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应该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来源之一。
7、学科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种主要的课程类型。
曲阜师范大学《小学教学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教学论(21年上半年期末)
一、单选题
1. (2分)()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
A. 为了学校
B. 在学校中
C. 基于学校
D. 校本研究
参考答案: A
2. (2分)依据研究方法在现代科学中应用的范围,大体可以把研究方法区分为四个层次。哲学研究方法属于()。
A. 第一层次
B. 第二层次
C. 第三层次
D. 第四层次
参考答案: A
3. (2分)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这是以()对教育研究所作的分类。
A. 研究对象
B. 研究方法
C. 研究目的
D. 研究过程
参考答案: C
4. (2分)了解学生对教学改革有多少种态度,这些态度各是什么,属于()。
A. 基础性研究
B. 描述性研究
C. 解释性研究
D. 探索性研究
参考答案: B
5. (2分)宏观研究与中观、微观研究,这是按照教育研究的()来分的。
A. 对象
B. 方法
C. 目的
D. 内容
参考答案: D
6. (2分)实证则是从一定的假设出发,对假设逐步加以验证的,也就是以()为资料分析的主要方法,测验、测量、实验都是其研究中的主要方式。
A. 归纳
B. 演绎
C. 思辨
D. 实证
参考答案: B
7. (2分)对归纳法进行系统研究,并把它确立为获取科学知识的一种基本逻辑方法的是()。
A. 怀特海
B. 亚里士多德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参考答案: B
8. (2分)(),意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得以有效实施。
A. 为了学校
李秉德《教学论》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目录分析
1
第1章绪论
2
第2章过程论
3
第3章目的论
4
第4章原则论
5
第5章主体论
第6章课程论
第7章方法论 (一)——教学方法
第8章方法论 (二)——教学组织 形式
第9章方法论 (三)——教学媒体
第10章教学环境论
第11章反馈论 (一)——教学评价
第12章反馈论 (二)——教学管理
第13章余论——中外 教学论研究及实验的 现状与展望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
这是《李秉德《教学论》笔记和课后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李秉德《教学论》笔记和课后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小学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比较是确定有关事物_________共同点和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 的思维方法。
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______本质属性和事物内在联系_______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3.计算能力是指______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技能_______的结合。
4.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到_________与其相关联的另一个事物_____的思维方法。
5.归纳是通过对某类事物中的______________若干特殊情况的分析得出一般结论________________ 的思维方法。
6.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____活动状态变换_____及其__时间流程_______ ,由相互依存的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
7.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为___巩固知识_____和____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_____而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
8.演绎是由__一般性较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较小的结论_____________的思维方法。
9.小学数学老师的素质由以下四方面构成:_职业道德、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_________。
10.综合就是学生在头脑中把事物的_____各个部分、方面或要素___________联合成整体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二、选择题
1.刺激——反应学习是一种____B ______。
A.对信号做出的反应B.操作性条件反射
C.理解性学习D.操作性行为
2.概念的形成以学生的_____A ________为基础。
教学论复习题
教学论复习题
第一篇:教学论复习题
教学论
一、名词解释
1.教学:即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前基础之上,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3.教学组织形式: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制度和程序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4.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5.教学模式: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
6.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7.情景-陶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同时得到情感陶冶的一种教学模式。
8.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指导思想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9.“合作教学模式”:以“合作教育学”为思想基础,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深刻体现人道主义精神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10.教学评价:教学评
李秉德《教学论》笔记和课后题详解(课程论)【圣才出品】
第6章课程论
6.1 复习笔记
一、课程的意义、地位和历史发展
1.课程的意义
在中文中,课程的最初含义是指课业及其进程;在英文中,课程一词的词源意为跑道,后引申为学业进程或教学进程。
课程的定义: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1)历史上对于课程的界定
①课程即教学科目
从我国古代的课程“六艺”以及西方中世纪的课程“七艺”来看,人们把课程视作教学科目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而最早采用“课程”一词的斯宾塞,也是从诸学科的角度来探讨问题。
②课程即学习经验
这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观点。杜威认为手段和目的是同一过程不可分割的部分,课程不是预先决定的目的,而是学生的学习经验。目前,西方的一些人本主义课程论者都趋向于这种观点,开始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
③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鲍尔斯和金蒂斯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课程事实上都是某种社会文化的反
映,学校的教育职责是要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值。也就是说,课程是“从一定社会的文化里选择出来的材料”。
④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巴西的弗莱雷是这一主张的代表。该观点认为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建议课程的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弊端、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改造社会和社会活动规划等方面。
(2)美国学者古德来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
①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②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XXX、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XXX
B.XXX.XXXD.XXX
2.“XXX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XXX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研究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研究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XXXC.XXXD.XXX
7.()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研究”概念的提出者是()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XXX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学论流派”,()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XXX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路子是()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学习资料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以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数学的属性表现在:数学是一门既研究空间形式,又研究空间关系的科学。既研究
数量关系又研究数量形式的科学。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呈现方式:1、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 2、逻辑推理式的
知识呈现 3、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
3、按照我国比较传统的认识,将数学能力结构分为:
(1)运算能力。(2)空间想象能力。(3)数学观察能力。
(4)数学记忆能力。(5)数学思维能力。
4、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分解为:环境、情绪、社会、生理和心理五大类。有简单地分
解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类。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任务呈现方式:1、情景呈现2、复习导入 3、直接呈现
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环套式的组织形式 2)、回旋式的组织形式
3)多项式的组织形式 4)、反推式的组织形式
7、弗莱登塔尔认为,丰富的教学情景包括:(1)场所;(2)故事;(3)设计;
(4)主题;(5)剪辑。
8、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1、提示型的教学方法2、问题解决型的教学方法 3、自主
型的教学方法
9、教学设计的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学习的:1、学生分析的内容 2、学生分析的任务
10、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由下列哪几部分组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
率、实践与综合等四大领域。
11、设计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一
般是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
12、学习评价的价值:(1)导向价值;(2)反馈价值;(3)诊断价值;(4)激
励价值;(5)研究价值。
13、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
思政教育教学论复习题
思政教育教学论复习题
思政教育教学论复习题
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而思政教育教学论则是对思政教育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学科。下面是一些思政教育教学论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一、思政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1. 请简要解释思政教育的定义。
2. 思政教育的特点有哪些?请列举并解释其中的两个特点。
二、思政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1. 思政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请从个体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的角度进行解释。
2. 思政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请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三、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1. 思政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请列举并简要解释其中的两个方面。
2. 思政教育的方法有哪些?请列举并解释其中的两个方法。
四、思政教育的评价和改革
1. 思政教育的评价标准有哪些?请从学生思想品德、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2. 思政教育的改革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五、思政教育的实施与发展
1. 思政教育的实施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环节?请从教师角色、教学过程和评价机
制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2. 思政教育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请从社会变革、学生特点和教育资源三个方
面进行解释。
六、思政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1. 思政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意义是什么?请从提升思想品德、培养道德素质和塑
造良好人格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2. 思政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请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
会和谐稳定和推动社会进步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中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附答案)
二、简答
1、简述现代语文课程名称的演变(参见教材第18页)
答:我国设置全国推行的独立的语文课程,始于1902年。自那时起至20世纪50年代,其名称经历了多次演变。
最初,中小学除均设“读经讲经”外,初小设“中国文字”、高小和中学设“中国文学”。“读经讲经”同“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并列为语文课程。1907年,不再设“读经讲经”科,改设“国文”科,这是我国采用“国文”科名称之始。
1915年,北洋政府又恢复了“读经讲经”科,随后又废止。
1920年,国民小学改“国文”为“国语”,初中、高中则“国文”“国语”融合在一起教授,这是第一次以政府名义明令全国使用“国语”这一名称。
1949年,华北地区创用“语文”新名,其意为口语和书面语并重。
1956年,实行分科制,设“汉语”和“文学”两科,但仅一年就停止。此后一直沿用“语文”之名至今。
2、简述“语文”课程名称的由来及其含义(参见教材第18页)
答:由来:最初,中小学除均设“读经讲经”外,初小设“中国文字”、高小和中学设“中国文学”。“读经讲经”同“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并列为语文课程。1907年又改设“国文”科。1920年,国民小学又改“国文”为“国语”,初中、高中则“国文”“国语”融合在一起教授,政府第一次明令全国使用“国语”这一名称。直至1949年,华北地区创用“语文”新名,其意为口语和书面语并重。此后,在1956年时,因实行分科制,又设“汉语”和“文学”两科,但仅一年就停止。因此,沿用“语文”之名至今。
含义:华北地区创用之时定“语文”课程之意为:口语和书面语并重。
福师1108考试批次《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108考试批次《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福师1108考试批次《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
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5题,计40分)
1、课程
考核知识点:课程的概念,参见在线课件第一专题第一节
2、学习方式
考核知识点:学习方式的概念,参见教材P185或在线课件第六专题
3、学习速度
考核知识点:学习速度的概念,参见P4
4、智慧含金量
考核知识点:学习结果,参见P7
5、对话
考核知识点:对话教学,参见P138
二、简答(每题8分,共5题,计40分)
1、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参见P56-61
2、简述新课程的发展观。
考核知识点:新课程的发展观,参见P11-14
3、简述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特征。
考核知识点: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参见P107-109
4、简述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考核知识点: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参见P167-182
5、简述教学对话的意义及其实施。
考核知识点:对话教学,参见P138-140
三、论述(20分)
阐述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理解。
考核知识点: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参见P65-71
福师1108考试批次《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二及参考答案
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题,计32分)
1、学习兴趣
考核知识点: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参见P187
2、学习责任
考核知识点: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参见P188
3、校本研究
考核知识点:校本研究,参见P203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第一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说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2.语文课程 3.语文课程目标 4.语文教学目标 5.语文课程标准 6.语文课程理念 7.自主学习8.合作学习9.综合性学习10.语文素养 11.语文教学设计 12.情景作文 13.语文教材
14.说课 15.校本课程 16.阅读教学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具体研究对象。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语文课程有哪些基本特点.
4.简述语文课程目标的总体设计思路。
5.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6简述语文教育三个价值追求的具体内容。7.语文教学设计应该遵守哪些原则。
8.什么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二者的关系怎样。9.语文教学板书设计有哪些具体要求。10.简要回答编写教案的具体要求。11.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2.请问“红领巾教学法”有何优缺点。13.语文教学方法优化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14.写作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5.简述写作教学三个指导环节的具体指导内容。16.为学生作文“打评语’有何要求。17.简述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
18.口语交际教学有哪些基本途径和方法。19.语文综合性学的特点是什么。20.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基本程序。21.语文说课有哪些功能。22.语文说课要力避哪些常见毛病。23.简述语文说课与上课的不同。
24.阅读教学的策略之一,需要我们转变哪些方面的观念?25.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26.结合实际论述作文命题的原则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章节说明及自学练习题: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学习目的:概述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阐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目的;说明教科书的作用。
学习重点: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学习及考核要求:本章学习要求学员充分认识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在了解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能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明确中学生物学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认识生物学教科书的内容和作用。
(二)填空题
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中学生物学课程可分为课程和
课程。
2、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包括和两部分内容,其中前一部
分是在初中生物课基础上,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生共同的生物科学素养;后一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以便为学生学习方向和择业提供帮助。
3、生物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大陆地区生物学课程改革进展中的重
大事件,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
4、生物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具体标准都是描述学生学习
的,是用描述学生学习后学习行为上的变化。
5、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这种尝试性的课程
标准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依次为前言、、和实施建议。
6、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共选取了个主题,并选择了作
为主线,贯穿在这些主题之中。
7、课程目标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和。(出发点、依据)
8、2000年后我国颁布的生物课程文件,将课程目标分为两个层次来表
述,一是课程,二是课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A、组织者
B、引导者
C、传授者
D、合作者
3、这次课程改革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方式,构建()结构。
A、文科课程
B、理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析课程与综合课程
4、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A、情感与态度
B、合作与交流
C、经验与体验
D、技能与操作
5、评价应建立评价目标多远、()、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A、评价过程系统化
B、评价方法多元化
C、评价过程简单化
D、评价方法优化法
6、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A、数据与整理
B、推理与证明
C、方法与语言
D、计算与估算
7、在各个学科中,《标准》按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四个学习领域。
A、实践与综合应用
B、分析与综合应用
C、推理与综合应用
D、操作与综合应用
8、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
A、技能
B、试验
C、操作
D、交流
9、课程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四个方面。
A、技能与技巧
B、方法与过程
C、情感与态度
D、合作与交流
10、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是()学段中的目标要求。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11、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
A、式与方程
B、数与式
C、图形与位置
D、探索规律
12、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合作者。
A、组织者
B、传授者
C、探索者
D、分析者
13、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足额生的(),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A、生活习惯
B、学习习惯
C、生活经验
D、分析习惯
14、数学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学科之间
C、分析思考
D、合作交流
15、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A、重要途径
B、重要方式
C、重要手段
D、重要过程
16、评价结果的呈现采用()的方式。
A、定性描述
B、语言描述
C、不定性描述
D、开放式描述
17、()位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A、教案
B、课标
C、教材
D、教具
18、教材编写应以()为基本依据。
A、学生
B、教师
C、教材
D、教具
19、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师生
20、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学习方法
B、学习态度
C、学习状况
D、学习效果
21、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他能反映出学生()的历程。
A、发展与进步
B、分析与应用
C、成长与提高
D、探索与创新
22、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应反映各部分内在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这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
A、整体提高
B、整体进步
C、整体认识
D、整体发展
23、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A、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
B、分析方式与综合能力
C、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
D、探索方式与合作能力
24、在学段中,教学是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
A、学法多样化
B、教法多样化
C、算法多样化
D、作业多样化
25、学校可以开展课外数学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开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能力。
A、操作能力
B、实践能力
C、应用能力
D、分析能力
26、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持续、和谐地发展。
A、全面
B、片面
C、能力
D、智力
27、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
A、教学方法
B、分析过程
C、评价过程
D、教学过程
28、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好玩、新奇的事物。
A、有趣
B、直观
C、形象
D、好奇
29、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小红有着十分重要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A、估算意识
B、计算意识
C、笔算意识
D、口算意识
30、不属于模型思想的是()。
A、简化
B、量化
C、方程
D、符号
3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3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3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3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与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3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收安排了()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图形与几何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36、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包括()
A、有余数的除法
B、认数
C、加法、减法
D、乘法
37、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删减的内容包括()
A、口算百以内以为数乘、除两位数
B、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